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化自信现状与对策14篇

时间:2022-12-04 17:40:06 来源:网友投稿

文化自信现状与对策14篇文化自信现状与对策  二政治因素世界资本主义政治体制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博弈持续展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战争博弈失败后继而转为与平演变博弈通过网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化自信现状与对策14篇,供大家参考。

文化自信现状与对策14篇

篇一:文化自信现状与对策

  二政治因素世界资本主义政治体制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博弈持续展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战争博弈失败后继而转为与平演变博弈通过网络等媒介人员交流等向社会主义国家渗透资本主义政治思想冲击着当代大学生文化意识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迷惑影响了部分大学生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认同感以及对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未来发展信心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及成因

  摘要:文化自信作为国家战略理论,大学生高度的文化自信是该理论实现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调查并研究其成因,为寻找全面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对策和路径提供依据。本文用调查法研究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以历史唯物主义观和人本主义观来探究其现状的成因。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成因2016年,“文化自信”成为我国继“理�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国家战略理论,在此背景下,我们作为大学生,深刻的意识到大学生人群的“文化自信”对构建全社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2016年10月我们组建了“华文邮驿”大学生课外科研团队,从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历时半年,对全国100余所高校涵盖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面的在校10000多名大学生,进行了的中华文化自信现状问卷调查,其现状调研和成因研究如下:一、当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通过调查分析,总体上看,大学生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自信,但自信心不足。一些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持认同和自豪的情感,对外来文化持有

  包容与借鉴的态度,但占很大比例的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认知不深,民族文化认同度不高,文化自觉意识正在苏醒。文化自信心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部分大学生对文化自信理论了解不深对“文化自信”一词了解程度调查得出结果:很了解、多次听说的占23.16%,认识模糊、不完全理解其含义的占44.25%,偶尔听说、并不了解占21.09%,完全不知道的占11.5%。不了解“文化自信”理论的大学生人群比例高达76.84%。部分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认知不足对“中华文化”了解程度调查得出结果:十分喜爱和了解的占21.25%,一般了解的占64.7%,认识模糊、不是很了解的占21.09%,完全不了解的占1.44%;由此看来,很大比例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较少,了解的深度不够。从调查中发现,当今大学生人群对中国国学、医学、四大发明以及造物文化的认同度不高,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未来走向信心不足。部分大学生过于推崇外来文化当今一些大学生对外来文化的盲目认同,主要表现在外国节日、娱乐、生活、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盲目崇拜。在节日方面,更多的当代大学生更喜欢过外国的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愚人节等,而对中国的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等

  节日概念的了解和认识模糊;在娱乐方面,一些当代大学生崇拜外国明星,喜欢看外国大片,相对来说对国产影片、节目关注度低,以本次调查问卷数据为例,喜欢看外国影片的占71.24%,喜欢看外国语类节目的占调查总体的45%;在语言方面,一些大学生形成了文中夹带英文单词的语言交流模式,认为这样更加洋气;在价值观念方面,西方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在一些大学生的意识和行为中有所体现。

  部分大学生对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度不够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公民为基本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作为肩负时代重任的中国当代大学生,理该主动接受、传播、传承、发展和捍卫中华先进文化。以本次调查问卷数据为例,认为出国留学风潮盛行的原因是外国文化教育优于中国文化教育的占调查总体的37%、认为大学生“崇洋媚外”的社会风气原因是外国文化优秀的占调查总体的80%,由此窥见,部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不全面、关注度不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信心不足,对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缺乏认同。二、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心不足的成因

  基于大学生文化自信心不足的现状,我们基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历史唯物主义观和人本主义观来探究其成因。

  社会因素我国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华文化辉煌至极,并对全球的文化影响很大,世界对中华文化认同度高,华人的中华文化自信强。至近代,腐朽的清末政府在世界社会变革的大势下固步自封,社会政治体制、经济、文化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且差距越来越大,加之西方列强多次入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侵略,国人的文化自信心受挫;之后世界大战、民族革命战争、民族解放战争的交织等原因,我国的文化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中华文化经过社会主义时期的自我修复与文化大发展,国人的文化自信心有所提升,中华文化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国人的文化自信心不足,直接影响我国当代大学的文化自信心。政治因素世界资本主义政治体制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博弈持续展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战争博弈失败后,继而转为和平演变的博弈,通过网络等媒介、人员交流等向社会主义国家渗透资本主义政治思想,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文化意识,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迷惑,影响了部分大

  学生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对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未来发展的信心。

  经济因素改革开放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们的经济发展意识高于文化发展意识,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当代大学生在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比中发现之间有差距,一些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不足。文化因素新中国成立与改革开放,经过文化百花齐放及2011年文化大发展政策,文化与文化产业取得一定的发展,但在西方大量的文化和文化产业输入下,一些大学生文化观受到迷惑或冲击,削弱了文化自信心。教育因素初级与中级教育开展了一些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教育,但因过于强调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中华文化的教育和文化素质的培养,导致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意识培育不够。而到了大学阶段,学生的心智成熟,是大学生传承学习和文化创新意识培育的关键时期,也是文化辨别与文化自信形成的绝佳时期,但大部分高等院校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过多注重培养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专业性人才,缺少对民族文化进行深入的

  学习和深入研究以及文化自信意识的培养,无法形成大学生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当代大学生的家长是在市场经济的初期成长起来的,经济意识较强而文化意识较弱,家庭的中华文化氛围不够,不能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看重的多是考试成绩,忽视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价值的关注或教育,待进入大学时对民族文化意识没能形成。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今大学人群的文化自信心。

  人本的个人因素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学习了很多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因年龄、心智等原因,他们都是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到了大学阶段,心智相对成熟,文化自信意识正在苏醒,但又是他们自觉开眼界和接纳新鲜事物和文化的时段,会主动了解、不自觉地西方的文化、习俗、科技、生活等多方面,从而减弱中华文化的自信心。三、结语本次的调研结果是在意料之中的,虽然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不足,但国家层面的文化自信理论已经形成,华人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自信意识在“文化自信”国家战略理论的春风吹拂与暖阳照射下正在苏醒,随着文化自信理论的全面践行,大学生文化自信心将在社会与学校的文化自信理论践行

  的浪潮中得到全面的升华。基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及成因,本团队研究并撰写了

  《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心的对策》论文,供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篇二:文化自信现状与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意义一加强文化自信教育有利于高校学子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全面认识众所周知中国拥有着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在我国历史长河的发展中沉积了数之不尽的璀璨文明且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浅析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

