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特色小镇的产业生态:路径演变与困境突破

时间:2022-11-23 19:30:10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以产业为核心的特色小镇建设,关键在于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当前特色小镇的产业生态大致经过了四个阶段的路径演变,即生产生态系统的自我完善,生产、商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交织与互动,柔性需求引致的产业交叉共生网络,以及产业、自然、社会、政务生态系统的区域耦合。通过对嘉兴特色小镇的调查发现,产业生态建设中最突出的是产业生态系统的“融合”问题,为此我们需要加快特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双链整合,弥补社区角色缺位引发的“空镇”现象,建设高凝聚与粘合能力的新型文化共同体,强化政务服务和政策供给的有效导入等。

[关键词]特色小镇;产业生态;路径演变;困境突破

[中图分类号] F20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4479(2017)05-0106-09

作为浙江省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特色小镇不同于一般的建制镇、产业园区或旅游区,而是一个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1]。尽管浙江特色小镇的概念提出不久,但近两年相关领域的研究视角日益丰富。有的从产业集聚和都市圈、城市群格局演变的视角,指出特色小镇是生产力空间布局优化的重大举措[2]。有的从产业空间组织形式的视角,认为浙江特色小镇是由块状经济到产业集群进而演化成的,集特色产业创新、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新经济形式[3]。有的从文化支撑的角度,指出特色小镇建设是一个新文化凝聚力培育、维系成员共同精神纽带的重构过程[4]。有的从文化再造与社区共同体重塑等多重视角切入,认为特色小镇是一个产业转型和文化再造的“双推磨”[5]。有的从产城人文融合等新型城镇化的角度,指出特色小镇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基层探索相结合而成的城市发展新空间[6]。更多的则是从项目推进及其产业链运作的层面,指出特色小镇是扩大有效投资、集聚资源要素并带动实体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7]。尽管当前研究对特色小镇这一新事物有多种解析,但总体而言,大致有产业经济、城镇布局、文创旅游和精准治理四大视角[8],且多数研究围绕特色小镇的产生发展、特征解析和历史演变等方面展开阐述,至于特色小镇在创建实践中的路径选择和变迁,除了少数个案研究之外,鲜有从小镇内部特别是不同类型的小镇创建与重塑实践过程切入,对特色小镇建设的路径演变进行解析。当前,在浙江各地区甚至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开展的特色小镇建设热潮中,在逐步明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来”等问题后,进一步厘清特色小镇“什么类型怎么建”“什么阶段怎么建”等现实问题无疑具有更强的实践意义。本文试图选取产业生态及产业组织的角度,对特色小镇创建的路径演变以及建设过程中若干问题进行阐述。

一、“产业生态”是特色小镇建设的关键视角

小镇之“特”首先是产业特色[9]。与住建部等国家部委建制镇概念的“特色小镇”不同,浙江特色小镇起源于自身独特的块状经济和区域特色产业,其目的在于解决传统块状经济和区域特色产业竞争力日趋下降的现实问题[10]。从根本上而言,浙江特色小镇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载体,是培育新产业、催生新业态的孵化器,更是产业生态不断丰富与完善的新空间。无论从历史渊源还是国内外知名小镇的发展轨迹来看,以产业为核心的特色小镇,其构建基础的关键在于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即涵盖了产业生存、发展和演变的产业生态环境,是特色小镇成长机制、组织形式、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3]。

从产业生态构成来看,与生态学家将之看作评价和减少产业对环境影响的研究方向不同,而是从更广义的范畴,将特色小镇产业生态定义为对小镇某一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全部要素集合及相互作用的关系,由创新生态系统、生产生态系统、商务生态系统等核心子系统以及自然生态系統、政务生态系统、社会文化生态系统等辅助子系统共同组成,涵盖了要素资源供给、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文化环境、宏观政策体系等产业发展演变所需要的所有因素(见图1)。产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庞大的、松散的、开放式的网络空间组织,具有相互依赖、复杂层次、共同演化、自我修复等特征[11]。

从产业生态的一般演化路径来看,产业生态系统的各成员之间基于产品的生产、研发、设计、分销等活动形成了共同发展的命运。在此过程中,由于要素资源、基础设施、社会文化环境、宏观政策等因素不断变化,产业生态系统的参与者不断加入、成长或消亡,生产、创新、商务、政务等各子系统也相应产生变化,而这些变化又通过各要素、各成员之间的联系相互影响,通过自我强化的反馈机制推动整个生态系统的演化。从动力源来看,产业生态系统的演化既可能是内生的还可以是外生的,可以是来自技术创新、市场需求、产业供给、制度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归根到底是要素协同的动态函数[12]。

与产业生态系统密切相关的概念还有产业共生组织和产业共生网络,它们是产业生态系统的组织形态表现。产业共生组织是不同产业或企业为了相互之间的经济、环境或社会效益而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专业化生产效率,防止负面的溢出效应。产业共生尽管较普遍地出现在同一产业内,但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混合产业群,也可以通过基础设施共享或联合提供服务等形式建立共同组织网络[13]。根据产业共生组织关系不同,可以分为四类共生网络:一是依托型产业共生网络,即依托某一个或几个核心产业或企业,通过吸附其它相关产业或中小型关联企业围绕其运作而建立起来的网络,其特点是特大型企业将主导网络的运行。二是平等型共生网络,指某一产业或企业会同时与其他产业或多家企业进行资源的交流,依靠市场调节机制来实现价值链的增值,在合作谈判过程中基本处于平等地位,该网络一般以中小企业为主,彼此之间不存在强烈的依附关系。三是嵌套型共生网络,一般是由多家大型企业和其吸附企业通过各种业务关系而形成的多级嵌套网络模式,既有大型企业之间、中小型企业之间的平等共生网络,又有小型企业围绕大型企业形成的子网络,这种依托型或平等型子网络之间相互渗透,从而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综合体。四是虚拟型共生网络,基于多样化和柔性化的市场需求,同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而建立的开放式动态联盟,整个区域内的产业发展将形成十分灵活和具有弹性的梯次结构[14]。在产业生态的演进过程中,我们往往可以借助产业共生组织与产业共生网络的变化来描述其外部表征和内在逻辑。

推荐访问:演变 路径 小镇 困境 生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