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小学音乐》说课稿3篇

时间:2023-03-30 17:25:04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音乐》优秀说课稿1  一、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蒙古族的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蒙古族音乐豪放的风格特点,掌握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点:  感受蒙古族音乐豪放的风格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小学音乐》说课稿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小学音乐》说课稿3篇

《小学音乐》优秀说课稿1

  一、 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蒙古族的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蒙古族音乐豪放的风格特点, 掌握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点:

  感受蒙古族音乐豪放的风格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三、教学难点:

  能够以小组合作进行舞蹈,打击乐和演唱表演等活动。

  四、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法、学法、教学手段等在教学程序中体现。共分为四个部分:

  (一)导入:播放多媒体课件,在本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音乐声中,带领学生坐上音乐列车去旅行。这一环节的设计,使课题巧妙地展开,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从开始就进入到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通过欣赏不但了解蒙古风土人情,拓宽了视野,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了音乐知识。并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伴奏音乐《草原就是我的家》,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进行了歌曲渗透,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聆听音乐,感受情感,用情歌唱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主要部分歌曲教学怎样才能教得扎实、新颖,让学生爱学、乐学,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歌曲演唱,而且要以情带声的演唱是我的目标,于是在导入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以马儿上山坡的音阶小练习。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1、音阶练习

  师读:骑着马儿上山坡

  生唱:1 2 3 4 5 5 5

  师读:骑着马儿下山坡

  生唱: 5 4 3 2 1 1 1

  师读:骑着马儿走一走

  生唱: 3 5 3 5

  师读:骑着马儿跑一跑

  生唱: 1 1 1 1 3 3 3 3 1 —

  师读:骑着马儿跳一跳

  生唱: 1 1 1 1

  师读:马儿马儿快停下

  生唱: 1 7 6 5 4 3 2 1

  接下来通过教师的范唱让学生熟悉旋律,用身体动作去感受,下面就由我来做一下范唱,然后让学生按节奏读词,舞蹈欣赏等形式,学生在多次学习体验中一直在无形地感受着歌曲的魅力。紧紧抓住了音乐教育以听为中心的原则,使后面的教学水到渠成。只经老师简单点拨,学生便能轻松学会歌曲。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情绪。我启发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大胆表现,怎样唱歌会更好听?运用教学课件启发学生,表达音乐情感。并运用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三) 歌曲拓展

  学习简单的蒙古族筷子舞的基本动作,我为同学们准备了筷子,通过舞蹈学习,让学生全体参与,共同感受蒙族音乐美、舞美,加强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体验。

  (四) 即兴创编,表现音乐

  本环节是本课的高潮部分也是难点部分。通过让学生分组抽签来完成不同蒙古包上的任务。

  第一个蒙古包是让学生跳起欢快的舞蹈,要让学生听清要求:学生可以用老师教的动作或自己创编的动作来表演,无论怎么样跳都要跟上音乐的节奏,而且动作要优美舒展,注意音乐一停,马上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第二个蒙古包的问题是请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听清要求老师准备了一部分的打击乐器,有的同学有,有的同学没有,没有的同学请你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或周围的物品来为歌曲伴奏,拍手拍腿都可以,注意也要跟上音乐的节奏,音乐停伴奏也要停。

  第三个蒙古包的问题就是请学生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美丽的草原(如时间不够回家完成)

  在这个活动中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作欲望,也使学生学会相互合作与沟通,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与*台。在培养集体意识的同时,感受集体创作带来的无穷快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坐上火车结束了我们本节课的蒙族之旅,紧扣“游”这一情境,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思,快乐地结束了本节课。

  以上是我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不足之处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小学音乐》优秀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哦,十分钟》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第七册教材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一首不带再现的二段曲式的大调歌曲,歌曲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学生在课间十分钟的欢乐心情。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歌曲《哦,十分钟》是一首2/4拍,D宫调式,二段体结构的儿童歌曲。歌曲曲调欢快、活泼,语言形象生动。歌曲通过对孩子*日课间十分钟的描写,表现了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后自由欢乐的心情。

  第一乐段为方整性结构,包括4个乐句。前两个乐句具有典型的“起承转合”的特征,后两个乐句分别是前两个乐句的局部重复,构成*行乐段。该乐段的节奏紧凑,曲调轻快活泼,表现了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在课间轻松,快乐的形象和喜悦的神情。 第二乐段为非方整性结构,包括三个乐句,第一句与第二句运用旋律的模仿手法,三度、四度的跳进。第三乐句有两种不同形式:第一遍结束时,是第二乐句下三度自由模进的节奏变化。第二遍结束时,是第三乐句的局部重复。此乐段音调转为舒展,“哦,十分钟”唱出了孩子们对课间十分钟的由衷欢迎。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视唱、演唱和分析歌曲的能力 ,班中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较强,一经点拨便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情感也易被激发。但班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个性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一部分学生常是课堂的“守望者” ,缺乏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习惯和专注学习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积极提倡和推行各种形式的教学理念,相信能在发扬个性 ,分享思想和经验的基础上,面向全体,关注更多学生知识的接受力和情感的感悟力,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最终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养成。

  教学目标: 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哦,十分钟》。通过聆听歌曲,引导学生为歌曲划分乐段。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歌曲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 能用甜美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O X X节奏的掌握及歌曲的视唱练习。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具学具准备: 钢琴、教材、打击乐、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的制定,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通过情景导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教师范唱,引领学生分析歌曲、演唱歌曲、表演歌曲。学生在教师引领下,通过观察、体验、模仿等方法掌握学习歌曲。

  三、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聆听音乐《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 设计意图:通过有意识的安排师生间的互动,让教学气氛活跃起来,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歌曲教学。初听歌曲,感受旋律。请你说一说歌曲的速度?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情绪? 设计意图: 通过聆听歌曲,让学生分析出音乐要素。

  欢快的朗读歌词,掌握难点。按节奏朗读歌词。讲解节奏难点:O X X 加上旋律进行视唱。加上歌词演唱歌曲中的难点乐句。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视唱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比较直观的掌握带休止的切分音的节奏型。

  下课的铃 | 声0| 送来十分 | 钟0| 来吧 | 来吧| 大家来轻 | 松—| 让那疲劳的| 眼 睛 | 看看蓝| 天 0| 让那紧张的| 大 脑| 吹进清| 风 — |

  下课的铃|声0| 送来十分|钟0| 来吧|来吧| 大家来活|动 — | 让那 握笔的 |手 指 | 摸摸 皮 |球 0 | 让那 快活的 |叫 喊 | 冲出 喉 |咙 — |

  踢毽子: X X | X X | ta ta ta ta 跳 绳: X X X X | X X X X | ti ti ti ti ti ti ti ti 投篮球: X 0 | X 0 | ta 空 ta 空 溜溜球: 0 X X | 0 X X |

  复听歌曲,熟悉旋律。 请你说一说歌曲两个乐段所表达的情绪有什么不同?第一乐段:欢快活泼。第二乐段:优美抒情。 请你说一说歌曲两个乐段的演唱方法有什么不同?第一乐段非连音唱法。第二乐段是连音唱法。 设计意图: 通过聆听音乐,使学生对歌曲的情绪有更进一步的认知,而且对于歌曲的演唱方法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视唱练习。学生跟钢琴视唱旋律。 分组练习。全体视唱。

  歌曲学习。学生跟钢琴轻声演唱歌曲。教师及时指导并进行范唱。全体学生演唱歌曲。歌曲处理。 速度。情绪。声音。

  歌曲拓展。歌词创编。 创编第一乐段的歌词并演唱。 节奏创编。 利用打击乐来为歌曲进行伴奏。 欣赏歌曲《哦,十分钟》。 设计意图: 通过打击乐器的练习反馈,检验学生是否把音乐知识转化为实践表演能力。

《小学音乐》优秀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我的祖国》是湘版音乐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内容有演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各族儿童幸福的家》,欣赏管弦乐曲《英雄的诗篇》以及合唱《我的祖国》。我选择了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欣赏《我的祖国》作为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歌曲,我国的*是《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情绪慷慨、激昂,它激励着*人民在各个年代不断前进。歌曲《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歌曲的表现形式是独唱和合唱,在歌曲的欣赏中充分体验独唱的优美、感受合唱的气势雄伟。从而让学生在演唱和欣赏中培养学生对祖国更加深厚的感情。

  二、学生情况:

  六年级学生通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不仅在音乐的感知、与欣赏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在音的强弱、高低、快慢甚至是情绪感受方面的能力都有所加强,对乐曲能做语言性的描述,逐步掌握了正确的演唱姿势和方法,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参与演唱活动,对自己和同学的演唱能作出评价。*对所有的学生来说很熟悉,但要想唱好*并不容易,六年级学生在音乐方面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和听辩能力,对祖国有比较深厚的爱国情感,并能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爱国情感。

  三、教学目标: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六年级的学生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参与演唱活动,需用适当的方法表现音乐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表现作出评价,根据听辩、体验音乐的要求和学生实际能力,拟订了以下目标:

  1、能认真听赏歌曲《我的祖国》,能哼唱歌曲旋律,感受歌曲的基本情感。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来历及歌曲的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

  3、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

  四、教学重点:

  其中: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本课时的重点。

  五、教学难点:

  课程标准要求六年级的学生要准确的演唱歌曲。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中对演唱的要求是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要唱好必须处理好歌曲的弱起,于是我设定了弱起的学习作为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六、教学法设计: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音乐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只有在教学中将其融合,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本课教学通过系列情感体验、表现活动把握四个领域,让学生感受祖国的深重苦难,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运用看——说——赏——唱等方法在活动中加强对祖国情感的深化。看是运用农村远程资源网站上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说是要完全激发学生的思维来表达对祖国的情感,赏是在引导的基础上在音乐中感受情绪,唱则是用歌声唱出学生对祖国爱的心声。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具准备

  为教学过程我准备了:远程教育课程资源,音乐《我的祖国》,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自制课件。

  (二)环节安排

  整个环节我安排有:看——说——赏——唱四大部分。

  (三)说教学流程

  一、看:

  升*。

  运用课程资源中的升*的课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再一次真切的感受升*时的庄严和自豪。农村教育课程资源网上的资源非常丰富,播放资源网上的课件——升旗仪式。学生在看升*的过程中不自觉的想到我们伟大的祖国,在第一感官上感受祖国。

  图片资料

  教学的情感最能带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而图片资料能充分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新*的成立不容易,祖国为我们创造的环境不容易,全国人民共同面对灾难不容易。我们要更爱我们伟大的祖国,让我们说出对祖国的爱。

  二、说:

  在在观看了升旗仪式后,学生有了不少对祖国的感慨,让学生适时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祖国的情感。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能表达出自己的学习感受,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爱国情感。情感再积蓄之后需要表达,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爱国情感,充分交流内心的情感,才能为唱好歌曲做出铺垫。(课件)

  三、赏:

  听赏歌曲《我的祖国》

  1、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因为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因为这种特征,更明确了音乐教育中,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在听歌曲《我的祖国》中,先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让学生知道*人民志愿军战士抛洒热血、牺牲生命,帮助朝鲜人民击退了侵略者,换来了祖国的安全和朝鲜人民的自由、独立。

  学生聆听歌曲,课程资源网上的老师的做法让我对学生听的要求有所体会,让学生在听的时候有所指向,带着问题听:注意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它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学生能从歌曲中感受祖国的壮丽与美好;再让他们体会这种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能有今天的安定、美好的生活,是靠千千万万的英雄先烈付出献血甚至生命得来的。我运用激情、激趣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体会歌曲,并在音乐的变化中体会音乐情绪的转变。

  2、跟唱

  播放歌曲的第一段,学生跟唱。

  听赏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

  *对于学生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他们会在不自觉的过程中跟唱歌曲。老师运用指挥欣赏法带领学欣赏《*》,为继续学习演唱*做准备。

  四、唱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到: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对学生来说虽然熟悉,但要想唱好*并不容易。

  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并知道词曲作者。在这里,我借助了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的课程资源对两位音乐家进行简单的介绍,并让学生了解*被确定的背景。

  1、模唱歌曲

  播放录音,并请学生轻声跟唱全曲。

  初遇难点,提出解决的方法:

  本堂课的难点之一:弱起。

  方法一:在*中,第一、二、三句的歌词中有弱起,我要求学生在听赏歌曲的时候要注意观察老师的手势,用老师手势来提醒学生弱起,在老师的手势指挥提醒下跟琴唱好弱起。

  方法二:请学生在弱起(休止符)处用唱"恩",再加上后面的歌词,熟悉之后将唱改为默唱,如此反复,巩固弱起。

  方法三:这个方法是方法二的演变,在弱起处演唱"恩"用点头的方式代替,也能达到攻破难点的效果。

  2、再次演唱全曲,处理好歌曲的情绪。

  歌曲的情绪是由歌曲的音乐符号以及歌曲本身的调性决定的。

  跟老师琴声演唱全曲。

  《*》在演唱时应该用坚定有力的声音,并以进行曲速度来演唱。通过刚才的情绪引导让学生感到了祖国的伟大,可以直接要求学生演唱出*的情绪,特别是在有重音记号的地方要表现出相应的力度,此处由老师示范重音的演唱:"中华民族到了"以及"前进!前进!前进!进!"学生在老师的示范中体会重音,体会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再由学生表现这种力量。

  歌曲的情绪变化还能通过渐强记号和渐弱记号来表现,*中有三个连续的"起来"的变化就是由渐强记号来体现情绪的变化的。老师用琴声的变化来展现渐强的力度变化,学生模唱,从而体会到祖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繁荣。

  3、齐唱*,表现歌曲

  "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歌唱教学中期望达到的重要目标。

  在老师琴声的带领下整体齐唱歌曲,要求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出*的雄壮,唱出*人的自豪,唱出*越来越强大的骄傲。同时还要求学生的声音圆润、集中,克服喊唱。

  4、表现歌曲: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网上的课件让学生参与表现升*,表现升旗时的庄严,并用骄傲、自豪的声音演唱*,以达到表现歌曲的效果。


《小学音乐》优秀说课稿3篇扩展阅读


《小学音乐》优秀说课稿3篇(扩展1)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10篇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洪河小学的肖丽萍,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十册第五单元《田野在召唤》第一课时。

  一、紧扣内容说教材分析:

  《田野在召唤》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意大利民歌,它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孩子们出发去效游、旅行时的欢乐心情。歌曲采用的是大调试,旋律前半部分紧凑后半部分宽松,曲调中的同音反复和弱起节奏、附点节奏使得音乐欢快活泼,富有动感。半拍休止的运用,使得全曲显得生气勃勃。加上第二声部配以固定节奏音型及“啦”的伴唱,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一队效游、旅行的儿童们在充满着春意盎然的田野中边走边唱的欢乐神情。全曲始终洋溢着一派欢乐的气氛,抒发了少年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这节课处在本册的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前我们已经简单学习过双声部的歌,并且也学过竖笛吹奏双声部旋律,为这一课双声部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这一课也为我们后面学习较难的合唱曲《铃儿响叮当》做了很好的铺垫,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课教学重在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教育观,在合作与共处意识中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二、结合实际说学情:

  掌握孩子特点是学习的关键,五年级的孩子处于小学高段,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视唱和合唱能力,对音乐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重要的还是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要让他们从心底里喜爱音乐。所以我采用了多媒体动静结合、神情兼备来调动孩子们全身的感官,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对少部分音乐后进生窗体底端,我们老师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音乐素质得以提高。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引导他们采用了体验、想象、对比、模唱、讨论等学习方法。使学生把一些枯燥难懂的演唱方法、音乐知识点牢固的记在心中,兴趣盎然地学习,在愉快的歌唱。

  三、分析学情说目标:

  依据音乐新课程标准:以唱为本,把“情”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歌曲的演唱,所以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并掌握弱起拍、附点节奏和八分休止符。

  能力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二声部合唱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自然、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启发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进一步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赞美。

  根据音乐新大纲指出,学歌不是目的,要把音乐知识、情感、审美渗透到音乐中去,因此我确立了

  本课重点:

  让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并掌握弱起拍、附点节奏和八分休止符。

  本课难点:

  是二声部合唱声音的和谐与统一。

  四、教具准备:

  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我准备的教具有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五、按照流程说策略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于是我把这节课分成四个板块:情景导入、学习歌曲、处理歌曲、展示歌曲。

  第一板块:情景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动力,针对这一点我创设了这个情景

  1、组织教学:

  我领着孩子们听音乐《田野在召唤》伴奏音乐律动进教室。(播伴奏音乐)再通过音乐语言问好,创设出一种师生和谐融洽的教学情境。这种情境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强大动力。

  2、课题导入:

  我再声情并茂引入:“同学们,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了,大地披上了绿色的外衣,朵朵鲜花竞相开放,把我们的田野装扮得更加漂亮,看一群孩子正在放声歌唱,听听他们都在唱什么呢(播放歌曲田野在召唤、出示图片)当他们听到有阳光、绿树、小河这么优美的歌词的时候、再加上精心设计的田野风光图片激发了学生学习歌曲的欲望。形成一种积极参与精神状态,引入新课水到渠成。

  第二板块:学习歌曲

  1、首先初步感知歌曲:(播放音乐《田野在召唤》),让学生去听赏歌曲,在听的过程中,老师只是以“拍手”“打肩”“摇摆身体”等肢体语言提醒学生,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活泼与欢快,给学生一个完美的音乐形象。

  2、老师在深情并茂的按节奏读歌词“(当那春天来到大地充满阳光,绿树发芽万物生长)。再请学生入情入境的读歌词:培养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解决歌中的基本节奏音型。(出示歌词)

  3、在学生已入情的前提下,我安排学生学唱:因为这是一首双声部歌曲,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引导学生用“三步学唱法学习”即分声部学唱、分部分学唱、激情演唱。

  ①、分声部学唱:

  我把学生分成两组,用“啦”音跟唱,一组跟录音唱高声部,(啦啦啦啦啦…)一组跟琴唱低声部(啦0 啦0…)。为了避免相互影响我让他们小声轻声唱。弱起拍是这首歌的第一句很关键,为了使学生掌握,我引导孩子数节拍1234567(当那春天来到大地充满阳光),让孩子把8改为唱,既形象又生动孩子们很快学会了弱起。歌曲中的附点节奏有的孩子一定把握不好,我让他们用手势解决(快快把路上)。为了唱好这首歌曲的八分休止符我让他们模仿小雨滴的声音(滴嗒嘀嗒),解决了这些知识后,再轻声填词。这样他们很快熟悉了歌曲。

