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巴洛克时期声乐作品《大自然的声音》的创作特征分析

时间:2022-11-25 18:05:1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巴洛克时期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此期间有大量的声乐作品问世,对欧洲音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声乐作品很多至今都受到人们的喜爱和传颂。《大自然的声音》就是巴洛克时期音乐家亨利·珀赛尔创作的一首声乐作品,融合了时代的信息,在写作手法以及旋律风格上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关键词】巴洛克时期;《大自然的声音》;创作特性

引言

《大自然的声音》是巴洛克时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首声乐作品,巴洛克时期的声乐作品在风格以及细节上都比较注重装饰性,在音乐上更加强化情感的表现,并且更注重细节的对比。《大自然的声音》是一首颂歌,具有极高的演唱价值,歌曲的创作特征无论是从曲式、声乐旋律还是钢琴伴奏的手法上都具有独特的创作特性,具有非常优美的旋律,蕴含着非常深厚的艺术价值。

一、巴洛克时期声乐作品创作背景

巴洛克是音乐史上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时期,是从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的上半叶。在巴洛克时期之前,西方的声乐艺术主要是以宗教音乐为主的,而巴洛克时期声乐作品的创造就是对比观念的出现,在声乐作品中推进了情感的表现,从过去的中古调式转变为大小调,使复调音乐达到了全盛,主调风格也因此得到了很大的推移,音乐情绪的变化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巴洛克时期改变了过去宗教音乐的题材,使声乐作品的题材更加丰富,音乐作品更富有激情,打破了传统理性的和谐和宁静,更多体现的是浪漫主义色彩,艺术家的想象力也引起了人们的更高度的重视。正是因为音乐家的想象力得到了更高的重视,所以巴洛克时期的声乐作品的题材变得更加丰富,处理宗教题材的作品之外,还有希腊神话作品、世俗爱情作品以及历史题材的作品。每一个时期的作品都和当时的社会风气以及文艺思潮有着紧密的联系,巴洛克时期的作品也是一样,受到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人们将装饰音广泛运用到声乐作品中,以此来表达人们的情感。

二、声乐作品《大自然的声音》创作特性

(一)曲式分析

《大自然的声音》一共有两部分,可以通过转入降e小调来区分,在转入之前是第一部分,转入之后是第二部分。整首曲子一共有57个小节,第一部分合格第二部分分别为30个小节和27个小节,这样看来这首作品并不是对称的,正也正是巴洛克时期声乐作品的一个特点。《大自然的声音》第一部分一共有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8小节,第二乐段22小节,在第一乐段中,是一个方整形乐段,有两个较长的乐句构成,每一个乐句4个小节。调性是降E大调,和声在第七小节出现,在第八小节终止。第二乐段比第一乐段要长很多,调性也更加多变,经历了从降E大调到降B大调再到降E大调的一个过程,第30小节就是结束在降E大调的主和弦上的。这首曲子的第二部分是27小节,由两个乐段和尾声组成,调色转入降e小调,给这首歌曲带来了一丝灰暗的色彩。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不同,第一个乐段比较长,和声的运用也更加保守,在第31小节中,开始在降e小调上属和弦上开放,终止于第41小节。第二部分的第二乐段是42-50小节,在整个第二乐段都是以属功能和弦为主的,以6+3的模式展开,在第50个小节,和声由降 e 小调的属七和弦归属到降 e 小调的主和弦。最后是整个作品的尾声部,也就是51-57小节。尾声部也可以看成是第二部分第二乐段的延续,和声进行有主和弦转为下属和弦,再由下属和弦转化为属和弦,最后是以一个降e小调的主和弦结束了整个歌曲。

(二)旋律伴奏的情感性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家普遍认为声乐作品的旋律本身只要通过合理的配置就能够实现情感性,声乐作品旋律的变化不但赐予了音乐本身分寸,还使音乐更加富有灵性,让作品的旋律也能够表现情感,声音的大小、性质和结构都可以作为情感的表现元素,通过声音的跳跃、变化、加速、提高以及强弱等手法,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组合使用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情感的表现,让声乐作品的旋律在各种而言的变化中表达作品的情感[1]。

