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职业学校学生核心素养6篇

时间:2022-11-29 19:40:13 来源:网友投稿

职业学校学生核心素养6篇职业学校学生核心素养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研究目录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一职业信念与职业道德二思辨能力与创新能力三沟通技能与团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职业学校学生核心素养6篇,供大家参考。

职业学校学生核心素养6篇

篇一:职业学校学生核心素养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研究目录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一职业信念与职业道德二思辨能力与创新能力三沟通技能与团队合作意识四终身学习理念与自学能力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1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差距2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3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自我培育意识不强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1将职业核心素养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日常管理强化职业价值引领2将职业核心素养教育融入到常规教学之中实现人才的全方位培养3将职业核心素养教育融入第二课堂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正文摘要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研究

  作者:徐佳来源:《科技风》2019年第35期

  摘要: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它是个体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文章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以及培育现状的分析,提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的优化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育路径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的现象。一方面,企业和用人单位对于岗位缺口找不到人才补给;另一方面,毕业生则出现大规模的就业难的情况。对于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实质性原因的分析,国内大部分学者认为是企业及用人单位与学校在产业衔接上出现了问题,也就是说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标准出现了不相匹配的情况。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毕业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不断优化培养策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秀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

  (一)职业信念与职业道德

  职业素养是个体在职业活动中通过职业行为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它涵盖了职业信念、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观等范畴,职业信念与职业道德是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个体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认知及了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

  (二)思辨能力与创新能力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日渐成为未来社会竞争的主要方向,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企业占据市场制高点的核心能力。创新型人才是掌握了高精尖技术,同时具备较强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创新能力需要创新意识做支撑,再辅以创新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最后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提升过程中,逐步培养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沟通技能与团队合作意识

  美国人际关系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靠专业知识,85%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为人处世的技巧”。而交流沟通能力又是维系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因此,沟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通能力是职业生涯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技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职场中,语言的交流沟通已不再仅仅是沟通技巧的掌握,第二语言的学习需求与日俱增,成为了个体职业发展的一项新的重要技能。此外,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团队合作是发挥集体智慧,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团队合作需要成员之间加强交流沟通,同时,注重集体意识的培养,增强团队凝聚力,从而发挥团队合作的最大效能。

  (四)终身学习理念与自学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技术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这就要求未来职业人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理念和较强的自学能力,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知识的进步与技术的革新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高职院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理念,在教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

  (1)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校与企业在产业衔接上出现了问题,造成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的情况,进而出现结构性人才过剩的问题。部分高职院校为了自身发展,盲目扩招,专业设置门类繁多,一些市场需求小,但办学成本低,收效快的专业频频开出,并大规模招生,这就导致学校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及数量与社会实际所需人才的专业结构及数量发生错位或者不匹配的情况,造成学生职业素养与技术要求达不到企业的需求标准,在毕业后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这也加剧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2)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首先,高职院校目前依然存在“轻人文”、“重技能”的情况,忽视学生软技能的培养及教育,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向还是集中在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术技能的培养方面,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涉及较少。其次,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体系不健全,培育措施的针对性不强,同时,由于缺乏对企业用人标准及需求的清晰认知,导致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缺失的现状。

  (3)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自我培育意识不强。首先,职业意识不强,缺乏对未来职业的规划。雷恩·吉尔森说:“一个人花在影响自己未来命运的工作选择上的精力,竟比花在购买穿了一年就会扔掉的衣服上的心思要少得多,这是一件多么奇怪的事情,尤其是当他未来的幸福和富足要全部依赖于这份工作时。”很多高中毕业生在跨进大学校门之时就认为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可以在大学里尽情地“享受”了。这正是他们在就业时感到压力的根源。其次,职业目标不明确。部分高职学生由于缺乏对职业的认知和自身的认知,不能切合实际的制定未来职业规划,在就业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这大大降低了高职学生的就业质量,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学生未来职业的健康发展。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个复杂而系统化的过程,它需要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齐心协力共同来完成。

  (1)将职业核心素养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日常管理,强化职业价值引领。首先,高职院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围绕强化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为核心,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时代精神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崇高的职业理想,引导学生将个人职业奋斗目标与“中国梦”相结合,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其次,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搭建多元化文化育人平台,融合企业文化、职业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流文化等为一体,丰富高职校园文化内涵,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拓展学生的职业认知,引导学生重视自身职业核心素养的学习与提升。最后,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专业实习,组织学生到企业、生产车间参观学习,了解岗位技术要求与职业素质要求,提高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认知。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志愿者服务活动,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从而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2)将职业核心素养教育融入到常规教学之中,实现人才的全方位培养。首先,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校企合作育人课程,将企业文化、岗位技能、职业素养等内容融入到专业教学中,推进职业标准与专业课程的对接。其次,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校内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等专业教学工作,将企业操作规范、工作流程、岗位技能等内容引入学生实训教学环节,拉近学生专业学习与职业及岗位之间的距离,使得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有效提升自身的技术技能水平,培养职业核心素养。第三,加大实践课程比例,搭建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平台。与专业能力、职业技能的培养相比,职业核心素养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职业道德以及职业精神等。