  作者:宋红胜来源:《报刊荟萃(上)》2018年第03期

  摘要:文化自信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的坚定信心,坚持文化自信能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增强民族自豪感,推动我国文化的发展。大学生是未来祖国的建设者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所以大学生在大学阶段进行文化自信的学习和熏陶是十分必要的。关键词:文化自信;大学生;高校文化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在个人生活以及国家的发展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文化自信一词备受国人关注,我国诸多学者也逐渐重视文化自信的研究。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行而有效的文化自信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摆在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一、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意义(一)加强文化自信教育,有利于高校学子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全面认识众所周知,中国拥有着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在我国历史长河的发展中,沉积了数之不尽的璀璨文明,且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也是青年中意识形态的主导者。鉴于此,在高校中有计划、有要求、系统的加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教育,能更好的了解、吸收、继承、发展和创新我国传统文化,可有效增强青年的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不仅是国家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具体体现,并且能够让广大学生更好地全面地认识传统文化,以至于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思想意识。(二)加强文化自信教育,有利于高效学子辩证看待外来文化从全球角度看,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文化曾多次引领和推动着世界文化的发展。现如今,新时代的快速发展,加之西方思潮的影响,都冲击着中华传统文化对我国广大青年的思想引领。尤其在全球化的今天,国家之间的文化竞争加剧,国外一些意识形态逐渐侵蚀我国广大青年甚至是大学生,这些无一不在动摇我国传统文化在青年思想意识中的主体地位。所以,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有利于大学生正确面对和认识外来文化,正确的对待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牢固树立中华文化在我国青年中的思想引领地位;有利于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自觉地鉴别和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有利于正确的树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三)加强文化自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教育的完善,同时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高校是文化创新和文化发展的阵地,而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有力建设者,换而言之,高校教育不仅影响的是大学生群体,更是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不断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大篇幅提及要增强文化自信。所以,加强文化自信教育,不仅是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有效举措。同时,高校是科研阵地,研究和开展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有助于推动文化发展的科研工作,也有助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二、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及分析近几年来,国家不断喊出加强文化自信的口号,同时我国学者在此领域也渐有研究。综合众多研究、调查和文献资料,现将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和分析。(一)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缺失的具体表现及分析结合众多研究和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对文化自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有着较为严重的缺失,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文化教育缺失现状及分析伴随着我国应试教育占据主导地位的现状,我国在中小学,甚至大学阶段,都少有文化自信的教育,尤其在中小学更为严重。即使在学生的学习生涯有过文化熏陶或文化自信的涉猎,其所占比重、教学时间和教学效果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学校阶段是知识养成和思维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关键时期缺乏文化教育或者文化教育敷于形式,是造成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缺失的主要因素。要真正加强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就要从教育基础抓起。也就是说,要在中小学添加文化教育模块,列入教学大纲,全面的有计划的进行文化自信熏陶。只有基础牢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2.文化多元化对大学生的冲击及分析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的认知大多停留在表层,缺乏主观能动性,文化意识相对淡薄,认识与行动没有达到内在统一。如今,互联网等媒介快速发展,国际形势日新月异,西方思潮和社会不良文化传播形势多样,这些对本身就存在文化自信缺失的大学生是一重大冲击。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甚至国外宗教观念,在当代大学生中均有体现,且呈现出扩散迹象。一些糜烂的观念正在广泛的侵蚀我国学生,造成不良影响,且正在撼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调查显示,这些不良文化和思潮对我国社会已经造成很大的创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一些学生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政治信仰、价值观念方面发生动摇,民族文化认同感较低。鉴于此,在文化多元化发展和传播的今天,加强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教育的意义凸显。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以学生群体为主体,采取形式多样的文化教育,自小到大,自弱到强的加强文化培养,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到中华文化的璀璨和博大,牢固树立我国文化在人民中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对西方思潮和良莠不齐的多元文化,引导学生正确的面对,教育学生辩证的看待,确保大学生正确的思想和文化观念。(二)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积极表现及分析1.心理上叹服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相信很多人会很自豪的异口同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辉煌璀璨、文明古国”等,不禁会提及孔孟等诸多历史圣贤、数之不尽的名言名句和名人典故。可见,大学生对中华的优秀文化从心底里是叹服敬仰的。当调查是通过何种形式和渠道了解中华文化的,得到的回复五花八门。有的大学生说是通过课本了解到的;有的大学生说是通过长辈讲述了解到的;有的大学生说是通过电视等媒介了解到的;有的大学生说是通过参加民俗活动了解到的……从这里不难看出,获取文化教育的渠道和形式是多种多样,这就意味着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教育的渠道和形式同样是多种多样。通过调查,虽然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中华的优秀文化叹服和敬仰,但一知半解和感兴趣的多,深入掌握和了解较少,这就对今后大学生的文化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思想上认同我国文化价值观从一些调查数据分析,大学生从思想上十分认同我国文化和文化价值观,对自古以来的优秀文化和价值观也是十分推崇的。文化是一个国家政权的灵魂,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涵。近几年,国家逐渐重视文化自信教育,更是列入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可见,从国家角度加强文化自信的决心。经过调查了解,绝大多数大学生认可文化自信的作用,赞同十九大报告提及的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观点,同时能够客观、清醒的认识到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缺失。此外,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加强文化自信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愿意从自身做起弘扬和学习传统文化,振兴国家文化软实力。3.行为上愿意参与文化实践文化实践是推动大学生突破当前文化困境的直接因素。五四运动时期,在文学巨匠——李大剑、鲁迅、胡适等的引导下,以新文化精神为宗旨,大学生们开展了气势宏大、流芳百世的文化实践活动。在当今社会,党中央制定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倡导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水平。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对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关注度很高,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大家都能对国家文化战略说出一二。此外,据调查,90%以上的大学生愿意参与国家文化振兴工程,65%的大学生在学校参与过文化自信教育或者文化实践活动,且都有不同程度收获,85%的大学生希望学校开展文化教育和实践活动。所以,无论是大学生还是高校,在增强文化自信方面正在进行积极的探索。从总体上看,大学生从行为上参与文化实践的主动性高涨。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三、结束语综合分析,加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教育意义重大,不仅是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国家战略,更体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追求。虽然,我国当代大学生存在诸多文化缺失的现状,文化教育面临诸多挑战,但是大学生从思想上对传统文化倍加推崇,在行为上更是愿意主动学习和实践,广大学生对文化振兴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都十分关注和期望。参考文献:[1]卓敏.文化自觉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5.[2]马娜.山西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太原理工大学,2016.[3]黄洁.文化自觉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7(20):57-58.[4]张健.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中国报业,2013(14):1416.[5]高文兵.文化自觉自信的当代价值与大学的新担当[J].中国高等教育,2011(23):6-9.作者简介:宋红胜,天津师范大学。注: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基金资助(编号:043-135202WT1715)。

篇三:文化自信现状与对策

  反之如果父母文化程度不高而且道德素质低下家庭缺少良好文化氛围那么在这样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大学生由于从小缺少民族文化的熏陶缺乏道德传统的教化其高度的文化自信难于培养四大学生自身个性因素当前90代中国大学生主体成为校园文国心较强性格开朗充满自信有较强的创新意但是他们不具备成熟的心理素质普遍对家长苦奋斗精神缺乏和集体观念淡薄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作者:黄秋生薛玉成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2期

  摘要:高度的文化自信是大学生成为国家栋梁的必然要求,也是其抵御外来文化霸权的精神源泉。然而,当前部分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这主要表现为:对民族传统文化认知不足,对西方外来文化盲目认同和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关注不够。其原因涉及社会环境、校园因素、家庭氛围和大学生自身个性等多个方面。今后须加强对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高校人文素质选修课”的教育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外文化实践活动,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文化自信;民族文化;先进文化

  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0539(2013)01011004

  当代中国大学生是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的重要力量,也是弘扬和引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群体,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迈向世界、走向未来的主要活动载体。因此,加强对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课题研究,不仅有利于高校文化引领功能的发挥,而且也有利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一、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内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

  那么,到底何谓“文化自信”?刘士林教授认为:“文化自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具有超生物性、超自然性、超现实性的文化生命机能,是人类社会实践在个体生命内部建构的高级文化结构,也是人类主观能动性和文化创造性的具体表现。”[2]云杉先生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一文中进一步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3]可见,文化自信是主体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鉴于此,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可以作如下界定:全球化时代,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价值认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对外来文化的批判借鉴,以及对本民族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因此,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内涵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当代中国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价值认同。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大学生应该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放到应有的地位,做到既不妄自尊大,又不妄自菲薄。二是当代中国大学生对外来文化的批判与借鉴,即当代中国大学生对外来文化的扬弃。当代中国大学生对西方文化思潮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能够持科学的态度,做到既批判糟粕,抵御侵袭,又吸收精华,博采众长。三是当代中国大学生对中国先进文化发展前景有高度的自信,即当代中国大学生对本国文化的未来发展应该抱有坚定的信心。过去,中华文化为世界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未来,中国先进文化在推动本国社会大发展、大繁荣的同时,也一定能够引领世界文明发展方向。

  二、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现状

  高度的文化自信是大学生真正成为国家栋梁的必然要求,是其抵御外来文化霸权的精神源泉。然而,随着全球化浪潮带来的西方多元文化的冲击,以及由经济自信而引发的对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和对民族文化的冷漠蔑视,造成了部分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其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对民族传统文化认知不足,对西方外来文化认同盲目和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关注不够。

  (一)对民族传统文化认知不足

  2004年,“五四运动”85周年之际,中国新闻周刊曾以“当代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态度”为主题,在北京三所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本科学生中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现状认为势力仍然很强大的仅占20%,而认为正在消逝的占24%;对传统文化的未来觉得很乐观和比较乐观的仅占23%,觉得很难说、不乐观和很悲观的分别占44%、4.29%和4%;对于中国四大文学名著多次看过的仅占15%,一部都没看过的占10%,甚至有人表示:“没看过,并且也不打算看”。在这次问卷中,还有一项调查假设:“如果你在空闲时间,手边只有两本书,一本是英文书,一本是中国古文,你会选择英文书还是中国古文”,结果表明:选择前者的大学生占57%,而选择后者的只占43%。[4]由此可见,在开放年代成长起来的当代中国大学生,用惯了“高露洁”,吃惯了“汉堡包”,听惯了“新概念”,看惯了“好莱坞”。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了解程度不高,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价值认同差强人意,文化自信缺失现状不容乐观。