巴洛克时期的声音作品的节奏模式都比较简单,速度比较平稳,旋律比较自由,稳定的节奏贯穿在整首歌曲中,节奏单纯而统一,旋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展开的,非常具有流动性,这样会使整首音乐度具有非常连续的动力,使歌曲显露的气势生机勃勃。《大自然的声音》这首歌曲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两个平行的旋律,高声部的旋律是华丽的唱词旋律,而低声部的旋律就是巴洛克时期的典型固定低音,《大自然的声音》高唱声部的旋律由弱到高,旋律具有较宽的音域,所以高声部的歌手来演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这首歌曲本身就是选自《圣·塞西莉亚日颂》里面的一首颂歌,所以整首歌曲的主流音调就是带有非常明显的歌颂性。从小字组的G音开始时一路上行的,一直到第5 小节旋律才开始下行。整首歌曲的第一乐句的旋律线条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抛物线一样一路上升,第二乐句和第一乐句具有一样的特点,给人抛物线的感觉,并且在节奏上更加急促。在第9、10小节中共出现了三十二个分音符,整个旋律也都保持一致,一直到第15小节的后半句歌曲的旋律才在速度和力度上发生了变化,不再像之前那样平稳,力度变得更弱一些。一直到第19小节,才出现整首歌曲的最高音,也是在19小节之后,歌曲的旋律才不像之前平稳,乐句与乐句之间无论是在速度上还是力度上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面旋律的变化比较频繁。旋律的变化正是体现了歌曲情感上的变化。歌曲在31小节转入降e小调,低音调为整首歌曲增加了低沉和灰暗的情绪,歌曲旋律的变化和歌曲歌词的变化是同步的,在此时,歌词中也出现了“伤心”以及“痛恨”等这样负面情绪的词汇。

歌曲到了第二部分,在第二部分的一开始便和之前的高音旋律相近,一直持续了3个小节的高音,一直在3个小节之后旋律才出现了旋律上的变化,开始下行。第一部分后面的小节在旋律的变化上非常频繁,节奏更为激烈,而在第二部分,旋律在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上更加激烈,运用了很多切分节奏和变化切分节奏,一直到了第49小节,歌曲的旋律和节奏都比较快,而就在此时,歌曲的旋律出现了一个八度的大跳,这也是情感变化的变现,具有很有特色的作曲风格,但是给这首歌曲的歌唱家却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为是在节奏和旋律都较快的情况下发现的大调,如果歌唱者没有处理好,分容易出现破音以及喊叫等唱歌技术上的失误,所以在演唱这个乐句的时候歌手应该在声音上运用掩盖的技术[2]。《大自然的声音》这首歌曲整个曲子的每一个乐句都有一个被旋律拉得很长的词语,具有我国京剧的特点。

(三)灵活的伴奏织体

巴洛克时期声乐作品的伴奏都具有很强的灵动性,《大自然的声音》这首声乐作品也是一样的。在16世纪之前的西方音乐具有复调、乏味以及枯燥的伴奏色彩,而巴洛克时期的声乐作品一改过去这种枯燥的伴奏,将声乐伴奏主调化。巴洛克时期在伴奏织体方面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装饰音和通奏低音的运用。通奏低音就是数字低音,在键盘音乐器的织体部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尤其在歌剧以及清唱剧伴奏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声乐作品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与歌词相结合,可以使歌词的内容和伴奏织体的色彩变化而变化,使声乐作品更加具有戏剧性,从而具有更好的伴奏效果和语言的表达效果。

在《大自然的声音》这首曲子中,伴奏特点非常明显,采用了低音旋律和柱式和弦相结合的方式,伴奏部分的和声在写作上比较严肃,所以整个曲子在这个阶段也表现出来一种肃穆的情感,从而使这首曲子具有层次,富有立体感[3]。《大自然的声音》整首曲子的速度也是比较平稳的,节奏也比较慢,在整首曲子中有两段声部,也就是低声部和高声部,这也是整首曲子的旋律线条,在歌曲前面的部分,一直突出的都是低声部,一直到了结尾处,才是以高声部结尾的,才让这首歌曲的声调发生了转变,它的旋律线起伏并不大,采用的是四部和声式的和弦伴奏织体,突出的是和声,和声的功能、色彩以及力度都为整首歌曲的整体旋律而服务,让音乐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对整首歌曲的印象更为深刻,对音乐表达的情感更加清晰。《大自然的声音》的低音旋律体现在左手的伴奏,右手利用柱式和弦对高音旋律和低音旋律之间的空白进行填充,这首作品在伴奏的整体上并没有大力的渲染,而是强调旋律在速度上和力度上的变化,这刚好符合歌曲的歌颂性个庄重性。

三、结语

巴洛克时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是西方音乐发展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巴洛克音乐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大自然的声音》是巴洛克时期的一首典型的歌曲,曲调结构符合巴洛克时期的典型二部曲式,将大小调体系表现得很完全,整首曲子的旋律伴奏具有很强的情感性,伴奏织体灵活多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唐纳德.格劳特.巴洛克音乐的基本特征[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52(2):196.

[2][美]约翰·W·希尔著,余志刚,钟玫译.巴洛克歌剧分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23(2):163-164.

[3]黄庆鹏.论巴洛克时期声乐作品《大自然的声音》的创作特征[J].枣庄学院学报,2012,29(03):116-118.

作者简介:刘庆华,天津音乐学院声乐系,学历:博士。

推荐访问:巴洛克 声乐 大自然 特征 时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