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教案设计10篇

时间:2022-12-13 14:55:04 来源:网友投稿

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教案设计10篇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教案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案(通用4篇)  第一篇:分数的再认识二教案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一稿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教案设计10篇,供大家参考。

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教案设计10篇

篇一: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教案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案(通用4篇)

  第一篇:分数的再认识二教案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一稿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34---35分数的再认识。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的读、写,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发展数感。

  教材分析:

  教材中安排了“分圆珠笔”“说一说”“画一画”等多个情境活动,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教学时,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展开充分交流,学生如果理解有困难,可以用摆一摆或画一画等方法来帮助理解。

  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介入,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学生分析:

  对于分数而言,学生是在三年级下册教材“分一分(一)”中,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在“分一分(二)”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这里的“再认识”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知识与原来学习的分数知识是有区别的:一是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标准”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二是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

  教学重点:

  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初步体会整体“1”不同,写出的分数也不同。[铅笔图片见下图1]

  (1)同学们,红色铅笔占铅笔总数的几分之几?红色铅笔是占谁的2/5?谁能再说一说。那2/5在这里表示什么含义呢?谁能填一填?(出示:2/5表示把()看作整体“1”,然后把它平均分成5份,()占其中的2份。)

  (2)想一想,3/5在图中表示什么含义?

  (3)同学们,如果将其中的一枝铅笔削过以后(动画演示),在这些铅笔中,你还能找到那些分数?它们各表示什么含义?

  (1/3:把蓝色铅笔看作整体“1”,然后把它平均分成3份,削过的铅笔占其中的3份;1/5:把铅笔总数看作整体“1”,然后把它平均分成5份,削过的铅笔占其中的1份。)

  (4)思考:同样是这枝削过的铅笔,却能表示出1/3和1/5两个不同的分数,这是怎么回事?(1/3是以蓝色铅笔数为整体“1”,削过的铅笔占蓝色铅笔的1/3;1/5是以铅笔总数为整体“1”,削过的铅笔占铅笔总数的1/5。整体“1”不同,所表示的分数也不同.)

  (5)导入:同学们,看来通过研究整体“1”,可以加深我们对分数的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再认识”(板书课题)

  二、操作实践,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

  (一)活动一:拿铅笔小游戏

  (1)拿铅笔:首先,我们进行一场小小的比赛,(拿出三把铅笔)老师这里有3把铅笔,我想请三个同学分别拿出每盒铅笔总枝数的1/2,比一比,看谁的动作最快!拿得又准!

  (2)提出疑问:三个人都是拿出每盒铅笔的1/2,为什么拿出的枝数却不一样多呢?并且第一名拿出的枝数最少,这是怎么回事呢?

  (是不是他们拿多了或拿少了?)

  (是不是每盒铅笔的枝数不一样多?)

  (是不是他们没有平均分?)(3)检验与整理:那你们三个分别说说自己铅笔盒里的总枝数是多少枝?拿出它的1/2又是多少枝?(我铅笔盒里的总枝数是2枝,我拿出它的1/2是1枝。)(我铅笔盒里的总枝数是6枝,我拿出它的1/2是3枝。)(我铅笔盒里的总枝数是8枝,我拿出它的1/2是4枝。)(同时老师板书整理)总枝数拿出枝数2枝1枝6枝拿出它的1/23枝8枝4枝(三个人每人表现都很好,全班同学鼓掌并发奖品回位)(4)再设疑:同学们,刚才他们三个人都拿出每盒铅笔总枝数的几分之几?但是,他们拿的枝数一样多吗?这好像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三个人都拿出了铅笔总数的1/2,可是拿出的枝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你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分4人一组进行讨论。(5)反馈小结:当总枝数是2枝时,总枝数的1/2是多少枝?6枝时呢?8枝呢?每盒铅笔的总枝数不同,它的1/2所对应的铅笔枝数也不相同。(二)活动二:画一画

  (1)涂一涂: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分数是不是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接下来我们

  来给一些图形涂涂颜色,先看要求。(出示活动要求)在下面图形中,任选一种要求画出1/3

  A、以3个圆形为整体“1”涂出它的1/3。B、以6个圆形为整体“1”涂出它的1/3。C、以9个圆形为整体“1”涂出它的1/3。(2)汇报:学生画过后展示,并说出自己是以什么为整体“1”涂的,涂了多少个圆形。以3个圆形为整体“1”,涂出它的1/3,涂了1个圆形。以6个圆形为整体“1”,涂出它的1/3,涂了2个圆形。以9个圆形为整体“1”,涂出它的1/3,涂了3个圆形。整理如下:整体“1”圆形的涂色个数3个圆形1个6个圆形2个9个圆形3个(3)发现:同学们,这些都是1/3,可是,它们都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一下。(4)思考结论:

篇二: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教案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上第34—36页。

  教材及学情分析:

  在三年级下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学习分数的再认识。教材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在不同的整体下,同一个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是不一样的,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分数的再认识,不但为本单元的后续知识垫定基础,同时是下学期学习分数应用题的必备知识。

  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也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体会在不同的整体下,同一个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是不一样的。

  设计理念: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活动展开充分交流,并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题卡;学生准备偶数只铅笔。

  教学流程:

  一.课前交流,回顾旧知

  1、师:(板书“分数”)同学们,你认识分数吗?能给大家讲一讲你了解的有关分数的知识吗?

  引导学生复习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法等。

  2、出示8个气球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1/4的含义,并在图片上圈出所代表的部分。补充提问:在这里把谁看作了整体“1”?平均分成了几份?一份是几个气球?3/4表示几个气球呢?

  师:看来同学们对分数的了解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地认识和理解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活动一:拿铅笔

  师:大家都准备了一些铅笔。如果想拿出你全部铅笔的1/2,你会怎么做?

  预设:生1:我可以先把全部铅笔平均分成两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生2:我准备用铅笔的总支数除以2,看看得几就拿出几支。

  师:下面就请大家按照自己的想法拿出你全部铅笔的1/2。(学生拿铅笔)把你拿出的铅笔数告诉给小组内的同学。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疑问?

  (大家拿出的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为什么呢?)

  师:大家都是拿全部铅笔的1/2,拿出的铅笔支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组轻声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一个小组的讨论。

  全班交流,明确:因为铅笔的总支数不同,也就是整体不同,所以虽然拿出的都是全部铅笔的1/2,但是拿出的铅笔数量不一定相同。

  活动二:说一说

  (课件出示图文型情境图:两个小孩各拿一本书并有对话,小林:我看了这本书的1/3,小明说:我也看了一本书的1/3。图中的问题是:他们看的页数一样多吗?)

篇三: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教案设计

  《分数的再理解》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理解》。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教具准备:20支粉笔、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分数,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分数——《分数的再理解》。(板书课题)师: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老师先要考考大家对分数的掌握情况。1、用分数表示下列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

  ()

  ()

  ()

  分析:请学生说明理由,并抓住前三幅图是把一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

  后一幅图是把很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

  师:看来大家对分数的知识掌握的不错嘛,原来我们不但能够把一个

  物体或图形

  实行平均分,而且还能够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实行平均分,然后

  用分数表示

  其中的一部分。

  二、探索新知

  出示三个粉笔盒,分别装有8、6、8支粉笔。

  1.猜想:拿出一个粉笔盒,猜盒子里有多少支粉笔?

