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听政协工作报告会议感受(9篇)

时间:2022-12-16 16:35:03 来源:网友投稿

听政协工作报告会议感受(9篇)听政协工作报告会议感受  《2020年政协工作会议学习心得体会》  摘要:一、对这次会议有三点感受:里程碑意义——这是中央首次召开的政协工作会议,在全面回顾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听政协工作报告会议感受(9篇),供大家参考。

听政协工作报告会议感受(9篇)

篇一:听政协工作报告会议感受

  《2020年政协工作会议学习心得体会》

  摘要:一、对这次会议有三点感受:里程碑意义——这是中央首次召开的政协工作会议,在全面回顾历史、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作出了新部署,含金量极高——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政协工作作出的新部署、对方方面面支持人民政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非常实,从一字一句中都能读出出发点、看到落脚点,深度,一方面是指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将在协商的“专门”、“专业”水平上有质的提升;另一方面是指政协协商将向基层治理延伸,与基层协商深度衔接和融合,同时,市县政协建设和作用将会得到有效加强

  2020年政协工作会议学习心得体会一、对这次会议有三点感受:里程碑意义——这是中央首次召开的政协工作会议,在全面回顾历史、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作出了新部署。

  含金量极高——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政协工作作出的新部署、对方方面面支持人民政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非常实,从一字一句中都能读出出发点、看到落脚点。可以预见,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必将开启人民政协事业新篇章。

  力度空前——这次会议是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中央各部门、国务院各部委负责同志都参加了会议。这种规模和规格是空前的,影响也必将是深远的。与会同志都是第一次参加中央专门就政协工作召开的会议,从大家的发言中可以体会到思想所受到的触动。会议必将极大地提高党政部门对政协工作的支持力度。

  二、对于会议精神,需要站在一个大的环境和一个大的理念中把握。

  一个大的环境,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有放在这个环境中,才能深刻理解人民政协要担负起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才能深刻理解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

  一个大的理念,就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只有立足这个理念,才能深刻理解将人民政协定位为专门协商机构的意义,才能深刻理解在国家治理体系中要发挥好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

  三、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突出体现在广度、深度、关联度三个方面:广度,一方面是指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发挥作用的领域进一步明确和拓展,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要求会得到认真贯彻落实;另一方面是指政协协商与政党协商之间、政协协商与人

  .

  民团体协商之间,将会有更多的衔接和联动,政协协商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中将会发挥重要作用。深度,一方面是指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将在协商的“专门”、“专业”水平上有质的提升;另一方面是指政协协商将向基层治理延伸,与基层协商深度衔接和融合,同时,市县政协建设和作用将会得到有效加强。关联度,一方面是指政协与党委统战部门之间、与政府各部委、与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之间,以及政协系统之间的联系、联动将进一步加强,工作内容会有新的交集,工作边界会有所交融;另一方面是指政协干部成长与使用将会放在更大的范围中统筹,政协干部与党政部门干部之间的交流会得到加强,政协作为培养干部民主意识、合作意识的重要平台作用将会日益凸显。广度、深度和关联度,整体上会促进人民政协深度融入国家治理体系之中,在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仅供参考

  .

篇二:听政协工作报告会议感受

  政协工作心得体会

  政协工作心得体会

  xx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乡镇调入政协机关,时光如逝,不知不觉就让我在政协渡过了八年珍贵的光阴。对于政协,有人说政协是个大家庭,有人说政协是个大舞台,有人说政协是个温暖的家,对我来说,政协既是大家庭、又是大舞台、还是温暖的家,更是一所人生大学,在这所大学里,是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和政协机关同志们的言传身教,使我学到了许多在其他地方学不到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和流淌在我血管里的血液一样,伴我终身。

  刚到政协时,我首先学习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的基本内容,算是我的入门课,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这三大职能的理解也不断加深,有人说进了政协就是退居二线,而我却认为,政协是特殊的一线,绝不是人们印象中的二线,在我国___的基本架构中,党委是领导核心,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人大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政府依法实施对整个经济社会事务的行政管理;而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承担着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政协的这三大职能相对于党委来说,政协献策而不决策,可以为推进决策的科学化、___服务;相对于人大来说,政协立论而不立法,可以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真知灼见;相对于政府来说,政协议政而不行政,可以通过民主监督,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同时,相对于党政工作的运作方式来说,政协宽松而不放松,是特殊岗位上的一线工作。有了这种认识,我干起了工作来总是有使不完的劲,总觉得有一种光荣的使命感在鞭策着我,促使我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因为我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在政协这所人生大学里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作用,才能摆正位置,找准方位,选好角度,有所作为。

  走出政协后,我到了政府部门工作,烦杂的事务没有让我觉得很累,工作起来也很轻松,这让我真正的感受到在政协工作的八年时间里,所学的知识和历练的素质让我有了用武之地。到了新的单位,我还是一如既往的从学习业务知识开始,所分管的工作虽然烦杂,但我一直相信,只要通过学习和不断的实践,没有什么事情是干不好的。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篇三:听政协工作报告会议感受

  政协工作报告讨论发言(共8篇)

  第1篇:政协委员分组讨论政协工作报告政协委员分组讨论政协工作报告12日上午,资兴市政协委员们分成七个小组,对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报告进行了认真审议。在政协第一组,委员们围绕发挥政协优势,促进工业园区和项目建设进行了讨论。在第二组,委员们就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加快建设平安资兴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在第三组,委员们就提高政协委员调研能力,提高提案质量进行了讨论。在第四组,委员们就发挥政协纽带作用,/fanwen/1518/积极开展对外联谊,动员资兴在外人士为促进资兴发展多作贡献等议题提出了建议。在第五组,委员们就改善民生,东江水厂取水点上移、城市污水处理等议题进行了讨论。在第六组,来自农业界的委员们对推介资兴农家休闲游、打响资兴农产品品牌积极建言献策。在第七组,来自各乡镇的政协联络组长围绕加强政协队伍建设,进一步激发政协工作生机与活力进行了广泛讨论。委员们认为,政协工作报告,高屋建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合实际,在今后,他们将以此为指导,广泛开展政协工作。在分组讨论中,市政协常委在所在讨论组还作了20XX年度履职述职情况说明。资兴市级领导陈子雄、黄细芳、陈克忠、黄守云、李建宏、纪随燕、伍成华参加讨论。以上这篇政协委员分组讨论政协工作报告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更多新闻报告尽在:工作报告

  第2篇:分组讨论政协工作报告分组讨论政协工作报告分组讨论法的使用: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下面是笔者给大家带来的分组讨论政协工作报告,欢迎阅读!分组讨论政协工作报告篇1昨天上午,市政协委员继续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委员们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实事求是地总结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全面客观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充分体现了政府求真务实的

  精神,对今年的政府工作部署目标明确、切实可行,令人振奋、鼓舞人心。讨论中,委员们对20xx年十大民生实事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和建议。周关连委

  员建议,民生实事工程在惠民的基础上要接受社会监督,真正让民生实事落到实处,不妨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对民生实事工程的落实进行评估。潘哲英委员提出,公共自行车是一项惠民工程,但目前布局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合理化。她举例:目前主城区胜利路从西向东,仅右侧就有5个公共自行车停放点,一些停放点间距仅50米左右,但有的却相隔甚远。

  “空气质量”也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焦点。“目前空气污染太严重、空气质量太差,市民出门都要戴口罩。”李瓯委员说,民生实事中,要先治理好大气污染。“空气优良率是最大的民生指标。”胡水根委员建议,“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要多增加以民生改善为导向、与公众感受息息相关的环境指标。

  “二孩时代”已经来临,委员们对于二孩政策落地后即将引发的连锁反应也进行了深入探讨。肖国英委员说,二孩全面放开后,七年后预计将迎来入学高峰,届时绍兴以现有的小学规模能否安然度过这次入学高峰,相关部门应该提前调研,在入**到来前就做好学校新建、扩张和布局规划。邵国标委员认为,从学前教育开始就要提前谋划,让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学前教育领域,对公办幼儿园实行有效补充,满足日益增长的就近入园需求。尤其是为高端民办幼儿园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需求。分组讨论政协工作报告篇2

  为“十三五”良好开局贡献智慧和力量1月18日下午,参加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市政协委员,围绕市政协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展开热烈讨论。委员们一致认为,两个报告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实事求是,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大家纷纷表示,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将进一步增强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会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履职尽责、凝心聚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在讨论会工作报告时,中共组和青联组委员给予了“短、精、实”的评价。他们认为,过去的一年里,市政协会紧扣中心、服务大局,带领广大政协委员围绕转型升级、生态改善、省会绿化等全市重点工作,齐心协力,议政建言,充分发挥了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大家表示,要进一步提升履职水平,聚焦深化改革,关注民生改善,为省会发展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

  经济一组、经济二组委员讨论时认为,市政协会把政协工作融入全市发展大局,科学谋划了20xx年的政协工作蓝图,为委员履职建言指明了方向。大家表示,将以市政协会确定的目标为指引,齐心协力谋发展,履职尽责为民生,凝心聚力促和谐,为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贡献智慧和力量。

  委员们还围绕提案工作报告展开讨论,教育组、妇联组委员们讨论时认为,提案工作报告内容翔实、亮点纷呈,一年来,提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一批人民群众关注的实际问题通过提案得到了解决。大家纷纷表示,在新的一年里,要进一步深入基层,倾听民声,反映民意,通过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为促进民生改善竭诚尽智。分组讨论政协工作报告篇3

  8月23日下午,参加政协夏县xx届一次会议的委员们分组讨论县委书记张宏志在县政协第xx届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县政协第xx届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

  县政协党组书记王继瑞、副主席张大平、陈全狮、赵建国、县政协党组成员吴朝辉分别参加各个小组讨论。

  在讨论中,委员们争相发言,气氛热烈。大家认为,张宏志书记的讲话,充分肯定了县政协委员会在过去一年里,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所取得的成绩,并对县政协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委员们纷纷表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切实增强做好政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县委的决策部署,服务大局,议政为民,开拓创新,科学履职,不断加大政协工作的创新力度,凝心聚力,助推发展。

  讨论中,委员们认为,县政协会《工作报告》客观评价了政协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刻剖析了问题和不足。对今后的工作安排,紧紧围绕全县的工作大局,充分结合我县实际,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委员们对县政协十四届以来的提案办理表示满意。委员们认为,提案的办理情况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也激发着委员们的履职活力。

篇四:听政协工作报告会议感受

  通过学习和研读贾庆林主席2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所作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我对全国政协过去一年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方式新的一年的工作部署及工作要求做好新形势下政协工作必须坚持的理念思一通过对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2年工作回顾部分的研读进一步认识了全国政协工作内容及工作方式年工作的回顾不是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这三项主要职能分别阐述的也不是按会议提案视察调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学习文史交往联谊祖国统一等这些经常性工作分类进行的而是按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和开展的活动形式从六个方面进行总结和阐述三项主要职能和经常性工作的内容具体体现在这六个方面一报告以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献计出力为题阐述了全国政协在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第一要务方面所体现的思想认识所运用的工作方式所展开的内容及显示的工作成从思想认识来看报72721materialconstructiontechnicalmeasuresmanagementbuilttankselectionaccessoriesshouldhavequalitycertificatequalityreinspection

  学习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体会

  要做好政协工作,就必须研究政协工作,特别是要研究全国政协的工作。一年一度的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为研究和学习借鉴全国政协工作提供了最权威的范本。通过学习和研读贾庆林主席2010年3月3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所作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我对全国政协过去一年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方式、新的一年的工作部署及工作要求、做好新形势下政协工作必须坚持的理念、思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了一些认识、体会和思考。<BR><BR>&nbsp;&nbsp;&nbsp;一、通过对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2009年工作回顾”部分的研读,进一步认识了全国政协工作内容及工作方式<BR>&nbsp;&nbsp;《报告》对全国政协2009年工作的回顾不是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这三项主要职能分别阐述的,也不是按会议、提案、视察、调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学习、文史、交往联谊、祖国统一等这些经常性工作分类进行的,而是按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和开展的活动形式,从六个方面进行总结和阐述,三项主要职能和经常性工作的内容具体体现在这六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和活动形式之中。<BR><BR>&nbsp;&nbsp;&nbsp;(一)《报告》以“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献计出力”为题,阐述了全国政协在“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第一要务”方面所体现的思想认识、所运用的工作方式、所展开的内容及显示的工作成效。<BR>&nbsp;&nbsp;&nbsp;<BR>&nbsp;&nbsp;&nbsp;从思想认识来看,《报告》开宗明义指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是对党和政府执政施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人民政协参政议政水平的重大考验。常委会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首要任

  务,切实做到思想上与中央精神相一致,行动上与中央部署相合拍。”这个重要表述表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永远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首要原则;同时,提高人民政协参政议政水平始终面临着在不同形势下的不同考验。<BR>从工作方式来看,全国政协主要是运用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会议、经济形势分析会议、发展态势分析会议等四种会议形式,常委视察团、委员视察团、常委和委员相结合的考察团等三种视察考察方式,同省级政协联合调研、同国家有关部委联合调研、委员对老课题跟踪调研、委员对新课题专项调研等四种调研方式,以及提案方式等。简言之,就是从会议、视察、调研、提案这四个工作方式上围绕“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首要任务”发挥作用。<BR><BR>&nbsp;&nbsp;&nbsp;从不同方式、不同内容产生的不同成效来看,共同的作用是按照“三性”(主动性、预见性、针对性)要求发挥“两建”(建言献策、议政建言)作用(还有一种提法叫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这两种提法,也可以理解为调研选题上体现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在调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上则体现主动性、预见性、针对性),具体分析则相对表现出不同的作用和成效。围绕“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清洁能源”等重大议题召开的“四种会议”,其成果主要是为党和政府完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重要参考,比如,全国政协在这些会议上提出的应充分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综合效应,着力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强化科技支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创新发展中小金融体系,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

  济、清洁能源等重要意见和建议,就起到了这种作用。“三种视察考察”方式则主要是对既有成果落实进行跟踪,比如,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曹妃甸科学发展试验区、武汉城市圈和湖南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及南向国际大通道建设等

  这些已经确定的区域性发展战略,组织委员进行跟踪视察或跟踪考察,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四种调研”方式主要是对当时尚未确定的区域经济发展项目进行调查研究,比如,围绕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全国政协组织的专题调研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报告》的这一方面篇幅和内容看,全国政协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方面花费了大量心血,工作量较大,工作份量较重,工作成效较明显。<BR><BR>&nbsp;&nbsp;&nbsp;(二)《报告》以“高度关注和促进民生改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题,阐述了全国政协在抓好“稳定”这件大事上的认识、做法、内容和成效。<BR><BR>&nbsp;&nbsp;&nbsp;从思想认识来看,《报告》指出:“发展”和“稳定”是人民政协必须紧紧抓住的“两件大事”,强调:“厚民生才能聚民心,顺民意才能保民安。人民政协心系国事、情牵民生,积极协助党和政府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这段重要阐述,明确了关注和促进民生改善同建设和谐社会和维护社会稳定相一致的关系,要抓好稳定这件大事,就必须抓民生这项工作,抓好民生这项工作,是人民政协如同抓发展同样重要的工作。<BR><BR>&nbsp;&nbsp;&nbsp;关于从人民政协的角度如何抓好民生和稳定工作,《报告》是从全社会层面和特殊层面(即民族和宗教)这两个大

  的层面来总结的。主要方式还是通过调研建言献策,通过会议形成共识,通过做好信访工作化解矛盾,通过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提出提案促进解决问题。<BR><BR>&nbsp;&nbsp;&nbsp;就全社会层面的民生和稳定问题而言,从《报告》表述的内容来分析,全国政协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突出围绕两个方面开展调研,提出意见和建议。①围绕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国际金融危机对职工权益影响等问题深入调研,提出的将积极就业政策向乡镇和农村延伸,建立覆盖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吸纳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园区等建议,许多转化为党和政府的决策;②围绕制定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政策措施,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文化产业和职业教育,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残疾人权益保障,汶川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等重要问题,提出了许多有见解、有份量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围绕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开展调研、处理来信来访、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提出提案。①围绕建立健全非正常上访终结机制、志愿服务与和谐社会建设调研,研讨新形势下的社会和谐与稳定问题;②妥善处理政协委员、统一战线成员和各界群众来信来访;③做好信息和提案工作,全年编报社情民意信息267期,反映意见和建议1435条,提出相关提案1900多件。<BR><BR>&nbsp;&nbsp;&nbsp;就特殊领域的民生和稳定问题而言,《报告》用了较大篇幅较详细阐述了全国政协在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大力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就重大问题作出决定。通过主席会议、常委会议,就配合党和政府依法处置乌鲁木齐市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的部署作出决定,发挥人民政协在国家重大问题上的政治作用。二是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献计出力。围绕《民族区域自治法》贯彻实施,加快少数

  民族自治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宗教教职人员生活和社会保障,少数民族散杂居和城市民族工作,藏医藏药事业和西藏水利水电事业发展等问题,深入考察调研,为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出实招、办实事。三是促进民族团结。通过与有关部门共同举办首都各民族人士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座谈会,组成代表团参加西藏自治区政协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组织委员参观西藏民主改革50年展览和五个民族自治区成就展,赴民族地区开展“三下乡”和慰问活动等,发挥全国政协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方面的作用。四是加强团结联谊。通过举办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学习研讨班,召开少数民族界、宗教界委员反映社情民意座谈会,积极发挥全国政协在加强与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的团结联谊方面的重要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民族宗教工作在政协民生和稳定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大有可为,我们应当重视运用人民政协的特色工作,发挥人民政协在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工作中的特殊作用。<BR><BR>&nbsp;&nbsp;&nbsp;(三)《报告》以“隆重庆祝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为题,阐述了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对人民政协事业的作用,举办系列庆祝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成效。<BR><BR>&nbsp;&nbsp;&nbsp;从《报告》可以看出,全国政协在2009年把隆重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作为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和开展,共举办了六个方面的系列庆祝活动,并把举办这些系列庆祝活动的目的定位在“两个增强”的基点上,即“引导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进一步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坚定性”,进而达到一个“夯实基础”的目的,即“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这就说明人民政协举办的纪念活动都是着眼于政治

  发展大局,都具有政治性特色,都力求体现“两个增强”的意义和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各级政协都要高度重视各类纪念活动的组织工作和政治意义的准确定位,进而发挥人民政协的独特作用。<BR><BR>&nbsp;&nbsp;&nbsp;在全国政协举办的庆祝活动中最具影响的是举办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对当前人民事业发展最具影响的是胡锦涛同志这次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报告》对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对人民政协事业的作用作了标准概括,即:“系统总结了人民政协取得的重要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人民政协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科学指明了人民政协事业的前进方向。”认识和理解这三句话的概括表述,有利于各级政协增强学习贯彻讲话精神的自觉性和推动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创造精神。<BR><BR>&nbsp;&nbsp;&nbsp;在全国政协举办的系列庆祝活动中另一个具有影响的活动是举办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这次理论研讨会规模大、规格高、成果多,贾庆林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报告》对这次研讨会最核心的成果即“政党制度和政党关系的性质”作了高度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民主协商、肝胆相照的崭新的合作型政党关系。”政党制度和政党关系是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统一战线理论中的核心问题,在人民大会堂的庄严场所用这样简洁、鲜明的表述来阐明这个问题,过去不多见,在委员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在讨论中引起了热议。从事实施这一制度、这一关系的工作固然不完全是由人民政协一家来做,但毫无疑问,人民政协是体现和实现这一制度、这一关系的主要载体和平台。因此,各级人民政协在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中要体现和维护这

  一政党制度,体现和维护这一政党关系。<BR><BR>&nbsp;&nbsp;&nbsp;全国政协举办的其他庆祝活动也都很有特色,比如《报告》指出的,积极参加《辉煌六十年》成就展览活动、举办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文艺演出、出版《人民政协重要文献选编》等系列图书、参与拍摄《建国大业》等优秀影视作品,这些都对进一步扩大人民政协的社会影响产生了重大作用。了解全国政协在重大庆典年份的这些具体安排,对于各级政协丰富和全面规划活动形式、突出政治影响特征、产生社会综合效应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借鉴作用。这一方面的创新空间很大,我们今后要在这方面下功夫、做文章。<BR><BR>&nbsp;&nbsp;&nbsp;(四)《报告》以“深化交流合作,促进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为题,阐述了全国政协在对台工作、对港澳工作、对海外侨胞工作方面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和工作成效。<BR><BR>&nbsp;&nbsp;&nbsp;与地方政协不同,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和外事委员会分别单独设置,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工作和外事工作分别由这两个平行的专门委员会承担。从全国政协层面来讲,对这两类工作分开运作是必要的,因为港澳台侨工作和外事工作各自领域不同、不能相互交叉,且涉及国家层面的敏感问题和政策问题。地方政协专委会机构设置,从严格意义上讲也应当将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分开,并由相应机构承担。但由于外交大权在中央,地方只有外事工作而无外交工作,港澳台侨制定方针政策的权力也在中央,地方只有执行责任,因此,省级政府机构设置将外事工作、侨务工作统一由省外侨办一家承担,省级政协机构设置更是将对台工作、对港澳工作、对侨务工作、对外事务工作统一由一个专门委员会来开展。尽管地方政协同全国政协有许多不同,不能简单地类比照套,但研究全国政协如何开展对台工作、对港澳工作、对海外侨胞工作,对我

