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变化及教学价值

时间:2022-06-10 13:4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变化及教学价值,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变化及教学价值

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变化及教学价值4篇

【篇1】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变化及教学价值

教材的变化---经济生活

第一课

原第五页蓝色虚线框中“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含义”等内容,合并到第四页的第一个蓝色虚线框中。

第四课

1、30页大力发展生产力中,删掉了“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

2、31页,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意义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保障国家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发展战略性产业、提供公共服务”的内容。

3、删掉32页,关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内容及蓝色虚线框。在34页出现该内容,强调“是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4、33—34页,删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各自的作用,增加了总说“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5、扩展了35页,“两个毫不动摇”的内容

第五课

1、38页,公司的组织机构表述更加准确、合理。删掉了公司制的优点。

2、41页,劳动和劳动者的内容分成两个自然段分别描述。

3、44页,“在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这一自然段最后增加了“着力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

第七课

61页,“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一自然段,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中的收入扩展为6个。

第九课

80页,要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82页,删掉“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83页,“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改为“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84页,经济手段中加入了“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等”

第九课

90页,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增加了“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90页,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一自然段最后增加“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教材的变化---政治生活

第三课

37页,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主要是进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原有的“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分为“加强社会建设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两个方面。删掉原有的相关链接。

第四课

46页,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这一自然段的最后增加了“让权力在阳关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第五课

57页,蓝色虚线框中三个镜头位置变化

61页,增加了“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这一自然段。和专家点评“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内容。

第九课

98页,删掉“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103页,删掉“这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第二课

14页,删掉《红楼梦》中元妃省亲的图。

第四课

42页,删掉 “张岱年”的一段话

43页,增加 “习近平”的一段话

第十课

105页,“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改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整目的内容进行了改动。

106页,删掉“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增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教材的变化---生活与哲学

第八课

62页,增加了“总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第九课

68页,最后一个自然段增加“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第十课

80页,删掉“名言”中胡锦涛的一段话。

第十一课

95页,名言中换成了习近平的一段话。

第十二课

97页增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109页最后一个自然段增加了“我们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篇2】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变化及教学价值

高中新课标新教材的变化及教学策略

日照实验高中 史文武

一、2017新课标的变化

1、从统一课程到选择性课程

2003年《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有新一轮突破,把数学课程分为四类:必修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高中毕业需要学习的课程,这些课程学分,180课时;限定选修课程为选修1(文科选修课,4学分)和选修2(理科选修课,6学分),这些课程加上必修成为高考的内容;任意选修课包括选修3和修4,选修4为部分进入高考的选修课,选修3为兴趣选修课,计算选修学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又做了很大改进,保留了必修课程及其功能,学分压缩为8学分,144课时;把原选修1(文科选修课)和选修2(理科修课)合并为新的选择性必修课程,6学分,文理不分,这些课程加上必修成为高考的内容;选修课程是自主选择课程,这些课程与大学数学教育接轨、并由中国教育学会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考试,成绩进入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供自主招生参考。

2、面向全体学生学习数学内容逐步减少

面向全体学生的数学内容在逐步减少,2003年数学必修课程是10学分,180课时,改革后数学必修课程是8学分,144课时;就是说面向全体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在逐步减少。供不同学生需要的选择性课程在增加,科目在增加,内容也在增加。这是高中数学课程变化趋势。

3、突出“主线一主题一核心内容”的基本结构

以前的数学教学大纲或2003年版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是以“知识领域一知识单元一知识点”展开,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学科特点,为了与数学应用和进一步学习接轨,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我们以“主线一主题一核心内容”为结构呈现课程内容。

4、函数成为课程内容主线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中学数学课程中,函数是作为代数的内容呈现在数学课程中。如前所述,非利克斯・克莱因提出了新的理念,希望重新构架中学数学的课程内容结构。中国数学课程也在不断地改进,经过反复讨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函数及其相关内容作为一条贯穿数学课程的主线。

5、“统计与概率”逐步稳定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为了适应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统计与概率”成为大学数学教育的基础课程,在高中阶段“统计与概率”成为数学课程的主线。随着数学课程不断的改进,“统计与概率”逐步稳定。