  (3)将职业核心素养教育融入第二课堂,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首先,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组建创新创业小组、专业兴趣小组等学生团体参与教师的教研教改工作以及科研工作,在丰富学生第二课堂学习的基礎上,拓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渠道;其次,高职院校可以制定专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计划,依托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始,逐步完成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最后,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设讲堂、论坛等方式,邀请企业家、知名校友、创业新秀等入校开展创新创业讲座,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完成职业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曹大辉,邱开金.基于核心素养的台湾高校应用型人才通识教育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02).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2]张雅,许南.“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与提升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

  [3]张梦龙.基于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J].中国培训,2017(11).

  [4]孙晓玲,蒋涛.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需求的调查分析[J].职教论坛,2017(16).

  作者简介:徐佳,女,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综合办主任,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

  

  

篇二:职业学校学生核心素养

  学生通过不同的服务岗位不同的服务环境不同的服务对象不管期间出现什么问题与困难都能携手共同致力于目标的完成提升了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锻炼了辩证思维与创新能力等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是中职学校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升的主要平台是学校开展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内涵及培养

  摘要: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符合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是个人也是社会重视的范畴。本文归纳出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包含职业道德、职道意识、职业理想信念、职业能力等方面;分析了它的必要性与影响因素,最终基于校企合作、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主题活动、顶岗实习等载体实施“感知、积攒、练习、检验、展示”五步的培养途径,来破解当前知识技能与职业核心素养培养脱轨的困境。

  关键词:核心素养;培养路径;载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当下非常重要,特别是2016年9月国家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界定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要点,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提供了纲领性的依据。从职业教育的范畴看,它有着“职业”的特点,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已逐步趋于多元化,笔者学校已经是从培养“合格的职业人”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转变,这就迫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转变。笔者学校所培养的技能型人才的素质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行业的发展,也影响着学生个人的成长,还会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只有将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整体提升,才有职业人才专业水平的提升和企业长足的发展,才符合中国制造2025所需。一、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起源于国外,各国根据历史、文化、经济等背景不同,对其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

  界定也各不相同,但它们在某些层面上是一致的,都是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素养,都是为个人与社会的发展。这里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归纳,以及对在厦门市的6家企业的访谈,将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定义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所从事的任何行业、职业或者工作岗位都普遍存在且不可或缺的,也是除岗位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素养以外最基本、最关键的素养。具体的指标见下表。

  二、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1.从企业需求层面分析。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未来的劳动力市场也将迎来“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

  应对新的职业环境带来的变化,甚至会有失业的风险。从部分历届的优秀中职毕业生调研统计发现,他们的成功不是说学科知识学得多拔尖,在企业就一定会出彩,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更多的成功因素是在职业核心素养方面有所突出。可见,职业核心素养对企业对社会对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影响职业核心素养提升的原因分析普遍存在于学生职业角色意识不够强,岗位规范意识不够强,职业适应能力不强,交流合作意识不强,创新精神不够等,造成这些方面的原因有很多。下面从5个方面分析。1.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是长远的,甚至是终身的。有不少家长忽视了孩子的教育,一些学生对于职业道德的认识上很模糊,也没能形成很好的自理自立的生活习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家长过度重视成绩,只需成绩好,其他则过问不多。在所任教的17级班级学生的调查中,部分家长甚至在孩子学习的专业选择上也是无所谓的态度,没有或无法给他们选择上的建议,家长的无所谓态度很大程度上就决定着学生对职业核心素养的关注。一位学生如果能清晰地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那势必与父母的教育或影响是分不开的;父母的“身教”影响力大于“言教”,这些会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行为与对事物的见解,也影响着学生的将来。2.学校定位与重视程度。学校为了本校的生源,开了很多的专业或者一个专业招了很多人,导致师生比例一定程度上会出现失调。多数学校对职业核心素养重要性的宣传力度还不够,特别是在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学生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

