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主题教育 >

常道直教育管理思想初探

时间:2022-11-18 09:55:08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常道直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擅长教育行政、比较教育、外国教育史等方面的研究。本文通过探究常道直的教育管理思想,从而加深对其教育思想体系的解读,并从中找到解决部分教育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常道直 教育管理思想 初探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5-0014-02

常道直(1897~1975年),又名导之,江苏南京人,是我国首届教育科学研究生之一,也是杜威的得意门生。他曾在我国多所高校任职,主讲“教育行政”和“比较教育”等课程,于1943年被遴选为教育部第二批部聘教授。①常道直曾发表的论文著述,如《教育行政大纲》、《广义的教育》、《最近美国试验教育之状况》等,当时均颇具影响,至今仍被学者不断引用。然而,当前教育学界,对常道直教育思想的系统认识基本阙如,对其教育管理思想的研究更处于真空状态。不过常道直教授倾其一生给我们留下的丰硕成果,为更好地解读他的教育管理思想,进一步了解民国时期的教育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 义务教育阶段应遵循教育公平的原则

常道直认为小学是“培植国民基础的场所组织”,一直以来,他都将义务教育放在举足轻重的位置,认为全体国民都应当同心同德,将孩子的基础教育放在首位。

民国时期的小学分公立和私立两类,当时为了加速义务教育的推行,还特别设立了“简易小学”②与“短期小学”③。常道直发现不论在教育质量还是在教育机会上,各学校均存在严重的差异,隐藏着许多不公平因素。就此,他指出“实施义务教育小学,要想充分发挥其对内及对外的功能,必须彻底的一元化,成为一切义教儿童之共通的学校。在目前制度上虽然还未能做到一元化,但是至少各类小学在精神方面应当力图保持一元的倾向。”他提出了以下几个改进意见:

1.进一步完善学校评价机制

常道直指出,“凡是批评某城市小学教育者,对于该市所有各小学,不宜以同一的眼光,应用同一的标尺。”不能因为是“附属小学”或是资本家扶植的小学就认为一定是好的,对于一些平凡的学校就认为一定没有那么出色。对于表面的成绩和实际的功效也应正确看待。常道直不否认“表面的成绩”的价值,但更强调学校实际的教学。他仿照孔子说了一段话:“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改为“正当的教学之余,则从事成绩室之充实与游艺会之举行”。

2.合理分配教育经费

教育经费是实施义务教育最核心的问题,各个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均依赖于教育经费的供给。常道直认为,义务教育的普及已经有三十余年的历史,但是进展缓慢,究其原因还是经费筹措不易。一直以来关于义教的设施,中央将责任下放到省,省下放到县,县又归责于区,乡镇各自就地筹款,然而地方税收来源有限,远不足以满足兴办学校的需要。

他认为如果地方无力负担必要之义教经费,国家(中央政府)即当进而担负其经费之全部或一部分。关于人的费用,由国库负担;关于物的费用,责成地方自行筹措,因为教师是国家服务之人员,故应由国家支付其薪金及养老金,而校舍及其设备则为地方之公有财产,故宜归学校所在地之公民负责。

二 学制改革应依据中国国情

1.义务教育阶段:酌量变动单轨制兼采多轨制之优

当时西方国家的学制大致分为三类:单轨制、④多轨制⑤以及两种制度并行。⑥而考察我国,常道直指出,国情背景不同,我国的学制改革不能单纯地借鉴、仿照他国,他提出了改革新学制的方法:(1)凡智力不能受义务教育以外之教育者,得延迟其入学年龄即所以延迟其离校年龄;(2)凡有财力者,可不问其智力,许其提早入学;(3)有智力而无财力者,以公款助其得受义教以上之教育。常道直的这种提议是在酌量变动单轨制的基础上,同时也采用多轨制的优点,不拘泥于单轨制还是多轨制,而是一种新颖又适合我国当时国情的方法。这种提议的好处是因人而异,不一刀切,对于一般的学生,延迟他的离开学校的年龄,能保证他的智力和体力达到社会工作的需求,而且教育的影响也能保持得较为持久;对于智力优越的人,可以提早修完小学课程进入以后的学习,不管他出身贫富,可以借助公用的经费保证继续学习。

2.中等教育阶段:坚持教育独立,推进先进办法

当时,中学实行会考制度检定学生的学业水平。然而,大学方对于通过这种会考的学生的学术造诣并不认可,他们认为这种成绩测评方法不能充分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由此选拔出来的学生的学习成就有江河日下之势。就此,常道直

建议将当时实行的国立大学统一招生办法与会考制度合并,实行一个全新选拔制度,即“高中学业检定考试”。关于这种制度,常道直作出了解释:“中学学业检定考试,应由原来主管中学会考之省市教育机关与主持大学统一招生之高等教育机关共同组织之,借以象征这两种考试之合为一体,而非对于任何一方有所偏颇。”他认为,我国主管中等教育的教育行政机关应很坦白地将所获得的教育成果,让最适合的第三者——高等教育机关来做最后的估值。常道直比喻中等教育主管机关为嫁女者,而大学为娶媳者,到了毕业时期前者职责已告终了,而后者则任务方始。“会考替代统一招生,显然有越俎代庖之嫌。不过以统一招生替代会考,亦无以满足中等教育界方面之愿望;惟有合两者而一之的中学学业检定考试,才是比较平允的制度。”