6、重视数学应用,增加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20世纪中期至今,数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标志之一就是数学的应用,数学不仅已经渗透到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也渗透到人文社会科学的很多领域,正如中国科学学院院士姜伯驹所说,“数学已经从幕后走到前台,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数学的这种发展应该体现在数学教育中,在数学教育中需要特别重视数学应用。这次课程标准修订把“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作为主线,贯穿在数学课程中,并设有专门课时,同时也对考试特别是高考提出了明确要求。

7、设置了初高中过渡内容一一准备知识

初高中过渡在学校教育中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这个过渡过程中,最主要的不是多学一些知识、几条定理,而是提高独立自主学习能力。这次课程标准的修订专门设置了“准备知识”,希望借助这一段学习,帮助学生学会通过常用逻辑用语梳理学习知识的基本逻辑关系,学会比较学习的重要模型(如方程、不等式、函数),抓住本质,整体把握。

二、新课标中课程内容的变化: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将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定位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规定数学必修8学分、选择性必修0-6学分(参加高考的学生应修满6学分)、选修0-6学分.根据学分规定,必修课程比原来减少了2学分,必修+选择性必修与《标准 (实验)》中的文科要求一样,比理科少2学分。因此,《标准(2017年版)》在高考考查内容上比原文科稍多、比理科大幅减少。

《标准(实验)》中选修3、4系列共设置了16个专题,专题与专题之间缺乏逻辑关系。《标准(2017年版)》对选修课程进行分类设计,将课程分为A、B、C、D、E五类,理清了课程之间的关系。

另外,数学文化贯穿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始终。

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内容的主要变化

1、减少的内容

算法。算法是跨学科内容,本次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中,信息技术将算法作为必修内容,因此数学课程中就不再重复讲算法了,但是数学还讲框图,强调解决问题思路的重要性。

一元二次函数与简单的线性规划。线性规划问题的本质是一个多元函数极值的问题。目前,中学讲简单线性规划问题,使用的是降维的思想来解决的。多元函数的极值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它的处理方式和等高线的处理方式基本思路不完全一样,而在中学阶段做不到这一点。因此,一元二次函数与简单的线性规划不讲了。

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这主要是因为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教育,相应的课时减少,因此去掉理科的要求,维持文科的内容。

三视图。初中阶段已经对三视图进行了学习,为了避免重复就不再讲了。

推理与证明。推理和证明的教学是借助其他数学知识为载体进行教学的,是贯穿在高中数学课程中的,鉴于课时减少的要求,不再另外安排课时。

2、增加的内容

有限样本空间。古典概型是有限样本空间的重要实例。如果不讲有限样本空间,直接从古典概型说起,会对学生理解概率造成一定的影响。

百分位数。百分位数是数据分析中很常用的一个量,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百分位数显得越来越重要。

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数学建模搭建了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是数学应用的重要形式,又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手段,还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经过《标准(实验)》)的实施,已经为新课标中增加“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做了必要的准备。

3、弱化的内容

计数原理。“计数原理”是学习概率统计的准备知识,够用即可,而不是为了学习计数原理。因此,《标准(2017年版)》中去掉了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的简单应用、排列与组合的简单应用。

常用逻辑用语。《标准(2017年版)》中尽量选择普通逻辑学中对数学最有用的,又能说的清楚的内容。例如,充分条件与判定定理的关系;
必要条件与性质定理的关系;
充要条件与数学定义的关系等。

总体来讲,《标准(2017年版)》在高考考查内容上比原文科稍多、比理科大幅减少。

三、新教材编写的特点:

1、新教材的编写更加关注学生成长,体现时代特征。

教材在选取内容的背景素材时,力图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着力体现时代特征,并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支撑.例如,以下内容在本套教材中都有所体现:利用数学知识破解魔术的“秘密”,用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学习逻辑知识以及理性思考的重要性,从数学角度理解报刊上有关人工智能、新兴媒体等报道中出现的“线性增长”“爆炸式增长”等名词。教材中还提到了“网络搜索”“人工智能”“自主招生”“环境保护”“大数据”“按揭贷款”“电子商务”“创业创新”等,这些时代特征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此外,教材中多处出现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数学知识的内容,包括怎样借助数学软件解方程、不等式,怎样借助信息技术呈现统计结果、展示模拟过程,等等。在体现时代特征的同时,教材也特别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例如,教材中精选了多道我国古代数学名题,启发学生从数学角度去理解“失败乃成功之母”、“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语句的含义,呈现了与二十四节气、古典诗词等有关的调査数据,介绍了《九章算术》在代数上的成就以及我国古代的统计工作,等等。