  们做好地方政协这三个方面的工作是有帮助和启示作用的。<BR><BR>&nbsp;&nbsp;&nbsp;《报告》这一部分共有三个自然段,表述次序是,对台工作为第一自然段,对港澳工作为第二自然段,对海外侨胞工作为第三自然段,由此可以从中体会到这三项工作的位置。关于对台工作。根据《报告》表述,全国政协对台工作的定位是把握“一个主题”,发挥“两大作用”,即:“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发挥人民政协独特优势,推动两岸同胞大交流,促进两岸各界大合作。”《报告》还对全国政协对台工作方式进行了阐述,这就是,“以政协委员为主体,以河洛文化、书画艺术、京昆艺术、黄埔精神、妈祖文化为纽带,赴台举办展览、演出、研讨等文化交流活动,开展与台湾有关团体互访活动,增进台湾同胞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由此可见,全国政协对台工作是从文化层面切入和展开的,“文化对台,增进认同”的方式既体现了人民政协的特色,又显示了其深远的意义和作用。<BR><BR>&nbsp;&nbsp;&nbsp;关于对港澳工作。全国政协对港澳工作内容十分丰富,《报告》概括了四种方式。一是文化方式。比如在香港、澳门举办中国戏剧艺术传承与发展论坛、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书画展、“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光辉历程和重要启示”讲座等活动。二是调研方式。比如组织开展加强粤港合作专题调研,支持港澳委员和有关社团在当地围绕更好地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保持港澳金融稳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开展专项调研。三是通报方式。比如及时向港澳委员通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政协工作情况。四是考察方式。比如组织港澳委员赴内地考察,推进港澳同内地的合作。可见,文化交流、专项调研、通报情况、组织考察这四种方式是全国政协对港澳工作的主要方式,这同许多地方政协以招商引资的经济方式相比,全国政协对

  港澳工作的特色更加突出。<BR><BR>&nbsp;&nbsp;&nbsp;关于对海外侨胞工作。分析《报告》表述,全国政协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展开的。一是列席会议。即邀请海外侨胞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全体会议,征集海外华侨华人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强海外华文教育、支持归国留学人员开展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活动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发挥他们在“反独促统”、加强民间往来、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二是开展调研。即组织开展维护侨商投资权益和国际金融危机下侨资高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情况专题调研。三是组织考察。即组织侨胞回国参观考察,激发海外侨胞参与祖国建设的积极性。这三种方式对于地方政协来讲都是不难借鉴的,比如邀请海外侨胞列席政协全会的问题,全国政协已实行多年(据了解,这种安排已实行10年,这次全国政协全会又邀请28名海外侨胞列席会议,我省侨居新西兰的甘开万先生就是其中之一),许多省市政协也已实行,我省外侨部门也提出了这一要求,我们可以考虑在下一次省政协全会上作出这一安排。<BR><BR>&nbsp;&nbsp;&nbsp;(五)《报告》以“扩大对外友好交往,为我国改革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为题,阐述了全国政协开展对外交往工作的指导思想、交往方式、交流内容和交往作用。<BR><BR>&nbsp;&nbsp;&nbsp;&nbsp;在地方政协经常性工作中,相比较而言,政协外事工作是比较难于做好的一项工作,也是容易引起内部意见的一项工作。在机构、力量、渠道、任务、目的、经费、审批、成果转化应用、管理等基础性工作方面都还存在许多尚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经常性工作但未经常化,是常规性工作但未规范化,是政协工作但未特色化。虽然全国政协外事工作具有地方政协没有或不及的优势和条件,但认真研究全国政协外事工作的做法,我们仍然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BR><BR>&nbsp;&nbsp;&nbsp;分析《报告》表述,全国政协开展外事工作主要有四个途径,一是组织高层出访,二是各专门委员会开展外事工作,三是同外国机构和组织直接建立友好关系,四是依托和支持由全国政协领导的两个国际性组织——中国经社理事会和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开展外事工作。这四种方式都以出访的形式进行的。因而《报告》本部分第一句就鲜明指出:“我们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多领域、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对外友好交往。”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对全国政协出访特别是高层出访的作用有一大段规范表述,即:“增进与有关国家的政治互信,巩固传统友谊;介绍我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气候变化方面的立场、做法和努力,促进双边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在事关国家核心利益问题上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赢得广泛理解和支持;介绍我国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和人民政协情况,加强全国政协与相关机构的交流交往。”这段表述的基本精神,我认为也可以作为地方政协外事出访作用的基调。<BR><BR>&nbsp;&nbsp;&nbsp;(六)《报告》以“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履行职能的成效”为题,阐述了全国政协加强自身建设方面的主要范围、内容及方式。<BR><BR>&nbsp;&nbsp;&nbsp;《报告》把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提高到很高的高度,强调:“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是人民政协强基固本、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报告》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全国政协在2009年加强自身建设的内容及方式。<BR>&nbsp;&nbsp;&nbsp;一是在发挥和加强民主党派作用方面,主要是积极为各民主党派以党派名义在政协履行职能创造条件,加强情况通报和交流,加大党派提案办理力度,开展联合调研视察,拓展了各民主党派在政协参与国事的广度和深度。<BR>&nbsp;&nbsp;&nbsp;二是在加强专门委员会建设方面,主要是逐步

  配备驻会副主任并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强化专题调研的选题论证,支持专委会探索开展界别活动的有效途径、与相关部委开展对口协商。<BR>&nbsp;&nbsp;&nbsp;三是在加强政协委员队伍建设方面,主要是通过举办常委会学习讲座、在京委员学习报告会和京外委员学习研讨班,帮助委员拓宽视野、增长才干。<BR>&nbsp;&nbsp;&nbsp;四是在加强政协经常性工作改进创新方面,主要是完善提案分层办理机制和分类答复办法,修订大会发言工作规则,推动文史资料数字化、信息化、多媒体化建设。<BR>&nbsp;&nbsp;&nbsp;五是在加强提高政协机关综合性服务能力方面,主要是加大视察考察、专题调研、外事出访、出席会议活动的统筹协调力度等,来增强这些工作和活动的整体效果。<BR><BR>&nbsp;&nbsp;&nbsp;从以上表述可以看出,全国政协去年加强自身建设的范围,突出了发挥民主党派在政协的作用、专委会建设、委员队伍建设、经常性工作改进创新、提高政协机关综合性服务能力这五个方面。具体来看,属于不断探索的方面有,为各民主党派以党派名义在政协履行职能创造条件,拓展各民主党派在政协参与国事的广度和深度;专委会开展界别活动的有效途径,专委会与相关部委开展对口协商。属于已经形成较为成型的办法或规章的有,提案分层办理机制和分类管理办法,大会发言工作规则等。属于需要加大工作力度加以推进的有,文史资料数字化、信息化、多媒体化建设,加大政协机关对视察考察、专题调研、外事出访、出席会议活动等工作和活动的统筹协调力度。我们地方政协在进行自身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大同全国政协学习交流和研究借鉴工作力度,以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BR><BR>&nbsp;&nbsp;&nbsp;二、通过对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2010年工作部署”部分的研读,进一步认识了全国政

  协的工作重点及工作要求<BR><BR>&nbsp;&nbsp;&nbsp;《报告》首先阐述了对2010年年份定位的判断和工作目标的确定这两个基本问题。关于年份定位,《报告》指出:2010年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人民政协服务科学发展、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重要一年”。关于工作目标,《报告》阐述了“三新”目标,即: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创造“新业绩”,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扩大对外交流交往上发挥“新作用”,在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上迈出“新步伐”。根据2010年年份判断和“三新”工作目标,《报告》从六个方面对2010年全国政协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这六个方面在大的内容上同《报告》对2009年工作回顾的内容是对应的,不同的是把学习问题摆在了全年工作的第一个方面。<BR><BR>&nbsp;&nbsp;&nbsp;(一)《报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明确人民政协的方向和使命”。<BR>&nbsp;&nbsp;&nbsp;《报告》不仅把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全国政协2010年工作的第一个方面提出,而且还指出,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政协的重大政治任务”,同时强调,“要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学习研讨、宣传教育活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BR><BR>&nbsp;&nbsp;&nbsp;《报告》在阐述这个居于首位的工作时,最具亮点的,是提出了“三个结合”的要求。<BR>&nbsp;&nbsp;&nbsp;第一个“结合”是,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与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结合起来,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决抵御西方多党制和两院制的影响。”<BR>&nbsp;&nbsp;&nbsp;第二个“结合”是,

  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的重要渠道和平台作用,广泛吸收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参与国事,丰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的内容和形式,寓民主监督于政协委员提案、进行视察、参与工作检查等活动之中,使人民政协参政议政成为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改进工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有效方式和重要途径。”<BR>&nbsp;&nbsp;&nbsp;第三个“结合”是,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结合起来,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总结各地政协的好做法好经验,进一步深化对人民政协工作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巩固全社会重视和支持政协工作的良好局面。”<BR><BR>&nbsp;&nbsp;&nbsp;我体会,这“三个结合”都是事关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其中,第一个“结合”是要解决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必须坚持的正确政治方向;第二个“结合”是要解决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必须发挥的正确政治作用;第三个“结合”是要解决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必须把握和遵循的正确政治方式。各级政协要按照这“三个结合”的要求,领会讲话精神,坚持正确方向,明确光荣使命,创新科学方法,不断把人民政协事业推向前进。<BR><BR>&nbsp;&nbsp;&nbsp;(二)《报告》强调要“紧紧抓住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个重点,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BR>&nbsp;&nbsp;&nbsp;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当前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首要任务。这一要求在2010年全国政协工作中如何体现呢?《报告》明确提出,要“紧紧抓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个重点”,同时阐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BR><BR>&nbsp;&nbsp;&nbsp;全

  国政协将通过哪些工作来贯彻这一认识和要求呢?《报告》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以经济形势分析会、专题座谈会的形式,对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问题进行动态跟踪分析,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献计出力。二是以专题调研的形式,围绕完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导向,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农业发展支撑能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问题深入调研,为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参考。三是以专题协商会的形式,讨论“着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议题,进行议政建言。四是以常委会议、专题座谈会等形式,就“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这四个方面的工作形式以及涉及的内容,都事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或与此相联系,值得我们借鉴。<BR><BR>&nbsp;&nbsp;&nbsp;(三)《报告》强调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BR>&nbsp;&nbsp;&nbsp;发展和稳定是人民政协始终要抓好的两件大事,稳定又需要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来保证。《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履职为民,更加关注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关于这方面的工作安排,《报告》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开展调研。调研内容主要是,创新社会管理,国企改制中的职工权益维护,医保体系建设中的城乡统筹和制度完善,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和配套政策,职业教育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办好上海世博会以及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住房、环保等。二是提出对策建议。主要是针对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引发的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着重就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困难群众的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等问题提出对策

  建议,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和改进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主要是推动政协委员密切联系各界群众,协助党和政府妥善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四是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方面的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五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努力推动西藏以及四省藏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这五个方面中,前三个方面属于促进解决全社会的民生问题,后两个方面属于促进解决特殊领域或特殊性质的民生问题。<BR><BR>&nbsp;&nbsp;&nbsp;(四)《报告》强调要“大力开展团结联谊工作,不断密切同港澳台侨同胞的联系”。<BR>&nbsp;&nbsp;&nbsp;《报告》对港澳台侨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地位和作用有一段内涵容量很大的表述,指出:他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积极推动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促进者”。这是目前对这两大群体地位和作用的最新表述。这段表述的丰富内涵,可以从更广阔的视野、更长远的作用、更宏大的工作对象上,加深我们从政协角度做好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工作意义的认识。从工作摆布上看,《报告》阐述的次序仍然是先从对台工作说起,再依次说到港澳工作、对海外侨胞工作。<BR><BR>&nbsp;&nbsp;&nbsp;关于全国政协对台工作,《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不断扩大同台湾岛内有关党派团体、社会组织、各界人士和基层民众的交往,开展两岸经贸文化合作专题调研,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密切两岸同胞感情。”可以看出,政协角度的对台工作,工作对象非常广泛,工作方式丰富多样,工作目标是最基本和最长远的。<BR>关于全国政协对港澳工作,《报告》指出:“支持港澳委员为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发挥积极作用,组织他们就深化粤港澳合作等重大问题开展调研,及时通报重要情况、传达重要会议精神,密切同港澳重

  要政团、社团和各界人士的联系,不断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国爱澳力量。”<BR><BR>&nbsp;&nbsp;&nbsp;关于全国政协对海外侨胞工作,《报告》指出:“举办纪念侨胞列席政协全体会议十周年活动,邀请列席政协全体会议的侨胞回国参观考察,组织侨胞专业人士为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开展维护侨商权益的调研,为侨胞和海外留学人员为国服务创造条件。”<BR><BR>&nbsp;&nbsp;&nbsp;研读上述三个方面的表述,可以从中获得这样的感受,全国政协2010年对台工作、对港澳工作、对海外侨胞工作,工作方向和工作内容大体同2009年相似,但工作方式却未像2009年回顾总结中阐述的那样具体。这就说明从政协角度开展港澳台侨工作的方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工作过程中根据需要可以灵活多样地开展,甚至是一人一策,一个群体一策,一个领域一策,一个方面一策,这就给政协工作创新多样的工作方式提供了很大空间。另外,上述三个方面的表述中,最基本的词汇是“扩大交往”、“深化合作”、“密切联系”、“增进感情”、“扩大力量”、“为国服务”,这反映出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工作的基本理念。<BR><BR>&nbsp;&nbsp;&nbsp;(五)《报告》强调要“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扩大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BR>&nbsp;&nbsp;&nbsp;六个方面的工作部署,外事工作文字篇幅最短,其工作方式也不如2009年工作总结回顾时讲的那么具体,但在精练的文字之中多处阐述了政协外事工作的新颖的、令人兴奋的思想观点。最重要的有两处,一是比较规范地概述了政协外事工作在国家外交工作格局中地位和作用,即:“人民政协是开展对外友好交往的重要渠道,是增进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的重要桥梁”;二是提出政协外事工作属于公共外交范畴,列出了政协公共外交的对象,即:“积极开展同有关国家的互访,有计划、有重点、多

  层次、多领域地开展对外交流活动”。《报告》还明确了政协外事工作同国家外交工作的关系,明确了加强对外交往工作的目的,对政协出访和加强对外宣传工作也提出了要求,即:“按照国家外交工作的总体方针和部署,积极开展同有关国家的互访,有计划、有重点、多层次、多领域地开展对外交流活动”,“进一步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和人民政协的了解和认识”。联系《报告》在总结回顾2009年政协外事工作作用的表述,《报告》对政协外事工作及其在公共外交中的地位、作用、对象、方式就有了一个大体系统的说法,这对做好地方政协外事工作将产生重要指导作用。<BR><BR>&nbsp;&nbsp;&nbsp;在我印象中,在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把公共外交同政协外事工作相联系提出来,还是首次。那么,什么是公共外交?公共外交在国家外交工作格局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公共外交同政协外事工作的关系是什么?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散发了由其主编的杂志《公共外交通讯》创刊号,其中的《创刊词》、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同志的文章《中国登上公共外交世界舞台》、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韩方明同志的文章《切实把我国的公共外交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成果》等文章,较好地回答了上述问题。<BR><BR>&nbsp;&nbsp;&nbsp;关于什么是公共外交?赵启正同志的文章指出,公共外交(又译作公众外交)和政府外交组成国家整体外交。参与公共外交的各方从各自角度表达国家国情,说明国家政策,表现本国文化,介绍外国公众对本国有兴趣之处以及解释外国对本国的不解之处,同时在国际交流活动中了解对方的有关观点。通过公共外交,可以更直接、更广泛地面对外国公众,从而能更有效地增强本国文化吸引力和政治影响力,改善国际舆论环境,维护国家利益,展示本国国际形象。公共外交的

  实质是公众参与的信息和观点的流通。公共外交的行为主体包括政府、社会精英、普通公众三个方面,其中政府是主导,社会精英是中坚,普通公众是基础。简言之,中国公共外交的基本任务是向世界说明中国,帮助国外公众理解真实的中国。<BR><BR>&nbsp;&nbsp;&nbsp;关于中国为何需要开展公共外交?赵启正同志的文章指出:第一,中国已经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与世界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二,公共外交是促进西方摒弃冷战思维要做的功课;第三,中国要继续发展必需有良好的国际舆论;第四,对中国的不解、误解和偏见,既不利于中国,也不利于他国。《创刊词》也指出,开展积极公共外交是中国应对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国际社会对中国新挑战的重要战略举措,公共外交和政府外交的互补构成中国外交的整体外交阵容。<BR><BR>&nbsp;&nbsp;&nbsp;关于政协外事工作同公共外交的关系?《创刊词》指出,配合国家整体外交战略部署,开展积极公共外交是政协外事工作的重要优势。韩方明同志的文章指出,公共外交的主体最好既有国家的支持和背景,又能了解和代表民众。人民政协在公共外交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人民政协作为由社会各阶层精英组成的国家最高协商咨询机构,是最为合适的;其次,人民政协的对外交往具有融官方外交与民间外交于一体、灵活多样的特点,这与公共外交的特性高度吻合;再次,人民政协有着丰富的对外交往历史和经验,创造和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对外交往方式,这些经验和方式将成为公共外交富有价值的无形资源;最后,政协委员个人的知识智慧、社会知名度、信誉和声望以及明星效应等无形资产是有效参与公共外交活动所需要的优质资源。韩方明同志鲜明地指出,应当“使人民政协成为国家公共外交战略的重要执行主体”,“在政协总体工作部署中,明确地把公共外交确定为

  人民政协重要职能之一,以专门委员会为公共外交活动的执行单位。”之所以长篇引录这些内容,其目的是想将公共外交这个概念引入我们的视野和脑际,加深理解,加强探索,加强工作,逐步打开地方人民政协公共外交的局面。<BR><BR>&nbsp;&nbsp;&nbsp;(六)《报告》强调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提高人民政协工作的科学化水平”。<BR>&nbsp;&nbsp;&nbsp;在政协工作中倡导改革创新,这在过去全国政协常委会《报告》中都讲过,但把“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落脚点放在“提高人民政协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上,这种提法还是首次。这实际上是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精神在人民政协自身建设中的转化应用,也就是说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在现阶段的目标要求就是提高人民政协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因而,《报告》把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强调到很高的程度,指出:“改革创新是增强人民政协工作活力的不竭源泉,科学化是人民政协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BR><BR>&nbsp;&nbsp;&nbsp;《报告》对做好这一工作提出了“五个要”的要求。<BR>&nbsp;&nbsp;&nbsp;一是要着力把握人民政协服务科学发展的规律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规律,努力使政协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BR>&nbsp;&nbsp;&nbsp;二是要在进一步加强科学理论武装上下功夫,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人民政协理论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为契机,以构建学习型政协组织和委员队伍为目标,大力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更好地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BR>&nbsp;&nbsp;&nbsp;三是要在进一步完善科学制度上下功夫,健全提案、视察、调研、大会发言、反映社情民意等经常性工作的制度,建立综合协调、信息沟通、绩效评估、督查落实等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科学管

  用的制度体系。<BR>&nbsp;&nbsp;&nbsp;四是要在进一步运用科学方法上下功夫,创造性地运用民主协商、广交朋友、教育引导、真诚服务等方法,积极借鉴现代科学方法和信息网络技术,形成一整套适应时代发展、符合政协特点、有利履行职能的工作方法。<BR>&nbsp;&nbsp;&nbsp;五是要在进一步提升科学素质上下功夫,引导广大委员努力掌握科学知识、秉持科学精神、发扬科学作风,切实发挥在本职工作中的带头作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自觉树立和展示政协委员的良好形象。<BR><BR>&nbsp;&nbsp;&nbsp;同往年全国政协常委会的《报告》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过去《报告》关于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的部署要求是按人民政协组织结构的分类提出的,也就是按党派合作、专委会建设、界别建设、委员队伍建设和机关建设等从工作层面提出要求,今年的《报告》则是从更高的层面、更大的范畴、更本质的角度提出要求。第一个“要”,讲的是通过把握“两个规律”来解决工作思路和发展方向的问题;第二个“要”,讲的是通过建设学习型政协组织和委员队伍来解决以科学理论指导人民政协事业实践的问题;第三个“要”,讲的是通过完善五个方面的经常性工作制度,建立四个方面的工作机制,形成符合四个要求的政协制度体系问题;第四个“要”,讲的是通过对四个方面的现有工作方法进行创新,加上借鉴新方法和新技术,解决形成一整套符合“三个新”要求的人民政协工作方法问题;第五个“要”,讲的是通过提高政协委员的科学素质,来解决政协委员发挥“三个作用”问题。这五个“要”,件件连着科学,概括地讲,就是通过把握科学规律、运用科学理论、建立科学制度、创新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质来达到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的目的,而党派合作、专委会建设、界别建设、委员队伍

  建设、机关建设都要体现这五个“要”的新要求。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全国政协提出的加强自身建设的这种新要求,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标准、更深入的工作,把五个“要”的要求全面地具体地体现到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BR><BR>&nbsp;&nbsp;&nbsp;三、通过对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体会与不足”部分的研读,进一步认识了全国政协对实践成果的规律性总结和继续努力的方向<BR><BR>&nbsp;&nbsp;&nbsp;《报告》在总结2009年六个方面的工作之后,有一段精彩提神的文字,就是专门阐述推进新形势下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而需要坚持的“五个必须”,这是《报告》最具思想性的内容。这“五个必须”是:<BR>&nbsp;&nbsp;&nbsp;一是必须始终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把爱国作为最大的政治共识,最大限度地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共襄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举。<BR>&nbsp;&nbsp;&nbsp;二是必须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在维护团结的基础上发扬民主,在发扬民主的过程中巩固团结,把人民政协这一大团结大联合组织的作用发挥好,把这种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运用好,努力营造团结民主、生动活泼的良好氛围,形成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强大合力。<BR>&nbsp;&nbsp;&nbsp;三是必须紧紧抓住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危机时刻迎难而上,挑战面前敢于担当,多出好点子,多办实在事,多下真功夫,切实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贯穿政协工作全过程,使改革、发展和稳定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BR>&nbsp;&nbsp;&nbsp;四是必须统筹运用全国政协和地方政协两支力量,以专门委员会为依托密切相互联系,以政协委员为主体整合人才资源,

