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关于加快推进园区企业人才引进培育的建议意见5篇

时间:2022-11-29 18:00:11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加快推进园区企业人才引进培育的建议意见5篇关于加快推进园区企业人才引进培育的建议意见  《苏州工业园区吸引高层次和紧缺人才的优惠政策意见》(苏园工【2006】136号)  为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积极推进园区科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加快推进园区企业人才引进培育的建议意见5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加快推进园区企业人才引进培育的建议意见5篇

篇一:关于加快推进园区企业人才引进培育的建议意见

  《苏州工业园区吸引高层次和紧缺人才的优惠政策意见》(苏园工【2006】136号)

  为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积极推进园区科技跨越、服务业倍增、制造业升级战略,根据省、市有关规定,对苏州工业园区近期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提出如下意见:

  一、购房补贴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可给予150万元左右的购房补贴。2、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项目的第一、第二完成人,或条件相当的其他优秀高层次人才,可给予70万元左右的购房补贴。3、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引进后承担重点项目、重点学科或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建设的领军人才,或有自主知识产权来园区进行合作研究或实施成果转化的创新型科技研发人才,可给予30万元左右的购房补贴。4、博士后分站的博士后,出站后留在园区工作的,可给予不少于10万元的购房补贴。5、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引进后担任园区关键行业关键岗位的紧缺专业高层次技术人才,可给予10-20万元的购房补贴。对研发机构、软件及集成电路设计、动漫游戏、生物科技、风险投资等紧缺专业高层次人才可就高补贴。

  二、优惠租房初进园区工作的本科以上紧缺专业人才,经批准,一般在三年内可租住政府提供的廉租金住房。

  三、薪酬补贴1、经管委会有关部门认定的区内研发机构、软件企业、生物科技企业、动漫企业、科技服务业企业等需扶持的高科技成长型企业、外地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中,从区外引进的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紧缺专业人才,经批准在三年内可给予每月1000—3000元的薪酬补贴。2、政府机关或国有企事业单位引进的紧缺高层次人才,其薪资水平可不受现有政策限制,根据具体情况,一事一议。3、园区高科技成长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中,签订三年以上正式合同的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紧缺专业人才,自本意见实施后在园区首次购房的,经批准可按本人实际工资额缴交园区公积金。4、对本区特殊紧缺人才可不受学历、职称限制。

  四、培训补贴1、对批准立项的政府补贴紧缺专业人才培训项目,经公开招标后,由人才领导小组认定,按培训总额的20%-50%补贴用人企业,每人每年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5000元。对经批准立项的重点发展领域企业培训项目,为其搭建紧缺专业人才培训区外(含境外)合作交流平台,并提供相应经费资助。2、对注册在园区,并享受到上级部门人才培训补贴的培训机构(含大专院校),培训的学员与园区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园区给予培训机构上级培训资助的50%配套。3、根据区域产业规划,鼓励现有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叠加,对经人才领导小组立项、审批通过的公共实训基地,给予基地承办方不超过300万元的一次性设备购置资助。基地必须面向区内社会培训机构及企业免费开放、无偿使用,政府每年根据基地免费开放使用情况

  给予一定补贴。

  五、博士后补贴1、对经全国博管办批准获得博士后编号的在站博士后给予每年每人6万元的博士后生活补贴(含税),每位博士后的补贴期限为2年,补贴按月平均发放,每月5000元。园区博管办按照有关博士后管理办法对在站博士后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停止发放补贴。2、对经园区博管办批准的博士后科研工作项目(包含苏州工业园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区域站下设项目和已经获得全国博管办批准的企业分站项目),给予设立项目企业每年5万元的博士后科研项目补贴。3、为进一步激励有条件的企业和科技载体加快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对经园区博管办批准新设立的博士后站孵化项目,给予设立项目企业一次性10万元的启动经费;对经全国博管办批准新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区域站、区域站分站、企业独立站),给予一次性30万元的启动经费。启动经费用于博士后工作站科研环境建设。

