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猪价低迷时期,养殖户咋办?

时间:2022-11-14 13:10:06 来源:网友投稿

2009年的猪价一直低迷不振,虽然中间也有起有伏,但波动的幅度并不大。在如此长期的猪价走低中,养殖户只有注重在提升“三力”(生产力、竞争力和自信力)上下一番功夫,才能为渡过难关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进入盈利周期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提高生产力

提高猪群的生产力,是养猪场始终追求的基本目标,但在猪价低迷时期,这一目标变得更重要,已经上升为保证养猪效益的根本途径,不论大小养猪场,都不可等闲视之。在市场不太稳定的情况下,提高养猪场生产力的主要途径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调整猪群结构。猪价低迷不振时,正是调整猪群结构的最佳时机,无论是购进新品种,还是淘汰不合时宜的老品种,资金占用都不会很大,利润损失也相对较小。养殖户要抓住价格滑落的机会,用较小的代价,对种猪群体进行必要的更新,及时淘汰不太符合要求的种猪(包括年老体弱、发育较差、生病残疾或者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种猪,以及发情不正常、配种比较困难、窝产仔数较低、护仔性不太好、泌乳力不太强的母猪),购进品质良好、生产力强的新种猪。

2. 降低疾病风险。猪价低迷时肥猪不值钱,一些养殖户会丧失信心,平时该做的疫苗不做了,该搞的消毒不搞了,甚至猪有病也不给予必要的治疗了。这是极端错误的做法,很容易导致连锁反应,引起恶性循环,无形之中加大了养猪的风险,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其实,越是在猪价不高的时候,越要重视防疫,重视消毒,避免发生猪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风险,尽最大可能把持住哪怕是极小的利润空间,把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所以,在猪市走入困境的时候,养殖户更应做到“三个不能”、“一个确保”,即防疫种类不能减、防疫环节不能少、防疫标准不能降,确保防疫效果。夏秋季节,要特别重视防治寄生虫病。寄生虫病虽然是慢性病,但却是养猪业的大敌,不但消耗猪的营养,造成猪的机械损伤,影响猪的饲料利用率,使猪只发育不良,还可传播疾病,给猪只造成器质性病变,影响猪肉质量,严重时可致猪只死亡。及时打扫粪便,饲喂清洁的青绿饲料,定期使用伊维菌素、左旋咪唑、敌百虫等抗寄生虫药物,都可起到预防或治疗疾病的作用。为防止蚊虫叮咬生猪,半敞开式猪舍应挂好遮阳网或纱网,也可在傍晚时分在猪圈门口处点燃蚊香。

3. 控制霉菌污染。霉菌污染一直是很多养猪场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其实,饲料的霉菌污染危害很大,造成的损失也相当严重。常见的霉菌包括黄曲霉、赭曲霉、串珠镰刀菌、禾谷镰刀菌、粉红镰刀菌、麦角菌等。霉菌可产生多种毒素,引起严重危害,如:黄曲霉可产生黄曲霉毒素,导致肝脏坏死、脂肪肝;赭曲霉能产生赭曲霉毒素,可导致肾脏变性;串珠镰刀菌能导致肺水肿,引起免疫抑制性呕吐和肌肉无力;禾谷镰刀菌能产生呕吐毒素,导致呕吐和小肠损伤;粉红镰刀菌能产生玉米赤霉烯酮,导致雌激素亢进,母猪易患流产和不孕,还容易引起直肠或阴道脱垂;麦角菌能产生麦角毒素,导致食欲减退,引起无乳症或乳腺疾病。霉菌毒素危害还有引起免疫抑制,容易导致疾病流行。降低霉菌危害的主要措施:一是严格原料筛选,购进品质优良的饲料;二是严格仓储条件,使谷物的水分降至14%以下,仓库的相对湿度控制在60%以下;三是使用防霉制剂,常见的有丙酸、山梨酸、柠檬酸、露保细盐、除霉净、克霉灵等;四是及时进行处理,发现饲料发霉,轻者可以采用浸泡、水洗、加热、加碱等处理方法,重者应抛弃不用,不能觉得现在猪不太值钱了,就可以随便使用那些品质不良甚至严重发霉的饲料,那样只能加重损失。

4. 净化猪场环境。现在猪市不理想,一些养殖户就会忽视猪场的环境控制,如有的猪场地处低洼地区,排水不畅,暴雨过后,猪场内水汪汪一片,粪污无法排出,在强烈阳光的暴晒下散发出熏人的恶臭。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猪只的体质肯定不会很好,即使暂时没有流行疫病,也会严重影响生产力的发挥。不论养殖规模是大还是小,环境问题都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猪市不景气、养殖规模缩小的情况下,养殖户更要腾出时间和精力,重点搞好猪场内的环境净化。