3.高等教育阶段:鼓励办学,倡导自主

常道直认为高等教育是以“研究高深学术”为重要目的之一的教育,它与中等教育的关系甚为密切,中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高等教育必须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研究更深层次的学问。

第一,全国高等专门以上学校应设法扩充学额。当时,随着中学的逐渐设立,中学毕业生志愿升学的人数日益增多,然而全国专门以上学校的数量却没有相应增加,并且学校名额有一定的限制,因此每年都会有不少中学毕业生没有办法升入理想的学校继续学业或者会进入一些并不是很合宜的学校,这些在常道直眼里是一个不容小视的问题,他说如若不解决必要发生恶果:(1)人才浪费;(2)妨害个人全部能力之发展;(3)不利于学生的学术追求;(4)不利于提高社会贡献率。

综上所述,学额限制弊端重重,应设法扩充学额,他提出,“一方面多办高等专门学校,一方面将现有专门以上学校之学额极力扩充,务使一般中学毕业生凡具有一长者皆得充分发展之机会,以实现人生之价值并加增社会之幸福。”

第二,倡导“学生自治的精神”。民国时期,学生自治还是存在一定的阻碍。常道直先生针对此现状,因事制宜,说道“第一步当改正以前学生对于学校生活的谬见”,这种谬见即学生内心的偏见,认为学校中的教授、管理、执行规则等都是教职员方面专有的职务,学生所有的事只是缴纳必需的费用和到教室中听课。实则,这种情况在如今的大学里也常见,我国学生对于学校管理事务的参与热情度不高,正如常道直所讲,这是学生的一种“偏见”,教职员与学生的目的趋向各异,学生的兴趣自然不能被激发。

常道直将教育管理的理论和现实管理实践相结合,提出了纠正“偏见”的方法。“首先在于教授及管理上使学生渐渐明了学校生活的真正目的。”他对此作出了具体的解释:“学校是一个社会的组织,教职员与学生都是分任学校事务的分子。职位虽然不同,但是对于学校生活全体的责任是一样的。所以学校本身的事,是教职员的事,也就是学生的事;学生处理自治的事,就是处理自身的事。”这是一种平等治校的观点,学生和教职人员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又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学生和教职员的目的是统一的,就是获得完满的学校生活,学校事务处理好了,自己在学校的体验也就得到了满足,学生自治“治”的是自己的事,并不是上头交代的任务。因此,常道直这种从兴趣源头入手教导学生的思想在如今也是适用的,这是一种权力和兴趣完美契合的关系,拥有权力的同时不以失去兴趣为代价。

三 常道直教育管理思想的特点及现实启示

常道直的教育管理思想博采众长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他更为侧重当时国内教育制度实际,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多国外语优势和比较教育研究背景,将国内与国外的教育体制、学校管理对策等方面对比研究,总结出许多突破传统、大胆激进的改革方法。总而言之,常道直教育管理思想有如下特点:

1.体系完整、内容详尽

他论述的范围小到日常生活,大到国际,紧紧结合国内外形势,做到重点探讨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国际视角与中国特色相关联,形成了常道直教育管理思想的独特内涵。

2.兼容并蓄,专业性强

他十分注重教育管理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关联,尤其强调一个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者需要对他的研究对象的背景资料掌握详尽,对于教育史的研究和掌握也必不可少。

3.国家主义思想贯穿始终

常道直的成长伴随着新中国的阵痛与崛起,也正是有了这样一份经历,他的爱国情怀才体现得愈发浓烈。作为一名学者,他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在表现着自己坚决的爱国态度。从他不少文章中都可以看出他对于国内民众缺乏国家主义精神的担忧,对于民族意识淡漠的惋惜。

常道直直接参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时间长达四十年之久,他将一生中最精华、最具创造力的时间全部投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为我国民国时期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满满的活力。虽然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与常道直所处的时代已经相隔甚远,但是我们也正面临一个教育大发展的机遇期,时代的变迁与科技的进步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意味着我们更加需要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出更多更强的人才为我国的发展和进步贡献知识和力量。因此,常道直教授当年在教育研究领域,不畏艰难、勇于突破、追求真理的实践探索精神和他学贯中西、扎实深刻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现今教育事业的改革和探索具有丰富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教育意义。

注 释

①曹天忠.档案中所见的部聘教授[J].学术研究,2007(1):113

②③常导之.增订教育行政大纲(上册)[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④以美国、俄国为代表,由小学、中学、大学一直线的系统,尤其以俄国更为彻底。

⑤以英国和法国最为显著,有数种类型的学校,全部或一部,彼此相平行或者各类学校分途进行,以求完成特殊的任务。

⑥以日本、意大利、德国为代表,多为多轨制中仍然保持着单轨制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常道直.中国城市小学几个问题[J].中华教育界,1924:2~4

[2]常道直.我国义务教育之根本问题[J].中华教育界,1937:105~107

[3]常道直.当前中学制度上几个显著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J].中等教育季刊,1942:1~4

[4]常道直.全国各高等专门以上学校应设法扩充学额之意见[J].教育丛刊第五集,1921:2~5

[5]常道直.学校中几个实际的问题.[J].教育杂志,1922:1~2

〔责任编辑:肖薇〕

推荐访问:初探 管理思想 教育 常道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