  ②、加强后半部分学唱:

  由于歌曲后半部分旋律起伏学唱时出现音不自然、和谐、统一的问题。如果教师再进行教唱难免学生乏味,这时(我就播放课件音乐),让他们分组讨论自学解决,不懂的来问我。我看见有的同学出来范唱、有的同学讲解、有的在给其他同学评价。最后他们还分组展示让我当评委。本环节我放权给学生,就是让他们有自信心,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

  ③、完整演唱:

  为了使学生歌曲唱得更富魅力,我边放音乐边展示田野的图片(出示图片),来激发学生演唱歌曲的热情和自豪感。老师根据实际点评。如果演唱效果不佳,就再进行引导,让他们用轻快、活泼、有弹性、高位置来演唱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板块:处理歌曲

  1、情感处理: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所以我引导学生怀着真挚丰富的感情去演唱(同学们,想一想,能和美丽寂静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是用这种(当那春天充满阳光)声音喊唱,还是用轻巧、有弹性的(当那春天充满阳光)的声音去唱)同学肯定回答第二种。歌曲所唱到“梯里通巴”后面的高潮部分,,我引导孩子用畅快、挺拔的(梯里通巴)声音演唱,唱出他们欢畅愉快的心情

  2、声与字结合

  我在处理歌曲时将声与字结合起来,让他们带着气息高位置读歌词(如:当那春天来到大地充满阳光)。然后把声音带进去(如:当那春天来到大地充满阳光)。,既有优美和谐的声音,又使歌词清新

  第四板块:展示歌曲

  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后,我将升华歌曲,于是我向学生挑战:如果我们要用这首歌去参加合唱比赛用什么形式最好,展示给老师看看。让他们各抒己见,这时他们选了我担任伴奏,选了指挥、还有领唱,他们设计了齐唱、双声部合唱、为歌还加了肢体语言,然后再交换角色演唱,把本课推向高潮。这个环节我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自己创作。

  课堂小结

  在学生学习热情未退时,我通过与学生交谈对本课进行小结,使他们懂得了如何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八分休止符的灵活运用和弱起怎样解决。让学生懂得田野是人人喜欢、向往的地方,让我们再一次唱响这首歌曲,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空气吧,就这样踏着春天动人的旋律,我们的课在音乐声中结束。(播放音乐)

  小结:

  这就是我对这节课设计的一些想法,还有很多不成熟、需要改进的地方,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我的祖国》是湘版音乐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内容有演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各族儿童幸福的家》,欣赏管弦乐曲《英雄的诗篇》以及合唱《我的祖国》。我选择了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欣赏《我的祖国》作为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歌曲,我国的*是《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情绪慷慨、激昂,它激励着*人民在各个年代不断前进。歌曲《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歌曲的表现形式是独唱和合唱,在歌曲的欣赏中充分体验独唱的优美、感受合唱的气势雄伟。从而让学生在演唱和欣赏中培养学生对祖国更加深厚的感情。

  二、学生情况:

  六年级学生通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不仅在音乐的感知、与欣赏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在音的强弱、高低、快慢甚至是情绪感受方面的能力都有所加强,对乐曲能做语言性的描述,逐步掌握了正确的演唱姿势和方法,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参与演唱活动,对自己和同学的演唱能作出评价。*对所有的学生来说很熟悉,但要想唱好*并不容易,六年级学生在音乐方面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和听辩能力,对祖国有比较深厚的爱国情感,并能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爱国情感。

  三、教学目标: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六年级的学生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参与演唱活动,需用适当的方法表现音乐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表现作出评价,根据听辩、体验音乐的要求和学生实际能力,拟订了以下目标:

  1、能认真听赏歌曲《我的祖国》,能哼唱歌曲旋律,感受歌曲的基本情感。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来历及歌曲的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

  3、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

  四、教学重点:

  其中: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本课时的重点。

  五、教学难点:

  课程标准要求六年级的学生要准确的演唱歌曲。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中对演唱的要求是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要唱好必须处理好歌曲的弱起,于是我设定了弱起的学习作为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六、教学法设计: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音乐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只有在教学中将其融合,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本课教学通过系列情感体验、表现活动把握四个领域,让学生感受祖国的深重苦难,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运用看--说--赏--唱等方法在活动中加强对祖国情感的深化。看是运用农村远程资源网站上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说是要完全激发学生的思维来表达对祖国的情感,赏是在引导的基础上在音乐中感受情绪,唱则是用歌声唱出学生对祖国爱的心声。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具准备

  为教学过程我准备了:远程教育课程资源,音乐《我的祖国》,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自制课件。

  (二)环节安排

  整个环节我安排有:看--说--赏--唱四大部分。

  (三)说教学流程

  一、看:

  升*。

  运用课程资源中的升*的课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再一次真切的感受升*时的庄严和自豪。农村教育课程资源网上的资源非常丰富,播放资源网上的课件--升旗仪式。学生在看升*的过程中不自觉的想到我们伟大的祖国,在第一感官上感受祖国。

  图片资料

  教学的情感最能带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而图片资料能充分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新*的成立不容易,祖国为我们创造的环境不容易,全国人民共同面对灾难不容易。我们要更爱我们伟大的祖国,让我们说出对祖国的爱。

  二、说:

  在在观看了升旗仪式后,学生有了不少对祖国的感慨,让学生适时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祖国的情感。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能表达出自己的学习感受,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爱国情感。情感再积蓄之后需要表达,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爱国情感,充分交流内心的情感,才能为唱好歌曲做出铺垫。(课件)

  三、赏:

  听赏歌曲《我的祖国》

  1、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因为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因为这种特征,更明确了音乐教育中,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在听歌曲《我的祖国》中,先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让学生知道*人民志愿军战士抛洒热血、牺牲生命,帮助朝鲜人民击退了侵略者,换来了祖国的安全和朝鲜人民的自由、独立。

  学生聆听歌曲,课程资源网上的老师的做法让我对学生听的要求有所体会,让学生在听的时候有所指向,带着问题听:注意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它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学生能从歌曲中感受祖国的壮丽与美好;再让他们体会这种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能有今天的安定、美好的生活,是靠千千万万的英雄先烈付出献血甚至生命得来的。我运用激情、激趣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体会歌曲,并在音乐的变化中体会音乐情绪的转变。

  2、跟唱

  播放歌曲的第一段,学生跟唱。

  听赏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

  *对于学生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他们会在不自觉的过程中跟唱歌曲。老师运用指挥欣赏法带领学欣赏《*》,为继续学习演唱*做准备。

  四、唱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到: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对学生来说虽然熟悉,但要想唱好*并不容易。

  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并知道词曲作者。在这里,我借助了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的课程资源对两位音乐家进行简单的介绍,并让学生了解*被确定的背景。

  1、模唱歌曲

  播放录音,并请学生轻声跟唱全曲。

  初遇难点,提出解决的方法:

  本堂课的难点之一:弱起。

  方法一:在*中,第一、二、三句的歌词中有弱起,我要求学生在听赏歌曲的时候要注意观察老师的手势,用老师手势来提醒学生弱起,在老师的手势指挥提醒下跟琴唱好弱起。

  方法二:请学生在弱起(休止符)处用唱"恩",再加上后面的歌词,熟悉之后将唱改为默唱,如此反复,巩固弱起。

  方法三:这个方法是方法二的演变,在弱起处演唱"恩"用点头的方式代替,也能达到攻破难点的"效果。

  2、再次演唱全曲,处理好歌曲的情绪。

  歌曲的情绪是由歌曲的音乐符号以及歌曲本身的调性决定的。

  跟老师琴声演唱全曲。

  《*》在演唱时应该用坚定有力的声音,并以进行曲速度来演唱。通过刚才的情绪引导让学生感到了祖国的伟大,可以直接要求学生演唱出*的情绪,特别是在有重音记号的地方要表现出相应的力度,此处由老师示范重音的演唱:"中华民族到了"以及"前进!前进!前进!进!"学生在老师的示范中体会重音,体会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再由学生表现这种力量。

  歌曲的情绪变化还能通过渐强记号和渐弱记号来表现,*中有三个连续的"起来"的变化就是由渐强记号来体现情绪的变化的。老师用琴声的变化来展现渐强的力度变化,学生模唱,从而体会到祖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繁荣。

  3、齐唱*,表现歌曲

  "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歌唱教学中期望达到的重要目标。

  在老师琴声的带领下整体齐唱歌曲,要求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出*的雄壮,唱出*人的自豪,唱出*越来越强大的骄傲。同时还要求学生的声音圆润、集中,克服喊唱。

  4、表现歌曲: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网上的课件让学生参与表现升*,表现升旗时的庄严,并用骄傲、自豪的声音演唱*,以达到表现歌曲的效果。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同唱一首歌》是一首创作歌曲,3/4拍,宫调式,四乐句一段体结构。歌曲的节奏舒展,旋律清新,用贴近语言的节奏、韵律发展而成。歌中唱到四名少数民族小朋友,喻示着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建设祖国,共同歌唱祖国妈妈。

  二、学情分析

  本课正值十一国庆之际,所以学起这一课是学生自然会联系到国庆这一主题,学习兴趣会非常的浓。本节课的内容要让学生感受三拍子的节奏,要让学生通过拍打,演唱,表演等形式表现出来。

  学生现有阶段的水*和能力。一年级大部分学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不同程度地带有幼儿的特征。其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尚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从行为上看,他们往往表现出好奇、好动、好模仿的特点。从情感上看,他们易兴奋、易激动、不够稳定,对具体的人和集体能够产生感情;对音乐等艺术,能够表现出愉快的心情并产生美感。从意志力上看,他们显露出一定的坚持性和自制力,但在总体上说,其意志品质还是比较薄弱的。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要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能够聆听短小的音乐,音乐材料要有趣,形象鲜明;达到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三、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第一、在游戏中,听辨、感受二拍子与三拍子不同的强弱特点,能创编简单的身体动作加以表现。在此基础上,认识3/4拍。

  第二、以图形谱及节奏步伐等手段辅助教学,在舞蹈中进一步体会三拍子的特点和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第三、将音、画、文有机结合,表达儿童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并且感受歌曲的愉快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听辨、感受二拍子与三拍子不同的强弱特点,能创编简单的身体动作加以表现。

  难点:感受休止符并唱准休止符。

  重点、难点的解决方式。

  感受三拍子对歌曲的表现作用,创编动作,能较准确地表达其优美、欢快的情绪。体会休止符,能用清脆、跳跃的歌声表现歌曲塑造的艺术形象。

  四、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黑板、大象脚印、大屏幕、钢琴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组织学生快乐地走进教室。选用歌曲《苏珊娜》[设计意图:用此曲作为进教室的组织音乐,既可以创设愉快和谐的音乐学习氛围,又可以帮助学生感受歌曲的特点,为学习这首创作儿童歌曲作好铺垫。]

  二、基本练习:

  1、进行二拍子、三拍子的发声练习。[设计意图:发声练习从二拍子入手,模拟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在演唱中自然过渡到三拍子的练习,初步体会节拍给旋律带来的变化。]

  2、创设情境,小导游领着大家来到了少数民族居住地,来进行音乐游戏。听辨感受二拍子、三拍子节奏的不同强弱特点。[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促使学生将视听、动静、音乐、舞蹈有机结合,于音乐听赏中感受,于创编中表现,从而使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得以深入浅出,顺利解决。]

  2、音乐游戏;复习巩固休止符。

  三、新授:

  1、导课:(少数民族孩子同唱一首歌)

  2、学唱歌曲:(听唱法教学)

  (1)师:谈谈自己听完歌曲的感受

  (2)师:听一听歌曲中都唱了什么给歌曲起个名字(掀起小高潮)

  (3)师:歌曲中有一个很特别的音符0请找一找它出现了几次。

  (4)师:跟着音乐走,当出现0的时候请点头示意。

  (5)师:和老师一起和着音乐做律动。并且轻声地用lu唱一唱(感受3拍子的强弱)

  (6)请学生自己朗读歌词

  (7)跟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

  (8)轻声的和老师齐唱一遍。(老师大声学生小声)

  (9)听琴慢速唱一遍,及时解决问题。(解决难点休止符)

  (10)听范唱找一找歌唱的感觉。

  (11)跟范唱演唱。

  (12)歌曲处理:跟着少数民族的孩子一起载歌载舞的表演,边表演边带出演唱的感觉。

  3、拓展:将自己的名字加在歌曲中与少数民族的孩子一起表演。全班分为六组,讨论歌曲第一句的创编,可以是同学的名字,也可以是朋友、家人的名字。分组展示本组的编创成果,歌唱时合着音乐的节拍表演。

  四、教师总结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体会了祖国大团结给我们带来的喜悦,我想同学们一定能将这喜悦之情蔓延出去,同时也期待着大家更加喜欢音乐,在音乐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

  2、载歌载舞走出教室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4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热情豪放的情绪演唱《爱我中华》。

  2.通过歌曲《爱我中华》的教学,进行各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欢快、明朗的声音演唱歌曲《爱我中华》。

  2.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型的准确掌握。

  3.唱准歌曲中的大跳音程。

  教材分析

  《爱我中华》是一首优秀的创作歌曲,是90年代初乔羽和徐沛东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而创作的主题曲。歌中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歌曲在把五十六个民族比做“鲜花”的基础上,又把五十六个民族比做“兄弟姐妹”,并且呼唤出五十六个民族的共同心声“爱我中华!”。朴实的语言、简洁的音调,深刻地反映出我国各民族的亲密团结和爱国爱家的深厚情感,极大地激发了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爱国热情。所以,这首歌很快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歌曲是三段体曲式,第一乐段为全曲主题部分,节奏明快、旋律清新流畅,热烈活跃,富有舞蹈性,奠定了歌曲的基础,主题是。第二乐段是由衬词构成的对比性段落,衬词鲜明地表现了少数民族的语言特点。欢快活泼、兴高采烈的情绪唱出主题──爱我中华。第三乐段,曲调高昂,具有强烈的号召性和使命感,表现了中华儿女爱中华的深厚感情。最后一小节精练坚定,使全曲以肯定的语气结束,表现出爱我中华的决心。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歌曲导入

  1.欣赏歌曲《*人》。

  师:歌曲充满了作为*人的骄傲和自豪,2008奥运会刚刚过去,为了奥运会的成功召开,每一个*人都付出了努力。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深爱着我们的中华民族。同学们,我们国家人口众多,你们知道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吗?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汉族、苗族、*、藏族、土家族、布依族、白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壮族、满族、瑶族、彝族、蒙古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朝*、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尔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

  教师:五十六个民族生活的地区环境不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不同,各民族的歌舞音乐也不相同。如果所有民族聚集在一起肯定非常热闹。你们想想会是什么样的场面?用一句歌声来表达一下我们的心情吧。

  2.学习谱例。

  教师弹,学生听,请学生回答:老师为什么选了这段音乐?(音符跳跃、节奏紧凑、有能够表现快乐气氛的休止符。)

  (1)放慢速度演唱,较熟练后将速度还原。

  (2)教师将有休止符的地方用连音来弹奏,请学生感受效果有何不同?提示学生演唱时应把握好连音与休止符的细致要求。

  (3)唱“啦”,演唱时注意声音的弹性及气息的支持。

  (4)指导学生用热情奔放的情绪演唱,并加上拍手,每小节四下。

  二、《爱我中华》歌曲学习

  师:是啊,五十六个民族在一起,如同五十六朵花,都竞相开放在祖国这个美丽的大花园中。

  1.完整聆听并介绍歌曲。

  (1)教师连续播放各民族在一起画面。

  (2)介绍歌曲创作背景。

  (3)复听歌曲《爱我中华》,学生感受歌曲的演唱形式及段落。

  2.学习第一乐段。

  (1)教师出示第一乐段谱例并聆听第一乐段,找出旋律特点(重复旋律)、情绪特点(叙述性的语气)。

  (2)学生视唱,教师强调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音准。

  (3)轻声唱出歌词。

  3.学习第二乐段。

  (1)教师出示第二乐段谱例并聆听第二乐段,学生边听边拍手,寻找出用“啦”唱过的旋律。

  (2)演唱衬词,指导学生唱准音准,并用热烈的情绪演唱。

  4.学习第三乐段。

  (1)教师出示第三乐段谱例并聆听第三乐段,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心情。(表现了爱我中华的豪情。)

  (2)分析歌曲表现情绪的音乐要素。(音高:每一句开头都以歌曲中的音出现;节奏:重复的节奏型起到了强调的作用、最后以连续紧凑的八分音符将歌曲推向高潮。)

  (3)学生自己演唱、感受、讨论、分析歌曲倒数第二小节出现休止符的作用。(积蓄力量推向高潮。)

  (4)学生演唱。

  5.随歌曲《爱我中华》伴奏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进行演唱

  1.按照领唱齐唱的演唱形式,教师领唱、学生齐唱。

  2.学生齐唱的部分,自己选择表现歌曲情绪的动作配合演唱,教师指导。

  3.全体完整地演唱。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到了我们国家五十六个民族,我们都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老师从同学们的歌声中都已经了解,相信这首《爱我中华》一定会激发大家更多的爱国热情。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5

  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是xx音乐教师xx。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堂丰富多彩的音乐课。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同学创设一个春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让同学感受自然的美、音乐的美。针对儿童爱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我还采用了游戏法,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战略。

  学法指导:

  音乐课应重视对同学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同学,让同学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采用人机交互的手段,让同学点击鼠标自由选择画面上的对象,组成春天的图画。同学分组进行活动,在交流和协作中,加深对音乐的体验。

