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不足之处(2篇)

时间:2023-05-06 17:15:05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不足之处

  

  一、存在的主要不足及原因剖析。

  1、党性观念欠牢,政治定力欠硬。应当说,我们这一代人,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从小就受党的教育,接受过多次思想运动的洗礼,对党是充满深厚感情的,是经得起任何风云考验的,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高度自信的。但深刻剖析,发现这些仍然多是一种从朴素阶级感情出发的自信,没有完全建立在理性的党性修养的基础上。在党性修养、作风养成、模范带头方面,在宗旨意识、大局意识、群众意识、党性观念方面、在执行政治纪律、政治定力把握方面,与革命前辈相比,与英雄模范人物相比,与一些优秀的党员相比,与现任委厅领导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比如,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的新形势下,毫不动摇地坚决地与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准备不足。对各种错误思想诸如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以及所谓“普世价值”、西方宪政民主等错误思潮分辨不清,认识不深刻,进行坚决批判的精神也不够,不能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虽然自己从不相信也从不传播政治谣言,从不相信也从不传播互联网上的一些虚假信息及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信息,从不相信也从不传播手机上的一些黑的、白的、黄的段子,但也没认真追究来源,而是听之用任之。虽然从没公开或私下发表同中央决定相违背的言论,从没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但对社会上有些人存在的这种现象警惕性不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有时把握不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心诚意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精神有时倒退,发生精神上

  “缺钙”得“软骨病”.理论修养不够,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

  政治生活准则、反对党内生活中的自由主义、好人主义不够,开展党内交心谈心不够。以人为本、监察为民的观念不牢,对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关注不够敏锐、体察不够深刻、解决不够彻底,措施不够有力.有时纪律观念淡薄,对一件事如果同时有来自直接领导、主要领导、非分管工作的领导的不同指示,就按主要领导意图执行.

  2理论学习不够,文风有时欠实.存在着应付思想联系实际不够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缺乏自觉性。只限于一般性地读书,对自己要求的不高,虽有时也练练笔写点读书笔记,但质量不高,特别是电脑工具的应用、互联网的应用,使自己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形而上学的学习

  态度,复制剪贴搬他人的较多,自己潜心研究形成独立见解的较少,使得撰写的理论文章、工作总结、领导讲话材料等越来越肤浅。对党的全会精神和一些相关政策性文件理解不够深刻,对新事物、新知识、现代学习工具掌握得不够,如微博、微信至今仍没使用,还停留在QQ时代,对业务知识的钻研少;理论联系实际并运用来指导实际工作做得不够。有时候认为,我们这一代,受过比较好的高等教育,受过几十年党的教育,掌握了一些马克思主义ABC和基本原理,但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缺乏真正理解,,缺乏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优良传统、各个时期的先进典型,引领打开真理之门,用于指导工作实践,缺乏把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所遇到的问题与实际工作相联系起来,更谈不上从理论上去认识、去探讨。有时候也认为自己工作精力最顶峰的时期已经过去了,经历过仕途人生的跌宕起伏,人过四十不学艺,已奔知天命年代,学习该可以放松一些了,虽然这种情绪没有发展到影响工作的地步,但毕竟学习奋斗的冲劲不如过去那样如饥似渴了.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主动地学、自觉地学,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学,坚持独立思考,善于总结提升,做到学用结合,努力把工作实践中零散的认识系统化、粗浅的认识深刻化是不够的。有些时对政治理论钻研就不深不透,对工作主动想办法的心思就少了些,认为世界上的事也不是我一个人能完成的,我去想了也是白想,工作上有同志们在干,上面坚强有力的正确领导,不需要也容不得我去想得太多,因而工作上被动应付的多,有时候不能认真去思考,去钻研探讨问题解决的方法,有时产生畏难情绪。

  3、创新意识kaonen不足.官僚作风渐长。

  习惯于按程序、按规定按部就班做工作,领导分工管什么就管什么,不是自己分管的事不愿插手怕引来同事间不团结,工作中遇到困难遇到问题,不敢于越级请示越级汇报,争取更高级领导支持,因而造成有的工作虽然做了,但汇报不够领导也不知道显得成效不突出。先用右手拇食指岔开,分按两侧风池,两指同时用力一捏一松25下;换左手捏拿风池25下。平时只求完成本职工作,有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不出问题就行,对工作的认识有局限,随大流,在处理问题上有时候习惯局限于照搬一些本本教条,缺乏灵活性,锐意争先意志不够

  旺,工作标准有时有放松。工作作风上有时有松懈现象,标准上不够严格,只求达标,不能从尽善尽美、时时处处争一流的标准上去把握。在任务多、压力大的时候,有时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尽快完成,导致工作中产生了一些急躁情绪,影响工作效果,没有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今年上级提出要求后,一些工作还没有进行深入思考,没有找到新的工作金钥匙。

  4、艰苦奋斗精神zengzai消减,享乐苗头出现.虽然自己也出生于农民家庭,在农村度过了最艰苦的孩童时代,吃过野菜饭、穿过补丁衣、睡过稻草席、住过漏瓦房,在党和人民培养下,当上干部,工作生活中能坚决按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遵守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坚持做到慎小节、慎交友、慎处事,不拿手中的权力作交易,不利用职务之便向对方提出任何与个人或亲友有关的私利要求,不追求奢靡腐朽的生活方式,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党,对得起天地良心。。但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条件逐步改善,过去那种艰苦奋斗精神也随着时代不断弱化,对艰苦奋斗精神的根源和灵魂开始认识模糊,对艰苦奋斗精神内涵中奋发进取,奋勇拼搏的创新精神,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坚强精神,勤俭节约廉洁奉公的俭朴精神,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开始削弱。有时候也认为艰苦奋斗已经难赶上时代了,不知什么时候衣服开始由洗衣机洗了,不知什么时候不动笔动电脑了,不知什么时候办公事开始不坐公交车了,不知什么时候出远差开始坐飞机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贷款购房买车了,还有不知什么时候有补丁的衣服既不穿也不送到乡下了。这些生活上的日渐变化,一对比起来,还真有了很大不同.还有有时也在生活上,跟随时代大潮还享受一些较高标准的消费,虽然不酗酒醉酒,从不违反中央八条禁令,但有时非工作时间朋友相聚喝酒时也喝.其实这些都是忘本的表现,是革命意志、奋斗精神消减的一种反映。

