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教师思政课培训简报范文3篇

时间:2022-11-29 16:20:05 来源:网友投稿

教师思政课培训简报范文3篇教师思政课培训简报范文  教师培训简报范文|教师培训学习简报范文  教师培训简报范文|教师培训学习简报范文培训简报范文篇1为迅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20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思政课培训简报范文3篇,供大家参考。

教师思政课培训简报范文3篇

篇一:教师思政课培训简报范文

  教师培训简报范文|教师培训学习简报范文

  教师培训简报范文|教师培训学习简报范文培训简报范文篇1为迅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201x年年报工作会议精神,稳妥推进201x年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年报的各项工作,11月29日下午,坪山新区发展和财政局召开“20XX年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年报培训会议”。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规下工业处副处长XX一行出席会议并授课。坪山新区发展和财政局副局长XX主持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区、办事处、驻区企业代表共60余人参加会议。会上,深圳调查队传达了省队、市队201x年年报和201x年定报会议精神,并对年报各项具体工作过程的要求做了详细的指导。工业处副处长XX指出,年报开展在即,经济普查也进入了倒计时,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统筹兼顾经普和年报工作,严格按照省规下工业调查制度要求,及时准确完成今年的年报工作。新区发展和财政局副局长XX回顾总结了新区201x年统计工作,并对下一阶段的规下工业进行了部署,并提出三点要求:一是精心组织,确保年报工作落实到位;二是强化责任,确保数据质量稳步提高;三是加强培训,通过学习交流确保统计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

  

  为树立典型、表扬先进、鼓励后进,会上通报了一批认真贯彻落实新区统计部门的工作部署的先进单位,并对201x年度工作表现突出的5位优秀企业统计员进行了表彰。

  培训简报范文篇2为进一步提高数据中心全体人员公文写作规范与水平,提升日常文档工作效率,于**年4月18日下午在数据中心会议室组织召开了信息与公文写作培训会,特别邀请xx和xx两位老师授课,共27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首先,xx老师结合自己多年文字信息工作经验,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信息写作的技巧与特点。他指出:信息写作要以学用结合、突出实效为原则,通过多读书、多看报、看新闻,不断拓展知识面,提升信息写作技能,同时提高自身政治敏感性与获取信息敏感度。接着,xx老师着重就公文写作展开讲解,从常见各类公文的用途、格式、写作要点等方面结合具体文进行了充分详细、具体生动的讲解,让与会人员受益匪浅。现场还进行了提问环节,与会人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积极发问,两位老师一一耐心的为大家答疑解惑。

  通过培训,不仅让与会人员对常公文与信息写作的规范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更提高了他们写作公文与信息的水平。

  培训简报范文篇3校园专职保安是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中坚力量。为全面提升校园专职保安的业务素质,切实加强“六位一体”校园安保工作,xx县于20**年8月19日至20日在xx中

  

  学组织开展校园专职保安培训工作,全县343名校园专职保安参加了培训。

  培训分为三个方面进行。一是业务培训提水平。县教委、县公安局从职责任务、勤务工作、监督管理及企事业单位治安内保条例等方面对校园专职保安进行业务培训;县公安消防大队从火灾隐患排查、防火安全知识及火灾应急救援等方面对校园专职保安进行了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县保安公司从保安管理制度、保安业务考核方面进行了培训。二是军事训练强技能。县公安消防大队战士从队形队列操练、军容军姿等方面对校园专职保安进行军事化训练,增强校园专职保安的身体素质和保安服务形象。三是应急演练强应变。结合校园安保工作的实际需要,组织了学校突发事应急演练培训和示范,增强校园专职保安突发事应对和处置能力。

  此次培训,县教委、县公安局、保安公司认真制定培训方案,合理筛选培训内容,精心设计培训教案,落实培训师资场地,培训工作组织严密有序。通过培训,有效地提升了校园专职保安的业务水平和突发事应对处置能力,为校园专职保安更好地服务学校师生、确保师生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凝聚力和执行力,增进相互之间的沟通理解,达到磨练个人意志,建立高绩效团队,从而激发出团队更高昂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的动力。20xx年3月21-25日,xx集团xx基地部分员工分两批次前往西南地区目前

  

  最大、设备最齐全、环境最优雅的拓展基地,进行了为期1天半的户外拓展训练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79名学员共同完成了“翻越求生墙”、“合力桥”、“缅甸桥”、“蛟龙出海”、“水到渠成”、“跳出真我”等项目。通过一系列活动,大家亲身感受到了挑战的不仅是体能,更是意志,挑战的不仅是个人,更是团队。一天半的训练很短暂,但它留给我们的启示和收获却是无穷的:通过团队的整合,生成、加强理解和沟通能力。其中“合力桥”、“缅甸桥”、“跳出真我”让我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要勇于挑战,相互鼓励,战胜恐惧,理解在完成工作时意志力的重要性,并有不放弃、不断进取的精神;鼓动我们体验到通过体验不断努力,理解到成功源于坚持,源于持续不断地改进,每一个人都做好份内事,各司其责是做好工作,达成共同目标的基础;求生墙让团队成员意识到,团队是成功个人的基础,个人成功必须建立在团队其他成员的共同努力与共同支持的基础上。

  通过本次活动,大家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改变,并有了更多的感悟。在体验着奉献、协作、勇气带来成功喜悦的同时,深刻感受到责任、协作、自信、相互信任的精髓,为公司持续发展、企业文化建设以及打造高效团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篇二:教师思政课培训简报范文

  聆听了重庆市教育科学院中学研究员级教师国家中学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核心组成员鲁琼瑶老师的让理念与智慧相约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题讲座和忠县教科所特级教师重庆市首批学科带头人范新国同志作的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讲重庆市教科院的专家对我县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大力推行新课改践行新课改理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给予了充分肯定

  忠县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培训简讯

  为了扎实有效地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重庆市教科院和忠县教科所于2011年3月29日至3月30日,再次对我县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进行了一轮培训。培训期间,市教科院的专家到我县高中教改示范校——忠县中学进行了视导,听、评了学校两位高中思想政治科教师的汇报课,并听取教科所的汇报。全体高中思想政治科教师观摩了重庆市优质课赛第一名、重庆外国语学校教师兰青老师和忠州中学邓洪斌老师的示范课;聆听了重庆市教育科学院中学研究员级教师、国家中学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核心组成员鲁琼瑶老师的《让理念与智慧相约,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题讲座和忠县教科所特级教师、重庆市首批学科带头人范新国同志作的《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讲座。重庆市教科院的专家对我县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大力推行新课改,践行新课改理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给予了充分肯定。尤其对我县教师勤奋工作的劳动态度,虚心好学,不断进取的精神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全县有85名教师参加了培训。忠县中学的高中政治教师全体参加,副校长张义贵同志带领学校女教师代表队参加县运动会,都抽时间参加培训会。忠州中学不仅全体高、初中政治教师参加培训,大部分文科教师也参加了培训。汝溪中学由于负责培训的同志家里亲人病

  故,没有通知到参培教师,陈吉明校长接到补充通知后,马上通知参培教师到会。参培教师观摩了示范课和聆听了专家讲座,认为这次培训很有收获,对推动我县高中新课程改革将起到重要作用。

  

  

篇三:教师思政课培训简报范文

  思政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悟范文四篇

  高校思政教师培训心得体会(一)XX学院XX

  2022学年第二学期,为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及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学院教师培训中心邀请了XX大学、XX大学、XX师范大学的名师专家为全校师生进行了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经过几次学习,我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师德、青年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过学习及反思,我的学习感悟如下:

  一、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2022年12月21日XX大学XX教授的讲座中,从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改革,外语教师面临的新挑战、以及对当今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对策三大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讲解。李教授在讲座过程中引用了2022、2022年地平线报告的数据,提出了当今教育及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目前知识可视化、用视频再造教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其中:知识可视化指的是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事物或过程变成图像。用视频再造教育,彻底改变了现行的教育形态。其中,可汗学院就是知识可视化、教学个性化的重要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高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越来越上升到重要的地位;评价机制上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对教师教学设计和创新的关注逐渐增多;评价方法上表现为:阳光下的教育学、校本式审核评估,数据化档案袋式管理、开放的学分制、基于网络平台和大数据的管理平台,基于物联网原理的跟踪评价方式。

  的确,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很多新变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迅速发展,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化巨大,个性化学习的认知模式和

  方法开始凸显优势;终身学习机制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等。在2022年2号文件中,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奥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着力推进新机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也有人称数字化推动了人类的第二次进化。数字化引动了教育理念革命、大学治理革命、教学范式革命等。杨宗凯认为:信息化不仅是技术应用,更是深层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标准评估、课程和学习环境发生了全方位变革,于是尽快进行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规律的研究更具紧迫性。

