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度县委书记关于加强防汛抗灾工作会议讲话发言(2022年)

时间:2022-06-17 17:30: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度县委书记关于加强防汛抗灾工作会议讲话发言(2022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度县委书记关于加强防汛抗灾工作会议讲话发言(2022年)

度县委书记关于加强防汛抗灾工作会议讲话发言3篇

第一篇: 度县委书记关于加强防汛抗灾工作会议讲话发言

县委书记在卫生推进会发言与县委书记在县委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汇编


县委书记在卫生推进会发言

贯彻落实全州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表彰先进,安排任务,动员全县上下提高认识,抢抓机遇,不断开创我县卫生工作新局面。刚才,延忠局长总结了XX年全县卫生工作,这次全县卫生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具体安排部署了今年的卫生工作任务,完全同意。兴权副局长通报了XX年目标考核工作情况,认为分析合理,有针对性,很实在希望大家认真分析,查找差距,抓好落实。

一、总结成绩,查找差距,为做好XX年工作打基础聚力量

XX年是我县卫生事业取得突破性成绩的一年,全县卫生工作获全州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这是三年来第一次获此殊荣。成绩来之不易,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一是提高卫生应急能力,处置突发事件富有成效。面对突如其来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全县上下沉着应对、科学防控、恪尽职守,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了防控救护工作,取得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治的阶段性胜利。二是全面提升卫生服务能力。以新增中央投资卫生项目为龙头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新建、扩建乡镇卫生院9个、县医院医技综合楼1个、县妇幼保健站1个,村卫生室43个,总投资达3200万元。三是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XX年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有126261人,参合率达97.26%,有54818名城乡困难群众享受到医疗救助,受益率达43%,城乡居民就医条件进一步改善。四是强力推进疾病防控和妇幼保健工作。常规免疫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乙类传染病年发病率为198.64/10万,低于全州平均发病率,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成效;
XX年我县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从74.41%提高到80.43%,连续两年无孕产妇死亡。此外,三级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救灾防病能力和卫生执法监督能力不断提升,卫生县城的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成效显著,第二轮初级卫生保健胜利通过了省级验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了双丰收。

第二篇: 度县委书记关于加强防汛抗灾工作会议讲话发言

县委书记在县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县委农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新方针,分析研究当前农业农村形势,谋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三农”工作任务,动员全县上下珍惜春光、从头抓紧,不误农时、辛勤耕耘,推动我县“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7年,我们“三农”工作成效显著,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发展,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推进,农民进城保持良好态势,美丽乡村整县推进步伐加快,农村垃圾厕所污水“三大革命”、“清洁城乡·美化家园”等行动深入实施,“四城同创”升级版、“三水共治”、森林城市创建等工作有序推进,农民收入持续保持较快稳定增长,六郎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迈开大步伐,入选国家首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都市型生态农业得到巩固,农业现代化生产经营体系初步建立,农民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饱含着大家的辛勤劳作和艰苦奋斗,非常值得肯定,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农业农村工作距离预期目标还有较大差距,还存在不少短板。在农业发展上,都市型生态农业效益还没充分显现,“接二连三”产业化经营、融合化发展规模还不大,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功能提升还面临很多难题。在农民增收上,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村人口收入有放缓苗头,去年低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乡差距有拉大趋势,另外农民增收主要依靠务工的工资性收入,农民收入增长多元化动力机制尚未形成。在农村建设上,城乡融合发展还有差距,医疗、教育、公共文化服务上还有较大短板,乡村振兴任重道远;
农村综合改革虽破题,但成效不大,还需进一步深化,激活乡村内生活力。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力举措主攻难点、补齐短板,努力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关“三农”工作部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三农”工作的总纲领。据预测。2030年至2050年全国仍有4亿左右人口生活在乡村。在这种背景下,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表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广大乡村是和城镇在平等地位上的,要同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更加突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因为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自200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来,中央始终强调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此后尽管农情、国情、世情发生了巨大变化,但“重中之重”的定位从来没有发生变化。十九大报告和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不仅重申这一定位,而且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提出“20字新方针”,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可以看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与新世纪以来中央重农惠农强农思想的一脉相承,是着力缩小城乡差距的重大举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此,我们必须深刻领会,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认真谋划我县“三农”工作。

我想,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必须紧扣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紧密联系我县实际,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稳步实现“三步走”,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即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下面,我就此强调几点意见:

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也是直接解决农民收入低下、城乡发展失衡问题的关键所在。从新旧20字方针看,无论是“生产发展”还是“产业兴旺”,都是占首要地位的任务,并且从“发展”到“兴旺”,体现的是层次上的升级。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这也告诉我们,无论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转变,还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都必须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来实现农村不断进步。大力发生农村生产力就必须让农业找得到效益。当前,我县传统种养模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适度规模经营尚在发展初期,农业产业链条不长、不优,农产品商品化率不高,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力不足。我们要实现产业兴旺,让有限的资源产出更大的效益,就要进行精耕细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打造精致、精细、精品的“三精”农业上全面发力,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打造精致农业。要紧紧围绕现代都市型生态农业发展目标,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努力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供给体系,着力提高供给质量,不断提高我县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要坚持什么来钱种什么、什么好卖产什么,把“种什么、吃什么”转变为“吃什么、种什么”,让单向的“种的好”转变为双向“卖的出、卖得好”。现在,我们许多优质农产品还是在田头卖、在马路边卖,还是“提篮小卖”,不是说这样不好,只是这样一般卖不出好价钱,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好酒害怕巷子深,我们要学会给农产品梳妆打扮和营销宣传,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仓储、物流、营销,在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上做足文章。要大力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探索种养与加工两条线分线运行,以组织化加工对接组织化生产,延伸产业链,延长产品链,实现增效益。对产业薄弱的地方,要着眼“培育”,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
对产业基础较好的地方,要着眼“培优”,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打造精细农业。发展精细农业,实现精细管理、精细耕作关键是人,要采取措施让那些不会种地、不想种地的农民摆脱土地的束缚,让想种地、能种地、会种地的人留在土地上,培养造就一批新型职业农民;
要让所有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去“办公”,用良种、良法、良策,让好品种实现好品质。具体到我县,就要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将土地流转到农业大户手上,大力培育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技人员加强指导,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努力实现标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我常讲,在我县发展200亩左右的家庭农场是最合适、也是最有效益的,目前,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达19.15万亩,占全县承包耕地57.64%,还是有很大提升空间。这里农委等部门要深入研究,拿出具体举措支持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精细农业,要根据资源禀赋、区位地理、市场需求、传统习惯,来定位支柱产业,选择主打产品,实现定位精准,破解区域结构趋同问题,形成特色差异互补发展局面。如六郎镇,就要充分发挥六郎国家首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带动作用,打造沿芜屯路采摘休闲光观带,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其他各镇也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找准路子就实干,实现精细化发展,形成各具特色、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打造精品农业。品牌是影响农产品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一个品牌一旦在老百姓心目中确立起来,就是质量和安全的象征,自然就能得到市场认可、卖出好价钱。当前,我县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个,农业品牌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形成了陶辛青虾、湾沚山芋等,但精品农业之路任重道远,我们必须继续抓好农业品牌创建工作,巩固提升产品质量,推进品牌强农,推动农产品进展会、进超市,推进产品变商品、商品变精品、精品变极品,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实现好效益,努力以品牌引领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不断提升***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美誉度。打造精品农业,还需着眼于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让农业“接二连三”。如今,我们都知道乡村不再是单一从事农业的地方,还有重要的生态涵养功能,令人向往的休闲观光功能,独具魅力的文化体验功能。乡村越来越成为人们养老养生、创新创业、生活居住的新空间,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日益凸显,我们应当围绕推进农业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抓住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农业产加销各个环节,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文化体验、养生养老、农村电商等,形成我县特色农业农村经济系列品牌。这方面我们以前都作了积极探索,还希望大家立足实际认真思考,采取更实措施,取得最好成效。

这里想讲一点就是要打造***的乡村旅游品牌。***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为什么和周边相比,我们的乡村旅游还是处于不大不强的状态,这主要还是我们没有形成过硬过响的乡村旅游品牌。拿陶辛镇来说,坐拥陶辛水韵这么好的资源,就应该围绕荷元素多谋划、想办法,从基础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拓展上下功能,以“荷”聚人气、聚财气,结合特色小镇打造,擦亮国家AAAA级景区和水利风景区招牌,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吸引力的群众休闲旅游目的地。说到建设特色小镇,当前各镇也都摩拳擦掌,都做了很好的谋划,有的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如六郎镇殷港艺创特色小镇获批全省首批特色小镇称号,但全县仅仅只有一个还不行,我们要始终树立品牌意识,绝不可一哄而上,要在立足自身优势资源认真分析的基础上,选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后,一张蓝图干到底,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实现差异化发展。

