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完善民生资金监管工作经验交流(全文完整)

时间:2022-12-12 08:40:04 来源:网友投稿

完善民生资金监管工作经验交流完善民生资金监管工作经验交流3篇完善民生资金监管工作经验交流第1篇一、存在主要问题目前,一些管理者受利益驱使,套取专项资金;有的经费不足,挤占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完善民生资金监管工作经验交流,供大家参考。

完善民生资金监管工作经验交流

  完善民生资金监管工作经验交流3篇

  完善民生资金监管工作经验交流第1篇

  一、存在主要问题

  目前,一些管理者受利益驱使,套取专项资金;有的经费不足,挤占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存在明显漏洞,资金的使用管理把关不严,资金发放不及时、发放不到位、公示不到位等现象,致使少数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政策理解不透,知晓度不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民生资金效益发挥不高。近年来,民生资金的使用及其效益逐渐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点。民生资金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花好管好民生资金,使其使用效益得到最大发挥,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制约,在项目的上马和资金在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宁多勿少”的利益驱动,套取资金、浪费资金现象严重。二是部分工程项目在执行中由于资金配套、后期管护等环节存在问题,成为烂尾工程,没有真正发挥其经济效益。三是一些地方或部门为了完成对民生项目的考核,实行一刀切、下指标、摊指标等硬性数量规定,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形下,存在弄虚作假、虚报造假现象,使宝贵的民生资金打了水漂。

  (二)动态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是民生项目从项目申报、立项,到资金配套、拨付、使用和后续监管等环节,贯穿全程的动态监督管理机制尚未建立,难以预防和阻止资金运转、使用偏离轨道,确保资金运转合法合规和安全高效使用。二是资金管理与项目管理脱节,资金与项目缺乏统筹衔接。由于资金管理责任不具体、不明确、不严格,没有实行问责制,重争取,轻管理,以拨代管,权责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三是民生支出公开机制不健全。目前,缺乏规范的民生支出的公开机制,公开的主体、渠道、范围、方式和审查的程序需要以政策法规的形式加以进一步明确。民生资金的拨付、使用处于不公开透明的状态,一方面给资金的暗箱操作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监督机构、社会和公众对民生资金的有效监管。

  (三)基层财政监督体系薄弱。一是实际操作中普遍面临资金、项目多头管理的情况,很多资金由项目主管部门管理。由于项目多、业务量大、资金分散、多头管理,基层财政所无法实施有效监督。基层财政所监管力量薄弱,业务人员

  少,许多项目需要专门管理人员长期深入实地检查,加之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公共财政的监管需求。二是基层财政所对民生资金的具体使用,事前、事中缺乏参与,事后监督局限于发现和确认偏差以及已经存在的问题,在管理监督过程中出现职能悬空,导致监督缺位。

  二、对策及建议

  民生问题是一个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内容丰富的社会系统工程,民生资金的监管同样牵涉面广,项目内容繁杂,需要全面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具体应在把牢关口、创新手段、加强管理和强化监督等方面下功夫。

  (一)关口前移抓预防。科学合理编制预算,明确利民惠民实事的中长期目标、重点方向、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以及分年度实施的计划;加强民生资金预算项目支出的规范管理,认真做好重点项目支出的安排的研究和评估论证;加快项目支出的预算执行进度,加强民生资金预算的执行分析,财政资金使用跟踪问效制度。对民生项目实行程序化管理,严格把好立项关、资金支出关和资金使用关。对民生工程建设项目按建设进度拨款,减少资金跑漏,充分保证资金的利用率项目财务实行独立核算,确保专款专用。

  (二)科技助力解难题。制针对民生资金全程监管难、数据审计难、监管量化难、身份甄别难、监管机制僵化、缺乏信息科技手段等问题,利用现代#络技术,建立快捷高效的全程实时信息监管系统,促使民生资金在贯彻落实时实现阳光操作。对项目监控,从前期手续、施工前审批,到项目开工、资金拨付使用、决算直至竣工验收,进行全程实时监控;对专项资金监控,从指标下达到拨付、投放使用,进行全过程实时监控。同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创建完善民生资金电子监管系统,覆盖民生资金项目、资金用途、补助对象、补助标准等情况。在用款计划申请、资金使用审批、资金拨付和资金发放四大关键环节设置监测点,实行自动预警、分级报警,提高工作人员违规操作的风险和成本。此外,还应建立财政及各监管部门集成信息共享系统,对所有纳入系统管理的项目和资金民生资金进行查、访、核、验,随时了解每笔资金的动向,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保障群众的知晓权,系统向群众开放以查询资金使用等情况,真正实现每一笔资金的拨付在事前、事中和事后形成多角度、全过程、实时化、动态性的有效监督。

