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观后感 >

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观后感(精选文档)

时间:2022-06-23 14:40:1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观后感(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观后感(精选文档)

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观后感3篇

第1篇: 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观后感

游杨虎城纪念馆有感

——止园小记

曾经也了解过西安事变,了解过张杨二人,但那只是在课堂上的。所以时时想什么时候去一下纪念馆,去真实了解一下,却一直没有机会。这次借《中国近代史纲要》的社会调查之机,便与几位好友齐去参观杨虎城纪念馆。了解了他的生平。更从中学到了些什么。

首先,我们很幸运。去了就遇见了来参观的张阿姨,她是一位老师,来这儿开会,又因为仰慕杨虎城,因此便顺便来参观。遇见了她,我们聊的很愉快,在她知道我们是西北政法的学生,和我们的来意之后,便盛情的自掏腰包来请了个讲解员,经过讲解员的精彩的讲解,和仔细的观察,我们才得以更深入了解西安事变。了解杨虎城将军。谢谢张阿姨。

接下来,说说纪念馆的布局以及里面的陈设,首先,在入口的门楣上写着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虎将雄风一世豪”。简短的概括出了杨虎城将军的丰功伟绩。接着走进去,是杨虎城将军的塑像,威武雄壮,令人敬仰。在介绍杨虎城的出身时,我惊住了,他出生于陕西蒲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里,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而他。出身这样,他却这么伟大,从一个农村孩子变成了一个英勇抗日将军。更是一个伟人,。是他,卑抗不屈,与张学良将军实行兵谏,发动西安事变,并且促进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全面抗战奠定了基础,伟人足以堪当。

接下来去看了他的丰功伟绩,他造福桑梓,不图回报。在他主政陕西期间,呕心沥血,大力兴办教育,坚持教育为本。并且兴修水利,筑路建厂,改善医药卫生,开发陕西,造福于民,获得了陕西人民的认同,“为民族解放奋斗到底”他是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奋斗终生,直至惨遭杀害。并且他这一生中,曾资助过多个学生出国留学,为国家培养人才,他资助过的王炳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学成回国之后,辅助他,做了些利民的事,后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还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后来,在 在遗物展览中,看到了几件特别的东西,普通却又意义重大,他在南阳时的军装,可以想象他指挥时的英姿,以及他的手杖,并且和他的佩剑,斗笠皮靴。这些平常的东西都曾经见证了他的作为,他为中华民族解放所做的奉献不可磨灭。在看到他的皮带时,我很疑惑“一条皮带有啥价值,意义啊?”便很傻很天真的去问张老师,她才说这是杨虎城将军在惨遭杀害之后,尸体被扔进硫酸池子中。强烈腐蚀,想到这儿,心颤了一下,因为强酸的腐蚀,身体早已血迹斑驳不堪,唯有这皮带还有点模样,后来后人便心情沉痛的从身上把这皮带取下来的。渣滓洞,我们都从影视剧中看到过,刑罚苛酷,现在我们却能如此近距离的感受到,真的令人痛心,还有一张小孩的照片,他是宋振中,也就是《红岩》中的小萝卜头,年仅八岁的他也被反动派无情的杀害,看到这儿,我的心又在滴血。为什么。为什么同为中国人却能做出兽行之举。令我深思。

很快的,在讲解了些杨虎城将军的事之后。便结束了,可是我的思考并没有结束。仍然沉浸在将军的死,小萝卜头的死之中,尽管已过多年,仍令人心情悲痛。在悲痛之余,更多的是学到了些,学到了将军的精神。威武不屈,男儿的血性。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缅怀历史。化作明灯。照亮未来,指引前行。希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定能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定能美满实现。

身为法律学生,定当勤学,勠力同心,共促法治昌明,且行且珍惜。

李录朋记

2015年12月05日

第2篇: 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观后感

瞻“八一”有感

凝结,只应在欢腾的瞬间;
久远,就意味着回流的倒退;
满足,则无异于僵化死亡。有时候历史被掀开了,又是重新一种解释;
有时候历史被重读后,又是另一种品味。这其中的历史不一定垄断性称之为社会,也可以叫之为自然人随风而逝的回忆。回忆是靠主流线的牵引,才一直沿着脑细胞投影下去。历史是靠领袖的指领,才断有群众性的参与胜利变革。

南昌,作为一座英雄城,在那里涌现出来的英雄不计其数。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人民武装反抗国民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建立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1927年4月和7月,中国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勾结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中国人民从1924年开始的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败。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于7月12日进行改组,停止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1927年8月1日于中国江西省南昌,由中国共产党势力的军队针对中国国民党的分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 抗 事 件。由 周 恩 来、谭 平 山、叶 挺、朱 德、刘 伯 承 等 中 共 人 士 和 贺 龙 领导。历时8个月的时间,参与起义的军队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合。