2.吸收先进理念,改变呈现方式

新教材通过改变教材呈现方式来加以体现先进理念,真正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例如,教材每一章都引用了一段名人名言,旨在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参考和指引;
通过“情境与问题”栏目,展示相关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等情境中的应用;
利用“尝试与发现”栏目,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猜想、归纳与总结
通过填空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选择与内容紧密联系的专题,设置拓展阅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等等。

3.遵循认知规律,力求温故知新

数学学习必须循序渐进是一种共识,基础不扎实是很多人学不好数学的重要原因,新教材编写时特别关注了这一点。教材一方面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讲解和复习了高中数学必备的集合、等式、不等式等内容;
另一方面,在呈现新知识时,教材注重从已有知识出发,在回顾的基础上通过实际例子逐步引入,尽力展现新旧知识的联系,以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例如,教材在复习了变量以及初中函数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函数中的对应关系,在回顾了整数指数幂、二次根式后引入了分数指数幂,等等。正因为如此,即使是初中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使用新教材也能顺利地进行学习,并最终达到理想的效果。

4.揭示内容本质,重视直观理解

数学知识具有客观性,但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多种方式与途径. 新教材特别注意揭示内容本质,培养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直观理解。首先,教材内容的安排突出主线,强调“通性通法”。例如,多次强调了配方法的使用,自始至终贯彻函数的研究应从特殊到一般、从性质到图像,等等。其次,尽量自然地引入新内容或新方法。最后,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在教材中都得到了落实.

四、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建议:

1、教学目标制定要突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要在课程目标体系视角下,整体把握核心素养的要求,要理解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发展特点,要注意核心素养与具体教学内容的关联,要通过特定教学任务落实发展核心素养目标。

2、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要有利于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通常是在综合化、复杂化的情境中,通过个体与情境的有效互动生成的,可见素养的形成与情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任务及其蕴含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设计切合学生实际的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象、发现问题,使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模型描述问题,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在问題解决的全过程中,理解数学内容的本质,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设计适合学生实际的情境对教师也是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探索、研究、实践,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了解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创造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助于提升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优秀案例。

3、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促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连续性和阶段性发展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在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解决综合性问题也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而综合性问题涉及的数学内容往往是跨章节、跨主题的。同时,不同课程内容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贡献也有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整体把握课程内容。从整体把握课程内容、开展数学建模和数学探究活动、融入数学文化三个方面。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抓住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等内容主线,将数学文化融入日常教学。

4、既要重视教,更要重视学,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不仅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有效途径,也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地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以核心素养为指导,其主要目的之一是促进学习方式转変。从关注“教”到关注“学”已成为课程发展的趋势。

首先,数学教学活动重心应从关注教转到关注学。教师要把教学活动的重心放在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上。教师所有教学手段、方式的运用都是为了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教师教学方式运用的落脚点最终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自觉地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其次,积极探索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多样化教学方式。数学教学不能仅限于讲授与练习,阅读自学、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些学习方式下,又会演化出具有不同特色的多种学习策略和形式,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学习任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及多元化的学习形式组合,以优化教学,增强学习实效。

最后,要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高中数学学习除了预习、复习、练习等方法外,还应包括在特定学习任务情境中观察、阅读、提问、纠错、反思、梳理、总结、表达、交流等方法。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基本学习方法及策略的指导。此外,教师还应根据自身教学经历和学生学习的个性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些具有针对性和个性特点的学习方式,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方法指导。