  (二)对西方外来文化盲目认同

  当代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盲目认同,主要表现在对西方语言、节日、娱乐及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过分崇拜。很多学生认为英语是最有用的语言,他们在口头语言使用上深受其影响,以至于说汉语时也不忘夹杂着英语词汇。于是,他们说“hold”那是时髦,讲成语却称“太酸”。部分大学生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万圣节、感恩节等西方节日必过,而对清明、端午、重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阳、中秋等传统中国节日概念模糊。在娱乐方面,大学生对西方电影,尤其是对美国好莱坞大片情有独钟。通过随访调查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最喜欢看的影片中,美国影片占70%,中国大陆、港台影片不到20%,反映了西方文化产品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影响之大。在生活方式上,受西方价值观冲击,部分大学生把金钱作为衡量一切事物价值的标准,把物欲和为官享受视为最高的追求目标。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西方思潮在大学生群体中盛行,社会责任、艰苦奋斗、集体主义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则被淡化。由于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主要来自于网络、影视剧,受西方世界的主观宣传影响较大,因此,部分大学生对西方文化了解不够全面,分析也不够理性,从而表现出盲目崇拜的倾向。

  (三)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关注不够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公民为基本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因此,作为肩负历史重任的当代大学生理应用中国先进文化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做先进文化坚定的捍卫者和传播者。然而,尽管当代中国大学生总体上是积极上进的,他们政治立场坚定,崇尚道德文明,弘扬先进文化,自觉抵制落后文化。不过,还是有部分大学生热衷于非主流文化,比如:短信文化、课桌文化、寝室文化、广告文化、厕所文化等。实际上,非主流文化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这不仅因为非主流文化涉及大学生的方方面面,涵盖了从教室到宿舍,从语言到行为,从现实生活到虚拟空间,从而对当代大学生先进文化认同产生巨大冲击;更重要的是,因为非主流文化品味不高,其中包含着消极颓废、玩世不恭的人生信条,会对青年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正是由于高校非主流文化的激烈冲击和负面影响,部分大学生思想苍白,素质低下,以自我为中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感兴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缺乏认同。

  三、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影响因素剖析剖析当代中国部分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影响因素,大致可以归结为社会环境、校园因素、家庭氛围和大学生自身个性等四方面。

  (一)社会环境因素

  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功利性驱动对大学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毋庸置疑,市场经济给社会主义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上的成功和物质上的满足。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市场经济中的“不诚信”,道德规范的“软约束”,使得部分大学生信念异化,理想价值追求被现实利益迷惑,从而表现出对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和对精神文化的冷漠蔑视。另一方面,西方文化对大学生的渗透从未间断。“国外西方发达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传播媒介优势,竭力推销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而且手段越来越多、方式越来越隐蔽。”[5]通过把自己的意识形态融入进所谓的“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西方国家以影视作品、广播、书籍、广告、刊物等为载体,通过媒体网络对我国的大学生进行“渗透”、“西化”,从而消减了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削弱了其对中国先进文化未来发展的信心。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二)校园因素

  校园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其一在于课程设计不合理。部分高校,特别是办学规模较小的高校,没有开设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程,或者虽然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但也是走形式、走过场,致使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甚微,从而缺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严重影响当代大学生高度文化自信的形成。其二在于当前高校教育教学中,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空场。有的高校教师只重视专业知识的教学,忽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没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致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没有内化为学生的信念,“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没有外化为学生行为。其三在于非主流文化在校园朋辈间的“感染”。由于具有流行性、娱乐性等特征,非主流文化在大学校园盛行。然而,非主流文化中部分内容平庸化、恶俗化,无疑会影响当代大学生对先进文化的接纳和吸收。

  (三)家庭氛围影响

  正如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所言:“家庭教育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家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早期文化自信的形成影响重大。实际上,家庭文化氛围囊括家庭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家长的道德修养、家庭成员的个性追求和为人处事等多个方面。这种耳濡目染的氛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的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教化功能。虽然家庭文化氛围并不等于家长的学历和学识,但还是与家长的文化素质、道德素养有着密切的联系。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大学生,父母的道德品行和文化素养会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中成长的大学生,容易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容易产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心理。反之,如果父母文化程度不高,而且道德素质低下,家庭缺少良好文化氛围,那么,在这样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大学生,由于从小缺少民族文化的熏陶,缺乏道德传统的教化,其高度的文化自信难于培养。

  (四)大学生自身个性因素

  当前,“90后”逐渐成为当代中国大学生主体,成为校园文化主导。尽管绝大部分“90后”大学生爱国心较强、性格开朗、充满自信、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但是,他们不具备成熟的心理素质,普遍对家长有较强的依赖,独立生活能力差,抗压能力明显不足,艰苦奋斗精神缺乏和集体观念淡薄。相对于“80后”大学生,“90后”接触西方文化更为容易,出国体验西方生活的机会更多。不仅仅是为了四、六级英语考试的过关,更是为了在雅思、托福等考试过程中取得好成绩,他们对于西方的历史、文化、社会、风俗、科技、生活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习惯于西方的语法体系,习惯于西方的思维方式。因此,虽然绝大部分“90”后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持有正确的态度,但在西方文化无形渗透下,部分学生崇尚西方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先进文化自信力不够、自信心不足。

  四、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危害与对策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6]因此,分析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危害,探讨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对策,寻求培养当代大学生高度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的现实的、必然的要求。

  实际上,文化自信的培养是青年大学生真正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栋梁的必然要求,是全球化时代青年学子抵御西方文化强势、自觉应对多元文化冲突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要求。而部分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至少会导致以下两个方面的危害:一方面,文化自信的缺失将导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由于文化自信的缺失,部分大学生会经受不住西方价值观念的诱惑,从而偏离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表现出怀疑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情绪;另一方面,文化自信的缺失将使得大学生对中国未来失去信心,文化自信是指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有对民族文化充满信心,才能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如果没有文化自信,对自己国家未来肯定会失去信心。

  基于此,笔者认为,培养当代大学生高度文化自信应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当代大学生高度文化自信的主渠道。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有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文化理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有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中国现代史纲要”课有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传承中国革命文化传统和爱国主义文化传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价值观;“形势与政策”课有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建设的精神。第二,高校人文素质选修课是培养当代大学生高度文化自信的必要途径,如开设传统文化简论、中外文化比较等课程;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当代大学生高度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如聘请文化领域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组建文化社团、举办校园文化节等;第四,参加校外文化实践活动是培养当代大学生高度文化自信的重要环节,如组织参观各地的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组织参加城乡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等;第五,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培养当代大学生高度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如创建主题教育网站、举办有益的网络文化活动等。

  总之,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的现实的、必然的要求。只有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当代大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先进文化的承载者和引领者,才能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1).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2]刘士林.中华文化自信的主体考量与阐释[J].江海学刊,2009,(1):40-45.[3]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J].红旗文稿,2010,(16):4-9.[4]中国新闻周刊.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问卷调查结果[J].新闻周刊,2004,(16):23.[5]王易,宋友文.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4):57-60.[6]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4-25(1).