  现代音乐课程规范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所以,我为这节课拟定的题目为《春天的旋律》。它所蕴涵的内容自身很美,给同学提供了一个音乐艺术想象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始终。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教学中我打破保守、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把音乐和多媒体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同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协助同学更好地聆听音乐、理解音乐,为音乐所表达的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发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萌发对音乐的兴趣和喜好,从而激发同学去表示音乐、发明音乐。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考虑的:它由复习歌曲,感受春天,游戏活动这三局部组成。其中“感受春天”又包括了:看春天、说春天、赞春天三环节。通过这样的布置,使同学的欣赏美、感受美、表达美、歌唱美、发明美这一系列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首先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开课:“同学们,请看窗外,现在是什么季节呀?”问题和同学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同学很快就进入了实际的情景里。接着我告诉同学,“让我们一起来唱首春天的歌吧”,这时候,同学就可以看着电脑屏幕上出现的歌单,拍着手在音乐的伴奏声中唱起了歌曲。我又采用听练结合的方法,让同学听辨自身和老师模仿小黄鹂唱歌的不同,突出强弱关系,解决歌曲中的难点,使演唱更加完整悦耳。

  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看春天。我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有效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这一特点,让同学看关于春的录像,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钢琴旋律,让同学从视觉上,听觉上都得到艺术的感染,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得到培养。接着我又引导同学在音乐声中把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春景用语言来描述,并进行模仿。也许有的小朋友会说太阳,有的学小鸟,有的用身体表示柔柔的柳条,还有的渴望在草地上放风筝。

  你一言,我一语,我再让他们用自身的小手在电脑上,选择出喜欢的春景,用电脑拼图的方法自由组成春天的图画,这时候,我们的眼前就会出现一幅幅美丽的春天美景。通过这一局部的布置,在教学内容上,就把语言、律动、音乐、美术、多媒体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使新课标中提倡学科综合的精神得以体现。这样的教学,既能面向全体同学,又能让同学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发明才干。同学积累了许多描写春天的语言,也为后面的创编歌词打下基础。接下去,我又让小朋友们用优美的旋律去歌唱春天。在教学方法上,我以培养同学的想象力、发明力为主,尊重个体的不同体验,让同学在键盘上敲出自身所喜欢的速度,感受同一旋律采用不同速度时所发生的不同情绪。欢快的音乐像小朋友在做游戏,舒缓温柔的音乐像春姑娘在翩翩起舞。这些充溢童趣的语言,让他们在感受音乐中丰富了想象,在想象中又进行了乐感的培养。

  接着,我让同学分小组为这段旋律填写春天的歌词,这唤起并促进儿童潜在的音乐天性。让小朋友们感受到音乐是自已生活中的需要。同学在一起进行创作,发挥集体协作精神,我再让小组展示自身的创作,并进行互评。这样的创作活动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小朋友们在心理上都得到满足、肯定、愉悦。

  最后,我采用情景陶冶法,用多媒体技术把教室创设成一个美丽的大草地,在春天图案的背景下,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同学分组进行游戏活动。在轻松快乐自由的氛围中同学知道了春天到底藏在哪里?它,在温暖的阳光里,在嫩绿的枝头上,在大家的歌声里,在老师的笑脸上,在我们的心里,在美好的生活里。小朋友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无处不在,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珍惜幸福生活。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想,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同学在音乐中认识美,在生活中寻找美,在未来里发明美,让美融入每一个小朋友的心里。

  以上设计肯定还有一些缺乏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珍贵意见。

  谢谢大家!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6

  一、说教材

  1、教材:《小乌鸦爱妈妈》选自义务教育人音版小学音乐教科书二年级下册。

  2、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3、教材简析:

  (a)这是一首以动物为题材的儿童歌曲。叙事性的歌词,讲述了小乌鸦对妈妈的热爱,教育学生要尊敬,热爱自己的母亲,从小就要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

  (b)歌曲为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大调式,2/4拍。歌曲曲调简练,具有叙事的特点。

  4、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并有表情地进行演唱。

  (2)创编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5、教学重难点:歌曲的学唱和打击乐合奏。

  二、说教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把音乐放在重要位置,游戏与音乐紧密结合,运用多媒体创设与歌曲配合的情境,加深了孩子们对歌曲情境的体会,方法生动、简洁。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

  体验音乐,使他们再乐中学、学中乐、不但牢固掌握了知识,而且还能享受到成功创新及合作演奏的快乐!

  三、说学法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好胜的特点。在学习中,我注意去引导和激励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律动,歌表演、打击乐合奏等一系列活动,使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充分体现了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四、教学过程(我将通过五个环节来组织本节课的教学)

  第一个环节:听音乐进教室(播放音乐师解说:)伴随《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旋律走进教室,在这动听的乐曲声中感受妈妈对孩子的爱。

  第二个环节新课导入(出示图片 播放音乐)

  师感情导入:同学们,看!在美丽的树林里,有一只可爱的小乌鸦飞来飞去,它不是在玩耍,而是在寻找食物。树林里有一只老乌鸦躺在自己的病床上,小乌鸦正站在乌鸦妈妈的身旁,一口一口喂妈妈吃自己捉来的小虫子。)

  当学生聆听完老师的讲述后问:这幅图中的主人公是谁?讲了个什么故事?看到这幅画面

  你有什么感想?是呀!这真是一只爱妈妈的小乌鸦啊!板书课题

  第三个环节:学唱歌及表演唱

  1、学生回答完以后师说:“这是真是一只爱妈妈的小乌鸦。出示课题及歌词,师带着学生集体有感情的朗读。(乌鸦妈妈叫娃娃,乌鸦妈妈叫娃娃,妈妈老了不能飞,眼里含着泪花花想起妈妈喂过我,拍拍翅膀飞天下,捉来小虫我不吃,亲亲妈妈喂给她。)

  2、和学生聆听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我们一起来听。播放歌曲。用音乐加深学生的理解感悟,用乐曲使学生受到感染。

  第五个环节接下来是教师范唱。播放伴奏(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通过我的这一段演唱,使学生生动的感受歌曲情感。

  (5)学生学唱歌曲。这是一只多可爱的小乌鸦呀!让我们用歌声来讲讲这个故事吧!师教唱。然后在学生唱熟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拍手唱。

  (6)然后组织学生以“爱妈妈”为题,谈谈对妈妈的感情。如:帮妈妈做家务,看妈妈累了给妈妈倒水喝等,教育学生爱惜妈妈的劳动成果,体谅妈妈的辛苦。

  (7)、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看图自编动作,进行歌表演。在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学生一人演圈内的乌鸦妈妈,一人演小乌鸦,它在圈外自由地飞来飞去,寻找食物。五至八人组成圆圈似鸟窝,集体伴唱。让学生自编动作,进行歌表演,可以提供学生感受、表现、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在歌表演中,教师给每个学生表演的机会,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亲身去感受去体验,使他们获得快乐

  3、课堂小结。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会了这首好听的歌曲,认识了一只可爱的爱妈妈的小乌鸦。希望大家都能象小乌鸦一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妈妈表达自己的爱!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7

  教材分析: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是人音版三年级第二学期的一首歌曲, 歌曲结构为两段体,2/4拍,曲调优美深情,以学生的角度歌颂了老师的辛勤奉献的品质,深切地表达了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让学生深切感受在老师精心培育下他们茁壮成长,从而培养他们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能以崇敬的心情演唱歌曲,感受歌曲中蕴含的爱师情怀,能从内心体会对老师的尊敬及爱戴之情。

  教具:多媒体,钢琴,笛子。

  说教法:

  结合教师自己专业上的优势和孩子们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我运用了以下的教学手法:

  1 故事引入法。

  2、多媒体情景吸引法:

  3 现场表演法。

  4 层层设疑法。

  5 联想比喻法

  6 活动法。

  力求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学科知识。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结合孩子好奇的心理特征,我运用故事导入:从孩子们身边的故事入手,在多媒体画面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音乐中,讲述一个非常调皮,经常跟老师作对的学生小红的故事,讲到有一次当小红走过老师窗前,看到老师在辛勤地批改作业的情景,后来…..

  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引领孩子们打开课本,学习这一首歌曲。

  二、培养学生对音乐情绪的理解。

  在学习歌曲之前:先出问题考考学生,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音乐情绪。 教师用笛子吹奏两段曲子,让学生分辨哪个片段是欢快的,哪个片段是抒情,深情的?具体内容是:(拿出笛子) 在老师现场的精彩演奏下,学生热情高涨,都纷纷回答。

  三、歌曲教学:

  在刚才学生对音乐情绪的理解基础上,播放歌曲,让学生认真聆听,提出问题: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力度怎样,歌曲可分几段?(鼓励学生主动回答老师再作点评。)

  让学生先跟着自己打节拍,按照节拍读歌词,(可分组读,教师指出比较难的节奏,多读几遍)

  在熟悉节奏的基础上,播放音乐,学生打着节奏,轻轻跟唱,由于旋律比较简单,很多同学都已经基本会跟着唱了,为保护学生的嗓子,老师先带学生们练练声,为避免枯燥的练声方法:老师用各种动物的叫声来引导学生练声。(如大象“嗯,嗯,嗯. “小羊咩,咩。咩”)学生兴趣极高。

  这时,老师弹奏歌曲,鼓励学生跟着老师深情地用“嗯”哼唱。

  四、学生互动:

  在基本会唱的基础上,让同学们分组唱,轮唱,领唱,合唱,培养学生们的协作能力。

  五、情感交流。

  让学生们把自己比作小红,看到老师如此辛勤地为同学们改作业。内心会怎样??

  鼓励同学们都用笔写一句想对老师说的话。让同学从内心体会对老师的感情。

  最后,让在学生深情的歌声中结束课堂。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我的祖国》是湘版音乐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内容有演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各族儿童幸福的家》,欣赏管弦乐曲《英雄的诗篇》以及合唱《我的祖国》。我选择了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欣赏《我的祖国》作为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歌曲,我国的*是《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情绪慷慨、激昂,它激励着*人民在各个年代不断前进。歌曲《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歌曲的表现形式是独唱和合唱,在歌曲的欣赏中充分体验独唱的优美、感受合唱的气势雄伟。从而让学生在演唱和欣赏中培养学生对祖国更加深厚的感情。

  二、学生情况:

  六年级学生通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不仅在音乐的感知、与欣赏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在音的强弱、高低、快慢甚至是情绪感受方面的能力都有所加强,对乐曲能做语言性的描述,逐步掌握了正确的演唱姿势和方法,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参与演唱活动,对自己和同学的演唱能作出评价。*对所有的学生来说很熟悉,但要想唱好*并不容易,六年级学生在音乐方面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和听辩能力,对祖国有比较深厚的爱国情感,并能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爱国情感。

  三、教学目标: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六年级的学生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参与演唱活动,需用适当的方法表现音乐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表现作出评价,根据听辩、体验音乐的要求和学生实际能力,拟订了以下目标:

  1、能认真听赏歌曲《我的祖国》,能哼唱歌曲旋律,感受歌曲的基本情感。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来历及歌曲的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

  3、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

  四、教学重点:

  其中: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本课时的重点。

  五、教学难点:

  课程标准要求六年级的学生要准确的演唱歌曲。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中对演唱的要求是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要唱好必须处理好歌曲的弱起,于是我设定了弱起的学习作为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六、教学法设计: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音乐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只有在教学中将其融合,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本课教学通过系列情感体验、表现活动把握四个领域,让学生感受祖国的深重苦难,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运用看--说--赏--唱等方法在活动中加强对祖国情感的深化。看是运用农村远程资源网站上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说是要完全激发学生的思维来表达对祖国的情感,赏是在引导的基础上在音乐中感受情绪,唱则是用歌声唱出学生对祖国爱的心声。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具准备

  为教学过程我准备了:远程教育课程资源,音乐《我的祖国》,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自制课件。

  (二)环节安排

  整个环节我安排有:看--说--赏--唱四大部分。

  (三)说教学流程

  一、看:

  升*。

  运用课程资源中的升*的课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再一次真切的感受升*时的庄严和自豪。农村教育课程资源网上的资源非常丰富,播放资源网上的课件--升旗仪式。学生在看升*的过程中不自觉的想到我们伟大的祖国,在第一感官上感受祖国。

  图片资料

  教学的情感最能带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而图片资料能充分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新*的成立不容易,祖国为我们创造的环境不容易,全国人民共同面对灾难不容易。我们要更爱我们伟大的祖国,让我们说出对祖国的爱。

  二、说:

  在在观看了升旗仪式后,学生有了不少对祖国的感慨,让学生适时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祖国的情感。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能表达出自己的学习感受,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爱国情感。情感再积蓄之后需要表达,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爱国情感,充分交流内心的情感,才能为唱好歌曲做出铺垫。(课件)

  三、赏:

  听赏歌曲《我的祖国》

  1、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因为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因为这种特征,更明确了音乐教育中,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在听歌曲《我的祖国》中,先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让学生知道*人民志愿军战士抛洒热血、牺牲生命,帮助朝鲜人民击退了侵略者,换来了祖国的安全和朝鲜人民的自由、独立。

  学生聆听歌曲,课程资源网上的老师的做法让我对学生听的要求有所体会,让学生在听的时候有所指向,带着问题听:注意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它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学生能从歌曲中感受祖国的壮丽与美好;再让他们体会这种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能有今天的`安定、美好的生活,是靠千千万万的英雄先烈付出献血甚至生命得来的。我运用激情、激趣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体会歌曲,并在音乐的变化中体会音乐情绪的转变。

  2、跟唱

  播放歌曲的第一段,学生跟唱。

  听赏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

  *对于学生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他们会在不自觉的过程中跟唱歌曲。老师运用指挥欣赏法带领学欣赏《*》,为继续学习演唱*做准备。

  四、唱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到: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对学生来说虽然熟悉,但要想唱好*并不容易。

  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并知道词曲作者。在这里,我借助了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的课程资源对两位音乐家进行简单的介绍,并让学生了解*被确定的背景。

  1、模唱歌曲

  播放录音,并请学生轻声跟唱全曲。

  初遇难点,提出解决的方法:

  本堂课的难点之一:弱起。

  方法一:在*中,第一、二、三句的歌词中有弱起,我要求学生在听赏歌曲的时候要注意观察老师的手势,用老师手势来提醒学生弱起,在老师的手势指挥提醒下跟琴唱好弱起。

  方法二:请学生在弱起(休止符)处用唱"恩",再加上后面的歌词,熟悉之后将唱改为默唱,如此反复,巩固弱起。

  方法三:这个方法是方法二的演变,在弱起处演唱"恩"用点头的方式代替,也能达到攻破难点的效果。

  2、再次演唱全曲,处理好歌曲的情绪。

  歌曲的情绪是由歌曲的音乐符号以及歌曲本身的调性决定的。

  跟老师琴声演唱全曲。

  《*》在演唱时应该用坚定有力的声音,并以进行曲速度来演唱。通过刚才的情绪引导让学生感到了祖国的伟大,可以直接要求学生演唱出*的情绪,特别是在有重音记号的地方要表现出相应的力度,此处由老师示范重音的演唱:"中华民族到了"以及"前进!前进!前进!进!"学生在老师的示范中体会重音,体会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再由学生表现这种力量。

  歌曲的情绪变化还能通过渐强记号和渐弱记号来表现,*中有三个连续的"起来"的变化就是由渐强记号来体现情绪的变化的。老师用琴声的变化来展现渐强的力度变化,学生模唱,从而体会到祖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繁荣。

  3、齐唱*,表现歌曲

  "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歌唱教学中期望达到的重要目标。

  在老师琴声的带领下整体齐唱歌曲,要求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出*的雄壮,唱出*人的自豪,唱出*越来越强大的骄傲。同时还要求学生的声音圆润、集中,克服喊唱。

  4、表现歌曲: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网上的课件让学生参与表现升*,表现升旗时的庄严,并用骄傲、自豪的声音演唱*,以达到表现歌曲的效果。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9

  一、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上认识,我设计了本节课——学唱《木瓜恰恰恰》。

  二、教材分析:

  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课《木瓜恰恰恰》。《木瓜恰恰恰》是一首稍快而热情的印尼歌曲。它优美的旋律给孩子们勾画了一幅印尼人在卖水果的景象,而本课教学正是对歌曲情感的再延伸和发展。本课安排二课时,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

  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了我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以及品德的教育。通过学习,让学生能用轻快明朗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和想象的能力。使他们的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煅炼,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从中渗透对学生心灵美、行为美的品质教育。

  教学目标:

  ① 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

  ② 简介印尼,了解一些相关文化以及“叫卖”的艺术形式。

  重点难点:

  重点: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难点: 正确地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切分节奏。

  三、教法学法:

  1、教法: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教唱、练习、舞蹈等教学法,利用跳唱结合,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美。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春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音乐的美。针对儿童爱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我还采用了音乐表演法,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

  2、学法:学生自主学习并且自由发挥。采用练唱练跳的手段,让学生在跳与唱中感受叫卖调。通过分组进行活动,在交流和协作中,加深对音乐的体验。

  四 设计流程:

  现代音乐课程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它由导入新课、学习歌曲、歌表演这三部分组成。过程如下:

  首先导入新课:我是要谈话导入新课的,我是这样说的,大家好,见到你们,我很高兴。初次见面,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听完后大家和我一起动动脚,动动手,目的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快乐。接着播放《木瓜恰恰恰》的旋律,做简单的律动,让学生跳一跳感受节奏。最后,切入课题。提问:我们听到的这首音乐叫《木瓜恰恰恰》,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歌曲,你们对印度尼西亚有哪些了解?