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加快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生态宜居”是农民的梦想,更是我们生态建设的重点、绿色发展的基础。这些年,我们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农村环境治理、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对照生态宜居的要求,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深化环境治理。农村生态环境好了,土地上就会长出金元宝,生态就会变成摇钱树,田园风光、湖光山色、秀美乡村就可以成为聚宝盆。我们要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就要更大力度推进“三水共治”,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通过持续“清河水、净塘水、治污水”来改善水环境,彰显岸清水美;
更大力度推进农村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深入开展“清洁城乡·美化家园”行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控制农村面源污染;
更大力度推进推进森林城市创建,建立县镇村三级“林长制”,千方百计规划建绿、见缝插绿、拆违还绿、集中补绿,积极推动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村镇园林化,切实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同时,要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让保护生态环境的不吃亏,并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让农民成为绿色空间的守护人。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城乡基础设施差距是城乡最直观的差距之一。前几日的强降雪和低温天气,对我们自身是考验,对基础设施也是考验,如果我们的基础设施不能有效运作,满足群众正常的出行和水、电、气等供应,我们的工作就是不合格的,我们也欣喜地看到,经过全县上下奋力攻坚,我们顺利打赢了这场硬仗,但是在此期间走访摸排出的隐患问题,以及发生的一些农业设施损坏灾情等,也暴露出我们工作的短板,这些短板往往主要集中在农村,解决的难点也多在农村。我们讲要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就必须解决这些短板,主动顺应群众期盼,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更多地向农村地区倾斜,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要进一步改善提升农村供电、供水、交通、物流、网络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条件,实施农村畅通工程,完成湾西路改造等,完善公交服务体系,统筹实施城乡供气供水一体化,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求。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前不久召开的县“两会”上,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城乡供水一体化提出了很多意见建议,我们要以此为突破点,关注关心,办好事实,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安全水,真正回应群众关切,着力增进群众福祉。此外,还要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的一个重点,加快推进青弋江防洪保安等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同时,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管护运行机制。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公共服务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民生福祉的重要标准,也是城乡差距大最直观体现的一方面。要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推动公共服务下乡,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农村文化等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农村生活品质和质量提升,让农村群众也能享受与城里一样的公共服务。要优化城乡教育布局,促进城区教育大发展,农村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城乡教师合理双向流动,大力改善农村、开发区中小学软硬件设施,着力解决“择校热”、“大额班”等问题,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农村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要推动医疗卫生优质资源下沉,深化医共体、医联体改革,推动县镇村三级医疗服务机构统筹管理,加强村居卫生室建设,鼓励县城医生下乡,优化村医结构,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进健康乡村建设。要打造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努力实现网上办、马上办、全程帮办、少跑快办,加快健全农村便民服务体系。

三、以乡风文明为保障,焕发文明新气象。农耕文明是华夏历史文明的血脉,是乡风文明的根和魂,吃苦耐劳、勤俭朴实、邻里守望、诚信重礼、父慈子孝等,已成为广泛久远的文化集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我们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传承发扬提升农耕文明,让优秀乡村文化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农村好风尚。

要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摆在重要位置,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把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传承下来、弘扬开来,实现“德”润万家。深入挖掘本土风土人情、习俗与风情、风尚与道德、民间艺术、观念信仰等文化资源,依托闲置的古祠堂、古民居,建设村史馆、乡贤馆、好人馆,如王能珍烈士陈列室,新四军三支队西河纪念馆,胡湾村古祠堂等,引导群众致富思源、崇德向善,文化寻根,让每个人感受到家乡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如今,广大农民物质生活富裕后,对美好生活的渴求特别是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愈来愈强烈。但在一些乡村,我们还时常能看到封建迷信、赌博等糟粕文化大行其道,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和诱惑性,特别是农历春节将至,农村广大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客观上为这些提供了滋生土壤,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农村我们的公共文化阵地缺失,没有完备的娱乐文化活动场所,不能提供优质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不了群众,满足不了、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此,我们要加强村级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建设,完善群众活动场所设施,精心组织文化下乡活动,推出具有浓厚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深受群众欢迎的文艺作品,开展农民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要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现在,我县农村一些地方不良风气盛行,拿彩礼来说,有的地方还是过重,往往是父母积攒一辈子,儿子结婚成家了,积蓄也就所剩无几了,有的甚至背上沉重负担。乡村是要有人情味的,但不能变了味,不能背人情债,我们应当在传统礼俗和陈规陋习之间划出明确界限,告诉群众什么是提倡的,什么是反对的。这方面各镇、各村要带头宣传、积极倡导,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要结合文明创建,旗帜鲜明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抵制封建迷信活动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约束村民攀比炫富、铺张浪费的行为,引导树立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