走进八一纪念馆。旧址门首悬挂着陈毅手书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鎏金横匾,大楼的二、三层,已辟为4个陈列室和一个题词纪念室,以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图表、照片、文物以及参加南昌起义的老同志题词,生动地再现了南昌起义的光辉历史篇章。馆正门姿势各态的五人却用身体语言透露了他们所思所想与那所谓的精神面貌:其一者握拳45°表明蓬勃的斗志以及预测这场革命的胜利,其二者提眼镜一笑于此危乱中乐观依旧,其三单手支腿挑明昂扬血拼之意,余二者抱臂叉腰尽显民众生活常态。正因为有这些人风范至高,才使他们成了领袖,才有一些先进思想灌入的可能,才有把革命战斗打响的结果。雕塑设计了两组人物,共12人。第一组人物由5个人来反映起义有5个方面的象征,第一个人是主角,他高举着红旗象征武装斗争;
第二人高举手枪,象征打响了第一枪;
第三人举着马灯,说明南昌起义是在凌晨举行,同时寓意南昌起义点燃了革命的火种;
第四人吹着号,则寓意吹响了革命的号角;
第五个人拿着长枪,有一个招手的动作,号召后面的部队起义……

在第一组后面还有7个人,象征着革命旗帜不断举起,革命队伍不断壮大。历史的群雕,呼喊着前进;
呼啸的长风,挽邀着战旗歌唱。

馆内详尽的文图介绍,把我带进了那军号嘹亮、战火纷飞的年代,也令我心中充满了对革命圣地的无限崇敬。看着陈列在展台上的一份份文件,一张张地图,以及一件件简陋的生活、作战用品,我仿佛看到了当年各位革命先烈们在及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任坚持不懈的进行革命活动,让 我 深 刻 地了解到当年革命条件的艰苦和形势的严峻;
而在这么艰苦困难的条件下,革 命 先 辈 们 还 为 了 民 族 的 解 放,不 惜 抛 头 颅 洒 热 血,不怕 牺 牲 不 怕 苦 不 怕 累,把 满 腔 的热情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也为我们这些后辈们做出了好 榜 样。当我看到当年起义布防图和革命志士们在领袖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奋勇杀敌,我被先辈们军事思想的先进性和革命热情的高涨所震撼。我便思索先辈们的这些都从何而来,历史给予了我答案,那便是他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的信仰和誓死为受苦受难的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而奋斗。纪念馆中的每个展厅、每个版面、每段文字、每段画面、每尊雕像我都认真浏览、聆听、细细品读,生怕疏勿遗忘不该漏掉的细节。览过往云烟,思绪万千。站在伟人的雕塑下宣誓,贴在红旗旁重温那段辉煌的历史,那是何等的骄傲和自豪。那心中的血液在沸腾,浑身充满了无穷的力量和激情!

英雄描绘运动的轨迹,巨雕显示结实而又年轻的思想,回旋只是为寻求突破的飞跃,反思往往产生聚变的力量。行于思,思亦行。在我看来,南昌起义不仅仅是为后来的革命道路开拓了新的天地和谋取了生的机会,其 更 大 的 意 义 应 该 是 有 待 后 人 去 发 掘 ,去 学 习 ,去 借 鉴 的 。南 昌 起 义 不 同 于 以往革命活动的特点正是其敢于选择在贫困艰苦的红土地上起身,敢于想常人之不敢想,敢于做常人之不敢做,所以才会得常人之不所得,正如“枪杆子里出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 原”寓 意 的 意 思 一 样。八 一 起 义 这 支 枪,曾 唤 出 一 个 明 朗 的 天 地,这支 枪 还 将 为 朝 阳 喷 薄 的 洗 礼 。“ 坚 定 信 念 、百 折 不 挠 ,勇 于 开 拓 、敢 为 人 先 ”的 八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着一代代后来人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之情,坚持从胜利走向胜利。

通过这次对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参观,加深了我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和认识,更坚定了共产党在国家的领导主权。我要更加义无返顾地去接受党的考验,去接受党的熏陶,努力学习党的先进性和精髓,以革命先辈为偶像,学习其身上的珍贵品质,在 好 好 学 习,努力 提 高 自己文化技术知识的同时,不忘加强精神建设,好好用知识和能力武装自己,在平时的学习中,更 应 该 勤 奋 刻 苦,在 生 活 中 更 应 该 朴 素 节 约,关爱他人,积 极 参 加 系 里 活 动,让 我 们 的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使自己都 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将来为国家为党做出贡献,不负革命先烈的牺牲和教诲。