  其次学习歌曲这里我共设计了三步:1、导入:教师:以前我们学过多种体裁的歌曲,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种新体裁的歌曲——叫卖歌。叫卖歌是民间风俗歌曲的一种,有的只有一句或半句旋律,有的甚至没有旋律,只是吆喝以招徕顾客。它是在叫卖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我们经常听到的有《卖汤圆》、《冰糖葫芦》等。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是课本第34页的《木瓜恰恰恰》。(板书课题)2、学习歌谱:①学生听老师范唱歌谱,要求学生注意老师将歌曲划分成了几个乐句?每个乐句都有什么特点?②找出乐谱中的难点(第9、10乐句),并加以分析。③读节奏(一个切分音),④教唱第9乐句。3、学习歌词:①读歌词(恰恰恰是衬词,不读),②学唱歌曲,③指导学生唱好歌曲,④熟唱歌曲。

  三是歌表演:①练习恰恰恰舞步。②分组合乐练习。③小组评议

  最后是小结,鼓励学生今后要大胆地表演

  五、教学反思:《木瓜恰恰恰》作为一首充满印尼风味的作品,它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段落清晰,意境深远,很有感染力,非常适合演奏和创编。同时,这些特点也非常有利于检验师生互动情况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谈话、提问的形式导入课题,学生都能够认真地思考并回答问题。为了表现人们围坐在水果摊边,叫卖、选购、品尝、夸赞水果的热闹场面,很多学生还准备了真正的水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恰恰恰”处加入的拍手、拍腿、拍肩膀等动作,更是体现了歌曲本身轻松明快、活泼热情的特点。学生们的配合也真正调动了课堂气氛。因此,不难看出师生互动的程度对于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实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堂课,40分钟的教学时间,教师要有所授,学生应有所获。我认为教学应该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机配合,它是由多种活动方式有机组成的一个整体。谁都知道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就是指备课:既要考虑教学目标,又要考虑教学手段;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既要注重教学内容,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都要考虑到,然后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就要看师生互动的效果了。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师方面讲,有讲述,有讲解,有板书,有分析,有提问,有范唱,有演示等等;从学生方面讲,有欣赏,有思考,有提问,有讨论,有回答,有模唱等等。如果课堂上能把这各个环节,非常流畅的,完整的,环环相扣的进行下来,那么就一定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课,也一定会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取得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研究者、发现者、欣赏者和参与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有效的师生互动应该是老师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配合老师的教。这就要求老师要能够及时洞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该导向时导向,该启发时启发,该设疑时设疑,该鼓励时鼓励,精心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感受、去发现、去思考,把学生引入到“探究——发现”,“提问——解疑”的主动学习过程中去,增强师生的有效互动。

  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潜能是巨大的,在充分互动交流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常常会碰撞迸发出绚丽的火花,生成新的更有价值的见解,并从中体验到自我成功的乐趣。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教育的根本之所在。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同唱一首歌》是一首创作歌曲,3/4拍,宫调式,四乐句一段体结构。歌曲的节奏舒展,旋律清新,用贴近语言的节奏、韵律发展而成。歌中唱到四名少数民族小朋友,喻示着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建设祖国,共同歌唱祖国妈妈。

  二、学情分析

  本课正值十一国庆之际,所以学起这一课是学生自然会联系到国庆这一主题,学习兴趣会非常的浓。本节课的内容要让学生感受三拍子的节奏,要让学生通过拍打,演唱,表演等形式表现出来。

  学生现有阶段的水*和能力。一年级大部分学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不同程度地带有幼儿的特征。其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尚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从行为上看,他们往往表现出好奇、好动、好模仿的特点。从情感上看,他们易兴奋、易激动、不够稳定,对具体的人和集体能够产生感情;对音乐等艺术,能够表现出愉快的心情并产生美感。从意志力上看,他们显露出一定的坚持性和自制力,但在总体上说,其意志品质还是比较薄弱的。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要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能够聆听短小的音乐,音乐材料要有趣,形象鲜明;达到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三、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第一、在游戏中,听辨、感受二拍子与三拍子不同的强弱特点,能创编简单的身体动作加以表现。在此基础上,认识3/4拍。

  第二、以图形谱及节奏步伐等手段辅助教学,在舞蹈中进一步体会三拍子的特点和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第三、将音、画、文有机结合,表达儿童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并且感受歌曲的愉快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听辨、感受二拍子与三拍子不同的强弱特点,能创编简单的身体动作加以表现。

  难点:感受休止符并唱准休止符。

  重点、难点的解决方式。

  感受三拍子对歌曲的表现作用,创编动作,能较准确地表达其优美、欢快的情绪。体会休止符,能用清脆、跳跃的歌声表现歌曲塑造的艺术形象。

  四、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黑板、大象脚印、大屏幕、钢琴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组织学生快乐地走进教室。选用歌曲《苏珊娜》[设计意图:用此曲作为进教室的组织音乐,既可以创设愉快和谐的音乐学习氛围,又可以帮助学生感受歌曲的特点,为学习这首创作儿童歌曲作好铺垫。]

  二、基本练习:

  1、进行二拍子、三拍子的发声练习。[设计意图:发声练习从二拍子入手,模拟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在演唱中自然过渡到三拍子的练习,初步体会节拍给旋律带来的变化。]

  2、创设情境,小导游领着大家来到了少数民族居住地,来进行音乐游戏。听辨感受二拍子、三拍子节奏的不同强弱特点。[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促使学生将视听、动静、音乐、舞蹈有机结合,于音乐听赏中感受,于创编中表现,从而使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得以深入浅出,顺利解决。]

  2、音乐游戏;复习巩固休止符。

  三、新授:

  1、导课:(少数民族孩子同唱一首歌)

  2、学唱歌曲:(听唱法教学)

  (1)师:谈谈自己听完歌曲的感受

  (2)师:听一听歌曲中都唱了什么给歌曲起个名字(掀起小高潮)

  (3)师:歌曲中有一个很特别的音符0请找一找它出现了几次。

  (4)师:跟着音乐走,当出现0的时候请点头示意。

  (5)师:和老师一起和着音乐做律动。并且轻声地用lu唱一唱(感受3拍子的强弱)

  (6)请学生自己朗读歌词

  (7)跟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

  (8)轻声的.和老师齐唱一遍。(老师大声学生小声)

  (9)听琴慢速唱一遍,及时解决问题。(解决难点休止符)

  (10)听范唱找一找歌唱的感觉。

  (11)跟范唱演唱。

  (12)歌曲处理:跟着少数民族的孩子一起载歌载舞的表演,边表演边带出演唱的感觉。

  3、拓展:将自己的名字加在歌曲中与少数民族的孩子一起表演。全班分为六组,讨论歌曲第一句的创编,可以是同学的名字,也可以是朋友、家人的名字。分组展示本组的编创成果,歌唱时合着音乐的节拍表演。

  四、教师总结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体会了祖国大团结给我们带来的喜悦,我想同学们一定能将这喜悦之情蔓延出去,同时也期待着大家更加喜欢音乐,在音乐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

  2、载歌载舞走出教室


《小学音乐》优秀说课稿3篇(扩展2)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10篇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洪河小学的肖丽萍,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十册第五单元《田野在召唤》第一课时。

  一、紧扣内容说教材分析:

  《田野在召唤》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意大利民歌,它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孩子们出发去效游、旅行时的欢乐心情。歌曲采用的是大调试,旋律前半部分紧凑后半部分宽松,曲调中的同音反复和弱起节奏、附点节奏使得音乐欢快活泼,富有动感。半拍休止的运用,使得全曲显得生气勃勃。加上第二声部配以固定节奏音型及“啦”的伴唱,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一队效游、旅行的儿童们在充满着春意盎然的田野中边走边唱的欢乐神情。全曲始终洋溢着一派欢乐的气氛,抒发了少年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这节课处在本册的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前我们已经简单学习过双声部的歌,并且也学过竖笛吹奏双声部旋律,为这一课双声部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这一课也为我们后面学习较难的合唱曲《铃儿响叮当》做了很好的铺垫,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课教学重在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教育观,在合作与共处意识中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二、结合实际说学情:

  掌握孩子特点是学习的关键,五年级的孩子处于小学高段,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视唱和合唱能力,对音乐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重要的还是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要让他们从心底里喜爱音乐。所以我采用了多媒体动静结合、神情兼备来调动孩子们全身的感官,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对少部分音乐后进生窗体底端,我们老师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音乐素质得以提高。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引导他们采用了体验、想象、对比、模唱、讨论等学习方法。使学生把一些枯燥难懂的演唱方法、音乐知识点牢固的记在心中,兴趣盎然地学习,在愉快的歌唱。

  三、分析学情说目标:

  依据音乐新课程标准:以唱为本,把“情”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歌曲的演唱,所以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并掌握弱起拍、附点节奏和八分休止符。

  能力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二声部合唱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自然、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启发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进一步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赞美。

  根据音乐新大纲指出,学歌不是目的,要把音乐知识、情感、审美渗透到音乐中去,因此我确立了

  本课重点:

  让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并掌握弱起拍、附点节奏和八分休止符。

  本课难点:

  是二声部合唱声音的和谐与统一。

  四、教具准备:

  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我准备的教具有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五、按照流程说策略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于是我把这节课分成四个板块:情景导入、学习歌曲、处理歌曲、展示歌曲。

  第一板块:情景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动力,针对这一点我创设了这个情景

  1、组织教学:

  我领着孩子们听音乐《田野在召唤》伴奏音乐律动进教室。(播伴奏音乐)再通过音乐语言问好,创设出一种师生和谐融洽的教学情境。这种情境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强大动力。

  2、课题导入:

  我再声情并茂引入:“同学们,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了,大地披上了绿色的外衣,朵朵鲜花竞相开放,把我们的田野装扮得更加漂亮,看一群孩子正在放声歌唱,听听他们都在唱什么呢(播放歌曲田野在召唤、出示图片)当他们听到有阳光、绿树、小河这么优美的歌词的时候、再加上精心设计的田野风光图片激发了学生学习歌曲的欲望。形成一种积极参与精神状态,引入新课水到渠成。

  第二板块:学习歌曲

  1、首先初步感知歌曲:(播放音乐《田野在召唤》),让学生去听赏歌曲,在听的过程中,老师只是以“拍手”“打肩”“摇摆身体”等肢体语言提醒学生,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活泼与欢快,给学生一个完美的音乐形象。

  2、老师在深情并茂的按节奏读歌词“(当那春天来到大地充满阳光,绿树发芽万物生长)。再请学生入情入境的读歌词:培养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解决歌中的基本节奏音型。(出示歌词)

  3、在学生已入情的前提下,我安排学生学唱:因为这是一首双声部歌曲,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引导学生用“三步学唱法学习”即分声部学唱、分部分学唱、激情演唱。

  ①、分声部学唱:

  我把学生分成两组,用“啦”音跟唱,一组跟录音唱高声部,(啦啦啦啦啦…)一组跟琴唱低声部(啦0 啦0…)。为了避免相互影响我让他们小声轻声唱。弱起拍是这首歌的第一句很关键,为了使学生掌握,我引导孩子数节拍1234567(当那春天来到大地充满阳光),让孩子把8改为唱,既形象又生动孩子们很快学会了弱起。歌曲中的附点节奏有的孩子一定把握不好,我让他们用手势解决(快快把路上)。为了唱好这首歌曲的八分休止符我让他们模仿小雨滴的声音(滴嗒嘀嗒),解决了这些知识后,再轻声填词。这样他们很快熟悉了歌曲。

  ②、加强后半部分学唱:

  由于歌曲后半部分旋律起伏学唱时出现音不自然、和谐、统一的问题。如果教师再进行教唱难免学生乏味,这时(我就播放课件音乐),让他们分组讨论自学解决,不懂的来问我。我看见有的同学出来范唱、有的同学讲解、有的在给其他同学评价。最后他们还分组展示让我当评委。本环节我放权给学生,就是让他们有自信心,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

  ③、完整演唱:

  为了使学生歌曲唱得更富魅力,我边放音乐边展示田野的图片(出示图片),来激发学生演唱歌曲的热情和自豪感。老师根据实际点评。如果演唱效果不佳,就再进行引导,让他们用轻快、活泼、有弹性、高位置来演唱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板块:处理歌曲

  1、情感处理: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所以我引导学生怀着真挚丰富的感情去演唱(同学们,想一想,能和美丽寂静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是用这种(当那春天充满阳光)声音喊唱,还是用轻巧、有弹性的(当那春天充满阳光)的声音去唱)同学肯定回答第二种。歌曲所唱到“梯里通巴”后面的高潮部分,,我引导孩子用畅快、挺拔的(梯里通巴)声音演唱,唱出他们欢畅愉快的心情

  2、声与字结合

  我在处理歌曲时将声与字结合起来,让他们带着气息高位置读歌词(如:当那春天来到大地充满阳光)。然后把声音带进去(如:当那春天来到大地充满阳光)。,既有优美和谐的声音,又使歌词清新

  第四板块:展示歌曲

  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后,我将升华歌曲,于是我向学生挑战:如果我们要用这首歌去参加合唱比赛用什么形式最好,展示给老师看看。让他们各抒己见,这时他们选了我担任伴奏,选了指挥、还有领唱,他们设计了齐唱、双声部合唱、为歌还加了肢体语言,然后再交换角色演唱,把本课推向高潮。这个环节我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自己创作。

  课堂小结

  在学生学习热情未退时,我通过与学生交谈对本课进行小结,使他们懂得了如何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八分休止符的灵活运用和弱起怎样解决。让学生懂得田野是人人喜欢、向往的地方,让我们再一次唱响这首歌曲,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空气吧,就这样踏着春天动人的旋律,我们的课在音乐声中结束。(播放音乐)

  小结:

  这就是我对这节课设计的一些想法,还有很多不成熟、需要改进的地方,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我的祖国》是湘版音乐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内容有演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各族儿童幸福的家》,欣赏管弦乐曲《英雄的诗篇》以及合唱《我的祖国》。我选择了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欣赏《我的祖国》作为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歌曲,我国的*是《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情绪慷慨、激昂,它激励着*人民在各个年代不断前进。歌曲《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歌曲的表现形式是独唱和合唱,在歌曲的欣赏中充分体验独唱的优美、感受合唱的气势雄伟。从而让学生在演唱和欣赏中培养学生对祖国更加深厚的感情。

  二、学生情况:

  六年级学生通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不仅在音乐的感知、与欣赏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在音的强弱、高低、快慢甚至是情绪感受方面的能力都有所加强,对乐曲能做语言性的描述,逐步掌握了正确的演唱姿势和方法,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参与演唱活动,对自己和同学的演唱能作出评价。*对所有的学生来说很熟悉,但要想唱好*并不容易,六年级学生在音乐方面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和听辩能力,对祖国有比较深厚的爱国情感,并能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爱国情感。

  三、教学目标: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六年级的学生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参与演唱活动,需用适当的方法表现音乐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表现作出评价,根据听辩、体验音乐的要求和学生实际能力,拟订了以下目标:

  1、能认真听赏歌曲《我的"祖国》,能哼唱歌曲旋律,感受歌曲的基本情感。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来历及歌曲的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

  3、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

  四、教学重点:

  其中: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本课时的重点。

  五、教学难点:

  课程标准要求六年级的学生要准确的演唱歌曲。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中对演唱的要求是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要唱好必须处理好歌曲的弱起,于是我设定了弱起的学习作为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六、教学法设计: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音乐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只有在教学中将其融合,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本课教学通过系列情感体验、表现活动把握四个领域,让学生感受祖国的深重苦难,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运用看--说--赏--唱等方法在活动中加强对祖国情感的深化。看是运用农村远程资源网站上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说是要完全激发学生的思维来表达对祖国的情感,赏是在引导的基础上在音乐中感受情绪,唱则是用歌声唱出学生对祖国爱的心声。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具准备

  为教学过程我准备了:远程教育课程资源,音乐《我的祖国》,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自制课件。

  (二)环节安排

  整个环节我安排有:看--说--赏--唱四大部分。

  (三)说教学流程

  一、看:

  升*。

  运用课程资源中的升*的课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再一次真切的感受升*时的庄严和自豪。农村教育课程资源网上的资源非常丰富,播放资源网上的课件--升旗仪式。学生在看升*的过程中不自觉的想到我们伟大的祖国,在第一感官上感受祖国。

  图片资料

  教学的情感最能带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而图片资料能充分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新*的成立不容易,祖国为我们创造的环境不容易,全国人民共同面对灾难不容易。我们要更爱我们伟大的祖国,让我们说出对祖国的爱。

  二、说:

  在在观看了升旗仪式后,学生有了不少对祖国的感慨,让学生适时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祖国的情感。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能表达出自己的学习感受,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爱国情感。情感再积蓄之后需要表达,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爱国情感,充分交流内心的情感,才能为唱好歌曲做出铺垫。(课件)

  三、赏:

  听赏歌曲《我的祖国》

  1、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因为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因为这种特征,更明确了音乐教育中,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在听歌曲《我的祖国》中,先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让学生知道*人民志愿军战士抛洒热血、牺牲生命,帮助朝鲜人民击退了侵略者,换来了祖国的安全和朝鲜人民的自由、独立。

  学生聆听歌曲,课程资源网上的老师的做法让我对学生听的要求有所体会,让学生在听的时候有所指向,带着问题听:注意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它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学生能从歌曲中感受祖国的壮丽与美好;再让他们体会这种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能有今天的安定、美好的生活,是靠千千万万的英雄先烈付出献血甚至生命得来的。我运用激情、激趣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体会歌曲,并在音乐的变化中体会音乐情绪的转变。

  2、跟唱

  播放歌曲的第一段,学生跟唱。

  听赏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

  *对于学生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他们会在不自觉的过程中跟唱歌曲。老师运用指挥欣赏法带领学欣赏《*》,为继续学习演唱*做准备。

  四、唱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到: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对学生来说虽然熟悉,但要想唱好*并不容易。

  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并知道词曲作者。在这里,我借助了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的课程资源对两位音乐家进行简单的介绍,并让学生了解*被确定的背景。

  1、模唱歌曲

  播放录音,并请学生轻声跟唱全曲。

  初遇难点,提出解决的方法:

  本堂课的难点之一:弱起。

  方法一:在*中,第一、二、三句的歌词中有弱起,我要求学生在听赏歌曲的时候要注意观察老师的手势,用老师手势来提醒学生弱起,在老师的手势指挥提醒下跟琴唱好弱起。

  方法二:请学生在弱起(休止符)处用唱"恩",再加上后面的歌词,熟悉之后将唱改为默唱,如此反复,巩固弱起。

  方法三:这个方法是方法二的演变,在弱起处演唱"恩"用点头的方式代替,也能达到攻破难点的效果。

  2、再次演唱全曲,处理好歌曲的情绪。

  歌曲的情绪是由歌曲的音乐符号以及歌曲本身的调性决定的。

  跟老师琴声演唱全曲。

  《*》在演唱时应该用坚定有力的声音,并以进行曲速度来演唱。通过刚才的情绪引导让学生感到了祖国的伟大,可以直接要求学生演唱出*的情绪,特别是在有重音记号的地方要表现出相应的力度,此处由老师示范重音的演唱:"中华民族到了"以及"前进!前进!前进!进!"学生在老师的示范中体会重音,体会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再由学生表现这种力量。