  六、专项补助1、享受苏州市生活医疗补助的专家(苏人才[2005]4号),可等额享受园区发放的生活医疗补助。2、对引进的优秀教师予以奖励,具体按苏园管[2003]54号文件执行。3、对独墅湖高教区入驻院校引进的紧缺高层次人才予以奖励,具体按独墅湖高教区办公室制订的实施办法执行。4、对引进的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方面的紧缺高层次人才,根据具体情况予以补助,一事一议。

  七、落户、入学1、园区引进的高层次和紧缺人才,其配偶、子女户口可随迁至园区。2、港澳台人员担任园区企事业单位高层管理职务或技术骨干的子女,可参照园区居民,就近入学。3、园区就业或创业的海外留学人员子女,具有博士学位的优秀人才子女,不限户口,经人事部门认定,享受区内地段生同等待遇。

  八、出入境便利已取得外国国籍的海外留学和工作人员及其配偶子女,可申请办理1年内入境多次有效、每次停留不超过90天的访问签证。

  九、人民币汇兑留学回国人员(已取得国外永久居留权)取得的合法收入,可持有关证明材料和凭证到外汇指定银行兑换外汇汇出。

  十、后勤服务人事部门设立专门机构,实行人才引进一条龙服务,具体代理人才引进后的落户、租房、子女入学等后勤保障工作。

  十一、资金管理

  本意见所需经费由园区人才开发资金列支,列入管委会年度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按《苏州工业园区人才开发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十二、本办法由组织人事局负责解释。

  

  

篇二:关于加快推进园区企业人才引进培育的建议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人才强企工作的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人才强企工作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苏发〔2010〕10号),大力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现就加快推进人才强企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明确人才强企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政府引导与企业主导相结合、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创新型人才开发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结合,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大幅度提升企业人才素质,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引领企业做优做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2、主要目标。到2015年,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企业人才队伍,努力使江苏企业创新能力持续走在全国前

  ofrualdinkgwtesc,pbyhm

  列,竞争优势更加明显,成为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集聚高地。企业R&D活动人员占全社会R&D人员总量的比重提高到85%。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达到190万人、专业技术人才达到390万人、高技能人才达到160万人,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4500件。跻身中国500强的企业达到60家,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超过5万亿元。二、培养造就“四高”企业人才3、以创新团队为重点,着力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重视发挥企业引才用才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与高校、地方政府共建各类创新创业载体,通过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集聚人才,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人才。组织实施“双创计划”、“333工程”和“汇智计划”,“十二五”期间,省重点引进100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200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资助2000名博士到企业创新创业;培养1000名企业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从高校、科研院所选派10000名教授博士到企业和基层服务,选聘500名优秀科技企业家到高校担任产业教授,全面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依托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千人计

  ofrualdinkgwtesc,pbyhm

  划”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到企业创新创业。4、以战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加快培育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以提高能力和素质为核心,依托知名跨国公司、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其他培训机构,深入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计划、“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千名企业家EMBA培养计划、千名苏商海外培训计划、千人赴港培训计划、万名职业经理人培养计划。“十二五”期间,选派1000名企业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赴国(境)外培训,重点建设一支具有世界眼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社会责任感的战略企业家队伍。依托社会中介市场化运作,深入开展企业职业经理人任职资格培训与认证工作,大力培养职业经理人。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开展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能力提升培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从2011年起,用5年时间,对全省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进行轮训,省级直接培训5万人次。建立市场配置、组织选拔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制度,到2015年,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通过市场化方式选聘的比例达到25%。