作为一个当代的大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大学生,我们应该知道“有德无才是废物,有才无德是危险品”的道理,德就应该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高奋斗目标。我们要做忠诚的爱国者,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团结;
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实际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在生活中发挥思维敏捷、敢为先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要学习掌握扎实的知识,以造福人民。

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必须努力发扬和继承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我们不能遗失他们,要想想现在拥有的一切,生活是那么丰富多彩,然而那是用多少鲜血汇成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和谐社会,是老一辈用命用青春拼出来的,我为我们是他们的后代感到骄傲和自豪。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伟大事业,需要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我们要做到“四有”,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自觉担负起时代的重任,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

祖国未来无限美好,青年前途无限光明。让青春承担责任,让责任引领人生,让我们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同命运、与人民齐奋斗,创造激情奋斗的拥护青春。

第3篇: 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观后感


大庆铁人纪念馆观后感大庆铁人纪念馆观后感
一直以来都想找机会去参观铁人纪念馆,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完成这个心愿,就在这时候我的公司步长药业给了我这次机会,公司举行集体参观活动,这天下午我们来到了我盼望以久的王进喜铁人纪念馆!我们进入馆内以后映入眼帘的是王进喜同志和其他同志大步向前迈进的雕像,两侧一边写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另一面写着: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进入展区有讲解员带领我们为我们详细的讲解王进喜的铁人事迹!在讲解员认真深情的讲述时大家也仿佛都沉入了哪个时代之中,看着那一幅幅生动的相片和宝贵的影响资料深刻的感受到了当时艰苦工作环境,但是不管怎么样的环境下铁人都没有退缩而是坚毅的监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看见相片上他们打出第一眼油井那脸上流露灿烂的笑容那开心的样子时我的嘴角也流露出一丝笑意,虽然已经不是一个时代但是仿佛我就在他们身边,随着讲解员来到了铁人生活和居住的房间,看见那简陋和窘迫的样子,心理感觉有些酸楚!随后又来到了一个珍贵的影响资料面前就是有名的铁人跳进冰冷的泥浆池中用身体来搅拌在铁人的带领下大家纷纷跳进了池中,看到这里心理不有自主的出现一种激动的心情,为了国家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故自身安慰不求一丝回报的人能够这样履行自己的职责这种精神远远的超越了我们这几代人,真是值得反思,浏览这些事迹感觉时间总是过的好快,这时已经来到了王进喜生病的展区,看着他那张相片已经是满脸的病态非常憔悴的样子还依然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上监守职责,一直到自己不能在站立起来,还念念不忘时时牵挂着油田的开发与进展,听到讲解员说道他去世的年纪还不到50岁,心中为他惋惜之时又一次产生酸楚与敬仰!之后又看到了全国宣扬铁人精神,也看到了大庆油田也不断的发展壮大!,希望看到今天的大庆他在天上也会笑的.
通过这次的参观让我更加体会到了一个人的责任感,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后代时代相传承的,在以后的工作之中也要学习铁人的精神,不怕吃苦不怕艰难,在工作之中遇到在大的困难也要想尽办法努力完成坚决不退缩,要印证铁人的那句话: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学习的他的自我学习自我钻研的精神,在以后的工作之中不断的完善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工作提供必要条件,不断的钻研观察我的目标客户的喜好与需求,来制定下一步的工作方向,要时时刻刻维护公司与客户的共同利益,也要学习铁人不断的自我挑战,制定有效的计划努力完成!
公司已经分配给我指定的工作地点,一定不辜负公司对我的期望,

也不辜负自己!时刻想着铁人的工作态度与热情【扩展阅读篇】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注意事项
一、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观看了《伟人爱迪生》后,我要求学生: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有个同学说:本片主要讲述爱迪生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扫地下室的清洁工成长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的过程;还有个学生补充说:主要讲了他发明电灯的事,他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我将两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前者准确些,后者只是无数发明中最突出的一项,并肯定他们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抓住一点谈自己的感受.如爱迪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失败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等,这