5、重视信息技术运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

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数学教学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可以将一些抽象的数学内容通过直观演示变得直观可视等。可见,信息技术对改进和完善数学教学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应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的影响和价值,重视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恰当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来说,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既要考虑数学内容的特点,又要考虑信息技术的特点与局限性,把握好两者的有机结合,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6、整体设计与实施教学,促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数学主题教学设计是从整体功能出发,在更高的观点下对数学教学中的各要素进行系统的综合考量,使其产生整体效益。首先,主题教学有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主题教学设计改变了以往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只注重教而忽视学生学,不再只是注重知识的传递,在具体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交流的时间同时给予教师更多的选择,使学生主动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更好。其次,主题教学有利于教师对重难点的把握。重难点不再仅仅局限于一个小节,而是对主题整体的规划,这样每个阶段、每个课时的教学就更具有针对性,数学知识的规划、思想方法的体现以及情感的渗透也会更有依据。数学主题教学设计并非只是一种形式,它需要落实到每一位数学老师的目常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主题意识和主题备课的工作习惯。

总之,新教材赋予了较多的发展空间,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教学中应充分体现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精神,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立意,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篇3】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变化及教学价值

物理必修 第一册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 质点 参考系 2. 时间 位移
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4.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 自由落体运动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1. 重力与弹力 2. 摩擦力 3. 牛顿第三定律 4. 力的合成和分解 5. 共点力的平衡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1. 牛顿第一定律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 牛顿第二定律 4. 力学单位制 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6. 超重和失重

物理必修 第二册

第五章 抛体运动 1 曲线运动 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3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4 抛体运动的规律 第六章 圆周运动 1 圆周运动 2 向心力 3 向心加速度 4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1 行星的运动 2 万有引力定律 3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4 宇宙航行
5 相对论时空观与牛顿力学的局限性 第八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1 功与功率 2 重力势能 3 动能和动能定理 4 机械能守恒定律
5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物理必修 第三册
第九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 1. 电荷
2. 库仑定律 3. 电场 电场强度 4. 静电的防止与利用 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能量 1. 电势能和电势 2. 电势差
3.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4. 电容器的电容
5.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第十一章 电路及其应用 1. 电源和电流 2. 导体的电阻
3. 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5. 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第十二章 电能 能量守恒定律 1. 电路中的能量转化 2.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3.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4.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十三章 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 1. 磁场 磁感线 2. 磁感应强度 磁通量 3. 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 4. 电磁波的发现及应用 5. 能量量子化



物理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
第一章 动量守恒定律 1. 动量 2. 动量定理 3. 动量守恒定律
4.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5.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6. 反冲现象 火箭 第二章 机械振动 1. 简谐运动 2. 简谐运动的描述 3.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4. 单摆
5. 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6. 受迫振动 共振 第三章 机械波 1. 波的形成 2. 波的描述
3. 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 4. 波的干涉 5. 多普勒效应 第四章 光 1. 光的折射 2. 全反射 3. 光的干涉

4.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5. 光的衍射 6. 光的偏振 激光

物理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
第一章 安培力与洛伦兹力 1.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 2.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3.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4. 质谱仪与回旋加速器 第二章 电磁感应 1. 楞次定律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4. 互感和自感 第三章 交变电流 1. 交变电流 2. 交变电流的描述 3. 变压器 4. 电能的输送 第四章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1. 电磁振荡 2. 电磁场与电磁波 3. 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 4. 电磁波谱 第五章 传感器
1. 认识传感器
2. 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3. 利用传感器制作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

物理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2. 实验: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3. 分子运动速率分布规律 4. 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 第二章 气体、固体和液体 1. 温度和温标 2. 气体的等温变化
3. 气体的等压变化和等容变化 4. 固体 5. 液体 第三章 热力学定律 1. 功、热和内能的改变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3. 能量守恒定律 4.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四章 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 1. 普朗克黑体辐射理论 2. 光电效应
3.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4.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模型



5. 粒子的波动性和量子力学的建立 第五章 原子核 1. 原子核的组成 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3. 核力与结合能
4. 核裂变与核聚变 5.“基本”粒子



【篇4】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变化及教学价值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素养评价(一)
(第一章 (90分钟 100分
【合格性考试】(60分钟 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以下比赛项目中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的是(