  以重大课题为纽带搭建合作平台,选好题目共同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全国政协对地方政协的指导作用和地方政协的职能作用,努力做到上下联动、优势互补、成果共享。<BR>&nbsp;&nbsp;&nbsp;五是必须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两者关系,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在继承中汲取发展智慧,自觉立足时代前沿、在创新中激发前进动力,使人民政协事业薪火相传、常干常新。<BR><BR>&nbsp;&nbsp;&nbsp;这“五个必须”是对人民政协事业实践成果的规律性总结。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五个必须”不仅是对过去一年全国政协工作进行总结的结果,而更是如《报告》指出的,是“回顾人民政协60年光辉历程”的结果。其内容反映了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多党合作重要机构、重要民主形式为实现其特色作用而必须树立的理念、而必须坚持的价值取向、而必须开展的活动形式、而必须实行的方式方法。深入分析一下这“五个必须”的思想观点和结论性表述,有一些是在包括人民政协在内的许多组织和其他方面需要共同遵循的准则和共同努力做的事情,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而有一些则是需要由人民政协在坚持广泛意义的理念原则、目的作用和方式方法的同时,而需要特别坚持和把握的理念原则、目的作用和方式方法。这些有别于其他组织和其他方面而需要由人民政协特别注意坚持和把握的理念原则、目的作用和方式方法,就是人民政协应当把握和遵循的规律。人民政协在实践活动中只有自觉运用和体现这些规律,才能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BR><BR>&nbsp;&nbsp;&nbsp;关于“必须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表面看是一个平行的关系,如果深入分析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会体会到两者包容量是不同的。相对于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和政治信仰的“社会主

  义”,“爱国主义”是一种超越政治制度和政治信仰的理念和价值取向,其内涵和外延的包容量更大。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建设国家、实现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的三大历史任务,不仅要靠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靠拥护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全体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发挥基础作用,也要靠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发挥作用。联系到为什么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而不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固然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于建国之前这个历史原因,而建国后这个名称就一直未改变,仔细品味个中情由,也就可以体悟到,保留这一名称更加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一切海外爱国者的积极性,有利于社会主义中国强大兴旺。从这个意义上讲,“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平行关系了。政协工作应当把工作侧重点放在“爱国主义”这一层面上,坚持把爱国作为最大的政治共识,同样是高举旗帜,就应当把“爱国主义”这面旗帜举得更高一些,以此来“最大限度地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共襄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举”。这样来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就可以说是把握了人民政协工作的一条规律。<BR><BR>&nbsp;&nbsp;&nbsp;关于“必须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团结”和“民主”也不是一个平行的关系,是一个目的和方式的关系。之所以同时作为主题提出来,是因为在政协组织中,“团结”这个目的重要,因为人民政协是个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团结自然是目的;“民主”这个方式也同样重要,因为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形式,民主自然是方式。同时也要认识到方式是为目的服务的,正如《报告》所指出的,“在紧密团结的基础上发扬民主,在发扬民主的过程中巩固团结。”也就是说,发扬民主要以紧密团结为基础,紧密团结是出发点,没有团结的基础来讲

  民主只能是无序民主,不以团结的愿望来讲民主是不充分的民主;发扬民主的过程要有利于团结,促进团结是落脚点,如果是导致争斗和分裂的民主,这种民主没有意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的最好方式是充分协商、充分包容,既认可多数人的意见,又尊重少数的看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所有政协组织成员的民主诉求都得到有序表达,也才能使所有政协组织成员的利益和愿望得到尊重和照顾。认识了这种目的和方式的关系,才能既“把人民政协这一大团结大联合组织的作用发挥好”,又“把这种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发挥好”,从而达到“努力营造团结民主、生动活泼的良好氛围,形成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强大合力”的目的。在“团结”和“民主”这两大主题上,认识两者之间目的和方式的关系,也就可以说是把握了做好人民政协工作的又一条规律。<BR><BR>&nbsp;&nbsp;&nbsp;关于“必须紧紧抓住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发展”和“稳定”是对人民政协履行职能重点的高度概括,也是让全体人民真实感受人民政协组织职能作用的价值所在。如果说,前面讲的第一个“必须”是讲人民政协组织的政治方向,第二个“必须”讲的是人民政协组织的工作理念、工作内容,或者叫工作切入点。人民政协组织有了旗帜和政治方向,有了主题和工作理念,就还需有开展工作的具体内容。人民政协的工作内容很多,最重要的是“发展”和“稳定”这两件大事。人民政协做好“发展”和“稳定”这两件大事的方式方法不同于党委、政府,是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组织浩浩荡荡的力量,在团结的理念中形成目标一致的强大合力,在民生的方式中显示智慧和良策,在三大职能中体现活动方式和特色作用。正如《报告》中指出的,要“多出好点子,多办实在事,多下真功夫,切实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贯彻于政协工作全过程,使发展和稳定成果惠及广大

  人民群众”。认识到人民政协必须抓住“发展”和“稳定”这两件大事,也就把握了人民政协工作的再一条规律。<BR><BR>&nbsp;&nbsp;&nbsp;关于“必须统筹运用全国政协和地方政协两支力量”。根据《政协章程》,人民政协从组织设置上来说,包括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两个层面。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仅靠全国政协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够的,而地方政协也离不开全国政协的指导。《报告》强调统筹运用全国政协和地方政协两支力量,就把地方政协的作用提高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因而,各级地方政协既要按照《政协章程》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又要增强全局意识和大局意识,自觉接受全国政协的指导,主动配合全国政协开展工作,在全国这个大舞台上发挥作用。《报告》总结实践经验,提出了统筹运用全国政协和地方政协两支力量的主要思路和方式方法。比如,“以专门委员会为依托密切相互联系”,讲的组织主体;“以政协委员为主体整合人才资源”,讲的是工作方式;“以重大课题为纽带搭建合作平台”,讲的是工作平台;“选好题目共同调查研究”,讲的是工作内容;“努力做好上下联动、优势互补、成果共享”,讲的是工作目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全国政协许多重大调研及提出的重要意见建议在党和国家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都离不开地方政协的大力支持与密切配合。因而,统筹全国政协与地方政协两支力量也就成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一条重要规律。<BR><BR>&nbsp;&nbsp;&nbsp;关于“必须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两者关系”。继承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继承就无所谓创新,只继承不创新就没有生机与活力。纵观60年的历程,人民政协正是在“变”与“不变”的辩证运动中不断向前发展的。60年来,人民政协有许多东西始终“不变”,比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人民

  政协的独特作用和优势,不搞西方“两院制”和“三权分立”;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等等,这些“不变”都是由人民政协根本性质决定的,如果在这些方面改变了,人民政协就不成其为人民政协了。但是,人民政协也有许多“变化”,比如,人民政协理论日益丰满,人民政协制度日益成熟,人民政协履职日益拓展,人民政协工作日益丰富,等等,如果在这些方面不变,那么人民政协工作就会日益僵化,失去生机与活力。总起来说,人民政协的“不变”主要是根本政治原则和它所体现的基本制度,而人民政协的“变”则主要是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方式方法。正如《报告》所指出的那样,60年来,人民政协在继承中汲取发展智慧,在创新中激发前进动力。这也是人民政协事业不断发展、永葆生机与活力的一条重要规律。<BR><BR>&nbsp;&nbsp;&nbsp;同时,《报告》也指出了人民政协工作存在的四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如何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理论建设,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作创新;二是如何进一步发挥界别优势,实现各界别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互补;三是如何进一步拓宽渠道、创新载体,为全体会议闭会期间委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四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履行职能的成效,更好地把民主监督寓于各项工作之中。这“四个进一步”,实际上就是当前人民政协工作的“四个不足”。<BR><BR>&nbsp;&nbsp;&nbsp;关于理论建设方面的不足。《报告》指出:“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理论建设,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作创新”,这就指明了人民政协理论建设的着力点,即“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作创新”。当前,人民政协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有些是源于对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缺乏深刻理解,而更多地是理论建设滞后,没有及时、正确回答政协实践提出的问题。因而,我们学习《报告》,就是要着眼于推动工

  作创新,不断加强人民政协理论建设,力争有所突破,有所前进。<BR><BR>&nbsp;&nbsp;&nbsp;关于界别工作的不足。《报告》指出:“进一步发挥界别优势,实现各界别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互补”,这就指明了界别工作的着力点,即“实现各界别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互补”。由界别组成是人民政协的显著特点,也是人民政协的独特优势。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界别作用的工作不尽于人意,虽然叫了许多年,仍然没有破题,主要是界别在政协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界别的组织化程度问题、界别召集人的权利和义务问题、界别在全会闭会期间的活动内容、方式及组织依托问题等在理论上需要回答、在制度上需要明确、在实践上需要探索。我认为界别发挥作用的空间很大,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因此,我们学习《报告》,就是着眼于从理论和实践上全面地推进界别工作,实现各界别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互补,不断加强界别工作、发挥界别作用。<BR><BR>&nbsp;&nbsp;&nbsp;关于委员工作的不足。《报告》指出:“进一步拓宽渠道、创新载体,为全体会议闭会期间委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这就指明了委员工作的着力点,即“为全体会议闭会期间委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政协委员是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是政协工作生机与活力的源泉。讲政协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主要是从委员这个角度来讲的。但恰恰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原因很复杂,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委员参政议政、发挥作用的渠道不宽,载体不多,大多数委员一年只参加一次全会。不仅如此,委员作用由过去提“一个作用”到现在提“三个作用”,就又给做好委员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因此,我们学习《报告》,就是着眼于委员在全会闭会期间发挥作用,不断拓宽工作渠道,创新工作载体。

  <BR><BR>&nbsp;&nbsp;&nbsp;关于履职成效的不足。报告指出,“如何进一步提高履行职能的成效,更好地把民主监督寓于各项工作之中”,这就指明了当前提高政协履职成效的着力点,即“更好地把民主监督寓于各项工作之中”。政协三项主要职能中,民主监督的履行是最薄弱的。总体上说是建议多,意见少,特别是批评少。建议固然是民主监督的一个重要体现,但建议并不能替代意见和批评,特别是不能替代批评。同建议相比,批评的民主监督取向更加突出。因此,我们要在政协各项经常性工作中,通过提出批评来加大民主监督的份量。当然,这种批评是建立在坚持四项基础原则基础之上的。<BR><BR>&nbsp;&nbsp;&nbsp;四、通过参加这次会议和学习研读贾庆林主席《报告》所引发的若干思考<BR>&nbsp;&nbsp;&nbsp;这是我连续第三次作为省政协办公厅工作专班人员为驻鄂全国政协委员服务而有幸参加全国政协全会的一些活动,每次都要到人民大会堂旁听大会,都要到界别小组旁听委员发言,都要学习研读会议文件特别是贾庆林主席的《报告》,这些都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通过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和学习贾庆林主席在会上所作的《报告》,我感受良多,也引发我对一些问题的思考。<BR><BR>&nbsp;&nbsp;&nbsp;(一)政协组织是个政治组织。人民政协作为一个政治组织,集中体现在:它是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充分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这些政治属性,在全国“两会”期间体现得最为充分。22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是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的代表,加上列席会议的有关方面代表,他们聚集一堂,象征着和见证着中国人民的大团结大联合,是我国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的集中体现。大会期间,各民主党派积极以本党派名义开展活动、

  发挥作用,进行大会和小组发言,提出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和批评,从而使全国政协全会成为我国多党合作最富有生机与活力的载体。全国政协委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就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入各界别小组,与委员共商国是,这是中国民主政治最重要的象征之一。特别是,“两会”的制度设计使全国政协全会成为我国每年最重要的政治生活之一,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具有重要政治影响,吸引着各国政要和新闻媒体的关注,今年全国政协举办的几次记者会,就吸引了大批中外记者前来采访。虽然绝大多数委员关注是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但毫无疑问,把这么多委员集中起来讨论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本身就是一种郑重的政治行为。因此,在政协工作,就要注意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民主党派上、界别上和广大委员身上。<BR><BR>&nbsp;&nbsp;&nbsp;(二)政协活动方式具有政治特色。作为一种政治组织,人民政协活动方式具有显明的政治特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就是贾庆林主席在《报告》中所讲的“在维护团结的基础上发扬民主,在发扬民主的过程中巩固团结。”基于团结和民主这两大主题,人民政协活动方式的根本原则就是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尊重多数、照顾少数,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团结和更有效地发扬民主。人民政协的这种特色与西方政治组织具有根本区别。西方议会有议会党团,但西方议会党团主要是以取得对议会的控制为目的,多数党和少数党的权利是不平等的,议会党团最主要的活动方式是互相之间开展攻奸,而人民政协虽然有党派参加,但各党派有着共同政治基础和共同奋斗目标,各党派之间在政治上是平等的,各党派之间互相提意见、建议和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党际之间的合作共事、团

  结和谐。西方议会采取的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往往是多数人不顾少数人的利益,甚至是侵犯少数人的利益,容易形成“多数暴政”,而人民政协既尊重多数人的意见,又照顾少数人的合理诉求,能有效地把多数与少数兼顾起来、统一起来。因而,人民政协在开展活动中,要牢记和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要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尊重多数、照顾少数的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以充分体现人民政协特色和优势。因此,在政协工作,就要有良好的修养、宽广的胸怀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既要能够从政治上把握大局,又能够从政治上把握细节。<BR><BR>&nbsp;&nbsp;&nbsp;(三)政协工作具有综合作用。人民政协工作千头万绪,总起来说就是组织参加政协的各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会议、提案、视察、调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文史、学习、港澳台侨、外事等经常性工作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主要方式。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具有综合作用,最重要的是三项。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党政科学民主决策,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正如贾庆林主席在《报告》所指出的,过去的一年,全国政协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献计出力,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为党和政府完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高度关注和促进民生改善,所提出的许多意见和建议转化为党和政府的决策。二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多领域、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对外友好交往工作,为我国改革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据《报告》反映,到2009年底,全国政协已经同128个国家的236个机构和13个国际或区域性组织建立了友好关系。通过对外友好交往工作,增进了与有关国家的政治互信,巩固了传统友谊,促进了双边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维护了国家核心利益,赢得了广泛理解和支持。三是推

  动民主政治发展。人民政协是一个重要政治组织,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过程,也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因此,在政协工作,就要摒弃世俗的“权力意识”、习惯的“行政思维”、经济指标那样的“效益方式”,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和评价标准。<BR><BR>&nbsp;&nbsp;&nbsp;(四)做好政协工作必须全面把握、具体切入、贵在总结和分析。“全面把握”,就是全面把握三项主要职能履行,全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全局。如果不能全面做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工作,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成效就要受到影响。当前,全面把握三项主要职能,重点要在民主监督工作上下功夫,就是贾庆林主席在回顾工作中所指出的那样:要进一步提高履行职能的成效,更好地把民主监督工作寓于各项工作之中。“具体切入”,就是要把握履行职能的重点,比如,去年全国政协突出了谋发展、惠民生、促稳定这三件重点工作。在谋发展方面,主要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献计出力。在惠民生方面,主要是积极协助党和政府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重点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农民工就业问题,国际金融危机对职工权益影响的问题等。在促稳定方面,主要是针对新疆“七五”事件,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大力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贵在总结和分析”,就是认真总结政协工作的经验、分析政协工作存在的问题、把握新形势下政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时代在发展,政协工作在进步,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有所前进。去年以来,全国政协对60年来的工作进行了两次系统总结,一次是通过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从全党角度对政协工作总结了“四个必须”的经验,一次在这次全会上,贾庆林主席的《报告》从政协自身对政协工作总结了“五个必须”的经验。由此看来,各级政协

  也要抓住若干重大节点,认真总结政协工作经验,不断推进政协事业发展。因此,在政协工作,防止片面性、防止绝对性、防止固步自封、防止随心所欲,运用辩证的思维和科学总结、分析把握的方法十分重要。<BR><BR>&nbsp;&nbsp;&nbsp;(五)提高人民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是个新课题。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重大命题后,贾庆林主席在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七次常委会议上首次提出了“提高人民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新课题。在这次全会的《报告》中,贾庆林主席又进一步深刻阐述了“提高人民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的科学内涵。一是阐述了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意义,即“科学化是人民政协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过去我们讲政协工作,只讲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现在提出科学化,既是对“三化”建设的充实,又对“三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二是阐述了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的目的要求,即“着力把握人民政协服务科学发展的规律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规律,努力使政协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就是说,既要使政协服务科学发展的工作科学化,又要使政协自身建设的工作科学化,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相互之间共同促进、共同提高。三是阐述了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基本要求,即“在进一步加强科学理论武装上下功夫”、“在进一步完善科学制度上下功夫”、“在进一步运用科学方法上下功夫”、“在进一步提升科学素质上下功夫”,简言之,就是要在提高理论武装、制度、方法、素质的科学化水平上下功夫。总之,提高人民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工作刚刚起步,要继续探索,不断取得成绩,以工作科学化推动政协事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政协工作,要时刻保持清醒和理性,为前景广阔而又任重道远的人民政协事业不懈作出扎实有效的

  贡献。</

篇五:听政协工作报告会议感受

  2020年政协工作会议学习心得体会

  一、对这次会议有三点感受:里程碑意义——这是中央首次召开的政协工作会议,在全面回顾历史、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作出了新部署。含金量极高——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政协工作作出的新部署、对方方面面支持人民政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非常实,从一字一句中都能读出出发点、看到落脚点。可以预见,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必将开启人民政协事业新篇章。力度空前——这次会议是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中央各部门、国务院各部委负责同志都参加了会议。这种规模和规格是空前的,影响也必将是深远的。与会同志都是第一次参加中央专门就政协工作召开的会议,从大家的发言中可以体会到思想所受到的触动。会议必将极大地提高党政部门对政协工作的支持力度。二、对于会议精神,需要站在一个大的环境和一个大的理念中把握。一个大的环境,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有放在这个环境中,才能深刻理解人民政协要担负起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才能深刻理解新时代加

  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

  一个大的理念,就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只有立足这个理念,才能深刻理解将人民政协定位为专门协商机构的意义,才能深刻理解在国家治理体系中要发挥好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

  三、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突出体现在广度、深度、关联度三个方面:

  广度,一方面是指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发挥作用的领域进一步明确和拓展,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要求会得到认真贯彻落实;另一方面是指政协协商与政党协商之间、政协协商与人民团体协商之间,将会有更多的衔接和联动,政协协商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中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深度,一方面是指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将在协商的“专门”、“专业”水平上有质的提升;另一方面是指政协协商将向基层治理延伸,与基层协商深度衔接和融合,同时,市县政协建设和作用将会得到有效加强。

  关联度,一方面是指政协与党委统战部门之间、与政府各部委、与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之间,以及政协系统之间的联系、联动将进一步加强,工作内容会有新的交集,工作边界会有所交融;另一方面是指政协干部成长与使用将会放在更大的范围中统筹,政协干部与党政部

  门干部之间的交流会得到加强,政协作为培养干部民主意识、合作意识的重要平台作用将会日益凸显。

  广度、深度和关联度,整体上会促进人民政协深度融入国家治理体系之中,在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仅供参考

篇六:听政协工作报告会议感受

  政协工作心得体会

  第一篇:20XX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乡镇调入政协机关,时光如逝,不知不觉就让我在政协渡过了八年珍贵的光阴。对于政协,有人说政协是个大家庭,有人说政协是个大舞台,有人说政协是个温暖的家,对我来说,政协既是大家庭、又是大舞台、还是温暖的家,更是一所人生大学,在这所大学里,是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和政协机关同志们的言传身教,使我学到了许多在其他地方学不到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和流淌在我血管里的血液一样,伴我终身。刚到政协时,我首先学习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的基本内容,算是我的入门课,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这三大职能的理解也不断加深,有人说进了政协就是退居二线,而我却认为,政协是特殊的一线,绝不是人们印象中的二线,在我国政治体制的基本架构中,党委是领导核心,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人大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政府依法实施对整个经济社会事务的行政管理;而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承担着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政协的这三大职能相对于党委来说,政协献策而不决策,可以为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服务;相对于人大来说,政

  协立论而不立法,可以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真知灼见;相对于政府来说,政协议政而不行政,可以通过民主监督,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同时,相对于党政工作的运作方式来说,政协宽松而不放松,是特殊岗位上的一线工作。有了这种认识,我干起了工作来总是有使不完的劲,总觉得有一种光荣的使命感在鞭策着我,促使我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因为我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在政协这所人生大学里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作用,才能摆正位置,找准方位,选好角度,有所作为。

  走出政协后,我到了政府部门工作,烦杂的事务没有让我觉得很累,工作起来也很轻松,这让我真正的感受到在政协工作的八年时间里,所学的知识和历练的素质让我有了用武之地。到了新的单位,我还是一如既往的从学习业务知识开始,所分管的工作虽然烦杂,但我一直相信,只要通过学习和不断的实践,没有什么事情是干不好的。