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克服以叙述故事为主的毛病了,不仅突出“感”字,而且读后能感人.二、“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火烧圆明园》的观后感,我进行指导后让学生先打草稿,然后收了部分习作,发现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中找了几篇写的好点儿的进行评讲、引路.有个叫王天波的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习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三、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
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如观了《四个小伙伴》,我让学生说说丁小东等四个小伙伴他们开始错在哪里?你们也有过他们的想法吗?学生讨论很热烈,认为四个小伙伴错在认为只做一件好事就会成功.有个同学说,他自己原来就有类似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认为自己就是雷锋似的好少年了.还有个同学说,他为班级主动打扫过两次清洁,有的一次也没主动打扫,却还被评为“红花少年”.认为老师、同学们偏心.看了《四个小伙伴》后,他和四个小伙伴一样,都认识到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编辑本段教学示例看了《虎门销烟》后,学生认为无法联系实际,我就这样启发学生:你看后印象最深的是哪个镜头?有的说林则徐带领官兵虎门销烟的镜头,大展中国人的志气;有的说,当时的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给我教育最深;有的说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受鸦片毒害,痿糜不振的、瘦骨嶙峋的人们.然后我再要求学生用比较法,针对现今社会,看是否有类似于林则徐这样有民族气节或与此相反的人.什么东西给现今人们带来精神和身体摧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样,学生马上想到了电视上披露有的海关把关不严,让一些走私物品进入中国,有的想到了社会上的吸毒现象和不健康的游乐场所,同学们畅所欲语,仿佛一下子有话可写了,

一个同学在《观林则徐有感》一文中这样写到:“……在18世纪,鸦片使我们国败家亡,但可悲的是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吸毒的现象又有抬头,有的因吸毒走向犯罪,家破人亡.我们青少年一定要认识它的危害,如发现吸毒、贩毒现象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同时希望我们的海关把住家门,不让毒品再次蔓延……”编辑本段范文
观《长江7号》有感
不久前,我观看了电影《长江7号》.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名叫小狄的单亲孩子,他的爸爸穷困潦倒.但为了让小狄长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爸爸举债把小狄送进了贵族学校读书.一天,小狄的爸爸在工地发生意外去世了.小狄听到消息后十分伤心.但这时奇迹发生了,小狄爸爸送给小狄的“玩具”――“长江7号”(其实是一只外星狗发挥了它身上的特异功能,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小狄爸爸的生命.
整部影片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发人深思.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小狄爸爸经常对小狄说的一句话:“我们不去偷,不去抢,要努力读书,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它使我想起了以前听过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两家人,一家比较富,另一家比较穷.他们各自都生有一个小女孩.富家的小女孩自以为家庭环境好,从小就不爱读书,还看不起穷家的女孩.而穷家的女孩却很争气,读书非常刻苦,学习成绩经常名列前茅.后来那位富家小女孩,由于从小不好好学习,最终一事无成.而那位穷家的小女孩,由于从小就用功学习,终于成就一番大事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都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寄托在我们的身上.在此,我呼吁广大学生,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长大后才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老师评语:作者在概括电影情节的基础上,围绕“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句话展开论述.作者列举典型例子进行论证,并呼吁青少年要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长大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三国志之见龙卸甲》观后感
人生就像一个圈,一个老天爷画好的圈,从起点绕一个圈后又会回到起点,这是赵子龙最后一战也是第二次被困凤鸣山时悟出的人生哲理.第一次被困凤鸣山子龙披上了甲,一战成名,从此成了常胜将军,第二次被困时身心俱疲的子龙卸去了甲,人生就在这一披一卸之中画了个圈.
时势造英雄,英雄只是老天爷手中的棋子.从赵子龙与罗平安最后一次对话中可以看到了他内心的疲惫,这疲惫是因为有甲在身,主公的信任是甲、常胜将军之名是甲、建功立业之念是甲,子龙虽早有卸甲之念,连年征战的时局却容不得他卸甲,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卸.最后在凤

鸣山与后一辈的曹婴一战中,子龙终于悟到了自己只是诸葛亮手中的一枚棋子,一枚已经老得可以弃去的棋子,而这一切都是人生定数.明白了这一点后,他终于可以不仅卸下身上的甲,更重要的是可以卸去心中的甲了,这甲虽卸得晚了一点、悲壮了一点,但可以让子龙在人生最后时刻很从容,无所负担.上马提枪,单人单骑,冲向的不仅仅是敌阵,也是奔向长久失去真我的精神家园.
不知道罗平安在给子龙卸甲后有没有领悟到这一些,我想他在敲响最后一次战鼓时应该是明白了.而年轻的曹婴此战之后一定也会与初时的子龙一样给自己披上了一件难以卸去的甲,不知以后能否象子龙一样领悟到,不光是她,就算是她的爷爷曹操以及诸葛亮等人都只是滚滚历史车轮上镶嵌的一枚棋子.
甲可以带来尊严,可以吸引人的眼球,世人只知披甲之后的威风凛凛,却又有多少人知道披甲容易卸甲难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编辑提醒:请注意查看“大庆铁人纪念馆观后感”一文是否有分页内容.

推荐访问:党史 观后感 青岛 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观后感 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青岛党史纪念馆观后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