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李健吾对莫里哀喜剧的接受

时间:2022-11-22 19:20:09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莫里哀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喜剧家,在法国文学史上被称为法国古典主义最杰出的代表。李健吾作为中国研究莫里哀喜剧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的成就是不可忽视的。而李健吾不仅是翻译家和研究者,也是作家和文学批评家,那么,在对莫里哀喜剧的研究过程中,定会涉及到对他喜剧的批论,同时,作为戏剧家的李健吾在创作过程中也会受到莫里哀的影响,将其的喜剧创作方法内化在自己的创作中。

关键词:李健吾;莫里哀喜剧;内化与接受

一、李健吾戏剧创作简述

李健吾从小喜爱戏剧,在学生期间即参加话剧演出,曾担任清华大学清华戏剧社社长。1923年发表剧本《出走之前》,其后共创作、改编近50部剧作。19世纪20年代李健吾的戏剧创作显得比较稚嫩,注重故事性,比较单一,在30年代及其之后的创作中,相对比较成熟。三十年代,他吸收莫里哀喜剧创作理论,悲剧题材渐渐淡出他的创作,而选择用喜剧来揭示人性,但在其中他又有自己的创新,他在剧作中,以看客的心理来窥探这复杂落后的世界,并加以调侃,这时期创作了《这不过是春天》等戏剧。

二、能受莫里哀喜剧影响的条件及原因

韩石山在《李健吾传》的“序”中明确地写到了李健吾与法国文学的关系,可以说,李健吾的一生都在跟外国文学打交道,在法国留学两年,学的是法国文学,回国后,教授的也是法国文学。这段话交代了李健吾与法国文学之间的关系,他一直从事法国文学相关的研究,也就从侧面说明,他会受到法国文学的影响是肯定的。

1931-1933年,李健吾留学法国,这是他能够接受莫里哀喜剧影响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留学法国,懂法语,给他创造了读莫里哀喜剧原著和翻译其喜剧的条件,因为自己有法语和法国文学的基础,给追随莫里哀减少了不少阻力。

三、对莫里哀喜剧的接受与内化

1931年李健吾赴法留学,两年的留学生涯让他能够直接接触到法国文学,而作为喜剧大家的莫里哀当然是他研究和学习的对象,并在此后的戏剧生涯中,将大量的时间跟精力都放在对莫里哀喜剧的研究和翻译中。1934年以前,李健吾创作的戏剧大都是悲剧,而在这之后,他的戏剧创作以喜剧为主,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便是莫里哀喜剧对他的影响。

1、“三一律”创作原则

“三一律”是西方一种戏剧结构的规则,它规定戏剧创作时要遵循时间、地点和行为的一致,也就是在整个戏剧的构成中,只能有一个故事线索,故事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地点要在同一个地方。李健吾的喜剧大体上遵守“三一律”的创作原则,下面将通过对《这不过是春天》、《以身作则》和《新学究》三幕剧的分析,来看李健吾对“三一律”的运用:

(1)时间集中。《这不过是春天》为三天内(虽然不是严格的控制在一天之内,但是时间也是较集中的),《以身作则》和《新学究》都是一天内。

(2)地点集中。《这不过是春天》的地点在北平警察厅厅长的公馆;《以身作则》发生在华北某县城内。《新学究》发生在某大学附近。

(3)沖突集中。在《这不过是春天》里,剧作一开场就把人物推到了紧张茅盾冲突的漩涡中来。警察厅长接到上级命令追捕革命者冯允平,而冯允平却身处他的警察公馆里,并且与其夫人是昔日故友,在警察厅长夫人的帮助下,冯允平顺利逃脱。《以身作则》里,前清遗老徐举人,拥护封建礼教,其女儿与一位无赖营长相会,败露后被逐。他在用封建礼教约束别人的时候,自己的行为却不符合封建礼教的要求,例如他严格自己女儿的行为,自己却拜倒在女仆的石榴裙下,闹出了许多笑话。

而莫里哀作为17世纪古典主义喜剧的代表,在创作上,也是力求符合古典主义“三一律”的要求。如他的代表作《伪君子》就是一部典型的按“三一律“的创作原则完成的五幕剧,地点集中在奥尔恭的家里,时间集中在一昼夜之内发生,主题集中在揭露达尔杜弗的伪善面目这一点上。