  5、为民服务yishi有提升空间。我在这个岗位工作n年了,每年接触到n很多领导、n同事和n群众,每年工作都有新的认识,这是我工作常抓常新的智慧源泉。实践中我体会到,我们的工作涉及的是普通民众老百姓。随着近些年网络的发展、媒体的发达,表达诉求的方式越来越多,与执法监察工作业务相关的信访投诉也越来越多。一方面,说明人民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越来越强,two另一方面,也说明人民群众对基层政府和执法部门的信任度在下降.我在处理类似信访投诉时,虽然在尽力地站在信访投诉方的立场去想问题,督促推动有关的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去依法解决,但有时却也深感力不从心甚至无从着力。比如近年来,我国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特别是一些地方存在的违规上建设项目、工程质量低劣、腐败现象频发等问题,已经严重干扰市场经济秩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我们也开展了一些工作,但一些问题得到解决,一些新问题又不断出现,一些规章制度制定得很好,但却得不到执行,有些制度政策规定是约束性的,有些明确是刚性要求,但却成了稻草人,成了摆设,甚至被制定部门选择性执行、不合程序的进行解释,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地方部门企业由于相互利益缠绞和市场潜规则,对查实的问题的纠错率不多,我们也深感到难办,由于这类投诉日常工作量大,有的时候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有的按照部门职能,有的时候只能转办督办,交由地方部门或完全依赖地方政府或职能部门报来的材料,一些关健环节难以逐一现场核查落实,无形之中可能没有对当事人权益进行有效维护。这些问题,既有客观方面存在的原因,个皱纹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希望出现的,尤其是女性朋友,更不希望自己的面部有皱纹的出现,但是随着时间的流失身体内一些物质的流失皱纹渐渐出现.皱纹虽然是衰老的标志,但同时不同部位的皱纹也可以反应出你身体的健康状况。所以你不妨对着镜子,来看看自己面部上的皱纹,从而了解一下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人主观上

  为民服务意识敢作敢为胆魄

  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整改措施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历代党的领导集体不仅作出了群众路线的精辟论述,更可贵的是能够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践行从群众中

  来、到群众中去这一根本工作方法。新形势下,以

  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带头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扬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传统,做出了示范和榜样.我决心通过这次对照检查,找准问题,抓住产生问题的根源,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虚心诚恳接受大家的批评和帮助,弥补思想上和工作上的不足。日常保健按摩人体十大穴位祛病强身延年益寿

  1、坚决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增强政治定力。一是坚决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执行党的政策纪律规定,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自己所分管的工作得到贯彻落实,认真执行和落实好领导交办的每一件事;二是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到执法监察工作中去,切实端正为民服务的理念.三是坚持集思广益,集中大家智慧,调动大家工作积极性,不断完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工作机制;四是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抓好执法室的大事,干一件事象一件事,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五是以率先垂范的精神,用自己的行动带出一股执法监察室清正清廉清明的新风,巩固发展整治“四风”的成果。

  2、着力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要深化对唯物史观的理解,提高贯彻党的根本宗旨、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高度,从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的战略高度,从保持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使党保持立于不败之地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解决作风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急用先学、常用必学、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广泛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政治思想修养。做到以知促行,知行合一,言行合一。加强自身修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用共产党人的革命理想高于天下精神昂扬锐气浩然正气自觉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善于观大势、谋大事,自觉在

  常委会指导思想下想问题、做工作,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对中央、省委省政府和

  重大工作部署口无遮拦、毫无顾忌、评头品论,任何情况下都严守政治纪律,自觉维护中央、省委和单位权威.3、高标准严要求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加强责任意识,提高业务水平;兢兢业业,保持较高的工作热情和饱满的精神状态,丰富自己的阅历,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认真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紧帖中心工作,按照“建学习型组织、做专家型干部"要求,做到知法、守法、执法,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方面的能力,对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一定要竭尽全力对待,千方百计解决。只要合乎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就要尽量为群众提供方便,力争让人民顺心,让群众满意。以我们书记为榜样,努力做到“四个带头”,带头求真务实,不搞形式主义;带头深入实际,不搞官僚主义;带头勤俭节约,不搞享乐主义;带头执行规定,不搞奢靡之风。

  4、养成朴素节俭的生活作风。在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不铺张浪费,在个人消费上做到三个统一:一是与我党艰苦朴素的作风相统一。像雷锋同志那样,“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生活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反对讲排场,讲阔气,盲目攀比,把精力放在比贡献、比知识、比本领、比才能上。二是与个人和家庭经济能力相统一。在生活中要处处精打细算,事事量入而出。不搞打肿脸充胖子,不搞借钱高消费。三是与中央和省纪委的有关规定相统一.不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有钱也不去酒吧,发廊等高消费不健康的场所。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5、低调做人热情做事。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同志学习请教,刻苦钻研业务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以弥补自己的缺陷,改变守旧的思想观念,认真审视自己的缺点,努力克服一些不足之处,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无私奉献的精

  神。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第一,组方:菊花(30g)、桑叶(20g)、加少许石膏.在思想上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在工作作风上吃苦耐劳不畏艰险,始终保持蓬勃朝气,以不排斥任何工作的态度,在本职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一些优势,体现自身价值,提高自身修养,做到廉洁自律,以饱满的热情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工作中去体现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先进性。

  三、我的认识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是必要的现实的.着力解决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次教育活动对照检查,是对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宗旨的一次梳理,是一次治病洗澡的过程,我决不讳疾忌医,一定边学习、边整改,坚持从解决具体问题入手,从具体事情开始规范,把大家的意见及对什么的建议归类整理,按照分工,落实到块、整改到人.努力改进文风会风。政贵有恒,治须有常,学习教育是永恒的课题,继续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认识成果、工作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通过点点滴滴的行动、桩桩件件的实事牢固树立起个人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为进一步推进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不足之处

  

  浅析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与不足(推荐)

  第一篇:浅析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与不足(推荐)

  浅析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今年是改革开放的第三十五个年头,改革开放这三十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自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改革开放路线以来,中国经济以超过8%的年经济增长率持续高速发展,经济总量现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外汇储备世界第一,钢产量世界第一,高速公路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已完成从落后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商业社会的转变。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崛起,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伟大实践,有成功也有许多不足之处,这些对在摸索发展中的中国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经验。总结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把握改革开放的内在规律,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

  中国改革的实践说明,通过逐步和局部的制度调整,积少成多,由量变到质变,不仅有可能实现经济体制的整体转变,而且有可能在转变过程中保持经济体制的相对有效性,从而在实现体制变革的同时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这是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但这一经验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是否对于其他国家特别是原计划经济国家的体制变革和发展战略具有参考价值,既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也需要进行认真的实践总结。这里只是从中国改革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的策略性的做法来认识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

  (一)坚持从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出发。

  改革之初,人们只知道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不行,需要对其进行改革,但究竟什么样的体制行,需要改成什么样的体制,以及先改什么后改什么等,人们并不清楚。虽然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明确的,但究竟什么是适合中国国情特点、能够促进中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模