  第二篇:政协党组书记学习政协工作意见心得体会政协党组书记学习政协工作意见心得体会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制订并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意见》集中展示了50多年来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实践和理论成果,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关于人民政协事业的重要论述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

  中共中央对人民政协工作的新思想、新要求,肯定了人民政协成立以来在

  我国政治生活中作出的重大贡献,阐明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规定了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肩负的历史任务和工作原则,规范了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程序和机制,明确了搞好人民政协自身建设的任务,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党对人民政协领导的要求。《意见》体现了继承与创新、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是指导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意见》的颁发,是我国政治生活特别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学习好、贯彻好《意见》,是全党全社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更是当前人民政协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按照中共中央和全国政协有关决定的要求,把学习贯彻《意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切实抓出成效。要结合我市政协工作的实际,制定学习贯彻《意见》的工作方案,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落实。要通过常委会议、主席会议、XX版权所有专委会会议和界别活动、委员小组活动等多种途径,通过个人自学和报告、研讨、培训等多种形式,推动学习《意见》的活动深入开展。要把学习贯彻《意见》精神同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同深入学习以

  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关于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要思想,特别是对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新思想、新要求结合起来,同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结合起来,同学习政协章程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对《意见》精神实质的理解,不断提高贯彻《意见》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通过学习,我们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日益走向成熟,党对人民政协的认识不断达到新境界,人民政协事业必将在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好地发挥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要更加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更加坚定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信仰,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更加坚定在新时期新阶段做好人民政协工作的信心。我们还要深刻认识到,越是中共中央高度重视,越是社会各界寄予厚望并大力支持政协工作,政协组织和委员肩上的责任就越是光荣而艰巨,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更需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政协工作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要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狠下功夫。结合我市政协工作的实际,当前要着重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全面加强政协的自身建设,特别是加强常委会的自身建设和机关的自身建设。《意见》明确要求,要切实抓

  好政协的自身建设,促进政协委员提高自身素质,遵守政协章程,履行委员职责,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参加政协组织的会议和活动。政协常委是政协领导机构的成员,直接参与政协工作的决策,理应在政协委员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要通过学习贯彻《意见》,切实抓好常委会的自身建设,从而带动全体政协委员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全体委员的整体素质。要通过加强机关的自身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学识丰富、业务熟练的高素质政协工作干部队伍。要在机关中进一步弘扬团结、敬业、务实、奉献的精神,不断完善为政协履行职能服务的各项工作制度,努力提高各项服务工作的水平和效率。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中的中共党员,要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学习贯彻党章的要求,积极参加市政协党组提出的“学习贯彻党章,争做四个模范”的活动,更加自觉地加强自身建设。要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使政协常委会和主席会议的领导作用、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专委会的基础作用和机关的组织协调、参谋助手、服务保障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使政协组织和政协机关的精神面貌、思想水平、理论素养、工作作风更适应新形势下政协事业发展的需要,把政协组织和政协机关建设成为一个富有生机活力、团结和谐的大家园,一个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大学校,一个施展才干、有效履职的大舞台。

篇七:听政协工作报告会议感受

  政协工作会议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里程碑意义——这是中央首次召开的___工作会议,在全面回顾历史、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___工作作出了新部署。

  含金量极高——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___工作作出的新部署、对方方面面支持人民___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非常实,从一字一句中都能读出出发点、看到落脚点。可以预见,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必将开启人民政协事业新篇章。

  力度空前——这次会议是中央___工作会议,中央各部门、___各部委负责同志都参加了会议。这种规模和规格是空前的,影响也必将是深远的。与会同志都是第一次参加中央专门就___工作召开的会议,从大家的发言中可以体会到思想所受到的触动。会议必将极大地提高党政部门对___工作的支持力度。

  二、对于会议精神,需要站在一个大的环境和一个大的理念中把握。一个大的环境,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___。只有放在这个环境中,才能深刻理解人民政协要担负起把___决策部署和对人民___工作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才能深刻理解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___工作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一个大的理念,就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只有立足这个理念,才能深刻理解将人民政协定位为专门协商机构的意义,才能深刻理解在国家治理体系中要发挥好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三、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___工作突出体现在广度、深度、关联度三个方面:广度,一方面是指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发挥作用的领域进一步明确和拓展,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要求会得到认真贯彻落实;另一方面是指政协协商与政党协商之间、政协协商与人民团体协商之间,将会有更多的衔接和联动,政协协商在推进我国___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中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深度,一方面是指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将在协商的专门、专业水平上有质的提升;另一方面是指政协协商将向基层治理延伸,与基层协商深度衔接和融合,同时,市县政协建设和作用将会得到有效加强。

  关联度,一方面是指政协与党委统战部门之间、与政府各部委、与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之间,以及政协系统之间的联系、联动将进一步加强,工作内容会有新的交集,工作边界会有所交融;另一方面是指政协干部成长与使用将会放在更大的范围中统筹,政协干部与党政部门干部之间的交流会得到加强,政协作为培养干部民主意识、合作意识的重要平台作用将会日益凸显。

  广度、深度和关联度,整体上会促进人民政协深度融入国家治理体系之中,在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___工作会议学习心得体会篇二初春的___,艳阳高照,春暖花开;___外,红旗猎猎,国徽高悬。祖国的首都,今天又迎来了一次盛会的召开。

  这是新风扑面的春天,这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这是激动人心的时刻。承载着祖国人民的殷切期许,参加全国政协___届四次会议的政协委员从全国各地踏春而来,为改革出良策、为发展谋大计、为圆梦传民声。当__五规划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之时,社会各界对即将到来的共同梦想高度___,对本次大会充满期待。

  过去一年,尤其是党的___大以来,以___为___记的___,站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时代制高点,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___这一主题,举旗亮剑、谋篇布局、攻坚克难、强基固本,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开拓治国理政新境界,开创中国特色___事业新局面。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革___斗争,在革___和斗争实践中创立,它依据中国___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___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对国家大政方针和群众生活的重要问题进行政治协商,并通过建议和批评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成立以来,政治协商会议充分利用其人才集聚和联系面广泛的优势,在对国家大政方针进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在发扬___民主,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___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人民政协作为专门的协商机构,始终以最大的包容性实现中国___领导的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的团结一致,从而为中国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作出了重要贡献。人民政协涉及了政党、人民团体、社会各界、民族、社会___,涉及了政党关系、党群关系、政群关系、___、社会各界的内部关系等等。在这个平台上,各种社会意愿、利益诉求都可以平等表达、充分商讨,从而促进公共决策的公平合理性。

  站在新起点、启发新境界、迈向新征程,迫切需要各级政协聚焦全面深化改革,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面深化改革。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议政建言,为深化改革献计出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民生问题有效解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全国地方___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篇三是什么

  会议指出县市政协,是党对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的重要阵地,是理论武装的重要平台,是化解矛盾的重要渠道。作为基层一线的委员,要树立核心意识,要坚决围绕在以___记为核心的___周围,坚持党对人民政协、各党派界别的全面领导,充分认识县市政协专门协商的职能、性质、定位,并以此为自身履职的基本遵循,以更大担当、更大作用,坚守好阵地、巩固好平台、畅通好渠道,充分发挥基层委员应有的作用。

  干什么___记指出人民___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的(范本)中心任务。我们基层政协委员,更要提高站位树立大局意识,要聚焦党和国家的(范本)中心任务服务于国家的(范本)改革发展大局,要始终与区党工委方向一致、目标一致、步调一致,服务于实验区现阶段新一轮开放开发的中心任务。以今年县政协开展的岚商回归的课题调研为例,各课题组以区党工__关于岚商回归的工作安排为目标,就如何抓住当前岚商回归天时地利人和的重要机遇为主线,以部门掌握的项目情况为基础,带着问题下基层、带着建议走现场、带着协商开座谈,让广大岚商业主把问题说出来、把诉求提出来、把信心树起来,广泛发动各级委员的智慧力量向区党工委管委

篇八:听政协工作报告会议感受

  学习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体会

  要做好政协工作,就必须研究政协工作,特别是要研究全国政协的工作。一年一度的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为研究和学习借鉴全国政协工作提供了最权威的范本。通过学习和研读贾庆林主席2010年3月3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所作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我对全国政协过去一年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方式、新的一年的工作部署及工作要求、做好新形势下政协工作必须坚持的理念、思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了一些认识、体会和思考。<BR><BR>&nbsp;&nbsp;&nbsp;一、通过对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2009年工作回顾”部分的研读,进一步认识了全国政协工作内容及工作方式<BR>&nbsp;&nbsp;《报告》对全国政协2009年工作的回顾不是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这三项主要职能分别阐述的,也不是按会议、提案、视察、调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学习、文史、交往联谊、祖国统一等这些经常性工作分类进行的,而是按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和开展的活动形式,从六个方面进行总结和阐述,三项主要职能和经常性工作的内容具体体现在这六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和活动形式之中。<BR><BR>&nbsp;&nbsp;&nbsp;(一)《报告》以“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献计出力”为题,阐述了全国政协在“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第一要务”方面所体现的思想认识、所运用的工作方式、所展开的内容及显示的工作成效。<BR>&nbsp;&nbsp;&nbsp;<BR>&nbsp;&nbsp;&nbsp;从思想认识来看,《报告》开宗明义指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是对党和政府执政施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人民政协参政议政水平的重大考验。常委会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首要任

  务,切实做到思想上与中央精神相一致,行动上与中央部署相合拍。”这个重要表述表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永远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首要原则;同时,提高人民政协参政议政水平始终面临着在不同形势下的不同考验。<BR>从工作方式来看,全国政协主要是运用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会议、经济形势分析会议、发展态势分析会议等四种会议形式,常委视察团、委员视察团、常委和委员相结合的考察团等三种视察考察方式,同省级政协联合调研、同国家有关部委联合调研、委员对老课题跟踪调研、委员对新课题专项调研等四种调研方式,以及提案方式等。简言之,就是从会议、视察、调研、提案这四个工作方式上围绕“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首要任务”发挥作用。<BR><BR>&nbsp;&nbsp;&nbsp;从不同方式、不同内容产生的不同成效来看,共同的作用是按照“三性”(主动性、预见性、针对性)要求发挥“两建”(建言献策、议政建言)作用(还有一种提法叫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这两种提法,也可以理解为调研选题上体现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在调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上则体现主动性、预见性、针对性),具体分析则相对表现出不同的作用和成效。围绕“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清洁能源”等重大议题召开的“四种会议”,其成果主要是为党和政府完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重要参考,比如,全国政协在这些会议上提出的应充分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综合效应,着力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强化科技支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创新发展中小金融体系,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

  济、清洁能源等重要意见和建议,就起到了这种作用。“三种视察考察”方式则主要是对既有成果落实进行跟踪,比如,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曹妃甸科学发展试验区、武汉城市圈和湖南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及南向国际大通道建设等

  这些已经确定的区域性发展战略,组织委员进行跟踪视察或跟踪考察,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四种调研”方式主要是对当时尚未确定的区域经济发展项目进行调查研究,比如,围绕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全国政协组织的专题调研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报告》的这一方面篇幅和内容看,全国政协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方面花费了大量心血,工作量较大,工作份量较重,工作成效较明显。<BR><BR>&nbsp;&nbsp;&nbsp;(二)《报告》以“高度关注和促进民生改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题,阐述了全国政协在抓好“稳定”这件大事上的认识、做法、内容和成效。<BR><BR>&nbsp;&nbsp;&nbsp;从思想认识来看,《报告》指出:“发展”和“稳定”是人民政协必须紧紧抓住的“两件大事”,强调:“厚民生才能聚民心,顺民意才能保民安。人民政协心系国事、情牵民生,积极协助党和政府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这段重要阐述,明确了关注和促进民生改善同建设和谐社会和维护社会稳定相一致的关系,要抓好稳定这件大事,就必须抓民生这项工作,抓好民生这项工作,是人民政协如同抓发展同样重要的工作。<BR><BR>&nbsp;&nbsp;&nbsp;关于从人民政协的角度如何抓好民生和稳定工作,《报告》是从全社会层面和特殊层面(即民族和宗教)这两个大

  的层面来总结的。主要方式还是通过调研建言献策,通过会议形成共识,通过做好信访工作化解矛盾,通过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提出提案促进解决问题。<BR><BR>&nbsp;&nbsp;&nbsp;就全社会层面的民生和稳定问题而言,从《报告》表述的内容来分析,全国政协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突出围绕两个方面开展调研,提出意见和建议。①围绕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国际金融危机对职工权益影响等问题深入调研,提出的将积极就业政策向乡镇和农村延伸,建立覆盖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吸纳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园区等建议,许多转化为党和政府的决策;②围绕制定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政策措施,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文化产业和职业教育,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残疾人权益保障,汶川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等重要问题,提出了许多有见解、有份量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围绕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开展调研、处理来信来访、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提出提案。①围绕建立健全非正常上访终结机制、志愿服务与和谐社会建设调研,研讨新形势下的社会和谐与稳定问题;②妥善处理政协委员、统一战线成员和各界群众来信来访;③做好信息和提案工作,全年编报社情民意信息267期,反映意见和建议1435条,提出相关提案1900多件。<BR><BR>&nbsp;&nbsp;&nbsp;就特殊领域的民生和稳定问题而言,《报告》用了较大篇幅较详细阐述了全国政协在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大力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就重大问题作出决定。通过主席会议、常委会议,就配合党和政府依法处置乌鲁木齐市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的部署作出决定,发挥人民政协在国家重大问题上的政治作用。二是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献计出力。围绕《民族区域自治法》贯彻实施,加快少数

  民族自治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宗教教职人员生活和社会保障,少数民族散杂居和城市民族工作,藏医藏药事业和西藏水利水电事业发展等问题,深入考察调研,为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出实招、办实事。三是促进民族团结。通过与有关部门共同举办首都各民族人士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座谈会,组成代表团参加西藏自治区政协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组织委员参观西藏民主改革50年展览和五个民族自治区成就展,赴民族地区开展“三下乡”和慰问活动等,发挥全国政协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方面的作用。四是加强团结联谊。通过举办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学习研讨班,召开少数民族界、宗教界委员反映社情民意座谈会,积极发挥全国政协在加强与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的团结联谊方面的重要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民族宗教工作在政协民生和稳定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大有可为,我们应当重视运用人民政协的特色工作,发挥人民政协在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工作中的特殊作用。<BR><BR>&nbsp;&nbsp;&nbsp;(三)《报告》以“隆重庆祝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为题,阐述了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对人民政协事业的作用,举办系列庆祝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成效。<BR><BR>&nbsp;&nbsp;&nbsp;从《报告》可以看出,全国政协在2009年把隆重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作为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和开展,共举办了六个方面的系列庆祝活动,并把举办这些系列庆祝活动的目的定位在“两个增强”的基点上,即“引导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进一步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坚定性”,进而达到一个“夯实基础”的目的,即“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这就说明人民政协举办的纪念活动都是着眼于政治

  发展大局,都具有政治性特色,都力求体现“两个增强”的意义和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各级政协都要高度重视各类纪念活动的组织工作和政治意义的准确定位,进而发挥人民政协的独特作用。<BR><BR>&nbsp;&nbsp;&nbsp;在全国政协举办的庆祝活动中最具影响的是举办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对当前人民事业发展最具影响的是胡锦涛同志这次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报告》对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对人民政协事业的作用作了标准概括,即:“系统总结了人民政协取得的重要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人民政协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科学指明了人民政协事业的前进方向。”认识和理解这三句话的概括表述,有利于各级政协增强学习贯彻讲话精神的自觉性和推动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创造精神。<BR><BR>&nbsp;&nbsp;&nbsp;在全国政协举办的系列庆祝活动中另一个具有影响的活动是举办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这次理论研讨会规模大、规格高、成果多,贾庆林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报告》对这次研讨会最核心的成果即“政党制度和政党关系的性质”作了高度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民主协商、肝胆相照的崭新的合作型政党关系。”政党制度和政党关系是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统一战线理论中的核心问题,在人民大会堂的庄严场所用这样简洁、鲜明的表述来阐明这个问题,过去不多见,在委员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在讨论中引起了热议。从事实施这一制度、这一关系的工作固然不完全是由人民政协一家来做,但毫无疑问,人民政协是体现和实现这一制度、这一关系的主要载体和平台。因此,各级人民政协在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中要体现和维护这

  一政党制度,体现和维护这一政党关系。<BR><BR>&nbsp;&nbsp;&nbsp;全国政协举办的其他庆祝活动也都很有特色,比如《报告》指出的,积极参加《辉煌六十年》成就展览活动、举办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文艺演出、出版《人民政协重要文献选编》等系列图书、参与拍摄《建国大业》等优秀影视作品,这些都对进一步扩大人民政协的社会影响产生了重大作用。了解全国政协在重大庆典年份的这些具体安排,对于各级政协丰富和全面规划活动形式、突出政治影响特征、产生社会综合效应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借鉴作用。这一方面的创新空间很大,我们今后要在这方面下功夫、做文章。<BR><BR>&nbsp;&nbsp;&nbsp;(四)《报告》以“深化交流合作,促进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为题,阐述了全国政协在对台工作、对港澳工作、对海外侨胞工作方面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和工作成效。<BR><BR>&nbsp;&nbsp;&nbsp;与地方政协不同,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和外事委员会分别单独设置,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工作和外事工作分别由这两个平行的专门委员会承担。从全国政协层面来讲,对这两类工作分开运作是必要的,因为港澳台侨工作和外事工作各自领域不同、不能相互交叉,且涉及国家层面的敏感问题和政策问题。地方政协专委会机构设置,从严格意义上讲也应当将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分开,并由相应机构承担。但由于外交大权在中央,地方只有外事工作而无外交工作,港澳台侨制定方针政策的权力也在中央,地方只有执行责任,因此,省级政府机构设置将外事工作、侨务工作统一由省外侨办一家承担,省级政协机构设置更是将对台工作、对港澳工作、对侨务工作、对外事务工作统一由一个专门委员会来开展。尽管地方政协同全国政协有许多不同,不能简单地类比照套,但研究全国政协如何开展对台工作、对港澳工作、对海外侨胞工作,对我

  们做好地方政协这三个方面的工作是有帮助和启示作用的。<BR><BR>&nbsp;&nbsp;&nbsp;《报告》这一部分共有三个自然段,表述次序是,对台工作为第一自然段,对港澳工作为第二自然段,对海外侨胞工作为第三自然段,由此可以从中体会到这三项工作的位置。关于对台工作。根据《报告》表述,全国政协对台工作的定位是把握“一个主题”,发挥“两大作用”,即:“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发挥人民政协独特优势,推动两岸同胞大交流,促进两岸各界大合作。”《报告》还对全国政协对台工作方式进行了阐述,这就是,“以政协委员为主体,以河洛文化、书画艺术、京昆艺术、黄埔精神、妈祖文化为纽带,赴台举办展览、演出、研讨等文化交流活动,开展与台湾有关团体互访活动,增进台湾同胞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由此可见,全国政协对台工作是从文化层面切入和展开的,“文化对台,增进认同”的方式既体现了人民政协的特色,又显示了其深远的意义和作用。<BR><BR>&nbsp;&nbsp;&nbsp;关于对港澳工作。全国政协对港澳工作内容十分丰富,《报告》概括了四种方式。一是文化方式。比如在香港、澳门举办中国戏剧艺术传承与发展论坛、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书画展、“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光辉历程和重要启示”讲座等活动。二是调研方式。比如组织开展加强粤港合作专题调研,支持港澳委员和有关社团在当地围绕更好地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保持港澳金融稳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开展专项调研。三是通报方式。比如及时向港澳委员通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政协工作情况。四是考察方式。比如组织港澳委员赴内地考察,推进港澳同内地的合作。可见,文化交流、专项调研、通报情况、组织考察这四种方式是全国政协对港澳工作的主要方式,这同许多地方政协以招商引资的经济方式相比,全国政协对

  港澳工作的特色更加突出。<BR><BR>&nbsp;&nbsp;&nbsp;关于对海外侨胞工作。分析《报告》表述,全国政协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展开的。一是列席会议。即邀请海外侨胞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全体会议,征集海外华侨华人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强海外华文教育、支持归国留学人员开展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活动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发挥他们在“反独促统”、加强民间往来、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二是开展调研。即组织开展维护侨商投资权益和国际金融危机下侨资高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情况专题调研。三是组织考察。即组织侨胞回国参观考察,激发海外侨胞参与祖国建设的积极性。这三种方式对于地方政协来讲都是不难借鉴的,比如邀请海外侨胞列席政协全会的问题,全国政协已实行多年(据了解,这种安排已实行10年,这次全国政协全会又邀请28名海外侨胞列席会议,我省侨居新西兰的甘开万先生就是其中之一),许多省市政协也已实行,我省外侨部门也提出了这一要求,我们可以考虑在下一次省政协全会上作出这一安排。<BR><BR>&nbsp;&nbsp;&nbsp;(五)《报告》以“扩大对外友好交往,为我国改革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为题,阐述了全国政协开展对外交往工作的指导思想、交往方式、交流内容和交往作用。<BR><BR>&nbsp;&nbsp;&nbsp;&nbsp;在地方政协经常性工作中,相比较而言,政协外事工作是比较难于做好的一项工作,也是容易引起内部意见的一项工作。在机构、力量、渠道、任务、目的、经费、审批、成果转化应用、管理等基础性工作方面都还存在许多尚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经常性工作但未经常化,是常规性工作但未规范化,是政协工作但未特色化。虽然全国政协外事工作具有地方政协没有或不及的优势和条件,但认真研究全国政协外事工作的做法,我们仍然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BR><BR>&nbsp;&nbsp;&nbsp;分析《报告》表述,全国政协开展外事工作主要有四个途径,一是组织高层出访,二是各专门委员会开展外事工作,三是同外国机构和组织直接建立友好关系,四是依托和支持由全国政协领导的两个国际性组织——中国经社理事会和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开展外事工作。这四种方式都以出访的形式进行的。因而《报告》本部分第一句就鲜明指出:“我们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多领域、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对外友好交往。”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对全国政协出访特别是高层出访的作用有一大段规范表述,即:“增进与有关国家的政治互信,巩固传统友谊;介绍我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气候变化方面的立场、做法和努力,促进双边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在事关国家核心利益问题上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赢得广泛理解和支持;介绍我国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和人民政协情况,加强全国政协与相关机构的交流交往。”这段表述的基本精神,我认为也可以作为地方政协外事出访作用的基调。<BR><BR>&nbsp;&nbsp;&nbsp;(六)《报告》以“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履行职能的成效”为题,阐述了全国政协加强自身建设方面的主要范围、内容及方式。<BR><BR>&nbsp;&nbsp;&nbsp;《报告》把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提高到很高的高度,强调:“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是人民政协强基固本、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报告》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全国政协在2009年加强自身建设的内容及方式。<BR>&nbsp;&nbsp;&nbsp;一是在发挥和加强民主党派作用方面,主要是积极为各民主党派以党派名义在政协履行职能创造条件,加强情况通报和交流,加大党派提案办理力度,开展联合调研视察,拓展了各民主党派在政协参与国事的广度和深度。<BR>&nbsp;&nbsp;&nbsp;二是在加强专门委员会建设方面,主要是逐步