2、人物刻画

李健吾和莫里哀都注重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他们的喜剧称得上是非常出色的“性格喜剧”。李健吾早期(二十年代)的戏剧中人物性格是比较单一的,没有多少起伏变化,或者说人物性格是从一而终的。而他三十年代的戏剧作品,对人物的刻画更深入,人物是丰满的。李健吾戏剧创作的转变,与他研究莫里哀喜剧是离不开的,他发现人物性格是莫里哀喜剧很重要的一部分。莫里哀喜剧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对人物性格的重视,他的喜剧在引人发笑的时候也说明了剧中人物性格的特点,刻画人物性格式在莫里哀看来是首要的工作。

李健吾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从他自己的审美观念出发,刻画了一个个复杂、充满矛盾的人物形象。同时,他笔下的人物的性格也不再是单一的、不变的,而是会随着环境的变换而产生微小的变化,人物的性格是跟着人物思想和情感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新学究》中的谢淑仪这个人物,形象鲜活,刚开始的谢淑仪性格是及其不成熟的,后来,接受了教育之后,她渐渐认识到自己过去误解了爱情,错把感激当爱,后来逐渐明白,并对感情有了新的认识与定位,这反映了她的性格逐渐臻于成熟。她的性格也是动态变化的过程。

3、反映社会现实

莫里哀从社会现实出发,描写社会风俗、人情世态以及人们在某种生活方式调教下而形成的某种特色,他的喜剧多把矛头指向十七世纪上层社会的贵族和教会人物,嘲弄这些人的故作风雅,虚伪贪婪,讽刺其伪善行径,揭露种种利用特权进行的罪恶勾当及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同时,维护个性自由,赞扬年轻人纯真的爱情。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充斥着各种思潮,但是传统的封建思想在人们心中依然根深蒂固,李健吾敏锐地观察到封建传统思想对人性造成的压抑以及伤害后,通过他手中的笔写出一部部喜剧作品,对中国社会落后的现实给予无情的批判,他的讽刺喜剧选取人物的某一性格来加以嘲讽,同时,剧作家往往都是从现实出发,着力反映时代社会世态人情的风貌。

莫里哀的《贵人迷》嘲讽了醉心贵族的资产者。关于这部剧作的来由,据说是路易十四因土耳其苏丹的使者傲慢无礼,于是吩咐莫里哀写作此剧加以嘲讽,不过,莫里哀显然并没有把这一内容作为重点,他着眼于暴发户汝尔丹力图改变社会地位的心理,同时抨击了破落贵族变成骗子的社会现象。

《新学究》中的康如水是一个接受过西方教育的人,但是西方先进的思想只流于他的表面,其内心仍是中国的传统文明。一方面用西方的“爱情自由”为自己的滥情作掩护,一方面又以中国传统的婚姻观念来要求别人,他没有办法消除新旧两种文化的矛盾。李健吾借此表达他对社会世态风俗的思考,像康如水这样的新学究还会继续使用旧礼教的观念,这种外新内旧的生活方式在现实生活中是可笑的,也是注定要失败的。

李健吾在对莫里哀喜剧进行翻译和研究的过程中,也将其喜剧理论内化到自身的喜剧创作中,并在其基础上,同本民族的生活和文化传统相结合,创作出符合中国社会的喜剧。李健吾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剧作家,他的喜剧也是中西喜剧文化相交汇的产物。

参考文献:

[1]李健吾.李健吾戏剧批评选[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

[2]张健.试论李健吾在中国现代风俗喜剧中的地位[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2.

[3][法]莫里哀著李健吾译.莫里哀喜剧全集[M].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

[4]王寿兰编.当代文学翻译百家谈[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5]李健吾.咀华二集[M].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2年.

[6]徐欢颜.古典与现实:李健吾对莫里哀喜剧的研究和阐发[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4(02).

[7]徐欢颜.莫里哀与李健吾的现代喜剧创作[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

[8]胡德才.论李健吾与莫里哀喜剧的精神关系[J].中国比较文学,2013(3).

推荐访问:喜剧 接受 莫里哀 李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