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疯狂的掠食者

时间:2022-11-20 14:15:09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近年来,“超级中学”现象在我国越来越突出,显著特征是在校师生人数不断增多,有的规模以万计,积聚了当地和周边地区一流的师生资源,瓜分著名高校自主招生名额,学生常年大比例考入一流高校。超级中学不仅催生了地方政府的教育锦标主义政绩观,还破坏了地区内部的机会公平,对应试教育的回归倾向也十分明显,要确立公平合理的高校招生制度,必须打破“超级中学”主导的基础教育格局。

关键词:超级中学 马太效应 应试教育

超级中学是应试教育的产物,高考升学率是“超级中学”的招牌。以陕西省2009至2010年考入北大清华的人数为例,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占全省的比例分别为39.6%和36.1%;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分别为22.5%、26.1%。事实上,2010年北大清华在陕西省自主招生名额的98.9%、保送名额的97.3%,都被位于西安的五所“超级中学”垄断。

这种重点高校的大多数招生名额被少数几所高中占据的现象在很多省份屡见不鲜,名校竞争呈现明显的“超级中学支配格局”。“超级中学”大多集中于省会或大城市,他们往往通过高薪高福利招聘优秀教师,免除各种费用、提供物质奖励给各地的“尖子生”,进而垄断当地的优秀教育资源;然后利用高升学率、推荐保送生等招牌,建立分校扩大招生规模,对其他学生收取高额择校费。这样的办学模式背后是扭曲的政绩观和利益链。“羊毛出在羊身上”,“超级中学”给优秀教师的待遇,给尖子生的奖励,都要从低分学生的择校费中弥补。显然,“超级中学”把教育变成了交易。此同时,大量“超级中学”的出现,导致一流大学生源正在被“超级中学”垄断,重点高校中农村学生的比例不断下降。农村学生依靠高考跳出农村的机会日益降低,甚至陷入“因教致贫,因教返贫”的囧境。

以我国基础教育中十分典型的“超级中学”——衡水中学为例,它的教学秘诀是把学生的应试潜能开发到极致。简单地说,它就是一间制造高分的工厂,这种教育的“反教育”性质十分明显。10年来,到衡中学习的外地官员、师生约17万人。也为当地教育制造辉煌的政绩。然而,“超级中学”除了制造地方教育政绩之外,对教育的发展并无多大价值,他们的存在导致政府不但没有把教育的蛋糕做大,还把蛋糕切歪了。进一步助长应试教育风气的同时也制造基础教育的不均,形成恶性循环。因而从教育的价值和人性的回归出发,必须打断这一链条,遏制“衡水模式”发展,终结“超级中学”现象。其一,把高考招生名额进一步分配到各区县。在一省之内,各县市追求高考升学率,其实就是与其他县市比拼,这也就诱使地方政府集中优势资源打造“超级中学”,以便能抢得更多名校名额,如果招生录取指标分到区县,省内升学竞争也就不存在了。其二,限定中学的招生范围。从全国“超级中学”分析,不少实行全省招生甚至跨省。按照目前的高考录取规则,一省之内有没有超级中学,都有同样多学生考上北大清华,因为清华和北大是按一定招生名额在各省招生的。所以,“超级中学”带来的只是省内基础教育的畸形竞争,形成“站起一个,倒下一片”的黑洞效应。在目前的高考制度下,如果限定学校的招生范围,“超级中学”就可能解体。其三,推行大学自主招生,从根本上打破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建立基于大学自主招生的多元评价新体系。现阶段我国大学并没有招生自主权,学校只能在招生录取中被动地接受教育考试部门投送的学生档案,而教育考试部门的投档依据,是学生的高考分数和志愿,因此,高分必须录取成为基本的高考规则。这就是基础教育“育分不育人”的由来,也制造着衡水中学这样的畸形分数工厂。

从全国范围看,与东部相比,中西部教育资源集中程度更高。以2010年各省考入清华大学人数最多的两所中学为例,计算两校占本省清华录取名额的比重,西部的新疆、陕西、宁夏、青海分别占43.2%、59.6%、55.6%、59.1%,而东部的浙江、山东、江苏、广东分别只占19.3%、9.0%、17.0%、15.3%。这说明在西部“超级”二字更加名副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教育资源丰富,而西部地区教育欠发达,从而导致教育资源更为集中。在这种情况下,整体发展基础教育就比治理“超级中学”更加迫切,是切除“超级中学”之前必须拧上的“安全阀”。

理想中的教育公平,应该如同一个健康的人体,他的肢体应该是匀称的,血液把充足的营养送达周身的每一个神经末梢。但“超级中学”却如同一个营养的劫取者,以局部的肥大,导致其他肢体的萎缩。2010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规定“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而地方政府往往从升学率的角度出发,不是制止而是纵容教育不公行为。超级中学正成为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政绩工程,甚至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的引擎,比如前来衡水中学考察的官员,教师,学生家长就为衡水市的宾馆接待行业带来了巨大收益,改变了这个缺乏资源的落后小城的面貌,提升了城市地位。对超级中学的扩张,其实可以引进类似商业领域中《反垄断法》的监督制度。从师生比例、在校生人数、占地规模等多个方面对“超级中学”加以约束。同时,严厉禁止利用行政手段以任何名义和借口推进中学兼并重组,改进对地方政府教育政绩的监督和评价机制,“超级中学”就一定可以淡出人们的视野。当然,不必为“超级中学”的消亡而遗憾,这本来就是应试教育恶性竞争催生的“怪胎”。

参考文献

[1]熊丙奇.《必须出重拳治理疯狂的“超级中学”》,《联合时报》,2012年6 月22日

[2]王斯敏、周航、陈美诗等.《超级中学正在垄断一流大学入学资源》,《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12年6月

[3]刘志权.《超级中学拷问教育公平》,《京华时报》,2012年7月10日

作者简介;(作者姓名:马笑 性别:女 籍贯:天津 出生年月:1992年9月 ,单位:南开大学文学院 ,学生 ,汉语言文学 )

推荐访问:疯狂 掠食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