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谁在捧红“互联网+体育”

时间:2022-11-24 11:40:13 来源:网友投稿

“互联网+”正在席卷和革新一切,体育产业也不例外。中国体育产业正置身于一场前所未有的“互联网+体育”革命,企业跨界涉足体育领域的消息也不断传来。王健林、马云领投乐视体育,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成立阿里体育集团,腾讯开始拼运动市场,华录百纳出资5亿元设体育产业公司……体育产业异军崛起。

中国体育产业蛋糕有多大

目前,中国体育产业的整个市场价值约占中国GDP的0.7%,而美国体育产业占到美国GDP的7%,欧洲体育产业占到欧盟GDP的3%。相较而言,中国体育产业才刚刚起步,蕴含着巨大发展空间。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国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演进,对体育健身的需求日益壮大。从欧美及日韩市场过往的经验来看,当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体育产业都将会迎来一次爆发,这都有章可循。根据艾瑞咨询的《中国互联网+体育》报告,2013年,中国体育产业产值达1.1万亿元,增加值达3575亿元,相对较于2010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7.2%,潜力无穷。

更重要的是,国家看到了发展体育产业的美好前景,正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流入体育产业。根据出台的国务院46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力争超过5万亿元,体育产业发展迎来黄金机遇期。

以“互联网+”模式切割“蛋糕”

面对这块万亿元级市值的“蛋糕”,很多业内人士还没反应过来,不知道如何下口。但以阿里、乐视、虎扑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已经参与其中,围绕体育产业不断布局,深挖体育用户价值,开启了互联网+体育产业模式,为创业者、传统体育从业者指明了如何切割体育产业这块大蛋糕。体育产业还可以这样玩。

这些互联网企业把体育产业中与互联网用户相关的部分进行拆解,“互联网+”体育产业可以分成四大市场:赛事观看、体育参与、体育O2O以及智能穿戴。

不过,根据艾瑞咨询对网民的调查,虽然体育用户的观看和参与热情都很高,但体育产业中的痛点也非常明显。首先从观看层面看,现场观看综合成本太高,金钱、时间、交通成本成为现场观战阻碍。而电视直播的观看需求也远未满足,其中赛事集锦、技术分析、明星回顾均有旺盛的观看需求。在体育参与层面,运动时间宝贵,需提高效率;租费贵、设施差、约球难。健身层面,健身房定价虚高,私教推销严重……

以上种种痛点,都为互联网+体育提供了发展机遇。特别是赛事的内容生产和传播部分,正在变成一个越来越注重资产竞争的领域,各大互联网巨头已经争得不可开交。

幕后操手暗流涌动

“互联网+体育”是一块万亿元级的大蛋糕,参与者众。虽然行业已经巨头林立,但是留给创业者的空间依然很大。正如“球友圈”CEO安磊所言,体育不同于其他领域,线下重于线上,做好服务是关键,而重中之重是赛事直播和运营。但这并不是几家巨无霸公司能够吃下的,需要众多创业团队一起做大“互联网+体育产业”这块蛋糕。

1.从IP开始,互联网巨头们争做中国的ESPN。

喜欢体育的读者都知道,国外有个ESPN台,上面琳琅满目的各种体育赛事,让体育迷流连忘返。而国内呢?CCTV5虽然号称是国内最专业的体育频道,但上面的体育赛事实在稀松平常,连西甲、英超的转播权都没有,如何满足越来越多的体育迷?因此在赛事直播方面,存在巨大的用户需求,这是片蓝海,中国缺少一个或多个大体量的ESPN。

想要做成中国的“ESPN”,首先就得在赛事直播方面布局,拿到尽可能多的各种赛事IP,把各类体育迷汇聚到平台上来。IP翻译成中文就是版权或者是知识产权,背后代表的是粉丝经济,一个球星或者一个赛事都是一个IP,它背后代表了一个庞大的粉丝群体。在互联网+体育产业中,IP是这个领域最核心的资源,而且具有排他性,拿到某赛事IP后,它的粉丝就只能在这个平台收看和评论,中间产生的巨大流量,可以以各种途径变现,比如重要场次付费,又比如广告商通过大数据分析做精准广告推广等。