篇四:文化自信现状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作者:黄秋生薛玉成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2期

  摘要:高度的文化自信是大学生成为国家栋梁的必然要求,也是其抵御外来文化霸权的精神源泉。然而,当前部分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这主要表现为:对民族传统文化认知不足,对西方外来文化盲目认同和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关注不够。其原因涉及社会环境、校园因素、家庭氛围和大学生自身个性等多个方面。今后须加强对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高校人文素质选修课”的教育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外文化实践活动,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文化自信;民族文化;先进文化

  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0539(2013)01011004

  当代中国大学生是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的重要力量,也是弘扬和引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群体,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迈向世界、走向未来的主要活动载体。因此,加强对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课题研究,不仅有利于高校文化引领功能的发挥,而且也有利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一、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内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

  那么,到底何谓“文化自信”?刘士林教授认为:“文化自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具有超生物性、超自然性、超现实性的文化生命机能,是人类社会实践在个体生命内部建构的高级文化结构,也是人类主观能动性和文化创造性的具体表现。”[2]云杉先生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一文中进一步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3]可见,文化自信是主体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鉴于此,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可以作如下界定:全球化时代,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价值认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对外来文化的批判借鉴,以及对本民族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因此,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内涵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当代中国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价值认同。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大学生应该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放到应有的地位,做到既不妄自尊大,又不妄自菲薄。二是当代中国大学生对外来文化的批判与借鉴,即当代中国大学生对外来文化的扬弃。当代中国大学生对西方文化思潮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能够持科学的态度,做到既批判糟粕,抵御侵袭,又吸收精华,博采众长。三是当代中国大学生对中国先进文化发展前景有高度的自信,即当代中国大学生对本国文化的未来发展应该抱有坚定的信心。过去,中华文化为世界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未来,中国先进文化在推动本国社会大发展、大繁荣的同时,也一定能够引领世界文明发展方向。

  二、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现状

  高度的文化自信是大学生真正成为国家栋梁的必然要求,是其抵御外来文化霸权的精神源泉。然而,随着全球化浪潮带来的西方多元文化的冲击,以及由经济自信而引发的对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和对民族文化的冷漠蔑视,造成了部分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其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对民族传统文化认知不足,对西方外来文化认同盲目和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关注不够。

  (一)对民族传统文化认知不足

  2004年,“五四运动”85周年之际,中国新闻周刊曾以“当代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态度”为主题,在北京三所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本科学生中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现状认为势力仍然很强大的仅占20%,而认为正在消逝的占24%;对传统文化的未来觉得很乐观和比较乐观的仅占23%,觉得很难说、不乐观和很悲观的分别占44%、4.29%和4%;对于中国四大文学名著多次看过的仅占15%,一部都没看过的占10%,甚至有人表示:“没看过,并且也不打算看”。在这次问卷中,还有一项调查假设:“如果你在空闲时间,手边只有两本书,一本是英文书,一本是中国古文,你会选择英文书还是中国古文”,结果表明:选择前者的大学生占57%,而选择后者的只占43%。[4]由此可见,在开放年代成长起来的当代中国大学生,用惯了“高露洁”,吃惯了“汉堡包”,听惯了“新概念”,看惯了“好莱坞”。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了解程度不高,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价值认同差强人意,文化自信缺失现状不容乐观。

  (二)对西方外来文化盲目认同

  当代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盲目认同,主要表现在对西方语言、节日、娱乐及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过分崇拜。很多学生认为英语是最有用的语言,他们在口头语言使用上深受其影响,以至于说汉语时也不忘夹杂着英语词汇。于是,他们说“hold”那是时髦,讲成语却称“太酸”。部分大学生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万圣节、感恩节等西方节日必过,而对清明、端午、重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阳、中秋等传统中国节日概念模糊。在娱乐方面,大学生对西方电影,尤其是对美国好莱坞大片情有独钟。通过随访调查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最喜欢看的影片中,美国影片占70%,中国大陆、港台影片不到20%,反映了西方文化产品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影响之大。在生活方式上,受西方价值观冲击,部分大学生把金钱作为衡量一切事物价值的标准,把物欲和为官享受视为最高的追求目标。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西方思潮在大学生群体中盛行,社会责任、艰苦奋斗、集体主义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则被淡化。由于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主要来自于网络、影视剧,受西方世界的主观宣传影响较大,因此,部分大学生对西方文化了解不够全面,分析也不够理性,从而表现出盲目崇拜的倾向。

篇五:文化自信现状与对策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话:“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大学生是国家的年轻力量,在文化传承和创造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五四运动以来,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投入到国家的文化建设中去,并且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果。但是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目前通过网络和其他方式传播的外来文化与中国主流文化存在一定冲突和碰撞。

  当代大学生在文化自信方面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文化自卑,一是文化自大。

  前者低估了本土文化的价值,由于对本国文化的不了解,加之受网络等媒体的影响,一心追求糟粕的外来文化。例如当今蔓延的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就是上述问题的体现。此外,当今的主流文化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但却是吸收了中华五千年文化内核,包含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但是由于理解不深刻,很多大学生对国家层面的“和谐”、“大同”不屑一顾,认为这是虚无的说辞。相反他们注重个人享乐,奉行个人主义。

  后者即高估了本土文化的价值。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可取和不可取之处,不能明确的分出高低,也没有一种文化是完美无瑕的。有些大学生盲目排外,比方说有同学认为我们是中国人学好汉语就行了,没

  有必要学习外国人的语言。实则不然,随着中国与外界交流越来越多,学好外语有利于我们学习他国先进文化。

  那么该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呢?首先,我国当代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我国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仅在古代体现了它的力量,在当代依旧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是中华民族儿女的骄傲。首先应加强教育,让当代大学生明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避开传统文化中某些与当代社会现实不合之处。还要创新文化教育方式,避免枯燥无味的理论说教,而是将文化性融入其中,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增强教育效果。此外,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可适当增加不同的选修课,以满足不同需要,充实当代大学生人文知识,积淀人文素养,最终真正达到文化自信。我们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过程中,更要努力提高文化修养,坚决抵制中国文化低俗化、媚俗化、庸俗化,要用年轻的心态去传播主流文化,弘扬正气。此外还要合理的看待文化冲突,在践行和创新我国文化时既要有安全意识,保护我国文化不受玷污,又要辩证地包容外来文化。唯有如此我国当代大学生才能早日真正做到文化自信,成为国之栋梁,为祖国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篇六:文化自信现状与对策

  作者:李雪迎

  作者机构: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出版物刊名:现代交际

  页码:226-227页

  年卷期:2018年第17期

  主题词:文化自信;传统文化

  摘要:文化自信是民族之根,民族之魂。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政治经济密切相关,同时与民族解放和民族自强也无法割裂开来。身为青年一代一定要清晰地了解我国当前文化危机,并且能够积极探求方法,更好地践行文化自信,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使我国成为文化大国、文化强国。

篇七:文化自信现状与对策

  作者:赵昶[1]作者机构:[1]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陕西西安710100出版物刊名:现代交际页码:199-199页年卷期:2018年第22期主题词:大学生;文化自信;民族文化;现状;教育对策

  摘要: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念要求当代大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化自信来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袭。尤其是在全球化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发频繁,针对我国当代大学生加强文化自信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当代大学生在文化自信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将从文化自信的内涵出发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对策。

篇八:文化自信现状与对策

  三中外合作办学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对策中外合作办学的体制下大学生在思想上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对于这个群体如何让他们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科学对西方文化进行批判性的吸收成了大学教育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打造校园文化改革课程体系加强文化对比等多方多管齐下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

  对策研究

  作者:马京京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21期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目前已经成为了国内大学发展的一种趋势,这类学校的最大特点在于化交流活动频繁、文化包容程度大,然而,大学生作为思想还不成熟的个体在这种情况下也容易陷入文化虚无主义倾向。就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现状而言,主要存在对本土文化缺乏了解、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和缺少文化的判断能力等问题。为此,我们应该从打造校园文化、改革课程体系、加强文化对比等多方多管齐下,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文化自信;培养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家实力的增强,经济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但是在民族文化的传承方面做得则相对较弱,“月亮还是西方的圆”这种观念还存在于绝大部分人的思想中。特别是随着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兴起,大学生在其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响,往往会产生迷恋西方文化,对自身文化不自信的现象。由此,在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如何在坚持文化自信的前提下,让学生切中中西文化的利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就成为了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中外合作办学学校的文化特征

  就目前而言,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推动教育国际化的一种重要手段。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方式一共分为三种,分别是中外大学合作成立大学、具有二级学院性质的中外合作学院以及国内大学与国外大学合作成立相关国际化交流项目。在这三种模式中,国内大学与国外大学合作成立相关国际化交流项目的这种形式最为常见,以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为例,该大学通过与悉尼工商学院成立合作交流项目,采用2+2的方式,学生在国内进修完相应的课程后,将继续到国外接受教育。这种中外合作办学的方式在文化上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文化交流活动频繁。这里所指的文化交流活动指的并不是大型的主题活动,每个学生在日常交流中的行为都属于活动的范畴。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而言,由于有大量西方人的涌入,所以必然会在学生间产生更多的文化交流活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性的面对西方文化在思想上的冲击。

  二是文化包容度更大。中外合作办学学校中会汇聚大量来自其他各个国家的教师和学生,他们会带来不同地域的文化,这些文化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会逐渐的融合,最终形成一种多种文化交相融合的文化集合。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三是文化虚无主义倾向更加严重。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不可避免会对长期处于一种文化中的主体产生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会因此而得到改变。