  面对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校教师有很多的新要求。作为高校教师,必须至少在三个方面不断进步。首先是教师要注重自身专业发展。教师必须经历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以致成熟的额发展历程,最终使教师成为一名知识型、专家型、反思型和学习型的专家,具备行使教师职能、应用和解决教育问题的优秀教师。其次,其实不断更新观念,对学术结构性调整,不断提升个人素养,提升个人价值。第三,作为高校教师应积极注重通过发展培训来提升自己,那样才能不断摒弃墨守成规,更新观念;注重顶层设计,避免盲从附庸;避免单枪匹马,注重团队合作;避免保守自闭,持有开放心态。如此,信息技术将会在教学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二、立德树人,师德为先

  XX师范大学XX教授给我们做的报告主题是“师魂:教育爱”。加强师德建设是建设一所高水平学校的需要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学科建设,关键靠教师,老师必须具备崇高的道德典范,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既体现了一个大师的道德素质,也彰显了一所高水平学校的素质,因此,思政教师的师德典范

  对于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尤为明显。目前提高思政教师个人修养及建立师德考评机制都是很好的举措。

  三、上好一门课,教学设计非常重要

  2022年12月23日,XX大学XX教授为我们做了教育的本质的讲座。罗教授作为天文学方面的专家,视野广阔,思路清晰,具有鲜明的哲学思辨风格。

  罗教授的讲座是我对教育的本质有进一步的认识:他讲座一开始所提到的教育的本质就打动了我。雅斯贝尔斯硕教育的本质不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而是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罗教授还总结出了教师授课的几种状态:有的老师上课被称为水课、冰课、淼课,有的老师把课堂当成了菜市场,教室尽是低头族、没有任何互动;还有的课程成为读课,有的教师只会照本宣科,照屏宣科。这些状态都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因为他们都没有起到教育应有的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作用。

  在教学设计上,不同学科领域的课程设计侧重应有所不同。在以后的教学过程设计中,将会极大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深入了解授课对象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其次,明确教学目标;然后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因为授课是一门艺术,必须对课程教学精雕细琢。课程最后,注重拓展和提升。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自身不断的自省、自查、自纠,不断进行反思。注重历史的传承,和未来的发展。

  经过本次专题讲座的学习,我在以后的讲课中将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注重首入印象美,突出凝练内容,头一次授课非常重要。因为自己懂不等于自己就能讲得好,不等于能让学生理解。不断提升自己,敢于接受技术进步对传统课堂的挑战,还需要培养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机智。

  四、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当前慕课背景下教学的趋势

  2022年下午,XX教授给同事们做了以混合式教学、理念、实践与工具的专题讲座,极大开阔了我自身的思路。王教授的专题讲座,先带我们回到了遥远的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问答式、案例式的教学方法至今影响着当今的教学。时代在发展,以往的传授范式到了当今的学习范式,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回望历史后,王教授带我们关注了当下的教育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教育创新。从MOOC技术诞生及慕课平台的建设上看,慕课兴起于2022年,是一种全新的教育信息传播方式,是教育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产物。它起源于美国,突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具有大规模、在线、开放等一系列优势,可以为各类终身学习者提供学习机会。作为最早在线教育的教学实践研究的美国,拥有世界知名的三大慕课平台:斯坦福大学教授创办的Coursera慕课平台、Udacity慕课平台及以及麻省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联合创建的edX平台,通过网络可为全球提供高品质的网络课程。近几年来,在美国MOOC浪潮的紧急推动下,欧洲、澳大利亚、英国等越来越多地加入这个行列。2022年是中国的MOOC元年,目前中国已经经历了从加入国际MOOC平台到自主开发MOOC平台的过程。

  技术进步对传统课堂带来了深刻的挑战,科技改变未来的教育已是大势作趋。我们必须完成从书本搬家到课堂搬家再到课程搬家的过程和决心。另外教学技术新变化还体现在从MOOC到SPOC的变化。它指的是利用MOOCS的有效性因素,及重新优化建构教学过程。如翻转课堂主要指的是时空翻转与角色翻转。时空翻转主要指的是先学后教到先交后学角色反转主要指的是从教学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即从输出到输入的变化必须清楚认识。

  对教学评价和教学效果的评价上,应该有不应用狭隘的功利尺度来衡量宽广的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尺度。在教学效果的评价上,应做到自己心中自知,学生的话不全信,相信专家和长期跟踪的原则。尤其在信息化进入教学领域的大背景下,我会积极进行传统革新,精简舍得及翻转课堂的利用。

  五、做好科研,需要勤奋和专一因高校思政课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都比较繁重,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

  精力,从事科研的时间不是很多,高校思政课教师难以出较多的科研成果。因为良好思政课教学效果离不开教师自身理论水平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作为思政教师也一定要积极参与到教学改革和学术研究中。

  正如XX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XX在讲座中讲到的,大学教师应具有世界眼光,关注中国问题,尽可能掌握反映本学科最前沿的科研成果,通过理论知识的探讨与研究切实提升学术水平,这样才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思政课教师不能停留在教书匠的层面上,只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转话筒和复读机,而做一个教学与科研双肩挑的好老师,即能将党的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好、解读好、传播好和践行好。

  听过姜讲授的讲座,我领会到了虽然不是名校名师,但做好科研不一定需要天才,勤奋和专一却不可或缺的道理。在以后的科研活动中,手勤:各种材料主动制作,脚勤:主动参与课题调研,腿勤:主动考虑参与科研,嘴勤:凡事多请教师傅都是能提高科研能力的方面,通过这次讲座,我既增长了学习的信心,也学习到了宝贵的经验。

  最后,感谢学校为教师们提供了这些学习进修的机会,我也希望这些好的经验能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高校思政课培训心得体会(二)XX学院XX

  本学期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全体教师认真听取了XX大学XX教授《课程、课堂教学的设计、评价与反思》、XX教授《混合式教学理念、实践与工具》、XX师范大学教授XX《师魂:教育爱》等五位大师的专题报告,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深感机会难得收益颇丰。现从教学理念、教学反思以及师德建设这几个层面将所学进行总结:

  一、革新教学理念

  特别是基于当前的信息化环境,亟需对教学理念和方式做出相应的调整。信息化环境的典型特征是知识的可视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知识的传播和应用,加速了思维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受教育群体记忆和识别能力的增强。在教育信息化时代,需要教师按需施教彰显教育人性化,知识的构建和教学活动的开展需以核心概念和核心技能作为出发点,形成以综合技能训练为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并通过学习、借鉴、应用、创新教学理论和方法,促使教育公平公正和社会文明进步。学校应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教师发展体系、创新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教学管理理念和评价机制以及提供适应新常态的在职培训和学习机会。

  二、注重教学反思

  三、加强师德建设

  师德师风是学校的灵魂所在,也是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抓好师德师风建设不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推进教学改革向深度和广度的进展,而且有利于校园精神风貌的改善,形成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

  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

  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包括: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教师最基本的职责是“教书”。教师要想教好书,要想自己在学科上成为学生的学问之师,就必须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精通自己所教授的科目,做到“学有专长,术有专攻”。同时还需要具备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和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正所谓“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泉水”。因此除了在知识的数量上要多于学生之外,更强调水的质量,我想它必须是“新鲜水”“、环保水”和“多功能水”。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与时俱进,不断补充新知识,不断更新知识,不断获取新信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要求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不仅应该是适时的,而且是科学的,纯净的,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意义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如何树立理想,如何确定学习目标,如何克服学习困难等等。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唯有这样,才能不断开启知识的活水源头,才能拥有一眼源源不断的泉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或许正是教师所应追求的。当然,教师具备了广博精深的知识,还不一定能很好担任学问之师。要做好本职工作,还必须具备与之相应的能力。比如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等等。、

  作为一名教师是无尚光荣的,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高校

  是我国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任。教师是高校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要想成为新世纪的优秀教师,除了学识渊博、教学得法之外,还应有更高的追求,这就是以育人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为己任。这是没有功利目的的,而是完全出于对社会、对学生一生负责的责任感。能承担如此重任,首先在于教师自己做人的层次要较高,要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坚持不懈得获取新知,使自己能在不断更新的知识中汲取营养,能够把自己所学奉献给学生,特别是在师德和育人方面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认真践行教师这个职业的应有之义。

  高校思政教师培训心得体会(三)xx学院xx

  2022年我们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师德培训,短短两天四次培训课程请到了来自南大、XX等等优秀的教授、专家为我们讲课,我感觉到这次难得的机会使我们在师德、师风已经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上得到了很多感悟。

  一、信息化环境下职业发展思考与应策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四个部分。信息能力指恰当选择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有效的采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发布信息以及创造新的信息的能力它是信息素养的核心,是当今社会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是高校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完成人才培养任务的时代要求。