  2.活动铺垫

  1

  师:盒子里有4支粉笔,你能从盒子里拿出整体的2吗?

  3.活动开始,体验新知

  师:这里有三个粉笔盒,现在请三位同学上来拿出盒子的1。

  21

  现场组织活动:请三位同学分别从粉笔盒中拿出整体的2。结果三位

  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两位学生拿出的是3,另一位学生拿出的是4。

  4.发现、解决问题

  师:从三位同学拿出的粉笔数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生:他们拿出的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为什么呢?

  1

  师:真的哦,我的要求没变,他们都是拿出全部粉笔的2,不过拿出来的粉笔却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他们是不是拿错了?学生交流。

  师:大家都认为是粉笔的总支数不一样,那你能估一估每一盒中各有几支粉笔吗?师:你们猜得对不对呢?请台上的三位同学把所有的粉笔都拿出来,

  告诉大家每个盒子里铅笔的总支数到底是多少支?师:哦,原来是盒子里的铅笔数量不同造成的!看到这个结果,你想

  说什么?(板书: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师:为什么生1和生2取出的都是4支呢?板书: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相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相同)。5.说一说师:下面我们用所学的分数知识,来帮帮淘气和小明吧。问:他们谁看得多?

  淘气小明

  6.画一画

  一个图形的1是,那4

  这个图形是什么呢?

  三、巩固练习

  1.想一想

  (1)小明做了

  60

  道口算题的

  23

  ,小红做了

  50

  道口算题的

  23

  ,他们

  谁做得多?

  (2)一个长方形面积的4/5和一个正方形面积的4/5相等,这个长

  方形和这个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是()

  ①长方形的面积大

  ②正方形的面积大

  ③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④不能比较

  1

  (3)一根圆木的是3,这根圆木是下面三根中的哪根?

  ①

  ②

  ③

  2.能力提升

  (1)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

  的

  14

  ,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

  4

  。他们谁捐的钱多?请说

  明理由。

  (2)拿走6支铅笔的

  23

  ,应拿几支?

  四、板书设计

篇四: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教案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年级:五年级设计者:樟塘中心小学张细香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的主要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34页《分数的再认识》。2、教材编写特点

  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及分母是10以内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教材通过创设“拿铅笔”、“看书”等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材编写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二是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活动,教材中创设了“拿铅笔”、“画图形”等丰富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了解。三、教学重点:

  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四、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五、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几个圆片,大部分学生每人4个圆片,小部分学生每人6个圆片,极小部分学生每人8个圆片。六、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分数的基本知识

  1/5

  1、出示数1,同学们,这读作什么?1表示什么呢?(引:还可

  2

  2

  以怎么说?还可以表示一样的物体的一半)。

  2、出示

  ,它的1是多少?边说边贴:

  1

  2

  2

  的1又是多少?

  1

  2

  2

  的1呢?

  1

  2

  2

  同学们,从这边(指着板书),大家能看出它们相同的地方吗?

  不同点呢?(同样是这些圆片的1,但它们却都不一样)。2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同为1的分数,随着整体不同,所表示的2

  数量也不同。

  (二)、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猜测

  师:我们每位同学手上都有一些圆片,你能拿出自己全部圆

  片的二分之一吗?请举起来给大家看看。(学生拿)

  师:你总的有几个圆片?(4个)

  板书:41

  2

  2

  你的1是几个?(2个)为什么?2

  6

  1

  3

  2

  跟他一样的同学请举起手来。

  刚才我发现你拿的圆片是3个,你总的有几个圆片(6个),

  8

  1

  4

  2

  那么你的1就是3个,为什么?2

  还有不同的吗?

  ……

  2/5

  师:刚才,大家都拿出自己总圆片的1,可是拿的对吗?这是分2

  数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验证一下,大家拿的是

  否正确。(板书:分数的再认识)

  设计意图:本活动从拿圆片,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复习巩

  固分数的意义,让学生从实际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

  发学生对再认识分数的探索欲望。

  (三)、活动二:探究学习,验证猜测

  1、请大家翻开课本34页,看图1,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这幅图讲了什么?(2)、你发现了什么数学知识?(3)、你还有哪些问题?①学生自主探索(看书自学)②讨论交流:现在把你刚才自己发现到的,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

  方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③全班反馈。

  教师板书:8

  142

  反馈时,教师及时进行

  8

  14

  2

  信息收集、整理。

  6

  13

  2

  2、引导讲出:原来他们的铅笔数不一样多,所以拿出的就不一样

  多,如果原来他们的铅笔数一样多,拿出的1就一样多了。2

  3、是不是这样呢?大家再通过我们手上的小圆片来验证一下,看看刚才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当总的有4个圆片时,所取出的

  1是2;6个时,它的1是3;8个时,它的1是4)

  2

  2

  2

  4、从板书中,你发现了什么?

  (如果总数相同,它的1就一样多,总数不同时,它的1就不同,

  2

  2

  也就是说,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

  不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讨论——初步得出结

  论——验证——总结归纳结论”的一个体验数学的过程,从中体

  会“整体”不同造成相同分数(即“部分”)表示的大小多少不同。

  然后明确指出: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

  量也不同,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进一步认识)。

  3/5

  (四)巩固练习

  1、口算基本练习出示两本厚度不同的书。

  师:昨晚,老师分别阅读了数学和语文这两本课本,每本都阅读

  了它的1,现在我看到的两本书的页数一样多吗?为什么?你能知3

  道我分别阅读到了第几页吗?

  2、动手操作(画一画)

  提高性练习

  师:今天大家学习得这么认真,老师有一道题想请大家帮助解决,

  愿意帮助我吗?(小黑板出示)

  一个圆形的1是□,边长是3cm,画出这个图形。4

  展示学生作品

  你觉得他们画得对吗?

  师:哦,原来这个图形只要是4个□就可以了,形状可以不同。你们还有其他画法吗?(再展示)设计意图:在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时,

  进行逆向思维练习,提高学生从部分到整体的意识,又有利于学

  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开放性练习

  小明喝了一杯水的1,小华喝了一杯水的1,他们喝得一样多吗?

  4

  2

  为什么?

