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商鞅方升

时间:2022-11-20 10:35:08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图分类号:k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2-0-01

我们只要提到国家一统,必定会联想到灭掉六国、统一四海的古代帝王秦始皇。这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叱诧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他在李斯等一批文臣武将的辅佐下,不失时机的拉开了横扫六国、统一中国的伟大战争,历经10年血雨腥风的残酷争斗,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

春秋战国时期,在一个群雄逐鹿的年代,秦国为何能够在众多诸侯国之中脱颖而出?我们不得不谈一个关键的人物——商鞅,秦国变强大离不开“商鞅变法”。历史书上的“商鞅变法”是这样介绍的,说商鞅通过变法,在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这在当时是一项非常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制度,这一制度在当时极大的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另外鼓励人们参军,我们都知道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高低少不了经济和军事条件,通过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这两方面,激起了老百姓的从事农业劳动的热情,也让参军入伍的人有了动力。商鞅是一个激情满满的人,也是一个十分有理想抱负的人,所以在的国君的支持下,就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经过他的一番折腾,很快秦国的实力就位居战国七雄首位。商鞅变法在历史上一直争议不断,商鞅本人在历史上同样毁誉参半。可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商鞅变法将一个扶弱积贫的秦国一步步的从泥潭中拖出,夯实统一天下的坚实基础。

秦国通过商鞅的变法,像百米冲刺一样变得富强了,笔者一直很好奇商鞅其人到底是如何使得变法如此快捷的实施的呢?这个暑假,笔者偶然在央视大型文博節目《国家宝藏》里看到了“商鞅方升”,走进国宝,看到了文物背后的文化价值,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既体味到了文学之美,又被壮烈的中国故事打动。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天下疆域虽已一统,但社会矛盾凸显,律法、制度,甚至普通的量器都混乱不一。自荆轲起,六国残羽刺杀行动也从未停歇。秦国面临着两项巨大的考验,一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法度、文字、度量衡,二是要应对接踵而至的刺杀行动。

有关商鞅方升的故事就从历史上那次著名的刺杀讲起。荆轲刺杀秦王未遂,秦王下令将所有与荆轲有关联的人全部杀掉。高渐离既是荆轲友人,又是燕国门客,谋臣李斯数次进谏秦王杀高渐离而斩除后患。但因高渐离琴艺超群擅长击筑,被秦始皇召进宫里,让他每天对面而奏。为了以防万一,秦始皇熏瞎了高渐离的眼睛。秦始皇没想到,这熏烟遮掩得住眼睛,却不能遮掩心灵。

一日,李斯命高渐离演奏《易水歌》,高渐离击筑堂前,秦始皇拍掌而和。此时丞相隗状、王绾被召至堂前,秦王向其宣告商鞅方升为大秦国器,自商鞅变法时持续到如今天下一统。秦始皇说道:“世人说秦国富强皆靠卫鞅立法,但朕以为立法易,执法守法难。若不是百年间大秦子民齐心协力执法守法,不会有今日。”随后命隗状、王绾即日起以此方升为标准发放全国郡县,统一大秦量器,切勿有分毫之差。隗状、王绾想借此奚落一番大殿上的琴师高渐离,于是向秦始皇提议此事从琴师故里燕地开始实行。

在秦官挑衅的语气和藐视的眼神里,高渐离心中再次涌起国破家亡的悲愤,耳边响起当年荆轲在易水河边与燕太子丹告别时口中吟唱的曲调“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自己为荆轲击筑伴奏之景历历在目,对秦王的暴虐恨之入骨。他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愤怒,举起怀中灌满铅的筑向秦王砸去,却因眼瞎之痛,最终失手。失败的高渐离虽未了却心头之恨,但也尽到了燕国门客之义、荆轲之谊,宁愿一死,也不愿做“秦国奴”。史太公称“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高渐离实现了他的志向,遵从了他的内心,他不仅仅是个技术高超的技术家,更是个敢恨敢为的真男人!

秦始皇又一次逃脱刺杀。此时,他愤而怒道:“秦国虽无名士,但山东六国名士皆在大秦争鸣,穆公重用楚国百里奚、宋国蹇叔、晋国丕豹、公孙支兼并二十国称霸西戎,孝公重用卫国商鞅实施变法国富民强大败楚魏扩地千里,惠文王重用卫国张仪拆散六国合纵转为连横,昭王重用魏国范雎远交近政蚕食诸侯,如今楚国李斯更是助朕破六合成帝业。大秦法度量衡尽以富民为本六国百姓凭何不答应。百年前,六国皆言变法,却只有秦国真正将人治变为法治,并将变法进行到底。方升虽小,但它的背后是大秦延续百年的强国之计。更重要的是,百年间大秦子民,上到八十老妪,下到三岁孩童,尽遵统一法度,国君与人民有着同样的目标,如此秦国必然富强。山东六国纵然人才辈出,但绝无大秦子民执法守法,乃至强国的决心。世人尽可以杀秦始皇,但就算秦始皇亡、秦亡,统一强国的改革也将进行下去,影响千秋万代。”黄磊扮演的秦始皇妆容浓重霸气,从高高的台阶上走下来,没有多余的动作。他的眼睛直视苍空,语调时而省,时而降,带着亢奋、愤怒、决绝等多重情感,营造出一种雷霆万钧的气势。那是一种发自心底的自信,是一种不怒自威的领导者的气场,令人血脉喷张。