  一方面在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完全有能力从各种现代传媒尤其是网络中获取大量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不再是无知者,渊博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从学生那里获得权威地位以及话语权的资本。网络信息资源获取的便捷性第一次弱化了教师在传统教育意义上作为知识传播者的功能。平等对话、多向交流逐渐成为教学常态。高校教师只有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才能更好地借助信息技术及时学习补充自己的知识学养,把握信息化环境下专业结构的新内涵与新转变,并且以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吸纳各学科的知识与理念,在此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参与专业知识的创造与开发,把学科最新成果特别是自身的最新研究过程与成果落实到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的专业深度与广度并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研究,包括研究信息技术与所教课程的整合等,达到信息化环境下教学与研究相长的理想境界。

  另一方面在信息化时代,高校教师应该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学识以及自己经过长期的学科训练而形成的方法,并且能借助信息技术去指导大学生对大量信息进行甄别、处理与加工,培养大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并且激发大学生的探索研究精神、批判精神,培养大学生的研究能力,决策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具有很高智慧的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甚至是学生成才的设计者。教师自我的人生价值在这样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好地实现。这又会激励教师更自觉、更主动地投入教育事业。这是信息化环境下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高校教师在有组织的、系统培训缺乏的情况下,可以借助信息化环境提供的丰富的学习资源有意识地、自觉地、主动地培养自身的信息素养。高校教师谋求自主培养、自主发展在当前来说会是一条很好的发展出路。当然对于不具备一定信息能力的部分高校教师来说在开始时会是艰难的,但就像计算机不是全学会了才能开始操作使用,而是往往在不断犯错误

  中学会使用计算机一样,信息素养的培养也是适合走“做中学”之路的,也只有在不实践中才能逐渐提高信息素养。

  总之,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教师应是具有信息素养的、具有终身学习和研究能力并自主发展的智慧型教师。高校教师应积极参与网络教研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能力是习得的性能,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在关于教师教育的研究中,“反思范式”正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的主流。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自我提高的主要途径是教学反思,教师持续不断的教学反思是应对能力发展艰难的较有效的方法。两种方法对高校教师来说很有借鉴意义。

  二、课程设计

  不管是私立营利性大学还是公立非营利性大学,都要以巨大的学生规模为生存基础,以提供高质量的教学为发展前提,这样注定教师队伍会是一种“专兼结合、以兼为主、动态开放”,或者是“专职为骨干,兼职为主体”的态势。在“有支持的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的学生支持服务意识要强于普通校的教师,尤其是信息素养和网络教学能力要优于普通高校的教师。黄荣怀教授认为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将会带来四个“改变”———改变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改变某些教学原则、改变教学内容和教材形式、改变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武汉理工大学郑钧宜等人在《基于学习分析的学生社会性交互行为分析》中,应用学习分析中的典型方法———社交网络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以某职业技术学院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为例,对学习者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进行的交互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通过分析可以发掘出学生的交互特点和存在的学习问题。

  最后围绕如何改善学生的交互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给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重庆师范大学曾凡梅等人在《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学习分析技术文献分布研究》中结合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对学习分析技术的有关文献从数量分析、合作网络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三个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并结合大量参考文献对现阶段学习分析技术的发展状况做了总结,为学习分析技术的研究者们提供参考。江南大学苏珊在《学习分析视域下的学习者模型研究评述》中综合分析了当前学习分析领域的几种学习者模型,包括学习者知识模型、认知模型、情感模型与学习行为模型等,并剖析了各个模型的基本特征与组成要素。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学的深度融合

  在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固然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彰显优势。但在“高级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尴尬与困境则逐渐凸显出来,甚至承受着异化的煎熬。摆脱尴尬与困境,进一步深化和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在何方呢?布伯的“我—你”关系或许能够为我们带来无限的启迪。布伯的“我—你”关系不是经验和利用的关系,而是“之间”与“相遇”。“之间”表明关系的出发点不在于“我”也不在于“它”,而是在于“我—你”之间,它可被称之为“相互性”。人们步入“之间”的领域,也即我与你的相遇。布伯认为“凡真实的人生皆是相遇”,相遇是相互性的保障,是相互沟通的保障,“在相遇中,异在的东西与我相遇,这就使我超出自身,处于世界之中,而非固守内在的自我”。

  因此,只有在“我—你”相遇的视野下,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才是可能的。即真正的融合,在“教育”与“信息技术”之间,也即“教育”与“信息技术”相遇。在相遇中,“教育”与“信息技术”相互走近、

  相互平等、相互超越。据此,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需要从两个“相互性”的维度进行,即在承认“信息技术→教育”融合模式之必要性的同时,还需从教育出发,研究其理论框架对“技术命题”的“关怀”,以实现教育理论(原理)融合信息技术的目标。我们将这一融合模式概括为“教育→信息技术”。下文我们拟从“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合理性的现实性”、技术化时代中国教育学人的学术自觉性等维度,并结合“教育哲学的技术向度”来进一步阐述“教育理论(原理)融合信息技术”对于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和推进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之重要价值。

  四、师德建设

  “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领域中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水平,其评判标准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社会道德规范在教师职业领域的具体化,体现着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具体要求。师德师风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影响着学校能否健康发展。优良的师德师风主要体现为过硬的思想素质、崇高的道德品格、纯粹的人格情操、高尚的敬业奉献精神、渊博的学识等。优良师德师风的形成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积极健康的精神支撑、合理的价值来规范,需要师者的自我锤炼、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也需要师者群体、学校组织的科学合理建设。

  高校思政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四)XX学院XX

  在学校的组织带领下,本学期我们听取了XX大学XX教授《信息化环境下大学外语教师发展新动态》、XX大学XX教授《课程、课堂教学的设

  计、评价与反思》、XX教授《混合式教学理念、实践与工具》等五位大师的专题报告,受益颇丰,现从几个层面对于学习心得进行总结:

  一、改革教育教学思路

  信息化环境的典型特征是知识的可视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知识的传播和应用,加速了思维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受教育群体记忆和识别能力的增强。在教育信息化时代,需要教师按需施教彰显教育人性化,知识的构建和教学活动的开展需以核心概念和核心技能作为出发点,形成以综合技能训练为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并通过学习、借鉴、应用、创新教学理论和方法,促使教育公平公正和社会文明进步。学校应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教师发展体系、创新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教学管理理念和评价机制以及提供适应新常态的在职培训和学习机会。

  就思政教育而言,在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转型以及改革发展的进程当中,我国大部分的高等院校能够始终坚持“素质型人才培养”的人才培养观念和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各类丰富的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和实践素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不断推动着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当今的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应当紧密结合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努力转变和优化教学理念,进一步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用素质型人才培养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模式的创新、办学模式的构建、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及日常教学管理的改革。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和教师务必紧紧围绕“素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探索和构建创新型的教学模式。从教学实际出发,重新确立新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工具以及教学流程,重点突出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锻炼和培养,不断提升大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加强思想政治教师的队伍建设,是提升高等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基础。高等院校应

  当在教师队伍人才引进、教师的进一步培养等方面加大力度,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职业素养以及专业水平,始终把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人才引进、全面提高、重点培养等方面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研究和落实具体措施,逐步提升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在日常的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想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积极探索科学而合理的办学模式。实践表明,只有将日常的课堂教学与课外的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充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用技能,不断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在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务必探索科学而合理的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强化课外实践,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管理上,校方应积极探索和建立一套科学而合理的教学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交叉检查、专家评课、学生评教、教学评比等多种评估和激励模式来督导和评估教学成果,进一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不断严格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管理,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改革。

  二、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包括: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教师最基本的职责是“教书”。教师要想教好书,要想自己在学科上成为学生的学问之师,就必须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精通自己所教授的科目,做到“学有专长,术有专攻”。同时还需要具备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和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正所谓“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泉水”。因此除了在知识的数量上要多于学生之外,更强调水的质量,我想它必须是“新鲜水”“、环保水”和“多功能水”。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与时俱进,不断补充新知识,不断更新知识,不断获取新信息,满

  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要求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不仅应该是适时的,而且是科学的,纯净的,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意义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如何树立理想,如何确定学习目标,如何克服学习困难等等。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唯有这样,才能不断开启知识的活水源头,才能拥有一眼源源不断的泉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或许正是教师所应追求的。当然,教师具备了广博精深的知识,还不一定能很好担任学问之师。要做好本职工作,还必须具备与之相应的能力。比如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等等。

  三、课堂教学评价反思

  综上所述,在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正确的教学理念是教学活动成功的基础,因此,推动我国高等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优化和改革务必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应当正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另一方面,应当积极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师队伍、办学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树立科学而合理的教学理念。由此可见,在今后我国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实践当中,应当努力树立起素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并且依托这一科学理念努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XXXX学院思政教师培训学习体会(五)XX学院XX

  为了进一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通过有组织、有针对性、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扶持、服务和激励帮助教师更快更好地发展,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在2022年12月21日、12月23日和12月30日进行了通识性知