  (三)责任查纠抓落实。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使每一项资金的监管都有具体部门负责,并将强化监管贯穿于从项目立项、审批到验收、审计的全过程,严防资金被挪用、拖欠和改变用途。对每项民生资金的拨付、管理、使用等情况全面开展检查,逐一建立问题整改台帐,实行销号式整改。将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定期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重点查处民生资金领域存在的腐败和违法犯罪问题,严肃查处侵害国家、集体或群众利益的经济案件。同时,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完善相关制度,加大对民生政策落实、民生项目建设、民生制度执行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查处力度,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完善民生资金监管工作经验交流第2篇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民生领域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日益加大,投入的资金也越来越多,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广大居民的生活品质和保障水平,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起了重要作用。民生资金一分一厘都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但是在现实情况下,这些民生资金的使用管理仍然存在监管难度大以及监管漏洞等问题。在新形势下,保障民生、完善民生已成为广泛共识,政策资金进一步倾斜,面临机遇与挑战,如何进一步完善重大民生资金的监管工作机制,规范民生资金的使用与管理,使其最大程度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课题背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并明确2022年要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些都对提升民生工作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财政资金持续投入。2022-2022,中央公共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5年累计万亿元,年均增长%,占中央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稳定在2/3以上。2022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方面的支出安排合计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比上年执行数增长%;用在公共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等方面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支出安排合计亿元。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安排合计13799亿元,增长%。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大部分也将用于保

  障改善民生和“三农”方面。随着民生资金蛋糕的做大,资金的科学有效管理成为重中之重。

  (二)收支矛盾日益显现。今年前5个月累计,全国公共财政收入仅比去年同期增长%,中央财政收入只增长0%。要解决财政收支矛盾,就必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明确指出,要集中有限的资金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对棚户区改造、节能环保、公共服务业、城市基础设施和促进消费等方面的投入,不断释放内需潜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满足群众迫切需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把积极财政政策发挥好、运用好。因此,民生资金亟需精细管理,开源节流,走一条长效健康的发展道路。

  (三)三清政治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三清”廉洁政治目标。从本质上说,廉洁政治就是执政党和公职人员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清政治的内涵与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紧密相连,可以说民生问题是考验干部是否清正、政府是是否清廉、政治是否清明的试金石。其中,民生资金的监管,将直接反映出干部的执行操作能力,政府的廉洁执政水平以及群众的评价反馈。

  二、存在问题

  当下,一些管理者受利益驱使,套取专项资金;有的经费不足,挤占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存在明显漏洞,资金的使用管理把关不严,资金发放不及时、发放不到位、公示不到位等现象,致使少数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政策理解不透,知晓度不高。总的来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民生资金效益产出不高。近年来,民生资金的使用及其效益逐渐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点。民生资金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花好管住民生资金,使其使用效益得到最大发挥,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其一,由于缺乏有效的制约,在项目的上马和资金在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宁多勿少”的利益驱动,套取资金、浪费资金现象严重。其二,部分工程项目在执行中由于资金配套、后期管护等环节存在问题,成为烂尾工程,没有真正发挥其经济效益。其三,一些地方或部门为了完成对民生项目的考核,实行一刀切、下指标