故事中提到的方升,就是商鞅变法目前流传至今的唯一实物例证。

商鞅变法中,有一点尤为重要,就是把土地从国有变为私有,统一税赋,即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古代交税其实就是上交粮食,这就需要量器的存在,且要标准统一,商鞅方升便是这一时期留下的精准量器。

商鞅方升出土于晚清时期,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内,是国家一级文物,被视为镇馆之宝。作为国家重量级文物,其考古价值及历史研究价值可想而知。古代量器流传至今者为数不多,像商鞅方升这样刻铭详尽、且又与重大历史改革相关联的标准量器实属罕见。商鞅方升,其制作工艺并不复杂,既没有奇丽的纹饰,也没有神秘的图案,而是一个由几何直线组成的近长方形物体,高2.32厘米,通长18.7厘米,容积202.15毫升,容积约16.2立方寸(约合今200毫升),直壁,后有长方形柄。

商鞅方升初置于“重泉”,后转发至“临地”。此容器是战国时期商鞅任“大良造”时所颁发的标准量器,方升上共有两段铭文,侧壁铭文是秦国商鞅变法时所刻,据铭文记载,商鞅在变法时,将此器容量定为一升,并以此为标准,统一了秦国的量器。最令人震惊的是,这个小小的方升成为了秦国的传国之宝,一直沿用到了秦始皇时期。

方升底部铭文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召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秦朝又以此器为标准,统一了全国的量器。意味着方升从一国的标准转变为天下的标准,一国之变法,转变为天下的制度。至此,中华民族实现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始皇帝的诏书与商鞅变法时刻下的文字,距离不超过两厘米,时间却相隔123年。它标志了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有了统一的法度;它唤醒了生活在辽阔土地上的华夏先民,对一个泱泱大国有了统一的认识;它见证了两千年前那个不肯屈服于命运的青年改国运、兴秦邦的故事。

商鞅方升前后经历了120多年的实际使用时间,从秦孝公变法时商鞅统一秦国度量衡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天下尽用秦制最有力的物证,是商鞅在秦国变法的继续和发展。说明早在公元前三百多年“以度审容”的科学方法已被运用,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数字运算和器械制造等方面所取得的高度成就,是战国至秦汉容量、长度单位量值赖以比较的标准。

很难想象两千多年前秦国,从混乱迈入标准,要经历多少艰难坎坷。商鞅方升不属于一个人,而是属于一个国家。时至今日,在商鞅死后两千多年,其变法的政策任然影响着中国人的方方面面,身虽死而政不熄。方升的背后藏着秦国崛起的秘密,更藏着中国一统的强大力量。

秦始皇千百年来给人们大多留下了暴君的印象,惨绝人寰、不通人性,依靠商鞅变法等外界力量登上始皇帝大位,这一切大大掩盖了其对于中国历史封建君主专制所作出的奠基贡献。大到都江堰、鄭国渠等大型水利设施以及商鞅领导下的法律变革与改动,小到商鞅方升这样为征赋税而定的精确计量容器,大秦帝国坚实挺立地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秦始皇所开启的是中国一千多年历史的繁荣壮阔。

我们从“布手知尺”、“掬手成升”、“迈步定亩”的计量历史走来,几千年前的秦国,商鞅方升所代表度量衡的统一,开启了中华民族一统的时代。给“民以食为天”的时代构建了一套稳定公平的经济秩序。随着时代的转变和技术的发展,从古代的计量仪器商鞅方升到现代多种仪器的发展,计量技术也变得越来越成熟,覆盖的领域也越来越广。

在现代,计量仪器的研究已经在几何量、热工、力学、电磁、无线电、时间频率、声学、光学、化学和电离辐射十个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今天,更加精准的量子计量打开了标准领跑者的新纪元。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职责就是建立、保存、维护,并且持续改进国家的计量基准和最高的国家测量标准,这一群人仍在延续着延续着求精准、衡公平的神圣使命,度万物、量天地。这是一件与文化有关,似微小但很有价值的一件事,令笔者肃然起敬。

从历史到现在,计量方法与仪器在不断演变与推进,无数计量人前仆后继为计量事业贡献一生。大秦帝国,通过商鞅变法以及君主百姓的共同努力,使得中华民族正式从奴隶制社会走向封建制社会。从现在到未来,随着多颗卫星的上天对新领域的探索和新科技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万物互联的发展趋势下,计量技术会变得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一个国家,只要有标准可测、公平可测,百姓自会心齐,延续千年的改革强国步伐自然会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国家宝藏》第二期 商鞅方升部分讲解

[2]“战国商鞅方升”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王庭舒(2002.1—),女,汉族,北京市,北京市十一学校。

推荐访问:商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