  识培训工作,分别请来了XX大学教授XX、XX大学副教授XX和XX大学教授XX等对我们进行了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职业发展思考与应策、课程设计、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学的深度融合、师德和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其中XX教授和XX教授的讲座让我感触最深,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十余年的高校思政教师,在新形势下同样应该顺应教育信息化和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大趋势。

  21世纪以来,教育信息化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之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伴随着其在教育教学中的推广和应用,教育的目的、形式、内容和组织方法都会发生重大的变化。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为了迎接教育信息时代的到来,2022年《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强调要着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意见提出,具有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的高校,要以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致力于以学为本的课程体系重塑、课程内容改革、建设一批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司长张大良在2022年第10期《中国高等教育》中也提出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和资源共享。由此可以看出在今天教学改革的大形势下,信息化与新的课程体系发生“碰撞”,不但对现在的教育模式、教育观念、师资素质的发展要求更高,而且信息化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及其应用提出新的研究方向。

  我们应该看到教育信息化是以信息的观点对知识传授过程进行系统分析、认识的过程,信息技术带来的是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我们应该在教学工作中正确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如何实现呢?我认为首先要正确认识教育信息化,确立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新的教学理念。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原因就是观念问题。所以,作为教

  师在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中要确立新的教学观念。着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其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现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同时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一步步推进教学模式变革的实现,通过提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教学环境推进学生学习和发展。明确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价值在于: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实现以掌握知识为目的的传统教育向以获取知识和能为为目标的创新教育的转变,最终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人体本身彼此会互相传递信息,互相影响。信息技术有其人力无法实现的先进之处。教师也有机器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人和人的交际功能、促进健康人格、健康心理的形成方面电脑是无能为力的。所以两者没有谁取代谁,更确切地说,人才是主体,辅助教师改善教学效果。美国著名的电脑教学专家毛尔科维奇曾经说过:“先进的工业如美国和英国,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以电脑可以代替教师,到了最近,他们才逐渐明白,人才是最好的教育工具。并认为成功的教学在多样因素的有机结合”。就像放风筝,我们不能只依靠风筝做得好(硬件),也不能只指望天气好(软件),我们还需要好的老师,而今天的好教师就必须要接受新的科学的教育理念,不墨守成规,实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今天的多媒体教学的有机融合。通过有效的宣传方式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涵、意义让包括教师在内的社会知晓、理解,争取内部、外部力量的支持与认可。其次要加强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方面的素质。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紧密结合教学实践,有针对性、时效性。在培训方式上能够多样化,调动教师学习新技术的积极性,真正让教师能“有所学,有所用”,避免为考证而考证的形式主义。第三要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得较好的学校的示范作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大势所趋,我们要发挥在这方面运作较为成功的学校的骨干作用,以点

  带面,及时总结经验,互相交流思想,探讨更有效的方式。最后要尊重差异性,探索合理、科学的信息化方式。这种差异包括不同学校、不同地区、不同学科的差异,信息化建设要真正跟课程内容整合必定要考虑这些差异性,不可强求或追求一刀切。我们要以现有的课程内容为基础进行整合,使学生的信息意识得到提高,让学生充分理解信息处理与利用的过程和方法,了解如何运用先进的信息加工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等。这就需要一线教师的积极探索和研究。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目前很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进行分析研究。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搞得如火如荼,我们也应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教训,用务实探索的态度才会使信息与教育的“联姻”发挥更大的潜能。

  除了在信息化大趋势下,要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实际教学深度融合之外,作为一名一线思政课教师,当然也要在课程设计、师德培养和科研能力提高方面也要齐头并进,在课程设计方面不断钻研教学内容,打破原有的思政课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在科研方面要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教学规律,科研兴教,向教育科研要质量,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在师德方面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让自己成为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

  这次培训让我从多个方面感触良多,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只有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时代潮流,开拓进取,努力创新,勇立潮头。教师是人类永恒的职业,但社会对教师条件的选择并不永恒,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良好素质也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终身学习才能获

  得。所以我要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以名师为榜样,争取使自我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高校思政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六)XX学院xx

  2022年12月21日、12月23日和2022年1月13日,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教师通识性知识培训,聆听了来自XX大学XX教授、XX大学XX副教授、XX大学XX教授、XX师范大学XX教授、XX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XX教授的讲座,感到受益匪浅。这些专家、学者的精彩演讲,让我对教学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也启发我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改进、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1、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思考

  2、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3、师德培育

  XX师范大学XX教授报告的主题是“师魂:教育爱”。通过聆听他的报告,我深切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做到问心无愧,一定要用心去教、去品,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创新。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拥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

  建设者。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四、科研能力的培育

  思政课教师不能局限于“教学型”教师,而要向“研究型”教师发展,重塑教师的专业形象。正如XX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XX谈到的:论文写作要抓质量、项目申报要争取重大项目、获奖要关注等级、专著写作要放眼长远。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通过论文、专著写作,项目申报,积极参与各项比赛等等科研方面的努力,从而提升自我。可以说姜教授的演讲让我认识到科研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及长远意义。通过科学研究,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讲,才能把思想政治理论讲的深刻透彻,才能增加教学的感染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如今,在新媒体平台中,思想政治理论内容非常丰富。XX理论通过新媒体的传播得到应用和发展,并且在新媒体平台,这些资源可以共享传播。思政课教师要与时俱进,及时、快速地从新媒体平台搜集大量的有用信息,把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从而了解XX经典著作及理论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最新解读,了解最新的时事热点,掌握最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等等,并且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思考,进行科学研究,使理论不断创新。还要把研究得出的科学成果反过来再应用于教学实践,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对于XX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以此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另外,思政课教师如果缺乏必要的研究学习,就不能够很好的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学习,这样的话也不利于大学生进一步深造发展。

  新的起点需要新的奋斗,新的奋斗需要旗帜作为引导,这次培训就是一面很好的旗帜,在思想和实践工作上给了我切实的指导和鼓励。专家讲解的理念是先进的、指引的道路是光明的,阐释的理念是深刻的,充满着

  教育智慧,使我开阔了眼界,洗礼净化了我的心灵,丰富了我的知识。这样的培训,对于我以后教学来说,很有意义。对于这一期间的培训,我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之后我会将理论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扎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为自己正确的定位。通过培训,也让我有了坚定的信念、奉献的精神、良好的心态、高度的责任心、热爱学生的行动、进取的意识。我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及时地为学校课程与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为2022年学校本科评估做好充分准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争取奉献出更多的成果。

  暑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_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暑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职业,踏上讲台成为了一名教师,那时的兴奋难以言表因为终于可以站在讲台上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转眼间一年过去了,我也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酸甜苦辣。

  这次组织的新教师培训,对我们都非常有意义,因为我们工作过了就能有切身的体会。三天的培训非常短暂宝贵,内容涉及很多:教师职业道德,规章制度和课程设置,班级管理和STEAM课程。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形式对我们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只有具备全面的素质,才能培养出适应21世纪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通过新任教师规范培训,我懂得了比“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更重要的,还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价值和意义的深刻认识和坚定信念,这是21世纪教师素质的最重要的方面。教师必须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社会和历史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自觉维护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廉洁从教、精心育人、团结协作、勇于创新。

  关于教科研的讲座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教师教书是一方面但是科研也很重要,我们要学做一名研究型教师。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可能参与一个大的课题比较难,但是科研意识却不能忘记,它应该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因为这种实践加理论的科学方法可以加快我们的成长速度。例如,我们的教后感。把每次的成功之处和不足、困惑记录下来。可以方便我们从中找到不足,总结经验。当然,不足要通过教育专著或者向专家、老教师请教解决。

  作为一名新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我还有许多地方要学习,我将以老教师们为榜样,恪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刻苦钻研。在教学中,我会努力去工作,丰富自己,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而在生活中成为他们的朋友,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暑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近一周的政治培训圆满结束了,虽然培训期间天气炎热,但是培训的热情丝毫没有因此减弱,反而更加与炎热的天气一样充满了热力,想必这是源于第一次工作带来的激情吧。培训的时间虽不长,内容也不算太多,但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重每一位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面对的受众当然是学生,然而一个班的学生可以说是“色彩斑斓”的,不过正是有着这“色彩斑斓”才显得班上学生充满活力,所以要看重每一位学生。花有各样红,人有人不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或者闪光点,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学生中的闪光点,学会欣赏不同学生不同的“色彩”,欣赏远近高低不同的奇峰。由此,教师要理解学生,理解他们自己的想法,允许他们有着自己不同但是合理的想法,鼓励

  学生大胆想象,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讲真话,将自己的话,求新求异,而不是拾人牙慧落入俗套。我个人认为只要是学生通过动脑筋自己想出来的,不管对与否或者说合理不合理,教师都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教育中的“创新”才能真正实现在学生身上。