  二、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

  1.对本土文化缺乏了解,甚至有不认同的倾向

  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具有强烈的反叛意识,他们总是不愿意接受主流文化的内涵,认为自己所长期生存的环境是有缺陷的。这种思想观念使得部分大学生从心底里就有排除中国传统文化的倾向。此外,除了部分大学文科专业学生外,很多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都缺乏同情之理解,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还停留在高中历史课本上,认为是应该被批判的封建主义糟粕,很多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俗、寓言和书籍都并不了解,并且也不感兴趣。

  2.西方课程的新鲜感,让学生产生好奇和崇拜

  目前,很多大学都采取了中西合作办学的机制,如上海大学的悉尼工商学院就采取了2+2的办学模式,学生在国内的两年进修完相应的学科后会赴悉尼工商學院进行进一步的修学。这些课程往往都比较新颖,西方老师会提供一些不同于中国学者的新的看问题的视角,由此让学生产生亲和感和好奇心,让学生形成中国的文化是落后的,西方的文化是先进的感受。

  3.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缺少文化的判断能力

  大学生这一群体在理智和研判能力上还不太成熟,往往会因一时的好恶去评判对象,由此往往作出错误的判断。大多数大学也不太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而更加重视理工科技术类学科的发展,由此会造成学生在价值观上的偏离,从而缺乏对中西文化优劣的研判能力。

  三、中外合作办学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对策

  中外合作办学的体制下,大学生在思想上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对于这个群体如何让他们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科学对西方文化进行批判性的吸收成了大学教育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打造校园文化、改革课程体系、加强文化对比等多方多管齐下,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

  1.打造以本土文化为中心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文化的整体反应,如上所述,合作办学的学校具有更大的文化包容度。但是学校的管理者要在高包容度的同时,凸显出主流文化的魅力,建立由中国文化所引导的校园主流文化,要通过多种渠道弘扬中国五千年来的人文传统和文化精髓,在重视科学精神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一方面,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化平台积极对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行宣传;另一方面,以传统文化为主导在教学活动中培养中国传统文化中树德立人、尊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师重道的优良品质。此外,可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社团活动,提升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吸引力。

  2.建立传统文化培养的课程体系

  中外办学的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普遍具有倾向于西方的特点,较多的开设介绍西方人文、商业和科学等方面的课程,对于本土性的课程则涉及的很少。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中外办学不仅要走出去,更要引进来,要通过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课程吸引更多的外国学生来中国进修课程。调查显示,在那些留学生众多的大学中,中国学生普遍更具有文化自信,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也更深刻。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学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设置具有体系化的中国传统文化培养课程,设置从最基础的历史、哲学和文学入手,到书法、绘画和戏剧之类的艺术类课程,具有体系性的向中外学生全面的展示中国文化。

  3.加强对中西文化的对比

  加强文化自信并不意味着要排斥西方文化,而是要站在本土的立场上对西方的文化进行批判性的吸收。因此,清楚的了解中西文化的特点,从中作出精准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在文化选择上的判断能力普遍较差。学校应该开设相关的讲座,全面的从文化整体性的角度介绍文化对比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清楚中西文化的核心特征,从而加深对本土文化的理解,进而对其进行反思,吸纳外国文化的优势和长处,形成一种以我为主兼顾东西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董俊.国际化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汉语文化身份建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7(7):388.

  [2]汤美玲.跨境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提升[J].科教文汇,2015(34):32-34.

篇九:文化自信现状与对策

  翻译中的文化自信及其构建对策

  摘要: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认可,对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自信不仅关乎着文化安全,还与民族精神独立有着重要的联系。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如何将中国元素翻译成其他语言,更好地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则需要在翻译中构建文化自信,只有增强文化自信,做到文化自觉,才能够承担起文化传播的艰巨任务。

  关键词:翻译中;文化自信;构建对策

  1、翻译中文化自信的构建对策

  1.1坚持文化包容与文化尊重

  首先,对文化有正确的认识。文化之间没有优劣、强弱之分,在实际文化交流过程中,应从思想层面做到平等对待,做到文化包容与文化尊重。

  其次,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应承认其多样性这一特点。由于地域、宗教、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翻译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同一个翻译对象可能有多种翻译形式,或者部分翻译对象在其他文化中没有相应的翻译形式等等,翻译人员应认清这些客观事实。

  最后,在长期实践中,西方文化中心论影响较深,并且在很长时间内存在,想要将自己的文化进行传播与推广,就需要增强文化自信,借助当前的翻译理论体系,通过不断实践,探索出一个适合自己的理论体系。

  1.2建立文化自信观念

  随着文化的全球化,各国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中西文化差异很大,各有优势,因此,译者应该树立文化自信,从理性、科学的角度看待自己的文化,不能盲目追崇外来文化,也不能够盲目遵从我国的传统文化,应学会取长补短,以包容、开放的姿态面对。在翻译过程中,文化自信并非一人独尊,而是在认同和肯

  定本土文化价值观的前提下,进行深入反思,体现出一种大国风范和大国责任。在翻译过程中,要建立起文化自信,就必须建立起理性的文化自信心。

  1.3探索适合中国文化翻译的理论体系

  第一,了解文化翻译本质,即在经济保障基础上,在对外交流过程中由专业的翻译人员开展互动,加深文化了解。西方文化中心论对人们的影响很深,所以,在构建翻译中的文化自信的同时,应认清文化翻译的本质,这对翻译实践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翻译中,翻译人员应做到有选择性地翻译,学会有所分辨,并主动剔除文化中的糟粕部分。

  第二,抓住文化翻译的机遇。当前的文化翻译呈现出百家齐放的局面,翻译人员的热情高涨。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提升,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思想的引领下,国家在政策层面、物质层面等对文化翻译给予了较大的支持,翻译人员也迎来了发展机遇。

  第三,因此,必须重视文化翻译的创新,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翻译理论。在翻译过程中,要坚持科学的翻译方法,并结合国内的文化现状,总结出一套符合中国文化特点的体系,为以后的翻译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文化自信。

  第四,必须在翻译中加强创造性的发展。由于文化地域性和民族性的不同,中国的文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外国先进的翻译手段往往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的文化建设。我们应该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创新,并对其进行改造和优化,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以此来加强译者的文化自信心。

  1.4增设中国文化翻译课程

  翻译人员在翻译工作中起着关键作用,翻译人员的文化自信、文化底蕴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如果翻译人员缺乏文化自信,就会大大降低翻译的意义。所以,在新时代背景下,应在翻译中保持文化自信,提升对外翻译的精准性。大多数高校设置了外语相关专业,也设置了大量相关的文化课程,但是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以至于学生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缺乏深入了解,对中国元素的专用名词、文化外译等不够熟悉。

  这样一来,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对外翻译过程中不知道从何入手,文化传播效果也无从提及。因此,在高校增设中国传统文化翻译课程非常有必要,其主要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促使学生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掌握传统文化外译的技巧,在翻译过程体现出文化自信,正确传递文化现象。

  1.5在翻译实践中增强文化自信

  在中国元素的翻译过程中,表现出了一种文化上的不自信:他们害怕自己所翻译的中国传统文化不被人们所接受,或是担心自己的作品会被别人耻笑。这些都是缺乏文化自信的典型表现。在翻译时,过分迎合西方读者的需要,往往难以传达出传统文化的意蕴,从而使译文变得狭窄。要让译文具有更多的内涵和更多的内容,就必须建立起翻译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成功翻译的先决条件,是有效地传递传统文化的关键。

  在实际翻译中,译者应该合理地运用直译和意译法,并尽量采用各种不同的译法,并根据不同的译法,选择适合的译法;要正确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发掘其背后的文化意蕴,力求在翻译过程中排除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种种影响。

  1.6注重翻译人才的文化培养

  第一,高校教师引导学生对国家的政治文件进行翻译,并对长城等一些传统建筑或者春节等传统节日的相关介绍进行外译,在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的同时,增强文化认同感,从而在翻译中构建文化自信。

  第二,高校组织开展翻译比赛,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或者参考书籍等多种方式,自主了解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借助比赛加深对文化的了解,并增强文化自信。学生通过结合课堂上的文化渗透以及课外参加比赛等多种形式了解中国文化,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在翻译过程中能够合理表达出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真正实现文化传播。

  2、结束语

  综上所述,翻译工作不仅是将中国文化转为其他语言进行传播,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在翻译中构建文化自信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础。

  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构建文化自信观念、设置文化翻译课程、借助多元素等构建翻译中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程靖.文化自信视角下西方文学作品的翻译困境与解决路径[N].中国电影报,2022-05-06(010).DOI:10.28064/n.cnki.ncdyb.2022.000351.