  、摊指标等硬性数量规定,在“上有

  政策、下有对策

  ”的情形下,存在弄虚

  作假、虚报造假现象,使宝贵的民生资金打了水漂。

  (二)动态管理机制较为欠缺。其一,民生项目从项目申报、立项,到资金配套、拨付、使用和后续管护等环节,贯穿全程的动态监督管理机制尚未建立,难以预防和阻止资金运转、使用偏离轨道,确保资金运转合法合规和安全高效使用。其二,资金管理与项目管理脱节,资金与项目缺乏统筹衔接。由于资金管理责任不具体、不明确、不严格,没有实行问责制。重争取,轻管理,以拨代管,权责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再次,民生支出公开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缺乏规范的民生支出的公开机制,公开的主体、渠道、范围、方式和审查的程序需要以政策法规的形式加以进一步明确。民生资金的拨付、使用处于不公开透明的状态,一方面给资金的暗箱操作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监督机构、社会和公众对民生资金的有效监管。其三,缺乏有效的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目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尚处于探索阶段,对民生资金的合规性、合理性、投资风险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难以做到科学有效的评估与监管。

  (三)基层财政监督体系薄弱。其一,实际操作中普遍面临资金、项目多头管理的情况,很多资金由项目主管部门管理。由于项目多、业务量大、资金分散、多头管理,基层财政所无法实施有效监督。基层财政所监管力量薄弱,业务人员少,许多项目需要专管人员长期深入实地检查,加之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公共财政的监管需求。其二,基层财政所对民生资金的具体使用,事前、事中缺乏参与,事后监督局限于发现和确认偏差以及已经存在的问题,在管理监督过程中出现职能悬空,导致监督缺位。其三,缺乏现代信息化办公设备和科技手段,经费短缺问题突出,使得很难对民生资金的使用进行全方位监控及跟踪,使其游离于基层财政监督之外,造成使用效率低下。

  三、策略探析

  民生问题是一个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内容丰富的社会系统工程,民生资金的监管同样牵涉面广,项目内容繁杂,需要全面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具体应在把牢关口、创新手段、加强管理和强化监督等方面下功夫。

  (一)关口前移抓预防。科学合理编制预算。明确利民惠民实事的中长期目标、重点方向、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以及分年度实施的计划;加强民生资金预

  算项目支出的规范管理,认真做好重点项目支出的安排的研究和评估论证;加快项目支出的预算执行进度,加强民生资金预算的执行分析,财政资金使用跟踪问效制度。对民生项目实行程序化管理,严格把好立项关、资金支出关和资金使用关。对民生工程建设项目按建设进度拨款,减少资金跑漏,充分保证资金的利用率项目财务实行独立核算,确保专款专用。

  (二)科技助力解难题。制针对民生资金全程监管难、数据审计难、监管量化难、身份甄别难、监管机制僵化、缺乏信息科技手段等问题,利用现代#络技术,建立快捷高效的全程实时信息监管系统,促使民生资金在贯彻落实时实现阳光操作。对项目监控,从前期手续、施工前审批,到项目开工、资金拨付使用、决算直至竣工验收,进行全程实时监控;对专项资金监控,从指标下达到拨付、投放使用,进行全过程实时监控。同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创建完善民生资金电子监管系统,覆盖民生资金项目、资金用途、补助对象、补助标准等情况。在用款计划申请、资金使用审批、资金拨付和资金发放四大关键环节设置监测点,实行自动预警、分级报警,提高工作人员违规操作的风险和成本。此外,还应建立财政及各监管部门集成信息共享系统,对所有纳入系统管理的项目和资金民生资金进行查、访、核、验,随时了解每笔资金的动向,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保障群众的知晓权,系统向群众开放以查询资金使用等情况,真正实现每一笔资金的拨付在事前、事中和事后形成多角度、全过程、实时化、动态性的有效监督。

  (三)绩效管理促规范。推动建立民生资金支出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结合实际,根据成本效益、费用选择等情况选择适用指标,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构建动态、全程的支出绩效监控机制,实现从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的转化,及时参与到项目管理之中,从立项、实施以及结果中及时了解民生资金支出的动态情况,从对结果的考核转到对投入、过程以及结果等全程的考核。积极探索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机制,根据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把绩效评价结果与被监管单位年度考核、领导干部考核挂钩,内在强化被监管者的公共责任意识。

  (四)责任查纠抓落实。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使每一项资金的监管都有具体部门负责,并将强化监管贯穿于从项目立项、审批到验收、审计的全过程,严防资金被挪用、拖欠和改变用途。对每项民生资金的拨付、管理、使用等情况