【解析】选C。蹦床比赛中运动员的动作是不能忽略的,不能看作质点,故A项错误;跳水比赛中运动员的动作是不能忽略的,不能看作质点,故B项错误;自行车比赛中运动员的动作相对于跑道来说可以忽略,故可以看作质点,故C项正确;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的动作是不能忽略的,不能看作质点,故D项错误。

2.在一段网络视频中,一枚硬币稳稳地立在飞驰高铁的窗台上,保持一段时间不倒,认为视频中硬币处于静止状态所选择的参考系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 A.远处的高山 C.车窗外的树木

B.经过的站台 D.立硬币的窗台
(

【解析】选D。说硬币不倒的依据是硬币相对于立硬币的窗台是静止的,此时选择的参考系是立硬币的窗台,故D正确。

【补偿训练】
(多选对于正在乘坐索道缆车观光的某游客来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以自己为参考系,看到对面的山迎面走来 B.以对面的山为参考系,自己静止不动
C.以自己为参考系,看到同一缆车里的人向对面的山运动 D.以所乘坐的缆车为参考系,看到两边的青山绿树向身后走去
【解析】选A、D。以自己为参考系,相对于山靠近的过程中,看到对面的山迎面走来,故A项正确;以对面的山为参考系,相对于山靠近的过程中,看到自己向山运动,故B项错误;以自己为参考系,看到同一缆车里的人静止不动,故C项错误;以所乘坐的缆车为参考系,看到两边的青山绿树向身后走去,故D项正确。

3.2018年12月8日凌晨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嫦娥四号”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并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桥”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2018年12月8日凌晨2时23分”指的是时间间隔 B.“嫦娥四号”探测器环月飞行一圈,它的位移和路程都为0 C.“嫦娥四号”探测器环月飞行一圈,它的平均速度为0,但瞬时速度不为0 D.地面控制中心在对“嫦娥四号”探测器进行飞行姿态调整时可将飞船看作质点
【解析】选C。2018年12月8日凌晨2时23分对应的是时间轴上的点,表示时刻,故A错误;探测器环月飞行一圈,它的位移为0,路程不为零,故B错误;平均速
度是位移比时间,而瞬时速度是探测器飞行时的瞬时线速度,不为零,故C正确;调整姿态时若看作质点则无法调整,故D错误。

4.如图所示图像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解析】选B。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的运动,在v -t图像中图线为平行于t轴的直线,在x -t图像中图线的斜率不变。x -t位移随时间不变,说明物体静止,故A错误;x -t斜率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x -t图像的斜率不断增大,速度不断增大,故C错误;v -t图像中,v随时间均匀增大,故D错误。
5.2018年9月11日杭黄高铁全线联调联试正式开始,标志着离杭黄高铁线路开通的时间更近了。该条线路通车后,杭州至黄山有望由过去陆路交通的3小时车程(杭瑞高速缩短至1.5小时,上海至黄山也有望在3小时内抵达。杭黄高铁运营长度为286.8公里。设计最高时速可达250 km/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 A.1.5小时是指时刻 B.250 km/h指瞬时速度
C.运营长度286.8公里指的是位移
D.研究高铁列车完全通过短隧道的时间,列车可看成质点
【解析】选B。1.5小时是指时间,故A错误;250 km/h指瞬时速度,故B正确;运营长度286.8公里指的是路程,故C错误;研究高铁列车完全通过短隧道的时间,列车的长度不能忽略,不可看成质点,故D错误。

【补偿训练】
未来“胶囊高铁”有望成为一种新的交通工具。“胶囊高铁”利用磁悬浮技术使列车“飘浮”在真空管道中,由于没有摩擦,其运行速度最高可达到5 000 km/h。工程人员对“胶囊高铁”在A城到B城的一个直线路段进行了测试,行驶了121.7公里,用时6分13秒。则
(

A.5 000 km/h 是平均速度 B.6分13秒是时刻
C.“胶囊高铁”列车在真空管道中受重力作用
D.计算“胶囊高铁”列车从A城到B城的平均速度时,不能将它看成质点 【解析】选C。运行速度最高可达到5 000 km/h,为某一时刻的速度,为瞬时速度,故A错误;用时6分13秒对应一段过程,为时间间隔,故B错误;“胶囊高铁”列车在真空管道中依然受到重力作用,故C正确;研究“胶囊高铁”列车从A城到B城的平均速度时,列车的大小可以忽略不计,可将它看成质点,故D错误。