  课后反思:

  上完这节课,自我感觉较好的地方在于从实际生活中引入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化、趣味化,主要体现在“活动一”、“活动二”等几个环节中,但在对于课堂的突发事件,学生完成“画一画”时,出现能力检测偏高时,学生完成较不好时,本身的应对能力不够高,以及快速反应与快捷识别的能力有待提高,应大力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培养。

  评课记录:

  1、本节课能体现数学的趣味性,注重学生观察、发现问题、动手操作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师生交流融洽,课堂氛围和谐,总之本节课上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

  2、教学中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4/5

  注重了解生活实践进行学习,夹生学生的学习印象。3、以分数教学为主,加深巩固分数的再认识,老师以始至终

  能根据教材要求和本节课重难点出发,本着对话形式原则与学生互相交流。

篇五: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教案设计

  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五单元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6364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2在具体的情境中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五单元《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临潼小学赵冲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63—64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2、在具体的情境中,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材简析

  在三年级时,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教材通过创设“拿铅笔”等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重、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了解起点,引入新课1.猜谜语导入:师:同学们喜欢玩猜谜语游戏吗?请注意听:一分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谜底各打一个数

  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革命。他一生有量创作对发展巨影响

  生:1/2,7/8,1/100师:这些都是什么数?生:分数

  2.提示课题: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再认识,既然是分数的再认识,说明我们对分数并不陌生,其实早在三年级我们已经对分数有所了解。古人云“温故而知新”,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道题目来回顾一下三年级我们对分数的记忆。创设情境,深化理解分数意义1、理解整体1,小结分数的意义。活动一:说一说,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师:在表示1/4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活动二:说一说3/4可以表示什么?举例说一说,画一画。师:不管平均分的是一个图形、多个图形还是多组图形,在这里都称为一个整体,只要我们把这个整体平均分了,就可以用3/4来表示。小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活动三:画一画,一个图形的1/4是,画出这个图形。1、学生展示不同的图案。2、师:你发现了什么?活动四:拿一拿,拿出你所有铅笔的二分之一。师:你准备怎么拿呢?生:我准备把全部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革命。他一生有量创作对发展巨影响

  就是1/2。师: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他们拿的支数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这是

  为什么呢?师:他们三人都是拿全部铅笔的1/2,拿出的铅笔支数

  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组轻声交流一下。

  生:铅笔的总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也就是整体“1”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小结:总支数不一样,同样是1/2,所表示的支数也不一样。

  师:如果这盒铅笔有20支,它的1/2是多少支?如果这盒铅笔有100支呢?你又有什么发现?

  小结:同样是取出1/2,总支数越多,具体的数量也就越多。、巩固练习,反馈分析

  1、说一说下面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一张报纸的1/4版面用于广告宣传。我们班有3/4的男生喜欢打乒乓球。

  有专家指出,取消塑料袋无偿供应,全国塑料袋使用量可减少2/3.2、圈一圈,填一填,再说一说、

  3、如果让你一口气喝掉它的1/3,你会选择哪一瓶?小结: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一样,那么分数所表示具体的数量也不一样。(4)、辩一辩奇思捐了零花钱的1/5,妙想捐了3/5,妙想一定捐的比奇思捐的多吗?全课总结。

  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革命。他一生有量创作对发展巨影响

  师:分数再认识,再认识了什么?总结:分数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的量就不同;具体数量相同,对应的整体不一样,用来表示的分数就不一样。、课外拓展阅读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古埃及在3700多年前的“莱茵德纸草书”中就有关于分数的记载,记法非常独特,如用类似三角形表示二分之一,用圆形表示四分之一。我国使用分数的时间也很早,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里,就有许多有关分数及其应用的记载。板书设计:分数的再认识

  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革命。他一生有量创作对发展巨影响

篇六: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教案设计

  课题八《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这节课是北师大版第九册第五单元第63-64页的内容。

  设计理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为了丰富

  学生对分数的认识,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引导学生体验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充分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对应的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为以后继续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结合具体情景和直观操作,初步认识了分数,

  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五年级学生求知欲、能力和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需要动手操作,理解知识,需要具体的事物作支撑。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经历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在探索和发现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分数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资源与工具】课件、正方形纸片、圆形纸片、彩笔等。

  【教学流程】

  一、旧知再认,引入新课1.13表示什么意思?2.我国人口大约是全世界人口的15,这里的15表示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从而自然的引入了新课,同时渗透我国人口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爱国情怀。二、探索新知,深化理解活动一:画一画,圈一圈,理解分数的意义。

  (1)请在上图中画一画,

  圈一圈,表示出3。

  4

  (2)对比三幅图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①相同点:都把整体“1”平均分成4份,圈起来或涂色部分是其中的3份,

  都用3表示。4②不同点:整体1不同,第一个整体是一个图形,第二个是多个图形,第三

  个是多组图形,涂色部分个数不同。

  师引导小结:整体“1”不同,但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相同,把整体“1”

  平均分成4份,其中三份就可以用3表示,因此圈起来或涂色部分都可以用同一4

  个分数表示。

  (3)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师小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

  示(板书)。这就是分数的意义。

  设计思想:设计了三种不同的图形,一是把单个图形作为一个整体,二是

  把多个图形作为一个整体,三是把多组图形作为一个整体,分别让学生找出它

  们的3,从以上三个角度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分数3的意义,进一步让学生深刻理

  4

  4

  解分数意义中所说的整体,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同时,通过让学生比较三

  种图形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让学生初步体会相同分数中的整体和部分之间的

  关系。

  活动二:拿一拿,比一比——初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准备好数量不同的若干盒铅笔,请4位学生上台,分别拿出各自那盒铅笔

  的1。并记录表格中。2盒子里物品总数(个)

  总数的(个)

  (1)思考:拿出来的都是总数的12,为什么有的拿出来的一样多,有的拿出来的却不一样多呢?

  引导发现:虽然都是拿出所有铅笔1,但是由于铅笔总数有的相同,有的不2

  同,所以拿出的铅笔数有的不同,有的相同。

  (2)仔细观察表格,你还发现了什么?

  引导发现: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部分)也不

  同(同一个分数,整体“1”不同,拿出的数量也不同);整体大,拿出的就多;

  整体小,拿出的就少。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在相同分数中“整体”与“部分”之间的

  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考虑到五年级学生仍然是形象具体思维占主导地

  位。在此环节,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建构知识。

  在活动中,通过让每个小组拿出盒子里物品总数的1。让学生感悟到整体相同拿

  2

  出的1的具体数量是相同的。整体不同拿出的1的具体数量是不同的。充分理解

  2

  2

  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活动三:说一说,议一议---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思考:淘气和小明谁看的页数多?

  设计意图:通过结合实际生活经验,“比一比淘气和小明谁看的页数

  多?”,通过比较知道两个小朋友虽然都看了自己手中书的1,但他们手中书的

  3

  总页数不同,也就是整体不同,所以,他们看的页数就不一样多。学生将知识

  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学生对分数中“整体”与“部分”的理解。

  活动四:画一画,比一比---抽象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一个图形的1是4

  ,画出这个图形。

  (1)思考:原来这个图形是由几个正方形组成的?是根据什么进行推断的?

  (2)组织学生讨论,他们画出的图形各不相同,都画对了吗?

  教师引导:所画的图形的形状虽然不同,但都是由4份正方形组成的,他们所

  画的图形的1都是一个正方形,所以他们的画法都正确。4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画一画”是知道了一个图形的1是一个小正方形,求4

  这个图形的形状,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画出这个图形形状。前面的环节都是直观

  操作、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该环节把学生对分数的朦胧经验抽

  象出理论知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

  能力。

  以上三个活动,由特殊到一般,由直观到抽象,由初步感知到知识的内化,遵

  循学生知识螺旋上升的原则,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一根圆木的13是

  ,这根圆木是下面三根中的哪一根?

