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生产性服务外包国家竞争优势分析

时间:2022-11-22 18:20:08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的强劲发展,推动着全球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更多地转向生产性服务外包,生产性服务外包正在成为外包业务的核心。本文运用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从生产要素、国内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和同业竞争,以及机遇和政府角色等六个方面,分析我国发展生产性服务外包产业的基础条件,对各要素之间的互动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 服务外包 竞争优势 对策

一、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

1975年,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宁和辛格曼根据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SIC),把服务业分为四类,即生产者服务业(商务和专业服务业,金融服务业,保险业,房地产业等)、流通型服务业(又叫分销或分配服务,包括零售业、批发、交通运输业、通信业等)、消费者服务业(又叫个人服务业,包括旅馆、餐饮业、旅游业、文化娱乐业等)和社会服务业(医疗、健康、教育等)。其中,生产者服务业就是我们研究的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将生产性服务业分为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商务服务等。

二、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2008年1~7月,我国共签订服务外包合同7834份,同比增长121.2%,合同协议金额18.5亿美元,同比增长249.9%,从事服务外包的从业人员达33万人,取得各类国际资质认证的服务外包企业489家,信息技术外包依然是主要方式;发包主要是日本、中国香港和美国;服务外包的企业仍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体。总的发展特点是:1.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较快,但仍远落后于货物贸易;2.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地位不断上升,构成服务贸易主体;3.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有所改变,但仍以传统生产性服务贸易项目为主。

三、国家竞争优势要素分析

迈克尔·波特在反思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指一个国家使其公司或产业在一定的领域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本文运用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从生产要素、国内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和同业竞争,以及机遇和政府角色等六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发展生产性服务外包产业的基础条件,对各要素之间的互动进行了剖析,通过“钻石模型”分析工具,推导出我国发展生产性服务外包产业,已日益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具有了国家竞争优势的结论。

1.生产要素

生产性服务外包作为新兴的产业,他与传统产业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是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决定了该产业生产要素的特殊性,人力资源要素尤其占有突出地位。

(1)人才储备丰富

中国能够提供快速增长的具有多语言支持和跨文化融合能力的人才储备。全球仅有少数国家如中国、印度拥有大量可以培养的工程和IT人才,在人才供应成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主要瓶颈的情况下,拥有充足、可培养的初级人才资源将为中国承接服务外包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国每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巨大,2006年,全国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和成人本专科在校生规模达到2374万人,与美国每年130万毕业生相比,2007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2008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559万人。同时,每年到海外学习的人数和回国工作的人数不断增加。中国的海外留学人员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资源,构造世界级服务外包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吸引国外企业将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来的重要原因。不断充实的人才储备,为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支持。

(2)中国独有的对日韩的语言文化优势

企业与外包商之间的一种合作行为,合作过程中必然产生文化的交叉与碰撞。中国和日本、韩国地理位置接近,生活习惯和文化相通。地理和文化相似性、语言优势帮助中国确立了在北亚服务外包与离岸市场的绝对领先地位。我们得到的日本服务业务一直占我国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50% 以上。按照GARTNER日本的统计:日本服务外包离岸业务,占日本国内市场需求的5%,而日本离岸服务业务的70% 发到了中国,2007年日本到中国的业务总量为18亿美元。

2.需求条件

(1)产业转移效应

在全球化背景下,服务外包已经成为一项新兴的行业,正在成为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内容。对我国而言,承接跨国公司的服务外包,是一种全新服务贸易方式,这种产业转移无污染、无能耗,有利于发挥服务资源优势,扩大服务贸易规模,促进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扩大我国在国际服务市场上的份额,提升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对我国当前解决贸易结构低级化状态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2)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传统加工制造业,占地多,污染大,产出少,科技含量低。生产性服务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运营成本低,且多由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人士开创与运营。因此,它不仅可作为制造企业精简机构时的一种无奈选择,而且还因成本优势与技术优势为制造企业升级提供了一种合理选择。用生产性服务业改造并提升低端产业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趋势。例如,软件和计算机服务业逐渐渗透到现代制造业中,能够极大地提升现代制造业的生产效率;研发设计服务业在产业链条上处于上游和高端环节,能够通过研发攻关和创新设计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提升产品附加值,进而增强高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

(3)突破贸易壁垒效应

以软件、技术研发、信息技术服务和业务流程服务为主的服务外包,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知识密集型产业。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是智力劳务,主要集中在金融、信息技术等知识密集行业,完全可以不出国门实现“智力出口”,突破货物贸易壁垒和国际劳务输出中自然人的流动的贸易障碍,直接降低劳务出口的成本,提高出口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对我国发展服务贸易实现互利双赢具有重要意义。