  ofrualdinkgwtesc,pbyhm

  5、以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大力开发高水平重点领域专门人才。加强产业、行业人才发展的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定期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组织实施新兴产业人才工程,推进新一轮“六大人才高峰行动计划”,在重点产业和行业领域,特别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选拔、培养和引进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加快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大幅度提升金融保险、服务外包、软件和信息服务、现代物流和商务服务等服务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实施高层次文化人才工程,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丰富文化产业工作经验、熟悉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懂经营、会管理的文化企业领军人才。着眼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培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农民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村经济人等经营服务人才。6、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大规模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适应建设制造业高地的要求,建设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传承和推广技能大师实践经验、精湛技艺和绝技绝活。重点从企业中选拔培养500名技艺精湛的“首席技师”。实施百万

  ofrualdinkgwtesc,pbyhm

  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依托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大型骨干企业、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等,加快培养造就一批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加大政府购买培训成果力度,继续实施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每年培养紧缺型技师、高级技师1万人以上。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强化技能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建设“远程技能培训网络”,推动高技能人才培训手段、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的现代化。依托条件好、质量高、管理规范、技术先进、技能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的大型骨干企业,建设一批具有较强实训能力的企业实训基地。三、营造人才强企的良好环境7、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设立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优先用于支持企业人才引进开发;各级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的各类专项资金,优先用于企业人才培养。积极发挥财税政策导向作用,鼓励企业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开展企业人才发展资金使用效益评估,提高投入产出效益。8、强化企业主体地位。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社会组织建立人才发展基金,

  ofrualdinkgwtesc,pbyhm

  多形式投资人才资源开发。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按不低于销售额0.6%的标准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企业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和奖励,符合研发费用有关条件的,允许加计扣除。鼓励企业不断增加职工教育经费投入,用好用足职工教育培训经费。9、引导人才向企业集聚。依托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计划”以及市、县(市、区)引才计划,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到企业创新创业,提升企业人才国际化水平。鼓励企业以项目为纽带,采取咨询、兼职、项目聘用、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柔性”引才方式,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大力发展人才服务业,建立多层次的人才流动配置平台,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拓宽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渠道。每年举办“百所名校江苏行”活动,为企业引进重点院校毕业生搭建平台。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取消用人审批和落户限制。对企业招用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实施大学生创业计划,构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绿色通道”。10、扶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集成人才团队、

  

篇三:关于加快推进园区企业人才引进培育的建议意见

  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引进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若干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电商换市”加快电子商务发展若干意见》(甬政发〔2014〕6号)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电子商务人才发展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我市建设“蔚蓝智谷”和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探索实施“泛3315计划”,大力引进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力争到2017年,全市电子商务领军人才达到30人,其中5人入选省级及以上电子商务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达到150人,紧缺人才达到300人,专业人才达3万人,从业人员突破10万人。二、引进集聚电子商务人才1、大力引进“3315计划”电子商务人才和团队。在市海外高层次人才、高端创业创新团队引进“3315计划”中开展电子商务人才和团队专项评审,对入选的人才和团队分别给予个人50万元、团队100万元-500万元资助,对特别优秀的电商人才和团队可实行“一事一议”,资助额度再予增加。入选“3315计划”的电子商务团队参照《宁波市入选3315计划高端创业创新团队管理暂行办法》(甬科计〔2012〕108号)管理。

  1

  2、大力引进电子商务领军人才。鼓励我市企业引进电子商务领军人才,对新引进并入选市电子商务领军人才、与本市电子商务企业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且缴纳社会保险费1年以上,经市电子商务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组织评审认定,给予每人30万元资助(分3年拨付)。

  “3315计划”电子商务人才和团队带头人视为市电子商务领军人才,不重复享受每人30万元资助,所在企业和创办企业不重复享受《宁波市电子商务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甬贸局流〔2014〕17号)第十一条对拥有电子商务领军人才企业的奖励政策。

  入选省级及以上电子商务领军人才的,再给予一次性10万元资助。

  3、大力引进电子商务高层次人才。从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企业新引进的各类电子商务高层次人才,与本市电子商务企业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且缴纳社会保险费1年以上,经市电子商务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组织评审认定,给予每人15万元资助(分3年拨付)。