  全面开展检查,逐一建立问题整改台帐,实行销号式整改。将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定期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重点查处民生资金领域存在的腐败和违法犯罪问题,严肃查处侵害国家、集体或群众利益的经济案件。同时,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完善信访听证、双向承诺、基层巡回接访、信访对话、吸收群众代表参与信访案件调查、信访听证处理疑难问题、信访问题公开答复等制度,推行领导干部联系点、民情恳谈、民情信箱、#上信访、政风行风热线等举措,加大对民生政策落实、民生项目建设、民生制度执行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查处力度,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完善民生资金监管工作经验交流第3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民生政策,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新化县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以完善制度、规范流程、强化监管为重点,确保民生资金管理使用安全高效,最大限度惠及民生。2022年,该县在“三农”、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直接涉及民生领域投入累计达到XX万元,占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充分体现了民生优先的公共财政职能作用。

  一、民生保障资金落实情况

  按照“保运转、保民生、促发展”的要求,新化县积极创新生财聚财方式,转变理财用财思路,在财政政策制定、财政资金分配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中,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始终把贯彻民生政策作为重中之重,积极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越来越温暖。

  一是不断夯实财力基础,提高了民生保障能力。新化县地处湖南中部偏西,是国家贫困县、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试点县,辖区总面积3642平方公里,人口145万,其中农业人口120万。近年来,民生资金标准提高幅度较大,远远超出了该县财政的承受能力,县级财政配套压力越来越大,财政运行十分艰难。尽管如此,该县努力克服收支双重压力,在财源培植上求突破,在征管方式上求创新,在监督管理上求精细,不断夯实民生财政的基础和保障能力。

  进一步增强保障实力。为确保各项民生支出、法定支出和重点支出得到较好

  保障,该县想方设法拓宽收入渠道,狠抓财源建设,挖掘增收潜力,不断增强财政保障实力。2022年全县公共财政收入完成XX万元,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8515万元,为预算的%,增幅排名全市第二。该县紧紧抓住被纳入武陵山片区发展和扶贫攻坚试点县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大力推进扶贫开发,着重加快改善民生。2022年新增财力补助

  亿元,其中农田水利、教育文化、保障性住房、农村饮水安全等民生工程项目获得中央、省、市支持的资金额度均有明显提高,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县民生工程投入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进一步强化预算安排。该县坚持将民生投入作为县财政预算安排的重点内容予以优先保障,科学编制民生支出预算,加强对财政支出预算的编审工作,积极建立新增财力向民生倾斜的用财机制,确保当年新增财力性补助的80%以上用于民生支出,不断提高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确保各项民生政策落到实处。同时,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大力压缩行政运行成本,节约一般性开支,努力挤出资金用于改善民生。

  抓好资金整合。积极探索在民生资金“使用性质不变、使用方向不变、分配方式不变”的前提下,以整合资金、推进财政支持民生建设机制创新为突破口,着力在盘活存量、提高效益上下功夫,按照“管理责权不变,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原则,统筹整合各部门、各渠道安排的民生资金,调整资金投向,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大事。

  二是切实加大投入力度,扎实推进了民生改善。该县认真落实支持改善民生的各项财政政策,不断提高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确保将财政资金更多地向民生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倾斜,切实解决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

  支持“三农”经济全面发展。认真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特色产业、农民培训和重点农业项目建设。通过加强领导、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督查整改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大力强化资金管理使用,确保各项惠农资金及时发放到位,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2022年,全县农林水事务支出66963万元,增长%;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工作效率不断提升,全年共发放涉农补贴项目56个,累计发放资金万元。有力推进了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维护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

  支持社会保障事业协调发展。近年来,该县努力克服预算执行中的诸多困难,坚持“有保有压”的原则,在社会保障方面加大财政投入,持续提高全县社会保障水平。2022年全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8119万元,增长%。社会救助体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切实解决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推动了就业再就业工作开展。

  支持医药卫生事业统筹发展。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迈向均等化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老百姓的幸福安康。该县将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作为财政支持和保障的重点,积极筹措资金,加大财政投入,2022年全县医疗卫生支出61206万元,增长%。大力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县医疗基础设施和就医条件全面改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支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按照“先教育、后其他”的原则,把教育经费作为刚性预算优先保证,做到了教育拨款比例始终高于财政增长比例,教师工资水平明显高于全县财政供养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目前,该县可用财力中近一半投入到了教育,在全市居于领先水平。2022年,该县财政教育支出93629万元,为预算的%,增长%。