  此外,经过考试,学生成绩必然会有划分,这时所谓的差生、优生、中等生等等就各自浮出水面,但是作为教师要明确,这只是仅仅在成绩上的划分,其实所谓差生在其他方面很可能就是优生了,因此作为教师来讲,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方面,在欣赏中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地教育和帮助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总言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教师要欣赏的看待每一位学生,看重每一位学生,这样的风景才回更夺目。

  二、“知多为师,身正为范”——不断发展自己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就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从这个角度出发,就要求教师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精通教学业务的能力,只有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将正确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至于误人子弟;只有精通业务,才能有效应对课堂上学生提出的灵活的问题,让学生信任与你,同时树立教师在学生中的示范性。

  对于目前的新课改,传统教学面临改革的新形势,作为教师就要转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观念,平时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新知识,新观念的学习,在备课中多方面采取方案,通过对学生的掌握和课程特点,选择最佳方案,做到有的放矢,把课程变得灵巧简单又充满活力和趣味。对于此,我认这些都离不开教师自己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研究,做研究型的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学生具有“向师性”,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所表现出来的师风师德对学生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我认为教师就应该“以德为本,身正为范”来严格要求自己。

  教师必须时时处处注意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注重在认真做好表率的同时努力完善自己,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效应。特别是在平时工作中,就要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办公室里不打电脑游戏、不带手机进课堂、不说脏话等等,这些工作中的细节正是良好师风师德的外现。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师无论是外表的着装,还是言行都应为人师,要树立文明、谦恭、慎思、博学的形象。

  总之,通过此次的培训,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了解更透彻了,虽然对于教师而言要做好的绝对不仅仅局限于以上两个方面,还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但是我自己确是更加喜欢这个职业了。作为一名新教师,比起老教师来讲各方面都还很欠缺,所以需要学习的东西更多了,此时也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思考、实践来发展自己,使自己能很快成长起来。

  暑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虽然只有短短两天时间,但在领导和各科室主任的精心准备下,呈现给了大家丰富而深刻的相关知识,作为新教师的一员,我也从中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感受:

  一、师德认识方面

  在周校长的师德讲座中,我重新认识了教师的职责:教师不仅仅是授业解惑。虽然一直以来都是以学生作为自己工作的重心,把学生的学习、

  问题及生活困惑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内容,力求不让自己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留有遗憾,做到问心无愧!但是,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师生关系的深入体会和认识,以及本次培训的深入剖析,越来越迫切地认识到全身心主动关注教育的重要性。诚然,无愧于学生和自我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师唯有以身作则,对学生的启迪也将更具震醒力,用自己的言行,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

  二、教学方面

  经过一年的教学,随着教学工作的开展,意识到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唯有课堂上氛围好了,学生的信任度和积极性上去了,知识才有传播的空间和价值。自己在上一年的工作中也经常询问其他老师或参阅书籍搜集方法、策略,也会在问题出现时积极尝试,但毕竟经验不足,有事仍会在处理问题之后,自我认为处理的不够完美或者让学生心里不尽顺畅,因此在管理上仍有待学习。我对备课、上课、反思和作业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在学生成效上仍有困惑。正在我困惑的时候,年轻智慧的戚秋菊老师的《反思——教师的成长之路》中,告诉了我们反思是什么?写什么?怎样写?其实反思并不难,难的是做到时时反思、事事反思。在此过程中我更深的认识到了反思的重要性,明白要时刻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做个有心人,让自己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我也对教学常规特别是作业建设方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积极应用并取得成效。

  三、班主任工作方面

  在班主任管理方面,进一步认识到了其职能、使命和责任。班主任是一个班级文化的塑造者和引导者,在学生的成长中扮演着犹如向导、朋友或长者等多方面的角色。因此,其能力之要求、其事务之繁杂是一个普通教师不近所不能知的。经过一年的班主任工作,在两位戚老师的指导帮助

  下自己对事务处理有了一定的实战经验,但在一些事件上仍然会没有头绪或心有余悸。这次朱燕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她宝贵的经验,关于班主任的各种生活、学习实例的讲述和故事更让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并对以后的管理工作有了更强的信心。我们应对孩子充满爱心,耐心,恒心。要相信每个孩子都会开出美丽的花,鼓励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多读书、多实践,从中也能悟出、摸索出更多的班级管理方法。

  四、自我学习方面

  居校长带领大家认识团队,我理解了一个团队的重要性,团对不仅仅是大家凝聚在一起把每个人的力量发挥到极致,更重要的是责任,每个人不管处于什么位置,都肩负着整个团队的重担与责任。更是在“今天我们怎么做教师”思维导图制作中,更深刻的感受到团队的力量与责任并存!

  吴校长的“给教师的N条建议”中对我们有了具体的要求,和新的期望,我们一定会努力做好自己,上好第一课,开好头,起好步!

  初遇美好,初遇STEM课程,钱老师给我们带来了新型的课程理念,让我们对现在的教学方式有了新的认识,让我们对教育理念有了新的学习方向,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更加深刻的成功经验。

  蒋老师也为我们介绍了一些实用性的工具,我们学会了制作妹妹的初页,精致的美篇,可以把我和孩子们的生活更美好的展示出来,有利于我们日常工作顺利进行,我们会在摸索中学习、使用并熟悉,使用于工作生活中去!

  暑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时下,上至高校教师,下至幼儿园的教师们都在倡导“教改科研”,那么究竟身处教育一线的老师们如何做教改科研呢?一线教师做教改科研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呢?寻思良久我没能找到如何平衡教学与科研的最佳途径,也许那是学者们的事情吧,我就不越俎代庖了!但作为一个多年行走在教学一线的教育人,通过聆听王教授的讲座我将从一线教师教改科研需要具备的素质有哪些?作一些简单的解说,或者说与同行们做一些探讨。

  在教育一线做教改科研的老师们,你不必是演讲家、也不必是表演家,但你必须真心热爱着教育、热爱着阅读、心中永远珍藏着一份自己对自己的感动,是一个动情性的教师。虽然一直在课堂上辛苦的奔走却不舍情趣。作为一个在教育一线做教改科研的教师你还要用专业知识滋养底气,用文化知识点燃梦想。对教育和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课内你要善于捕捉学生们的点点滴滴,在课外你要能引领学生享受经典阅读,让学生们的精神天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让学生们在应该思考的年代学会如何思考,从而可以更优美地舒展自己的生命。

  在教育一线做教改科研的老师们,你们不必是保姆、也不必是妈妈,但你必须要用心对待自己的事业,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帮学生之所需,成为学生的心灵指导师。听得见花开的声音,用真诚、善良、感激与每一位学生在一起,时时刻刻让学生体验到平等、自尊、支持、友爱,从而滋养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成为一个有厚重灵魂的人。

  在教育一线做教改科研的老师们,你不必是警察、也不必是检察官,但你必须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行得正、坐的端,有着比海洋更广阔的胸怀,充分尊重理解着每一位学生,是学生想懈怠时想起你就很惭愧的整形师,在班级管理上你能多谋事、少谋人,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让学生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把班上那些事当成家事来打理。在成就自己的同时成就学生,让每位学生都爱上班级爱上你。

  在教育一线做教改科研的老师们,你不必是才高八斗的科学家、也不必是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节目主持人,而你一定是一个敢于挑战自己的挑战者,更是一个来自一线的有思想、有灵魂的教育家。怀揣教育理想,贴着地面行走。永远比别人多想一点,多做一点。永远保持着刚上讲台的那份激情与梦想,是学生心中的一面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

  在教育一线做教改科研的老师们,你不必是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也不必是孩子们遇见你就瑟瑟发抖的严师。你只需是那个能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的过路人,你把每个孩子还是孩子的年龄当成孩子看待,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反复犯错。你小心翼翼呵护、温暖孩子们的精神生命,让它最终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你能让每个孩子还在灰姑娘的年代有过对公主的向往和憧憬。你能走出教室,走进宿舍,走进食堂成为那个与学生同甘共苦的孩子王。

  在教育一线做教改科研的老师们,为了自己的幸福,你的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所以在周末的时候你可以放下孩子、放下教学,约三五好友出去透透气、兜兜风。也许有人说我没有时间,试问问你自己一周七天的时间你把五天给了学生,把一天给了家人,能不能把一天给你自己呢,也许有人说我没有票子,那我问你每周花少则几十元多则百元的投入换来身心的健康你何乐而不为?也许在户外的乐山乐水中你会忘了你自己,站在长阳郑家榜方山石林的山顶至少那一刻你的内心是宁静的,在清江画廊的竹排上放歌看滔滔江水渐行渐远,你的烦恼也许就随风吹散了;在溪降和岩降的过程中也许你忘了名利忘了得失。