  认识不够,将直接影响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从教师的实际情况看,年轻老师学历高、虽有教学理念但是经验少,对社会的需求了解也不全面;老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又无法做到与时俱进,对社会的需求也不是非常了解。教师结构也制约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教师重言教、轻身教,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时,往往要求学生,自己却忽略了自身的言行。在专业教学时,侧重于专业技能的教学和训练,极少或是根本都不涉及其他方面的素养,纯粹为了教而教,更有认为素养方面的教学是德育老师的任务。4.学生自我意识不够。学生选择中职学校的专业多数是盲目的,有可能还不是自己所喜欢的专业,这对职业教育来说是不利的,没有兴趣没有热度,也不会有好的成果。另外从生源上可以发现,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在自觉性、自我调整、学习态度等方面都有所欠缺,加之中职学校的学习压力不大,有较多的空余时间让学生发挥个人兴趣爱好,可事实上很多学生都将时间浪费在玩手机、睡觉等方面,学习对于他们而言没有任何的动力,不良的习惯一旦养成将很难改变。5.社会关注程度。在应试教育模式的背景下,分数被视为最重要,为了分数可以舍弃很多。在这种环境下,除了学习提高分数,学生在自强、自立、自理、自律等方面的意识锻炼被无形地弱化了。在职业教育中,技能的学习则被占据了大半壁江山,为技能至上,大多数的时间都用于技能提升,似乎又忽略了除技能以外的教育事项,大大限制了职业核心素养的提升教育与实施,也影响了人们的观念。

  四、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是一个全员全过程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层面需要规划好顶层设计,使上下达成目标的共识,在培养目标、教育理念、规则、规格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

  等方面达到高度一致。围绕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在专业文化营造、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社会实践、社团建设、主题活动、校企融合等方面,实现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融合与全面提升。1.走进企业了解专业认识专业感知素养。学校专业部每年都按计划安排新生走进企业、了解专业、认识专业,并与企业共同开设相关的讲座,让学生亲眼观看、亲身感受,初步感知职业素养的重要。我们从每次活动结束后学生所撰写的感悟中,可以看出通过系列的进企业主题教育,学生能够褪去之前对专业认知的空想状态,使得他们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企业文化、岗位技能与素养有一定的感知,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规划自己的职业目标及行动。2.课程实施教学中积攒素养。职业核心素养的提出对课程的标准以及课程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需要基于此进行变革,将职业核心素养的指标融入课程标准,对课程的内容进行再选择,甚至还要开发一些新的课程。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类型针对性地选择职业核心素养的指标进行融入与培养,最终通过教学进行转化。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改变以往的传统理实分离教学模式,以及过于重视技能学习的教学现象。要落实职业核心素养的融合就必须改变教学模式,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或任务为载体,思考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确立教学目标,构思如何把职业素养融入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创建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其中,根据任务适时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在任务实施中出现各种问题,引导学生解决各问题,构建知识,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例如团队精神,集体观念,创新意识,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竞争意识等,在这个过程中积攒素养。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到激发、监管、协调、引导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以身作则,展示素养引领学生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

  对其重视。同时,教学评价需从单一的成绩论改为多元化,关注核心素养的监测与诊断,形成综合型评价体系。3.社会实践活动积攒素养志愿服务是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活动的参与会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如敬老爱老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学会与对方沟通、活动策划、团队协作、奉献意识、感恩之心、文明礼仪等。交通文明督导活动,学生要顶着炎热的天气劝导不文明的人,为行走困难的人员提供帮助。学生通过不同的服务岗位、不同的服务环境、不同的服务对象,不管期间出现什么问题与困难,都能携手共同致力于目标的完成,提升了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锻炼了辩证思维与创新能力等职业素养。4.社团活动积攒素养。学生社团是中职学校加强与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是中职学校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升的主要平台,是学校开展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

  种类多种多样,可涉及思想教育、心理健康、职业技能、科技创新、文娱体育、文学艺术等类型。比如:我国的传统的节日等都能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爱国意识、文化意识;而以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等节日为载体,开展相关活动,能使学生学会感恩、尊重他人,养成良好的品格。在各类的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在各自承担的岗位中,综合素质能力会不断地展示与提升,一次次的信心倍增,一次次地成才。再以学校每月开展一次的军事主题活动为例,它是以军事强化培训为牵引、以拓展活动为载体、以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为目标、以“促养成、学礼仪、懂感恩、勇担当、明是非、知荣辱、强体魄”为主线的军事训练活动,学生全员参与,积极性高,在快乐中实现预期目标,为学生的素养提升创造了很好的平台,活动成效得到校内外的赞许。6.校企融合开展实践练习素养学校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密切合作,共建课程,共建基地,共同育人。校企合作开发各类课程资源,保证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及时更新,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建设与评价,通过校企共建基地,构建一体化教学环境,实现教学与生产实践的对接。把真实的工作情境连接起来,超越课堂教学局限,让学生始终处于模拟环境感受、体验和锻炼,能与行业专家有效接触体验真实任务。教师要从只关注学生任务的结果转变为全过程的监控,并能够进行有效的规划管理和精准的指导,特别是在科学的探究意识、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等方面。最终使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核心素养运用于将来的工作环境中。7.顶岗实习检验素养根据学校的2.5+0.5的办学模式,最后一个学期都会进行顶岗实习,通过学生顶岗实习检验核心素养。该阶段已不是之前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状态,是学生真正进入企业真实的环境中,切身体会所从事职业所需的技能与素养要求,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