  式,人们或者是不清楚的,或者存在严重的认识分歧,因而也就不可能清楚改革所面临的任务、风险和艰巨性。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是从中国不同时期所面临的现实矛盾和问题出发,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和检验标准,不断消除体制中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目标和改革措施。同时,根据发展阶段和所面临的矛盾、问题和任务的变化,不断对过去提出的改革目标和措施进行调整,并提出新的目标和措施。有人说中国改革的成功在于始终坚持了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我认为这种说法低估了中国改革领导者的思想境界。从中国改革的实际过程来看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因为中国改革的实际过程总体上是一个逐步用市场体制代替计划体制的过程。但这样的概括只看到了问题的表象,而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从更深的层次看,中国改革始终坚持的,并非是市场的或计划的取向,或者某种成熟的市场经济模式,而是在保持社会政治稳定的前提下,通过不断的体制调整,不断消除经济旧体制中制约生产力提高的因素,解决中国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三个有利于”。换句话说,只要能够解决中国不同阶段面临的现实问题,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的改革者既不会刻意放弃计划或行政手段,也不会盲目采用市场或经济手段。在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看来,不论是计划还是市场,甚至不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不过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富民强国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中国改革的实际过程之所以呈现出市场化的取向,并非是确立或坚持了市场化的目标使然,而是针对中国现实问题,结合中国实际,在不断探索合适的解决方案中所做出的选择。认识到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正是由于坚持从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出发——而不是从理论或先验的目标模式出发--选择改革目标和改革举措,渐进改革才在不断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和不断促进中国生产力发展中逐步使得整体体制不断趋于完善,最终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模式。

  (二)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已经形成。

  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到国有企业改革,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劳动者、非金融企业和金融企业逐

  步形成,并日益多元化。其主要标志是,劳动者个人、非金融企业和金融企业都有了自己的剩余,并能够自主支配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劳动者个人为例,收入来源已从单一的劳动报酬过渡到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多种渠道,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全部收入中,这四种收入所占比重分别为68.6%、6.3%、2.3%和22.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这四种收入所占比重分别为38.6%、53.0%、3.1%和5.3%。1978年居民储蓄存款极少,人均仅22元,而2007年底已达到13092元。尤其是1992年党的十四大以后,公司制等现代企业模式逐步出现。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存的局面。

  (三)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更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1978年,国务院工作部门多达100个,其中直接管理经济的综合部门有计划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和基本建设委员会等3个,工业部门有19个,农业部门有4个,贸易部门分为内贸和外贸各有2个,还有1个物资总局。经过多次改革,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已经逐步从计划经济管理模式过渡到市场经济管理模式。目前,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已经减少到五个,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也只剩下1个。而且,更重要的是,管理方式已从过去的直接管理,转变为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的间接管理。

  (四)面向全球的开放型经济已经形成。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及后来的海南经济特区,到开放14个沿海城市,再到设立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带等一个又一个经济开发区,形成了从沿海到内陆,从沿江到沿边的全面开放格局,特别是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

  WTO,更是使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法律化、长期化、规范化。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跨国公司和世界各国商品的角逐地,中国企业和投资的市场疆域也已经拓展到了全球。中国正在充分享受一个开放型经济在全球化中的好处。中国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由1978年的0.9%上升到7%强,出口总额在世界各国的排名已由第32位上升到第

  3位。进出口总额与GDP之比,也从1978年的9.7%提高到2007年的66.9%。1979-2007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9698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7754亿美元。不仅如此,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先进的技术和资金被引进,提高了中国生产力水平,提高了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对外开放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相互了解,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经济之间的联系;对外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增强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总而言之,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是市场经济(特别是开放型的市场经济)这一人类文明加速进步的推进器,再次在中国这片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地上显示出它的威力。而且,中国的实践证明,越是市场化程度高、运行规范的领域,其运行效率越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越大。

  二、中国改革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从30多年所走过的历程来看,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体现出比苏东等国家的激进式改革更大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并在实践中产生了更佳的社会效果。但在这些特征当中,也包含了其所必然产生的矛盾,毋庸置疑,改革开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改革30年来,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政治体制改革却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在改革和工业化进程中,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一)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起来,表明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障碍,特别是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政治体制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腐败仍然严重,反腐败任务艰巨。官员贪污成风,且有难以制止之势。提到反腐倡廉,公车改革是一个不得不说的话题,现行公务用车制度效率低下、滋生腐败的弊端被人诟病已久,另一个不容乐观的事实是,公务用车改革虽然说了好几年,但各地的推进力度还是“雷声大,雨点小”,只有极少数地方在做一些尝

  试性的改革。连一项不太难的公车改革都推不动,更深层次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见效更是甚微。

  (二)过度私有化,贫富差距扩大

  在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改革也受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比如,私有制经济已经逐步取代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收入分配方面已形成了贫富差距悬殊的格局;教育、医疗、房地产等过度的市场化改革,造成了广大群众上学难、看病难、买房难等;这些年来的宏观调控乏力、金融过度开放和外资过度并购等等,都与新自由主义的影响有关。

  由于过度私有化,在所有制方面,私有制经济已取代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2006年全国企业实收资本(二、三产业)中,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的比重,分别为48%和52%,在当年全国GDP比重中,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分别为37%和63%,而且这一趋势还在扩大。全国就业人员(二、三产业)中,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比重,分别为32%和68%。另外一个很严重的事实就是,中国现阶段的贫富差距正在进一步地扩大。据报道:截止2007年底,中国共有41.5万人的个人金融资产超过了100万美元,资产总量为21170亿美元。而与财富向少数人集中相反的却是大多数人趋于相对贫困和其中一部分群体陷入绝对贫困。描述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已从2004年的0.4~O.5的警戒区间,跨越式地进入2007年的0.5~0.6的危险区间。这是中国在改革之初设想“先富带动共富”时所始料不及的。

  (二)没有注意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关系,生态环境恶化

  上世纪9O年代以来,中华民族的生态安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都遇到了传统工业化所造成的生态恶化的严峻挑战和直接影响,有些地方出现了触目惊心的生态风险甚至生态危机,突出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水资源匮乏与污染严重

  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量的四分之一,被列为全球最缺水的国家之

  一。中国农业自然灾害中,7O%是水旱灾害。水旱灾害中,7O%又是旱灾。全国每年因缺水造成的工业产值损失就达2000多亿元,全国有将近一半的城镇人口和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全国668个城市中,有三分之二的城市供水不足(其中有114个城市严重缺水),有些城市对居民不得不实行限时限量供水。全国约有7O%以上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水污染,有些鱼米之乡,如今已经变为水污染的重灾区域,城乡居民议论说:“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质变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拉稀长癌。”

  2、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

  中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37%,成为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的速度,由1994年以前每年2460平方公里,加剧到近年来每年3436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年“吞噬”一个中等县,并由西向东扩展。全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40亿元,至于间接经济损失,就更难以评估了。黄土高原每年平均流失土层1厘米,流失速度比形成速度快100至400倍,平均每年流失泥沙16亿吨,含有氮、磷、钾总量约4000万吨,使黄土地的生产能力大大降低。

  3、森林资源紧缺

  中国森林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六分之一。有些省、自治区的森林覆盖率不足1%。同时,全国森林病虫害严重,防治工作薄弱,平均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45亿多元。

  4、草原生态形势严峻

  中国人均草地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由于长期以来对草地的不合理利用和开发,全国草地面积逐年缩小,草地质量逐渐下降,90%的草地不同程度地退化,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5、海洋生态不容乐观近年来,中国海洋污染程度日益加剧,四类和劣四类海水已占46%以上,海水水质下导致赤潮发生频率增大(上世

  纪八十年代平均每年4次,1992年就多达50次),直接威胁沿海地区的供水安全;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引起了海岸侵蚀。