另外,乡风文明也孕育在乡愁中,乡村的记忆是美好的,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的美丽乡村,要唤得起儿时美好的记忆,或是“小桥、流水、人家”,或是村口老树、村中古泉、村里老屋,或是那些锈迹斑斑的农耕用具,等等,这些都能触及到刻骨乡愁、铭心乡谣;
要唤起友好和谐的记忆,听到的仍然是远亲不如近邻,看到的仍然是家庭其乐融融,感受到的仍然是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四、以治理有效为基础,激发农村活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体现了从重程序到重结果的侧重变化,我们要按照“三治结合”的要求,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机制,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和治理新办法。

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核心作用。过去,大家都知道“有困难找组织”;
当前,在小农经济面对大市场冲击的情况下,农村的生产生活各自为阵,找不到依靠,留不了人,有的群众在需要帮助时,不知道找组织,或找不到组织,这不能怪群众,主要还是反映出我们的农村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软弱涣散情况,不能发挥有效的组织力。我们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大力实施“强基固本、强村富民”战略,持续推动工作中心向基层转移、工作力量向基层下沉、政策资源向基层倾斜,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切实让支部找到道路,让集体找到思路,让党员找到门路,让群众找到出路。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利用村“两委”班子换届的机会,选出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社会认可的村“两委”班子,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着力解决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

巩固提升“小微权力”监督制约新机制。这里有两组数据,2017年全县基层信访案件同比下降34%、人民来信同比下降23%。这说明什么?我想至少可以说明基层腐败大幅减少了、社会矛盾有效化解了、干群关系更加紧密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我想这与我们持续抓“小微权力”监督制约工作分不开,近年来通过抓扩面提质、抓程序完善、抓调度推进、抓工作落实、抓公开公示、抓“互联网+”、抓群众满意度等,使“小微权力”监督制约逐步实现全覆盖,农村“小微权力”监督制约新机制运行良好,成为强化乡村治理,实现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群众上访少了、疑问少了、信任多了,社会自然就和谐了。下一步,我们要在巩固提升“小微权力”监督制约新机制上下功夫,推进扩面提质升级,与“互联网+”政务服务融合,健全公开公示方式,规范优化权利运行程序,更大范围接受群众监督。同时,以“小微权力”监督制约为抓手,加强对干部队伍的监督管理,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严肃查处侵犯农民利益的“微腐败”,结合“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严惩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的农村恶霸及其背后充当保护伞的党员干部,廓清农村基层政治生态。

抓好自治、法治、德治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要构建“自治”新格局,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功能型党组织+自治组织、专业机构、社会组织”的治理机制,实现“市场能做的交给市场去做,社会能做的交给社会去做,群众能做的交给群众去做”。如探索成立村民自治组织,重点解决社会事务有人管的问题,各村可以结合实际制订村规民约,建立村民理事会等组织,积极配合村委会开展相关组织宣传引导监督工作;
如探索成立集体经济组织。重点解决集体有收入、群众有效益、组织说话有人听的问题(选好致富带头人)。还可以探索发挥新乡贤作用,让有资财、有知识、有道德、有情怀、有威望的能人和新乡贤发挥引导作用,成立新型经营主体,让农户在产业发展上入企入社,重点解决产业发展有人帮的问题。要培育“法治”新观念,将政府各项涉农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完善农村法治服务,发挥民警、律师和其他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作用,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
依法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的打击力度,做到管得住、管得好;
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加快完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危害农村稳定、破坏农业生产和侵害农民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要营造“德治”新风尚,提振群众精神,改变群众陋习,培育淳朴民风。乡村社会的一大特点是人情社会,邻里街坊都很熟悉,相互之间会形成一种约定俗称的行为规范。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在农村这是真实写照,我们应当深挖其中的所蕴含的道德规范,结合新时代要求进行规范创新,进一步强化道德教化作用,来引导广大农民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总之,就是要通过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共同构成乡村善治格局,让群众找得到认同感。

