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运输资源配置中的若干问题分析

时间:2022-11-22 11:55:21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本文在深入理解交通运输资源配置内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交通运输资源配置的标准和交通运输资源配置的层次。

关键词:交通运输;资源配置;标准

一、交通运输资源配置的涵义

由于需要的无限性和多样性与资源的稀缺性和用途的多样性,要求人们必须在各种资源配置之间做出选择,以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以满足人们的需要,这是任何社会都面临的基本经济问题,资源配置问题也就成为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概括地说,资源配置就是指资源在不同用途、不同使用者和不同时期之间进行分配。资源的最优配置就是使社会各种资源处于一种最优组合状态,产生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交通运输领域,客观上也存在着社会运输需求的多样性、无限性和交通运输资源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因此,面临着如何用有限的交通运输资源去有效满足各类客货运输需求的基本问题。仅就概念而言,交通运输资源配置就是指交通运输资源在不同用途、不同使用者和不同时期之间进行分配,以有效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各种客货运输需求。交通运输资源的最优配置,就是使各种运输资源处于一种最优组合状态,产生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交通运输资源配置的标准

交通资源配置的标准可以分成五个基本维度:

1.区位标准:包括时间、成本及距离等基本指标。我们总希望交通运输设施及运行能以最小成本、最少时间与最短距离来改变空间区位,最大程度地提高物资及人的空间位移效率,形成最有效的物流及客流聚集地,产生最大化的经济聚集效益。但是,由于受运输工具、空间及地形的限制,最小成本、最少时间与最短距离很难完全保持绝对占优的一致性,这就需要根据运输活动的定位来进行平衡。区位标准是最基本的维度变量,是交通运输存在与运行的基本规律,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给予优先考虑。

2.服务标准:包括可及性或连通性、通畅性、机动性、质量特性等指标,体现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或体系的基本定位。可及性或连通性是一种普遍性服务的法则,保证每一个交通出行用户都拥有某种机动出行的最基本权利。通畅性是一种效率法则,保证特定的交通用户能实现他们的及时性或准时性要求。机动性是保证特定的交通用户实现他们采用某种交通工具机动出行的便利条件。质量特性是保证特定的交通用户可以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满足他们采用某种交通工具机动出行的质量条件,包括可靠性、数量、时间、舒适性、运输损耗与损失等内容。

3.社会标准:包括公平性、行政性、安全性及国防性等指标,体现了交通运输服务于社会稳定、国家治理及公共安全的一类要求。公平性保证了每一个公民的最基本的交通出行权。行政性与安全性是政府治理国家的需要。国防性是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与安全以及军队机动作战的基本要求。

4.经济标准:包括适应性、财务性及国民经济性等指标。适应性反映了交通运输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及水平。财务性反映了交通运输投资项目的财务效益,是市场经济或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要求。国民经济性反映了交通运输投资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考虑了交通运输产生的外部经济效果或外溢效果。一个交通运输项目的财务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都好,在经济及制度设计上是最合理的;财务效益好而社会经济效益不好,在制度设计上存在不合理因素,项目不可行;财务效益不好而社会经济效益好,项目有公益性特点,此时如果项目必须执行,项目运行则需要国家及政府提供经济补偿或补助。

5.消费标准:包括休闲娱乐、观光旅行及探险等内涵,将交通运输作为一种直接的消费需求而非派生需求。例如,游艇、观光火车、观光飞行等。

区位标准与经济标准是交通资源配置的绝对衡量基准。例如,从山西向外运煤,煤炭外运最适合的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运输成本低、运量大、运输时间短。财务效益好的项目,可采用经营型方式运作;社会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可采用公益型方式运作。

社会标准是影响交通资源配置程度最深、历史最悠久的一项非经济准则。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加强及交通运输技术水平的提高,其交通运输的保障手段日益提高。社会标准中的公平性准则是经济及社会进步的产物,它要求在最低程度上保障每一位公民的出行权。

服务标准与消费标准是交通资源配置的相对衡量基准,随经济、技术及社会实力的提高而不断变动,决定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基本定位。在中国,普通公路被列为普遍性服务,而高速公路存在大量收费路段,还只是一种准公益性服务。普遍性服务需要依靠国家及政府按公益性项目运作,配置资源并提供必要的财务补助。此五组评价维度的权重,根据项目组合类型的不同而不同,根据经济及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而不同,根据国家发展战略的不同而不同。

三、交通运输资源配置的层次

从纵向角度看,交通运输资源配置可包括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战略层面的交通运输资源配置问题,涉及资源在交通运输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分配,主要解决如何使社会生产共用的资源转化为交通运输资源的问题,即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将多少经济资源(或生产要素)投入到交通运输领域,形成交通运输供给能力。

第二个层次为综合交通层面的资源配置问题,主要涉及交通运输资源在不同运输方式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分配,配置的结果为交通运输的方式结构和空间布局。交通运输资源在不同运输方式和不同地区之间进行分配时,又各自包括不同时期的分配问题,即交通运输资源配置的时序问题。

第三个层次为运输方式层面的资源配置问题,主要涉及在不同运输方式内部资源如何进一步去分配,以形成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使用者运输需求的交通运输供给能力。

第四个层次为微观层面的交通运输资源配置问题,即交通运输的市场主体——交通运输企业如何根据要素供给和市场需求合理配置资源,以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四、结束语

要发展协调的综合运输系统,其核心问题就是整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各种资源,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交通运输资源配置效率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交通运输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运输经济学的研究重点之一。在运输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要把市场和政府的作用相互结合,做到运输资源的合理配置。

参考文献:

[1]樊桦,关于交通运输资源配置的若干思考,综合运输,2009

[2]荣朝和,重视基于交通运输资源的运输经济分析,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6

[3]向爱兵,肖昭升,交通运输资源配置中政府和市场作用定位初探,综合评述,2010

推荐访问:资源配置 若干问题 运输 分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