  通过体验及时补充职业领域的未知部分;证实学习能力、创新精神、敬业精神、责任意识、质量意识、与人互动、团结合作等素养的真伪和价值。顶岗实习结束后,学生要以视频或PPT等形式汇报工作岗位上的职业核心素养风采,对自己的顶岗实习有个清晰的认识,为自己下一步的成长打好基础。8.进入企业展示素养在完成学业后,学生将以准员工的身份进入企业,与前期的实训、顶岗实习完全不同,角色发生了变化。需要将所学到的技能与素养运用于工作实际中,以准员工的身份接受企业的管理,展示三年来学习的成果。学校专业部需要定期组织回访活动、做好调研,听取企业对学生在岗位的工作情况,特别是对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及时了解学生的表现,以及具有不同程度核心素养的学生在工作中的成才情况,最终形成职业核心素养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等材料,为完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做好准备工作。

  五、小结综上所述,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将决定着学生的发展前景,它的培养成效必须要事先做好顶层设计。它是一个需要全员参与的实践活动,必须将其融入教学任务及实践活动之中。教育与教学的过程中就是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自觉形成的过程,必须将人的观念与行为摆在了正确的位置,将行动贯穿于载体之中。从学生入学之初感知素养到步入社会岗位展示素养的各个过程都需要重视,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具备职业核心素养的技能型人才。参考文献:[1]褚宏启.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18).[2]许亚琼.职业素养内容开发初探[J].职教论坛,2010(18).[3]崔允漷.追问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

  “核心素养”[J].全球教育展望,2016(5).[4]徐国庆.能力重要还是素养重要[J].职教论坛,2015(15).[5]方健华.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其标准体系建构研究[D].南京

  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4(5).[6]张志军,郭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路径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

  教育,2017(04).[7]乔为.核心素养的本质与培养:基于职业教育的视角[J].职业技术教

  育,2018(13).

  

  

  

篇三:职业学校学生核心素养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方案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方案

  摘要:在正常教学中引入团队训练式教学法作为辅助,将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贯穿于在日常教学中,实线培养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能够顺利走向职场、立足社会的中职生的目标。

  关键词: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拓展;团队训练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的总合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职业素养体现到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的就是个人素质或者道德修养。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大部分职校生毕业后直接走向社会,面临着工作、学习、生活的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是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当前形势下核心素养的内涵职业教育要从面向未来社会变化的趋势去构建学生适应社会变迁的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包含核心思维、核心行为、核心能力、核心精神,这四个方面构成一个走向职场的人立足于社会的核心素养因此,培养职校生的选择性思维、合作性思维、可持续发展思维、自我管控思维是基础。同时在学校管理、课程建设、教学环节等方面都要强化使学生具备接受新事物、更新新理念的能力的教学理念,更进一步是培养学生从事新工作和掌握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学生追求技术提升的愿望和不断追求的行动过程比技术本身更重要。良好的心态和求索的意识则是职业核心素养养成的内在动力二、树立培育理念和养成机制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要明确培养具备什么素养的学生。我校结合本校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培养和树立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相匹配的职业核心素养理念。包括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根本区别。也是实现通过3年的中职学习,要掌握大致相

  专业技能等职业核心素养的外化得到充分强化,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队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养成效果明显。许多人变得开朗乐观、自信,学会了珍惜、感恩,愿意互相帮助,喜欢参与班级的活动,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并逐步树立了正确的择业观念,认识到与未来职业匹配,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职业中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2014YQJK101)研究成果。

  在近日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主题的2016中国教育明德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数千名教育学者、中小学校长共同探讨核心素养建设内涵和实施办法,强调核心素养是教育领域具有国际视野、符合中国国情的顶层设计,但如何落实仍面临挑战。对于“核心素养”一词,不同国家表述不同。如美国21世纪技能合作组织将其称之为“21世纪技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其称为“关键素养”,澳大利亚称其为“综合能力”。尽管表述各异,但都表达了不同组织、国家和地区对于未来公民应该具备怎样素质的追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此前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教育DNA”,有效整合了个人、社会和国家3个层面対学生发展的要求,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丰富与深化。“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中国教育、育人理念与国际接轨的重要表现,标志着国内教育方向从对知识、技能的关注转移到对‘人本’的关注。”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说。“当前社会对教育的变革需求最强烈,但难度最大、见效较慢。”一些地方的教育出现了能力学分化、人格证书化、道德标签化等现象。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指出,“教育改革方向必须以人性化、多样化、个性化为导向,形成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谢维和特别强调核心素养的实践指向。有研究指出,决定孩子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在于父母学校能否帮其培养一系列性格特质,如“毅力、自我控制力、好奇心、责任心、勇气以及自信心”。美国和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已将类似认识纳入学校课程与教学实践。但我国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问题,影响了行动实施。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以核心素养为纲,从整体推动教育环节深层次改革。