  6、大气环境恶化

  全国现在约有1亿多人每天呼吸不到新鲜空气。在全国338个中型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只占2.9%,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也只占33.5%。

  7、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

  在中国动植物种类中,已有l5%至20%受到威胁,濒危或接近濒危的高等植物有4000多种,占全国高等植物总数的l5%至20%。另一方面,由于引进外来物种,使中国一些土著物种遭受排挤、侵害而逐渐减少甚至灭绝。据2001年12月调查,外来入侵物种对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达1198亿多元;更为严重的是,在283种外来人侵物种中,竟有39.6%是属于有意引进而造成的。

  8、耕地面积减少,危及国家粮食安全

  中国本来就面临人多地少的尖锐矛盾,更为严峻的是,现在一方面每年净增人口1000万人以上,另一方面每年净减耕地1000万亩以上,大量的人口逐年增加,有限的耕地逐年减少,直接危及国家粮食安全。从1996年到2003年,全国耕地面积七年之内净减1亿亩,2004年又减少1200万亩。同时,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由1998年的824斤下降到2003年的668斤(是198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中国每年需求粮食约9500亿斤,现在,全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l.4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耕地后备资源也严重不足。

  尽管当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四大经济体,但由于粗放型的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却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这不仅使经济发展不可持续,而且严重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恩格斯曾经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步的结果又取消了。”30年来中国的GDP增加了13倍多,这第一步是成功了,但不幸却被革命导师言中了,这些问题的确值得我们重视和反思。

  三、总结

  中国的改革采用渐进式推进的方式来实施,先易后难、先浅后深、分阶段稳步推进。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保持社会稳定。改革开放3O年来,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场改革的意义和成效可以用“革命”来形容。而在这场革命中,中国保持了国家的稳定,保持了国家政权基本运作的正常化,并且还保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这是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硕果。假如以前苏联的激进式改革为参照系,尤其可以彰显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成功。也正是因为有前苏联改革的参照系,可以让我们对中国改革指导思想做一个评判,即中国选择渐进式改革是正确的决策。渐进式改革的本质就在于很好地处理了改革、稳定与发展的关系。中国对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有着清醒的认识,只有政权的稳定发挥作用,才能保证改革的延续性,改革具有效延续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发展。在科学改革观指导下的改革前途,是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市场经济的优点,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现富民强国。

  第二篇:对美术新课标改革经验与不足

  对美术新课标改革经验与不足

  一.美术新课标的改革发展经验

  1.普遍认同

  A.赞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论

  B.三维目标的认同

  C.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联系

  2.美术教育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A.

  以多样化的编排方式打破以往单科编排的方式

  B.

  精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C.

  增设综合性美术活动的内容

  D.

  特色地方美术课程或校本课程

  3.积极改善美术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

  A.

  加大引导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比重

  B.

  创设激发创新精神的美术学习情境

  C.

  进行跨学科的教学探索

  D.

  实现美术教学评价主体、对象和方式的多元化

  4.极大促进了美术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A.

  教师间交流的增加

  B.

  主动参与当地特色美术教学建设

  C.

  具有自我发展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二.美术新课标的改革发展出现的问题

  中小学美术新课改的成效,将体现在两个基本方面。首先是教育观念是否得到了改变,并由此产生的对所有学科的一视同仁以及教学者的教学方式是否灵活多样,使学生更轻松、更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其次,是做到在地区、城乡教学条件不平衡的情况下,达到教学方法上的平衡。

  一、学校教育部门领导、学校领导、家长对待美术教育的认识不足

  一直以来,在繁重的文化课负担下,美术教育与文化课相比都受到老师们和学生们的冷落。我国目前的中小学专职美术教师数量也有较大缺口,美术课课时也远远少于文化课的课时,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同时很多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把孩子送到各种功课辅导班来提高文化课的成绩,没有时间给孩子进行美术修养的启蒙和培养;学校方面,由于受到高考、中考的影响,应试教育依然对美术课程产生一定的冲击,就拿我班级里的大部分同学来讲,当初大家选择美术这个专业的初衷也许并不是真的对美术拥有浓厚的兴趣,大部分都是由于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学校为了自己的升学率去动员学生学习美术,学生也为了能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最终选择了美术,暂且不管这样做的结果如何,从美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来讲,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因此,许多初中、高中学校以提高升学率为出发点去对待美术教育的理念是不正确的。

  二、美术课程与课程现状以及艺术实践的问题

  地方学校教育部门领导和学校领导,在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中,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不足,为了应试,美术课程“缩水”的现象普遍存在,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主管部门对课程设置和学生在校时间做了明确的规定,旨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培养不同的兴趣爱好,促

  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有个性的发展。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引起的美术课程“缩水”造成了艺术实践的缺失,使得学校美术教育不够完整,也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相反,社会上为了应试的各类培训如火如荼、冷热不均的现象值得反思。同时,在一些省份的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都难以顺利实施,美术素质教育更算的上是一种奢望了,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依然是整个教育的薄弱环节: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基本的教学条件难以具备,师资力量弱,缺乏足够的美术专用教室和画板画家等教学设备等问题都制约着中小学美术教育各方面的发展。

  三、课程资源与整合操作的问题

  现代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成为课堂教学发展的趋势。多媒体资源的整合,拓展了美术课堂教学的空间,增强了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艺术性。但是,许多中小学美术教师不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盲目的以媒体代替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考虑美术教学的特点,忽视了美术教学的基本规律,对媒体资源产生了依赖,一旦离开了媒体资源,不知道怎么样处理教材和课堂教学。另外,虽然地方和民间美术资源进入课堂也丰富了美术课程内容,但地方本土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做的还不够充分,仍需继续拓展和深入。

  四、课程评价与审美素养的问题

  美术新课标中对待美术课程评价已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加强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但是,美术课程的评价虽然强调了多元性,但是在实际的评价中却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和认知规律现象是存在的,评价的片面性和单一性,这些都影响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激情。

  第三篇:家庭教育困惑与成功经验

  时间:10:00—10:30地点:搜狐网络大厦·大演播室

  嘉宾:陈向东(新东方执行总裁)

  施钢(中国农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

  搜狐教育主持人:各位搜狐网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做客今天的搜狐教育会客厅。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的中小学马拉松《搜狐教育会客厅》访谈接力赛,非常高兴关注今天上午的节目。今天中小学马拉松《搜狐教育会客厅》访谈接力赛请到的第一场嘉宾是新东方执行总裁陈向东先生、中国农业大学心理素质

  教育中心主任

  施钢先生。

  首先请两位为我们贴上今天第一场访谈的关键词。感谢两位嘉宾,两位嘉宾已经把今天家庭教育关键词贴上去,第一场关键词就是家庭教育。很多80后独生子女已经升级成了家长,他们所面临的孩子更是新新人类,如何避免火星撞地球的惨剧在家庭教育当中发生。今天请两位嘉宾为我们做详细解读。陈先生您

  接触孩子和家长当中有没有反映,具体哪个年龄段孩子最难管,是青春期还是幼儿园小朋友?

