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无公害稻田养鱼技术探讨

时间:2022-11-26 08:25:09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无公害稻田养鱼技术将稻田内的水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稻田里的害虫又成为鱼类的食物,鱼粪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有机肥料,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由此可见,无公害稻田养鱼不仅可以降低养鱼的成本,而且可以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减轻稻田的污染,获得更好的生态效益。文章主要针对无公害稻田养鱼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 无公害;稻田;养鱼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4.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7.044

1 种植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山区一年一季稻种植要采用稻鱼共生模式,要选择抗病抗虫能力高的品种,以茎秆粗壮坚硬、株型紧凑、耐肥抗倒伏、适合养鱼的品种为首选。稻田种植尤其是抗稻瘟病能力强的杂交水稻,如产量占优势的“中浙优1号”,或者米质占优势的“野香优3号”等。选择稻种时除了要考虑品种特性外,还要充分考虑气候变化、肥水管理等因素。种子确定后要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包括精选种、晒种、种子消毒等环节,种子消毒可用施保克进行消毒,浸种60~70 h,捞出后直接催芽即可,种子发芽率80%以上即可播种。

2 播种

选择晴天无风的早晨进行播种,先将秧盘顺墒排在墒面上,要求墒面浇足底水,盘与苗床土紧密接触,秧盘之间密切接触,再用土封严盘周边,防止出现秧盘悬空、漏风;在土中拌入壮秧剂,用筛子将其筛入盘深1/3,再将催芽的种子均匀撒入孔穴,每穴播种3~4粒左右,后再覆盖营养土,注意控制盖土厚度,通常不超过盘面1.5 cm,盖土过浅会影响成秧率,而盖土地过厚会导致根系往上长,出现各孔间连根,对后续摆秧十分不良。播种后要及时浇透水,育秧盘上覆盖松毛等作为支撑物再盖好膜。要加强苗床的管理,苗床管理的要点包括温度管理、水分管理及追肥管理[1]。其中密封期的温度管理至关重要,密封期要做好保湿保温,待主秧苗变绿后稍通风,建议在日出通风,在日落前3~4 h关闭,严格控制水分,促进根系生长;秧苗长至一叶一心后适当加大通风量,4~5 d后揭开薄膜并拣去支撑物,将薄膜搭成小拱棚后再覆膜,小拱棚高度在40 cm左右,晴朗天气光照充足时揭开小拱棚两头进行通风,一周后揭去薄膜露天管理;幼苗长至14 cm时即可摆秧,秧龄不得大于40 d。通常在出苗至未揭膜通风前无需浇水,通风或揭膜后要在傍晚或上午喷浇水1次,及时补充水分,每次浇透水为宜。

3 养鱼设施建设

要在稻田内养鱼就必须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田埂的加宽加高,整修稻田时要加高增宽田埂,可用水泥将田埂硬化,田基硬化高度要高出田土表面40 cm以上。然后开挖鱼凼,一般情况下每田1个鱼凼,田面向下挖深1.5~2.5 m,由田面向上筑埂32 cm,根据田块的实际情况设置鱼凼长度。若田块面积太小而不适开挖鱼坑的田块,则一定要开设鱼沟,鱼沟的主沟宽度要在50 cm以上。此外,还要合理留置进排水口。通常在稻田相对两角田埂上预留进排水口,以保证整个稻田的水顺利流转;安装鱼栅时呈弧形,凸面向田内,插入田埂160 cm以上,左右两侧牢固嵌入田埂口子两边。

4 规范化栽培

一方面,要施足基肥。完成养鱼设施建设后整理田块,浅水1~2 cm深灌溉,沉淀一夜后栽插,栽插时尽量避免栽浑水秧。整田前每667 m2施播有机肥1 500 kg左右,并施播水稻专用复合肥施足底肥。稻鱼连作模式下水稻移栽尽量提早而不宜延后,否则会对鱼类的生长周期产生影响。在桂北地区移栽时间通常在秧龄35 d进行移栽,此时秧苗处于分蘖旺盛期,有利于秧苗后续的成活及生长。另一方面,要合理密植,规范栽培。稻鱼连作需要采用宽行密度栽插,尤其是田埂内侧、鱼沟旁等位置要适当提高栽插密度,将间距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生产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栽插密度。

5 鱼种放养

鱼种放养要合理控制放养时间、适当种植水草,注意鱼种质量及规格合理搭配,并合理控制放养密度。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可采用带水清塘法对鱼凼进行消毒,鱼种下田前1周用生石灰化浆泼洒鱼凼,消毒3 d后再用畜粪水肥水,鱼种下田4~5 d将鱼凼水位灌至最大水位。其次,鱼种质量及规格控制。要求放养鱼种规格整齐、体表光滑,鳞鳍完整,无伤无病,鱼苗要经过严格检疫;鱼种下田前要用3%~5%盐水进行消毒,也可用高锰酸钾浸浴10~15 min进行消毒,根据鱼种的健康情况、水温的实际情况灵活控制浸泡药液的浓度。再次,种植水草。通常在3-5月种植水草,可在鱼凼底部种植苦草或轮叶黑藻,种植面积在鱼凼面积的5%左右,不得过多或过少,如水草过多要及时割除。最后,合理控制放养密度。根据养殖方式确定放养密度,一般情况下6~7 cm的当年鱼种每667 m2放养量在75~150尾;春片放养主养鱼放养量为2.5~10 kg/667 m2,并根据情况适量搭配少量其他配养鱼类。

