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河南省体育产业集聚发展路径研究

时间:2022-11-24 11:45:11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目前产业集聚已成为各地区发展体育产业的一种思路和手段。本文简要分析了体育产业集聚的效应,指出体育产业集聚演化的三个阶段:创生→汇聚→进化。介绍河南省体育产业集聚的两种模式:形成体育产业基地、建立体育产业园区。最后提出体育产业集聚的发展路径:依托区域体育特色资源和本土企业;完善产业链条、优化产业层次;构建区域体育产业品牌集群;塑造体育产业文化。

【关键词】河南省;体育产业;产业集聚;产业模式;发展路径

1引言

体育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具有绿色环保、高附加值、高就业率、高速增长等特点,已成为北京、上海、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市重点发展的产业。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河南省体育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2号), 河南省政府于2011年2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是 “加快体育产业基地建设”,“整合体育产业资源,发挥特色优势,努力形成集约型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加快培育建设以特色优势体育项目为主导的体育产业基地。”。意见的出台,为河南省体育产业的集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2体育产业集聚效应

体育产业集聚是指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体育产业中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上下游企业,包括体育制造业、体育服务业、相关组织等以高度关联性为纽带,在空间上形成集聚,获得规模经济与分工经济利益。在产业集聚的过程中,体育技术、信息、人才、政策以及其他相关体育产业要素充分共享,使得聚集于该区域内的体育企业或组织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从而实现集聚效应,大大提高整个产业群的竞争力。产业集聚最主要的功能是实现产业间的分工与协作,提高整个产业的生产效率,从而达到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目标〔1〕。

体育产业集聚的效应主要有三点:一是地理空间的集中,使体育产业链条内各企业之间的交流更为迅捷,大幅度提升区域体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加速技术溢出效应;二是由于同类企业的高度密集,企业很容易获得市场信息,就近采购所需原料,中间产品的转移成本降低;三是集聚区内体育企业的联合发展会形成规模经济,同时也会进一步推动政府部门加大力度改进基础设施,使集群内部企业共享基础设施方面的外部规模经济效益。

3河南省体育产业集聚区演化分析

河南省人口基数大,体育需求多样化、分层化趋势显著,再加上深厚的武术文化底蕴,体育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同时,河南省拥有众多全国性的成熟商贸和物流市场,为体育用品市场、赛事运营服务等专业市场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河南省内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如郑州、洛阳、焦作、济源等地市,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已经逐渐呈现出体育产业集聚区的特征,然而现有的小规模集聚区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助推作用并不明显。目前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缺乏知名的自主品牌,竞争优势不明显,集聚性不突出,根植性不强,集群网络分工协调能力差,还需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和结构。本文借鉴国内学者程肖芬(2011)对现代服务业发展演化的研究,将河南省体育产业集聚演化分为三个阶段。

3.1体育产业集聚区创生阶段

创生过程是从非组织到组织、从混乱的无序状态到有序状态的演化阶段〔2〕 。体育产业集聚的产生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市场化+政府助推”〔3〕 ,体育产业内少数几家企业由市场需求而在同一地域集中,当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当地政府会统一规划、引导、推动其成为未来产业集群的主导力量。如目前集聚在河南登封的武术培训市场。多年来,登封市武术培训遍地开花,于是地方政府整合武术馆校资源,组建了塔沟、鹅坡、小龙三大武术产业集团,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武术分支机构,成为国际上最大的功夫教育、功夫表演、功夫观光基地。其二 ,“ 政府规划+市场化”〔3〕 p39,即地方政府为发展区域经济,通过行政手段或市场引导性政策规划特定区域,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和优惠政策,完善产业发展环境,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促进产业聚集发展。总体来看,河南省首批确立的180个产业集聚区多为制造业和商贸物流业等综合型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为体育产业的还没有,集聚区内的主导产业多处于初中级发展阶段,主导产业不明显,其产业关联度较低。随着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日益突显优势,有些集聚区会进行产业布局调整,将非关联产业的企业转移出去,由集聚区向专业“ 园区 ”或“ 基地 ”发展。如新乡市体育产业园,其立足于获嘉县产业集聚区,依托资源优势,形成了体育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区域。