(4)劳动力就业的需要

充分就业是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必要前提,目前我国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尽管生产性服务企业的规模较小,如美国的生产性服务企业的规模多年来一直保持在12人左右,但这丝毫不影响其在解决就业方面的贡献甚至超过了其他任何行业。譬如,从1975年到1995年,美国经济共增加了5000万个工作机会,就业增长率为50%,而其间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增长率为101%,是全国平均增长率的2倍。自1977年到1996年,加拿大经济共增加了370万个工作机会,就业增长率为37%,而其间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增长率为138%,大约为全国平均增长率的4倍。生产者服务外包的发展必然带来新的工作岗位的增加,有助于提高我国劳动者队伍中智力密集型劳动力的比例,进而提高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在就业总人口中的比例,促进现代服务业规模的发展,在当前,对提高我国劳动力整体素质和整体就业量,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作用

3.相关与支持性产业

包括国家在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提供创新与升级的优势。软件、通讯等信息技术是现代服务外包的技术载体和实现手段,通讯网络则为服务外包提供了硬件基础设施,其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已成为衡量服务外包商业环境的重要指标。离岸的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处理、呼叫中心、远程培训、系统运营维护等都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软件工具搭建的平台实现的。

中国具有高质量和大规模的交通、通信等现代基础设施。中国拥有世界级的电信基础设施。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高速互联网和宽带接入、向主要的软件基地提供稳定的不间断双电源供电、拥有连接大部分一级和二级城市的大约150个民用机场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4.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同业竞争因素

公司战略、结构和竞争包括公司建立、组织和管理的环境以及国内竞争的性质。信息产业部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国,主要从事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已经达到3000家以上,从业人员高达30万。企业业务类型齐全,能力素质全面,承接业务覆盖ITO与BPO的所有细分领域,能够为本国以及海外客户提供软件开发、软件配置与支持、应用实施、应用管理以及应用托管、硬件配置与支持、硬件设备托管、网络集成、IT培训、IT咨询等各类ITO业务,也能够提供研发设计、人力资源、金融财会、采购、营销、客户关系等各类BPO业务。

5.机会因素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技术创新活动以及创新成果的支撑和应用。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新兴领域的技术创新日趋活跃,产生了一批对行业具有重要影响的技术成果。例如,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数字出版技术等一批对行业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的技术成果。

6.政府角色

为推动中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国务院已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在全国建设若干个服务外包基地,有序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商务部2006年开始启动了承接服务外包的“千百十”工程,确定的首批五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分别是大连、西安、成都、上海、深圳;2007年初,天津、北京、南京、杭州、武汉和济南被认定为第二批“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从政策环境看,我国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外商投资环境,很多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建立了较完整的支持服务体系。

四、提升生产者服务外包竞争力的对策

1.政府层面

(1)设立相关的部门,改善承接的“软环境”。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软实力”竞争是国家间竞争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生产者服务外包的迅速发展,将对我国研究制定相关促进生产者服务外包发展的措施提出更高的要求。

(2)建立生产者服务外包在内的服务贸易统计制度。中国到目前还未建立包括生产者服务外包在内的服务贸易统计制度,中国的服务贸易情况只有一部分数据,并且不够全面,对全面了解中国包括生产者服务外包在内的真实、准确情况难度较大。

(3)打造承接生产者服务外包的中心城市,引导区域协调发展。一国的承接中心城市往往能够代表该国承接生产者服务外包的最高水平。所以中国应该打造承接生产者外包服务中心城市,使起成为一张“世界名片”,借机提高中国生产者服务业在世界上的整体形象。

2.行业层片

行业协会是企业与外界市场交流的桥梁。在中国国内,生产者服务外包是一个新生事物,各级政府和社会大众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在国外,中国生产者服务外包企业又被知之甚少。因此,中国也应该组建类似与行业协会的机构,积极组织协调中国生产者服务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建立中国生产者服务业行业协会,可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

3.企业层面

要做大做强企业,扩大中国生产者服务企业的规模是提高中国生产者服务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途径。现在全球跨国生产者服务外包市场上, 生产者服务外包发包方对承接方的生产者开发实力、CMM认证级别、企业的品牌及信誉情况、项目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生产者服务企业想要在竞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就必须扩大规模。中国政府和各承接城市政府,可以筛选一批基础扎实、技术雄厚、品牌形象好、发展潜力大的生产者服务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资本手段,打造一批规模大、技术好、市场份额多、国际竞争力强的国际性大型骨干龙头软件企业。

参考文献

[1]连廷广:论发展生产性服务企业的急迫性和思路[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06(2)

[2]彭一峰: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与我国对策分析[J].科技和产业, 2006(02)

[3]何会文:生产性服务的战略角色[J].经济导刊, 2006(04)

[4]刘 莹:论中国发展全球服务业外包的机遇和挑战[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5(11)

[5]2008年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推荐访问:外包 竞争优势 国家 分析 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