  4、大力引进电子商务紧缺人才。从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企业新引进的电子商务紧缺人才,与本市电子商务企业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且缴纳社会保险费1年以上,经市电子商务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组织评审认定,给予每人6万元资助(分3年拨付)。

  5、大力吸引大学生到电子商务行业创业就业。符合《关于进一步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意见》有关规定的高校在校生和毕业生在甬电子商务行业创业,可享受相关创业扶持政策。

  2

  新引进毕业3年内的全日制普通高校电子商务类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来甬在电子商务应用企业、平台企业就业,与企业签订3年及以上劳动合同且缴纳社会保险费1年以上,经市电子商务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组织审定,给予每月500元租房补贴,补贴期限为12个月。

  三、加大力度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加快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在甬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和相关专业发展,建设一批市电子商务重点专业,有条件的高校要组建电子商务学院,推进校企合作建设电子商务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加快宁波网商大学建设,大力培养电子商务人才。拓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渠道,通过企业定向培养、专业培训机构研修班培养、个性化定制培养和在知名企业建立实务培训基地规模培养等方式,深入开展50万名电子商务知识普及培训工程、3万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训工程、200名电子商务精英人才培训工程,力争到2017年,培育电子商务人才示范培训平台25个、电子商务人才示范实训基地50个。四、培育壮大电子商务人才发展平台支持重点电子商务平台引进集聚人才,对符合实缴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年平台服务收入500万元以上,且电子商务人才达到20人及以上(须与企业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且缴纳社会保险费1年以上,其中副高职称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及以上达2人、中级职称或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达8人)的平台型企业,经市电子

  3

  商务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组织评审认定,每年择优资助不超过10家重点平台,每家给予一次性30万元人才经费资助;如受择优资助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人才达到50人及以上(须与企业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且缴纳社会保险费1年以上,其中副高职称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及以上达3人、中级职称或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达15人),再给予一次性20万元人才经费资助。已获“3315计划”电子商务团队资助的,不再重复享受。

  五、优化电子商务人才集聚社会服务环境1、做好电子商务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经市电子商务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组织评审认定的电子商务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纳入市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服务联盟服务对象。2、优化电子商务人才居住条件。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开发区推出人才公寓时,要向电子商务人才适当倾斜。市本级一次性安排30套宁波市东部新城人才公共租赁房,由市电子商务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统筹用于引进的电子商务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住房保障,租金补贴和管理办法等按照《宁波市东部新城人才公共租赁房租赁管理(暂行)办法》(甬组通〔2014〕52号)执行。3、妥善解决电子商务人才子女就学。对入选市电子商务领军人才的人才及人才所在企业,参照《宁波市引进重点高层次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入学暂行办法》(甬政发〔2012〕84号),对每名电子商务领军人才及所在企业分别给予1个教育行政部门指定学校(公办初中、小学、幼儿园)的就读名额。

  4

  六、完善电子商务人才工作机制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市电子商务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协调小组组长由分管市领导担任,成员由市级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全市电子商务人才工作计划的制定、重大决策及各项电子商务人才资源的统筹协调。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贸易局。电子商务人才评审认定办法由市电子商务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另行制定。电子商务人才工作纳入全市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对各地各部门开展年度考核。各地各单位要积极开展专场招聘、猎头招聘等活动,大力引进集聚电子商务人才;要加大优秀电子商务人才宣传表彰力度,积极推荐优秀电子商务人才申报各级各类人才奖项。七、附则(一)本意见第二部分引进集聚电子商务人才提出的“3315计划”电子商务人才和团队带头人、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大学生享受的各层次人才政策,按就高不重复原则和补足层次差额原则实施;“3315计划”团队成员(带头人除外)符合相关条件的,经市电子商务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组织评审认定,按就高不重复原则和补足层次差额原则,可享受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大学生资助政策。引进的各类电子商务人才享受本意见政策之外,符合相关条件的还可享受本市其他有关人才政策。(二)本意见所称电子商务企业是指在宁波市域范围工商登记