  因为科研,所以快乐,因为快乐,所以有教改,因为有教改,所以有意义,因为有意义,所以有价值。在这个聆听了王教授精彩讲座的深夜,我信手写下了以上的文字,希望天下所有的一线教师都能面对教改科研春暖又花开。也许你的人生会因为有了教改科研而有所不同。

  暑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经过学习,我认识到高新课堂的重要性。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通过反思自己平时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第一,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认真学习校本培训。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自己在很多情况下,自己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还不足,这样就影响和制约了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反过来也就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认真备课,尤其要认真备学生。平时自己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试想如果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认真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现自己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这样的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也影响了课堂教学

  效率的提高。因此,今后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时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时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莲山课件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这一最终目标。

  高校思政教师培训心得体会(一)XX学院XX

  2022学年第二学期,为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及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学院教师培训中心邀请了XX大学、XX大学、XX师范大学的名师专家为全校师生进行了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经过几次学习,我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师德、青年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过学习及反思,我的学习感悟如下:

  一、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2022年12月21日XX大学XX教授的讲座中,从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改革,外语教师面临的新挑战、以及对当今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对策三大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讲解。李教授在讲座过程中引用了2022、2022年地平线报告的数据,提出了当今教育及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目前知识可视化、用视频再造教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其中:知识可视化指的是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事物或过程变成图像。用视频再造教育,彻底改变了现行的教育形态。其中,可汗学院就是知识可视化、教学个性化的重要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高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越来越上升到重要的地位;评价机制上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对教师教学设计和创新的关注逐渐增多;评价方法上表现为:阳光下的教育学、校本式审核评估,数据化档案袋式管理、开放的学分制、基于网络平台和大数据的管理平台,基于物联网原理的跟踪评价方式。

  的确,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很多新变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迅速发展,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化巨大,个性化学习的认知模式和方法开始凸显优势;终身学习机制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等。在2022年2号文件中,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奥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着力推进新机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也有人称数字化推动了人类的第二次进化。数字化引动了教育理念革命、大学治理革命、教学范式革命等。杨宗凯认为:信息化不仅是技术应用,更是深层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标准评估、课程和学习环境发生了全方位变革,于是尽快进行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规律的研究更具紧迫性。

  面对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校教师有很多的新要求。作为高校教师,必须至少在三个方面不断进步。首先是教师要注重自身专业发展。教师必须经历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以致成熟的额发展历程,最终使教师成

  为一名知识型、专家型、反思型和学习型的专家,具备行使教师职能、应用和解决教育问题的优秀教师。其次,其实不断更新观念,对学术结构性调整,不断提升个人素养,提升个人价值。第三,作为高校教师应积极注重通过发展培训来提升自己,那样才能不断摒弃墨守成规,更新观念;注重顶层设计,避免盲从附庸;避免单枪匹马,注重团队合作;避免保守自闭,持有开放心态。如此,信息技术将会在教学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二、立德树人,师德为先

  XX师范大学XX教授给我们做的报告主题是“师魂:教育爱”。加强师德建设是建设一所高水平学校的需要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学科建设,关键靠教师,老师必须具备崇高的道德典范,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既体现了一个大师的道德素质,也彰显了一所高水平学校的素质,因此,思政教师的师德典范对于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尤为明显。目前提高思政教师个人修养及建立师德考评机制都是很好的举措。

  三、上好一门课,教学设计非常重要

  2022年12月23日,XX大学XX教授为我们做了教育的本质的讲座。罗教授作为天文学方面的专家,视野广阔,思路清晰,具有鲜明的哲学思辨风格。

  罗教授的讲座是我对教育的本质有进一步的认识:他讲座一开始所提到的教育的本质就打动了我。雅斯贝尔斯硕教育的本质不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而是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罗教授还总结出了教师授课的几种状态:有的老师上课被称为水课、冰课、淼课,有的老师把课堂当成了菜市场,教室尽是低头族、没有任何互动;还有的课程成为读课,有的教师只会照本宣科,照屏宣科。这些状态都不是我们

  希望看到的,因为他们都没有起到教育应有的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作用。

  在教学设计上,不同学科领域的课程设计侧重应有所不同。在以后的教学过程设计中,将会极大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深入了解授课对象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其次,明确教学目标;然后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因为授课是一门艺术,必须对课程教学精雕细琢。课程最后,注重拓展和提升。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自身不断的自省、自查、自纠,不断进行反思。注重历史的传承,和未来的发展。

  经过本次专题讲座的学习,我在以后的讲课中将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注重首入印象美,突出凝练内容,头一次授课非常重要。因为自己懂不等于自己就能讲得好,不等于能让学生理解。不断提升自己,敢于接受技术进步对传统课堂的挑战,还需要培养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机智。

  四、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当前慕课背景下教学的趋势

  2022年下午,XX教授给同事们做了以混合式教学、理念、实践与工具的专题讲座,极大开阔了我自身的思路。王教授的专题讲座,先带我们回到了遥远的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问答式、案例式的教学方法至今影响着当今的教学。时代在发展,以往的传授范式到了当今的学习范式,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回望历史后,王教授带我们关注了当下的教育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教育创新。从MOOC技术诞生及慕课平台的建设上看,慕课兴起于2022年,是一种全新的教育信息传播方式,是教育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产物。它起源于美国,突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具有大规模、在线、开放等一系列优势,可以为各类终身学习者提供学习机会。作为最早在线教育的教学实践研究的美国,拥有世界知名的三大慕课平台:斯坦福大学教授创

  办的Coursera慕课平台、Udacity慕课平台及以及麻省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联合创建的edX平台,通过网络可为全球提供高品质的网络课程。近几年来,在美国MOOC浪潮的紧急推动下,欧洲、澳大利亚、英国等越来越多地加入这个行列。2022年是中国的MOOC元年,目前中国已经经历了从加入国际MOOC平台到自主开发MOOC平台的过程。

  技术进步对传统课堂带来了深刻的挑战,科技改变未来的教育已是大势作趋。我们必须完成从书本搬家到课堂搬家再到课程搬家的过程和决心。另外教学技术新变化还体现在从MOOC到SPOC的变化。它指的是利用MOOCS的有效性因素,及重新优化建构教学过程。如翻转课堂主要指的是时空翻转与角色翻转。时空翻转主要指的是先学后教到先交后学角色反转主要指的是从教学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即从输出到输入的变化必须清楚认识。

  对教学评价和教学效果的评价上,应该有不应用狭隘的功利尺度来衡量宽广的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尺度。在教学效果的评价上,应做到自己心中自知,学生的话不全信,相信专家和长期跟踪的原则。尤其在信息化进入教学领域的大背景下,我会积极进行传统革新,精简舍得及翻转课堂的利用。

  五、做好科研,需要勤奋和专一因高校思政课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都比较繁重,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

  精力,从事科研的时间不是很多,高校思政课教师难以出较多的科研成果。因为良好思政课教学效果离不开教师自身理论水平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作为思政教师也一定要积极参与到教学改革和学术研究中。

  正如XX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XX在讲座中讲到的,大学教师应具有世界眼光,关注中国问题,尽可能掌握反映本学科最前沿的科研成果,通过

  理论知识的探讨与研究切实提升学术水平,这样才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思政课教师不能停留在教书匠的层面上,只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转话筒和复读机,而做一个教学与科研双肩挑的好老师,即能将党的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好、解读好、传播好和践行好。

  听过姜讲授的讲座,我领会到了虽然不是名校名师,但做好科研不一定需要天才,勤奋和专一却不可或缺的道理。在以后的科研活动中,手勤:各种材料主动制作,脚勤:主动参与课题调研,腿勤:主动考虑参与科研,嘴勤:凡事多请教师傅都是能提高科研能力的方面,通过这次讲座,我既增长了学习的信心,也学习到了宝贵的经验。

  最后,感谢学校为教师们提供了这些学习进修的机会,我也希望这些好的经验能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高校思政课培训心得体会(二)XX学院XX

  本学期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全体教师认真听取了XX大学XX教授《课程、课堂教学的设计、评价与反思》、XX教授《混合式教学理念、实践与工具》、XX师范大学教授XX《师魂:教育爱》等五位大师的专题报告,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深感机会难得收益颇丰。现从教学理念、教学反思以及师德建设这几个层面将所学进行总结:

  一、革新教学理念

  特别是基于当前的信息化环境,亟需对教学理念和方式做出相应的调整。信息化环境的典型特征是知识的可视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知识的传播和应用,加速了思维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受教育群体记忆和识别能力的增强。在教育信息化时代,需要教师按需施教彰显教育人性化,知识

  的构建和教学活动的开展需以核心概念和核心技能作为出发点,形成以综合技能训练为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并通过学习、借鉴、应用、创新教学理论和方法,促使教育公平公正和社会文明进步。学校应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教师发展体系、创新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教学管理理念和评价机制以及提供适应新常态的在职培训和学习机会。