  [2]陈媛媛.文化与翻译课程思政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3):116-117.

  [3]潘艳艳.国家翻译实践视角下的国家意识及其培养[J].当代外语研究,2021(05):67-72+108.

篇十:文化自信现状与对策

  此外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可适当增加不同的选修课以满足不同需要充实当代大学生人文知识积淀人文素养最终真正达到文化自信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话:“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大学生是国家的年轻力量,在文化传承和创造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五四运动以来,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投入到国家的文化建设中去,并且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果。但是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目前通过网络和其他方式传播的外来文化与中国主流文化存在一定冲突和碰撞。

  当代大学生在文化自信方面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文化自卑,一是文化自大。

  前者低估了本土文化的价值,由于对本国文化的不了解,加之受网络等媒体的影响,一心追求糟粕的外来文化。例如当今蔓延的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就是上述问题的体现。此外,当今的主流文化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但却是吸收了中华五千年文化内核,包含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但是由于理解不深刻,很多大学生对国家层面的“和谐”、“大同”不屑一顾,认为这是虚无的说辞。相反他们注重个人享乐,奉行个人主义。

  后者即高估了本土文化的价值。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可取和不可取之处,不能明确的分出高低,也没有一种文化是完美无瑕的。有些大学生盲目排外,比方说有同学认为我们是中国人学好汉语就行了,没

  有必要学习外国人的语言。实则不然,随着中国与外界交流越来越多,学好外语有利于我们学习他国先进文化。

  那么该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呢?首先,我国当代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我国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仅在古代体现了它的力量,在当代依旧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是中华民族儿女的骄傲。首先应加强教育,让当代大学生明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避开传统文化中某些与当代社会现实不合之处。还要创新文化教育方式,避免枯燥无味的理论说教,而是将文化性融入其中,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增强教育效果。此外,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可适当增加不同的选修课,以满足不同需要,充实当代大学生人文知识,积淀人文素养,最终真正达到文化自信。我们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过程中,更要努力提高文化修养,坚决抵制中国文化低俗化、媚俗化、庸俗化,要用年轻的心态去传播主流文化,弘扬正气。此外还要合理的看待文化冲突,在践行和创新我国文化时既要有安全意识,保护我国文化不受玷污,又要辩证地包容外来文化。唯有如此我国当代大学生才能早日真正做到文化自信,成为国之栋梁,为祖国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篇十一:文化自信现状与对策

P>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小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作用及对策

  作者:李洁来源:《科技资讯》2020年第04期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核心精髓,党和中央在十九大会议中强调了我国新时期必须要坚定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这是十分重要的文化建设项目。小学基础教育是针对学生群体进行初步培养文化自信的伊始,在文化自信“第一课堂”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优秀品质,以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教育使命,应逐步加强夯实基础文化教育,完善文化教育体系。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自信;培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2(a)-0165-02

  中国拥有着悠久深远的文化历史底蕴,是我国精神文明的凝聚力和民族文化的精髓。当今社会的发展和推进,需要依赖传统文化和经济政治的相互有机作用,是新时期我国文明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内涵,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传承、延伸。因此,在小学阶段教育开始,教育责任机构和教师就必须要重视学生文化培养和文化自信建设,为我国精神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

  1;文化自信的概念及小学阶段培育现状

  “文化”的概念宽阔且包容性强,文化自信在宏观角度是指对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可和高度自豪;在微观个体角度而言,文化自信是指国家的人民群众对本国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理想的尊重、崇拜和信仰坚守。但是,在我国现阶段内许多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态度等缺乏辨别能力,盲目信仰外来的文化内容营造的时代超前感和优越感,使得对我国传统文化缺乏重视,容易形成自身文化自卑[1]。

  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小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引导作用

  (1)深化情感教育,奠定文化自信根基。

  小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是处在思想、情感、智力的成长发育时期和敏感时期,对外界事物和信息的评断和认知、思考等仍没有形成清晰的概念,缺乏一定的独立判断和思考能力,需要成年人的有效指正和积极引导[2]。正因如此,小学阶段更需要社会和国家对青少年儿童进行教育干预和文化引导,借助传统文化作为小学生群体精神文化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建设和培养爱国情怀的渠道,有利于我国素质教育的推广和全面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实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我国文化自信建设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而对小学教育阶段的针对性民族文化教育,更是国家文化自信形成的开端。

  (2)渗透道德素养,重塑文化自信脊梁。

  受长期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只重视学生的卷面应试成绩,并以此作为教育成效的判断依据,对学生的思想文化教育局限在人生价值观、理想和信仰等方面,这导致了学生严重缺乏了道德品质教育的引导,对人生与未来缺乏思考和价值目标的定位,缺乏长期的学习奋斗和个人发展的内在动力[3]。青少年群体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理想的形成需要以道德素养、精神品质的培养和建设为基础条件,不能进行成人的灌输理念和强行干预,必须是自发性的形成才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和素质全面发展。针对以上情况,在岗在职教师群体有义务在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合理、有效地运用传统文化道德教育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道德情操、素质品格的培养和发展,为国家培育德才兼备的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中的渗透策略

  (1)以传统文化教育为导向,丰富校园活动形式。

  目前我国的教育环境下,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较为轻松,小学生在完成学习作业任务后的闲余时间大多不能有效地利用,荒废在不具积极意义的娱乐消遣当中,只有极少部分学生才能有效充分利用时间用于自我发展和文化培育。这导致了我国传统文化教育上的缺失和忽视,对小学生的成长发育和生活学习的习惯形成不良影响[4]。因此,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和加强小学生的传统文化基础建设,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教师可利用积极的文化读物作为教育工具,加强小学生群体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例如,开展《三字经》《论语》等文化经典著作的研读会,由浅入深地在教师引导下深刻理解这些文化著作的深刻含义和精神文明,并开展学生互动分享讨论会。在校内建设传统文化长廊,在随处可见的大堂、楼梯、教室外墙等位置张贴传统文化故事的图片和内容介绍,广泛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营造积极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在班级内,责任教师定期开展举办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班会,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辩论、演讲等多元化形式组织学生们分享自身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体会,互相交流思想和意见;学校还可以组织校园内的文化主题板报、汇演、广播、文化活动等多形式的比赛,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活动的参与度,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的了解和兴趣,全面调动学生的文化积极性;学校开可以开设具体的文化课程,包括书法课、国画课、民族手工课、太极拳课程等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兴趣爱好类课程,使学生既培养了个人兴趣爱好和技能发展,又在学习中逐渐领悟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2)以社会生活实践为路径,深化传统文化认知。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能局限于思想意识的传播,必须要实现对传统道德文化和精神的践行,做到思行统一。要实现小学生群体对中华传统文化彻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一方面,教师的讲授教育模式必须要创新,将传统文化的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让传统文化故事贴近实际生活环境,提高中小学生对中华美德的内涵理解,让传统文化回归到生活细节当中[5]。学校通过组织拓展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文化原则,让学生从生活细节中去发现和体会拾金不昧、尊老爱幼等优秀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学校教育要开拓全新的教育渠道,创新教学方法。因为有些传统文化的典籍和内容是以古文形式流传,教师必须要结合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特点,选择学生接受和理解程度高的方式进行有效讲解教育,给予文化故事和文化内容生动形象、直观活泼的展现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导向。

  (3)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媒介,拓宽文化教育平台。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科技的时代,学生更容易接受到多元文化的熏陶和多样化信息的影响,社会文化和社会风气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精神导向和价值导向、社会积极能量的引导,和谐美好的社会发展氛围是需要政府、社会、群众共同关注和努力的。我国必须要加强社会道德模范、社会榜样的事例宣传和精神传播,树立社会精神内涵,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作用,端正学生的价值观建设和文化内容建设,切实改善社会文化学习氛围,形成良性的文化循环体系。教育机构和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引导和端正价值态度,从根源上杜绝有害信息对未成年人侵蚀和恶性影响,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体系和文化素养。与此同时,加强网络环境的净化、规范工作,以网络为媒介,为政府、学校、家庭等多方开启联动合作教育平台,鼓励和引导学生和谐文明地使用互联网工具,并起到监督管理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的宝贵历史遗产和精神文化内涵的所在,也是新时代国情下精神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从小学教育阶段开始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生培养和环境熏陶,对我国培养大批优秀素养、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丽平.浅谈小学语文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J].内江科技,2019(47):140.