  5

  注册,依法经营、依法纳税、财务管理规范的电子商务法人企业,包括电子商务应用企业、平台企业和服务企业等3类企业。其中,电子商务应用企业是指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自建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是指运用互联网或移动通信为其他企业、单位或个人开展电子商务提供专业的公共与增值服务,并部分或全部实现在线撮合、网上交易、在线或移动支付等服务功能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是指为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电商业务提供电商园区运营、网络营销、代理运营、咨询策划、物流快递等服务专业服务商,不包括提供与电子商务业务不直接相关的后勤保障等服务的企业。

  (三)本意见所称电子商务领军人才是指电子商务企业的创始人或核心高管,带领的企业和项目在行业中排名领先,地位突出,具备示范引领和辐射功能的高端电子商务人才。

  本意见所称电子商务高层次人才是指具有“高学历、高资历、高收入”特征,在知名或高成长性电子商务企业中担任中层及以上的总监级人才。

  本意见所称电子商务紧缺人才是指在电子商务企业中业务主管级人才,具体包括美工设计、IT技术、店铺运营、数据分析、策划营销等方面业务主管。

  (四)本意见政策项目中,引进“3315计划”电子商务人才和团队所需经费在市“3315计划”经费中列支;吸引大学生到电子商务行业创业就业所需经费在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其他

  6

  所需在市电子商务专项资金中列支。本意见由市委组织部、市贸易局负责解释,自2014年1月1日

  起实施,有效期至2016年12月31日。

  7

  

  

篇四:关于加快推进园区企业人才引进培育的建议意见

  个人资料整理,仅供个人学习使用

  关于加快永嘉县产业人才引进与培育的调研报告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初步形成了县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产业人才队伍培育新格局,形成了规模较大、业务较精、队伍较稳的产业人才体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县人才紧缺的问题。但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断深入,我县产业经济的周期性、结构性、素质性矛盾日益凸现,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等现实因素,我县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考验,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捷,支柱产业急待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急待培育。而实现转型升级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而创新能力提升的能量来自创新人才。但因我县区域条件不佳人才难引进,企业用人制度相对落后人才难留住,生活成本奇高人才难安心,教育资源短缺人才难培育。因此,如何通过引进和培育一支规模宏大的产业人才队伍来推进我县经济转型升级是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的重大历史性课题。为此,县政协成立了专题调研组,深入基层,外出考察,通过座谈交流、调查走访、个案分析等形式深入了解我县产业人才队伍现状、需求趋势等方面情况,并与广东顺德、江苏吴江、浙江新昌等地区进行认真分析比较,从而提出了一些关于加快我县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一、我县产业人才队伍现状及需求趋势(一)基本概况。据2009年调查统计显示,我县从事农业企业、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共101668人,占职工总数62.61%。从科技统计监测看,2008年我县每万人口中科技活动人员数在全省排名第58位;从企业员工学历看,大专学历以上的占3.95%,本科学历以上的仅占0.31%,主要以高中学历以下的农民工为主;从职称或职能等级看,中级职称或技能的占5.24%,高级的仅占0.06%,主要以初级工、普工为主;从地域看,以外来务工者为主,约占90%;从产业分布看,大专和初级以上技术人员管理主要集中在工业企业,泵阀、鞋服、扭扣拉链和教玩具行业分别占14.50%、20.02%、11.67%、7.30%;从职业教育发展看,虽然有电大永嘉学院、县职业中学、瓯北职业技术学校等7所职业学校,但同我县产业技工需求相关专业学生不到10%,学生技能还达不到企业要求。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二)需求预测。由于我县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人才需求量较大,同时现有人才总量又较少,层次又较低。从产业转型升级看,由于我县产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现有产业面临着升级压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急待培育,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和研发人才;从企业价值链提升看,由于我县土地资源有限,工业用地很紧张,企业投资、制造成本非常高,许多企业开始转移低端制造加工,把研发、销售、高端制造总部及上市注册地留在永嘉,需要大量研发、管理、财务、营销和策划等方面人才。据对工业企业抽样调查分析和预测,未来几年,我县工业企业每年需要大专以上管理、技术人员约910人,初级以上技工共约6040人,其中包括企业发展新增人员需求和产业转型升级淘汰人员的补缺,具体见下表: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祸測。