  歌曲的情绪变化还能通过渐强记号和渐弱记号来表现,*中有三个连续的"起来"的变化就是由渐强记号来体现情绪的变化的。老师用琴声的变化来展现渐强的力度变化,学生模唱,从而体会到祖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繁荣。

  3、齐唱*,表现歌曲

  "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歌唱教学中期望达到的重要目标。

  在老师琴声的带领下整体齐唱歌曲,要求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出*的雄壮,唱出*人的自豪,唱出*越来越强大的骄傲。同时还要求学生的声音圆润、集中,克服喊唱。

  4、表现歌曲: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网上的课件让学生参与表现升*,表现升旗时的庄严,并用骄傲、自豪的声音演唱*,以达到表现歌曲的效果。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3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热情豪放的情绪演唱《爱我中华》。

  2.通过歌曲《爱我中华》的教学,进行各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欢快、明朗的声音演唱歌曲《爱我中华》。

  2.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型的准确掌握。

  3.唱准歌曲中的大跳音程。

  教材分析

  《爱我中华》是一首优秀的创作歌曲,是90年代初乔羽和徐沛东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而创作的主题曲。歌中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歌曲在把五十六个民族比做“鲜花”的基础上,又把五十六个民族比做“兄弟姐妹”,并且呼唤出五十六个民族的共同心声“爱我中华!”。朴实的语言、简洁的音调,深刻地反映出我国各民族的亲密团结和爱国爱家的深厚情感,极大地激发了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爱国热情。所以,这首歌很快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歌曲是三段体曲式,第一乐段为全曲主题部分,节奏明快、旋律清新流畅,热烈活跃,富有舞蹈性,奠定了歌曲的基础,主题是。第二乐段是由衬词构成的对比性段落,衬词鲜明地表现了少数民族的语言特点。欢快活泼、兴高采烈的情绪唱出主题──爱我中华。第三乐段,曲调高昂,具有强烈的号召性和使命感,表现了中华儿女爱中华的深厚感情。最后一小节精练坚定,使全曲以肯定的语气结束,表现出爱我中华的决心。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歌曲导入

  1.欣赏歌曲《*人》。

  师:歌曲充满了作为*人的骄傲和自豪,2008奥运会刚刚过去,为了奥运会的成功召开,每一个*人都付出了努力。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深爱着我们的中华民族。同学们,我们国家人口众多,你们知道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吗?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汉族、苗族、*、藏族、土家族、布依族、白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壮族、满族、瑶族、彝族、蒙古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朝*、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尔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

  教师:五十六个民族生活的地区环境不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不同,各民族的歌舞音乐也不相同。如果所有民族聚集在一起肯定非常热闹。你们想想会是什么样的场面?用一句歌声来表达一下我们的心情吧。

  2.学习谱例。

  教师弹,学生听,请学生回答:老师为什么选了这段音乐?(音符跳跃、节奏紧凑、有能够表现快乐气氛的休止符。)

  (1)放慢速度演唱,较熟练后将速度还原。

  (2)教师将有休止符的地方用连音来弹奏,请学生感受效果有何不同?提示学生演唱时应把握好连音与休止符的细致要求。

  (3)唱“啦”,演唱时注意声音的弹性及气息的支持。

  (4)指导学生用热情奔放的情绪演唱,并加上拍手,每小节四下。

  二、《爱我中华》歌曲学习

  师:是啊,五十六个民族在一起,如同五十六朵花,都竞相开放在祖国这个美丽的大花园中。

  1.完整聆听并介绍歌曲。

  (1)教师连续播放各民族在一起画面。

  (2)介绍歌曲创作背景。

  (3)复听歌曲《爱我中华》,学生感受歌曲的演唱形式及段落。

  2.学习第一乐段。

  (1)教师出示第一乐段谱例并聆听第一乐段,找出旋律特点(重复旋律)、情绪特点(叙述性的语气)。

  (2)学生视唱,教师强调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音准。

  (3)轻声唱出歌词。

  3.学习第二乐段。

  (1)教师出示第二乐段谱例并聆听第二乐段,学生边听边拍手,寻找出用“啦”唱过的旋律。

  (2)演唱衬词,指导学生唱准音准,并用热烈的情绪演唱。

  4.学习第三乐段。

  (1)教师出示第三乐段谱例并聆听第三乐段,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心情。(表现了爱我中华的豪情。)

  (2)分析歌曲表现情绪的音乐要素。(音高:每一句开头都以歌曲中的音出现;节奏:重复的节奏型起到了强调的作用、最后以连续紧凑的八分音符将歌曲推向高潮。)

  (3)学生自己演唱、感受、讨论、分析歌曲倒数第二小节出现休止符的作用。(积蓄力量推向高潮。)

  (4)学生演唱。

  5.随歌曲《爱我中华》伴奏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进行演唱

  1.按照领唱齐唱的演唱形式,教师领唱、学生齐唱。

  2.学生齐唱的部分,自己选择表现歌曲情绪的动作配合演唱,教师指导。

  3.全体完整地演唱。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到了我们国家五十六个民族,我们都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老师从同学们的歌声中都已经了解,相信这首《爱我中华》一定会激发大家更多的爱国热情。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歌曲《树叶儿飘飘》是苏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曲调优美,具有描绘性,拟人化的歌词充满童趣。前四节写景,描述树叶儿飘飘的情景。歌词用拟人化手法寄情于燕子、蚂蚁和小鱼。曲调以切分节奏描绘“飘飘”的动态,用模进表现荡高后飘落,然后节奏均匀地盘旋运动,归于主音。插入的“噢!噢”在高音区的属音上,孩子聪明的领悟引出因好奇产生的潜在疑问的回答。后五小节的旋律是从前面四小节变化出来的,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树叶有情。洋溢着人与自然的友情与关怀,感人至深。

  (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一课时,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也为本单元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可见,本课在这单元中起到了启下的作用,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由于小孩子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好奇,他们的认知活动都是以兴趣和好奇为载体的。因此,创造音乐课堂的愉快情境尤为重要。针对以上情况,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感受秋天的美丽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2、“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用优美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情绪,并能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歌曲。

  3、“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启发学生积极自主地体验音乐。

  (五)教学重难点

  根据《音乐新课标》确立的阶段目标和中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重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用优美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情绪。

  针对三年级学生自我感知能力欠缺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难点:

  2、教学难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歌曲。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必须靠教师的启发、指导,“教”为“学”服务。只有充分发挥学科特点,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教学时应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时保持主动、愉快的心境。基于以上原因,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1、 兴趣引入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的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和学生进行友好的问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情境创设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一定的场景,以引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在本课中我创设了燕子、蚂蚁、小鱼歌唱比赛的形式,提高了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3、 视觉图象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学习和感受本课内容。如:我在欣赏歌曲时,以MTV动画的形式表现歌词的内容,帮助学生直观明了理解歌词。

  4、 引导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层层递进,帮助学生了解思考什么样的声音、情绪适合体现这首歌曲,进一步体验音乐情感的直觉性,体现了积极的师生、生生互动,营造了轻松、自由、*等的课堂气氛。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5、 积极评价法: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贴五角星的方式有机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用眼神、笑容、给予学生适时的鼓励。

  2、说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给学生如何学习的启示。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线”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如下学法:

  1、 听唱法: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离开了“听”,音乐就不存在了。我让学生从听入手,逐步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音乐鉴赏力,总之,只有自己学会了,才是素质教育的目的。在本课中,我让学生听歌曲范唱、教师范唱,来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对音乐的感知、鉴赏能力。

  2、 自主学习法: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和处理歌曲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渗透了这一教学理念,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来教学歌曲,不仅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民主的氛围,还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

  3、创造法: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让学生敢想敢试。如:我在处理歌曲时,引导学生自己创编声势动作,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堂课我针对教学目标,为这堂课的每个环节都作了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使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于音乐实践中。下面我对课的流程作简单的陈述。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我采用了师生问好的形式,营造了一个和谐氛围,接着我又出示填字游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一种积极参与的精神状态,从而为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聆听歌曲,体验感受

  1、欣赏歌曲,初步感受

  教学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从直观入手,使学生如临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我利用学生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将歌曲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用画面的形式呈现于学生眼前,画音结合,使学生很快进入歌曲的审美情境中,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能力。在这里,我播放歌曲MTV动画,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初步欣赏。

  2、师生问答,初学歌曲

  为了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会《树叶儿飘飘》这首歌,我巧妙运用师生问答开始了新歌教学:燕子、蚂蚁、小鱼看到飘落的叶子,它们是怎么做的呢?你能用歌声来回答老师吗?师唱问:树叶儿飘飘,荡到天空,燕子看见了,会做什么?生唱答:衔在嘴中。师唱问:树叶儿飘飘,落在草丛,蚂蚁看见了,会做什么?生唱答:抬到洞中。师唱问:树叶儿飘飘,落在水中,小鱼看见了,会做什么?生唱答:放在头顶。通过这一问答,学生很快学会了歌曲的第一部分。

  3、模唱歌曲,完整学歌

  当学生感知歌曲情绪后,引导学生用LU轻声哼唱歌曲第二部分,使学生熟悉旋律为加词学唱打下基础。引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表达歌曲情绪,给唱得好的一组贴五角星,增强小组合作精神,达到良好的效果。

  4、歌曲处理,丰富效果

  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接下来进入处理歌曲环节,在这里我采用引导法、自主学习法、创造法等方法来处理歌曲,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歌曲的体验中,对歌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准确地表达了歌曲情感,达到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在这个环节中,我利用回声处理歌曲,通过树叶儿“沙沙”声为歌曲伴奏,增加歌曲厚度,达到丰富歌曲的效果。

  (三)、情感表达,体验乐趣

  1、分组创新赞美秋天,比如:诗歌、散文、唱歌、乐器、舞蹈等等。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秋天的喜爱,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体验期中的乐趣。

  2、分组完成扮秋天:秋天的果树、秋天的天空、秋天的树林、秋天的田野,四幅秋景图。最后,在《树叶儿飘飘》的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本方案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当然,措施付诸实施,还需要老师的爱心和慧心,教学永无止境,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同唱一首歌》是一首创作歌曲,3/4拍,宫调式,四乐句一段体结构。歌曲的节奏舒展,旋律清新,用贴近语言的节奏、韵律发展而成。歌中唱到四名少数民族小朋友,喻示着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建设祖国,共同歌唱祖国妈妈。

  二、学情分析

  本课正值十一国庆之际,所以学起这一课是学生自然会联系到国庆这一主题,学习兴趣会非常的浓。本节课的内容要让学生感受三拍子的节奏,要让学生通过拍打,演唱,表演等形式表现出来。

  学生现有阶段的水*和能力。一年级大部分学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不同程度地带有幼儿的特征。其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尚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从行为上看,他们往往表现出好奇、好动、好模仿的特点。从情感上看,他们易兴奋、易激动、不够稳定,对具体的人和集体能够产生感情;对音乐等艺术,能够表现出愉快的心情并产生美感。从意志力上看,他们显露出一定的坚持性和自制力,但在总体上说,其意志品质还是比较薄弱的。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要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能够聆听短小的音乐,音乐材料要有趣,形象鲜明;达到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三、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第一、在游戏中,听辨、感受二拍子与三拍子不同的强弱特点,能创编简单的身体动作加以表现。在此基础上,认识3/4拍。

  第二、以图形谱及节奏步伐等手段辅助教学,在舞蹈中进一步体会三拍子的特点和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第三、将音、画、文有机结合,表达儿童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并且感受歌曲的愉快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听辨、感受二拍子与三拍子不同的强弱特点,能创编简单的身体动作加以表现。

  难点:感受休止符并唱准休止符。

  重点、难点的解决方式。

  感受三拍子对歌曲的表现作用,创编动作,能较准确地表达其优美、欢快的情绪。体会休止符,能用清脆、跳跃的歌声表现歌曲塑造的艺术形象。

  四、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黑板、大象脚印、大屏幕、钢琴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组织学生快乐地走进教室。选用歌曲《苏珊娜》[设计意图:用此曲作为进教室的组织音乐,既可以创设愉快和谐的音乐学习氛围,又可以帮助学生感受歌曲的特点,为学习这首创作儿童歌曲作好铺垫。]

  二、基本练习:

  1、进行二拍子、三拍子的发声练习。[设计意图:发声练习从二拍子入手,模拟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在演唱中自然过渡到三拍子的练习,初步体会节拍给旋律带来的变化。]

  2、创设情境,小导游领着大家来到了少数民族居住地,来进行音乐游戏。听辨感受二拍子、三拍子节奏的不同强弱特点。[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促使学生将视听、动静、音乐、舞蹈有机结合,于音乐听赏中感受,于创编中表现,从而使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得以深入浅出,顺利解决。]

  2、音乐游戏;复习巩固休止符。

  三、新授:

  1、导课:(少数民族孩子同唱一首歌)

  2、学唱歌曲:(听唱法教学)

  (1)师:谈谈自己听完歌曲的感受

  (2)师:听一听歌曲中都唱了什么给歌曲起个名字(掀起小高潮)

  (3)师:歌曲中有一个很特别的音符0请找一找它出现了几次。

  (4)师:跟着音乐走,当出现0的时候请点头示意。

  (5)师:和老师一起和着音乐做律动。并且轻声地用lu唱一唱(感受3拍子的强弱)

  (6)请学生自己朗读歌词

  (7)跟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

  (8)轻声的和老师齐唱一遍。(老师大声学生小声)

  (9)听琴慢速唱一遍,及时解决问题。(解决难点休止符)

  (10)听范唱找一找歌唱的感觉。

  (11)跟范唱演唱。

  (12)歌曲处理:跟着少数民族的孩子一起载歌载舞的表演,边表演边带出演唱的感觉。

  3、拓展:将自己的名字加在歌曲中与少数民族的孩子一起表演。全班分为六组,讨论歌曲第一句的创编,可以是同学的名字,也可以是朋友、家人的名字。分组展示本组的编创成果,歌唱时合着音乐的节拍表演。

  四、教师总结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体会了祖国大团结给我们带来的喜悦,我想同学们一定能将这喜悦之情蔓延出去,同时也期待着大家更加喜欢音乐,在音乐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

  2、载歌载舞走出教室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6

  我说的课题湖北科学版小学音乐课本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我的说课分八个方面:

  一、 对教材的分析

  《太阳出来喜洋洋》是流行于四川省川东一带的山歌,为五声商调式,2∕4拍,一段体结构。旋律质朴高亢,节奏明快、流畅亲切,有着四川山歌高亢、嘹亮的风格;歌词纯朴、简洁,特别是衬词“罗儿”“郎郎扯光扯”,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增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

  二、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赏能力、分析表现音乐的能力,但是,重要的还是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要让他们从心底里喜爱音乐,还要注重音乐课基本常规和欣赏音乐、演唱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持续发展的态势。

  三 、教学目标

  1、能用爽朗的歌声演唱歌曲,能尝试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达歌曲,初步了解山歌的特点。

  2、 通过聆听,感受,品位不同版本的歌曲,使学生开阔视野,体验音乐的奇妙变化,带来的不同的感受。

  四、教学重难点

  1、用欢快,热烈的情绪表现歌曲。

  2、上波音,跨小节切分节奏的 准确把握。

  3、歌曲中的衬词演唱,把握演唱歌曲的韵味。

  五、说教法

  我通过运用听唱法、谈话法,视唱法等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为他们提供了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的机会。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是*等关系。

  六、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把我歌曲内容

  七、教学重难点

  1、用欢快,热烈的情绪表现歌曲。

  2、上波音,跨小节切分节奏的 准确把握。

  3、歌曲中的衬词演唱,把握演唱歌曲的韵味。

  八、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已定的教学目标,我通过四个步骤来进行教学)

  (一)、导入歌曲

  1、初步感知四川民歌的特点,四川的风土人情,通过听两首不同版本的《太阳出来喜洋洋》让学生去体验音乐奇妙的变化,带来的不同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一个设计引起学生对“四川风土人情”及学唱“四川民歌”的兴趣,采用视听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望,为下面的学唱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学唱歌曲

  这是音乐课的主要环节,也是教学目标实施的重点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通过以下步奏来完成:

  1 、欣赏歌曲,感受风格

  2 、展示节奏难点与旋律难点进行视唱,填词练习解决难点

  3 、听琴慢速演唱歌曲

  4 、完整而充满感情的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在这一阶段中,我采用听唱与教唱相结合,先采用”启发,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去发现歌曲的难点,然后进一步的去解决难点问题,到最后能有感情的唱好歌曲)

  (三)歌曲处理

  1 、让学生思考用不同的速度形式来

  2 、师展示五段歌曲的演唱形式,学生演唱

  3 、用自己的方式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在唱完歌曲后,让学生自己想想怎样让五段歌曲不在单调,枯燥,抓住音乐的特点,“读”懂音乐,理解音乐,追求一个让学生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富有学习热情的音乐氛围,最后我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歌曲,在笛声中下课)

  (四)歌曲拓展

  欣赏著名的导演王光利先生以这首为主题拍摄的公益片《太阳出来喜洋洋》。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7

  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是xx音乐教师xx。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堂丰富多彩的音乐课。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同学创设一个春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让同学感受自然的美、音乐的美。针对儿童爱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我还采用了游戏法,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战略。

  学法指导:

  音乐课应重视对同学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同学,让同学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采用人机交互的手段,让同学点击鼠标自由选择画面上的对象,组成春天的图画。同学分组进行活动,在交流和协作中,加深对音乐的体验。