3.2体育产业集聚区汇聚阶段

汇聚过程标志着组织结构与功能在相同层次上从简单到复杂的水平增长,表现为连续性的渐变〔2〕 p77。在体育产业集聚区域内企业逐步壮大并出现裂化现象,上、下游和同行企业进一步集聚,各类体育中介机构也相继出现,逐渐形成横向或纵向的产业链,通过产业链式发展、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集群协同效应,实现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特色体育主导产业集群或专业园区。

3.3体育产业集聚区进化阶段

进化是一个组织层次跃升的过程,表现为间断性的突变〔2〕 p77。集聚区内体育企业数量相对稳定,协作程度高,相关支持性产业如上下游产业和关联产业的发展也对产业形成良好的“提升效应”,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体系,具备了核心竞争能力,表现出区域体育品牌、龙头企业、创新能力等区域特征。

4河南省体育产业集聚模式

进入 21 世纪以来,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构层次不断向高端演进。河南省位于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和成渝城市带之间,是进出西北六省的门户,是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文化向内地辐射的重要地带。河南省体育产业集聚主要依托本土的产业资源优势和传统的地方体育产业特点,通过政府规划、政府与民间两种力量混合作用、发展形成不同特色的产业集聚区。通过园区和基地实现集聚效应是实现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是积极应对国内外体育产业竞争的需要。

4.1体育产业基地

体育产业基地是指在体育产业发展方面具有相当基础、规模和特色的地区,在相关业态形成一定规模的区域,或在体育产业某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机构。根据《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意见》,河南体育产业发展的近期目标是“到2015年,要建成3~5个省级体育产业基地”。远景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10个以上省级体育产业基地和1~2个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具有河南特色、影响力大的体育产业知名品牌。加快培育建设以特色优势体育项目为主导的体育产业基地,充分发挥产业基地的集聚、示范效应和承载功能是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河南省重点建设的有登封少林武术产业基地、焦作太极功夫、安阳通用航空运动等体育产业基地。

在河南省体育资源中,少林功夫是具有垄断性的体育资源,少林文化品牌已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文化品牌。河南省目前应以少林寺武术产业基地为龙头,带动焦作太极拳产业基地的建设。武术产业基地内应包含以下产业:武术器材和装备的设计和制造,武术鞋类和服装类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武术场馆的设计和建设、武术演艺产业、武术培训业。这些产业应集聚发展,形成以功夫产业为主导、产业链相对完整、各种体育文化业态并存的体育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其次,应考虑建立国家级的体育用品专业销售基地。利用郑州商贸城优势地位,建立一个专门的体育用品(包括体育服装鞋帽、装备、器材)中间销售基地,集批发、存储与运输为一体,形成中部地区最大的体育用品销售基地。

4.2体育产业园区

体育产业园区对于推动产业的多元发展,促进产业集聚品牌效应的形成,构建区域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2010年河南获嘉县产业集聚区与新乡市体育局整合双方资源优势,共同筹建了新乡市体育产业园。一期规划面积达1.5平方公里,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体育用品生产、经营、研发企业,定位于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建成中部地区较大的集体育用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体育产业园区。目前应重视体育产业园区的科学规划与发展,在郑州、洛阳等中心城区重点发展体育健身、体育培训和体育传媒及创意产业;在登封、焦作地区应重点布局少林武术、陈氏太极拳等功夫产业;在信阳地区布局龙舟等水上运动产业项目;在南阳布局水上竞技、表演以及农民运动服装器材产业等。要推动体育产业园区的发展,应立足于区域优势资源和特色,统筹体育产业园区建设,整合各方面的有效资源,加强产业集群内部的有机联系,进一步推动产业融合、集聚以及产业链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同时,开发一批本土体育产业项目和品牌,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实现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5河南省体育产业集聚的路径选择