  素养教育反映在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其落实离不开课程改革、教师培训、科学评价。目前,教育部门和不少学校已经开始核心素养实施路径探索。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于涵介绍,未来核心素养将体现在高考改革中。

  心素养”是一个热词,从职业学校的校长到教学副校长、德育副校长和相关老师都在讨论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培养?如何落地?大家各抒己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德育的升级版;2、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通过社团活动来呈现;3、核心素养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4、核心素养是培养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合作;5、核心素养的评价可以通过“游戏闯关”的形式开展……概念

  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那些关键的、不可缺少的品质、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被公认的较为重要的素养特征。什么是学生核心素养?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文件

  2016年6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颁发并实施,2016年9月,教育部项目组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明确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社会责任、乐学善学、人文积淀等十八个基本要点。2017年7月24日,浙江省教育厅发文《关于加强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浙江省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是:品德优良、人文扎实、技能精湛、身心健康;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定理想信念,锻炼道德情操,强化法治纪律,促进文明养成;以持续发展为目标,夯实文化基础,提升人文修养,加强生涯规划: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厚植匠心文化,强化专业技能,培植双创意识;以身心健康为基础,锻造强健体魄,培育健康心理,加强社会实践。

  

篇四:职业学校学生核心素养

  职业素养就是指职业内在得规范与要求就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得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与职业意识等方面大部分职校生毕业后直接走向社会面临着工作学习生活得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三者得关系就是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得重要组成部分一当前形势下核心素养得内涵业教育要从面向未来社会变化得趋势去构建学生适应社会变迁得核心素养得内涵主要包含核心思维核心行为核心能力核心精神这四个方面构成一个走向职场得人立足于社会得核心素养因此培养职校生得选择性思维合作性思维可持续发展思维自我管控思维就是基础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方案

  摘要:在正常教学中引入团队训练式教学法作为辅助,将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贯穿于在日常教学中,实线培养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能够顺利走向职场、立足社会的中职生的目标。

  关键词: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拓展;团队训练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的总合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职业素养体现到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的就是个人素质或者道德修养。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大部分职校生毕业后直接走向社会,面临着工作、学习、生活的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是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当前形势下核心素养的内涵职业教育要从面向未来社会变化的趋势去构建学生适应社会变迁的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包含核心思维、核心行为、核心能力、核心精神,这四个方面构成一个走向职场的人立足于社会的核心素养因此,培养职校生的选择性思维、合作性思维、可持续发展思维、自我管控思维是基础。同时在学校管理、课程建设、教学环节等方面都要强化使学生具备接受新事物、更新新理念的能力的教学理念,更进一步是培养学生从事新工作和掌握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学生追求技术提升的愿望和不断追求的行动过程比技术本身更重要。良好的心态和求索的意识则是职业核心素养养成的内在动力二、树立培育理念和养成机制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要明确培养具备什么素养的学生。我校结合本校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培养和树立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相匹配的职业核心素养理念。包括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根本区别。也是实现通过3年的中职学习,要掌握大致相

  当于中级工水平的职业技能,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的可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得根本保证。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主要基于企业用人单位需求和中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建立起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符合国家《纲要》提出的“创新中职学生评价的价值理念与标准,学校在树立核心素养的培育理念时也应以此为据鉴于对当前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现实进行检视和反思,在核心素养培育理念的目标价值取向上,应避免将“能力本位”错误地解读为“技能(甚至是操作技能)本位”、“专业知识加专业技能本位”、“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本位”。需要根据中职校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目的,借鉴国内外已有学生核心素养评价标准建构的实践经验,创新理念,遵循发展性原则和思路。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机制的建构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人的素质论、新教育目标分类论等理论依据,同时,要依据国家政策规定的中职校培养目标以及企业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为依据,最终构建出包括了客观性指和主观性指标、定性与定量指标、静态与动态指标、精确性与模糊性指标的可操作的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养成模式(模型)。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和养成的研究和实践只有定位于“指导和促进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全面发展、提升,最终内化成学生的稳定品质”,才是真正符合职业教育的本质。从中职教育的实际出发,养成机制可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立德教育;2、文化教育;3、职业教育;4、艺术(审美)教育;5、人文教育等三、核心素养养成模式创新――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团队式教学法(一)理念看成一个学习体,从团队合作中感受职业素养要求。团队作为学习环境和主体(二)阶段组建团队――从理论出发――团队互助学习、协作――将理论用于实践(三)要素1、角色转换:2、教学内容教授?W习工具(和实践)并进行尝试,团队教练实行团队及个人层面的动手来学习的方法,和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将用具体的团队工作作为示例阐明所教工具实用3、教学目标培养具备职业核心素养的、能够实现高效团队合作、具备一定创业能力的中职学生(四)实施步骤:可结合学生创业项目进行创业活动。在整个团队式训练过程中,从创业计划书的制定,到分工、采买、宣传、营销……乃至最后的盈利分配,基本由教练引导、队员自主完成。松散式的合作能使队员们在职场礼仪、团队合作、自我认知、