6.试判断下列几个速度中哪个是平均速度 A.子弹出枪口的速度800 m/s B.小球第3 s末的速度6 m/s C.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40 km/h D.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72 km/h 【解析】选C。子弹出枪口的速度是研究的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瞬时速度,故A项错误;第3 s末是一时刻,该时刻的速度表示瞬时速度,故B项错误;汽车从甲站(


行驶到乙站的速度表示一段位移内的速度,为平均速度,故C项正确;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对应一个位置的速度,是瞬时速度,故D项错误。
7.为使高速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表示允许的最小速度是50 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下一出口还有25 km,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分别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


A.50 km/h是瞬时速度,25 km是位移 B.50 km/h是平均速度,25 km是路程 C.50 km/h是瞬时速度,25 km是路程 D.50 km/h是平均速度,25 km是位移
【解析】选C。平均速度表示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位移内的速度,瞬时速度表示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允许行驶的最小速度是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瞬时速度,下一出口还有25 km,表示运动轨迹的长度,是路程,故C正确。

8.一质点做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至零,则在此过程中
(

A.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至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 B.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至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 C.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至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 D.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至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
【解析】选D。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由于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
速度方向相同,所以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而此时速度达到最大值。由于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所以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不为零,所以位移继续增大,故D正确。

9.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a车和b车,其位移—时间图像分别为图中直线a和曲线b。t=3 s时,直线a和曲线b刚好相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世纪金榜导学号

A.t=3 s时,两车具有共同的加速度 B.a车做匀速运动,b车做加速运动 C.在运动过程中,b车始终没有超过a车
D.在0~3 s的时间内,a车的平均速度比b车的大
【解析】选C。t=3 s时,两图线斜率相等,所以两车的速度相等,故A错误; x -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由图可知,a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车做减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由图象可知,b车的位置始终在a车的后面,故C正确;在0~3 s的时间内,a车的位移为6 m,b车的位移为8 m,由公式=可知,a车的平均速度小于b车的,故D错误。

二、实验题(共5分
10.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的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来,其中x1=7.05 cm,x2=7.68 cm, x3=8.33 cm,x4=8.95 cm,x5=9.61 cm,x6=10.27 cm。


(1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 A.打点前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要先接通电源,待计时器开始打点再释放小车 B.要舍去纸带上密集点,然后选取计数点
C.打点频率为50 Hz,每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1 s D.实验中应使小车速度尽量小些
(2推测纸带的运动是做__________运动(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

(3下表列出了打点计时器打下B、D、F时小车的瞬时速度,请在表中填入打点计时器打下C、E两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位置 速度
0.737 (m·s-1
(4以A点为计时起点,在坐标图中画出小车的速度—时间关系图线。
__ 0.864 __ 0.994 B C D E F
(5根据你画出的小车的速度—时间的关系图线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打点前,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要先接通电源,待计时器开始打点再释放小车,A正确;要舍去纸带上密集点,然后选取计数点,B正确;打点频率为
50 Hz,每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故C错误;实验中小车速度过小,导致纸带上的点比较密集,不利于选点和测量,D错误。

(2从图中可知计数点间的间隔越来越大,而相邻计数点间隔时间相同,故速度越来越大,做加速运动;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知: vC= m/s=0.801 m/s;vE=
m/s=0.928 m/s; (4根据描点法可得v -t图像如图所示:
(5图像的斜率大小表示加速度大小,由此得:a=k=m/s2。
答案:(1A、B (2加速 (30.801 0.928 (4见解析
(50.63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28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11.(9分有一辆汽车沿笔直公路行驶,第1 s内向东行驶5 m 的距离,第2 s内和第3 s内继续向前各通过20 m的距离,第4 s内又前进了15 m的距离,第5 s内反向通过30 m的距离,求: (15 s内的路程。
= m/s2=0.63
(25 s内的位移大小及方向。
(3最后2 s内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解析】(1由题意知汽车在第1 s内的位移是x1=5 m,第2 s内的位移为x2= 20 m,第3 s内的位移为x3=20 m,第4 s内的位移为x4=15 m,第5 s内的位移为x5=-30 m,汽车在5 s内的总路程为:s=5 m+20 m+20 m+15 m+30 m=90 m。