买,买,买,砸钱圈赛事IP

拿IP是一件很烧钱的事,只有顶级土豪才玩得起,所以国内发力赛事直播的企业不多,目前在这个领域布局最积极的主要是乐视、阿里、腾讯和万达。其中,乐视体育的布局最完善,最具有做成中国“ESPN”的模样。

乐视体育原本是乐视网旗下的一个频道,为用户提供足球、篮球、网球、高尔夫等赛事的直播、点播和资讯的视频服务。2014年3月,乐视体育成立,定下以体育内容平台为主,致力于将“游客”转向“付费用户”,并对部分赛事场次进行收费的商业模式。如今,乐视体育拥有17类运动项目,121项顶级比赛的IP,实现了平均每年4000场的赛事直播。另外,乐视体育最近还拿下了香港英超三个赛季的独家转播权。除了意甲、英超、中国CBA、欧冠篮球、亚冠、中超、WTA与ATP巡回赛这样的大众赛事IP,他们还买下了自行车、高尔夫等相对小众的赛事IP。

依托乐视网,买了一大堆赛事IP的的乐视体育,俨然有成为行业老大的气势。然而光有钱是不够的,比乐视更有钱的腾讯、阿里甚至万达正虎视眈眈。今年1月,腾讯以31亿元人民币的天价从乐视体育手里抢下了NBA未来5个赛季的新媒体独家直播版权,重创乐视体育做中国ESPN的雄心。

引领潮流,创造赛事IP

腾讯之后有阿里,阿里之后还有万达,都是不缺钱的中国顶尖土豪,所以乐视体育这种粗放的砸钱圈赛事IP模式,事实证明不可持续。大家财力相当,拼得头破血流把数以吨计的钞票撒出去,除了养肥国外赛事运营商,对大家都是双输的格局。这也是为什么后进来的阿里选择以更成熟的模式切入赛事直播的原因。

阿里的商业模式很特别,他们的核心理念是赛事IP不是靠买的,而是靠创造的。NBA在50年前,也没有今天这样值钱,那是别人创造出来的。所以阿里愿意花更多时间更多精力去培育中国顶尖球队,培育中国顶尖赛事,比如阿里12亿元投资中国最好的足球俱乐部——恒大。“阿里不是粗放地去买播映权,而是去把赛事组织和运营结合起来。同时,阿里也会投资一些运动员,这些都将是阿里体育未来发展的一个思路”,阿里体育掌门人如此描述。阿里体育坚持万众创造赛事IP商业模式,在互联网时代里一个人去创造IP,肯定不行,但是万众创造呢,那就能够行得通。互联网给大家的机会是去创造,而非模仿。

2. 满足体育健身需求,体育O2O崛起。

前面谈到,用户关于体育的痛点非常多,赛事直播和赛事报道欠缺只是其中之一。在体育参与层面,同样恶评如潮——运动场馆稀缺、约球难、健身房定价虚高,私教推销严重等。而体育O2O的兴起,让一些小而美的初创团队,在体育参与层面做起了“互联网+体育”,而且生意看起来还不错。

全整合,打通线下线上体育资源

如今做体育O2O的互联网企业很多,最有趣的是由“名嘴”黄健翔参与创立的“动吧”。动吧是一款少儿足球培训O2O产品,其在线下整合了教练、场地等资源,在线上为老师、家长们提供少儿足球培训服务,开创了体育O2O垂直化运营的先河,目前己拿到了首轮550万元融资。动吧上线不到两个月,已经吸引了超过10万名粉丝报名。

那些以前想带孩子踢球,却不知去哪踢、找谁学的家长,以及有意投身足球培训事业的爱好者,这下足不出户就找到了“中介”。如果你以为动吧只是一个线上中介平台,那就太肤浅了,积累了足够多的少儿足球爱好者后,在培训过程中如果发现哪个小孩踢得好,动吧还能签下来,培养明星球员,生产中国的梅西。

这类体育O2O产品解决了体育用户很多痛点,比如杜绝了私教乱收费问题,运动场馆稀缺问题以及引入社交打破运动枯橾,从根本上改变了体育迷的运动和健身模式。除了名气较大的动吧,当下很多初创团队都在体育O2O领域创业,诸如趣运动、动网等,它们的发展都很快,并得到风险资本青睐。