6 田间管理

首先,要加强巡查,应用有效的防逃措施。如降雨量大要及时加固田埂,防止洪水漫埂或冲毁拦鱼设施;及时维护田埂及进排水口,及时发现堵塞、损坏问题要及时疏通、维修,如汛期雨大要防止洪水漫埂,注意保护拦鱼设备。

其次,做好水质调节及水位控制。根据水稻的生长特点合理调节水位,只有灌水得当才能促进稻田内鱼种生长,养鱼稻田水深保持在7~16 cm,养鱼苗或当年鱼种水深在10 cm左右,至禾苗发蔸拔节后水深可加至13~17 cm,养2龄鱼则保持水深15~20 cm。稻田水质偏酸性,不利于鱼的生长,因此要合理调节水质,5-9月可根据水质实际情况,每月用生石灰调节鱼凼水质1次。注意防暑降温。盛夏时节稻田中水温可达到38~40 ℃左右,因此要通过换水降温或适当加深田水等措施进行防暑降温,以避免温度过热而引起鱼大批死亡。

再次,施肥管理。无公害稻田养鱼使用肥料包括绿肥、厩肥及无机肥,其中各种植物枝叶沤制汁即为绿肥,动物圈中粪肥及食物下脚料即为厩肥;相对于绿肥、厩肥等有机肥而言,钙镁磷肥、尿素、硫铵、硝酸钾和过磷酸钙等属于无机肥。稻田养鱼要遵循“施足基肥、减少追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其中基肥主要采用有机肥,基肥施用量要点据全年施肥总量的70%,余者为追肥。采用不同的肥料作为基肥,其施播量也有所不同,如采用农家粪,施播量在800~1 000 kg/667 m2;厩肥施播量在150~250 kg/667 m2;如采用化肥,碳酸氢铵用量在15~20 kg/667 m2,硝酸钾用量为8~10 kg/667 m2等。此处需要注意化肥的使用。播撒化肥时要避免撒在鱼坑、鱼沟内等鱼集中的地方,否则鱼会误食而引起中毒死亡。施化肥时要将养鱼田分2次或3次进行,遵循少量多次、少施勤施的原则,大田可先施一部分,再施一部分;如撒播碳铵,由于其对鱼类刺激较大,故先施半块田,2 d后再施另外半块田。追肥的主要作用是养稻,并培育水中浮游生物喂鱼,因此间隔10~15 d即追肥一次,追肥仍以农家肥、有机肥为主,化肥尽量少用。如水中天然饵料不足,则可加喂米糠、麦麸、饼类等,也可投喂发酵好的猪牛粪。

最后,无公害稻田养鱼农药应用。水稻种植过程中稻飞虱、稻叶蝉、稻瘟病、水稻白叶枯病和稻纹枯病等均会对稻田生长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要加强水稻病虫害的防治。但是在无公害养鱼稻田中,水稻的病虫害防治不仅要考虑到防治效果,还要保证鱼类不会受农药影响,因此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和消解快的药物进行病虫害防治。如杀灭稻飞虱、稻叶蝉可采用扑虱灵,施药后2周即可捕捞;大螟、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等可采用杀虫双进行防治;黑尾叶蝉、褐稻虱和灰稻虱等可采用速灭威进行防治,纹枯病可采用井冈霉素进行防治等。无论使用哪种农药,进入鱼体后会通过人的食用将农药转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因此用药时不得擅自加大药物浓度,尽量交替使用不同品种的农药,以减少毒性积聚。此外,还要注意天气突变或闷热时不得施药[2]。因为在气候突然变化的条件下,鱼类会出现一时的不适应,如再施用农药会加重鱼的不适应性,严重者可能会导致鱼类中毒、死亡。阴雨天气不得施药,否则雨水会使农药流入田中,导致田中农药浓度增加,导致鱼类死亡。农药要在晴天施用,且不同的农药施用方法也有所不同,例如,液体浓药要在禾苗被晒干时对准禾叶喷洒,避免直接喷洒田面,防止药液进入水体导致鱼类中毒;撒粉剂药物则要在晴天清晨有露水时进行,此时露珠可粘住农药,防止其滴落,不仅不会污染水体,还可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无论哪种农药均有一定毒性,不论是水剂还是粉剂的农药,都会沾染双手、衣服、鞋袜和使用工具,且农药难以分解,这些衣物被农药沾染了以后经过长期积累会留有毒性物质,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施农药后要及地洗手、洗衣服,清洁施药工具,且洗涤过后的水不能作为饮用水,应作污水处理。

参考文献

[1]吕云涛,史福成.科右前旗垄稻沟鱼技术初探[J].内蒙古水产,2015(2):31-35.

[2]郭敏.深沟双埂稻田养鱼试验初报[J].安徽农业科学,2015,16(2):90-92.

(责任编辑:刘昀)

推荐访问:养鱼 稻田 无公害 探讨 技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