  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紧紧围绕“强基固本、旺旅兴工、融城带乡、重教治贫”战略目标,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突破口,该县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及时拨付建设资金,大力支持惠民公益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投入农村水电增效扩容资金4088万元,基本消除了农村老旧水电站安全隐患;投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资金2080万元,完成91座病险水库的扫尾工作。继续加大对资江防洪堤、农村公路、污水处理厂、文体中心及移民避险搬迁等工程项目投入力度,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改善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二、加强民生资金监管的主要措施

  为确保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该县财政部门始终恪守“依法理财、科学理财、为民理财”宗旨,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预算安排重点的同时,切实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住房保障、强农惠农等民生资金的监管力度,不断提高民生资金使用效益,确保了民生资金按时足额拨付和安全高效运行。

  严格预算约束。为努力实现“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发展目标,该县财政部门不断细化预算编制,严格预算执行,加强资金调度,加快支出进度,优化支出结构,确保民生支出预算执行到位;严格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集中支付、追踪问效”,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严格执行县人大会议审批的预算,确保预算资金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同时,积极推进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将涉及民生项目的支出计划和执行情况向社会公开,特别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以及“三农”等方面的财政专项支出予以重点公开。

  加强制度建设。着力在清查民生资金管理、使用和监督制度的缺失和漏洞上下功夫,及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监督管理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防范民生资金领域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确保民生资金在阳光下运行。该县先后制订了《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涉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涉农补贴资金信息化发放工作的通知》及教育、社保、医疗卫生等事关民生方面的多个资金管理制度和办法,明确了在民生资金申报、实施、监管过程中部门职责权限和程序,保证了民生资金按进度及时足额到位。

  强化工作职责。针对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出台、民生资金不断增多、监管难度越来越大的实际,为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以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该县财政部门进一步增强保障民生的政治责任感,着力增强服务和保障民生能力。完善岗位职责理顺工作流程,实现任务细化、责任到人、监督到位,加强全方位、立体化监督管理,确保各项民生资金拨付流程更加顺畅。充分发挥国库集中支付职能,强化财政支出监管,在办理民生项目资金拨付时,所有请款凭证及附件必须要符合规定,要素齐全、缺一不可,凡是要素不齐全或资金使用范围不符合规定的,一律不予办理,坚决杜绝挤占民生资金用于其他支出。着力发挥乡镇财政所就近监管的优势,增强乡镇财政支出管理意识,避免民生项目资金在预算执行中的随意性,增强财政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力。

  规范监管模式。该县财政部门在协同纪检、监察、审计、检察等部门做好外部监管的同时,将财政民生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作为内部重点监督内容,切实构建多层次、立体式的监管模式,以拨款程序是否合规、拨款手续是否完善、资金拨付是否及时、资金使用是否合理为监管重点,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事后全

  程监管,实现监督关口前移和监督全过程无缝隙连接,保证了民生资金使用的安全性、真实性、公正性。如对一事一议、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等民生资金,该县财政局每月和乡镇财政所进行对账、检查,每季度与省财政厅对账。为确保资金安全,对民生项目公共部分的资金,按项目建设进度及时足额拨付到项目建设单位,对个人的补贴补助,通过“一卡通”及时足额打卡发放到享受对象。

  开展绩效评价。为不断提高民生资金使用效益,该县强化民生资金“问效制”和“问责制”,将民生工程列入推行绩效预算改革的主要内容,积极探索以提高财政管理效能为核心,以实现绩效预算为目标的科学、规范的民生支出绩效考评体系。积极推行标准化管理,对每一个民生项目的支出进度、资金管理、绩效认定分别明确了工作标准、实现要求、测算依据,增强了项目实施单位的绩效观念,提高了民生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加大对违法违纪违规问题的揭露惩处力度,重点围绕虚报冒领、截留挪用、套取侵吞等违法违纪行为,加大对民生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通过开展专项检查,突击检查,自查自纠,以案促纠,多措并举有效保证了全县民生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三、存在的问题