  配备驻会副主任并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强化专题调研的选题论证,支持专委会探索开展界别活动的有效途径、与相关部委开展对口协商。<BR>&nbsp;&nbsp;&nbsp;三是在加强政协委员队伍建设方面,主要是通过举办常委会学习讲座、在京委员学习报告会和京外委员学习研讨班,帮助委员拓宽视野、增长才干。<BR>&nbsp;&nbsp;&nbsp;四是在加强政协经常性工作改进创新方面,主要是完善提案分层办理机制和分类答复办法,修订大会发言工作规则,推动文史资料数字化、信息化、多媒体化建设。<BR>&nbsp;&nbsp;&nbsp;五是在加强提高政协机关综合性服务能力方面,主要是加大视察考察、专题调研、外事出访、出席会议活动的统筹协调力度等,来增强这些工作和活动的整体效果。<BR><BR>&nbsp;&nbsp;&nbsp;从以上表述可以看出,全国政协去年加强自身建设的范围,突出了发挥民主党派在政协的作用、专委会建设、委员队伍建设、经常性工作改进创新、提高政协机关综合性服务能力这五个方面。具体来看,属于不断探索的方面有,为各民主党派以党派名义在政协履行职能创造条件,拓展各民主党派在政协参与国事的广度和深度;专委会开展界别活动的有效途径,专委会与相关部委开展对口协商。属于已经形成较为成型的办法或规章的有,提案分层办理机制和分类管理办法,大会发言工作规则等。属于需要加大工作力度加以推进的有,文史资料数字化、信息化、多媒体化建设,加大政协机关对视察考察、专题调研、外事出访、出席会议活动等工作和活动的统筹协调力度。我们地方政协在进行自身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大同全国政协学习交流和研究借鉴工作力度,以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BR><BR>&nbsp;&nbsp;&nbsp;二、通过对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2010年工作部署”部分的研读,进一步认识了全国政

  协的工作重点及工作要求<BR><BR>&nbsp;&nbsp;&nbsp;《报告》首先阐述了对2010年年份定位的判断和工作目标的确定这两个基本问题。关于年份定位,《报告》指出:2010年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人民政协服务科学发展、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重要一年”。关于工作目标,《报告》阐述了“三新”目标,即: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创造“新业绩”,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扩大对外交流交往上发挥“新作用”,在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上迈出“新步伐”。根据2010年年份判断和“三新”工作目标,《报告》从六个方面对2010年全国政协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这六个方面在大的内容上同《报告》对2009年工作回顾的内容是对应的,不同的是把学习问题摆在了全年工作的第一个方面。<BR><BR>&nbsp;&nbsp;&nbsp;(一)《报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明确人民政协的方向和使命”。<BR>&nbsp;&nbsp;&nbsp;《报告》不仅把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全国政协2010年工作的第一个方面提出,而且还指出,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政协的重大政治任务”,同时强调,“要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学习研讨、宣传教育活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BR><BR>&nbsp;&nbsp;&nbsp;《报告》在阐述这个居于首位的工作时,最具亮点的,是提出了“三个结合”的要求。<BR>&nbsp;&nbsp;&nbsp;第一个“结合”是,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与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结合起来,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决抵御西方多党制和两院制的影响。”<BR>&nbsp;&nbsp;&nbsp;第二个“结合”是,

  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的重要渠道和平台作用,广泛吸收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参与国事,丰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的内容和形式,寓民主监督于政协委员提案、进行视察、参与工作检查等活动之中,使人民政协参政议政成为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改进工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有效方式和重要途径。”<BR>&nbsp;&nbsp;&nbsp;第三个“结合”是,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结合起来,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总结各地政协的好做法好经验,进一步深化对人民政协工作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巩固全社会重视和支持政协工作的良好局面。”<BR><BR>&nbsp;&nbsp;&nbsp;我体会,这“三个结合”都是事关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其中,第一个“结合”是要解决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必须坚持的正确政治方向;第二个“结合”是要解决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必须发挥的正确政治作用;第三个“结合”是要解决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必须把握和遵循的正确政治方式。各级政协要按照这“三个结合”的要求,领会讲话精神,坚持正确方向,明确光荣使命,创新科学方法,不断把人民政协事业推向前进。<BR><BR>&nbsp;&nbsp;&nbsp;(二)《报告》强调要“紧紧抓住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个重点,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BR>&nbsp;&nbsp;&nbsp;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当前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首要任务。这一要求在2010年全国政协工作中如何体现呢?《报告》明确提出,要“紧紧抓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个重点”,同时阐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BR><BR>&nbsp;&nbsp;&nbsp;全

  国政协将通过哪些工作来贯彻这一认识和要求呢?《报告》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以经济形势分析会、专题座谈会的形式,对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问题进行动态跟踪分析,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献计出力。二是以专题调研的形式,围绕完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导向,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农业发展支撑能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问题深入调研,为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参考。三是以专题协商会的形式,讨论“着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议题,进行议政建言。四是以常委会议、专题座谈会等形式,就“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这四个方面的工作形式以及涉及的内容,都事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或与此相联系,值得我们借鉴。<BR><BR>&nbsp;&nbsp;&nbsp;(三)《报告》强调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BR>&nbsp;&nbsp;&nbsp;发展和稳定是人民政协始终要抓好的两件大事,稳定又需要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来保证。《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履职为民,更加关注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关于这方面的工作安排,《报告》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开展调研。调研内容主要是,创新社会管理,国企改制中的职工权益维护,医保体系建设中的城乡统筹和制度完善,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和配套政策,职业教育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办好上海世博会以及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住房、环保等。二是提出对策建议。主要是针对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引发的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着重就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困难群众的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等问题提出对策

  建议,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和改进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主要是推动政协委员密切联系各界群众,协助党和政府妥善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四是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方面的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五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努力推动西藏以及四省藏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这五个方面中,前三个方面属于促进解决全社会的民生问题,后两个方面属于促进解决特殊领域或特殊性质的民生问题。<BR><BR>&nbsp;&nbsp;&nbsp;(四)《报告》强调要“大力开展团结联谊工作,不断密切同港澳台侨同胞的联系”。<BR>&nbsp;&nbsp;&nbsp;《报告》对港澳台侨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地位和作用有一段内涵容量很大的表述,指出:他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积极推动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促进者”。这是目前对这两大群体地位和作用的最新表述。这段表述的丰富内涵,可以从更广阔的视野、更长远的作用、更宏大的工作对象上,加深我们从政协角度做好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工作意义的认识。从工作摆布上看,《报告》阐述的次序仍然是先从对台工作说起,再依次说到港澳工作、对海外侨胞工作。<BR><BR>&nbsp;&nbsp;&nbsp;关于全国政协对台工作,《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不断扩大同台湾岛内有关党派团体、社会组织、各界人士和基层民众的交往,开展两岸经贸文化合作专题调研,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密切两岸同胞感情。”可以看出,政协角度的对台工作,工作对象非常广泛,工作方式丰富多样,工作目标是最基本和最长远的。<BR>关于全国政协对港澳工作,《报告》指出:“支持港澳委员为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发挥积极作用,组织他们就深化粤港澳合作等重大问题开展调研,及时通报重要情况、传达重要会议精神,密切同港澳重

  要政团、社团和各界人士的联系,不断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国爱澳力量。”<BR><BR>&nbsp;&nbsp;&nbsp;关于全国政协对海外侨胞工作,《报告》指出:“举办纪念侨胞列席政协全体会议十周年活动,邀请列席政协全体会议的侨胞回国参观考察,组织侨胞专业人士为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开展维护侨商权益的调研,为侨胞和海外留学人员为国服务创造条件。”<BR><BR>&nbsp;&nbsp;&nbsp;研读上述三个方面的表述,可以从中获得这样的感受,全国政协2010年对台工作、对港澳工作、对海外侨胞工作,工作方向和工作内容大体同2009年相似,但工作方式却未像2009年回顾总结中阐述的那样具体。这就说明从政协角度开展港澳台侨工作的方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工作过程中根据需要可以灵活多样地开展,甚至是一人一策,一个群体一策,一个领域一策,一个方面一策,这就给政协工作创新多样的工作方式提供了很大空间。另外,上述三个方面的表述中,最基本的词汇是“扩大交往”、“深化合作”、“密切联系”、“增进感情”、“扩大力量”、“为国服务”,这反映出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工作的基本理念。<BR><BR>&nbsp;&nbsp;&nbsp;(五)《报告》强调要“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扩大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BR>&nbsp;&nbsp;&nbsp;六个方面的工作部署,外事工作文字篇幅最短,其工作方式也不如2009年工作总结回顾时讲的那么具体,但在精练的文字之中多处阐述了政协外事工作的新颖的、令人兴奋的思想观点。最重要的有两处,一是比较规范地概述了政协外事工作在国家外交工作格局中地位和作用,即:“人民政协是开展对外友好交往的重要渠道,是增进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的重要桥梁”;二是提出政协外事工作属于公共外交范畴,列出了政协公共外交的对象,即:“积极开展同有关国家的互访,有计划、有重点、多

  层次、多领域地开展对外交流活动”。《报告》还明确了政协外事工作同国家外交工作的关系,明确了加强对外交往工作的目的,对政协出访和加强对外宣传工作也提出了要求,即:“按照国家外交工作的总体方针和部署,积极开展同有关国家的互访,有计划、有重点、多层次、多领域地开展对外交流活动”,“进一步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和人民政协的了解和认识”。联系《报告》在总结回顾2009年政协外事工作作用的表述,《报告》对政协外事工作及其在公共外交中的地位、作用、对象、方式就有了一个大体系统的说法,这对做好地方政协外事工作将产生重要指导作用。<BR><BR>&nbsp;&nbsp;&nbsp;在我印象中,在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把公共外交同政协外事工作相联系提出来,还是首次。那么,什么是公共外交?公共外交在国家外交工作格局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公共外交同政协外事工作的关系是什么?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散发了由其主编的杂志《公共外交通讯》创刊号,其中的《创刊词》、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同志的文章《中国登上公共外交世界舞台》、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韩方明同志的文章《切实把我国的公共外交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成果》等文章,较好地回答了上述问题。<BR><BR>&nbsp;&nbsp;&nbsp;关于什么是公共外交?赵启正同志的文章指出,公共外交(又译作公众外交)和政府外交组成国家整体外交。参与公共外交的各方从各自角度表达国家国情,说明国家政策,表现本国文化,介绍外国公众对本国有兴趣之处以及解释外国对本国的不解之处,同时在国际交流活动中了解对方的有关观点。通过公共外交,可以更直接、更广泛地面对外国公众,从而能更有效地增强本国文化吸引力和政治影响力,改善国际舆论环境,维护国家利益,展示本国国际形象。公共外交的

  实质是公众参与的信息和观点的流通。公共外交的行为主体包括政府、社会精英、普通公众三个方面,其中政府是主导,社会精英是中坚,普通公众是基础。简言之,中国公共外交的基本任务是向世界说明中国,帮助国外公众理解真实的中国。<BR><BR>&nbsp;&nbsp;&nbsp;关于中国为何需要开展公共外交?赵启正同志的文章指出:第一,中国已经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与世界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二,公共外交是促进西方摒弃冷战思维要做的功课;第三,中国要继续发展必需有良好的国际舆论;第四,对中国的不解、误解和偏见,既不利于中国,也不利于他国。《创刊词》也指出,开展积极公共外交是中国应对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国际社会对中国新挑战的重要战略举措,公共外交和政府外交的互补构成中国外交的整体外交阵容。<BR><BR>&nbsp;&nbsp;&nbsp;关于政协外事工作同公共外交的关系?《创刊词》指出,配合国家整体外交战略部署,开展积极公共外交是政协外事工作的重要优势。韩方明同志的文章指出,公共外交的主体最好既有国家的支持和背景,又能了解和代表民众。人民政协在公共外交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人民政协作为由社会各阶层精英组成的国家最高协商咨询机构,是最为合适的;其次,人民政协的对外交往具有融官方外交与民间外交于一体、灵活多样的特点,这与公共外交的特性高度吻合;再次,人民政协有着丰富的对外交往历史和经验,创造和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对外交往方式,这些经验和方式将成为公共外交富有价值的无形资源;最后,政协委员个人的知识智慧、社会知名度、信誉和声望以及明星效应等无形资产是有效参与公共外交活动所需要的优质资源。韩方明同志鲜明地指出,应当“使人民政协成为国家公共外交战略的重要执行主体”,“在政协总体工作部署中,明确地把公共外交确定为

  人民政协重要职能之一,以专门委员会为公共外交活动的执行单位。”之所以长篇引录这些内容,其目的是想将公共外交这个概念引入我们的视野和脑际,加深理解,加强探索,加强工作,逐步打开地方人民政协公共外交的局面。<BR><BR>&nbsp;&nbsp;&nbsp;(六)《报告》强调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提高人民政协工作的科学化水平”。<BR>&nbsp;&nbsp;&nbsp;在政协工作中倡导改革创新,这在过去全国政协常委会《报告》中都讲过,但把“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落脚点放在“提高人民政协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上,这种提法还是首次。这实际上是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精神在人民政协自身建设中的转化应用,也就是说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在现阶段的目标要求就是提高人民政协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因而,《报告》把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强调到很高的程度,指出:“改革创新是增强人民政协工作活力的不竭源泉,科学化是人民政协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BR><BR>&nbsp;&nbsp;&nbsp;《报告》对做好这一工作提出了“五个要”的要求。<BR>&nbsp;&nbsp;&nbsp;一是要着力把握人民政协服务科学发展的规律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规律,努力使政协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BR>&nbsp;&nbsp;&nbsp;二是要在进一步加强科学理论武装上下功夫,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人民政协理论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为契机,以构建学习型政协组织和委员队伍为目标,大力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更好地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BR>&nbsp;&nbsp;&nbsp;三是要在进一步完善科学制度上下功夫,健全提案、视察、调研、大会发言、反映社情民意等经常性工作的制度,建立综合协调、信息沟通、绩效评估、督查落实等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科学管

  用的制度体系。<BR>&nbsp;&nbsp;&nbsp;四是要在进一步运用科学方法上下功夫,创造性地运用民主协商、广交朋友、教育引导、真诚服务等方法,积极借鉴现代科学方法和信息网络技术,形成一整套适应时代发展、符合政协特点、有利履行职能的工作方法。<BR>&nbsp;&nbsp;&nbsp;五是要在进一步提升科学素质上下功夫,引导广大委员努力掌握科学知识、秉持科学精神、发扬科学作风,切实发挥在本职工作中的带头作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自觉树立和展示政协委员的良好形象。<BR><BR>&nbsp;&nbsp;&nbsp;同往年全国政协常委会的《报告》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过去《报告》关于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的部署要求是按人民政协组织结构的分类提出的,也就是按党派合作、专委会建设、界别建设、委员队伍建设和机关建设等从工作层面提出要求,今年的《报告》则是从更高的层面、更大的范畴、更本质的角度提出要求。第一个“要”,讲的是通过把握“两个规律”来解决工作思路和发展方向的问题;第二个“要”,讲的是通过建设学习型政协组织和委员队伍来解决以科学理论指导人民政协事业实践的问题;第三个“要”,讲的是通过完善五个方面的经常性工作制度,建立四个方面的工作机制,形成符合四个要求的政协制度体系问题;第四个“要”,讲的是通过对四个方面的现有工作方法进行创新,加上借鉴新方法和新技术,解决形成一整套符合“三个新”要求的人民政协工作方法问题;第五个“要”,讲的是通过提高政协委员的科学素质,来解决政协委员发挥“三个作用”问题。这五个“要”,件件连着科学,概括地讲,就是通过把握科学规律、运用科学理论、建立科学制度、创新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质来达到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的目的,而党派合作、专委会建设、界别建设、委员队伍

  建设、机关建设都要体现这五个“要”的新要求。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全国政协提出的加强自身建设的这种新要求,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标准、更深入的工作,把五个“要”的要求全面地具体地体现到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BR><BR>&nbsp;&nbsp;&nbsp;三、通过对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体会与不足”部分的研读,进一步认识了全国政协对实践成果的规律性总结和继续努力的方向<BR><BR>&nbsp;&nbsp;&nbsp;《报告》在总结2009年六个方面的工作之后,有一段精彩提神的文字,就是专门阐述推进新形势下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而需要坚持的“五个必须”,这是《报告》最具思想性的内容。这“五个必须”是:<BR>&nbsp;&nbsp;&nbsp;一是必须始终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把爱国作为最大的政治共识,最大限度地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共襄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举。<BR>&nbsp;&nbsp;&nbsp;二是必须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在维护团结的基础上发扬民主,在发扬民主的过程中巩固团结,把人民政协这一大团结大联合组织的作用发挥好,把这种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运用好,努力营造团结民主、生动活泼的良好氛围,形成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强大合力。<BR>&nbsp;&nbsp;&nbsp;三是必须紧紧抓住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危机时刻迎难而上,挑战面前敢于担当,多出好点子,多办实在事,多下真功夫,切实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贯穿政协工作全过程,使改革、发展和稳定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BR>&nbsp;&nbsp;&nbsp;四是必须统筹运用全国政协和地方政协两支力量,以专门委员会为依托密切相互联系,以政协委员为主体整合人才资源,

  以重大课题为纽带搭建合作平台,选好题目共同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全国政协对地方政协的指导作用和地方政协的职能作用,努力做到上下联动、优势互补、成果共享。<BR>&nbsp;&nbsp;&nbsp;五是必须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两者关系,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在继承中汲取发展智慧,自觉立足时代前沿、在创新中激发前进动力,使人民政协事业薪火相传、常干常新。<BR><BR>&nbsp;&nbsp;&nbsp;这“五个必须”是对人民政协事业实践成果的规律性总结。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五个必须”不仅是对过去一年全国政协工作进行总结的结果,而更是如《报告》指出的,是“回顾人民政协60年光辉历程”的结果。其内容反映了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多党合作重要机构、重要民主形式为实现其特色作用而必须树立的理念、而必须坚持的价值取向、而必须开展的活动形式、而必须实行的方式方法。深入分析一下这“五个必须”的思想观点和结论性表述,有一些是在包括人民政协在内的许多组织和其他方面需要共同遵循的准则和共同努力做的事情,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而有一些则是需要由人民政协在坚持广泛意义的理念原则、目的作用和方式方法的同时,而需要特别坚持和把握的理念原则、目的作用和方式方法。这些有别于其他组织和其他方面而需要由人民政协特别注意坚持和把握的理念原则、目的作用和方式方法,就是人民政协应当把握和遵循的规律。人民政协在实践活动中只有自觉运用和体现这些规律,才能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BR><BR>&nbsp;&nbsp;&nbsp;关于“必须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表面看是一个平行的关系,如果深入分析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会体会到两者包容量是不同的。相对于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和政治信仰的“社会主

  义”,“爱国主义”是一种超越政治制度和政治信仰的理念和价值取向,其内涵和外延的包容量更大。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建设国家、实现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的三大历史任务,不仅要靠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靠拥护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全体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发挥基础作用,也要靠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发挥作用。联系到为什么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而不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固然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于建国之前这个历史原因,而建国后这个名称就一直未改变,仔细品味个中情由,也就可以体悟到,保留这一名称更加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一切海外爱国者的积极性,有利于社会主义中国强大兴旺。从这个意义上讲,“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平行关系了。政协工作应当把工作侧重点放在“爱国主义”这一层面上,坚持把爱国作为最大的政治共识,同样是高举旗帜,就应当把“爱国主义”这面旗帜举得更高一些,以此来“最大限度地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共襄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举”。这样来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就可以说是把握了人民政协工作的一条规律。<BR><BR>&nbsp;&nbsp;&nbsp;关于“必须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团结”和“民主”也不是一个平行的关系,是一个目的和方式的关系。之所以同时作为主题提出来,是因为在政协组织中,“团结”这个目的重要,因为人民政协是个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团结自然是目的;“民主”这个方式也同样重要,因为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形式,民主自然是方式。同时也要认识到方式是为目的服务的,正如《报告》所指出的,“在紧密团结的基础上发扬民主,在发扬民主的过程中巩固团结。”也就是说,发扬民主要以紧密团结为基础,紧密团结是出发点,没有团结的基础来讲