  A:

  B:

  C:

  2.一个圆的1是

  4

  ,这个圆的3是下列图形中的哪一个?

  4

  ()

  ()

  ()

  3.我国国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约占亚洲陆地面积的14,约占全世界陆地面积的115,我国人口约占全世界人口的1,这里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5

  4.思考:为了帮助河南受灾地区的灾民,小明捐献了零花钱的1,小芳捐献了零

篇七: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教案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1

  教学目标1、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体会标准不同,分数表示的意义也不同。2、在具体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3、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学重、难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重点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学过程:活动导入现在大家猜个谜语:母子两边分……(学生回答:分数)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分数(板书:分数的再认识)2、复习导入,出示图形:

  提出复习要求:仔细观察这3个图形,说出这3个图中阴影部分是什么分数,它们各表示什么?

  (1)图1表示把这个图平均分成了两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数2分之1来表示。

  (2)图2表示把这个图平均分成了三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数3分之1来表示。

  (3)图3表示把这个图平均分成了四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数4分之1来表示。

  (通过让学生说分数,认分数,说分数含义的过程,了解学生以有知识的起点。)

  3、他们的回答都非常准确,说明他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的很扎实,老师想看看今天大家的学习效果,有信心吗?

  二、活动引入新课学习

  1、老师这儿有三份圆片,你们能从每一份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

  提出观察要求:其他同学认真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能提出问题吗?

  (在这里要强调各自是把谁平均分了,学生分别拿出的是6片、4片和3片。)

  (学生可能的回答)(1)都是1/2,怎么拿出的片数不一样?(2)为什么三个同学拿的数目不同?2、小组合作活动提出活动要求:为什么他们三人都是拿全部圆片的1/2,拿出的片数却不一样多呢?请大家先自己想一想,为什么会是不一样的,然后小组交流一下。(1)学生借助学具独立操作(2)小组交流(3)学生代表汇报师总结:同学们都认为每份的总片数不一样,所以三个同学拿出圆片的片数不同。那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了。验证:现在请刚才的3位同学把所有的圆片拿出来,告诉同学们你们各自的数分别是多少,它们的1/2又是多少?这时要乘热打铁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整体“一”。并举例说明,比如,一堆煤,一把铅笔,一个苹果等,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单位1或整体1。(通过组织学生交流,在比较中初步体会“整体”与“部

  分”的关系,体会整体不一样多,所以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强调平均分,深化对分数的理解。)

  3、总结归纳

  (1)原来分数还有一个奇妙的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2)学生总结:(能表达出以下内容就可以)一份圆片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份圆片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以1/2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可以是一些物体,可以是一个计数单位,学生没学过把多个物体看作“1”这部分应有所强调,这里可以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来理解单位一或整体一。这里要让学生明确分数不像以前学的数那样很多情况下它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而是两个数间的关系就可以,不一定要概括出什么语言

  四、理解应用

  1、为了表扬同学们对刚才所学知识的态度和效果,老师给班级读书角买了2本书。出示挂图:

  师:淘气和笑笑都看了这本书的1/3,他们看得页数一样多吗?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

  学生汇报:因为的书厚薄不同,所以两人看的页数也不同。(整体“1”不同,分数表示的量也不同。)

  2、阅读教材34页的“画一画”画出每个图形的4分之1,并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做?(学生总结)提问:为什么4个方格可以用4分之1表示,1个方格也可以用4分之1表示呢?(学生可能的回答)生A:把4个方格平均分4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4分之1来表示。生B:我把1个方格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也可以用4分之1来表示,只不过这个一份小一些。五、巩固练习1、指导阅读:书上第35页第1题,用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独立完成,指名回答。(简单复习分数的意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说出1~2个图形所表示的“整体”与“部分”的意义。)

  2、学生独立在书中完成教材第35页第2题。(老师巡视检查)

  3、出示教材第36页第5题,在交流中请学生说说理由。(本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估计与推理能力,发展学生数感。如果学生遇到理解困难,可以借助事先准备的图形和小棒在组内演示解决,最后由学生代表汇报演示小组讨论的结果。)

  4、拓展延伸小组合作完成36页第6题

  思考:今天你学会了什么?(通过练习,巩固基本知识和技能,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总结汇报: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分数即表示一种关系又表示具体数量,分数只有带上单位才是一个具体的数(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体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事物的乐趣)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

  12片1/26片8片1/24片6片1/23片结合线段,数形结合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2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分数。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并能准确地找出单位“1”。教具、学具学生学具小棒等。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一、引入1、谈话引入,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分数的知识。2、创设情境二、学习新知1、提出问题,都拿了自己所有笔的1/2,怎么不一样多呢是否拿错了?为什么?2、课本中活动“说一说”3、另一本书的1/3,看的一样多吗?学生打开笔盒,分别拿出所有笔的1/2,互相比一比。(用学具小棒也可以)同桌说一说。小明看了一本书的1/3,小亮也看了自己书的1/3让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4、笑笑吃了月饼的1/4,老师吃了蛋糕的1/4,怎么不一样大?

  5、画一画一个图形的1/4是多少。5、汇报所画图形,说一说是否正确。三、巩固练习学生想一想这两个1/4有什么不一样吗?用准备好的圆形纸片剪一剪。学生动手画一画。一个图形的1/4是,画出这个图形。1、课本P321、2、3题2、阅读“你知道吗?”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板书设计: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3

  1、我们已经认识了分数,谁能说出几个你喜欢的分数?2、这些分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谁能说说各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3、你还知道分数的哪些知识?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4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明确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之间的关系;会进行假分数和整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之间的互化.2.过程与方法经历自主探索假分数和整数互化、假分数和带分数互化的过程,掌握它们互化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运用已有知识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会进行假分数和整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之间的互化.教学难点:

  会进行假分数和整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之间的互化.教学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教师出示几道口算题,让学生回答.通过出示几道口算题,明确分数的意义,为下面整数化假分数作铺垫.1.口算.0.45÷15;1.53-0.7;0.4×0.8;4.8×0.02;0.3÷1.52.口答.(1)各表示什么意义?(2)2个是几分之几?5个是几分之几?12个是几分之几?二、整数化假分数

  1.提出“把1、2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的要求,让学生自主尝试,然后交流结果.

  教师提出问题,先鼓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然后师生一起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明确解答的过程.

  师:把1、2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学生思考,自主尝试,然后教师在标有1、2、3、4、5的直线上表示出来.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生:1里面有3个,是,2里面有(2×3)个,是。……2.教师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己结论.师:整数怎样化成假分数?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师:以指定的分母作分母,分母与整数的乘积作分子.