(1分
(2由上可知汽车在5 s内的总位移为: x=x1+x2+x3+x4+x5=5 m+20 m+20 m+15 m+(-30 m=30 m, 方向是向东。
(1分
(2分
(3最后2 s内的位移为: x′=x4+x5=[15+(-30] m=-15 m, 最后2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
m/s=-7.5 m/s, (1分
(2分
方向是向西。
最后2 s内的路程为:s′=15 m+30 m=45 m; 平均速率:== m/s=22.5 m/s(2分
答案:(190 m (230 m,方向是向东 (37.5 m/s,方向是向西
22.5 m/s 12.(9分卡车原来以10 m/s的速度匀速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因为路口出现红灯,司机从较远的地方就开始刹车,使卡车做加速度不变的减速运动,当车减速到2 m/s时,交通灯变为绿灯,司机立即放开刹车,并且只用了减速过程的一半时
间卡车就加速到原来的速度,从刹车开始到恢复原来的速度共用了12 s,求:减速与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世纪金榜导学号
(1分
【解析】设减速时间为t1,加速时间为t2,则根据题意有:t2=t1 而且:t总=t1+t2 得:t1=8 s,t2=4 s(2分 则减速过程的加速度为: a1==-1 m/s2(2分
(2分
则加速过程的加速度为: a2==2 m/s2。
(2分
答案:1 m/s2 2 m/s2
13.(10分一物体以v1=4 m/s的速度向东运动了5 s后到达A点,在A点停了5 s后又以v2=6 m/s 的速度沿原路返回,运动了6 s后到达B点,求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率和平均速度的大小。

【解析】前5 s内的位移为
x1=v1t1=4×5 m=20 m,方向向东 (2分 最后6 s内的位移
x2=v2t2=6×6 m=36 m,方向向西 (2分 故总位移x=x2-x1=36 m-20 m=16 m,方向向西 平均速度大小为v==方向向西; (2分 全程运动的路程为:
m/s=1 m/s (2分

s=20 m+36 m=56 m; (1分 故全程的平均速率为: v′== m/s=3.5 m/s。

答案: 3.5 m/s 1 m/s 【等级性考试】(30分钟 40分
14.(5分(多选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v1=4 m/s,1 s后的速率大小变为v2=10 m/s,在这1 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世纪金榜导学号
(

A.可能小于6 m/s2 C.一定等于10 m/s2

B.可能等于6 m/s2 D.可能大于10 m/s2 (1分
【解析】选B、D。由题意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v2=±10 m/s,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知,当v2=10 m/s时加速度:a=度:a′= m/s2=6 m/s2;当v2=-10 m/s时的加速 m/s2=-14 m/s2,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的大小为14 m/s2,故B、D项正确,A、C项错误。
15.(5分2018年10月21日上午7点,2018年长沙国际马拉松比赛在芙蓉中路(贺龙体育中心东广场旁鸣枪起跑,终点设置在贺龙体育场南门,比赛全程为42.195 km。来自埃塞俄比亚的Fikadu Girma Teferi和Bekelu Beji Geletu均分别以打破赛会纪录的成绩夺得男女组冠军,下列关于马拉松比赛说法正确的是
(

A.本次比赛中Fikadu Girma Teferi的位移为42.195 km B.Fikadu Girma Teferi在跑步的过程中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始终相同

C.为了确定Fikadu Girma Teferi在比赛中的位置,可把他看作质点 D.Fikadu Girma Teferi能赢得比赛是因为他冲刺时瞬时速度大
【解析】选C。本次比赛中Fikadu Girma Teferi的路程为42.195 km,由于比赛并不全部是直线,所以位移比42.195 km更小,故A错误;在跑步的过程中加速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减速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故B错误;确定Fikadu Girma Teferi在比赛中的位置,他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忽略,所以可以看成质点,故C正确;Fikadu Girma Teferi能赢得比赛是因为他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更大,故D错误。
16.(5分(多选有四个运动的物体A、B、C、D,物体A、B运动的x-t图像如图甲所示;物体C、D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