  单位:人人员行业数结构泵阀年需求360鞋服年需求260纽扣拉链年需求75教玩具年需求95其它年需求120合计年需求910

  现有

  现有2580

  现有480

  现有720

  现有750

  现有6415

  大专1885以上管理、技术

  1/8

  个人资料整理,仅供个人学习使用

  人员初级以上技工235502500325071800189503901186360012521750993916040

  注:其它栏目包括专用设备、电器、五金等产业。(三)原因分析。我县人才紧缺由多方面原因造成,既有外部大环境的变化和内部区域条件的限制,又有产业自身发展状况和人才结构、特点等方面原因。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1、从外部发展环境看,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大开发的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中西部地区低成本及人才、科技等方面优势渐渐凸现,东部地区产业面临着转移和人才流失的双重压力,同时中西部地区出台了非常优惠的政策吸引在沿海城市培养了一定经营能力、掌握了一定市场信息和积蓄了一定创业资本的务工者来自己家乡创业,同时这些回乡创业者还带走了一批经营管理、技术开发和科技型人才,给沿海城市特别是给县域城镇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带来很大压力。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2、从内部发展环境看,由于温州住房价格和生活成本不断上升,我县许多企业员工工资福利、社会保障、激励机制和作息假休等方面制度不健全,以及子女就学难、本人教育培训少和社会包容性较差等方面的问题比较严重,企业在引进、留住人才的总体环境不仅没有多大改善,反而在提供工作、生活和学习等方面条件与员工要求之间差距在不断拉大,外来务工者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想继续留在永嘉的愿望在下降。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3、从产业自身发展状况看,随着土地、人力资源和原材料等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我县泵阀、鞋服、纽扣拉链和教玩具等产业利润空间不断缩小,有些企业几乎没有利润,难以持续增加投入来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开展继续教育培训,企业人才环境不尽人意。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4、从就业者年龄段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原在国有企业转岗到民营企业工作的人员越来越少;七十年代出生者“上有老下有少”,家庭负担比较重,一旦当地有就业岗位,就回到原籍工作;“80后”这一代人对工作环境、待遇及居住条件要求比较高,较难适应我县就业环境。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二、我县与其它地区的人才环境分析比较今年3月9日至13日,由谢崇福主席带队,经贸、教育和科技等部门同志参加的考察团赴广东东皖、顺德、花都地区进行专题调研,详细了解了当地政府在人才环境与市场体系建设、人才引进与培育、职业教育等方面的经验与做法,通过江苏吴江、浙江新昌的政府网站了解了两个地区在人才工作方面情况,并把我县与上述地区进行对比分析,具体见下表:茕桢广鳓

  

篇五:关于加快推进园区企业人才引进培育的建议意见

  内蒙古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人才流入区建设的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2.14•【字号】内党办发[2008]1号•【施行日期】2008.02.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

  正文

  内蒙古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人才流入区建设的意见

  (内党办发〔2008〕1号2008年2月14日)