五、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虽是一字之差,但含义深刻。本世纪初是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大的一个时期,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比多年高于3:1,超出世界上许多国家。当时用“宽裕”的定位比较符合实际。时过境迁,如今的城乡居民收入比值已低于3,我县的城乡居民收入比在“十二五”末为1.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显著缩小。此时,提出“生活富裕”可以讲正当其时,也是一个可以期待的目标。这对我们工作就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坚持市场无形之手、政府有形之手、农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拓宽新渠道、挖掘新潜力、培育新动能,努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着力增加群众工资性收入。要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立县战略,把更多农村劳力从“一亩三分地”上释放出来。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从整体上提升产业层次,提供更多高薪酬的就业岗位,吸引更多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带动农民收入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完善开发区人力资源“蓄水池”作用,着力解决找工难、招工难题。要大力发展农业经营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打造观光农业、农家美食、休闲娱乐、健康养生等乡村旅游项目,拉动社会需求,有效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

着力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要引进和改良品种,提高质量,增加农业直接效益;
要加大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种养技能,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要畅通市场,增加农业附加效益。这里要指出的是,要深挖特色产品资源禀赋,推进农户与电子商务平台对接,让农产品搭上电商“网络快车”,拓宽销售渠道,扩大销售范围,增加农民收入。要抓住创业这个“牛鼻子”。农民增收的最大潜力在创业。一个农民创业平均可以带动4个农民就业,对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显著。但从我县实际看,目前广大农民还以转移就业为主,自主创业不是主流。我们要大力实施“凤还巢”,瞄准6万多在外打拼的***人,鼓励他们发挥优势特长,利用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渠道,走返乡创业致富的路子。我们还要做好创业服务工作,优化创业服务,把鼓励城镇居民创业的各项政策延伸到广大农民,进一步加大技能培训、创业补贴、担保贷款、法律援助等方面的精准扶持力度,推动农民敢创业、会创业、创成业。

着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最基础的制度保障,“三变”改革是实现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处理好农民和土地之间的关系,确保农民享有更加稳定有保障的土地权益;
持续深化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推进“三变”改革整县推进,盘活农村闲置资产,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如可以通过流转农村土地经营权,实现土地出让增收;
可以通过鼓励有条件的农民改造农房发展“房东经济”、“民宿经济”,实现房租增收;
可以通过发展股份合作社,以闲置农房等要素入股实现分红增收等等。此外,还要更新农民理财观念,以余钱促生财,增加资金财产性收入。

六、切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保证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切实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提高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一要狠抓学习。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八个本领”(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学习本领位于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曾经引用过一段话:“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也就是说要想增长才干,就要学习;
要使刀刃锋利,就得勤加磨砺。我们要增强提高服务“三农”工作的能力,就要加强学习。学习,首先要明确学习重点。要认真学习中央关于“三农”发展的战略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
要学习“三农”领域相关的专业知识,尤其是新形势下有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
还要学习与“三农”相关的其他领域知识,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等,特别注重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读经典著作。其次要明确学习路径。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我们学习不能死板,要善于通过调研来掌握基层实情,多向基层学习取经。现在农业农村情况变化很快,很多问题我们不可能给出所有答案。农村的矛盾问题往往基层最先感知,求新求变也是基层最为迫切,很多看似难办的事情,往往一到群众中就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我们要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向群众学习、向基层干部取经,勤于到田间地头找方法、找答案。

二要锁定目标。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各镇各单位要坚持问题导向,对照“二十字”总要求和全面小康社会标准,找准我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短板、瓶颈、弱项,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推动村村有新貌、村村有新业、村村有新人,最终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总体来看,乡村振兴,布局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目标是“强、美、富”,方向是农业农村现代化,途径是城乡融合发展,载体是美丽乡村建设。应当在兴产业、兴环境、兴文化、兴村居上下功夫,实现农村产业的大升级、生态环境的大保护、农耕文明的大发扬、农村社会的大进步,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让乡村留住绿水青山、记住乡愁。