  专业技能等职业核心素养的外化得到充分强化,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队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养成效果明显。许多人变得开朗乐观、自信,学会了珍惜、感恩,愿意互相帮助,喜欢参与班级的活动,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并逐步树立了正确的择业观念,认识到与未来职业匹配,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职业中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2014YQJK101)研究成果。

  在近日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主题的2016中国教育明德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数千名教育学者、中小学校长共同探讨核心素养建设内涵和实施办法,强调核心素养是教育领域具有国际视野、符合中国国情的顶层设计,但如何落实仍面临挑战。对于“核心素养”一词,不同国家表述不同。如美国21世纪技能合作组织将其称之为“21世纪技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其称为“关键素养”,澳大利亚称其为“综合能力”。尽管表述各异,但都表达了不同组织、国家和地区对于未来公民应该具备怎样素质的追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此前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教育DNA”,有效整合了个人、社会和国家3个层面対学生发展的要求,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丰富与深化。“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中国教育、育人理念与国际接轨的重要表现,标志着国内教育方向从对知识、技能的关注转移到对‘人本’的关注。”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说。“当前社会对教育的变革需求最强烈,但难度最大、见效较慢。”一些地方的教育出现了能力学分化、人格证书化、道德标签化等现象。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指出,“教育改革方向必须以人性化、多样化、个性化为导向,形成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谢维和特别强调核心素养的实践指向。有研究指出,决定孩子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在于父母学校能否帮其培养一系列性格特质,如“毅力、自我控制力、好奇心、责任心、勇气以及自信心”。美国和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已将类似认识纳入学校课程与教学实践。但我国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问题,影响了行动实施。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以核心素养为纲,从整体推动教育环节深层次改革。素养教育反映在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其落实离不开课程改革、教师培训、科学评价。

  目前,教育部门和不少学校已经开始核心素养实施路径探索。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于涵介绍,未来核心素养将体现在高考改革中。

  心素养”是一个热词,从职业学校的校长到教学副校长、德育副校长和相关老师都在讨论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培养?如何落地?大家各抒己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德育的升级版;2、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通过社团活动来呈现;3、核心素养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4、核心素养是培养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合作;5、核心素养的评价可以通过“游戏闯关”的形式开展……概念

  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那些关键的、不可缺少的品质、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被公认的较为重要的素养特征。什么是学生核心素养?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文件

  2016年6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颁发并实施,2016年9月,教育部项目组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明确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社会责任、乐学善学、人文积淀等十八个基本要点。2017年7月24日,浙江省教育厅发文《关于加强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浙江省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是:品德优良、人文扎实、技能精湛、身心健康;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定理想信念,锻炼道德情操,强化法治纪律,促进文明养成;以持续发展为目标,夯实文化基础,提升人文修养,加强生涯规划: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厚植匠心文化,强化专业技能,培植双创意识;以身心健康为基础,锻造强健体魄,培育健康心理,加强社会实践。

  途径:核心素养—学科素养—课堂建设—课堂教学—综合评价种种迹象表明深化课程改革才能带动核心素养的实践转化。中职核心素养的培育离不开课堂,课堂才是培养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教师才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实践者。这就需要中职学校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细化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符合中职学生发展

  核心素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形成以中职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的中职人才培养体系,并通过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三方面进行落实。

  “活动课程”——教学模式的改变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其目的是让中职学生学习时能够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让中职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重构知识;二、尊重学生主体,引领探究学习。要体现中职学生的主体性,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把学科课程内容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够运用于实践。三、设置讨论环节,培养创新思维。开展课堂讨论,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群体”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获得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与空间,同时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帮助、互相启发、互相评价,从而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另一方面,讨论可以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题,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大胆求新,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素质是人性之本,能力之源;素养是人性之树,能力品格之干。从素养培养到素质形成,也是过程到结果。笔者认为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正在推动课堂教与学的变革。应把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融入到各个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篇五:职业学校学生核心素养

  专业技能等职业核心素养的外化得到充分强化,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队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养成效果明显。许多人变得开朗乐观、自信,学会了珍惜、感恩,愿意互相帮助,喜欢参与班级的活动,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并逐步树立了正确的择业观念,认识到与未来职业匹配,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职业中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2014YQJK101)研究成果。