  为加快我区人才资源开发步伐,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将我区尽快建设成为人才流入区,以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走以人才促发展的路子,是我区抢抓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区已经成为国家新的项目、资金流入区,势必要求人才的大量供给。围绕经济建设特别是自治区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稳定盘活现有人才,引进大量高层次和紧缺实用人才,使我区尽快成为人才流入区,是我区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科技进步,自主创新,人才为本。加快推进人才流入区建设,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人才观的要求,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各地各部门相继出台有利于开发人才资源的政策措施,我区人才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人才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人才流入大于流出的可喜局面。但在一些地区和单位仍然存在人才得不到充分重视、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人才工作生活的微环境亟待优化、人才工作机制不活等问题。要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尽快形成人才流入区,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创新机制,强化人才流入区建设的手段和措施继续深入组织实施“666特色优势产业人才集聚工程”、“333人才引进工程”、“511人才培养工程”和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选拔)工程”等人才建设工程,加快全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积极研究和探索对紧缺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引进和管理办法,调整人才结构和布局。鼓励我区人才申请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和参加国家级重点课题研究,并对申请到课题的研究人员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加强我区博士后工作(流动)站建设,增加进站博士后数量,建立博士后公寓,创造条件,吸引出站博士后留区工作。在建设好中国·呼和浩特和内蒙古·包头两个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的同时,积极为其它城市留学人员创业创造条件,把创业园区和博士后站建成高层次人才向我区聚集的重要平台。加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合理界定公共服务范围,明晰公共服务的内容。逐步建立全区性人事人才公共服务网络体系,通过统一人事人才公共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标准,不断提高人事

  人才公共服务水平。加大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力度。合理规划和调整全区人才市场布局,完善人才市

  场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区形成规模适当、布局合理的人才市场体系。依法按照人才市场准入条件,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创办多种类型的人才中介服务组织,促进人才市场的有效竞争。认真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人才市场条例》,加大对人才市场的执法监管力度。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要主动深入企业,特别是要锁定重点企业、重点建设项目,建立人才工作联系机制,在特色优势产业龙头企业或项目聚集区建立人才服务站,及时提供有效便捷的服务。既要通过举办专门的人才招聘会招聘人才,也要发展无形人才市场,实现网上人才交流。

  落实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推行全员聘用制,坚持依法聘用,按规范程序聘用,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认真开展岗位设置工作,明确岗位职责,完善管理制度,实行按岗聘用。对于一时难以选聘到合适人才的岗位,应先空缺,以逐步引进高素质人才。注意在推进改革中保护好人才,最大可能地留住用好高层次人才。领导人员任用采取选任、聘任、公开选拔等多种方式并实行任期制,对内部人员要实行公开竞聘上岗制度,对新进人员要推行公开招聘制度。积极稳妥地做好未聘人员安置工作。机关公务员考录要面向区内外,扩大用人视野。要在党政机关大力实施竞争上岗制度,在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推行聘任制度。

  研究制定能够真正体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收入分配政策,鼓励企业积极探索技术、专利、品牌、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各种实现方式,探索股权、期权、特殊贡献分红、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年薪制、利润分享、年度奖励、补充保险福利待遇等多元化分配形式。在事业单位实行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体的收入分配制度,突出岗位、绩效的激励功能,将收入分配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相挂钩,总体收入水平与单位完成公益目标任务及考核情况相联系,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事业单位不断提高公益服务水平。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在上级主

  管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额内,按照规范的程序和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和分配办法,自主决定绩效工资的分配。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分配倾斜力度,在继续执行政府特殊津贴的同时,采取一次性重奖、建立特殊津贴、建立重要人才投保制度等措施,对部分急需人才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对在科学技术进步、创新和企业经营管理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才给予重奖。进一步完善公务员的职级工资制度,规范公务员工资外的津贴补贴。