  现代音乐课程规范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所以,我为这节课拟定的题目为《春天的旋律》。它所蕴涵的内容自身很美,给同学提供了一个音乐艺术想象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始终。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教学中我打破保守、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把音乐和多媒体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同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协助同学更好地聆听音乐、理解音乐,为音乐所表达的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发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萌发对音乐的兴趣和喜好,从而激发同学去表示音乐、发明音乐。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考虑的:它由复习歌曲,感受春天,游戏活动这三局部组成。其中“感受春天”又包括了:看春天、说春天、赞春天三环节。通过这样的布置,使同学的欣赏美、感受美、表达美、歌唱美、发明美这一系列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首先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开课:“同学们,请看窗外,现在是什么季节呀?”问题和同学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同学很快就进入了实际的情景里。接着我告诉同学,“让我们一起来唱首春天的歌吧”,这时候,同学就可以看着电脑屏幕上出现的歌单,拍着手在音乐的伴奏声中唱起了歌曲。我又采用听练结合的方法,让同学听辨自身和老师模仿小黄鹂唱歌的不同,突出强弱关系,解决歌曲中的难点,使演唱更加完整悦耳。

  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看春天。我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有效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这一特点,让同学看关于春的录像,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钢琴旋律,让同学从视觉上,听觉上都得到艺术的感染,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得到培养。接着我又引导同学在音乐声中把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春景用语言来描述,并进行模仿。也许有的小朋友会说太阳,有的学小鸟,有的用身体表示柔柔的柳条,还有的渴望在草地上放风筝。

  你一言,我一语,我再让他们用自身的小手在电脑上,选择出喜欢的春景,用电脑拼图的方法自由组成春天的图画,这时候,我们的眼前就会出现一幅幅美丽的春天美景。通过这一局部的布置,在教学内容上,就把语言、律动、音乐、美术、多媒体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使新课标中提倡学科综合的精神得以体现。这样的教学,既能面向全体同学,又能让同学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发明才干。同学积累了许多描写春天的语言,也为后面的创编歌词打下基础。接下去,我又让小朋友们用优美的旋律去歌唱春天。在教学方法上,我以培养同学的想象力、发明力为主,尊重个体的不同体验,让同学在键盘上敲出自身所喜欢的速度,感受同一旋律采用不同速度时所发生的不同情绪。欢快的音乐像小朋友在做游戏,舒缓温柔的音乐像春姑娘在翩翩起舞。这些充溢童趣的语言,让他们在感受音乐中丰富了想象,在想象中又进行了乐感的培养。

  接着,我让同学分小组为这段旋律填写春天的歌词,这唤起并促进儿童潜在的音乐天性。让小朋友们感受到音乐是自已生活中的需要。同学在一起进行创作,发挥集体协作精神,我再让小组展示自身的创作,并进行互评。这样的创作活动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小朋友们在心理上都得到满足、肯定、愉悦。

  最后,我采用情景陶冶法,用多媒体技术把教室创设成一个美丽的大草地,在春天图案的背景下,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同学分组进行游戏活动。在轻松快乐自由的氛围中同学知道了春天到底藏在哪里?它,在温暖的阳光里,在嫩绿的枝头上,在大家的歌声里,在老师的笑脸上,在我们的心里,在美好的生活里。小朋友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无处不在,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珍惜幸福生活。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想,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同学在音乐中认识美,在生活中寻找美,在未来里发明美,让美融入每一个小朋友的心里。

  以上设计肯定还有一些缺乏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珍贵意见。

  谢谢大家!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我的祖国》是湘版音乐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内容有演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各族儿童幸福的家》,欣赏管弦乐曲《英雄的诗篇》以及合唱《我的祖国》。我选择了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欣赏《我的祖国》作为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歌曲,我国的*是《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情绪慷慨、激昂,它激励着*人民在各个年代不断前进。歌曲《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歌曲的表现形式是独唱和合唱,在歌曲的欣赏中充分体验独唱的优美、感受合唱的气势雄伟。从而让学生在演唱和欣赏中培养学生对祖国更加深厚的感情。

  二、学生情况:

  六年级学生通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不仅在音乐的感知、与欣赏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在音的强弱、高低、快慢甚至是情绪感受方面的能力都有所加强,对乐曲能做语言性的描述,逐步掌握了正确的演唱姿势和方法,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参与演唱活动,对自己和同学的演唱能作出评价。*对所有的学生来说很熟悉,但要想唱好*并不容易,六年级学生在音乐方面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和听辩能力,对祖国有比较深厚的爱国情感,并能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爱国情感。

  三、教学目标: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六年级的学生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参与演唱活动,需用适当的方法表现音乐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表现作出评价,根据听辩、体验音乐的要求和学生实际能力,拟订了以下目标:

  1、能认真听赏歌曲《我的祖国》,能哼唱歌曲旋律,感受歌曲的基本情感。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来历及歌曲的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

  3、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

  四、教学重点:

  其中: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本课时的重点。

  五、教学难点:

  课程标准要求六年级的学生要准确的演唱歌曲。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中对演唱的要求是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要唱好必须处理好歌曲的弱起,于是我设定了弱起的学习作为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六、教学法设计: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音乐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只有在教学中将其融合,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本课教学通过系列情感体验、表现活动把握四个领域,让学生感受祖国的深重苦难,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运用看--说--赏--唱等方法在活动中加强对祖国情感的深化。看是运用农村远程资源网站上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说是要完全激发学生的思维来表达对祖国的情感,赏是在引导的基础上在音乐中感受情绪,唱则是用歌声唱出学生对祖国爱的心声。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具准备

  为教学过程我准备了:远程教育课程资源,音乐《我的祖国》,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自制课件。

  (二)环节安排

  整个环节我安排有:看--说--赏--唱四大部分。

  (三)说教学流程

  一、看:

  升*。

  运用课程资源中的升*的课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再一次真切的感受升*时的庄严和自豪。农村教育课程资源网上的资源非常丰富,播放资源网上的课件--升旗仪式。学生在看升*的过程中不自觉的想到我们伟大的祖国,在第一感官上感受祖国。

  图片资料

  教学的情感最能带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而图片资料能充分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新*的成立不容易,祖国为我们创造的环境不容易,全国人民共同面对灾难不容易。我们要更爱我们伟大的祖国,让我们说出对祖国的爱。

  二、说:

  在在观看了升旗仪式后,学生有了不少对祖国的感慨,让学生适时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祖国的情感。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能表达出自己的学习感受,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爱国情感。情感再积蓄之后需要表达,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爱国情感,充分交流内心的情感,才能为唱好歌曲做出铺垫。(课件)

  三、赏:

  听赏歌曲《我的祖国》

  1、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因为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因为这种特征,更明确了音乐教育中,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在听歌曲《我的祖国》中,先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让学生知道*人民志愿军战士抛洒热血、牺牲生命,帮助朝鲜人民击退了侵略者,换来了祖国的安全和朝鲜人民的自由、独立。

  学生聆听歌曲,课程资源网上的老师的做法让我对学生听的要求有所体会,让学生在听的时候有所指向,带着问题听:注意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它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学生能从歌曲中感受祖国的壮丽与美好;再让他们体会这种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能有今天的安定、美好的生活,是靠千千万万的英雄先烈付出献血甚至生命得来的。我运用激情、激趣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体会歌曲,并在音乐的变化中体会音乐情绪的转变。

  2、跟唱

  播放歌曲的第一段,学生跟唱。

  听赏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

  *对于学生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他们会在不自觉的过程中跟唱歌曲。老师运用指挥欣赏法带领学欣赏《*》,为继续学习演唱*做准备。

  四、唱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到: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对学生来说虽然熟悉,但要想唱好*并不容易。

  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并知道词曲作者。在这里,我借助了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的课程资源对两位音乐家进行简单的介绍,并让学生了解*被确定的背景。

  1、模唱歌曲

  播放录音,并请学生轻声跟唱全曲。

  初遇难点,提出解决的方法:

  本堂课的难点之一:弱起。

  方法一:在*中,第一、二、三句的歌词中有弱起,我要求学生在听赏歌曲的时候要注意观察老师的手势,用老师手势来提醒学生弱起,在老师的手势指挥提醒下跟琴唱好弱起。

  方法二:请学生在弱起(休止符)处用唱"恩",再加上后面的歌词,熟悉之后将唱改为默唱,如此反复,巩固弱起。

  方法三:这个方法是方法二的演变,在弱起处演唱"恩"用点头的方式代替,也能达到攻破难点的效果。

  2、再次演唱全曲,处理好歌曲的情绪。

  歌曲的情绪是由歌曲的音乐符号以及歌曲本身的调性决定的。

  跟老师琴声演唱全曲。

  《*》在演唱时应该用坚定有力的声音,并以进行曲速度来演唱。通过刚才的情绪引导让学生感到了祖国的伟大,可以直接要求学生演唱出*的情绪,特别是在有重音记号的地方要表现出相应的力度,此处由老师示范重音的演唱:"中华民族到了"以及"前进!前进!前进!进!"学生在老师的示范中体会重音,体会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再由学生表现这种力量。

  歌曲的情绪变化还能通过渐强记号和渐弱记号来表现,*中有三个连续的"起来"的变化就是由渐强记号来体现情绪的变化的。老师用琴声的变化来展现渐强的力度变化,学生模唱,从而体会到祖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繁荣。

  3、齐唱*,表现歌曲

  "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歌唱教学中期望达到的重要目标。

  在老师琴声的带领下整体齐唱歌曲,要求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出*的雄壮,唱出*人的自豪,唱出*越来越强大的骄傲。同时还要求学生的声音圆润、集中,克服喊唱。

  4、表现歌曲: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网上的课件让学生参与表现升*,表现升旗时的庄严,并用骄傲、自豪的声音演唱*,以达到表现歌曲的效果。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9

  一、说教材

  《哦,十分钟》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第七册教材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一首不带再现的二段曲式的大调歌曲,歌曲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学生在课间十分钟的欢乐心情。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歌曲《哦,十分钟》是一首2/4拍,D宫调式,二段体结构的儿童歌曲。歌曲曲调欢快、活泼,语言形象生动。歌曲通过对孩子*日课间十分钟的描写,表现了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后自由欢乐的心情。

  第一乐段为方整性结构,包括4个乐句。前两个乐句具有典型的“起承转合”的特征,后两个乐句分别是前两个乐句的局部重复,构成*行乐段。该乐段的节奏紧凑,曲调轻快活泼,表现了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在课间轻松,快乐的形象和喜悦的神情。第二乐段为非方整性结构,包括三个乐句,第一句与第二句运用旋律的模仿手法,三度、四度的跳进。第三乐句有两种不同形式:第一遍结束时,是第二乐句下三度自由模进的节奏变化。第二遍结束时,是第三乐句的局部重复。此乐段音调转为舒展,“哦,十分钟”唱出了孩子们对课间十分钟的由衷欢迎。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视唱、演唱和分析歌曲的能力,班中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较强,一经点拨便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情感也易被激发。但班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个性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一部分学生常是课堂的“守望者”,缺乏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习惯和专注学习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积极提倡和推行各种形式的教学理念,相信能在发扬个性,分享思想和经验的基础上,面向全体,关注更多学生知识的接受力和情感的感悟力,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最终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养成。

  教学目标: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哦,十分钟》。通过聆听歌曲,引导学生为歌曲划分乐段。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歌曲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能用甜美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教学难点:O X X节奏的掌握及歌曲的视唱练习。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教具学具准备:钢琴、教材、打击乐、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的制定,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通过情景导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教师范唱,引领学生分析歌曲、演唱歌曲、表演歌曲。学生在教师引领下,通过观察、体验、模仿等方法掌握学习歌曲。

  三、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揭示课题。聆听音乐《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设计意图:通过有意识的安排师生间的互动,让教学气氛活跃起来,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歌曲教学。初听歌曲,感受旋律。请你说一说歌曲的速度?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情绪?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歌曲,让学生分析出音乐要素。

  欢快的朗读歌词,掌握难点。按节奏朗读歌词。讲解节奏难点:O X X加上旋律进行视唱。加上歌词演唱歌曲中的难点乐句。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视唱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比较直观的掌握带休止的切分音的节奏型。

  下课的铃|声0|送来十分|钟0|来吧|来吧|大家来轻|松—|让那疲劳的|眼睛|看看蓝|天0|让那紧张的|大脑|吹进清|风— |

  下课的铃|声0|送来十分|钟0|来吧|来吧|大家来活|动— |让那握笔的|手指|摸摸皮|球0 |让那快活的|叫喊|冲出喉|咙— |

  踢毽子: X X | X X | ta ta ta ta跳绳: X X X X | X X X X | ti ti ti ti ti ti ti ti投篮球: X 0 | X 0 | ta空ta空溜溜球: 0 X X | 0 X X |

  复听歌曲,熟悉旋律。请你说一说歌曲两个乐段所表达的情绪有什么不同?第一乐段:欢快活泼。第二乐段:优美抒情。请你说一说歌曲两个乐段的演唱方法有什么不同?第一乐段非连音唱法。第二乐段是连音唱法。设计意图:通过聆听音乐,使学生对歌曲的情绪有更进一步的认知,而且对于歌曲的演唱方法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第一乐段第二乐段

  视唱练习。学生跟钢琴视唱旋律。分组练习。全体视唱。

  歌曲学习。学生跟钢琴轻声演唱歌曲。教师及时指导并进行范唱。全体学生演唱歌曲。歌曲处理。速度。情绪。声音。

  歌曲拓展。歌词创编。创编第一乐段的歌词并演唱。节奏创编。利用打击乐来为歌曲进行伴奏。欣赏歌曲《哦,十分钟》。设计意图:通过打击乐器的练习反馈,检验学生是否把音乐知识转化为实践表演能力。

  总结评价。学生谈知识的收获及情感的体验。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性的评价。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10

  一、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上认识,我设计了本节课——学唱《木瓜恰恰恰》。

  二、教材分析:

  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课《木瓜恰恰恰》。《木瓜恰恰恰》是一首稍快而热情的印尼歌曲。它优美的旋律给孩子们勾画了一幅印尼人在卖水果的景象,而本课教学正是对歌曲情感的再延伸和发展。本课安排二课时,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

  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了我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以及品德的教育。通过学习,让学生能用轻快明朗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和想象的能力。使他们的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煅炼,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从中渗透对学生心灵美、行为美的品质教育。

  教学目标:

  ① 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

  ② 简介印尼,了解一些相关文化以及“叫卖”的艺术形式。

  重点难点:

  重点: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难点: 正确地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切分节奏。

  三、教法学法:

  1、教法: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教唱、练习、舞蹈等教学法,利用跳唱结合,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美。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春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音乐的美。针对儿童爱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我还采用了音乐表演法,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

  2、学法:学生自主学习并且自由发挥。采用练唱练跳的手段,让学生在跳与唱中感受叫卖调。通过分组进行活动,在交流和协作中,加深对音乐的体验。

  四 设计流程:

  现代音乐课程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它由导入新课、学习歌曲、歌表演这三部分组成。过程如下:

  首先导入新课:我是要谈话导入新课的,我是这样说的,大家好,见到你们,我很高兴。初次见面,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听完后大家和我一起动动脚,动动手,目的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快乐。接着播放《木瓜恰恰恰》的旋律,做简单的律动,让学生跳一跳感受节奏。最后,切入课题。提问:我们听到的这首音乐叫《木瓜恰恰恰》,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歌曲,你们对印度尼西亚有哪些了解?

  其次学习歌曲这里我共设计了三步:1、导入:教师:以前我们学过多种体裁的歌曲,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种新体裁的歌曲——叫卖歌。叫卖歌是民间风俗歌曲的一种,有的只有一句或半句旋律,有的甚至没有旋律,只是吆喝以招徕顾客。它是在叫卖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我们经常听到的有《卖汤圆》、《冰糖葫芦》等。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是课本第34页的《木瓜恰恰恰》。(板书课题)2、学习歌谱:①学生听老师范唱歌谱,要求学生注意老师将歌曲划分成了几个乐句?每个乐句都有什么特点?②找出乐谱中的难点(第9、10乐句),并加以分析。③读节奏(一个切分音),④教唱第9乐句。3、学习歌词:①读歌词(恰恰恰是衬词,不读),②学唱歌曲,③指导学生唱好歌曲,④熟唱歌曲。

  三是歌表演:①练习恰恰恰舞步。②分组合乐练习。③小组评议

  最后是小结,鼓励学生今后要大胆地表演

  五、教学反思:《木瓜恰恰恰》作为一首充满印尼风味的作品,它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段落清晰,意境深远,很有感染力,非常适合演奏和创编。同时,这些特点也非常有利于检验师生互动情况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谈话、提问的形式导入课题,学生都能够认真地思考并回答问题。为了表现人们围坐在水果摊边,叫卖、选购、品尝、夸赞水果的热闹场面,很多学生还准备了真正的水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恰恰恰”处加入的拍手、拍腿、拍肩膀等动作,更是体现了歌曲本身轻松明快、活泼热情的特点。学生们的配合也真正调动了课堂气氛。因此,不难看出师生互动的程度对于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实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堂课,40分钟的教学时间,教师要有所授,学生应有所获。我认为教学应该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机配合,它是由多种活动方式有机组成的一个整体。谁都知道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就是指备课:既要考虑教学目标,又要考虑教学手段;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既要注重教学内容,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都要考虑到,然后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就要看师生互动的效果了。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师方面讲,有讲述,有讲解,有板书,有分析,有提问,有范唱,有演示等等;从学生方面讲,有欣赏,有思考,有提问,有讨论,有回答,有模唱等等。如果课堂上能把这各个环节,非常流畅的,完整的,环环相扣的进行下来,那么就一定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课,也一定会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取得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研究者、发现者、欣赏者和参与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有效的师生互动应该是老师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配合老师的教。这就要求老师要能够及时洞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该导向时导向,该启发时启发,该设疑时设疑,该鼓励时鼓励,精心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感受、去发现、去思考,把学生引入到“探究——发现”,“提问——解疑”的主动学习过程中去,增强师生的有效互动。

  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潜能是巨大的,在充分互动交流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常常会碰撞迸发出绚丽的火花,生成新的更有价值的见解,并从中体验到自我成功的乐趣。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教育的根本之所在。


《小学音乐》优秀说课稿3篇(扩展3)

——小学优秀音乐说课稿

小学优秀音乐说课稿1

  一、设计说明: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这是新课标中对音乐教育重要的指导思想。我设计的这堂音乐课遵循了“以听为中心”的原则,在听中辩,听中学,听中想,听中演。真正做到了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达到感受美、体验美这一效果。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卖报歌》曲调欢快活泼、形象单纯,唱起来朗朗上口。歌曲中的主人公与学生年纪相仿,所以整体比较贴近二年级学生的情感世界和心理特点。这单元在本册教材中是唯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除了情感上的适合外,在内容上隐含着许多的教育价值,既有前一课的乐理知识的深化应用,又有心得节奏型出现,只要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充分挖掘,就能对学生现有的认知和音乐表现技能有一定的提升。