  在近日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主题的2016中国教育明德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数千名教育学者、中小学校长共同探讨核心素养建设内涵和实施办法,强调核心素养是教育领域具有国际视野、符合中国国情的顶层设计,但如何落实仍面临挑战。对于“核心素养”一词,不同国家表述不同。如美国21世纪技能合作组织将其称之为“21世纪技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其称为“关键素养”,澳大利亚称其为“综合能力”。尽管表述各异,但都表达了不同组织、国家和地区对于未来公民应该具备怎样素质的追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此前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教育DNA”,有效整合了个人、社会和国家3个层面対学生发展的要求,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丰富与深化。“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中国教育、育人理念与国际接轨的重要表现,标志着国内教育方向从对知识、技能的关注转移到对‘人本’的关注。”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说。“当前社会对教育的变革需求最强烈,但难度最大、见效较慢。”一些地方的教育出现了能力学分化、人格证书化、道德标签化等现象。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指出,“教育改革方向必须以人性化、多样化、个性化为导向,形成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谢维和特别强调核心素养的实践指向。有研究指出,决定孩子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在于父母学校能否帮其培养一系列性格特质,如“毅力、自我控制力、好奇心、责任心、勇气以及自信心”。美国和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已将类似认识纳入学校课程与教学实践。但我国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问题,影响了行动实施。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以核心素养为纲,从整体推动教育环节深层次改革。

  素养教育反映在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其落实离不开课程改革、教师培训、科学评价。目前,教育部门和不少学校已经开始核心素养实施路径探索。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于涵介绍,未来核心素养将体现在高考改革中。

  心素养”是一个热词,从职业学校的校长到教学副校长、德育副校长和相关老师都在讨论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培养?如何落地?大家各抒己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德育的升级版;2、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通过社团活动来呈现;3、核心素养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4、核心素养是培养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合作;5、核心素养的评价可以通过“游戏闯关”的形式开展……概念

  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那些关键的、不可缺少的品质、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被公认的较为重要的素养特征。什么是学生核心素养?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文件

  2016年6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颁发并实施,2016年9月,教育部项目组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明确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社会责任、乐学善学、人文积淀等十八个基本要点。2017年7月24日,浙江省教育厅发文《关于加强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浙江省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是:品德优良、人文扎实、技能精湛、身心健康;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定理想信念,锻炼道德情操,强化法治纪律,促进文明养成;以持续发展为目标,夯实文化基础,提升人文修养,加强生涯规划: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厚植匠心文化,强化专业技能,培植双创意识;以身心健康为基础,锻造强健体魄,培育健康心理,加强社会实践。

  途径:核心素养—学科素养—课堂建设—课堂教学—综合评价

  种种迹象表明深化课程改革才能带动核心素养的实践转化。中职核心素养的培育离不开课堂,课堂才是培养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教师才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实践者。这就需要中职学校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细化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符合中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形成以中职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的中职人才培养体系,并通过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三方面进行落实。

  “活动课程”——教学模式的改变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其目的是让中职学生学习时能够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让中职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重构知识;二、尊重学生主体,引领探究学习。要体现中职学生的主体性,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把学科课程内容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够运用于实践。三、设置讨论环节,培养创新思维。开展课堂讨论,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群体”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获得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与空间,同时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帮助、互相启发、互相评价,从而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另一方面,讨论可以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题,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大胆求新,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素质是人性之本,能力之源;素养是人性之树,能力品格之干。从素养培养到素质形成,也是过程到结果。笔者认为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正在推动课堂教与学的变革。应把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融入到各个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篇六:职业学校学生核心素养

  在此过程中再穿插一些新颖的学习与评价方式如竞赛等则效果更三实践一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垫脚石通常师生对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都存在一种理解误区认为这只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的与具体的知识学习无关其依据之一就是中职类学校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工人不是高级人才

  中职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摘要】中职学校电子专业学生需要核心素养支撑职业能力,无论是学习过程,还是实训、实习过程,乃至将来的工作,核心素养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子专业需要教师科学理解核心素养,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转换的能力,探索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子专业;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4-0048-02【作者简介】申起梅,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吴江,215200)教师,工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电工专业教学。“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人最普遍、最关键、最必要的素养,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表现。无论是学生的理论学习还是技能实践,乃至未来的工作,核心素养永远是职业需要的基础,中职学生需要核心素养支撑职业能力的提升。因此,面向学生的职业需要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当是中职教育教学的重头戏。