  民主只能是无序民主,不以团结的愿望来讲民主是不充分的民主;发扬民主的过程要有利于团结,促进团结是落脚点,如果是导致争斗和分裂的民主,这种民主没有意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的最好方式是充分协商、充分包容,既认可多数人的意见,又尊重少数的看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所有政协组织成员的民主诉求都得到有序表达,也才能使所有政协组织成员的利益和愿望得到尊重和照顾。认识了这种目的和方式的关系,才能既“把人民政协这一大团结大联合组织的作用发挥好”,又“把这种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发挥好”,从而达到“努力营造团结民主、生动活泼的良好氛围,形成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强大合力”的目的。在“团结”和“民主”这两大主题上,认识两者之间目的和方式的关系,也就可以说是把握了做好人民政协工作的又一条规律。<BR><BR>&nbsp;&nbsp;&nbsp;关于“必须紧紧抓住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发展”和“稳定”是对人民政协履行职能重点的高度概括,也是让全体人民真实感受人民政协组织职能作用的价值所在。如果说,前面讲的第一个“必须”是讲人民政协组织的政治方向,第二个“必须”讲的是人民政协组织的工作理念、工作内容,或者叫工作切入点。人民政协组织有了旗帜和政治方向,有了主题和工作理念,就还需有开展工作的具体内容。人民政协的工作内容很多,最重要的是“发展”和“稳定”这两件大事。人民政协做好“发展”和“稳定”这两件大事的方式方法不同于党委、政府,是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组织浩浩荡荡的力量,在团结的理念中形成目标一致的强大合力,在民生的方式中显示智慧和良策,在三大职能中体现活动方式和特色作用。正如《报告》中指出的,要“多出好点子,多办实在事,多下真功夫,切实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贯彻于政协工作全过程,使发展和稳定成果惠及广大

  人民群众”。认识到人民政协必须抓住“发展”和“稳定”这两件大事,也就把握了人民政协工作的再一条规律。<BR><BR>&nbsp;&nbsp;&nbsp;关于“必须统筹运用全国政协和地方政协两支力量”。根据《政协章程》,人民政协从组织设置上来说,包括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两个层面。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仅靠全国政协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够的,而地方政协也离不开全国政协的指导。《报告》强调统筹运用全国政协和地方政协两支力量,就把地方政协的作用提高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因而,各级地方政协既要按照《政协章程》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又要增强全局意识和大局意识,自觉接受全国政协的指导,主动配合全国政协开展工作,在全国这个大舞台上发挥作用。《报告》总结实践经验,提出了统筹运用全国政协和地方政协两支力量的主要思路和方式方法。比如,“以专门委员会为依托密切相互联系”,讲的组织主体;“以政协委员为主体整合人才资源”,讲的是工作方式;“以重大课题为纽带搭建合作平台”,讲的是工作平台;“选好题目共同调查研究”,讲的是工作内容;“努力做好上下联动、优势互补、成果共享”,讲的是工作目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全国政协许多重大调研及提出的重要意见建议在党和国家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都离不开地方政协的大力支持与密切配合。因而,统筹全国政协与地方政协两支力量也就成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一条重要规律。<BR><BR>&nbsp;&nbsp;&nbsp;关于“必须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两者关系”。继承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继承就无所谓创新,只继承不创新就没有生机与活力。纵观60年的历程,人民政协正是在“变”与“不变”的辩证运动中不断向前发展的。60年来,人民政协有许多东西始终“不变”,比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人民

  政协的独特作用和优势,不搞西方“两院制”和“三权分立”;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等等,这些“不变”都是由人民政协根本性质决定的,如果在这些方面改变了,人民政协就不成其为人民政协了。但是,人民政协也有许多“变化”,比如,人民政协理论日益丰满,人民政协制度日益成熟,人民政协履职日益拓展,人民政协工作日益丰富,等等,如果在这些方面不变,那么人民政协工作就会日益僵化,失去生机与活力。总起来说,人民政协的“不变”主要是根本政治原则和它所体现的基本制度,而人民政协的“变”则主要是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方式方法。正如《报告》所指出的那样,60年来,人民政协在继承中汲取发展智慧,在创新中激发前进动力。这也是人民政协事业不断发展、永葆生机与活力的一条重要规律。<BR><BR>&nbsp;&nbsp;&nbsp;同时,《报告》也指出了人民政协工作存在的四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如何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理论建设,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作创新;二是如何进一步发挥界别优势,实现各界别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互补;三是如何进一步拓宽渠道、创新载体,为全体会议闭会期间委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四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履行职能的成效,更好地把民主监督寓于各项工作之中。这“四个进一步”,实际上就是当前人民政协工作的“四个不足”。<BR><BR>&nbsp;&nbsp;&nbsp;关于理论建设方面的不足。《报告》指出:“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理论建设,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作创新”,这就指明了人民政协理论建设的着力点,即“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作创新”。当前,人民政协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有些是源于对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缺乏深刻理解,而更多地是理论建设滞后,没有及时、正确回答政协实践提出的问题。因而,我们学习《报告》,就是要着眼于推动工

  作创新,不断加强人民政协理论建设,力争有所突破,有所前进。<BR><BR>&nbsp;&nbsp;&nbsp;关于界别工作的不足。《报告》指出:“进一步发挥界别优势,实现各界别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互补”,这就指明了界别工作的着力点,即“实现各界别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互补”。由界别组成是人民政协的显著特点,也是人民政协的独特优势。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界别作用的工作不尽于人意,虽然叫了许多年,仍然没有破题,主要是界别在政协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界别的组织化程度问题、界别召集人的权利和义务问题、界别在全会闭会期间的活动内容、方式及组织依托问题等在理论上需要回答、在制度上需要明确、在实践上需要探索。我认为界别发挥作用的空间很大,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因此,我们学习《报告》,就是着眼于从理论和实践上全面地推进界别工作,实现各界别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互补,不断加强界别工作、发挥界别作用。<BR><BR>&nbsp;&nbsp;&nbsp;关于委员工作的不足。《报告》指出:“进一步拓宽渠道、创新载体,为全体会议闭会期间委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这就指明了委员工作的着力点,即“为全体会议闭会期间委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政协委员是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是政协工作生机与活力的源泉。讲政协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主要是从委员这个角度来讲的。但恰恰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原因很复杂,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委员参政议政、发挥作用的渠道不宽,载体不多,大多数委员一年只参加一次全会。不仅如此,委员作用由过去提“一个作用”到现在提“三个作用”,就又给做好委员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因此,我们学习《报告》,就是着眼于委员在全会闭会期间发挥作用,不断拓宽工作渠道,创新工作载体。

  <BR><BR>&nbsp;&nbsp;&nbsp;关于履职成效的不足。报告指出,“如何进一步提高履行职能的成效,更好地把民主监督寓于各项工作之中”,这就指明了当前提高政协履职成效的着力点,即“更好地把民主监督寓于各项工作之中”。政协三项主要职能中,民主监督的履行是最薄弱的。总体上说是建议多,意见少,特别是批评少。建议固然是民主监督的一个重要体现,但建议并不能替代意见和批评,特别是不能替代批评。同建议相比,批评的民主监督取向更加突出。因此,我们要在政协各项经常性工作中,通过提出批评来加大民主监督的份量。当然,这种批评是建立在坚持四项基础原则基础之上的。<BR><BR>&nbsp;&nbsp;&nbsp;四、通过参加这次会议和学习研读贾庆林主席《报告》所引发的若干思考<BR>&nbsp;&nbsp;&nbsp;这是我连续第三次作为省政协办公厅工作专班人员为驻鄂全国政协委员服务而有幸参加全国政协全会的一些活动,每次都要到人民大会堂旁听大会,都要到界别小组旁听委员发言,都要学习研读会议文件特别是贾庆林主席的《报告》,这些都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通过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和学习贾庆林主席在会上所作的《报告》,我感受良多,也引发我对一些问题的思考。<BR><BR>&nbsp;&nbsp;&nbsp;(一)政协组织是个政治组织。人民政协作为一个政治组织,集中体现在:它是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充分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这些政治属性,在全国“两会”期间体现得最为充分。22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是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的代表,加上列席会议的有关方面代表,他们聚集一堂,象征着和见证着中国人民的大团结大联合,是我国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的集中体现。大会期间,各民主党派积极以本党派名义开展活动、

  发挥作用,进行大会和小组发言,提出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和批评,从而使全国政协全会成为我国多党合作最富有生机与活力的载体。全国政协委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就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入各界别小组,与委员共商国是,这是中国民主政治最重要的象征之一。特别是,“两会”的制度设计使全国政协全会成为我国每年最重要的政治生活之一,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具有重要政治影响,吸引着各国政要和新闻媒体的关注,今年全国政协举办的几次记者会,就吸引了大批中外记者前来采访。虽然绝大多数委员关注是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但毫无疑问,把这么多委员集中起来讨论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本身就是一种郑重的政治行为。因此,在政协工作,就要注意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民主党派上、界别上和广大委员身上。<BR><BR>&nbsp;&nbsp;&nbsp;(二)政协活动方式具有政治特色。作为一种政治组织,人民政协活动方式具有显明的政治特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就是贾庆林主席在《报告》中所讲的“在维护团结的基础上发扬民主,在发扬民主的过程中巩固团结。”基于团结和民主这两大主题,人民政协活动方式的根本原则就是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尊重多数、照顾少数,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团结和更有效地发扬民主。人民政协的这种特色与西方政治组织具有根本区别。西方议会有议会党团,但西方议会党团主要是以取得对议会的控制为目的,多数党和少数党的权利是不平等的,议会党团最主要的活动方式是互相之间开展攻奸,而人民政协虽然有党派参加,但各党派有着共同政治基础和共同奋斗目标,各党派之间在政治上是平等的,各党派之间互相提意见、建议和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党际之间的合作共事、团

  结和谐。西方议会采取的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往往是多数人不顾少数人的利益,甚至是侵犯少数人的利益,容易形成“多数暴政”,而人民政协既尊重多数人的意见,又照顾少数人的合理诉求,能有效地把多数与少数兼顾起来、统一起来。因而,人民政协在开展活动中,要牢记和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要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尊重多数、照顾少数的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以充分体现人民政协特色和优势。因此,在政协工作,就要有良好的修养、宽广的胸怀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既要能够从政治上把握大局,又能够从政治上把握细节。<BR><BR>&nbsp;&nbsp;&nbsp;(三)政协工作具有综合作用。人民政协工作千头万绪,总起来说就是组织参加政协的各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会议、提案、视察、调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文史、学习、港澳台侨、外事等经常性工作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主要方式。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具有综合作用,最重要的是三项。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党政科学民主决策,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正如贾庆林主席在《报告》所指出的,过去的一年,全国政协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献计出力,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为党和政府完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高度关注和促进民生改善,所提出的许多意见和建议转化为党和政府的决策。二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多领域、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对外友好交往工作,为我国改革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据《报告》反映,到2009年底,全国政协已经同128个国家的236个机构和13个国际或区域性组织建立了友好关系。通过对外友好交往工作,增进了与有关国家的政治互信,巩固了传统友谊,促进了双边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维护了国家核心利益,赢得了广泛理解和支持。三是推

  动民主政治发展。人民政协是一个重要政治组织,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过程,也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因此,在政协工作,就要摒弃世俗的“权力意识”、习惯的“行政思维”、经济指标那样的“效益方式”,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和评价标准。<BR><BR>&nbsp;&nbsp;&nbsp;(四)做好政协工作必须全面把握、具体切入、贵在总结和分析。“全面把握”,就是全面把握三项主要职能履行,全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全局。如果不能全面做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工作,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成效就要受到影响。当前,全面把握三项主要职能,重点要在民主监督工作上下功夫,就是贾庆林主席在回顾工作中所指出的那样:要进一步提高履行职能的成效,更好地把民主监督工作寓于各项工作之中。“具体切入”,就是要把握履行职能的重点,比如,去年全国政协突出了谋发展、惠民生、促稳定这三件重点工作。在谋发展方面,主要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献计出力。在惠民生方面,主要是积极协助党和政府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重点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农民工就业问题,国际金融危机对职工权益影响的问题等。在促稳定方面,主要是针对新疆“七五”事件,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大力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贵在总结和分析”,就是认真总结政协工作的经验、分析政协工作存在的问题、把握新形势下政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时代在发展,政协工作在进步,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有所前进。去年以来,全国政协对60年来的工作进行了两次系统总结,一次是通过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从全党角度对政协工作总结了“四个必须”的经验,一次在这次全会上,贾庆林主席的《报告》从政协自身对政协工作总结了“五个必须”的经验。由此看来,各级政协

  也要抓住若干重大节点,认真总结政协工作经验,不断推进政协事业发展。因此,在政协工作,防止片面性、防止绝对性、防止固步自封、防止随心所欲,运用辩证的思维和科学总结、分析把握的方法十分重要。<BR><BR>&nbsp;&nbsp;&nbsp;(五)提高人民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是个新课题。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重大命题后,贾庆林主席在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七次常委会议上首次提出了“提高人民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新课题。在这次全会的《报告》中,贾庆林主席又进一步深刻阐述了“提高人民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的科学内涵。一是阐述了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意义,即“科学化是人民政协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过去我们讲政协工作,只讲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现在提出科学化,既是对“三化”建设的充实,又对“三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二是阐述了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的目的要求,即“着力把握人民政协服务科学发展的规律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规律,努力使政协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就是说,既要使政协服务科学发展的工作科学化,又要使政协自身建设的工作科学化,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相互之间共同促进、共同提高。三是阐述了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基本要求,即“在进一步加强科学理论武装上下功夫”、“在进一步完善科学制度上下功夫”、“在进一步运用科学方法上下功夫”、“在进一步提升科学素质上下功夫”,简言之,就是要在提高理论武装、制度、方法、素质的科学化水平上下功夫。总之,提高人民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工作刚刚起步,要继续探索,不断取得成绩,以工作科学化推动政协事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政协工作,要时刻保持清醒和理性,为前景广阔而又任重道远的人民政协事业不懈作出扎实有效的

  贡献。</

篇九:听政协工作报告会议感受

  通过学习和研读贾庆林主席2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所作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我对全国政协过去一年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方式新的一年的工作部署及工作要求做好新形势下政协工作必须坚持的理念思一通过对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2年工作回顾部分的研读进一步认识了全国政协工作内容及工作方式年工作的回顾不是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这三项主要职能分别阐述的也不是按会议提案视察调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学习文史交往联谊祖国统一等这些经常性工作分类进行的而是按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和开展的活动形式从六个方面进行总结和阐述三项主要职能和经常性工作的内容具体体现在这六个方面一报告以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献计出力为题阐述了全国政协在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第一要务方面所体现的思想认识所运用的工作方式所展开的内容及显示的工作成从思想认识来看报ringbeamplatemakingsuitableproportionmortarfigure

  学习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体会

  要做好政协工作,就必须研究政协工作,特别是要研究全国政协的工作。一年一度的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为研究和学习借鉴全国政协工作提供了最权威的范本。通过学习和研读贾庆林主席2010年3月3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所作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我对全国政协过去一年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方式、新的一年的工作部署及工作要求、做好新形势下政协工作必须坚持的理念、思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了一些认识、体会和思考。<BR><BR>&nbsp;&nbsp;&nbsp;一、通过对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2009年工作回顾”部分的研读,进一步认识了全国政协工作内容及工作方式<BR>&nbsp;&nbsp;《报告》对全国政协2009年工作的回顾不是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这三项主要职能分别阐述的,也不是按会议、提案、视察、调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学习、文史、交往联谊、祖国统一等这些经常性工作分类进行的,而是按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和开展的活动形式,从六个方面进行总结和阐述,三项主要职能和经常性工作的内容具体体现在这六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和活动形式之中。<BR><BR>&nbsp;&nbsp;&nbsp;(一)《报告》以“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献计出力”为题,阐述了全国政协在“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第一要务”方面所体现的思想认识、所运用的工作方式、所展开的内容及显示的工作成效。<BR>&nbsp;&nbsp;&nbsp;<BR>&nbsp;&nbsp;&nbsp;从思想认识来看,《报告》开宗明义指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是对党和政府执政施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人民政协参政议政水平的重大考验。常委会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首要任

  务,切实做到思想上与中央精神相一致,行动上与中央部署相合拍。”这个重要表述表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永远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首要原则;同时,提高人民政协参政议政水平始终面临着在不同形势下的不同考验。<BR>从工作方式来看,全国政协主要是运用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会议、经济形势分析会议、发展态势分析会议等四种会议形式,常委视察团、委员视察团、常委和委员相结合的考察团等三种视察考察方式,同省级政协联合调研、同国家有关部委联合调研、委员对老课题跟踪调研、委员对新课题专项调研等四种调研方式,以及提案方式等。简言之,就是从会议、视察、调研、提案这四个工作方式上围绕“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首要任务”发挥作用。<BR><BR>&nbsp;&nbsp;&nbsp;从不同方式、不同内容产生的不同成效来看,共同的作用是按照“三性”(主动性、预见性、针对性)要求发挥“两建”(建言献策、议政建言)作用(还有一种提法叫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这两种提法,也可以理解为调研选题上体现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在调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上则体现主动性、预见性、针对性),具体分析则相对表现出不同的作用和成效。围绕“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清洁能源”等重大议题召开的“四种会议”,其成果主要是为党和政府完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重要参考,比如,全国政协在这些会议上提出的应充分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综合效应,着力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强化科技支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创新发展中小金融体系,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

  济、清洁能源等重要意见和建议,就起到了这种作用。“三种视察考察”方式则主要是对既有成果落实进行跟踪,比如,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曹妃甸科学发展试验区、武汉城市圈和湖南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及南向国际大通道建设等

  这些已经确定的区域性发展战略,组织委员进行跟踪视察或跟踪考察,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四种调研”方式主要是对当时尚未确定的区域经济发展项目进行调查研究,比如,围绕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全国政协组织的专题调研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报告》的这一方面篇幅和内容看,全国政协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方面花费了大量心血,工作量较大,工作份量较重,工作成效较明显。<BR><BR>&nbsp;&nbsp;&nbsp;(二)《报告》以“高度关注和促进民生改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题,阐述了全国政协在抓好“稳定”这件大事上的认识、做法、内容和成效。<BR><BR>&nbsp;&nbsp;&nbsp;从思想认识来看,《报告》指出:“发展”和“稳定”是人民政协必须紧紧抓住的“两件大事”,强调:“厚民生才能聚民心,顺民意才能保民安。人民政协心系国事、情牵民生,积极协助党和政府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这段重要阐述,明确了关注和促进民生改善同建设和谐社会和维护社会稳定相一致的关系,要抓好稳定这件大事,就必须抓民生这项工作,抓好民生这项工作,是人民政协如同抓发展同样重要的工作。<BR><BR>&nbsp;&nbsp;&nbsp;关于从人民政协的角度如何抓好民生和稳定工作,《报告》是从全社会层面和特殊层面(即民族和宗教)这两个大

  的层面来总结的。主要方式还是通过调研建言献策,通过会议形成共识,通过做好信访工作化解矛盾,通过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提出提案促进解决问题。<BR><BR>&nbsp;&nbsp;&nbsp;就全社会层面的民生和稳定问题而言,从《报告》表述的内容来分析,全国政协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突出围绕两个方面开展调研,提出意见和建议。①围绕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国际金融危机对职工权益影响等问题深入调研,提出的将积极就业政策向乡镇和农村延伸,建立覆盖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吸纳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园区等建议,许多转化为党和政府的决策;②围绕制定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政策措施,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文化产业和职业教育,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残疾人权益保障,汶川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等重要问题,提出了许多有见解、有份量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围绕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开展调研、处理来信来访、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提出提案。①围绕建立健全非正常上访终结机制、志愿服务与和谐社会建设调研,研讨新形势下的社会和谐与稳定问题;②妥善处理政协委员、统一战线成员和各界群众来信来访;③做好信息和提案工作,全年编报社情民意信息267期,反映意见和建议1435条,提出相关提案1900多件。<BR><BR>&nbsp;&nbsp;&nbsp;就特殊领域的民生和稳定问题而言,《报告》用了较大篇幅较详细阐述了全国政协在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大力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就重大问题作出决定。通过主席会议、常委会议,就配合党和政府依法处置乌鲁木齐市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的部署作出决定,发挥人民政协在国家重大问题上的政治作用。二是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献计出力。围绕《民族区域自治法》贯彻实施,加快少数

  民族自治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宗教教职人员生活和社会保障,少数民族散杂居和城市民族工作,藏医藏药事业和西藏水利水电事业发展等问题,深入考察调研,为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出实招、办实事。三是促进民族团结。通过与有关部门共同举办首都各民族人士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座谈会,组成代表团参加西藏自治区政协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组织委员参观西藏民主改革50年展览和五个民族自治区成就展,赴民族地区开展“三下乡”和慰问活动等,发挥全国政协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方面的作用。四是加强团结联谊。通过举办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学习研讨班,召开少数民族界、宗教界委员反映社情民意座谈会,积极发挥全国政协在加强与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的团结联谊方面的重要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民族宗教工作在政协民生和稳定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大有可为,我们应当重视运用人民政协的特色工作,发挥人民政协在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工作中的特殊作用。<BR><BR>&nbsp;&nbsp;&nbsp;(三)《报告》以“隆重庆祝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为题,阐述了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对人民政协事业的作用,举办系列庆祝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成效。<BR><BR>&nbsp;&nbsp;&nbsp;从《报告》可以看出,全国政协在2009年把隆重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作为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和开展,共举办了六个方面的系列庆祝活动,并把举办这些系列庆祝活动的目的定位在“两个增强”的基点上,即“引导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进一步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坚定性”,进而达到一个“夯实基础”的目的,即“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这就说明人民政协举办的纪念活动都是着眼于政治