  3.练一练熟练掌握转化方法。(1)把2、4、7分别化成分母是3、2、3的假分数;(2)把3、4、5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师引导学生:整数(0除外)可以化成分母是任意自然数(0除外)的假分数。三、假分数化整数或带分数1.出示例题教师出示例题,师生一起解决.指导学生写出假分数和带分数,再让学生观察,讨论直线上同一个点假分数和带分数的关系,使学生了解对应的假分数分子除以分母,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学习.问题:把下面直线上的点用假分数和带分数表示出来.(展示图片:例题二)师生一起解决.师:直线上同一个点假分数和带分数的关系是怎样的?2.假分数化带分数

  1.师:怎样把化成带分数?(教师用课件“分数的再认识(二)”演示)2.练习:把、、化成带分数。方法:假分数分子除以分母,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3.带分数化假分数师:怎样把、、化成假分数?(教师用课件“分数的再认识(二)”演示)方法:用带分数的分母乘以带分数的整数部分,所得的积再加上分子即得假分数的分子,假分数的分母与带分数的分母相同。4.试一试列出式子,让学生解答.通过“试一试”让学生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问题: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生:=15÷7=2……1=24÷8=3

  ……四、练一练让学生自行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第2题,先让学生理解题目要求,然后自己完成,再全班交流.第3题,是试一试的变式练习.指导学生弄懂题目要求,再自己涂色.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5

  一、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是第三单元第二课时,教材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进一步认识分数,体会真分数与假分数的产生过程及其实际含义。教学设计通过创设八戒分3张饼的故事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独立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明白知识清晰、明确知识产生的由来,并会用这部分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

  维。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发现的数学模型的同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用描述性的语言来叙述真分数与假分数的定义、真分数与假分数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对于带分数的概念教师可以采用介绍的方法,与真分数、假分数分开处理,有利于学生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的关系。

  二、学生分析

  经过课前的调查,学生对真、假分数有所了解,但对知识的生成、联系及延伸缺乏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教学中,就不能把学生看作是“零”起点,对学生已有的认知完全置之不理,而是尊重学生的原有认知的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大胆提出猜想。放手让学生大胆的去探究,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拓展,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2)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所得结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四、教学重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五、教具准备:两盒数量不同的铅笔,电脑课件、彩色笔等。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电脑动画演示:一天八戒化缘时只化到3张饼,这一下可把老猪给难住了,急得他直挠头不知如何解决,“3张一样大的饼平均分给4个人,该怎样分?每人得多少张饼呢?”八戒想请我们大家帮忙。(点评:用学生喜欢的西游记中的人物做故事情境,既吸引了学生们探索知识的欲望,又调动了学生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在老师创设的这一情境中可以让每个学生都积极的投入到学习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在疑惑中去探究,在探索中去思考,在思索中去发现。)

  (二)探究新知师:试着说说你的想法?师:你是怎样得到的呢?(学生自由地发言)1、实践操作一师:请先利用手中的圆形纸片代替饼,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等方法来说明你是怎样得到的,然后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每人拿出3个圆片,通过剪、拼、画等实际操作。操作后进行小组内的交流。)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操作思考的过程?组1:先把1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张饼每人分得1/4,然后再分2次,这样每个人共得3/4张饼。组2:先把3张饼叠在一起分,每人可分到3个1/4的饼,合起来就是3/4张饼。

  师:既然可以从这样的两方面来得到3/4,那么哪个小组刚才没有想到这样的两方面的,请动手再尝试一下刚才介绍的方法。

  (学生再次动手实践操作)

  (评析:由个体到小组再到全班,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到探究知识的活动中。)

  师(小结):像1/4,3/4…这样的分数叫真分数。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谁能试着再举出几个真分数的例子,并从不同的角度说说它代表什么意义。

  (评析:及时的总结一是为让学生学会将数学活动中的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进行适时的梳理,明晰探究出的学习方法和数学知识,二是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2、实践操作二

  师:(电脑动画演示)这一天八戒可高兴了,你们为八戒解决了难题,同时他也掌握了分饼的方法。到了下午,八戒看着手中化缘到的9张饼,他哼着歌往回走,走着走者,他突然又想到了一个问题,“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又得多少张饼呢?”八戒想了想,用刚才同学们教他的方法,一会儿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能猜出八戒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吗?你们可以利用手中的小圆片,通过剪、拼、画等方法来验证一下,同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和验证的结果。

  (学生汇报,方法同上。)师:看9/4,你发现这个分数有什么特点?师:同学们说的真好,你还能举出这样的分数吗?同桌同学一个举例,一个听,然后互换,同时在举例中你们还能发现什么?师: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还有的同学说,这样的例子举不完。那么,谁知道像5/4、5/3、9/4…这样的分数的名称吗?师:(手指着黑板上的分数)像这样的分数就叫假分数,但同学们注意了吗?像这样的分数4/4、5/5、3/3、5/1、也叫假分数。师:谁能概括一下,什么叫假分数?师:那么像12/3、23/5这样的分数,谁还知道它的名字?(个别学生可能知道,也可能说一些不同的名称,在学生充分说的前提下,教师引出带分数。)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带分数、真分数、假分数有什么不同之处?

  师:请同桌同学一个试着举出假分数的例子,另一名同学判断他举的对不对,并试着从不同的角度说说所举分数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以7为分母,在练习本上分别写出3个真分数和3个假分数。同桌可以互相检查一下,写得对不对?

  【评析:由操作一做铺垫,学生完全能自己学会操作二的内容,学生在操作二中,不仅可以用操作一的方法解决操作二中的问题,同时在操作活动中,明析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特点,会根据特点进行判断、举例、互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尝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

  (三)拓展练习

  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38页第1题,用假分数和带分数分别表示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

  (学生独立做,然后进行交流)

  八、小结与作业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九、教学反思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关键问题是要给学生多大的探究空间?我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作为根本出发点,设计具有较大探究问题的空间,如“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等,学生们结合直观图的观察,逐步发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可以在一个单位“1”中表示,并且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不能只在一个单位“1”中表示,而且大于1,分子和分母同样大时,分数等于1。为最终概括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定义作铺垫。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6

  根据分数拿出相应的数量。1、12根小棒,请拿出12根小棒的思考:这里的分子1表示的是什么?(是1支还是1份)2、12根小棒,请拿出12根小棒的。(同学相互说分数并拿出数量。)

  教学难点:

  (一)拿一拿1、出示两盒铅笔(两盒中所装铅笔数不同),问:谁能拿出盒中铅笔的?

  2、你准备怎么拿?发现什么问题?都是,为什么拿的支数不一样?

  3、每一个同学都拿出你所有铅笔的,比一比,说一说发现。3、从刚才拿铅笔的活动中你明白了什么?4、归纳提升: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二)想一想1、把6支、9支、12支铅笔分别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支数可以怎样表示?(1/3或者2支、3支、4支)

  教学准备:

  板书设计:分数的再认识认识整体“1”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材分析:

  教材设计这个学习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教材先安排了“拿铅笔”活动,使学生体

  会同样是“1/2”,铅笔的数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这是因为原有的铅笔总数有的相同,有的不同。然后,教材又安排了一个“说一说”的活动,联系“一本书的1/3”等实际情境展开交流,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画一画”是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一个图形的1/4都是一个□,但这个图形的形状有可能不同。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了解起点。

  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计划学时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五上第三单元教案1。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能力。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突

  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教学难点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一同学们认识分数吗?你对分数都有哪些认识?谁能给老师说出几个分数?