  一、探究电子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学生核心素养应涵盖知识、能力与态度三要素。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发现,电子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学生的电子理论建构能力。这主要是指在校的理论学习。由于本专业的知识相对抽象且逻辑性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建构出系统的认识,直接影响其对电子专业理论的掌握。二是学生的电子理论延伸能力。这主要是指学生在面对未曾遇到过的专业知识时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与指导实训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新知识,这些新知识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之间没有直接联系,但可以经由逻辑推理而获得理解。此时,学生的原有知识能否向新知识延伸,或者说能否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建构对新知识的理解,就直接反映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显然,这是核心素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三是学生的理论指导实践能力。学生在实训中会有丰富的实践,笔者注意观察过,相当一部分学生缺少理论指导实践的意识,这样的实践是无法有效培养核心素养的。四是学生的实践生成理论能力。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就是“实践出真知”,从实践中衍生出来的知识是真的活知识,也是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而言,

  “实践”是研究电路图、设计电路、搭建电路、调试电路、分析排除故障等由实训实习提供的动手机会,“真知”是有形或无形的动作技能等,“出”的过程,就是核心素养展现的过程。

  将以上四者综合起来,可以看到核心素养综合体现为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的理论与实践的转换能力,而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应当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

  二、理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桥梁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是理论学习,核心素养在此过程中如何得到培养?笔者在教学实践基础上提出如下几条途径:一是提供自学机会。任何知识的教学最好都不要急着讲授,而应当让学生先看、先思考。如电子线路“半导体的导电特性”的教学,像光敏性、热敏性、可掺杂性这些特性,就完全可以让学生先结合教材自行理解,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直接提问、问题解决等方式加以检验。只要让学生形成认真自学、即使出错也不要紧的学习观念,就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二是提供对比机会。在电子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只要能够让学生把握住比较机会,学生可以自行建构出许多知识。如在“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和类型”的教学中,让学生去比较PNP型管和NPN型管的内部结构,学生会发现这两种三极管基本结构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更有意思的是,在比

  较的过程中还呈现出核心素养的层次性:一些学生只是从集电区、基区、发射区、集电结、发射结等概念上去进行比较区分,还有一些学生则是从不同结构中电流的流向及其原因角度去进行比较。而核心素养的培养契机恰恰蕴含其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展示出比较的结果,就可以自然策动前一层次向后一层次转变,从而促进核心素养的生成。

  三是提供陌生情境。这是当前教学不太重视的一环,但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生成非常有效。笔者常常将一些基本的电子元件的使用说明书提供给学生,如数字集成电路中CMOS系列产品里的P、N沟道场效应管的说明书等,这些说明书一般并不十分复杂,但对于学生来说又具有相当的挑战性。通常情况下学生在面对这些说明书的时候,首先会感觉到十分陌生,笔者并不要求他们立即读懂,而是要结合自己所学的内容,理解能读懂的,记住不懂的概念与一些因果关系。事实证明这些问题会在学生的学习中产生较强的驱动力,这实际上就是核心素养的一种体现。

  需要强调的是,陌生情境的提供不一定非得等到知识系统构建得差不多了再进行,事实上,在学生电子课程学习之初,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提供一些说明书。在此过程中再穿插一些新颖的学习与评价方式,如竞赛等,则效果更佳。

  三、实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垫脚石

  通常师生对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都存在一种理解误区,认为这只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的,与具体的知识学习无关,其依据之一就是中职类学校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工人,不是高级人才。这类理由的潜台词就是中职学校只是培养普通工人的,不需要太重视学生在实践中的理论与实践转换能力培养。笔者以为,中职学校的学生其实并不缺乏成为高技术人才的潜能,只是由于诸多原因,这种潜能常常被埋没甚至是扼杀。那么,实践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呢?基于以上第一点的分析,提出两点途径与同行探讨:

  一是理论指导实践能力。这一步无非是强化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联系理论的意识。在每次实训之后,笔者都会让学生写出阶段性的实训总结和实习报告。这是一个额外的任务,学生可能会厌烦,笔者让学生通过微信分享,其他学生及老师进行互动评价,学生对这种形式比较能够接受,每次都会认真完成。这一过程,实际上是有意引导学生以自身电子专业的基础知识去总结实践的过程。培根所说的“写作会让人变得精确”,道出的就是核心素养生成的一个途径。

  二是实践生成理论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总会遇到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能力及学习力形成的过程,需要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如实训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类仪表损坏的情形,是换新的还是怎么办?笔者设计了一个专题实践活动,收集用坏的万用表、电烙铁等,让学生对这些坏表、坏烙铁

  进行分类,然后再分析故障原因,并寻找修复办法。笔者一般会全程参与学生的实践过程,例如发现一个学生在解决万用表显示错误的故障时怎么也找不到原因,笔者悄悄提醒“检查A/D转换器”,最后学生成功地解决了问题。从刚开始的畏难到后来的成功,学生经历的不仅是情绪的变化,也有核心素养自然生长的过程。

  总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关键还是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完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情及认知规律合理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1]雷娅.浅谈电子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12):113-114.[2]褚宏启.21世纪学生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青年教师,2015(3):25-26.

  

  

推荐访问:职业学校学生核心素养 职业学校 素养 核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