  [2]张韶闻.中小学传统文化教材融合开发路径探索——以大象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为例[J].中国编辑,2019(8):62-66.

  [3]赵晓琴.浅谈传统文化在品德课堂中的作用[J].文学教育,2019(9):165.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4]刘立新,段玉春.優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落地实操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9(Z1):105-108.

  [5]王华.依托国学经典优化小学德育[J].新课程研究,2019(18):48-49.

篇十二:文化自信现状与对策

P>  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实践能力因此各个高校应该利用多种实践活动来培养实践能力可以先从学生的家乡开始让学生传播和宣传自己家乡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在理论加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大学生对外来文化进行批判性吸收逐渐在意识上形成文化自信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现实困境分析与对策

  作者:李廓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24期

  摘要:随着外来文化的涌入与冲击,我国社会文化呈多元化发展。在不同社会思潮交流、交融、交锋的现实背景中,个别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缺失现象逐渐严重,价值观也逐渐扭曲,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置疑主流意识形态。本文将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缺失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探究出合理的解决对策,期望从根本上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4-0201-02

  文化本身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力,文化自信将会通过自身价值对其进行更好的诠释。这种文化自信起源于国家发展的信心以及民族文化的积淀、传承和创新。当前,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已成为时代关注的课题。因此,本文将阐明大学生文化自信是什么,造成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现象的影响因素是什么,进而寻找解决大学生文化自信困境的对策。

  一、文化自信的涵义及其重要性

  文化是每个中国人都认可且都愿意在生活中践行的、真实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种思想。经济的繁荣、文化环境的宽松、国民的参与、从业人员的素质、行业的待遇以及主管部门的努力等都是形成文化自信的条件。在文化发展方面,我国虽然是一个文化大国,但是却不是一个文化强国,因此,当代大学生应当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任的精神,挑起振兴中华文化的重担,从而提升我国文化地位。

  二、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影响因素

  1.外部因素

  我们打口号喊文化、翻看历史写文化、搞教育也在讲文化,为什么我们的文化目前还没有蓬勃发展?不仅是生产力水平因素制约着文化的发展,还由于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升,这些会在一定程度导致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文化自信不是我行我素,应当把全世界的文化思想与我国文化不断进行碰撞与融合,由于部分文化产业通过产品宣传西方价值观,导致大学生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产生变化。

  2.内部因素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父母是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对孩子各方面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家庭教育对于学生文化建设是重中之重,一些父母希望孩子去国外留学,认为洋人的文化高人一等,父母这种优待国外的教育资源会引导高校大学生及普通大众盲目崇拜留学归来的人,这样持续下去,大学生会对民族文化产生抵触情绪。

  (二)文化危机愈演愈烈

  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虽然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有利必有弊,同时也有些不良现象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例如一些大学生痴迷网络耽误学习,个别大学生长时间玩电脑形成网瘾,并且网络小说的流行严重影响文字的传承,导致文化危机愈演愈烈。不仅如此,除了文化危机,随之还出现了道德危机和智慧危机,道德上的危机主要体现在大学生自身道德诚信和责任感上的缺失,智慧上的危机主要体现在对我国文化认知不够,同时对外来文化也没有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柏。近年来,我国的通俗流行文化逐渐与传统文化渐行渐远,从而导致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使文化危机更加严重。

  三、解决大学生文化自信困境的策略

  社会、学校、家庭应在文化教育方面相辅相成,坚持以主流文化为正确路线,不断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从而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从文化自信追溯传统文化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整个东亚地区文化发展都会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文化大多是由文字传承的。在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理应从文字开始探究文化自信的源泉,随着传统文化教育的不断丰富和深化,弘扬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也走进我们的生活。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万古留名,到目前为止成为世界人类史上没有中断的唯一文化,因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二)加强大学生创新文化教育

  文化与物质有所不同,应全面认识传统文化,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实践能力,因此各个高校应该利用多种实践活动来培养实践能力,可以先从学生的家乡开始,让学生传播和宣传自己家乡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在理论加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大学生对外来文化进行批判性吸收,逐渐在意识上形成文化自信。最后,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应该构建良好的文化自信,提升自身的文化自信水平,才能正确地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培养学生笃思明辨的能力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笃思明辨,出自《礼记·中庸》十九章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知行合一”最早是由王阳明提出的一个哲学观点,主要用来解决“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践行“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同时大学生应以世界的眼光,正确看待外来文化,包容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吸收全人类最优秀的文明成果。

  四、结语

  当代大学生是民族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是青年中有较多机会接受现代知识教育的群体,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者。应延续传统文化的精神与路径,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树立大学生民族文化价值观。因此,应从学校、家庭、网络、社会等几方面入手,提高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帮助大学生提高民族文化自信,从而增加我国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周鹏宇,史宁.增强文化自信要从大学生做起[J].人民论坛,2018(4):116-117.

  [2]王明丹.浅谈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缺失与培养[J].才智,2017(15):91.

  [3]吴华.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缺失及其重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24):6061.

  [4]门亮.思想政治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5):28-29.

  [5]刘一潇.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途径[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7(5):172-173.

  [6]智文媛,解嵘,王帅.高校文化育人中文化自信的培育及其工作机制的构建[J].理论观察,2017(9):132-134.

  [7]韩路.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影响因素分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5(6):132-135.

  [8]谢国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现实困境分析与对策[J].管理观察,2018(20):123-124.

  [9]胡晓轩.培育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途径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育,2014(16):77-78.

  责任编辑:孙瑶

篇十三:文化自信现状与对策

P>  作者:常语桐

  作者机构: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出版物刊名:现代交际:学术版

  页码:204-205页

  年卷期:2018年第1期

  主题词:新形势文化自信对策

  摘要:当前形势下,坚定文化自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经之路。文化自信根植于我们党和人民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拥护与认同。同时,加强文化自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漫长的建设过程。加强文化自信的建设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我们从创新和改革方面入手,加快我国文化自信的核心建设,立足长远,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目标。本文将从文化自信的相关内容入手,分析当前发展文化自信的几大阻力因素,并探究在新形势下如何增强我国的文化自信。

篇十四:文化自信现状与对策

P>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可见文化自信是主体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作者:黄秋生薛玉成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2期

  摘要:高度的文化自信是大学生成为国家栋梁的必然要求,也是其抵御外来文化霸权的精神源泉。然而,当前部分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这主要表现为:对民族传统文化认知不足,对西方外来文化盲目认同和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关注不够。其原因涉及社会环境、校园因素、家庭氛围和大学生自身个性等多个方面。今后须加强对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高校人文素质选修课”的教育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外文化实践活动,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文化自信;民族文化;先进文化

  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0539(2013)01011004

  当代中国大学生是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的重要力量,也是弘扬和引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群体,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迈向世界、走向未来的主要活动载体。因此,加强对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课题研究,不仅有利于高校文化引领功能的发挥,而且也有利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一、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内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

  那么,到底何谓“文化自信”?刘士林教授认为:“文化自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具有超生物性、超自然性、超现实性的文化生命机能,是人类社会实践在个体生命内部建构的高级文化结构,也是人类主观能动性和文化创造性的具体表现。”[2]云杉先生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一文中进一步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3]可见,文化自信是主体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鉴于此,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可以作如下界定:全球化时代,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价值认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对外来文化的批判借鉴,以及对本民族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因此,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内涵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当代中国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价值认同。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大学生应该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放到应有的地位,做到既不妄自尊大,又不妄自菲薄。二是当代中国大学生对外来文化的批判与借鉴,即当代中国大学生对外来文化的扬弃。当代中国大学生对西方文化思潮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能够持科学的态度,做到既批判糟粕,抵御侵袭,又吸收精华,博采众长。三是当代中国大学生对中国先进文化发展前景有高度的自信,即当代中国大学生对本国文化的未来发展应该抱有坚定的信心。过去,中华文化为世界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未来,中国先进文化在推动本国社会大发展、大繁荣的同时,也一定能够引领世界文明发展方向。