  谁能给老师讲讲,二分之一表示什么?

  1/2和1/3哪个大?

  出示大小不同的图形,现在你觉得哪个分数大?这又是为什么呢?

  同学们说得真好,看来分数的奥秘还挺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探索分数的奥秘。谈认识。

  指名说。

  自由说。

  观察,思考,回答。

  回顾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巩固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感知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数量也不同,从实际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再认识分数的探索欲望。活动二1、这里有三盒笔,你能从每一盒笔中分别拿出1/2吗?

  指导拿笔。

  你发现了什么?他们拿得对吗?他们三人都是拿全部水笔的1/2,拿出的水笔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小结:总支数不一样,同样是1/2,所表示的支却不一样。2、小明看了一本书的1/3,小军看了一本书的1/3,他们看的一样多吗?(出示图片)都是一本书的1/3,但表示的页数不一样多,为什么?怎么样的情况下,两本书的1/3是一样的?3、通过刚才拿水笔的游戏、观察讨论看书的'情境,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一样,那么分数所表示具体的数量也不一样。指名3人上前拿笔,其他同学注意观察。指名说。再请三名同学判断三位同学拿的都是对的。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组轻声交流一下。比较。讨论,指名汇报。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讨论---初步得出结论---验证---总结归纳结论”的一个体验数学的过程,从中体会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数量也不同。活动三1、画一画:一个图形的1/4是“口”,请你画出这个图形。

  2、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

  巡视指导,引导说清思考过程。

  3、在图中用颜色表示对应的分数。

  4、分别画出各图形的1/2。

  5、捐零花钱。独立完成,展示不同答案,教案《五上第三单元教案1》。

  独立填后,交流。

  按要求涂色。

  画后交流:为什么大小不一样?

  组内交流,说清理由。利用层层深入的巩固练习,引导学生对分数进行充分的再认识,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分数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指名总结。归纳知识要点和心得体会,突出学习重点,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板书设计分数的再认识

  整体拿出它的1/2部分

  6枝3枝

  8枝4枝

  8枝4枝

  整体不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同。课题分饼计划学时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并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带分数”,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关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等能力。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及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带分数,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一出示教材情境图,并配上故事。

  3张一样大的饼平均分给4个人,该怎么分?每人分到多少张饼呢?”猪八戒想请大家帮忙解决“分饼”这个问题,大家愿意帮这个忙吗?观察,倾听。

  充分利用课本的情境图,创设一个学生喜欢的情境,既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又调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活动

  二1、请同学们拿出3张大小一样的圆形纸片代替3张饼,帮八戒分一分。

  讲清要求,巡视指导。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的操作思考的过程?

  显示教材的分法。

  哪个小组刚才没有想到有这样的两种方法的,请动手再尝试一下刚才介绍的方法。

  2、下午化缘的时候,猪八戒更卖力了,到了傍晚时分,猪八戒已化缘到9张饼,他高兴地往回走,走着走着,他突然又想到了一个问题:“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又分到多少张饼呢?”八戒想了想,用刚才你们教他的方法,不一会儿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同学们,你们能猜出猪八戒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吗?

  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的分法让大家分享一下。

  2张又张,用分数怎么表示呢?先写整数2,再写分数,分数紧挨着整数,分数线要对齐整数中间,合起来就是2,读作:二又四分之一。

  现在请同学们先齐读两遍,然后再写一写,看谁写得又快又美观。

  3、我们帮猪八戒解决了两个分饼的问题,得到了这些分数,观察一下分数的各部分,它们有什么特点呢?与1相比,哪个大?把你的发现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4、小结:谁来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假分数和带分数?以小组为单位。分法先在小组里说一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动手分一分。

  汇报时上台演示,边做边说观察,记忆,理解。动手操作。可以利用手中的圆片,通过剪、拼、画等方法来验证一下,同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和验证的结果。倾听,记忆。读,写。讨论,了解特点。随便说。让学生通过想一想、说一说、剪一剪、分一分,在活动中感知数学,体验数学,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和主体性,用

  不同方法的演示,认识分数的产生过程,并为下一个实践操作活动作好铺垫。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交流、举例,结合情境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特点,使学生印象更深刻。活动三1、找朋友

  出示几个分数。2、用假分数和带分数分别表示各图中的阴影部分。3、以7为分母,写分数。4、看图,填假分数和带分数。判断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在书上完成,交流。独立写,汇报。完成在书上,同桌交流,再汇报。练习结合情境,既注重基础,又促进学生的发展,生动有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指名总结。归纳知识要点和心得体会,突出学习重点,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板书设计分饼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真分数<1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假分数≥1带分数:由整数部分和真分数部分合起来的分数带分数>1

  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二、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教学重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教学新课。现场组织活动:请两位同学到台前,每人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1/2,结果两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一位学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位学生拿出的是3枝。师:这里有两盒铅笔,你能从每盒铅笔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准备怎么拿呢?生1:我准备把全部的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生2:我准备把全部的铅笔除以2,也就是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1/2。学生活动,一位学生拿出3枝笔,另一个学生拿出4枝笔。师: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或者说你能提出问题吗?生:他们拿出的枝数不一样多,一个是3枝,一个是4枝,这是为什么呢?师:他们两人都是拿全部铅笔的1/2,拿出的铅笔枝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学生小组交流,再全班反馈。生:我们认识两盒铅笔的总枝数不一样多。生:有可能数错了。师:现在大家的意见都认为是总枝数不一样,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了吗?学生都表示同意。

  师:告诉大家总枝数是多少,1/2是多少枝。生1:全部是8枝,1/2是4枝。生2:全部的铅笔是6枝,1/2是3枝。师:真的是不一样多,一盒铅笔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盒铅笔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总枝数不一样多),所以1/2表示的具体的数量也就不一样。师:原来分数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二、练一练1、看数学书说一说,小林和小明一样多吗?笑笑和小红一样多吗?说说理由。2、画一画,说说画法对吗?为什么?还有别的画法吗?三、巩固练习:1、独立完成1、2、3,然后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2、第4题让学生充分说说自己的想法,必要时可以举例说明。

  3、第5、6题独立完成,然后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四、思考题。放学后独立完成,课后讲评。五、课堂作业

  三、体会分子与分母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与直观操作,体验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与挑战性。教学重点: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突出分数意义的建

  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学情:

  对于分数而言,学生是在三年级下册教材“分一分(一)”中,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在“分一分(二)”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这里的“再认识”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知识与原来学习的分数知识是有区别的:一是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标准”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二是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分数的再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次,五年级的学生求知的和能力,好奇心

  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需要动手操作,理解知识需要具体的事物作支持。

  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介入,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教学中,我将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复习导入。

  导入:同学们,听指令做动作,知道吗?准备好了没有?女生起立,男生坐正,全班起立,所有同学坐正。下面听问题回答,

  准备好了没有?全班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男生有多少人?女生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谁能像老师这样来提问?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的方式来复习分数,从而来导入新课,这样加深我们对分数的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