河南省体育产业集聚路径的选择,首先要合理利用本土体育资源优势,引导体育企业按产业链条进行专业化、精细化分工,促进产业链完善,注重体育产业集聚区内竞争优势的培育;其次,政府要把着力点放在提供最适宜产业群集发展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上,制定外企生根、民企升级的政策体系,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注重体育产业集聚区域治理和创新环境的培育;最后,在产业集聚过程中,分工协作推动技术创新,进而实现附加值的提高、产业的升级和产业结构的改善,注重发挥区域的核心能力,在区域认同与植根本土的基础上,形成产业集聚区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5.1依托区域体育特色资源和本土企业,构建产业集聚区

Pounder & St.John 认为区位要素资源对于产业集群的形成没有决定性作用,产业集群在哪个区域生成具有偶然性,需要一些能够对集群形成起触发作用的公司 〔4〕。因此,河南省体育产业的发展应积极培育骨干企业,“以点带面”,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总体思路应以区域体育特色资源为基础,以特色体育产品或服务为核心,以核心体育企业为主导,形成关联度较强、产业集群效应突出的产业聚集区域。在规划体育产业基地或产业园区时,一是建立良好的体育产业配套网络,二是在承接产业转移时,要促进外来企业与本地企业的融合,提高引入企业与本土资源、本地企业的契合度,立足于本地经济基础和优势体育资源构建产业核心竞争力。

5.2培育和完善产业链,理顺和优化产业层次,促进产业集聚

政府应通过制定和实施各种措施,强化体育产业集聚区内的“向心力”,促使关联企业向园区、基地聚集,实现规模经济,进而推动整个区域经济持续发展。首先,政府应积极引导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活力;其次,要不断完善体育科技、信息、咨询、中介等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积极营造软环境,带动产业发展;此外,政府应适时引导企业走向自主创新之路,在集聚区运行中为企业搜寻、选择、传播创新信息。在体育产业园区(或基地)内逐步培育和完善产业链,注重体育主导产业与配套产业的融合,促进中间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建立,推动区域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大力发展垂直结构集群,使产业链适度延长,使市场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形成完备的产业竞争优势〔5〕。

5.3突出区域特色,实现区域体育产业品牌集群

目前品牌发展已经呈现出集群化趋势,如广东的家电品牌群、浙江的服装品牌群、福建晋江的体育用品品牌群等。由知名品牌组成的品牌集群,一方面创造了区域超额财富,另一方面提升了产业集群的层次和水平。体育产业集群品牌的培育,促使集群内企业在产品品牌与区域品牌的融合互动中,拓展发展空间,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同时,集群内骨干企业的品牌资产推动优质资源要素、关联企业的聚集,优化集群结构,形成企业品牌与区域品牌的互动效应。河南省应充分利用体育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发展独具地域特色的体育产业,突出产品的差异性,正确定位区域品牌。如登封的少林功夫、焦作的陈氏太极、信阳的赛龙舟、漯河的径赛、济源的篮球赛事等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品牌。

5.4塑造河南省体育产业集群的产业文化

河南省应加大体育产业文化的宣传力度,整合产业集群内“禅武”、“太极”等丰富的体育文化资源,推进体育产业与文化传媒、旅游、信息科技等产业的融合,积极培育体育文化产业,以体育文化创意来带动体育动漫、体育表演、体育电子竞技等休闲、娱乐体育的发展,形成体育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刘乃全,叶菁文.产业集聚与空间集聚的协调发展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1,33(7):52-59.

〔2〕程肖芬.基于自组织理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演化

与动力研究——兼论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233(3):75-80.

〔3〕于言良,邢军伟,薛巍,常丽.特色产业基地的理论与实践〔J〕.党政干部学刊,2011,(6):37-41.

〔4〕POUDER,R.& ST.JOHN,C.H.Hot Spots and Blind Spots - Geographical Clusters of Firms and Innovation〔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6,

21(4): 1192—1225.

〔5〕金廷芳.欠发达地区产业集聚的发展路径研究——

以广东清远市为例〔J〕. 中国集体经济,2011,(9):49-50.

(责任编辑:李宏斌)

推荐访问:河南省 路径 产业集聚 研究 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