A.物体A和B的速度均不变且A的速度比B更小 B.在0~3 s的时间内,物体B运动的位移为10 m C.t=3 s时,物体C和D的速度相同 D.t=3 s时,物体C的加速度为 m/s2
【解析】选B、C、D。由甲图看出:物体A和B位移图像都是倾斜的直线,斜率都不变,速度都不变,说明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A图线的斜率大于B图线的斜率,A的速度比B更大,故A项错误;由甲图看出:在0~3 s的时间内,物体B运动的位移为Δx=10 m-0=10 m,故B项正确;由乙图看出:t=3 s时,D图线和C图线
相交,说明物体C和D的速度相同,故C项正确;根据加速度定义可知物体C的加速度为:a== m/s2,故D项正确。
【补偿训练】
一个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1 s内与第5 s内的速度方向相反 B.第1 s内的加速度大于第5 s内的加速度 C.OA、AB、BC段的加速度大小关系是aBC>aOA>aAB
D.OA段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BC段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
【解析】选C、D。第1 s内与第5 s内的速度均为正值,方向相同,A错误。第1 s内、第5 s内的加速度分别为a1= m/s2=2 m/s2、a5= m/s2=-4 m/s2,a1aOA>aAB,C正确。

17.(10分如图为测试飞机滑跑阶段动力性能的监控屏幕截图。飞机前端装有d=6 mm的挡光片,跑道上隔一段距离有一个感光装置。图中上方的两个时间表示挡光片经过感光装置的挡光时间,图中秒表表示飞机到达感光装置的时刻。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求:
(1飞机经过左边挡光片的速度大小。

(2飞机经过右边挡光片的速度大小。

(3飞机的加速度大小。
【解析】(1飞机经过左边挡光片的速度大小为 v1= m/s=40 m/s(3分
(2飞机经过右边挡光片的速度大小为 v2= m/s=60 m/s(3分
(3飞机经过两挡光片所用时间为10 s(1分 由加速度定义式 a== m/s2=2 m/s2(3分
答案:(140 m/s (260 m/s (32 m/s2
18.(15分驾车行驶在公路上时经常会看到测速设备,如图所示。测速仪固定,一辆汽车正在向测速仪做匀速直线运动,某一时刻t=0时,测速仪发出一超声波脉冲,t=0.6 s 时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的超声波脉冲,t=1.8 s时测速仪再次发出一超声波脉冲,t=2.2 s时测速仪再次接收到经汽车反射的第二个超声波脉冲。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 m/s,根据以上测量数据,请问被测汽车的车速是多少? 世纪金榜导学号

【解析】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 t1==0.3 s, (2分

距测速仪x1=v波t1=340 m/s×0.3 s=102 m; (2分 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 t2==0.2 s, (2分
(2分
距测速仪x2=v波t2=340 m/s×0.2 s=68 m; 汽车收到两次信号距离测速仪的距离差 x=x1-x2=102 m-68 m=34 m, 经过时间t=2.0 s-0.3 s=1.7 s, 汽车的速度v==答案:20 m/s 【补偿训练】
(2分 (2分
=20 m/s(3分
如图所示,弹丸和足球的初速度均为v1=10 m/s,方向向右。设它们分别与木板作用的时间都是0.1 s,那么:
(1弹丸击穿木板后速度大小变为7 m/s,求弹丸击穿木板时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 (2足球与木板作用后反向弹回的速度大小为7 m/s,求足球与木板碰撞反弹时的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
【解析】(1设弹丸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知弹丸的初速度v1=10 m/s,末速度v2=7 m/s根据加速度的定义知,此过程中弹丸的加速度a1=m/s2
m/s2=-30
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

(2设足球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知足球的初速度v1=10 m/s,末速度v2=-7 m/s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知,此过程中足球的加速度:a2= m/s2=170 m/s2
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 答案:(130 m/s2 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2170 m/s2 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推荐访问:新教材 高中物理 变化 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变化及教学价值 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变化及教学价值 高中物理新教材的变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