  活动一:拿一拿。

  首先让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笔的1/2,让同学之间看看,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拿的。然后老师问:为什么都是拿了所带笔的1/2却支数不一样呢?同桌说一说。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设计意图:通过拿笔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同时,体现了学生的主题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对分数有更深的了解。

  活动二:涂一涂。

  老师将准备好的两根纸条请两名同学比赛涂它们的1/3,看谁涂得快?为什么快?猜猜看?接着露出两根纸条的1/3,将其它的部分藏起来,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你还想说什么?师小结:看

  来都是纸条的1/3,但是两根纸条的长度不一样,所以它们的1/3也不一样。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两本书的1/3不同,我把教材进行了小小的处理,改成了涂一涂,猜一猜,说一说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1/3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1/3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任何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三、运用新知,巩固拓展。

  活动三:猜一猜。

  师: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2,猜一猜我一共有多少本书?把你的想法在纸上画一画,与同桌交流你的想法。老师巡视,指名把不同的画法画在黑板上。然后师问: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大家?指名针对黑板上的图谈谈自己的想法。师: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3,猜一猜我一共有多少本书?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4呢?用同样的方法学生很容易理解并快速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这时的活动难度加大了,是让学生知道了部分,让学生猜整体是多少,在画一画,猜一猜,说一说中进一步理解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四、练习反馈,发展能力。

  1.画一画。

  给出一个图形1/4小正方形,让学生画,无论如何画,只要是整个图形的1/4是一个小正方形既可。教师巡视,指名把不同的画法画在黑板上,然后再看书中小明、小林和小伟的画法,看来这样的图形的画法有很多种。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涂一涂。(练一练第2题重点体现涂法的多样性。)

  3、辩一辩

  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利用层层深入的巩固练习,引导学生对分数进行充分的再认识,通过1题的练习,在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时,进行逆向思维练习,提高学生从部分到整体的意识,又有助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第2题通过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再一次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第3题是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分数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同一数量所对应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分数也不同;分数不同,

  整体不同,所对应的数量无法比较。在练习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五、知识延伸,激发爱国。

  你知道吗?

  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古埃及在3700多年前的“莱茵德纸草书”中就有关于分数的记载。我国使用分数的时间也很早,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里,就有许多有关分数及其应用的记载。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阅读中了解分数的来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节课我不仅注重了知识的教学,同时也注意了学习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在经历猜测、验证、总结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畅谈收获,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对分数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这些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那些问题,学以致用。

  七、作业布置,课外学习。

  在布置作业时,我设计了有层次的习题,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体现了因材施

  教的思想,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教学理念。

  板书设计:分数的再认识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设计,因为提纲式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楚、从属关系分明,给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于学生对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的理解

  四、在练习中进一步体验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7

  教材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不必面面俱到)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不仅要思考其他内容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帮助,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科体系的建立、其他学科内容学习的帮助;还应该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学科能力甚至综合素质的帮助,以维方式的变化影响等。

  教材首先安排了“拿铅笔”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同样是1/2,铅笔的数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这是因为原有的铅笔总数有的相同,有的不同;然后,教材又安排了“说一说”的活动,联系“一本书的1/3”等实际情景展开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画一画”是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一个图形的1/4都是一个方框,但这个图形的形状有可能不同。这样的学习

  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情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

  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即从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经过哪几个环节,最终形成本节课要达到的知识。

  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可能是知识基础不足、旧的概念或者能力方法不够、思维方式变化等。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已经很丰富,而且他们的思维活跃,喜欢挑战自己,对于新知识总喜欢自己探索,并且喜欢寻找与他人不同的看法。因此,课堂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教师再作一些适当的指导,已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体会分数的相对性。分数相对性是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感

  受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它所对应部分的太小或具体数量的多少是不一样的。在教学中,对学生来说,不需要出现“分数相对性”这样的专门术语,只要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就可以了。例如,教材安排了“拿铅笔”等多个情景活动,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因此,教学时,教师要联系这样的实际情景,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展开充分的交流。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1、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体会标准不同,分数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2、在具体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2.能准确地找出单位“1”,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流程示意

  (按课时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应能清晰准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核心活动内容。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简单的环节,而没有环节实施的具体内容;还要避免把环节细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要环节最好控制在4~6个之间,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实施。)

  一、复习引入:在复习已有知识的同时,以活动的形式引入新知识的学习,增加学习乐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二、学习新知识:使学生体会同样是1/2,小棒的数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这是因为原有的总数有的相同有的不同。

  三、说一说: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四、画一画: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五、练一练: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六、课堂小结:整理所学,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环节的实施过程很清楚地再现。)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8

  两盒铅笔(两盒中所装铅笔数不同)、12根小棒、实物投影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9

  1、基础练习:看图写分数:表示用分数:2、拓展练习:(1)说得对吗?请说明理由。(2)、选一选①由一段木料的估计这段木料有多长。②由一段图形的估计这个图形。(3)、填一填:

  通过学生填数、观察,使学生体会这些分数之间的关系,先让学生填一填,再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篇八: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教案设计

  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五单元《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63—64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2、在具体的情境中,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材简析

  在三年级时,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教材通过创设“拿铅笔”等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重、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起点,引入新课1.猜谜语导入:师:同学们喜欢玩猜谜语游戏吗?请注意听:一分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谜底各打一个数生:1/2,7/8,1/100师:这些都是什么数?生:分数2.提示课题: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再认识(一),既然是分数的再认识,说明我们对分数并不陌生,其实早在三年级我们已经对分数有所了解。古人云“温故而知新”,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道题目来回顾一下三年级我们对分数的记忆。(二)创设情境,深化理解分数意义1、理解整体1,小结分数的意义。活动一:说一说,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1.

  2.

  3.

  师:在表示1/4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活动二:说一说3/4可以表示什么?举例说一说,画一画。师:不管平均分的是一个图形、多个图形还是多组图形,在这里都称为一个整体,只要我们把这个整体平均分了,就可以用3/4来表示。小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活动三:画一画,一个图形的1/4是

  ,画出这个图形。

  1、学生展示不同的图案。

  2、师:你发现了什么?

  (一个分数“部分”的个数相同时,“整体”的个数也相同,但是形

  状不一定相同。)

  活动四:拿一拿,拿出你所有铅笔的二分之一。

  师:你准备怎么拿呢?