  二、注重教学反思

  三、加强师德建设

  师德师风是学校的灵魂所在,也是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抓好师德师风建设不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推进教学改革向深度和广度的进展,而且有利于校园精神风貌的改善,形成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

  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包括: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教师最基本的职责是“教书”。教师要想教好书,要想自己在学科上成为学生的学问之师,就必须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精通自己所教授的科目,做到“学有专长,术有专攻”。同时还需要具备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和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正所谓“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泉水”。因此除了在知识的数量上要多于学生之外,更强调水的质量,我想它必须是“新鲜水”“、环保水”和“多功能水”。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与时俱进,不断补充新知识,不断更新知识,不断获取新信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要求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不仅应该是适时的,而且是

  科学的,纯净的,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意义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如何树立理想,如何确定学习目标,如何克服学习困难等等。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唯有这样,才能不断开启知识的活水源头,才能拥有一眼源源不断的泉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或许正是教师所应追求的。当然,教师具备了广博精深的知识,还不一定能很好担任学问之师。要做好本职工作,还必须具备与之相应的能力。比如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等等。、

  作为一名教师是无尚光荣的,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高校是我国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任。教师是高校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要想成为新世纪的优秀教师,除了学识渊博、教学得法之外,还应有更高的追求,这就是以育人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为己任。这是没有功利目的的,而是完全出于对社会、对学生一生负责的责任感。能承担如此重任,首先在于教师自己做人的层次要较高,要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坚持不懈得获取新知,使自己能在不断更新的知识中汲取营养,能够把自己所学奉献给学生,特别是在师德和育人方面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认真践行教师这个职业的应有之义。

  高校思政教师培训心得体会(三)xx学院xx

  2022年我们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师德培训,短短两天四次培训课程请到了来自南大、XX等等优秀的教授、专家为我们讲课,我感觉到这次难得的机会使我们在师德、师风已经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上得到了很多感悟

  一、信息化环境下职业发展思考与应策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四个部分。信息能力指恰当选择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有效的采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发布信息以及创造新的信息的能力它是信息素养的核心,是当今社会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是高校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完成人才培养任务的时代要求。

  一方面在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完全有能力从各种现代传媒尤其是网络中获取大量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不再是无知者,渊博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从学生那里获得权威地位以及话语权的资本。网络信息资源获取的便捷性第一次弱化了教师在传统教育意义上作为知识传播者的功能。平等对话、多向交流逐渐成为教学常态。高校教师只有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才能更好地借助信息技术及时学习补充自己的知识学养,把握信息化环境下专业结构的新内涵与新转变,并且以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吸纳各学科的知识与理念,在此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参与专业知识的创造与开发,把学科最新成果特别是自身的最新研究过程与成果落实到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的专业深度与广度并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研究,包括研究信息技术与所教课程的整合等,达到信息化环境下教学与研究相长的理想境界。

  另一方面在信息化时代,高校教师应该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学识以及自己经过长期的学科训练而形成的方法,并且能借助信息技术去指导大学生对大量信息进行甄别、处理与加工,培养大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

  并且激发大学生的探索研究精神、批判精神,培养大学生的研究能力,决策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具有很高智慧的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甚至是学生成才的设计者。教师自我的人生价值在这样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好地实现。这又会激励教师更自觉、更主动地投入教育事业。这是信息化环境下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高校教师在有组织的、系统培训缺乏的情况下,可以借助信息化环境提供的丰富的学习资源有意识地、自觉地、主动地培养自身的信息素养。高校教师谋求自主培养、自主发展在当前来说会是一条很好的发展出路。当然对于不具备一定信息能力的部分高校教师来说在开始时会是艰难的,但就像计算机不是全学会了才能开始操作使用,而是往往在不断犯错误中学会使用计算机一样,信息素养的培养也是适合走“做中学”之路的,也只有在不实践中才能逐渐提高信息素养。

  总之,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教师应是具有信息素养的、具有终身学习和研究能力并自主发展的智慧型教师。高校教师应积极参与网络教研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能力是习得的性能,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在关于教师教育的研究中,“反思范式”正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的主流。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自我提高的主要途径是教学反思,教师持续不断的教学反思是应对能力发展艰难的较有效的方法。两种方法对高校教师来说很有借鉴意义。

  二、课程设计

  不管是私立营利性大学还是公立非营利性大学,都要以巨大的学生规模为生存基础,以提供高质量的教学为发展前提,这样注定教师队伍会是一种“专兼结合、以兼为主、动态开放”,或者是“专职为骨干,兼职为主体”的态势。在“有支持的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的学生支持服务意

  识要强于普通校的教师,尤其是信息素养和网络教学能力要优于普通高校的教师。黄荣怀教授认为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将会带来四个“改变”———改变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改变某些教学原则、改变教学内容和教材形式、改变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武汉理工大学郑钧宜等人在《基于学习分析的学生社会性交互行为分析》中,应用学习分析中的典型方法———社交网络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以某职业技术学院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为例,对学习者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进行的交互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通过分析可以发掘出学生的交互特点和存在的学习问题。

  最后围绕如何改善学生的交互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给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重庆师范大学曾凡梅等人在《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学习分析技术文献分布研究》中结合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对学习分析技术的有关文献从数量分析、合作网络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三个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并结合大量参考文献对现阶段学习分析技术的发展状况做了总结,为学习分析技术的研究者们提供参考。江南大学苏珊在《学习分析视域下的学习者模型研究评述》中综合分析了当前学习分析领域的几种学习者模型,包括学习者知识模型、认知模型、情感模型与学习行为模型等,并剖析了各个模型的基本特征与组成要素。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学的深度融合

  在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固然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彰显优势。但在“高级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尴尬与困境则逐渐凸显出来,甚至承受着异化的煎熬。摆脱尴尬与困境,进一步深化和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在何方呢?布伯的“我—你”关系或许能够为我们带来无限的启迪。布伯的“我—你”关系

  不是经验和利用的关系,而是“之间”与“相遇”。“之间”表明关系的出发点不在于“我”也不在于“它”,而是在于“我—你”之间,它可被称之为“相互性”。人们步入“之间”的领域,也即我与你的相遇。布伯认为“凡真实的人生皆是相遇”,相遇是相互性的保障,是相互沟通的保障,“在相遇中,异在的东西与我相遇,这就使我超出自身,处于世界之中,而非固守内在的自我”。

  因此,只有在“我—你”相遇的视野下,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才是可能的。即真正的融合,在“教育”与“信息技术”之间,也即“教育”与“信息技术”相遇。在相遇中,“教育”与“信息技术”相互走近、相互平等、相互超越。据此,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需要从两个“相互性”的维度进行,即在承认“信息技术→教育”融合模式之必要性的同时,还需从教育出发,研究其理论框架对“技术命题”的“关怀”,以实现教育理论(原理)融合信息技术的目标。我们将这一融合模式概括为“教育→信息技术”。下文我们拟从“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合理性的现实性”、技术化时代中国教育学人的学术自觉性等维度,并结合“教育哲学的技术向度”来进一步阐述“教育理论(原理)融合信息技术”对于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和推进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之重要价值。

  四、师德建设

  “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领域中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水平,其评判标准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社会道德规范在教师职业领域的具体化,体现着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具体要求。师德师风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影响着学校能否健康发展。优良的师德师风主要体现为过硬的思想素质、崇高的道德品格、纯粹的人格

  情操、高尚的敬业奉献精神、渊博的学识等。优良师德师风的形成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积极健康的精神支撑、合理的价值来规范,需要师者的自我锤炼、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也需要师者群体、学校组织的科学合理建设。

  高校思政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四)XX学院XX

  在学校的组织带领下,本学期我们听取了XX大学XX教授《信息化环境下大学外语教师发展新动态》、XX大学XX教授《课程、课堂教学的设计、评价与反思》、XX教授《混合式教学理念、实践与工具》等五位大师的专题报告,受益颇丰,现从几个层面对于学习心得进行总结:

  一、改革教育教学思路

  信息化环境的典型特征是知识的可视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知识的传播和应用,加速了思维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受教育群体记忆和识别能力的增强。在教育信息化时代,需要教师按需施教彰显教育人性化,知识的构建和教学活动的开展需以核心概念和核心技能作为出发点,形成以综合技能训练为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并通过学习、借鉴、应用、创新教学理论和方法,促使教育公平公正和社会文明进步。学校应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教师发展体系、创新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教学管理理念和评价机制以及提供适应新常态的在职培训和学习机会。