三要统筹谋划。目标明确了就要善于统筹谋划,抓紧实干,马上就办。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走城乡融合发展、共同富裕、质量兴农、绿色发展、乡村文化兴盛、乡村善治、中国特色减贫七条振兴之路,各镇各单位要立足自身工作,围绕这七条振兴之路认真谋划发展举措,规划发展方向,找准重点,聚力攻坚。在城乡融合发展上,要坚定减少农民就是富裕农民的理念,大力推进农民进城,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共同富裕上,重点要谋划实施好农村综合改革,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不管怎么改,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的“四个不能”要求,积极稳妥推进;
在质量兴农上,要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继续发力,围绕推进“三精”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在绿色兴农上,要大力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统筹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巩固山青水绿的生态基础;
在乡村文化兴盛上,要结合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在乡村善治上,要结合今年的村(居)“两委”换届和实施“强基固本、强村富民”工程,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
在中国特色减贫之路方面,我常讲虽然我县没有连片贫困地区,但仍然有很多困难户,我们要认真进行摸排,结合“双联系”工作,精准帮扶,绝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总之,全县上下要形成“一盘棋”思想,主动参与,积极作为,协同共进。

四要优化机制。乡村振兴必须重塑城乡关系、推进城乡融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发展不是同步,而是“优先”;
城乡关系不是微调,而是“重塑”。该怎样把“重塑”和“融合”悟透、做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思考题。必须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体制机制,这方面我们要认真研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人、财、物”等方面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的同时,努力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努力形成财政投入“三农”的激励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磁吸”和“药引”效应,吸引和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必须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着力破解制约城乡发展的体制障碍。改革实践证明,农村沉睡的土地、农民闲置的农房、村集体经济组织躺在账簿上的经营性资产,一经改革唤醒,变资源为资本,就能为农村建设注入巨量资金血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进一步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要素、激活市场,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投改革之石激起资源千层浪,让资本源头活水潮涌乡野。

五要压实责任。不久前,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全党崇尚实干、力戒空谈、精准发力,让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落下去,让惠及百姓的各项工作实起来,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深根。我们要让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就要时刻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层层传导压力,切实压实责任。要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和考核制度,坚持一把手主抓,分管同志具体抓。要发扬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作风,提高振兴乡村、服务农民的本领。干部脚下沾满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各级领导干部还要多到田间地头走一走,多到农户家里坐一坐,想群众所想,解农民之难。要抓好“三农”人才队伍建设,用更大的格局和气魄,为乡村振兴广纳贤才,广育英才。既要善于筑巢引凤,栓心留人,也要善于伯乐相马、慧眼识珠,努力打造一只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

同志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关荣,我们一定要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目标、更有力举措,努力谱写我县乡村振兴新篇章,奋力创造城乡融合新辉煌。

第三篇: 度县委书记关于加强防汛抗灾工作会议讲话发言

县委书记在县委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县委人大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
进一步提高全县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人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新形势下人大工作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更好地发挥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作用,加快依法治县与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为推进我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近年来,县委高度重视人大工作,切实加强和改进对人大工作的领导,积极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把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作为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紧紧围绕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我县“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近两年,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认真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选举任免权、强化监督、发挥代表作用和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县委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是满意的。

  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作为本资料权属第1文秘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第1文秘网更多资料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对党委、人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进一步深化认识,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努力把我县人大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期人大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人大工作,对于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和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好组织形式,也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最好组织形式。通过这种组织形式,能够让人民群众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从而进一步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能够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集中起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共同去完成加快发展的历史使命;
能够保证我们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使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真正代表人民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重要的制度载体。只有不断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才能从制度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加快依法治县进程、推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的迫切需要。推进依法治县,建设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大举措。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根本任务。只有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国家机关才能协调高效运转,才能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才会有可靠的法治保障。当前,我县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要继续保持又快又好的发展势头,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用法律手段来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重大事项、监督、选举任免等重大职权,这些权力的行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任何其它国家机关都无法替代的。通过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依法决策、监督制约和权力维护等重要职能作用,才能真正把党的主张和重大决策通过法定程序变为国家意志,成为人民群众共同的行为规范,才能更好地使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可以说,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关系到我县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县委书记在县委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推荐访问:抗灾 防汛 工作会议 度县委书记关于加强防汛抗灾工作会议讲话发言 度县委书记关于加强防汛抗灾工作会议讲话发言 防汛救灾工作会议讲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