  随着党和政府惠民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级财政投入民生保障的资金量越来越增多,新化县民生资金使用管理总体运行良好,但也由于个别单位和人员的财经法纪意识不够强,还不同程度存在虚报冒领和截留挪用等违法违纪行为,存在财务管理松懈,管理制度不健全,资金使用管理把关不严,资金发放不及时、发放不到位、公示不到位及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账目管理不规范。一些单位民生专项资金没有实行单独核算,与单位日常性开支混同一起核算反映,致使收支不能一目了然,资金结余情况也无法正常体现;有的支出票据不合规,收支核算不规范。

  虚报冒领套取民生资金。有的主管部门数据采集不实,造成财政补贴资金存在“张冠李戴”和“吃空饷”现象;也有个别单位和个人弄虚作假,通过签订假合同,做假预决算,列假支出,暗箱操作,利用虚假信息骗取套取民生资金;有的申请项目大,实施项目小,虚增项目工程量,套取民生专项资金。

  挤占挪用民生专项资金。有的单位由于支出控制不严,造成支出膨胀,财力紧张,不同程度挤占挪用民生专项资金,支出使用和单位的经费使用混在一起,将民生专项资金充当了一部分单位经费支出。

  民生工程监督体系薄弱。“上级不了解情况,无法监督;下级怕穿小鞋,不敢监督;同事怕影响关系;不好监督;涉事人员怕失面子,不愿监督;群众缺乏手段,不会监督”的现象依然存在,致使监督机制间隙多,不到位。基层财政普遍面临资金、项目多头管理的情况,很多资金由项目主管部门管理,由于项目多、业务量大、资金分散、多头管理,无法实施有效监督。县直部门特别是基层财政所监管力量薄弱,业务人员少,许多项目需要专管人员长期深入实地检查,加之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公共财政的监管需求。

  四、加强民生资金监管的相关对策

  民生资金涉及面广,项目内容繁杂,要着力在清查民生资金管理、使用和监督制度的缺失和漏洞上下功夫,及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监督管理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防范民生资金领域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确保民生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一是要加强干部教育管理。实施民生工程,提升工程质效,关键在人。要切实加强实施和监管民生项目干部的宗旨教育和法纪教育,用艰苦奋斗、节俭办事、廉洁奉公的典型事迹教育干部职工,用工程上马、干部落马的惨痛教训警示提醒工作人员,把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选拔任用到民生项目管理岗位,确保各项民生工程安全高效实施。

  二是要健全监管机制。要建立科学的民生工程项目选择机制,落实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切实强化立项监督。要健全高效的协调推进机制,切实强化责任落实,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紧密配合、相互支持的整体工作合力。要强化保障措施,形成稳定多元的筹资机制和安全高效的用资机制,防止上一个项目、留下一个包袱现象发生。要切实强化审计监督检查,深入查清民生资金管理、使用和监督制度的缺失和漏洞,及时修订和完善民生资金数据采集、信息通达、公开公示、抽查巡查等管理制度,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要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完善办事公开和信访举报制度,拓宽民主监督渠道,让各种民生资金在阳光下运行,营造群众敢举报、社会敢监督、组织敢查处的浓厚氛围。要加快推进财政资金#上监管系统建设,从源头上防范民生资金领域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确保各项民生资金安全规范运行。

  三是要加强绩效管理。推动建立科学的民生资金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

  建动态、全程的支出绩效监控机制,不断提升民生资金使用效益。要积极探索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机制,根据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把绩效评价结果与被监管单位年度考核、领导干部考核挂钩,强化被监管者的责任意识。

  四是要强化责任追究。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使每一项民生资金的监管都有具体部门和人员负责。要坚持明察与暗访、评审与审计、奖励与查处结合起来,定期不定期开展各种监督检查,重点查处民生资金领域存在的腐败和违法犯罪问题,严肃查处侵害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的经济案件。要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加大对民生政策落实、民生项目建设、民生制度执行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查处力度,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努力形成政治上负责任、工作上能作为、经济上不沾光的民生领域用人导向,切实提高社会各界对民生工程的关注度、理解度、满意度和支持度,不断提升政府省心、部门合心、干部诚心、群众放心的优政效果。

推荐访问:项目资金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完善民生资金监管工作经验交流 经验交流 民生 监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