二、增强竞争力

猪市价格进入高峰,或是走入低谷,原因很多,除了政策性因素、疾病性因素或其他意外性因素的影响之外,主要原因在于供求关系不断发生着变化。供过于求,价格就要下滑,供不应求,价格就要提升,而供求关系的变化,最终是养殖行业内部竞争的必然结果。在猪市看好的时候,这种竞争关系容易被养殖户忽视,“以量取胜”往往会成为养殖户的基本策略;但在猪市低落的情况下,“以量取胜”就会失去市场,因为粗糙的管理方式,无法练就竞争力,甚至会成为使养殖场陷于泥潭的根本原因:因此,在猪价低迷时期,“向管理要效益”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

1. 适当控制规模。在猪市长期低迷不振、目前没有爬升希望的现实条件下,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做后盾,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做保证,就敢于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显然是不太明智的行为,那样做,无异于火中取栗。对大多数养殖户而言,在仅能维持微薄利润甚至不盈利的市场形势下,对猪群采取“精兵简政”的策略,适当压缩养殖规模,不盲目扩大,应该是理性的选择。养殖户可以根据市场的基本形势和养殖场目前的运行情况,确定最佳的养殖规模,既不能期望过高、贪大求全,也不能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基层养殖户大多采用自繁自养的养殖模式,对这些养殖场而言,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着眼于长远,灵活确定繁殖母猪和后备母猪的存栏数量。在缩小规模的同时,要注意保持比较合适的繁殖力,既不能使仔猪供应过剩,也要防止仔猪供应出现空档。育肥猪群的数量也要符合本场的实际,但尽量不要空栏。市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有一定的规律,也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而生猪育肥又不是一朝能成的事情,保持生产的连续性,就有可能顺利进入盈利周期。

2. 降低饲养密度。前几年,猪价飙升,养猪户无论管理水平怎么样,基本上都有利可图,不免出现“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现象,饲养管理方式简单粗糙,许多常识性的东西都被忽视了。在粗放的管理方式中,高密度饲养是一个最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高密度饲养虽然可以节省养殖空间,看似节约了成本,其实危害很大,可以说是得不偿失。高密度养殖使舍温不容易控制(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8~25℃),猪热应激反应强,采食量下降,严重影响生长发育;高密度饲养使猪舍内拥挤不堪,个体之间争斗不断,不但容易消耗猪的体力,还容易导致猪的肢体损伤,严重时常常引起猪患咬尾症;高密度饲养会使猪舍内空气污浊,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集聚过多,会刺激猪的机体引起结膜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等疾病,还可诱发呼吸道综合征等多种传染病。适当降低饲养密度,可以让猪只生活得更加舒服一些,满足猪对环境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有利于提高猪场的生产力。在一般情况下,每头育肥猪占地面积应在1.2平方米以上,每群以10~15头为宜,种猪必须单圈饲养。

3. 重视分群饲养。在饲养育肥猪时,很多养殖户采用混养的方式,公母不分、强弱不分,这种方法,生产力大受限制。在行情好的时候,分群饲养问题没有引起养殖户的足够重视,现在行情不理想,必须对此给予充分重视,因为这是挖潜降耗的重要手段,其作用不亚于饲料、品种、环境等常见要素。研究证明,与去势公猪相比,小母猪生长较快,饲料转化率高,胴体瘦肉率也较高,而且小母猪在消耗较少饲料的同时,其赖氨酸的需要量与同样体重的去势公猪也是相同的,采用混群饲养的方式,很难满足这两种猪的营养需要。公母猪分群饲养,能满足小母猪与去势公猪之间不同的生长速度、饲养转化率和营养需求对饲料营养提出的各自要求。具体做法可以在这两种猪的体重25千克以后,饲喂中、大猪料时,将小母猪的换料时间比去势公猪推迟7~15天;在体重60千克以后,给它们饲喂不同的饲料。此外,强弱分群也很重要。强弱混养,常出现强猪咬架、攻击弱猪的现象,弱猪吃不到饲料,或者只能吃剩料、污染的饲料,严重影响弱猪的健康和增重速度,总体饲料报酬明显不高。而且弱猪体质不佳,容易生病,又会成为猪场内的传染源,危害更大。在猪舍相对充足的条件下,强猪和弱猪应尽量分群饲养。