  陈向东【新东方执行总裁】:我接触家长当中一类反映七岁到八岁小孩是最难管的,我们都知道从幼儿园,到了小学,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而这个适应过程,觉得很新鲜,很好奇,但是他可能过了一年之后,可能我们目前的评价机制,就会对学生贴标签,家长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发生叛逆反映。第二点跟孩子青春期到来相关,一般初一初二,十四五岁男孩出叛逆问题比较多,与我们孩子阶段性相关,中小学毕业到了初中,到了初一之后,一般记忆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差异是不大的。但是到了初

  二、初三之后,学生与学生之间分析能力,创造能力,评价能力就开始产生差异。如果这个过程当中,男孩和

  女孩相关教育跟不上的话,这里可能出现相应的叛逆。这一方面施教授有更多权威的解读。

  施钢【中国农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直接从难管角度

  来讲,我同意刚才陈老师分析,但是从发展角度上来讲,其实人生发展第一个关键期在三岁左右。因为太小,可能家长提不起来难不难管,一吼就害怕了,但是这个时候很难相处。因为三岁左右儿童在自我人格慢慢开始独立与外界区别的时候,很多当爸爸妈妈有感觉到,这时候的孩子,尤其男孩有强烈的攻击倾向,是行为上过化的东西,需要通过撕纸拆东西区别他的存在,这是孩子人格发展关键时期。这个时候相处好坏直接取决于到了七八岁进入学龄过程中有无同伴的关系,女孩子11岁左右是不是跟很多大人有逆反和对抗起到关键作用。最关键三岁左右

  是很重要的时期。

  搜狐教育主持人:不知道那句俗语对不对,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施钢【中国农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有一点意思,人格开始逐步稳定的关键时期。搜狐教育主持人:年轻爸妈在孩子三岁左右特别关注孩子行为能力,还有日常的表现。不管三岁,七八岁,还是青春期每个家长都会遇到。现在家长根据时代发展会遇到一些更新的内容,比如说孩子很早的跟小大人似的,因为看的动画片,接触到的网络,接触到大人的世界非常多,而且还有像网络游戏,网瘾,现在父母和孩子沟通上,哪些话题会是禁区呢?

  陈向东【新东方执行总裁】:我在做家长方面,我觉得我不是特别成功的。我的女儿是八岁,然后有一天就说:“爸爸,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你帮买本书”。我说什么书,“《笑猫日记》,我不知道那本书存在,那天特别盲目,答应她了,但是没有买到,孩子说爸爸承诺我买的书,你没有买到吧?当时我楞住了,不好意思,爸爸工作太忙了,检讨自己,一定要原谅自己。女儿说你知道《笑猫日记》有多少本吗?又问住我了,我们中间容易犯一个错误。我们都在说一个家长,或者一个大人在忙碌,在忙碌自己的事业,在赚取自己的财富,在赢得自己的社会名声,好象自己在成长了,恰恰忽略了个人成长家庭成长,特别是和孩

  子成长之间关联性。

  如果一味为了自己所谓的成长发展而成长,而忽略了你的孩子那

  一半成长发展的时候,可能就会出很多的问题。你刚才问那家长与孩子在对话当中有什么样的禁区的时候?我的理解大概有几个。比方说孩子他最害怕家长说你怎么这么笨。第二个最害怕家长说你怎么总是不听话,或者你怎么总是给我惹事啊。能

  不能人我省一下心,能不能把自己的事管好,你看人家的孩子。

  我想在中国接触七八岁,八九岁这种孩子当中接触这种语言最多的,发现这种冲突对抗比较多的。随着现代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环境的一种变化,我们现在的男孩、女孩特别是女孩子的青春期都有提前的趋势,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发现面对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后,孩子会有他很多的秘密。比如他可能会有一些不良的爱好,或者打游戏,或者谈男朋友,女朋友,或者做一个什么恶作剧等等,这时

  候他是不愿意让家长知道的。

  家长如果能够与孩子无保留的沟通,那是多大成就。而恰恰家长太忙了疏忽孩子沟通交流,突然一天发现孩子出了问题,说你怎么能够交男朋友,或者怎么能够打游戏呢?有没有你的前途,还能不能找到好的工作等等,马上就产生对抗和冲突。我见过大量的家长,带着孩子来咨询我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现象,“问题孩子他和他父母之间是冲突的,是冷漠的表情,是对抗的心态。如果孩子是“问题孩子”的话,我突然想

  家长是不是“问题父母”。

  搜狐教育主持人:家长忙着自己的成长,把孩子成长忽略了,双方成长不同步,不兼容的。这样也就造成了孩子一旦出现问题,家长只能简单粗暴的指责。想请问施老师,家长怎么样做到和孩子共同成长,有没有好的方法。

  施钢【中国农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关于禁区的问题,陈老师讲了很多观点,包括主持人的提问,明显带有教育当中所说成人化的东西。从理论上讲大人和小孩之间没有禁区,所有禁区都是成人化标准设定了一个界限,决定此时不该问这样的问题。其实这句话同我于早年很关注于女中学生早恋的时

  候,我们国家很著名的冰心老师女儿吴清给我们说过早就不恋,恋就不早,其实是一个意思。

  我们认为是禁区它就是禁区。谈论禁区有一个切忌误区,以大人之心度小孩之腹。所有孩子问到最尴尬问题有关性的问题,有关我从哪里来的问题,我曾经在另外媒体上做过这样的节目,人家问我施老师问过这样的问题吗?我说当然问过了。我记不清楚,刚刚记事的时候问过我妈妈从哪里来的,我妈妈回答是从树林边捡来的。主持人问那么因为这个问题自卑过吗?我说真没自卑,因为我底下有一个弟弟小不到两岁,我妈妈回答是从河边捡来的,就没有自卑。但是同时做节目,坏了,我就老自卑,因为她的妈妈回答是从垃圾筒捡来的。现在都有毛病,衣服穿两天就要闻闻有没有垃圾味,这就是典型大人不会回答的时候,反

  而误导孩子。

  关于这个问题还有一个经典个案,四岁左右男孩问妈妈我从哪里来,这个妈妈有心理学基础的,他知道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儿子这个问题非常到位,但是妈妈一时回答不了,得请教专家做功课回答你。这个妈妈问了一些懂行的人,找自己认为一个很好的答案,把孩子交到身边,一五一十给孩子讲了。孩子听完之后小嘴一崛这么麻烦,我隔壁小林说他是从山东来的。禁区问题当中,家人往往用成人评价揣摩孩子问题的时候,往往容易出现大的问题。

  我认为没有禁区,这一次澳门开两岸四地心理健康的会议,我们业内有一句话叫“尊贵是宝,平等是金。”大人学会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带着没有问题的眼光跟孩子沟通的时候,我们交流就是畅行无阻的。反过来带有评判的世界,总是对其应该不应该,对还是错跟孩子交流的时候,这个沟通就会受阻,孩子听不进去。他那个世界看的东西跟你是不一样的,沟通和交流这一方面,大人真的得学会蹲下身子来,当你用八岁孩子跟你沟通,你是试图用八岁年龄段跟他交流沟通的时候,你的尊重就有了,平等就有了,可能变说为听,这个很关键的。

  搜狐教育主持人:您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我从哪里来,您的孩子有没有问过?