  2、学生分析:

  新课标中指出: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并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适合进行直观教学。

  教学中学生通过听、奏、演、唱、造等一系列的参与音乐的活动,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兴趣,激活了表现欲、创造欲,使其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三、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体会歌曲快乐的情绪,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知识目标: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柔和的声音完整准确的演唱歌曲。

  能力目标:能用恰当的动作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创造力。

  教学重点:

  ①学会正确演唱歌曲。

  ②能对歌曲进行歌表演的创作。

  教学难点:

  ①后十六节奏的正确演唱。

  ②使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四、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运用故事法、听唱法、谈话法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为他们提供了充满自信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的机会。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是*等关系,教师是*等中的首席。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设疑激趣

  1、聆听法,创设教学情境。

  说明:放*,在听的过程中提出两个问题给同学们思考,从而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介绍作者,及其相关作品。

  说明:分别播放《金蛇狂舞》和《梅娘曲》让学生体验两首歌的情绪。

  小学音乐《卖报歌》说课稿

  3、讲故事,引出《卖报歌》的创作背景。

  说明:用讲故事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具有浓厚生活味道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求知欲,这样做极其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聆听学唱,突破难点

  1、不同方式的两次聆听歌曲的第一段。

  2、填词演唱,发现节奏问题,并进行节奏念白。

  3、学唱第二段时,后十六的节奏再次应用。

  4、学唱第三段,让学生自行突破。

  说明:由于这首歌大部分同学以前听过所以这个环节只安排了两次聆听歌曲的第一段,其实就是一个听唱教学的过程,最终目的是熟悉歌曲旋律,达到突破教学重点的目的。跟唱后发现节奏问题,首先用“da”来慢读节奏,在把歌词带进去进行节奏念白,最终突破第一个教学难点。唱完第一段后引导学生说出通过第一段的学习知道了些什么,然后引出第二段,这段就是后十六的节奏型再次应用,加深学生的印象。第三段的节奏问题有同学们自行突破。这样循序渐进教唱既遵循了音乐学科的特点,又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介绍、使用打击乐器

  1、引导学生用探索的认识打击乐器沙锤。

  2、唱、奏两种形式体验音乐快乐的情绪。

  说明:这是一个增趣的环节。让学生们通过触摸、试奏,自己总结出沙锤的声音特点和演奏方法。通过学习使用打击乐器,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然后让学生们分别用演奏和演唱的形式合作,一起体验音乐,从而可以让他们产生愉悦的情绪,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唱、奏、两种形式的体验音乐,会把同学们的愉悦推向了高潮,完成了最初设定的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喜爱的情感目标。

  (四)   动作创编——动作表现与歌曲的.情感结合

  1、尝试对歌曲的表演创作。

  2、分组进行,教师巡视帮助。

  3、分组表演,进行评价,改进提高。

  说明:新课标中鼓励音乐创造,注重个性发展,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本节课安排了歌曲表演创作的环节,分三段,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创设“小毛头”当时卖报的情景,表现“小毛头”的心情。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启发学生展开音乐想象,在课堂上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创造、大胆唱、大胆演,鼓励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这个环节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

  (五)教学评价

  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的评价过程,能使学生达到感受自我,正确评价自我的目的。

  教学预设:

  本节课的设计中,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每个知识点的出现尽量做到自然流畅,难点教学中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或聆听感受,或听辩体验。40分钟的快乐学习,一定会让全体同学都有所收获,那就是能完整准确的演唱歌曲,并且会用动作表现和歌曲情感来进行歌表演。


《小学音乐》优秀说课稿3篇(扩展4)

——小学音乐的优秀说课稿 (菁选3篇)

小学音乐的优秀说课稿1

  1、说教材

  (1)歌曲分析

  《采山》是一首活泼、轻快的少儿歌曲,全曲采用了汉族民间音调的节奏特点,尤其是歌曲中拍手、跺脚的形体伴奏,为歌曲增添了欢乐的气氛,歌词中的“踩”、“采”、“跑”、“带”、“飘”等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乡村孩子在雨中采山的欢乐情景。

  (2)教学目标

  a、通过聆听、参与、体验,使学生感受到小朋友在蒙蒙细雨中光着小脚丫采山时的灵活身影和愉快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b、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朝气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采山》。

  c、能主动参与小组编创活动,大胆地进行即兴歌表演,并能在活动中体验采山及与人合作学习的快乐,学会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3)教学重点:能以体验的方法,自主探究的方式,学唱歌曲《采山》,能主动参与小组创编活动,大胆地进行即兴歌表演。

  重点安排原因:本首歌曲比较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因此教学中要求学生以体验的方法,去学习它,这样有益于歌曲的情感表达;在雨后的山上,除了“蘑菇”、“木耳”、“野果”等,有许多别的植物。因此,编歌词并表演也就成了教学重点,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教学难点:系统的学习和理解歌词,并较好地表现歌曲情绪。

  难点提出原因:因为本课是学生进入三年级学习的第二课,理解歌词内涵,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对孩子来说还比较难,只有理解掌握了歌词和歌曲中的音乐记号,才能准确地表现歌曲,抒*感。

  (5)教具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2、说教法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谈话法、学科综合法、实践法。

  3、说学法

  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确定如下学法:整体感知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

  4、说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行课堂礼!

  (2)谈话导入:谈有关山里的知识,包括民族风情、山里的物产、景色等等,都会激发起孩子的兴趣。

  设计意图:亲切的谈话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大山的美,对山里的事物产生兴趣,为学习新歌做了很好的铺垫,从而引入新课《采山》。

  (3)发声练习:跳音练习(531∣531∣),以mi和ma为母音进行练习。

  演唱要求:抬头挺胸,双脚与肩同宽,采用闻花式吸气,在不同的音高上练习跳音,唱的干脆,有弹性。

  设计意图:简单的练声让学生自主实践,练习刚学的呼吸方法,为演唱新歌做好准备。

  (4)新课

  a、听录音,整体感知歌曲。

  b、模仿老师按节奏朗诵歌词。

  c、电子琴伴奏,教师范唱,学生跟唱。

  d、歌曲处理(按课本要求加入拍手、跺脚的律动)。

  e、完整演唱歌曲(注意强调前奏)。

  f、抽2—3名学生进行独唱,教师伴奏,演唱完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吸收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g、学认歌谱,并能跟琴摸唱2—3个乐句。

  h、结合歌曲,学习音乐记号。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学习特点,采用节奏模仿、律动等学生富有兴趣的形式来进行形象化教学,能降低教学难度。歌曲的学习则从歌曲的情境特色、歌词特点、旋律特点找突破口,用整体感受的方式学习歌曲。

  5、探究表演才艺

  (1)自由组合(8人一组)。

  (2)创编歌词。除了歌曲中“采蘑菇”、“采木耳”、“采野果”……外,你们还有其它雨中采山的形式吗?让学生创编歌词,寻找采山时的更多乐趣,并用自己喜欢的形式予以表现。

  (3)分小组展示表演。

  (4)小组自评、互评。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展示表演,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参与音乐,表达个人情感,享受音乐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另外,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互评,能促进学生正视自己,尊重他人,提高学生的鉴别、分析和表达能力。

  6、评价总结

  对本节课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编创能力进行评价。

  7、在音乐中走出教室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

小学音乐的优秀说课稿2

  一、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上认识,我设计了本节课——学唱《木瓜恰恰恰》。

  二、教材分析:

  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课《木瓜恰恰恰》。《木瓜恰恰恰》是一首稍快而热情的印尼歌曲。它优美的旋律给孩子们勾画了一幅印尼人在卖水果的景象,而本课教学正是对歌曲情感的再延伸和发展。本课安排二课时,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

  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了我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以及品德的教育。通过学习,让学生能用轻快明朗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和想象的能力。使他们的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煅炼,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从中渗透对学生心灵美、行为美的品质教育。

  教学目标:

  ① 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

  ② 简介印尼,了解一些相关文化以及“叫卖”的艺术形式。

  重点难点:

  重点: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难点: 正确地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切分节奏。

  三、教法学法:

  1、教法: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教唱、练习、舞蹈等教学法,利用跳唱结合,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美。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春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音乐的美。针对儿童爱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我还采用了音乐表演法,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

  2、学法:学生自主学习并且自由发挥。采用练唱练跳的手段,让学生在跳与唱中感受叫卖调。通过分组进行活动,在交流和协作中,加深对音乐的体验。

  四 设计流程:

  现代音乐课程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它由导入新课、学习歌曲、歌表演这三部分组成。过程如下:

  首先导入新课:我是要谈话导入新课的,我是这样说的,大家好,见到你们,我很高兴。初次见面,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听完后大家和我一起动动脚,动动手,目的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快乐。接着播放《木瓜恰恰恰》的旋律,做简单的律动,让学生跳一跳感受节奏。最后,切入课题。提问:我们听到的这首音乐叫《木瓜恰恰恰》,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歌曲,你们对印度尼西亚有哪些了解?

  其次学习歌曲这里我共设计了三步:

  1、导入:教师:以前我们学过多种体裁的歌曲,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种新体裁的歌曲——叫卖歌。叫卖歌是民间风俗歌曲的一种,有的只有一句或半句旋律,有的甚至没有旋律,只是吆喝以招徕顾客。它是在叫卖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我们经常听到的有《卖汤圆》、《冰糖葫芦》等。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是课本第34页的《木瓜恰恰恰》。(板书课题)

  2、学习歌谱:①学生听老师范唱歌谱,要求学生注意老师将歌曲划分成了几个乐句?每个乐句都有什么特点?②找出乐谱中的难点(第9、10乐句),并加以分析。③读节奏(一个切分音),④教唱第9乐句。

  3、学习歌词:①读歌词(恰恰恰是衬词,不读),②学唱歌曲,③指导学生唱好歌曲,④熟唱歌曲。

  三是歌表演:①练习恰恰恰舞步。②分组合乐练习。③小组评议

  最后是小结,鼓励学生今后要大胆地表演

  五、教学反思:《木瓜恰恰恰》作为一首充满印尼风味的作品,它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段落清晰,意境深远,很有感染力,非常适合演奏和创编。同时,这些特点也非常有利于检验师生互动情况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谈话、提问的形式导入课题,学生都能够认真地思考并回答问题。为了表现人们围坐在水果摊边,叫卖、选购、品尝、夸赞水果的热闹场面,很多学生还准备了真正的水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恰恰恰”处加入的拍手、拍腿、拍肩膀等动作,更是体现了歌曲本身轻松明快、活泼热情的特点。学生们的配合也真正调动了课堂气氛。因此,不难看出师生互动的程度对于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实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堂课,40分钟的教学时间,教师要有所授,学生应有所获。我认为教学应该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机配合,它是由多种活动方式有机组成的一个整体。谁都知道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就是指备课:既要考虑教学目标,又要考虑教学手段;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既要注重教学内容,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都要考虑到,然后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就要看师生互动的效果了。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师方面讲,有讲述,有讲解,有板书,有分析,有提问,有范唱,有演示等等;从学生方面讲,有欣赏,有思考,有提问,有讨论,有回答,有模唱等等。如果课堂上能把这各个环节,非常流畅的,完整的,环环相扣的进行下来,那么就一定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课,也一定会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取得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研究者、发现者、欣赏者和参与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有效的师生互动应该是老师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配合老师的教。这就要求老师要能够及时洞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该导向时导向,该启发时启发,该设疑时设疑,该鼓励时鼓励,精心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感受、去发现、去思考,把学生引入到“探究——发现”,“提问——解疑”的主动学习过程中去,增强师生的有效互动。

  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潜能是巨大的,在充分互动交流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常常会碰撞迸发出绚丽的火花,生成新的更有价值的见解,并从中体验到自我成功的乐趣。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教育的根本之所在。

小学音乐的优秀说课稿3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它由三大环节构成:第一个教学环节:感受音乐、理解情感。计划用时10分钟。

  1、播放《我爱米兰》,学生在音乐声中进入教室。

  2、经过常规的组织教学后,迅速过渡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即:

  3、带着问题聆听歌曲《我爱米兰》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各为2分40秒)

  问题有如:这两首歌曲分别是什么演唱形式?歌曲赞美的是什么? 4、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要将老师比喻成米兰?两首歌曲速度上有什么区别?这样的速度对表达音乐情感有什么作用?

  根据学生的讨论,老师适时的范唱与讲解,使学生逐渐明白:两首歌曲都表现了学生们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前一首歌曲是将老师比作米兰,颂扬了教师默默奉献 的崇高精神。而后一首歌曲则是直抒心怀,歌颂了老师为培养一代新人而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的精神。(米兰,并不是一种名贵的植物,也不是绚丽多姿的花卉,但 它能静静地散发着幽香,而以它来比喻教师的品格则是十分相宜的。)

  这一环节中的欣赏过程,我没有运用图片、录像等其它形式来提示、帮助学生们感受、理解音乐,因为我认为:音乐艺术应该运用音乐来体验与表达,理解音乐最好的 方法就是:仔细地聆听音乐,用心去感受音乐。加之,经过一、二年级的长期系统的学习之后,这一学段的学生也已具备了这样的能力。这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 是"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的要求。

  经过这一教学环节后,我将点出今天的课题,即:学习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课本第40页)从而进入第二环节的教学。

  第二大环节:演唱歌曲、表达情感,计划用时22分钟。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主要运用:视唱法、教唱法相结合的学习手法,教学生演唱歌曲、表现情感,具体过程是:(重点说:教唱的过程及对重难点的解决方法、手段)

  1、教师弹琴伴奏,引导学生轻声地跟琴视唱乐谱; 这时,我的教学不仅要指导学生在音高、节奏方面的准确,还会适时地引导学生运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轻轻地进行演唱。这种轻声唱的要求,不仅是为了保护嗓音,我还会引导学生们明白,这也是歌曲情感表达的需要。

  2、将学生分两组进行"啊"音演唱,检验并巩固学生的旋律感;

  3、请学生跟琴学唱第一段歌词,教师进行及时的引导;

  如,提出问题:你觉得第一段要用怎样的速度、力度来演唱呢?从而引导学生用稍弱的音量、稍慢的速度进行演唱。这一步骤中,我还将对歌曲中一字多音与一音多字的演唱方法、"啊"字的力度控制、主副歌的情绪增进等重难点运用对比范唱等形式进行教学。

  4、 经过我细致地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了第一段歌词的演唱之后,接下来的第二段、第三段歌词,我将把学习过程完全地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的讨论、演唱,进行及时地引 导,最后,老师弹着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并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达到这样的演唱要求:第一段用稍弱的音量、稍慢的速度进行演唱,第二段用感激的心 情,中速演唱,第三段则用稍快的速度进行演唱;

  5、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巩固学生的新授歌曲,我还将分别设计了这样几种演唱形式,如:分组竞唱、分句接龙、领唱和齐唱合作等形式。这样,不仅巩固了新授歌曲,同时也丰富了学生们的歌唱表演形式,一举两得。

  第三大环节:拓展创编、深入体验(8分钟)我主要采用:"分组合作,现场创编"的形式开展活动。

  我将提示学生,可采用如:歌唱、配乐诗朗诵、舞蹈、小品、画画等多种形式来表达、体验歌曲的情感,老师这时做适时的巡回指导。

  虽然学生们创编活动的质量高低参差不齐,但是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这时则变成了整个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服务者,比如:弹伴奏、放音乐、组织评比等。但却让每位学生都在活动中获得了不同的经验,愉快的体验了过程,最大程度地接受了艺术的熏陶。

  当然,由于时间的紧迫,学生们的创编形式在这一节音乐课上不可能一一的展现出来,我将选择其中较好的小组创编的表现形式在本节课上进行当众表演,并鼓励其它组创编的形式,课后进行再加工,下一节音乐课为老师和同学进行表演。

  这样的设计,不仅使本节课的教学得到了适时的拓展,而且,还将这一内容扩大到了课后,为下次的音乐课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总之,我设计的这节针对三年级学生的音乐课,体现了新课标要求,遵循了基本的教育原则,并在单元目标的总体规划下,体现了音乐课独特的施教特点,完成了教学内容,达到了授课目标。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小学音乐》优秀说课稿3篇(扩展5)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说教材

  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省编义务教育小学音乐第十一册第四课学唱歌曲《读书郎》。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歌词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二段体歌曲。十六分音符和附点音符的运用使歌曲节奏紧凑、跳跃,下滑音和前倚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将儿童活泼、顽皮,但天真、可爱的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音乐作品中常见的音乐记号,也曾接触过相关的音乐作品,对它们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有较初步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对音乐作品进行鉴赏、学习和适当的表现。因而,我计划以一课时完成教学,并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学唱歌曲,进一步了解并学习运用下滑音和前倚音对音乐形象的表现所起的作用;

  2、引导学生用跳跃、有弹性的歌声表现音乐形象,培养其热爱学习的良好品质;

  3、引导学生借助自己认为的方式来表现音乐作品。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立,我认为本次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借助自己的方式来表现作品《读书郎》。

  二、说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以学生亲自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贯穿始终,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声势”活动来欣赏、熟悉歌曲的情绪与节奏特点;通过对比演唱来体会、表现音乐形象,然后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来表现音乐作品。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度创作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钢琴、录音机、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对比实践学唱歌曲

  (三)创作表演情感延伸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组织教学:学生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声里进入教室

  2、提问:“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和情绪?”

  “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式将歌曲的意境表现出来呢?”

  3、以节奏×0|为歌曲伴奏

  (二)对比实践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

  (1)初听

  提问:“再用以上节奏为歌曲伴奏,合适吗?为什么?”

  (2)复听

  提问:“我们能用怎样的形式为歌曲伴奏更能表现歌曲的情绪呢?”