4. 应用人工授精先进技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位置相对偏远地区的养殖户,仍然采用本交的繁殖方式,自己饲养种公猪。养殖1头种公猪,资金占用和日常饲料投入都不小,为了保证猪精液品质,配种期每天还要饲喂2~3个鸡蛋。在猪场效益好的时候,这些都可以承受,但在效益不好的时候,可能就是一个很大的负担。现在很多地方都有专门的种猪改良站,人工授精的准胎率甚至高于本交,配种1次费用一般在30~40元,与养种公猪实行本交相比,费用相当低廉。实行人工授精,避免了公母猪生殖器官的直接接触,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发生附红细胞体病、蓝耳病等传染病的机会,有效降低疫病风险,对母猪保健十分有利。因此,养殖户应改变观念,积极采用人工授精的先进技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投入,为增强养猪场的市场竞争力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锻炼自信力

在猪市行情看好的时候,每一个养殖户都有很强的自信力,但在行情预期不明朗的情况下,很多养殖户会因看不到希望而丧失自信,难以坚持,甚至失望地退出养猪行业。当猪市行情再次转好时,这些养殖户的猪场里已空空如也,只好重新投资,从头做起,但这时可能已失去最佳的盈利时期。对于一个成功的养猪户来说,这种投机行为十分有害。在困难时期,养殖户一定要增强自信力,学会咬牙坚持,千万不能轻言放弃。

1. 坚定养猪信念。近几年的猪市行情,一直跌宕起伏,无法稳定。养殖户经历了数次大幅涨跌之后,在对待低迷行情时,应该学会从容不迫。目前猪价低迷,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现实,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过程,这终究是一个必须要走的阶段,但不是养猪业的最终结果。无论如何,猪肉都是最受欢迎的食品营养源,猪贱的时候人们要吃猪肉,猪贵的时候人们也要吃猪肉,因此,生猪终究需要有人来养,猪价迟早能够回升,这是铁定的规律。从市场发育的基本特点来看,猪市一般是3年左右1个循环周期,过了低谷期,就是逐渐走高的爬升期,直至维持一个较长时间的高峰期。客观地分析猪市变化规律,猪价下跌其实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那些设备落后、技术较差、资金短缺、信心不足的养猪户,首当其冲会被淘汰掉。很多有经验的养殖户认为,只要坚定养猪信念,咬紧牙关站稳脚跟,耐心等待市场回温,就可“扛”过眼下这道难关,顺利进入下一个盈利周期,不但能够从容地“收复失地”,还有可能成为业界的精英。

2. 坚持搞好管理。猪的生长周期比较长,从配种到肉猪上市需要近10个月的时间,从仔猪出生到母猪能进行正常的繁殖,大概需要8个月左右的时间。更为重要的是,种猪的繁殖循环必须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不能轻易被打乱,一旦打乱,就会出现中断,恢复就有很大难度。面对这种情况,必须加强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可在仔猪行情不好时,考虑让新母猪跳过一次发情期。据报道,让新母猪跳过第一个发情期,在第二个发情期配种,可以提高母猪的利用年限和平均产仔数,不但对提高母猪繁殖力有好处,也可以减轻当前的资金压力。另外,对不当的猪舍设计,如各栋彼此相连的猪舍、排污设计不良的猪舍、无法做隔离或全进全出的猪舍、通风不好的猪舍,应趁机进行整理修缮,使其成为好管理、易消毒、易控制病原的合格猪场。只有猪场管理好了,养猪生产才会有崛起的希望。

3. 开展培训教育。纵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形势,像2007~2008年那样的高价猪肉,不太容易再次出现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养猪的暴利时期已经过去,养猪产业将进入微利时期。要想在微利环境中赢得较大的利润,进行精细化管理是一条必须要走的途径。不管进行什么样的管理,员工素质都是首当其冲的影响因素。虽然现在市场比较冷淡,但养殖场仍需要给员工比较合理的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这样做,猪场在人力资源上的开支虽然比较大,却能有效留住熟练的技术工人,让养猪场的工作保持足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才不至于因人力流失而造成管理断层。与此同时,猪场还应对员工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以期大幅度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为猪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员工培训的基本目标是让所有员工都能掌握好各年龄段猪只的生理特点与行为特点,了解猪场的日常管理流程,创造性地落实饲养管理、消毒管理、免疫管理等常规管理措施,迅速成为熟练的全能型技术操作工人。不论猪场规模是大还是小,基本效益都潜藏在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挖潜降耗、开源节流是提高效益的根本途径,所以,员工培训重在责任心和节约意识的熏陶,只有那些真正为养猪场效益着想、为猪群健康着想的员工,才有可能把猪场当作自己的加以关注和经营,从而细心地做好养猪场不起眼的细微工作。有一支特别注意细节、特别注意卫生、特别注意改善猪群生活条件的员工队伍,在市场看好时,养殖场的效益会特别高,在市场低迷时,养猪场也会有存活下去的充足空间。

作者简介:王道坤 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工作。联系地址:山东省沂水县第二职业中专邮编:276400。

推荐访问:养殖户 低迷 咋办 时期 猪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