  施钢【中国农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我的孩子没有这样问过,比这个问题还要雕琢一下,我的孩子是我爸爸妈妈带我们孩子,有一天爸爸妈妈身体不好回老家修养,平时我爱人上卫生间把门关上,有一天上卫生间没关门。我孩子非常认真看完妈妈上完卫生间,为什么爸爸解手你要站着,你要坐着呢?

  他问这个问题不到五岁,我爱人很棒,说你爸爸是心理专家,你问他,我不会回答这个问题。

  我下班回家,孩子问我这样的问题,孩子问任何问题的时候都不能简单回答,大人一定怀有好奇心跟孩子交流。我说儿子你特棒,为什么想起问爸爸这样一个问题,因为他说不止看过你这样,我们幼儿园也是这样,我说这个问题非常棒,很认真观察生活的一个人。但是这个问题没有想好怎么回答你,我说想想怎么回答你。后来具体怎么回答,我写了一篇博文告诉他的,幼儿园应不应该男女分厕问题。其实孩子自发

  性性别区别跟他的人格稳定是同步的,一个孩子在三岁左右,他已经开始有社会化的,完全是身体差异上,性别差异的时候,这时候成人如何引导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关键的。在家庭教育当中,或者亲子教育当中

  很关键的一个问题。

  搜狐教育主持人:您刚才也提到了父母在回答孩子的时候,要蹲下来,跟孩子有一个平等的交流,这是一个动作上的。还有一个在回答的时候,不能简单粗暴的说对或者不对,或者这件事情没想好就不回答

  你。或者找了一大堆的专家资料把小孩弄蒙了也不行,这也是平等交流很好的案例。

  施钢【中国农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父母要带有好奇心,跟孩子沟通去交流,父母要善于发问,善于跟他分享,不是简单说是或者不是,这个东西不对,最容易出现问题的。这就是一个不平等的交流。

  搜狐教育主持人:现在普遍的社会评价都是用好和坏很简单区分,父母眼中有好孩子坏孩子,学习好就是好孩子,奥数英语考第一名就是好孩子,淘就是坏孩子,家长这种评判会不会给孩子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

  施钢【中国农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当然,我记得我慢慢陪伴我孩子过程中,刚才陈老师说一个观点我特别同意,亲子教育当中存在两方面问题,最严重的问题是家长与孩子相伴成长,我们能丢掉我们那个时代成长带给我们的印记和创伤,特别是一些个性化评判标准在陪伴自己孩子成长。你要先掏空,所以在成长过程当中,我们的评判显然是带有社会压力的。我的孩子今年上一年级他的期末考试的时

  候,语文成绩考了92.5分,陈老师如果听了我孩子考92.5分什么概念。

  陈向东【新东方执行总裁】:还不错嘛。

  施钢【中国农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但是我再告诉你他们班平均成绩是97分。

  陈向东【新东方执行总裁】:这和我们家孩子成绩差不多。

  施钢【中国农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为什么这么问陈老师,我现场演绎了大人怎么评判小孩,我的太太刚刚跟我问你一样,我可告诉你语文考了92.5分,我第一反映不错啊,可是他们班平均分97分,他几乎跑倒数去了,那个话刚听很生气。我等她发完火很安静跟她讲,媳妇,冷静的讲,你仔细想想,一个一年级的小孩,97分跟92.5分之间有多大的差距?除了这个数字概念上差距之外,你能说儿子不聪明,可能这一段时间身体不好对他辅导少了,或者考试临考前管得少了一点,稍微多管一个晚上可能考98分,这是孩子的错还是我们的错?她慢慢平息了,我讲的就是这个。我们是顾及了我们的面子,是一个对比产

  生的效果,这种攀比会严重损害孩子自尊性。

  其实我在工作当中接触过很多十岁左右的孩子,都比较反感的一个事情,我的爸爸妈妈老拿我跟邻居家某某孩子比,你看人家小孩怎么怎么样,是很烦这个事情的。我后面写了一篇文章,攀比打掉的是

  孩子自尊心,攀比打掉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你老说人家孩子好,他就怀疑是不是我不好,或者爸爸妈妈不够爱我,会失去爱的感觉。这种爱的失去和恐惧对幼儿心理安全感的成长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如果告诉一个小孩八加一等于多少,孩子说八加一等于十,老师同学可能会哈哈大笑。而比较有先进理念的说,这个老师会他回答的问题其实离准确答案就差一个数啊。一个是欣赏,一个是宽容,一个是标准答案似的教育,容易出现很多问题。

  陈向东【新东方执行总裁】:我在搜狐微博上有这么一条,一个国际课程,是联合国他们教科文里面去打造的。这个课程是为移动的家庭的子女和全世界优秀中学生统一设计的。这个课程叫培养学生12种态度,第一种态度是欣赏,第二种态度是承诺,第三信心,第四合作,第五创造,第六求知,第七包容,第八热情,第九自立,第十政治,第十一尊重,第十二宽容。

  这十二个心态当中没有一个心态让你非要考试得第一名的,我们知道人生当中它的各行各业,行行出状元,每个行业都会有第一名。即使今天在这个方面不是第一名,并不意味着未来不是第一名。我们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他高考考了三年,即使考到第三年的时候,他的数学也就是十几分,而最终这时候被北大录取是当年英文比较好。北大录取体制靠英文、数学等等加分,那北大肯定不会录取俞敏洪的,那中国就会少了一个新东方。考试成绩不是很好,但是他干农活总是第一名,插秧插得最快,第一名,家长说最棒,插秧第一名。

  这时候他知道我在社会当中属于我的第一的。同样像我自己,我是农村的,小时候上学是复试班,小学一年级二三年级是一个教室,自己小学四年级时候经常写错别字,父亲说河南秀才错字布袋,马上五年级马上成为好的学生。我和爱人说的也是一样,孩子90多分非常不错的,小时候的孩子如果这一方面不好的话,说明别的地方是好的。这一方面稍微有差距的话,恰恰为他后面的进步和成长有更多的空间,等他有进步夸奖他该有多好啊。其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了。我们要蹲下身子来跟孩子对话,蹲下身子来眼

  光才能和他的眼光交流,这是第一个层次。

  第二个层次蹲下来,你的心这时候也和孩子一样拉平了,这时候用孩子心和他对话交流。

  第三点,你其实在蹲下身子来的过程当中,也是对大人你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你自己的很多认知

  进行一个重新归零,清零过程中,建立更好的平等对话的沟通平台。

  施钢【中国农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我记得讲课的时候说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妈妈跟我讲真实的个案,这个妈妈参加心理学培训的时候,跟我临座经常讲这样一个故事,她的一个女儿在五岁左右的时候,他们俩很忙,妈妈和先生全是公职人员特别忙,经常容易加班。他们以前是错开休息今天她加班,丈夫不加班,在孩子六岁之前夫妻双方都陪伴孩子很重要,后来夫妻统一错一个时间带孩子玩。困难