  发展大局,都具有政治性特色,都力求体现“两个增强”的意义和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各级政协都要高度重视各类纪念活动的组织工作和政治意义的准确定位,进而发挥人民政协的独特作用。<BR><BR>&nbsp;&nbsp;&nbsp;在全国政协举办的庆祝活动中最具影响的是举办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对当前人民事业发展最具影响的是胡锦涛同志这次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报告》对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对人民政协事业的作用作了标准概括,即:“系统总结了人民政协取得的重要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人民政协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科学指明了人民政协事业的前进方向。”认识和理解这三句话的概括表述,有利于各级政协增强学习贯彻讲话精神的自觉性和推动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创造精神。<BR><BR>&nbsp;&nbsp;&nbsp;在全国政协举办的系列庆祝活动中另一个具有影响的活动是举办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这次理论研讨会规模大、规格高、成果多,贾庆林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报告》对这次研讨会最核心的成果即“政党制度和政党关系的性质”作了高度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民主协商、肝胆相照的崭新的合作型政党关系。”政党制度和政党关系是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统一战线理论中的核心问题,在人民大会堂的庄严场所用这样简洁、鲜明的表述来阐明这个问题,过去不多见,在委员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在讨论中引起了热议。从事实施这一制度、这一关系的工作固然不完全是由人民政协一家来做,但毫无疑问,人民政协是体现和实现这一制度、这一关系的主要载体和平台。因此,各级人民政协在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中要体现和维护这

  一政党制度,体现和维护这一政党关系。<BR><BR>&nbsp;&nbsp;&nbsp;全国政协举办的其他庆祝活动也都很有特色,比如《报告》指出的,积极参加《辉煌六十年》成就展览活动、举办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文艺演出、出版《人民政协重要文献选编》等系列图书、参与拍摄《建国大业》等优秀影视作品,这些都对进一步扩大人民政协的社会影响产生了重大作用。了解全国政协在重大庆典年份的这些具体安排,对于各级政协丰富和全面规划活动形式、突出政治影响特征、产生社会综合效应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借鉴作用。这一方面的创新空间很大,我们今后要在这方面下功夫、做文章。<BR><BR>&nbsp;&nbsp;&nbsp;(四)《报告》以“深化交流合作,促进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为题,阐述了全国政协在对台工作、对港澳工作、对海外侨胞工作方面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和工作成效。<BR><BR>&nbsp;&nbsp;&nbsp;与地方政协不同,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和外事委员会分别单独设置,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工作和外事工作分别由这两个平行的专门委员会承担。从全国政协层面来讲,对这两类工作分开运作是必要的,因为港澳台侨工作和外事工作各自领域不同、不能相互交叉,且涉及国家层面的敏感问题和政策问题。地方政协专委会机构设置,从严格意义上讲也应当将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分开,并由相应机构承担。但由于外交大权在中央,地方只有外事工作而无外交工作,港澳台侨制定方针政策的权力也在中央,地方只有执行责任,因此,省级政府机构设置将外事工作、侨务工作统一由省外侨办一家承担,省级政协机构设置更是将对台工作、对港澳工作、对侨务工作、对外事务工作统一由一个专门委员会来开展。尽管地方政协同全国政协有许多不同,不能简单地类比照套,但研究全国政协如何开展对台工作、对港澳工作、对海外侨胞工作,对我

  们做好地方政协这三个方面的工作是有帮助和启示作用的。<BR><BR>&nbsp;&nbsp;&nbsp;《报告》这一部分共有三个自然段,表述次序是,对台工作为第一自然段,对港澳工作为第二自然段,对海外侨胞工作为第三自然段,由此可以从中体会到这三项工作的位置。关于对台工作。根据《报告》表述,全国政协对台工作的定位是把握“一个主题”,发挥“两大作用”,即:“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发挥人民政协独特优势,推动两岸同胞大交流,促进两岸各界大合作。”《报告》还对全国政协对台工作方式进行了阐述,这就是,“以政协委员为主体,以河洛文化、书画艺术、京昆艺术、黄埔精神、妈祖文化为纽带,赴台举办展览、演出、研讨等文化交流活动,开展与台湾有关团体互访活动,增进台湾同胞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由此可见,全国政协对台工作是从文化层面切入和展开的,“文化对台,增进认同”的方式既体现了人民政协的特色,又显示了其深远的意义和作用。<BR><BR>&nbsp;&nbsp;&nbsp;关于对港澳工作。全国政协对港澳工作内容十分丰富,《报告》概括了四种方式。一是文化方式。比如在香港、澳门举办中国戏剧艺术传承与发展论坛、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书画展、“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光辉历程和重要启示”讲座等活动。二是调研方式。比如组织开展加强粤港合作专题调研,支持港澳委员和有关社团在当地围绕更好地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保持港澳金融稳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开展专项调研。三是通报方式。比如及时向港澳委员通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政协工作情况。四是考察方式。比如组织港澳委员赴内地考察,推进港澳同内地的合作。可见,文化交流、专项调研、通报情况、组织考察这四种方式是全国政协对港澳工作的主要方式,这同许多地方政协以招商引资的经济方式相比,全国政协对

  港澳工作的特色更加突出。<BR><BR>&nbsp;&nbsp;&nbsp;关于对海外侨胞工作。分析《报告》表述,全国政协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展开的。一是列席会议。即邀请海外侨胞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全体会议,征集海外华侨华人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强海外华文教育、支持归国留学人员开展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活动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发挥他们在“反独促统”、加强民间往来、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二是开展调研。即组织开展维护侨商投资权益和国际金融危机下侨资高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情况专题调研。三是组织考察。即组织侨胞回国参观考察,激发海外侨胞参与祖国建设的积极性。这三种方式对于地方政协来讲都是不难借鉴的,比如邀请海外侨胞列席政协全会的问题,全国政协已实行多年(据了解,这种安排已实行10年,这次全国政协全会又邀请28名海外侨胞列席会议,我省侨居新西兰的甘开万先生就是其中之一),许多省市政协也已实行,我省外侨部门也提出了这一要求,我们可以考虑在下一次省政协全会上作出这一安排。<BR><BR>&nbsp;&nbsp;&nbsp;(五)《报告》以“扩大对外友好交往,为我国改革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为题,阐述了全国政协开展对外交往工作的指导思想、交往方式、交流内容和交往作用。<BR><BR>&nbsp;&nbsp;&nbsp;&nbsp;在地方政协经常性工作中,相比较而言,政协外事工作是比较难于做好的一项工作,也是容易引起内部意见的一项工作。在机构、力量、渠道、任务、目的、经费、审批、成果转化应用、管理等基础性工作方面都还存在许多尚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经常性工作但未经常化,是常规性工作但未规范化,是政协工作但未特色化。虽然全国政协外事工作具有地方政协没有或不及的优势和条件,但认真研究全国政协外事工作的做法,我们仍然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BR><BR>&nbsp;&nbsp;&nbsp;分析《报告》表述,全国政协开展外事工作主要有四个途径,一是组织高层出访,二是各专门委员会开展外事工作,三是同外国机构和组织直接建立友好关系,四是依托和支持由全国政协领导的两个国际性组织——中国经社理事会和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开展外事工作。这四种方式都以出访的形式进行的。因而《报告》本部分第一句就鲜明指出:“我们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多领域、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对外友好交往。”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对全国政协出访特别是高层出访的作用有一大段规范表述,即:“增进与有关国家的政治互信,巩固传统友谊;介绍我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气候变化方面的立场、做法和努力,促进双边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在事关国家核心利益问题上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赢得广泛理解和支持;介绍我国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和人民政协情况,加强全国政协与相关机构的交流交往。”这段表述的基本精神,我认为也可以作为地方政协外事出访作用的基调。<BR><BR>&nbsp;&nbsp;&nbsp;(六)《报告》以“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履行职能的成效”为题,阐述了全国政协加强自身建设方面的主要范围、内容及方式。<BR><BR>&nbsp;&nbsp;&nbsp;《报告》把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提高到很高的高度,强调:“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是人民政协强基固本、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报告》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全国政协在2009年加强自身建设的内容及方式。<BR>&nbsp;&nbsp;&nbsp;一是在发挥和加强民主党派作用方面,主要是积极为各民主党派以党派名义在政协履行职能创造条件,加强情况通报和交流,加大党派提案办理力度,开展联合调研视察,拓展了各民主党派在政协参与国事的广度和深度。<BR>&nbsp;&nbsp;&nbsp;二是在加强专门委员会建设方面,主要是逐步

  配备驻会副主任并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强化专题调研的选题论证,支持专委会探索开展界别活动的有效途径、与相关部委开展对口协商。<BR>&nbsp;&nbsp;&nbsp;三是在加强政协委员队伍建设方面,主要是通过举办常委会学习讲座、在京委员学习报告会和京外委员学习研讨班,帮助委员拓宽视野、增长才干。<BR>&nbsp;&nbsp;&nbsp;四是在加强政协经常性工作改进创新方面,主要是完善提案分层办理机制和分类答复办法,修订大会发言工作规则,推动文史资料数字化、信息化、多媒体化建设。<BR>&nbsp;&nbsp;&nbsp;五是在加强提高政协机关综合性服务能力方面,主要是加大视察考察、专题调研、外事出访、出席会议活动的统筹协调力度等,来增强这些工作和活动的整体效果。<BR><BR>&nbsp;&nbsp;&nbsp;从以上表述可以看出,全国政协去年加强自身建设的范围,突出了发挥民主党派在政协的作用、专委会建设、委员队伍建设、经常性工作改进创新、提高政协机关综合性服务能力这五个方面。具体来看,属于不断探索的方面有,为各民主党派以党派名义在政协履行职能创造条件,拓展各民主党派在政协参与国事的广度和深度;专委会开展界别活动的有效途径,专委会与相关部委开展对口协商。属于已经形成较为成型的办法或规章的有,提案分层办理机制和分类管理办法,大会发言工作规则等。属于需要加大工作力度加以推进的有,文史资料数字化、信息化、多媒体化建设,加大政协机关对视察考察、专题调研、外事出访、出席会议活动等工作和活动的统筹协调力度。我们地方政协在进行自身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大同全国政协学习交流和研究借鉴工作力度,以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BR><BR>&nbsp;&nbsp;&nbsp;二、通过对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2010年工作部署”部分的研读,进一步认识了全国政

  协的工作重点及工作要求<BR><BR>&nbsp;&nbsp;&nbsp;《报告》首先阐述了对2010年年份定位的判断和工作目标的确定这两个基本问题。关于年份定位,《报告》指出:2010年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人民政协服务科学发展、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重要一年”。关于工作目标,《报告》阐述了“三新”目标,即: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创造“新业绩”,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扩大对外交流交往上发挥“新作用”,在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上迈出“新步伐”。根据2010年年份判断和“三新”工作目标,《报告》从六个方面对2010年全国政协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这六个方面在大的内容上同《报告》对2009年工作回顾的内容是对应的,不同的是把学习问题摆在了全年工作的第一个方面。<BR><BR>&nbsp;&nbsp;&nbsp;(一)《报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明确人民政协的方向和使命”。<BR>&nbsp;&nbsp;&nbsp;《报告》不仅把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全国政协2010年工作的第一个方面提出,而且还指出,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政协的重大政治任务”,同时强调,“要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学习研讨、宣传教育活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BR><BR>&nbsp;&nbsp;&nbsp;《报告》在阐述这个居于首位的工作时,最具亮点的,是提出了“三个结合”的要求。<BR>&nbsp;&nbsp;&nbsp;第一个“结合”是,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与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结合起来,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决抵御西方多党制和两院制的影响。”<BR>&nbsp;&nbsp;&nbsp;第二个“结合”是,

  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的重要渠道和平台作用,广泛吸收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参与国事,丰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的内容和形式,寓民主监督于政协委员提案、进行视察、参与工作检查等活动之中,使人民政协参政议政成为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改进工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有效方式和重要途径。”<BR>&nbsp;&nbsp;&nbsp;第三个“结合”是,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结合起来,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总结各地政协的好做法好经验,进一步深化对人民政协工作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巩固全社会重视和支持政协工作的良好局面。”<BR><BR>&nbsp;&nbsp;&nbsp;我体会,这“三个结合”都是事关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其中,第一个“结合”是要解决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必须坚持的正确政治方向;第二个“结合”是要解决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必须发挥的正确政治作用;第三个“结合”是要解决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必须把握和遵循的正确政治方式。各级政协要按照这“三个结合”的要求,领会讲话精神,坚持正确方向,明确光荣使命,创新科学方法,不断把人民政协事业推向前进。<BR><BR>&nbsp;&nbsp;&nbsp;(二)《报告》强调要“紧紧抓住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个重点,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BR>&nbsp;&nbsp;&nbsp;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当前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首要任务。这一要求在2010年全国政协工作中如何体现呢?《报告》明确提出,要“紧紧抓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个重点”,同时阐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BR><BR>&nbsp;&nbsp;&nbsp;全

  国政协将通过哪些工作来贯彻这一认识和要求呢?《报告》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以经济形势分析会、专题座谈会的形式,对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问题进行动态跟踪分析,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献计出力。二是以专题调研的形式,围绕完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导向,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农业发展支撑能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问题深入调研,为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参考。三是以专题协商会的形式,讨论“着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议题,进行议政建言。四是以常委会议、专题座谈会等形式,就“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这四个方面的工作形式以及涉及的内容,都事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或与此相联系,值得我们借鉴。<BR><BR>&nbsp;&nbsp;&nbsp;(三)《报告》强调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BR>&nbsp;&nbsp;&nbsp;发展和稳定是人民政协始终要抓好的两件大事,稳定又需要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来保证。《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履职为民,更加关注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关于这方面的工作安排,《报告》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开展调研。调研内容主要是,创新社会管理,国企改制中的职工权益维护,医保体系建设中的城乡统筹和制度完善,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和配套政策,职业教育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办好上海世博会以及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住房、环保等。二是提出对策建议。主要是针对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引发的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着重就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困难群众的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等问题提出对策

  建议,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和改进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主要是推动政协委员密切联系各界群众,协助党和政府妥善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四是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方面的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五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努力推动西藏以及四省藏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这五个方面中,前三个方面属于促进解决全社会的民生问题,后两个方面属于促进解决特殊领域或特殊性质的民生问题。<BR><BR>&nbsp;&nbsp;&nbsp;(四)《报告》强调要“大力开展团结联谊工作,不断密切同港澳台侨同胞的联系”。<BR>&nbsp;&nbsp;&nbsp;《报告》对港澳台侨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地位和作用有一段内涵容量很大的表述,指出:他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积极推动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促进者”。这是目前对这两大群体地位和作用的最新表述。这段表述的丰富内涵,可以从更广阔的视野、更长远的作用、更宏大的工作对象上,加深我们从政协角度做好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工作意义的认识。从工作摆布上看,《报告》阐述的次序仍然是先从对台工作说起,再依次说到港澳工作、对海外侨胞工作。<BR><BR>&nbsp;&nbsp;&nbsp;关于全国政协对台工作,《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不断扩大同台湾岛内有关党派团体、社会组织、各界人士和基层民众的交往,开展两岸经贸文化合作专题调研,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密切两岸同胞感情。”可以看出,政协角度的对台工作,工作对象非常广泛,工作方式丰富多样,工作目标是最基本和最长远的。<BR>关于全国政协对港澳工作,《报告》指出:“支持港澳委员为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发挥积极作用,组织他们就深化粤港澳合作等重大问题开展调研,及时通报重要情况、传达重要会议精神,密切同港澳重

  要政团、社团和各界人士的联系,不断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国爱澳力量。”<BR><BR>&nbsp;&nbsp;&nbsp;关于全国政协对海外侨胞工作,《报告》指出:“举办纪念侨胞列席政协全体会议十周年活动,邀请列席政协全体会议的侨胞回国参观考察,组织侨胞专业人士为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开展维护侨商权益的调研,为侨胞和海外留学人员为国服务创造条件。”<BR><BR>&nbsp;&nbsp;&nbsp;研读上述三个方面的表述,可以从中获得这样的感受,全国政协2010年对台工作、对港澳工作、对海外侨胞工作,工作方向和工作内容大体同2009年相似,但工作方式却未像2009年回顾总结中阐述的那样具体。这就说明从政协角度开展港澳台侨工作的方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工作过程中根据需要可以灵活多样地开展,甚至是一人一策,一个群体一策,一个领域一策,一个方面一策,这就给政协工作创新多样的工作方式提供了很大空间。另外,上述三个方面的表述中,最基本的词汇是“扩大交往”、“深化合作”、“密切联系”、“增进感情”、“扩大力量”、“为国服务”,这反映出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工作的基本理念。<BR><BR>&nbsp;&nbsp;&nbsp;(五)《报告》强调要“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扩大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BR>&nbsp;&nbsp;&nbsp;六个方面的工作部署,外事工作文字篇幅最短,其工作方式也不如2009年工作总结回顾时讲的那么具体,但在精练的文字之中多处阐述了政协外事工作的新颖的、令人兴奋的思想观点。最重要的有两处,一是比较规范地概述了政协外事工作在国家外交工作格局中地位和作用,即:“人民政协是开展对外友好交往的重要渠道,是增进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的重要桥梁”;二是提出政协外事工作属于公共外交范畴,列出了政协公共外交的对象,即:“积极开展同有关国家的互访,有计划、有重点、多

  层次、多领域地开展对外交流活动”。《报告》还明确了政协外事工作同国家外交工作的关系,明确了加强对外交往工作的目的,对政协出访和加强对外宣传工作也提出了要求,即:“按照国家外交工作的总体方针和部署,积极开展同有关国家的互访,有计划、有重点、多层次、多领域地开展对外交流活动”,“进一步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和人民政协的了解和认识”。联系《报告》在总结回顾2009年政协外事工作作用的表述,《报告》对政协外事工作及其在公共外交中的地位、作用、对象、方式就有了一个大体系统的说法,这对做好地方政协外事工作将产生重要指导作用。<BR><BR>&nbsp;&nbsp;&nbsp;在我印象中,在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把公共外交同政协外事工作相联系提出来,还是首次。那么,什么是公共外交?公共外交在国家外交工作格局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公共外交同政协外事工作的关系是什么?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散发了由其主编的杂志《公共外交通讯》创刊号,其中的《创刊词》、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同志的文章《中国登上公共外交世界舞台》、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韩方明同志的文章《切实把我国的公共外交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成果》等文章,较好地回答了上述问题。<BR><BR>&nbsp;&nbsp;&nbsp;关于什么是公共外交?赵启正同志的文章指出,公共外交(又译作公众外交)和政府外交组成国家整体外交。参与公共外交的各方从各自角度表达国家国情,说明国家政策,表现本国文化,介绍外国公众对本国有兴趣之处以及解释外国对本国的不解之处,同时在国际交流活动中了解对方的有关观点。通过公共外交,可以更直接、更广泛地面对外国公众,从而能更有效地增强本国文化吸引力和政治影响力,改善国际舆论环境,维护国家利益,展示本国国际形象。公共外交的

  实质是公众参与的信息和观点的流通。公共外交的行为主体包括政府、社会精英、普通公众三个方面,其中政府是主导,社会精英是中坚,普通公众是基础。简言之,中国公共外交的基本任务是向世界说明中国,帮助国外公众理解真实的中国。<BR><BR>&nbsp;&nbsp;&nbsp;关于中国为何需要开展公共外交?赵启正同志的文章指出:第一,中国已经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与世界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二,公共外交是促进西方摒弃冷战思维要做的功课;第三,中国要继续发展必需有良好的国际舆论;第四,对中国的不解、误解和偏见,既不利于中国,也不利于他国。《创刊词》也指出,开展积极公共外交是中国应对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国际社会对中国新挑战的重要战略举措,公共外交和政府外交的互补构成中国外交的整体外交阵容。<BR><BR>&nbsp;&nbsp;&nbsp;关于政协外事工作同公共外交的关系?《创刊词》指出,配合国家整体外交战略部署,开展积极公共外交是政协外事工作的重要优势。韩方明同志的文章指出,公共外交的主体最好既有国家的支持和背景,又能了解和代表民众。人民政协在公共外交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人民政协作为由社会各阶层精英组成的国家最高协商咨询机构,是最为合适的;其次,人民政协的对外交往具有融官方外交与民间外交于一体、灵活多样的特点,这与公共外交的特性高度吻合;再次,人民政协有着丰富的对外交往历史和经验,创造和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对外交往方式,这些经验和方式将成为公共外交富有价值的无形资源;最后,政协委员个人的知识智慧、社会知名度、信誉和声望以及明星效应等无形资产是有效参与公共外交活动所需要的优质资源。韩方明同志鲜明地指出,应当“使人民政协成为国家公共外交战略的重要执行主体”,“在政协总体工作部署中,明确地把公共外交确定为