  生:我准备把全部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师: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他们拿的支数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师:他们三人都是拿全部铅笔的1/2,拿出的铅笔支数有的一样多,

  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组轻声交流一

  下。

  生:铅笔的总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也就是整体“1”有

  的一样,有的不一样。

  小结:总支数不一样,同样是1/2,所表示的支数也不一样。

  师:如果这盒铅笔有20支,它的1/2是多少支?如果这盒铅笔有100支呢?你又有什么发现?小结:同样是取出1/2,总支数越多,具体的数量也就越多。(三)、巩固练习,反馈分析1、说一说下面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1)一张报纸的1/4版面用于广告宣传。(2)我们班有3/4的男生喜欢打乒乓球。(3)有专家指出,取消塑料袋无偿供应,全国塑料袋使用量可减少

  2/3.2、圈一圈,填一填,再说一说

  、3、如果让你一口气喝掉它的1/3,你会选择哪一瓶?(出示两瓶大小不同的可乐)

  小结: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一样,那么分数所表示具体的数量也不一样。(4)、辩一辩奇思捐了零花钱的1/5,妙想捐了3/5,妙想一定捐的

  比奇思捐的多吗?(五)全课总结。师:分数再认识,再认识了什么?总结:分数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的量就不同;具体数量相同,对应的整体不一样,用来表示的分数就不一样。(五)、课外拓展阅读

  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古埃及在3700多年前的“莱茵德纸草书”中就有关于分数的记载,记法非常独特,如用类似三角形表示二分之一,用圆形表示四分之一。我国使用分数的时间也很早,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里,就有许多有关分数及其应用的记载。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一)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篇九: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教案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一、学习内容的分析:

  《分数的再认识》,本节课是在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近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这里的“再认识”已经很明确地告诉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知识与原来学习的分数知识是有区别的:一是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整体1”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二是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分数的再认识,不但为本单元的后续知识奠基基础,同时本节课还是六年级学习分数应用题的必备知识。

  二、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在三年级已经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

  产生的过程,初步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能够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但由于整个四年级没有安排分数知识的学习,时隔一年多,学生才第二次接触分数,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有一定的难度,体会分数的相对性。所以本节课主要是在真实的贴近生活的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交流,主动探索分数意义的过程。三、教学目标

  1、在说一说、画一画、分一分、等活动中体会整体“1”,在小组活动中体验“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抽象概括能力。

  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建立整体“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谈话引入。孩子们,看过《西游记》吗?今天,师徒四人又再次出发了,唐僧看三个徒弟都无精打采,便拿出一个面包说:“徒儿们拿去吃吧!”八戒一把抢过来就想独吞,悟空赶忙制止。孩子们,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分才公平?(板书:平均分)每人吃多少块面包呢?面包吃完,徒弟们还是没有精神。唐僧说:“徒弟们我们来做数字游戏吧”。2、用分数表示,下面图形中涂色部分。

  师:图1为什么58

  用表示?图2中

  23

  是什么意思?

  师小结:这就是我们三年级就认识了的分数知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几份就用分数来表示。(板书:一个物体)

  (二)、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1、说一说。做完这个游戏,悟空有意见了,说:“这题也太简单了吧,我也来出一道题吧。四分之三可以表示什么?举例说一说。”先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强调整体“1”。)生1: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生2:画了4个三角形,其中3个……(板书:多个物体)生3:……沙僧心想,我也来出道题吧。圈起来的骨头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这道题可把八戒拦住了。孩子们,你们能解答吗?。抽学生回答。(板书:多组物体)

  教师小结:可以把一个物体,多个物体,多组物体看成一个整体。2、巩固练习:圈起来的苹果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引出分数的概念。教师小结。(板书: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三)、感受“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画一画。八戒说,我也来一出一道题吧。一个图形的四分之一是这样的。

  你能画出这个图形吗。学生画在作业本上。。教师巡视,指导孩子。学生集体汇报。

  我们来看看,唐僧的作品,悟空的作品,沙僧的作品。

  孩子们,他们都画对了吗?。教师小结:不管他们画的形状是什么样的,但是小正方形的总个数始终是八个。2、分一分

  聊得正起劲的时候。唐僧说话了“徒儿们,为师饿了,去找些果子来罢。”师傅发话了,悟空赶紧说:“好的这就去”。说完三个徒弟就腾云驾雾而去。(找三个孩子扮演悟空,沙僧和八戒。)不一会儿三个徒弟就回来了。师傅,徒儿们,拿出你们全部果子的二分之一。悟空,拿出四个桃子,沙僧拿出四个梨,八戒拿出三个苹果。师傅:“八戒,你又馋嘴了吗。“”八戒:“冤枉啊,师傅。”八戒,你没有偷吃果子,是不是果子个数拿错了。抽学生上台验证八戒拿果子的个数。

  老师提问:“都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他们拿出的果子个数,

  可为什么他们拿出的个数却不一样了。”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小组汇报。(一个孩子作为主发言人,其余的孩子补充。)全班交流。同时让扮演悟空,沙僧,八戒的学生证明他们说的话是否正确。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板书)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它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不同。这就是分数一个很大的特点(同时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四)、巩固练习。1、快速抢答,把谁看作整体。

  2、选一选。(1)一根原木的三分之一是这样的。这根圆木是下面三根中的哪一根。(2)一个圆的四分之一是这样的,这个圆的四分之三是下列图形中的哪一个。

  3、我看了这本书的三分之一,我也看了这本书的三分之一,他们看的页数一样多吗。4、笑笑说,他一次能吃一块蛋糕的四分之一,你觉得他能做到吗?

  (一个小蛋糕。一个非常大的蛋糕。)5、猜猜一共有几只小棒。

  6、练一练,为帮助灾区人民,奇思捐献了零花钱的五分之一,妙想捐献了零花钱的五分之三,妙想捐的钱一定比奇思多吗,请说明理由。。(五)、小结:今天有什么收获?。(六)、拓展练习。

  桌子上有九个苹果,哥哥拿走了全部的三分之一,弟弟接着拿走了剩下的三分之一,他们拿的一样多吗,各拿走了几个苹果?

篇十: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教案设计

  《分数的再理解(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

  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二、教学重点:

  体会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感受分数的相对性。四、教学准备:课件,任意大小的纸一张。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说一个你喜欢的分数师:谁能给老师说说,1/8表示什么?(1/8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1份)2.(动手折纸)那么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圆纸片,折出它的1/2。两名拿有不同大小圆片的同学展示请同学们认真比照观察,他们都准确的折出了自己图形的1/2,可为什么同样是1/2,折后图形的大小却不一样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分数的再理解》。(板书课题)(二)、设问导学:

  1、出示书上图形,找其中的3/4学生说分法能够把一个图形,几个图形或几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就能够用分数来表示。2.一个整体拿走3/4,还剩多少呢?3.若给一个图形的1/4是一个方框,画出这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假如是两个方框呢?(感受“部分”相同时,“整体”也相同)。4、拿出你所有铅笔的1/2,拿出的铅笔数为什么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呢?5、在图中具体感受不同“整体”的1/2.6、小结:通过以上,你发现了什么(相同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它所表示的数量就不同。)(三)、智力比拼:1、淘气和小明都看了书的1/3,谁看得多?学生自主思考,然后同桌讨论,得出结论并说明理由。2、辨一辨。笑笑说她一次能吃一块蛋糕的1/4,你觉得她能做到吗?(说明自己的理由)3、选一选。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选择。4、一个整体的2/3是8个圆片,这个整体会是以下图中的哪一个?(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选择,并说明理由)5、为了协助四川受灾地区的灾民,奇思捐献了零花钱1/5,妙想捐献了

  零花钱的3/5,妙想捐的钱一定比奇思多吗?请说明理由。(可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四)、总结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分数,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谈感受)。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一)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推荐访问: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教案设计 分数 再认 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