  出现了,星期五明天爸爸妈妈都休息带你出去玩,孩子会非常非常开心。

  问题来了,每一次去很开心,一般五岁左右的女孩夫妻俩牵着孩子中间走,去开心,玩不了多长时间,孩子哭着闹着要回家,不知道什么原因。有一次牵着玩的时候,一低头不小心看到女儿鞋带开了,妈妈蹲下身子系鞋带,一个大人蹲下身子高度跟五岁左右女孩差不多高。这时候她才发现,原来这个高度,她根本看不到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好玩的东西,这个孩子全是看到熙熙攘攘逛商店的大人的屁股,非常无聊。这时候一下子在跨在爸爸身上,然后说妈妈那个地方有什么好看的,不闹回家了。如何平等关注孩子,赏识孩子,宽容孩子说起来比较简单。但是现实生活中做到蹲下身子跟孩子打交道,在孩子高度跟孩子平等交流,那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因为每个人都有情绪,今天生活情绪压力很大,特别是孩子犯错的时候,首先先要处理自己这个愤怒,你怎么怎么这样做呢?其实一点用都没有。跟孩子交流过程当中首先要止怒。搜狐教育主持人:把家长从高度和思想上都要变成孩子的心态。非常高兴陈老师给我们分享12个联合国推荐的心态,您的工作当中有没有跟国外家长和孩子密切接触,国外的家长和孩子更

  像朋友成分多一

  些,有没有值得中国家长来分享的。

  陈向东【新东方执行总裁】:对啊,我们看西方的影片,看到那边的父女,母女,特像朋友,我们这边就特别像家长和孩子,这跟西方过去几百年倡导的平等,倡导的家庭的很多东西是密切相关的。我想这个在整个目前的中国,特别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比方说像咱们施教授等等,现在我们也在变化特别是随着整个中国的民众的教育素养的普遍的提升,也特别包括今天这个节目,我们在培养大家的素养,提升整体的教育孩子水平,这个教养提升之后,我们发现在北京上海这样大城市里面,见过很多新东方学习的家长,带着孩子来,看到母女两个,或者父子两个,觉得关系特别亲切,特别亲密,特别有西方那种感觉。因为我们毕竟是在过去的一二十年才有这种积极的变化。所以我想我们如果中国的教育,要想有更大的提升的时候,那么就要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社区教育等等教育中间有更好的融合。而这种融合的过程当中,其实我们的家长有很多很多的转化和转变,在这个转化和转变过程当中,最重要一点家长的榜

  样作用是非常非常关键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什么叫榜样呢?我们想象一下,如果家长能够平等待人,孩子看到的是平等待人的一个典范对象,同时家长再把平等待人应用在孩子身上,孩子自然用平等待人思想对待人。我们两个家庭条件稍微好一点点,换句话说有一些孩子家庭稍微贫穷一点,我们教育孩子,比如孩子你得好好学习,用心学习,然后孩子就说爸爸为什么要用心学习啊?是不是用心学习可以赚到很多钱?我说不对?赚钱其实重要,但是它不是最

  重要的。你用心学习,学到很多知识,就相当于你吃饭有力量,有力量之后,你都能够帮助别人。能够帮助到别人多快乐啊,你看你现在,谁在帮助你啊,家里爷爷奶奶在帮你,比如爸爸妈妈有时候走不动,爸爸要抱你,有一天你要抱别人。但是你有体力了,你能够抱动别人,当你用知识的时候可以给别人帮助,能够帮助别人的时候,这时候价值很大,别人都需要你。天天开心,今天又帮助别人了,这

  样就很好。到现在我发现我有一个进步,我的女儿以前和我相对疏远的,因为她发现爸爸很忙,最后我也试图

  在新东方稍微和孩子对话,我看到一个说法爸爸和女儿一块洗澡,有人说七到九岁,晚上我要回家早的时候,和女儿一块散步,出去跑步,跑得一身臭汗。我说孩子一块洗澡,孩子兴奋得一起来洗澡,爸爸激动兴奋,爸爸太爱你,拿着小嘴亲了半天,那时候有泪。有时候家长成长和进步蛮重要的,突然发现再累也是值了,这个背后还是榜样。试图更多的陪伴孩子,可能做起来很难,但是相对挤时间多一点陪陪孩子。同时和孩子真正的融入他,用正确世界观教育他。我们家因为有爷爷奶奶,我爸妈在我们家,我们家两个孩子,一个孩子在国外生的,我们家人很多,我们父母说标准的河南话,有一个家长曾经给我建议,陈向东为了你的孩子更好成长,得把你父母送到老家一段时间。孩子正在学语言关键时期,结果你的父母说的河南话,这个孩子出来一口河南话,将来在外面怎么跟人沟通交流。我说你犯一个重大错误,人活着之所以能够很好的活着,是因为他具有爱的力量。一个孩子我要从小培养大爱的能力,知道谁在帮他,谁给他提供支持,我们这个孩子现在这一块做得特别好。谢谢奶奶,就是用这种心态,刚开始学习可能会差,普通话不是那么标准,做不了主持人,但是时间长了之后会做一个合格的人,时间越长之后会做得越好的。搜狐教育主持人:非常感谢两位给我们做的分享,两位平常言传身教,对其他人孩子会起到非常大的影响。刚才提到教育,父母和孩子住在一起,可能对孩子有一定影响。下一个话题提到隔代教育,年轻的家庭一定要把孩子托给父母教育,有老的观念和新的教育方法的冲突,下一场有请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和人

  民大学哲学博士、家庭教育专家路军老师为我们做一个隔代教育的解读。

  第四篇:中国的司法独立不足

  从中外学者的基本观点来看,司法独立可以分为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就政治层面而言,司法独立指司法权独立,源于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原则;第二层含义是法院独立,法院独立是司法权独立的制度

  表现,包括法院独立于非法院机构以及法院之间相互独立;第三层含义是法官独立,既独立于其他职业的公民,又须特别强调法官与法官之间的自主性。接下来我就从这三个方面各个分析一下我国的司法独立。

  第一,司法权独立。宪法原则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最高的权威性,任何下位立法或任何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都不得有所违反。虽然我国宪法规定了独立司法,但是我认为,司法权的独立性并没有明确表示出来。因为在我国司法权有四项内容,即审判权、检察权、侦查权和司法行政权。这四项具体的司法权,分别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和司法等行政机关执掌,从而形成分工负责的国家司法机关的结构体系。这无疑就是把司法权扩大化了。