  人民政协重要职能之一,以专门委员会为公共外交活动的执行单位。”之所以长篇引录这些内容,其目的是想将公共外交这个概念引入我们的视野和脑际,加深理解,加强探索,加强工作,逐步打开地方人民政协公共外交的局面。<BR><BR>&nbsp;&nbsp;&nbsp;(六)《报告》强调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提高人民政协工作的科学化水平”。<BR>&nbsp;&nbsp;&nbsp;在政协工作中倡导改革创新,这在过去全国政协常委会《报告》中都讲过,但把“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落脚点放在“提高人民政协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上,这种提法还是首次。这实际上是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精神在人民政协自身建设中的转化应用,也就是说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在现阶段的目标要求就是提高人民政协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因而,《报告》把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强调到很高的程度,指出:“改革创新是增强人民政协工作活力的不竭源泉,科学化是人民政协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BR><BR>&nbsp;&nbsp;&nbsp;《报告》对做好这一工作提出了“五个要”的要求。<BR>&nbsp;&nbsp;&nbsp;一是要着力把握人民政协服务科学发展的规律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规律,努力使政协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BR>&nbsp;&nbsp;&nbsp;二是要在进一步加强科学理论武装上下功夫,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人民政协理论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为契机,以构建学习型政协组织和委员队伍为目标,大力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更好地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BR>&nbsp;&nbsp;&nbsp;三是要在进一步完善科学制度上下功夫,健全提案、视察、调研、大会发言、反映社情民意等经常性工作的制度,建立综合协调、信息沟通、绩效评估、督查落实等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科学管

  用的制度体系。<BR>&nbsp;&nbsp;&nbsp;四是要在进一步运用科学方法上下功夫,创造性地运用民主协商、广交朋友、教育引导、真诚服务等方法,积极借鉴现代科学方法和信息网络技术,形成一整套适应时代发展、符合政协特点、有利履行职能的工作方法。<BR>&nbsp;&nbsp;&nbsp;五是要在进一步提升科学素质上下功夫,引导广大委员努力掌握科学知识、秉持科学精神、发扬科学作风,切实发挥在本职工作中的带头作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自觉树立和展示政协委员的良好形象。<BR><BR>&nbsp;&nbsp;&nbsp;同往年全国政协常委会的《报告》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过去《报告》关于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的部署要求是按人民政协组织结构的分类提出的,也就是按党派合作、专委会建设、界别建设、委员队伍建设和机关建设等从工作层面提出要求,今年的《报告》则是从更高的层面、更大的范畴、更本质的角度提出要求。第一个“要”,讲的是通过把握“两个规律”来解决工作思路和发展方向的问题;第二个“要”,讲的是通过建设学习型政协组织和委员队伍来解决以科学理论指导人民政协事业实践的问题;第三个“要”,讲的是通过完善五个方面的经常性工作制度,建立四个方面的工作机制,形成符合四个要求的政协制度体系问题;第四个“要”,讲的是通过对四个方面的现有工作方法进行创新,加上借鉴新方法和新技术,解决形成一整套符合“三个新”要求的人民政协工作方法问题;第五个“要”,讲的是通过提高政协委员的科学素质,来解决政协委员发挥“三个作用”问题。这五个“要”,件件连着科学,概括地讲,就是通过把握科学规律、运用科学理论、建立科学制度、创新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质来达到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的目的,而党派合作、专委会建设、界别建设、委员队伍

  建设、机关建设都要体现这五个“要”的新要求。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全国政协提出的加强自身建设的这种新要求,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标准、更深入的工作,把五个“要”的要求全面地具体地体现到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BR><BR>&nbsp;&nbsp;&nbsp;三、通过对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体会与不足”部分的研读,进一步认识了全国政协对实践成果的规律性总结和继续努力的方向<BR><BR>&nbsp;&nbsp;&nbsp;《报告》在总结2009年六个方面的工作之后,有一段精彩提神的文字,就是专门阐述推进新形势下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而需要坚持的“五个必须”,这是《报告》最具思想性的内容。这“五个必须”是:<BR>&nbsp;&nbsp;&nbsp;一是必须始终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把爱国作为最大的政治共识,最大限度地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共襄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举。<BR>&nbsp;&nbsp;&nbsp;二是必须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在维护团结的基础上发扬民主,在发扬民主的过程中巩固团结,把人民政协这一大团结大联合组织的作用发挥好,把这种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运用好,努力营造团结民主、生动活泼的良好氛围,形成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强大合力。<BR>&nbsp;&nbsp;&nbsp;三是必须紧紧抓住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危机时刻迎难而上,挑战面前敢于担当,多出好点子,多办实在事,多下真功夫,切实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贯穿政协工作全过程,使改革、发展和稳定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BR>&nbsp;&nbsp;&nbsp;四是必须统筹运用全国政协和地方政协两支力量,以专门委员会为依托密切相互联系,以政协委员为主体整合人才资源,

  以重大课题为纽带搭建合作平台,选好题目共同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全国政协对地方政协的指导作用和地方政协的职能作用,努力做到上下联动、优势互补、成果共享。<BR>&nbsp;&nbsp;&nbsp;五是必须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两者关系,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在继承中汲取发展智慧,自觉立足时代前沿、在创新中激发前进动力,使人民政协事业薪火相传、常干常新。<BR><BR>&nbsp;&nbsp;&nbsp;这“五个必须”是对人民政协事业实践成果的规律性总结。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五个必须”不仅是对过去一年全国政协工作进行总结的结果,而更是如《报告》指出的,是“回顾人民政协60年光辉历程”的结果。其内容反映了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多党合作重要机构、重要民主形式为实现其特色作用而必须树立的理念、而必须坚持的价值取向、而必须开展的活动形式、而必须实行的方式方法。深入分析一下这“五个必须”的思想观点和结论性表述,有一些是在包括人民政协在内的许多组织和其他方面需要共同遵循的准则和共同努力做的事情,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而有一些则是需要由人民政协在坚持广泛意义的理念原则、目的作用和方式方法的同时,而需要特别坚持和把握的理念原则、目的作用和方式方法。这些有别于其他组织和其他方面而需要由人民政协特别注意坚持和把握的理念原则、目的作用和方式方法,就是人民政协应当把握和遵循的规律。人民政协在实践活动中只有自觉运用和体现这些规律,才能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BR><BR>&nbsp;&nbsp;&nbsp;关于“必须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表面看是一个平行的关系,如果深入分析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会体会到两者包容量是不同的。相对于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和政治信仰的“社会主

  义”,“爱国主义”是一种超越政治制度和政治信仰的理念和价值取向,其内涵和外延的包容量更大。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建设国家、实现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的三大历史任务,不仅要靠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靠拥护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全体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发挥基础作用,也要靠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发挥作用。联系到为什么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而不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固然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于建国之前这个历史原因,而建国后这个名称就一直未改变,仔细品味个中情由,也就可以体悟到,保留这一名称更加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一切海外爱国者的积极性,有利于社会主义中国强大兴旺。从这个意义上讲,“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平行关系了。政协工作应当把工作侧重点放在“爱国主义”这一层面上,坚持把爱国作为最大的政治共识,同样是高举旗帜,就应当把“爱国主义”这面旗帜举得更高一些,以此来“最大限度地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共襄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举”。这样来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就可以说是把握了人民政协工作的一条规律。<BR><BR>&nbsp;&nbsp;&nbsp;关于“必须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团结”和“民主”也不是一个平行的关系,是一个目的和方式的关系。之所以同时作为主题提出来,是因为在政协组织中,“团结”这个目的重要,因为人民政协是个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团结自然是目的;“民主”这个方式也同样重要,因为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形式,民主自然是方式。同时也要认识到方式是为目的服务的,正如《报告》所指出的,“在紧密团结的基础上发扬民主,在发扬民主的过程中巩固团结。”也就是说,发扬民主要以紧密团结为基础,紧密团结是出发点,没有团结的基础来讲

  民主只能是无序民主,不以团结的愿望来讲民主是不充分的民主;发扬民主的过程要有利于团结,促进团结是落脚点,如果是导致争斗和分裂的民主,这种民主没有意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的最好方式是充分协商、充分包容,既认可多数人的意见,又尊重少数的看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所有政协组织成员的民主诉求都得到有序表达,也才能使所有政协组织成员的利益和愿望得到尊重和照顾。认识了这种目的和方式的关系,才能既“把人民政协这一大团结大联合组织的作用发挥好”,又“把这种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发挥好”,从而达到“努力营造团结民主、生动活泼的良好氛围,形成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强大合力”的目的。在“团结”和“民主”这两大主题上,认识两者之间目的和方式的关系,也就可以说是把握了做好人民政协工作的又一条规律。<BR><BR>&nbsp;&nbsp;&nbsp;关于“必须紧紧抓住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发展”和“稳定”是对人民政协履行职能重点的高度概括,也是让全体人民真实感受人民政协组织职能作用的价值所在。如果说,前面讲的第一个“必须”是讲人民政协组织的政治方向,第二个“必须”讲的是人民政协组织的工作理念、工作内容,或者叫工作切入点。人民政协组织有了旗帜和政治方向,有了主题和工作理念,就还需有开展工作的具体内容。人民政协的工作内容很多,最重要的是“发展”和“稳定”这两件大事。人民政协做好“发展”和“稳定”这两件大事的方式方法不同于党委、政府,是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组织浩浩荡荡的力量,在团结的理念中形成目标一致的强大合力,在民生的方式中显示智慧和良策,在三大职能中体现活动方式和特色作用。正如《报告》中指出的,要“多出好点子,多办实在事,多下真功夫,切实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贯彻于政协工作全过程,使发展和稳定成果惠及广大

  人民群众”。认识到人民政协必须抓住“发展”和“稳定”这两件大事,也就把握了人民政协工作的再一条规律。<BR><BR>&nbsp;&nbsp;&nbsp;关于“必须统筹运用全国政协和地方政协两支力量”。根据《政协章程》,人民政协从组织设置上来说,包括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两个层面。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仅靠全国政协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够的,而地方政协也离不开全国政协的指导。《报告》强调统筹运用全国政协和地方政协两支力量,就把地方政协的作用提高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因而,各级地方政协既要按照《政协章程》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又要增强全局意识和大局意识,自觉接受全国政协的指导,主动配合全国政协开展工作,在全国这个大舞台上发挥作用。《报告》总结实践经验,提出了统筹运用全国政协和地方政协两支力量的主要思路和方式方法。比如,“以专门委员会为依托密切相互联系”,讲的组织主体;“以政协委员为主体整合人才资源”,讲的是工作方式;“以重大课题为纽带搭建合作平台”,讲的是工作平台;“选好题目共同调查研究”,讲的是工作内容;“努力做好上下联动、优势互补、成果共享”,讲的是工作目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全国政协许多重大调研及提出的重要意见建议在党和国家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都离不开地方政协的大力支持与密切配合。因而,统筹全国政协与地方政协两支力量也就成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一条重要规律。<BR><BR>&nbsp;&nbsp;&nbsp;关于“必须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两者关系”。继承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继承就无所谓创新,只继承不创新就没有生机与活力。纵观60年的历程,人民政协正是在“变”与“不变”的辩证运动中不断向前发展的。60年来,人民政协有许多东西始终“不变”,比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人民

  政协的独特作用和优势,不搞西方“两院制”和“三权分立”;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等等,这些“不变”都是由人民政协根本性质决定的,如果在这些方面改变了,人民政协就不成其为人民政协了。但是,人民政协也有许多“变化”,比如,人民政协理论日益丰满,人民政协制度日益成熟,人民政协履职日益拓展,人民政协工作日益丰富,等等,如果在这些方面不变,那么人民政协工作就会日益僵化,失去生机与活力。总起来说,人民政协的“不变”主要是根本政治原则和它所体现的基本制度,而人民政协的“变”则主要是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方式方法。正如《报告》所指出的那样,60年来,人民政协在继承中汲取发展智慧,在创新中激发前进动力。这也是人民政协事业不断发展、永葆生机与活力的一条重要规律。<BR><BR>&nbsp;&nbsp;&nbsp;同时,《报告》也指出了人民政协工作存在的四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如何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理论建设,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作创新;二是如何进一步发挥界别优势,实现各界别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互补;三是如何进一步拓宽渠道、创新载体,为全体会议闭会期间委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四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履行职能的成效,更好地把民主监督寓于各项工作之中。这“四个进一步”,实际上就是当前人民政协工作的“四个不足”。<BR><BR>&nbsp;&nbsp;&nbsp;关于理论建设方面的不足。《报告》指出:“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理论建设,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作创新”,这就指明了人民政协理论建设的着力点,即“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作创新”。当前,人民政协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有些是源于对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缺乏深刻理解,而更多地是理论建设滞后,没有及时、正确回答政协实践提出的问题。因而,我们学习《报告》,就是要着眼于推动工

  作创新,不断加强人民政协理论建设,力争有所突破,有所前进。<BR><BR>&nbsp;&nbsp;&nbsp;关于界别工作的不足。《报告》指出:“进一步发挥界别优势,实现各界别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互补”,这就指明了界别工作的着力点,即“实现各界别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互补”。由界别组成是人民政协的显著特点,也是人民政协的独特优势。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界别作用的工作不尽于人意,虽然叫了许多年,仍然没有破题,主要是界别在政协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界别的组织化程度问题、界别召集人的权利和义务问题、界别在全会闭会期间的活动内容、方式及组织依托问题等在理论上需要回答、在制度上需要明确、在实践上需要探索。我认为界别发挥作用的空间很大,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因此,我们学习《报告》,就是着眼于从理论和实践上全面地推进界别工作,实现各界别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互补,不断加强界别工作、发挥界别作用。<BR><BR>&nbsp;&nbsp;&nbsp;关于委员工作的不足。《报告》指出:“进一步拓宽渠道、创新载体,为全体会议闭会期间委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这就指明了委员工作的着力点,即“为全体会议闭会期间委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政协委员是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是政协工作生机与活力的源泉。讲政协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主要是从委员这个角度来讲的。但恰恰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原因很复杂,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委员参政议政、发挥作用的渠道不宽,载体不多,大多数委员一年只参加一次全会。不仅如此,委员作用由过去提“一个作用”到现在提“三个作用”,就又给做好委员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因此,我们学习《报告》,就是着眼于委员在全会闭会期间发挥作用,不断拓宽工作渠道,创新工作载体。

  <BR><BR>&nbsp;&nbsp;&nbsp;关于履职成效的不足。报告指出,“如何进一步提高履行职能的成效,更好地把民主监督寓于各项工作之中”,这就指明了当前提高政协履职成效的着力点,即“更好地把民主监督寓于各项工作之中”。政协三项主要职能中,民主监督的履行是最薄弱的。总体上说是建议多,意见少,特别是批评少。建议固然是民主监督的一个重要体现,但建议并不能替代意见和批评,特别是不能替代批评。同建议相比,批评的民主监督取向更加突出。因此,我们要在政协各项经常性工作中,通过提出批评来加大民主监督的份量。当然,这种批评是建立在坚持四项基础原则基础之上的。<BR><BR>&nbsp;&nbsp;&nbsp;四、通过参加这次会议和学习研读贾庆林主席《报告》所引发的若干思考<BR>&nbsp;&nbsp;&nbsp;这是我连续第三次作为省政协办公厅工作专班人员为驻鄂全国政协委员服务而有幸参加全国政协全会的一些活动,每次都要到人民大会堂旁听大会,都要到界别小组旁听委员发言,都要学习研读会议文件特别是贾庆林主席的《报告》,这些都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通过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和学习贾庆林主席在会上所作的《报告》,我感受良多,也引发我对一些问题的思考。<BR><BR>&nbsp;&nbsp;&nbsp;(一)政协组织是个政治组织。人民政协作为一个政治组织,集中体现在:它是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充分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这些政治属性,在全国“两会”期间体现得最为充分。22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是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的代表,加上列席会议的有关方面代表,他们聚集一堂,象征着和见证着中国人民的大团结大联合,是我国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的集中体现。大会期间,各民主党派积极以本党派名义开展活动、

  发挥作用,进行大会和小组发言,提出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和批评,从而使全国政协全会成为我国多党合作最富有生机与活力的载体。全国政协委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就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入各界别小组,与委员共商国是,这是中国民主政治最重要的象征之一。特别是,“两会”的制度设计使全国政协全会成为我国每年最重要的政治生活之一,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具有重要政治影响,吸引着各国政要和新闻媒体的关注,今年全国政协举办的几次记者会,就吸引了大批中外记者前来采访。虽然绝大多数委员关注是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但毫无疑问,把这么多委员集中起来讨论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本身就是一种郑重的政治行为。因此,在政协工作,就要注意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民主党派上、界别上和广大委员身上。<BR><BR>&nbsp;&nbsp;&nbsp;(二)政协活动方式具有政治特色。作为一种政治组织,人民政协活动方式具有显明的政治特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就是贾庆林主席在《报告》中所讲的“在维护团结的基础上发扬民主,在发扬民主的过程中巩固团结。”基于团结和民主这两大主题,人民政协活动方式的根本原则就是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尊重多数、照顾少数,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团结和更有效地发扬民主。人民政协的这种特色与西方政治组织具有根本区别。西方议会有议会党团,但西方议会党团主要是以取得对议会的控制为目的,多数党和少数党的权利是不平等的,议会党团最主要的活动方式是互相之间开展攻奸,而人民政协虽然有党派参加,但各党派有着共同政治基础和共同奋斗目标,各党派之间在政治上是平等的,各党派之间互相提意见、建议和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党际之间的合作共事、团

  结和谐。西方议会采取的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往往是多数人不顾少数人的利益,甚至是侵犯少数人的利益,容易形成“多数暴政”,而人民政协既尊重多数人的意见,又照顾少数人的合理诉求,能有效地把多数与少数兼顾起来、统一起来。因而,人民政协在开展活动中,要牢记和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要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尊重多数、照顾少数的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以充分体现人民政协特色和优势。因此,在政协工作,就要有良好的修养、宽广的胸怀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既要能够从政治上把握大局,又能够从政治上把握细节。<BR><BR>&nbsp;&nbsp;&nbsp;(三)政协工作具有综合作用。人民政协工作千头万绪,总起来说就是组织参加政协的各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会议、提案、视察、调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文史、学习、港澳台侨、外事等经常性工作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主要方式。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具有综合作用,最重要的是三项。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党政科学民主决策,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正如贾庆林主席在《报告》所指出的,过去的一年,全国政协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献计出力,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为党和政府完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高度关注和促进民生改善,所提出的许多意见和建议转化为党和政府的决策。二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多领域、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对外友好交往工作,为我国改革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据《报告》反映,到2009年底,全国政协已经同128个国家的236个机构和13个国际或区域性组织建立了友好关系。通过对外友好交往工作,增进了与有关国家的政治互信,巩固了传统友谊,促进了双边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维护了国家核心利益,赢得了广泛理解和支持。三是推

  动民主政治发展。人民政协是一个重要政治组织,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过程,也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因此,在政协工作,就要摒弃世俗的“权力意识”、习惯的“行政思维”、经济指标那样的“效益方式”,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和评价标准。<BR><BR>&nbsp;&nbsp;&nbsp;(四)做好政协工作必须全面把握、具体切入、贵在总结和分析。“全面把握”,就是全面把握三项主要职能履行,全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全局。如果不能全面做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工作,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成效就要受到影响。当前,全面把握三项主要职能,重点要在民主监督工作上下功夫,就是贾庆林主席在回顾工作中所指出的那样:要进一步提高履行职能的成效,更好地把民主监督工作寓于各项工作之中。“具体切入”,就是要把握履行职能的重点,比如,去年全国政协突出了谋发展、惠民生、促稳定这三件重点工作。在谋发展方面,主要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献计出力。在惠民生方面,主要是积极协助党和政府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重点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农民工就业问题,国际金融危机对职工权益影响的问题等。在促稳定方面,主要是针对新疆“七五”事件,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大力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贵在总结和分析”,就是认真总结政协工作的经验、分析政协工作存在的问题、把握新形势下政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时代在发展,政协工作在进步,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有所前进。去年以来,全国政协对60年来的工作进行了两次系统总结,一次是通过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从全党角度对政协工作总结了“四个必须”的经验,一次在这次全会上,贾庆林主席的《报告》从政协自身对政协工作总结了“五个必须”的经验。由此看来,各级政协

  也要抓住若干重大节点,认真总结政协工作经验,不断推进政协事业发展。因此,在政协工作,防止片面性、防止绝对性、防止固步自封、防止随心所欲,运用辩证的思维和科学总结、分析把握的方法十分重要。<BR><BR>&nbsp;&nbsp;&nbsp;(五)提高人民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是个新课题。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重大命题后,贾庆林主席在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七次常委会议上首次提出了“提高人民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新课题。在这次全会的《报告》中,贾庆林主席又进一步深刻阐述了“提高人民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的科学内涵。一是阐述了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意义,即“科学化是人民政协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过去我们讲政协工作,只讲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现在提出科学化,既是对“三化”建设的充实,又对“三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二是阐述了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的目的要求,即“着力把握人民政协服务科学发展的规律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规律,努力使政协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就是说,既要使政协服务科学发展的工作科学化,又要使政协自身建设的工作科学化,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相互之间共同促进、共同提高。三是阐述了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基本要求,即“在进一步加强科学理论武装上下功夫”、“在进一步完善科学制度上下功夫”、“在进一步运用科学方法上下功夫”、“在进一步提升科学素质上下功夫”,简言之,就是要在提高理论武装、制度、方法、素质的科学化水平上下功夫。总之,提高人民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工作刚刚起步,要继续探索,不断取得成绩,以工作科学化推动政协事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政协工作,要时刻保持清醒和理性,为前景广阔而又任重道远的人民政协事业不懈作出扎实有效的

  贡献。</

推荐访问:听政协工作报告会议感受 工作报告 政协 感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