  2、创编“声势”节奏

  (1)学生自主创编,教师加以归纳,并将其写在黑板上

  (2)学生选择认为最合适的“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

  拍手0×0×0×××

  跺脚×0×0×00

  3、学唱歌曲

  (1)出示歌谱,欣赏歌曲

  提问:“歌曲表现了什么?(怎样的音乐形象?)”

  (2)学生试唱歌曲(教师以钢琴引领)

  提问:“歌曲中哪些地方最能表现这样的形象?”

  (3)对比演唱

  体会“下滑音”和“前倚音”对音乐形象的表现所起的作用

  (4)试唱旋律

  提问:“旋律有些什么特点?”——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

  (5)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创作表演情感延伸

  1、导入

  以“声势”为歌曲伴奏

  2、选择其他声源(身体乐器或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为歌曲填词,创作现代《读书郎》

  4、综合表演、相互评价

  5、结束课程

  四、说时间安排和本课的预计效果

  本次教学三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为5’、20’、15’分钟左右,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可能将会作适当的调整。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了解、体会了下滑音”和“前倚音”对音乐形象的表现所起的作用,并将其运用与自己的实践表演中,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借助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对作品进行再度创作。学生各方面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课堂气氛融洽,互相合作、互相学习的画面随处可见,相信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音乐》优秀说课稿3篇(扩展6)

——小学音乐说课稿《小螺号》 (菁选3篇)

小学音乐说课稿《小螺号》1

  一、说教材

  《小螺号》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第八册第四课《水上的歌》中的歌曲。它是本课的重点教唱歌曲。第四课共需三课时进行,下面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它紧紧围绕《小螺号》。《小螺号》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歌曲富有童趣地通过轻快有趣的歌词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等美好心情。歌曲为2/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

  二、说学情

  我所面对的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这一时期的学生性格活波好动,热情开朗,通过前几年音乐课的学习呢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简单的学习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简谱试唱,对音乐的情感也有初步的理解。不过这一时期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我将采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来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

  三、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歌曲演唱、处理与创新中,自然渗透“爱”的教育,激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亲人等“爱”的美好情感;提高同学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演唱、自主创编等活动同学们能够学会理解这首歌曲。

  3、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学习并掌握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小螺号》,让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四、说教学重难点

  1、完整正确地演唱歌曲。

  2、能运用装饰音完整地唱好歌曲。

  3、注意后十六分切分音符的演唱。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渔夫帽、海螺等。

  六、说教法

  根据新课改理念,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根据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是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展开想象,大胆创新。我采用了感受铺垫法、启发引导法、比较法、发现法、激趣法、讨论法等各种灵活多变的方法,让学生能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互动、共同发展。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制作一套课件,不用粉笔板书。歌曲曲谱、乐谱知识中的符号、歌曲动画等全部用多媒体大屏幕展示,让学生感到形象、美观、直观、生动。

  七、说学法

  为了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学生将在老师各种灵活方法引导下通过感受欣赏自然而迅速的学会歌曲唱法;通过探究、讨论、发现去主动学习;通过合作、想象去创新发展歌曲,并得到爱的情感教育。

  八、说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入

  1、故事导入:在新课开始之前我会通过语言为同学们创设一个故事情景,通过故事的引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同时我的故事和接下来的歌曲有着紧密的联系,对同学们歌曲的学唱进行铺垫。

  当时的课堂情境是这样的:同学们:早上好,今天在新课开始之前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个生活在大海边的小朋友,是渔民的儿子。每天早晨阿爸迎着朝阳,出海打鱼,到了傍晚,阿爸伴着夕阳,满载而归。一家人的生活幸福又快乐!对于涛涛来说,最大的快乐是每天晚学后,来到大海边,欣赏着美丽的海边风景,深情地吹起小螺号,螺号声声换船归。同学们想听听小朋友的螺号声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首好听的歌曲《小螺号》。

  二、新课教学

  1、歌曲欣赏:根据音乐新课改的理念要引导学生完整而充分地多次聆听音乐作品,让学生在感受欣赏中不自觉的就能学会歌曲。新课教学重感受默化,轻专业技能。所以我设计了三次欣赏动画歌曲,每次欣赏之前提出设问;如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歌曲的“景色”是怎样描绘的?3、出示歌谱。边看边听,然后回答歌曲表达了什么情感?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和完善以上的问题。

  2、学唱歌曲。

  (1)学唱歌曲第一部分。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寻找、发现上滑音出现了几次,并通过老师运用和不运用演唱的比较,让学生总结出运用上滑音更能表现出歌曲欢快的情绪。

  (2)学唱歌曲第二部分。在学唱中引导学生寻找新的记号波音,并通过比较演唱让学生更能感受到波音更能让歌曲表现出大海的辽阔、海滩的无际、美好的心情。

  (3)老师伴奏,学生初步完整演唱歌曲。

  三、演唱歌曲。

  (1)根据学生素质和表现,即兴利用齐唱、对唱、领唱等等形式,进行各种歌曲演唱处理、表现。

  (2)启发学生唱好上滑音和波音,并运用正确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出渔家儿童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3)引导全体学生到前面来自由发挥进行动作表演,教师给与激励。

  四、巩固拓展

  1、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有很多声音,如自然的风声、雨声、雷声,各种动物的叫声、火车、汽车等物体发出的声音等。请各小组堂论、创作的新歌词,并划分小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编歌词,展现创新能力。

  2、分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激发同学们自主学习能力。丰富教学内容。

  3、师生各扮角色发唱不同的乐句,进行创新演唱歌曲。

  4、创编表演亲情故事。招一名同学扮演阿爸,一名同学扮演孩子,阿爸带上渔帽,孩子拿上螺号,老师弹琴学生拿着螺号唱歌,阿爸听到号声满载而归,和孩子唱着歌一同回去。 通过音乐剧的表演更加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同学们对歌曲情感的理解。让我的课堂丰富多彩。

  五、小结作业

  音乐剧结束之后我会向同学们说明今天所学习的歌曲情感,鼓励他们回到家里把这首歌唱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过程,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小学音乐说课稿《小螺号》2

尊敬的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选自义务教育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八册第四课的歌曲《小螺号》。我将从说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环节展开阐述。

  一、说教材

  《小螺号》这首歌曲是第四课《水上的歌》中的教学内容。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少儿歌曲。歌曲富有童趣的通过“小螺号嘀嘀嘀吹”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它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歌唱海边美丽的景色,抒发心中无限欢乐的感情。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欣赏、创编能力,让学生通过在欣赏、吹奏、歌唱、表演等一系列艺术活动中感受艺术所带来的美好情感,从而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积极性。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课的具体教材,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1)、指导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唱准歌曲,体验节奏、力度的变化对歌曲表现的作用。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和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螺号》,抒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2)、学习用上滑音、波音的装饰演唱歌曲、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3)、让学生通过吹奏玻璃瓶来模仿螺号声为歌曲伴奏。

  (4)、通过模仿、创编自己喜欢的舞蹈动作根据歌曲旋律进行简单的表演,表现歌曲的情绪。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音乐基础,为了更好的达到制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与过程中,我采用示范、独立、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本课的主题,促进学生综合艺术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掌握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让学生通过吹奏玻璃瓶来模仿螺号声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

  掌握波音、上滑音在歌曲中的表现力,用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表现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

  二、说教法

  (一)、小学音乐课应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以感悟音乐为核心,把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作为教学追求的首要目标,所以音乐课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艺术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在教学中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注重对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所以我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了以下教法:

  1、情境设置法

  2、听唱法

  3、演示法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情境中才有利艺术能力的培养,因此选择学法是很重要的,我采用了以下几种学法:

  1、哼唱法

  2、演奏法

  3、创造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拍手打节奏,师生问候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导入

  我先以提问的形式唤起学生的回忆,然后让学生随着优美的音乐欣赏海螺的相关图片,继而很自然的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我这样设计主要是帮助孩子回忆海边嬉戏的场景,为引出主题做铺垫。

  (三)、欣赏视频范唱

  1、在播放视频之前,我先提出欣赏要求:

  (1)这首歌带给你什么感觉?

  (2)听到歌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这一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大致的印象,能够简单的感受乐曲的速度和体会歌曲的意境。

  2、教师范唱

  老师的示范是学生与学习内容间的桥梁,而音乐老师的范唱更是学生与歌曲间的桥梁,也就是说没有准确、到位的范唱,学生无法更好的学好歌曲、理解歌曲。罗马诗人贺拉斯曾说过:“只有唯一的方式可以打动人心,就是向他们显示自己被打动。”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唱好歌,首先自己必须唱好。

  (四)、学唱歌曲

  1、指导学生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我采用生先读、师范读、随录音读等形式朗读歌词。

  2、完整的歌唱全曲

  小螺号是一首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因此教学过程中可以用听唱法和自学哼唱法使学生更深入地唱熟歌曲,并选择较难掌握的旋律进行相应的训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的设计意图是:因为大多数学生对歌曲较为熟悉,所以教师改变了以往音乐教学的句句教唱法用听唱欣赏法进行教学,一则顺应他们的心理,二则便于教师从孩子们的演唱中找出不足,便于教师下一步的教学。

  3、解决难点:

  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我采用让学生自己找出本课的难点——波音、上滑音,通过教师讲解波音、上滑音的相关乐理知识和范唱对比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己找出不同点,并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五)、加入伴奏,丰富歌曲

  我采用先让学生观察教师示范演奏“乐器”——玻璃瓶,然后让学生随音乐亲身体验演奏的快乐。这一环节的设置,能极大地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亲身感受自己创作带来的快乐。

  (六)、表演歌曲

  在唱准歌曲的基础上,先由个别同学展示她们美丽的动作,其他同学一起模仿,再由小组一起讨论、选择一些简单的舞蹈进行创编,最后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丰富的舞蹈艺术中,随着优美的音乐师生共舞“小螺号嘀嘀嘀吹”,这样使学生更深入地体验到海边孩子对生活的热爱。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本环节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创编舞蹈,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七)、舞蹈律动,结束课程

  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小螺号的赞美。教师相机的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这一环节师生在欢快的音乐氛围*舞,把课堂推向高潮!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希望各位领导及其同仁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小学音乐说课稿《小螺号》3

各位评委、专家: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螺号》。

  一、说教材

  《小螺号》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八册第四单元,是一首活泼欢快的二段体儿童歌曲,歌词朗朗上口,富有童趣,第一乐段曲调规整,描绘了大海上面的景色,第二段旋律舒展,优美,抒发了儿童热爱自然、生活的美好心情。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四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能用欢快的歌声表现《小螺号》。2、通过学唱歌曲《小螺号》,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能用欢快的歌声表现《小螺号》,将本课的难点确定为波音、滑音记号的掌握和运用。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学设想

  首先我来说说教学设想,本课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为主线设计了“找海螺、听海螺、唱海螺、演海螺”四个环节,构建了富有童真、童趣的音乐课堂。在这堂动听的音乐课中,我采取了手势引导法、视听法、体验感受法,通过这些方法营造让学生乐学的音乐氛围,将知识融于音乐,学生学的开心,教师教的轻松。也更好的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2、说学法

  接着来说说学法,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本课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小组合作法、自主创编法,让学生在宽松又富有音乐味的环境中享受音乐的熏陶。

  三、说教学过程

  (一)找海螺

  1、在课堂开始,教师播放音乐《小螺号》,学生律动。通过课前音乐创设音乐氛围,为音乐学习做好准备。

  接着教师:同学们,大海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美丽的浪花、柔和的海风、勇敢的海鸥,当然还有漂亮的贝壳和海螺。你见过海螺吗?学生:有,没有

  2、师:下面让我们随着动听的歌曲一起到海边看看美丽的海螺。

  播放《小海螺》音乐,出示海螺的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音乐的结合让学生认识漂亮的海螺,为歌曲情绪做好铺垫。

  3、师:这些海螺,有蓝色的、白色的、彩色的,各种各样,可好看了。你听,他吹起来了

  师范唱:“茫茫的海滩……

  宽阔的大海边传来了海螺的回声,请你们来扮演海螺的回声吧。

  师范唱,生扮演回声。

  设计意图:通过趣味回声,提前解决难点“波音记号。“

  4、认识波音记号

  师出示旋律,请学生生说说你认识旋律上的音乐记号吗?生:认识,不认识。

  师比较演唱有波音记号和无波音记号的乐句,让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引出波音记号,

  请学生尝试体验

  设计意图:通过视听比较法,让学生分辨旋律中的波音记号,加深印象,接着通过音乐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波音记号,这个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5、师:大海上那么多的海螺在大海妈妈的呼唤下都唱起了歌,你们听,有几只海螺在唱歌呢?

  聆听全曲,找找相同的海螺音乐出现了几次

  设计:通过找海螺,让学生熟悉两句旋律的音准,为进一步唱准歌曲做好准备。

  生:两次

  第一次,第二次

  (二)听海螺

  1、师:你们的耳朵真聪明,我们一起来试试,师指导学生演唱第一乐句,注意歌声要轻快、活泼,认识滑音计划 师指导学生演唱第二乐句,说说第二乐句与第一乐句相比较有什么相同、不同的地方?

  旋律不同,节奏相同

  2、第二次聆听,请在第一个海螺演唱的地方做举手的动作,第二个海螺演唱的地方抱肩的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比较,让学生分析乐句。

  (三)唱海螺

  师:第一次整体演唱

  第二次分段指导

  1、说说小海螺吹起来的时候,都看到了哪些景色?(4个)

  请你试试,

  第一乐句,海鸥听了展翅飞,怎么飞?(动作解决一字多音)

  第二乐句,笑微微,动作解决一字多音,注意声音力度小 (微微笑,所以声音要轻一点)

  第三乐句,唤船归,心情怎么样?怎么呼唤才能让船听见?(声音要传的远,注意声音位置、状态)

  第四乐句,阿爸的心情,指导演唱急切的.心情

  设计意图:通过动作、情绪引导、歌曲表达的内容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歌唱,唱好歌。

  接着师唱,茫茫的海滩,

  2、吹螺号的小朋友,住在大海边,你能用歌曲中的歌词形容大海吗?

  (茫茫海滩,蓝蓝海水)指导演唱,声音要抒情、优美,体现茫茫

  第三次聆听,说说歌曲可以分成几部分?为什么这么分?

  二部分,根据情绪、节奏分,

  师:这样的歌曲格式成为二段体,第一部分情绪,活泼,第二部分情绪抒情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一个教学知识点,让学生给歌曲分分段,从音乐要素上理解,体验要深。

  3、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四)演海螺

  请学生表演唱

  第一方案:男女生分别演唱第一、二段

  第二方案:分乐句对唱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表演,丰富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整堂课在优美动听的歌声中结束了,总而言之,本课实现了以人为本,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始终,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了认海螺、听海螺、唱海螺、演海螺音乐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表演的机会、舞台,满足学生表演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我相信这是一堂美妙的音乐课。


《小学音乐》优秀说课稿3篇(扩展7)

——小学音乐说课稿通用版

小学音乐说课稿通用版1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版第册第课,题目是我准备从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设计理念应该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表现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并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想象和创造力。

  二、学情分析:小学段的孩子在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上:能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有趣,能用自己的声音对它们进行模仿。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在课堂上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在创造方面能够自制简易的乐器。在评价方面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出简单的评价。

  三、教材分析:本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它以生动的歌词,轻快的节奏、流畅的旋律为我们展现了一副美好的画面。表达了孩子们纯真的感情和充满快乐自豪的情感。

  四、根据本课的教材和学情我制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鉴赏力。2.通过音乐互动教学培养学生主动的参加各种音乐活动,锻炼他们的合作与协调能力,增进群体意识、有感情的演唱歌曲。3.教学中应适时的发展学生的想象培养他们的创造潜力。

  五、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重难点应是:能主动的参加互动教学并能自信的演唱歌曲。难点是:发展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六、为克服重难点我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有:创设情境法、模仿教学法、对比法、听唱法。根据学生在儿童阶段自然嗓音很纯、很亮、体形灵巧这一特点。我还采取用了律动、游戏互动法等教学手段。

  七、本课的教具是多媒体。

  下面是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2.利用教法克服难点3.准确完整的演唱歌曲4.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创造5自评互评培养鉴赏力。共五个环节完成本课的教学。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我采取了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并在声像一体的课堂氛围中导入了新课。通过对音乐的体验使学生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获得喜悦,对音乐产生兴趣,因而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了课堂。

  第二环节:利用教法克服重点和难点。本环节也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

  结合学生的自然特点,并在教学中建立*等的师生和谐关系。我采取了听唱、律动、游戏等教学方法来克服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节奏难点的解决方法:四分音符用双手拍肩,八分音符用双手拍腿等律动比一比看谁表现的最好并奖励小红花。如:音准难点的解决方法:可以引导并带领学生做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做一做游戏。(具体的方法应根据教材而定,随机应变)还可以通过师生接龙演唱游戏解决难点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帮助学生解决难点的过程中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对表现进步的同学应及时的给与奖励。使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潜力都得到发展。

  第三环节:准确完整的演唱歌曲

  演唱歌曲是小学生最易于接受和参加的表现形式。为了使学生能主动的参加互动教学并能自信的演唱歌曲。我适时的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并通过观察比较采取了唱一唱、敲一敲、演一演等教学法(举例:应根据教材进行举例)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的有感情的演唱并多给学生鼓励。这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又克服了本课的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创造

  有感情就有想象,从而形成创造思维。老师可依据本课的内容及情绪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创编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创编一些与课本情绪一致的节奏、诗歌、故事、游戏、音乐表演等。(创编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根据教材而定)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对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多关心多鼓励。构建和谐团结民主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共同参加,培养学生乐观的学习态度和友爱的精神。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增进群体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第五环节:自评互评培养鉴赏力

  本课的教学评价我是以表扬和鼓励为主,随时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开展自评互评和老师的随堂评价,以提升学生的乐感和审美能力。我评价他们的重点是能否积极自信的参加音乐表现、能否与其他的同学协作配合、在课堂小结时我还安排了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感想如: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歌曲中你最喜欢那一句?在课堂上对那些有创意的学生我还及时的发给他们小奖品。

  小结:以上是本课的总阐述,不到之处请评委指正!

推荐访问:说课稿 小学 音乐 《小学音乐》说课稿3篇 《小学音乐》优秀说课稿1 《小学音乐》优秀说课稿1分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