  第二,法院独立。我国的法院并不完全独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横向来看,法院受到了同级的行政机关的影响。由于法院司法经费不独立,需要依靠当地政府拨款。这就行成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被动局势。从纵向来看,下级法院不能僭越上级法院的决定,往往就形成了“三级法院,四个判决,八年官司,一张白纸”局面。不仅是司法公正得不到实施,也使人们渐渐失去了对下级法院的信心,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了涉诉讼信访的队伍中。谈到这,我要先说一下涉诉信访出现的原因。其一是因为在执法执纪过程中,存在“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以及徇私情、枉国法等个别现象,使得群众一些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引起的信访案件;另一方面是信访人思想偏激,引发“无理访”案件的发生。部分信访人由于文化水平低,法制观念淡漠,他们抓住了政府害怕上访的心理,助长了他们获取不正当利益的念头。由于法院的不独立性,才使那些觉得案件不公的人求助于信访。

  第三,法官的不独立。我国法官准入最重要的是需要通过全国统一的司法考试,而法官的任免则有很浓的地方色彩。在调整干部级别,任命审判等方面,地方往往起到主导作用。这就使得法官收到了上下两种压力。来自上级的,法官不仅仅是法官,他更是法院院长的下属,他的行为多多少少要授意于比他级别高的人;来自于下部的,一场官

  司,往往除了法官,书记员等工作人员外,还有当事人,以及一些媒体或是法学专业的学生去观摩。曾经就听说过,有一起案子因为下面坐了一堂法学专业的学生旁听,使得法官小心翼翼,不敢“随意”下定论,但是却生生把一个案子判重了;另一方面,舆论的力量在我国起着相当的作用,时间长了就让人们形成了思维定式,凡是经媒体报道的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所以越是大型的媒体越成了人们诉说的目标地。

  司法独立是法治社会的内在要求,对保证司法裁判的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满足社会成员对效益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司法独立是司法改革的中心环节,要求围绕这一中心进行必要的制度重构。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司法独立之路,任重道远

  第五篇: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开放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开放

  2009年是苏联帝国瓦解18周年。1990年初发生的苏东巨变对社会主义世界是一个极大的震动和冲击,它使人们不得不深刻反思现实社会主义存在的问题。社会主义苏联模式曾被认为是唯一的社会主义模式,也曾被很多社会主义国家照搬或者效仿。不可否认,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在前苏联的建设之初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前苏联社会主义运动失败和国家解体的原因在相当程度上与斯大林确立的苏联工业化道路的模式有关。

  斯大林强调苏联的工业化必须从重工业开始,而且重工业的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则主要依靠农民的贡税,也就是以牺牲农民的利益和农业的发展为代价,走高速度、高积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在工业化初期是很难避免。从战前三个五年计划实行的情况看,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经济在量上有了提高,但农业情况十分糟糕。战争的爆发使前苏联工业化进程中断。战后,前苏联继续推行这一战略已经失去了这一前提及这一合理性,严重影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制约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严重破坏了工农关系,动摇了国家的政治基础,并最终导致国家解体和社会主义事业失败。

  苏联的教训告诉我们:一是要从本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处理好工业

  经济和农业经济、城市发展和乡村发展的关系。作为与俄国一样,小农经济占优势、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农业国,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一个全局性的根本性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农村的稳定和繁荣是整个社会稳定和繁荣的基础,农民是我们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最重要的群众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要从政治的高度和经济发展的全局来认识和对待“三农”问题。要顺利地完成工业化,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

  三农”问题。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实现工业化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民的利益,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邓小平同志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认为,所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党的领导下根据中国的国情实行的社会主义,它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又不同于资本主义,它具有五个基本特征:

  一、以民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基础

  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四、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五、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的伟大抉择,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从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以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大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

  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斐然,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

  第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建半封建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而且提出来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两段话,高度概括了我们为什么要改革,为什么改革是必由之路,为什么是当代中国命运的抉择,如果不改革开放,不可能发展中国,不可能发展社会主义,不可能发展马克思主义。

  我们30年的改革开放,不光在中国,在国际上也有深远的影响。现在按照GDP来算,中国在世界上占第三位。现在中国拥有的外汇储备已经占到世界第一位。有这个变化,都是因为改革开放的结果。

  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经历了举世瞩目的历史大转折和事业大发展,由一个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农民生活在温饱线下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具有强大市场活力的经济体系,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国际影响力和民族凝聚力大大增强,社会政治稳定,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们就是在这种历史性的跨越中,使社会主义更能体现出中国特色。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各族人民进行的一次新的伟大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理论路线和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改革。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

  大道路。

  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不断创新充满活力体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过去有一段时间,我国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现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过去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代,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从封闭保守到对外开放并走向世界,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历史性突破,开创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崭新局面。可以说,中国经历了举世瞩目的历史大转折和事业大发展,由一个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农民生活在温饱线下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具有强大市场活力的经济体系,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国际影响力和民族凝聚力大大增强,社会政治稳定,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们就是在这种历史性的跨越中,使社会主义更能体现出中国特色。

  这些年来,社会主义中国能够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站稳脚跟,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原因就在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各族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的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重大抉择,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事实证明,不搞改革开放,我们的国家只能是死路一条;只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巩固成果、再创辉煌。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才能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才能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应当看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但成为改革开放的一个成果,更主要的是当代共产党人的伟大理论创新。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我们还要

  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也会出现前进中的曲折,发展中的挑战。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才能真正促进社会和谐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和战略上的重大突破,是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新飞跃。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将中国的改革开放推向了新的阶段。

  党的十四大以后,经济体制改革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推进。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构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对经济体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从1994年开始,在计划、财税、金融、外汇、外贸、投资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得以初步建立。

  总之,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摒弃了单纯从马克思主义书本里的片言只语找答案的旧框框,努力寻找能够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和一切反映社会主义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超越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深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十七大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就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反映当代中国社会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由此说来,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是一种纯主观的选择,而是一种客观的历史性的选择。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非常鲜明地反映了这一点。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我们十分清楚地认识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同坚持改革开放相联系的。正是在这个充满荆棘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避艰险,率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辛探索,开辟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可以说,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都参加了这一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事实上凝聚着中华民族每个人的劳动、心血和经验,是我们自己的独创。

  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理论形成,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始终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

  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我们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系列伟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改革开放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出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1982年党的十二大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提出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初主要是作为一种观点、一种理论出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说是对最初几年改革开放实践的初步概括总结和理论上的结晶。当然,改革开放也是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实践。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

  “文化大革命”中,原来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暴露无遗,人们要求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改变。然而,科学社会主义是一般的理论,它必须具有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具体内容,即中国特色,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在民主革命中,中国共产党找到了特殊的革命道路,从而取得了胜利。建国之后,中国共产党一直没有停止对这种特色的探索,只是在这种探索中有得有失,有前进有后退,还发生过“文革”的大破坏。改革开放再次开始了这种探索。这种探索性的实践虽有一般的理论指导,但还缺乏具体的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出现,标志着能够具体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科学理论的诞生。它是总结建国以来的正反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与改革开放经验的初步结晶。应该特别强调的是,中国特色

  不一定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所独有而其他国家都没有的特点,而是与中国国情相适应能够推动整个国家又好又快前进的特点。它可能不是中国独有的,但只要适应中国国情,也是中国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年的伟大历程和伟大成就深刻昭示我们: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这30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之所以能够发生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我们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

推荐访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不足之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不足之处 把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