约不约?当体育遇见社交

约场馆、约教练,还有什么不能约?嗯,大家一定想到了——约人。对于很多体育爱好者经常苦于运动找不到共同的志同道合者,于是有初创团队动起了以交友为目的的运动社区产品,通过以约好友的方式来切入体育O2O。在这个领域,好的产品有Keep、去动、约运动和开练等。

对于羽毛球、足球、篮球等这类集体运动来说,一个人单独玩的话往往没有什么意思,可是要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来玩又并不那么容易,社交体育O2O平台的出现恰好满足了这部分人的需求。对于一些线下的体育培训班来说,他们也很愿意与这种体育社交O2O合作。这能够给他们带来很多生源,同时也能让这类运动爱好者在这里找到更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是现阶段,社交体育O2O模式发展得并不好,这里面有两大难以克服的困难。一是O2O平台对线下的控制力不强,线下用户体验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如果用户在线下体验度不高,会影响到线上平台用户的黏性和活跃度。二是由于东方人天性内向,所以体育类社交并不是一种强社交关系,体育社交需求只是一种弱关系交友需求。这种弱需求反过来对用户体验极其敏感,如果用户体验只是一般,就让社交体育O2O很难进一步发展壮大。

3.体育商城全面转向体育O2O。

还有一些传统的体育商场打起了电商的主意,想做一个体育用品垂直电商。说实话,垂直类电商在国内目前活得不错的并不多,只有唯品会、聚美优品等少数几家平台,而在体育类垂直电商中生存得不错的更是屈指可数了,也只有刚刚完成数千万元级别Pre-A轮融资的优个网。

体育类垂直电商之所以不好做,是因为存在产品属性特殊和成本方面的问题。先说产品属性特殊,体育类服装鞋帽、球类、运动器械等,它还是有别于其他生活消费品,很多购买体育用品的消费者,尤其是一些体育爱好者,往往还是喜欢到店里去体验,而非直接到网上购买。这也是为什么在电商如此流行的情况下,阿迪达斯、耐克等体育品牌依然坚持把主要精力放在实体店上的原因。截至今年5月,耐克在华销售额升至30亿美元,增长了近20%,是所有地区中增长最快的,而其竞争对手阿迪达斯在华销售额也拥有相近的份额。

而单纯做线下的体育商城突然开设线上网店,必然会带来成本的增加。而借助天猫、京东等平台开设网店,同样也需要支出相当的运营费用。并不是说有了线上交易平台,同时也有了线下实体店,这就叫O2O了,否则O2O今天也不会涌现那么多失败者,线上与线下实现完美结合才是最难的。最后,线下服务体验也是个费力的活。可以说,O2O的核心就在于线下体验,只有消费者在线下体验舒服了,才会成为线上平台忠实的用户。而大多数做O2O的创业者则往往都会忽视这一点,盲目认为疯狂烧钱开网店才是培养忠实用户的根本。

在这方面,优个网是个特例。它从2008年开始就一直深耕于体育电商品牌的打造,目前已经积累了近500万的忠实会员,这些会员是优个网的根基所在。与此同时,优个网通过7年的时间沉淀,积累了大量的知名运动品牌厂家的供应商资源,从运动品类来说,已经远远超过京东商城和天猫。此外,优个网已经连续在北京等多个城市开设了线下门店,到今年年底将突破50家,明年将突破500家,这些门店全部由优个网统一供货,线上为线下导流,线下为线上增强用户体验。从优个网的布局来看,他们正在通过从体育用品、线下体验店、运动类O2O等构建一个庞大的体验O2O生态体系,优个网未来在体育O2O的胜算非常大,但是同样也会面临一定的挑战。

大家还在想如何分食体育产业?敏锐的互联网企业和风险资本已给大家找到了方向,体量大的巨无霸做平台、玩聚合,而体量小的初创团队走垂直运营,针对某个体育产业痛点做单向爆破。目前,无论是巨无霸还是小而美,似乎都还没涌现出特别赚钱的公司。于是,大家很容易会陷入一个困惑,中国体育产业真的有机会吗?体育产业跟其他产业不一样,体育产业从整个培育到变现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需要耐心。

[编辑 王庆丰]

E-mail:wqf@chinacbr.com

推荐访问:互联网 谁在 体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