  三、完善政策,营造吸引、培养人才成长创业的良好环境重视加大对人才流入区建设的投入。各级政府要根据财力,安排人才流入区建设的相关资金。要研究确立有关人才流入区建设方面的项目,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确保人才项目的有效实施。企业和非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要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人才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培养、引进、奖励。鼓励社会各界通过多种方式筹集人才开发资金。鼓励和允许人才在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之间,在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企业之间合理流动,完善人才流动的转接办法,最大限度地把人才配置到能够充分发挥其特长的领域及岗位上去,优化我区的人才结构。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传统观念和体制的限制,按照不迁户口、不转关系、来去自由原则,以引进人的知识、能力和创新成果为核心,采取聘请咨询或讲学、技术合作、兼职、短期聘用、人才派遣、领办创办各类企业以及承担项目或参与主持课题研究等灵活方式,引进我区急需的各类人才和智力,形成灵活便捷的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对以柔性方式为我区服务的国内外各类人才,实行《引进人才工作证》制度,持证人员与当地人才享受同等待遇。所引进人才如具有省级以上人事部门认定的专业技术资格及各类资质,我区一律认可。建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绿色通道”,对来我区工作的业绩突出的国内外人才的专业技术资格评

  审可简化手续,采用直接考核认定的办法。项目单位在项目规划时要将人才配备作为重要内容,在通过项目建设吸引资金的同时吸引人才。力争做到引进一个项目,引来一批人才,带动一个高素质专业团队。

  建立和完善人才储备制度。综合运用一定的组织行为、政策导向和市场配置手段,按照自治区、盟市、旗县和苏木乡镇四个层次,紧紧围绕本地区发展战略、重点建设项目、重点攻关课题和重要工作布局,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到基层、企业工作,以解决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急需,引导人才向能发挥自身作用的岗位流动。要把各类企业和基层一线作为人才储备的重点领域,逐步完善人才储备的选拔、培养、使用、淘汰和保障机制。储备人才要坚持严把进口、为用而储、储用结合,储备期一般为两年。人事部门要会同用人单位及相关部门加强对储备人才的培养、开发和管理,对储备期满且表现突出的,企业用人可优先选聘,基层事业单位有空编的可优先聘用,也可在旗县事业单位中调整聘用;其中报考公务员的,可通过适当增加分数或其他优惠政策,优先录用。对在储备期内考核不合格的,及时淘汰。在严格控制总体编制的情况下,编制部门每年要给艰苦边远地区的苏木乡镇下达部分周转编制,用于人才储备。储备人才经济待遇要按照当地同类人才收入水平给予保障,经费一般应由储备单位支付。为鼓励人才储备工作,各级政府应适当安排人才储备工作经费。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和西部志愿者行动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建立高层次人才储备信息库,构建吸引人才和智力的信息平台,实现人才刚性储备与柔性储备的有效结合。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分别重点针对硕士以上、本科以上、专科以上毕业的当地生源建立储备信息库,积极创造就业条件。储备期满后,也要通过信息库继续做好跟踪联系,掌握动态,及时选用。要加强与区外内蒙古籍和曾在内蒙古工作过的高层次人才的联系,建库管理,积极吸引人才回区或智力回区,同时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联系更多的区外人才通过多种方式为我区

  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对于其中提供有价值信息的,要给予适当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要给予重奖。

  四、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加快推进人才流入区建设各地区、各部门要继续认真贯彻《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意见》(内党发〔2004〕8号),结合实际,抓紧研究制定各地各部门加快人才流入区建设的意见,并认真组织实施。各级党委、政府对人才流入区建设要高度重视,把人才流入区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开发的重要内容统一规划,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要建立地区、部门人才环境评价机制,加大对地区、部门领导班子在人才工作成效方面的考核力度,推动人才工作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要有重点地加快区域人才流入区建设,各盟市要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有利时机,研究对策,密切协作,加快区域人才流入。要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协作,形成合力,构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加大对人才流入区建设的宣传力度。自治区各级主要媒体要进一步加强对我区人才开发工作和人才政策的宣传,尤其要加大对人才流入区建设的整体思路、重要举措和重大人才项目的宣传。对特色优势产业企业营造人才环境,重视人才,用好人才,鼓励人才干成事业的事迹和优秀人才的主要业绩进行集中报道,努力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社会氛围。

  

  

推荐访问:关于加快推进园区企业人才引进培育的建议意见 园区 加快推进 培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