  二、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现状

  高度的文化自信是大学生真正成为国家栋梁的必然要求,是其抵御外来文化霸权的精神源泉。然而,随着全球化浪潮带来的西方多元文化的冲击,以及由经济自信而引发的对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和对民族文化的冷漠蔑视,造成了部分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其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对民族传统文化认知不足,对西方外来文化认同盲目和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关注不够。

  (一)对民族传统文化认知不足

  2004年,“五四运动”85周年之际,中国新闻周刊曾以“当代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态度”为主题,在北京三所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本科学生中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现状认为势力仍然很强大的仅占20%,而认为正在消逝的占24%;对传统文化的未来觉得很乐观和比较乐观的仅占23%,觉得很难说、不乐观和很悲观的分别占44%、4.29%和4%;对于中国四大文学名著多次看过的仅占15%,一部都没看过的占10%,甚至有人表示:“没看过,并且也不打算看”。在这次问卷中,还有一项调查假设:“如果你在空闲时间,手边只有两本书,一本是英文书,一本是中国古文,你会选择英文书还是中国古文”,结果表明:选择前者的大学生占57%,而选择后者的只占43%。[4]由此可见,在开放年代成长起来的当代中国大学生,用惯了“高露洁”,吃惯了“汉堡包”,听惯了“新概念”,看惯了“好莱坞”。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了解程度不高,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价值认同差强人意,文化自信缺失现状不容乐观。

  (二)对西方外来文化盲目认同

  当代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盲目认同,主要表现在对西方语言、节日、娱乐及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过分崇拜。很多学生认为英语是最有用的语言,他们在口头语言使用上深受其影响,以至于说汉语时也不忘夹杂着英语词汇。于是,他们说“hold”那是时髦,讲成语却称“太酸”。部分大学生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万圣节、感恩节等西方节日必过,而对清明、端午、重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阳、中秋等传统中国节日概念模糊。在娱乐方面,大学生对西方电影,尤其是对美国好莱坞大片情有独钟。通过随访调查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最喜欢看的影片中,美国影片占70%,中国大陆、港台影片不到20%,反映了西方文化产品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影响之大。在生活方式上,受西方价值观冲击,部分大学生把金钱作为衡量一切事物价值的标准,把物欲和为官享受视为最高的追求目标。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西方思潮在大学生群体中盛行,社会责任、艰苦奋斗、集体主义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则被淡化。由于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主要来自于网络、影视剧,受西方世界的主观宣传影响较大,因此,部分大学生对西方文化了解不够全面,分析也不够理性,从而表现出盲目崇拜的倾向。

  (三)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关注不够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公民为基本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因此,作为肩负历史重任的当代大学生理应用中国先进文化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做先进文化坚定的捍卫者和传播者。然而,尽管当代中国大学生总体上是积极上进的,他们政治立场坚定,崇尚道德文明,弘扬先进文化,自觉抵制落后文化。不过,还是有部分大学生热衷于非主流文化,比如:短信文化、课桌文化、寝室文化、广告文化、厕所文化等。实际上,非主流文化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这不仅因为非主流文化涉及大学生的方方面面,涵盖了从教室到宿舍,从语言到行为,从现实生活到虚拟空间,从而对当代大学生先进文化认同产生巨大冲击;更重要的是,因为非主流文化品味不高,其中包含着消极颓废、玩世不恭的人生信条,会对青年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正是由于高校非主流文化的激烈冲击和负面影响,部分大学生思想苍白,素质低下,以自我为中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感兴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缺乏认同。

  三、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影响因素剖析剖析当代中国部分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影响因素,大致可以归结为社会环境、校园因素、家庭氛围和大学生自身个性等四方面。

  (一)社会环境因素

  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功利性驱动对大学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毋庸置疑,市场经济给社会主义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上的成功和物质上的满足。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市场经济中的“不诚信”,道德规范的“软约束”,使得部分大学生信念异化,理想价值追求被现实利益迷惑,从而表现出对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和对精神文化的冷漠蔑视。另一方面,西方文化对大学生的渗透从未间断。“国外西方发达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传播媒介优势,竭力推销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而且手段越来越多、方式越来越隐蔽。”[5]通过把自己的意识形态融入进所谓的“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西方国家以影视作品、广播、书籍、广告、刊物等为载体,通过媒体网络对我国的大学生进行“渗透”、“西化”,从而消减了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削弱了其对中国先进文化未来发展的信心。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二)校园因素

  校园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其一在于课程设计不合理。部分高校,特别是办学规模较小的高校,没有开设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程,或者虽然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但也是走形式、走过场,致使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甚微,从而缺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严重影响当代大学生高度文化自信的形成。其二在于当前高校教育教学中,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空场。有的高校教师只重视专业知识的教学,忽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没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致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没有内化为学生的信念,“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没有外化为学生行为。其三在于非主流文化在校园朋辈间的“感染”。由于具有流行性、娱乐性等特征,非主流文化在大学校园盛行。然而,非主流文化中部分内容平庸化、恶俗化,无疑会影响当代大学生对先进文化的接纳和吸收。

  (三)家庭氛围影响

  正如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所言:“家庭教育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家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早期文化自信的形成影响重大。实际上,家庭文化氛围囊括家庭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家长的道德修养、家庭成员的个性追求和为人处事等多个方面。这种耳濡目染的氛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的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教化功能。虽然家庭文化氛围并不等于家长的学历和学识,但还是与家长的文化素质、道德素养有着密切的联系。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大学生,父母的道德品行和文化素养会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中成长的大学生,容易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容易产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心理。反之,如果父母文化程度不高,而且道德素质低下,家庭缺少良好文化氛围,那么,在这样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大学生,由于从小缺少民族文化的熏陶,缺乏道德传统的教化,其高度的文化自信难于培养。

  (四)大学生自身个性因素

  当前,“90后”逐渐成为当代中国大学生主体,成为校园文化主导。尽管绝大部分“90后”大学生爱国心较强、性格开朗、充满自信、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但是,他们不具备成熟的心理素质,普遍对家长有较强的依赖,独立生活能力差,抗压能力明显不足,艰苦奋斗精神缺乏和集体观念淡薄。相对于“80后”大学生,“90后”接触西方文化更为容易,出国体验西方生活的机会更多。不仅仅是为了四、六级英语考试的过关,更是为了在雅思、托福等考试过程中取得好成绩,他们对于西方的历史、文化、社会、风俗、科技、生活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习惯于西方的语法体系,习惯于西方的思维方式。因此,虽然绝大部分“90”后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持有正确的态度,但在西方文化无形渗透下,部分学生崇尚西方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先进文化自信力不够、自信心不足。

  四、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危害与对策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6]因此,分析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危害,探讨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对策,寻求培养当代大学生高度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的现实的、必然的要求。

  实际上,文化自信的培养是青年大学生真正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栋梁的必然要求,是全球化时代青年学子抵御西方文化强势、自觉应对多元文化冲突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要求。而部分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至少会导致以下两个方面的危害:一方面,文化自信的缺失将导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由于文化自信的缺失,部分大学生会经受不住西方价值观念的诱惑,从而偏离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表现出怀疑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情绪;另一方面,文化自信的缺失将使得大学生对中国未来失去信心,文化自信是指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有对民族文化充满信心,才能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如果没有文化自信,对自己国家未来肯定会失去信心。

  基于此,笔者认为,培养当代大学生高度文化自信应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当代大学生高度文化自信的主渠道。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有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文化理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有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中国现代史纲要”课有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传承中国革命文化传统和爱国主义文化传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价值观;“形势与政策”课有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建设的精神。第二,高校人文素质选修课是培养当代大学生高度文化自信的必要途径,如开设传统文化简论、中外文化比较等课程;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当代大学生高度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如聘请文化领域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组建文化社团、举办校园文化节等;第四,参加校外文化实践活动是培养当代大学生高度文化自信的重要环节,如组织参观各地的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组织参加城乡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等;第五,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培养当代大学生高度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如创建主题教育网站、举办有益的网络文化活动等。

  总之,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的现实的、必然的要求。只有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当代大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先进文化的承载者和引领者,才能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1).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2]刘士林.中华文化自信的主体考量与阐释[J].江海学刊,2009,(1):40-45.[3]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J].红旗文稿,2010,(16):4-9.[4]中国新闻周刊.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问卷调查结果[J].新闻周刊,2004,(16):23.[5]王易,宋友文.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4):57-60.[6]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4-25(1).

推荐访问:文化自信现状与对策 对策 自信 现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