  就思政教育而言,在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转型以及改革发展的进程当中,我国大部分的高等院校能够始终坚持“素质型人才培养”的人才培养观念和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各类丰富的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和实践素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不断推动着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当今的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应当紧密结合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努力转变和优化教学理念,进一步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用素质型人才培养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模式的创新、办学模式的构建、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及日常教学管理的改革。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和教师务必紧紧围绕“素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探索和构建创新型的教学模式。从教学实际出发,重新确立新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工具以及教学流程,重点突出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锻炼和培养,不断提升大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加强思想政治教师的队伍建设,是提升高等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基础。高等院校应当在教师队伍人才引进、教师的进一步培养等方面加大力度,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职业素养以及专业水平,始终把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人才引进、全面提高、重点培养等方面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研究和落实具体措施,逐步提升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在日常的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想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积极探索科学而合理的办学模式。实践表明,只有将日常的课堂教学与课外的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充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用技能,不断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在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务必探索科学而合理的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强化课外实践,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管理上,校方应积极探索和建立一套科学而合理的教学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交叉检查、专家评课、学生评教、教学评比等多种评估和激励模式来督导和评估教学成果,进一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不断严格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管理,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改革。

  二、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包括: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教师最基本的职责是“教书”。教师要想教好书,要想自己在学科上成为学生的学问之师,就必须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精通自己所教授的科目,做到“学有专长,术有专攻”。同时还需要具备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和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正所谓“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泉水”。因此除了在知识的数量上要多于学生之外,更强调水的质量,我想它必须是“新鲜水”“、环保水”和“多功能水”。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与时俱进,不断补充新知识,不断更新知识,不断获取新信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要求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不仅应该是适时的,而且是科学的,纯净的,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意义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如何树立理想,如何确定学习目标,如何克服学习困难等等。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唯有这样,才能不断开启知识的活水源头,才能拥有一眼源源不断的泉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或许正是教师所应追求的。当然,教师具备了广博精深的知识,还不一定能很好担任学问之师。要做好本职工作,还必须具备与之相应的能力。比如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等等。

  三、课堂教学评价反思

  综上所述,在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正确的教学理念是教学活动成功的基础,因此,推动我国高等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优化和改革务必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应当正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另一方面,应当积极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师队伍、办学

  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树立科学而合理的教学理念。由此可见,在今后我国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实践当中,应当努力树立起素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并且依托这一科学理念努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XXXX学院思政教师培训学习体会(五)XX学院XX

  为了进一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通过有组织、有针对性、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扶持、服务和激励帮助教师更快更好地发展,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在2022年12月21日、12月23日和12月30日进行了通识性知识培训工作,分别请来了XX大学教授XX、XX大学副教授XX和XX大学教授XX等对我们进行了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职业发展思考与应策、课程设计、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学的深度融合、师德和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其中XX教授和XX教授的讲座让我感触最深,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十余年的高校思政教师,在新形势下同样应该顺应教育信息化和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大趋势。

  21世纪以来,教育信息化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之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伴随着其在教育教学中的推广和应用,教育的目的、形式、内容和组织方法都会发生重大的变化。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为了迎接教育信息时代的到来,2022年《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强调要着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意见提出,具有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的高校,要以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致力于以学为本的课程体系重塑、课程内容改革、建设一批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教育部高

  等教育司原司长张大良在2022年第10期《中国高等教育》中也提出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和资源共享。由此可以看出在今天教学改革的大形势下,信息化与新的课程体系发生“碰撞”,不但对现在的教育模式、教育观念、师资素质的发展要求更高,而且信息化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及其应用提出新的研究方向。

  我们应该看到教育信息化是以信息的观点对知识传授过程进行系统分析、认识的过程,信息技术带来的是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我们应该在教学工作中正确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如何实现呢?我认为首先要正确认识教育信息化,确立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新的教学理念。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原因就是观念问题。所以,作为教师在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中要确立新的教学观念。着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其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现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同时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一步步推进教学模式变革的实现,通过提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教学环境推进学生学习和发展。明确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价值在于: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实现以掌握知识为目的的传统教育向以获取知识和能为为目标的创新教育的转变,最终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人体本身彼此会互相传递信息,互相影响。信息技术有其人力无法实现的先进之处。教师也有机器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人和人的交际功能、促进健康人格、健康心理的形成方面电脑是无能为力的。所以两者没有谁取代谁,更确切地说,人才是主体,辅助教师改善教学效果。美国著名的电脑教学专家毛尔科维奇曾经说过:“先进的工业如美国和英国,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以电脑可以代替教师,到了最近,他们才逐渐明白,人才是最好的教育工具。并认为成功的教学在多样因素的有机结合”。就像放风筝,我们不能只依靠风筝做得好(硬件),也不能

  只指望天气好(软件),我们还需要好的老师,而今天的好教师就必须要接受新的科学的教育理念,不墨守成规,实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今天的多媒体教学的有机融合。通过有效的宣传方式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涵、意义让包括教师在内的社会知晓、理解,争取内部、外部力量的支持与认可。其次要加强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方面的素质。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紧密结合教学实践,有针对性、时效性。在培训方式上能够多样化,调动教师学习新技术的积极性,真正让教师能“有所学,有所用”,避免为考证而考证的形式主义。第三要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得较好的学校的示范作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大势所趋,我们要发挥在这方面运作较为成功的学校的骨干作用,以点带面,及时总结经验,互相交流思想,探讨更有效的方式。最后要尊重差异性,探索合理、科学的信息化方式。这种差异包括不同学校、不同地区、不同学科的差异,信息化建设要真正跟课程内容整合必定要考虑这些差异性,不可强求或追求一刀切。我们要以现有的课程内容为基础进行整合,使学生的信息意识得到提高,让学生充分理解信息处理与利用的过程和方法,了解如何运用先进的信息加工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等。这就需要一线教师的积极探索和研究。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目前很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进行分析研究。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搞得如火如荼,我们也应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教训,用务实探索的态度才会使信息与教育的“联姻”发挥更大的潜能。

  除了在信息化大趋势下,要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实际教学深度融合之外,作为一名一线思政课教师,当然也要在课程设计、师德培养和科研能力提高方面也要齐头并进,在课程设计方面不断钻研教学内容,打破原有的思

  政课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在科研方面要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教学规律,科研兴教,向教育科研要质量,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在师德方面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让自己成为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

  这次培训让我从多个方面感触良多,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只有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时代潮流,开拓进取,努力创新,勇立潮头。教师是人类永恒的职业,但社会对教师条件的选择并不永恒,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良好素质也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终身学习才能获得。所以我要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以名师为榜样,争取使自我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高校思政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六)XX学院xx

  2022年12月21日、12月23日和2022年1月13日,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教师通识性知识培训,聆听了来自XX大学XX教授、XX大学XX副教授、XX大学XX教授、XX师范大学XX教授、XX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XX教授的讲座,感到受益匪浅。这些专家、学者的精彩演讲,让我对教学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也启发我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改进、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1、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思考

  2、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3、师德培育

  XX师范大学XX教授报告的主题是“师魂:教育爱”。通过聆听他的报告,我深切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做到问心无愧,一定要用心去教、去品,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创新。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拥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四、科研能力的培育

  思政课教师不能局限于“教学型”教师,而要向“研究型”教师发展,重塑教师的专业形象。正如XX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XX谈到的:论文写作要抓质量、项目申报要争取重大项目、获奖要关注等级、专著写作要放眼长远。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通过论文、专著写作,项目申报,积极参与各项比赛等等科研方面的努力,从而提升自我。可以说姜教授的演讲让我认识到科研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及长远意义。通过科学研究,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讲,才能把思想政治理论讲的深刻透彻,才能增加教学的感染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如今,在新媒体平台中,思想政治理论内容非常丰富。XX理论通过新媒体的传播得到应用和发展,并且在新媒体平台,这些资源可以共享传播。思政课教师要与时俱进,及时、快速地从新媒体平台搜集大量的有用信息,把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从而了解XX经典著作及理论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最新解读,了解最新的时事热点,掌握最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等等,并且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思考,进行科学研究,使理论不断创新。还要把研究得出的科学成果反过来再应用于

  教学实践,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对于XX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以此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另外,思政课教师如果缺乏必要的研究学习,就不能够很好的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学习,这样的话也不利于大学生进一步深造发展。

  新的起点需要新的奋斗,新的奋斗需要旗帜作为引导,这次培训就是一面很好的旗帜,在思想和实践工作上给了我切实的指导和鼓励。专家讲解的理念是先进的、指引的道路是光明的,阐释的理念是深刻的,充满着教育智慧,使我开阔了眼界,洗礼净化了我的心灵,丰富了我的知识。这样的培训,对于我以后教学来说,很有意义。对于这一期间的培训,我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之后我会将理论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扎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为自己正确的定位。通过培训,也让我有了坚定的信念、奉献的精神、良好的心态、高度的责任心、热爱学生的行动、进取的意识。我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及时地为学校课程与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为2022年学校本科评估做好充分准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争取奉献出更多的成果。

  

  

推荐访问:教师思政课培训简报范文 简报 教师 培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