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影响高职院校招生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11-20 14:20:09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招生工作关系到高等职业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如何做好招生工作,是当前各高校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对目前各高职院校招生现状、存在问题、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高效率的招生工作宣传与良好的就业前景相结合是高职院校扩大生源、提高生源质量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1)09-0217-0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已朝着大众化方向发展,高校的招生计划不断扩大,高等职业学院、民办高校数量的不断扩大,国外高校进入我国招生等因素,高校在招生生源方面受到严重的影响。生源是学校生存的基本保障,是学校的生命源泉。生源质量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影响高职院校招生主要因素是考生求学的希望值过高、对高职院校的认识和择校观念诸多因素。近几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在快速发展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招生工作难以按计划按时完成、生源质量不高等,使得部分院校由此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招生工作对于高职学院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促进高职学校健康持续发展,满足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认真分析目前影响高职院校招生的主要因素,研究对策,采取措施,突破瓶颈,切实做好高职招生工作。

一、高职院校招生现状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培养目标为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招生却存在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考生期望高学历,青睐本科院校

高考后,成绩好的学生满怀希望能读上重点大学、本科大学,选择知名度高、专业特色强、出国机会大的本科学校。达到专科(高职)分数线的考生一是希望能上本科院校读专科,专升本的概率要大点;二是有的已被专科(高职)录取,却要放弃专科(高职)就读,选择复读,来年再考本科学校。由此来看,考生对高校层次的选择希望值越来越高。而对于高职院校,更多的家长和考生则是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才做出的“无奈之选”。直接导致高职院校招生困难,生源不足。

(二)生源质量差

由于目前我国的高考制度实行“千校一张卷”的考试方式,录取是从高到低学校层次录取模式,专科(高职)录取的是本科学校落榜的考生,即便是录取了好的成绩考生有的选择复读,有的选择成人本科学校就读,有的选择国外本科学习,这样进入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学习成绩都比较差,多数学习习惯不好,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程偏科。高职院校面对这样的生源质量,办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提出严峻的挑战。

二、影响招生数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观念转变不够,定位不明确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都是从中等职业学校升格转入的,其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生的培养目标等方面,在观念上没有得到及时转变,教学计划、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等具体的教学方面还停留在中专的办学模式中,对高等学校的办学目标要求、办学规律没有深入研究。学校的师资队伍知识结构不健全,管理队伍学历层次偏低,对高职教育的理解较为简单和经验思维。因此,在学校的办学总体思路上,缺乏与高职教育发展相适应总体思路和发展规划。从宏观上,没有把握好学校的办学方针,他们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什么目标、什么层次、什么类型的人才,都不是很清晰。从微观上,高等职业教育老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教学计划怎样编制、选择什么样的教材、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对高职教育发展方向不能准确把握。

(二)考生及家长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报考高职院校人数较少

由于目前社会中的普遍价值观仍存在诸如“高学历才能拥有高职位”、“好文凭是优质生活的金钥匙”等这样的认识。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承载着家里几代人的殷切期望和重托,希望通过高考进入重点本科院校,取得名校文凭。成绩较好的,则更希望取得硕士、博士学位,以之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许多家长和考生对于高等职业学校并不了解。有的认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就是原来的中专;有的认为高职是高等教育中最低层次的教育,如果就读脸上无光;有的认为高职就是培养工厂的技术工人,认为是断续教育属成人教育序列;有的认为高职是技能培训学校。总的来说,是考生及家长对高职教育的办学性质不了解,所以多数选择放弃就读高职学校。由此导致本科院校、普通专科院校生源过剩,应接不暇;而填报高职院校志愿的则相对较少,生源不足,生源质量不高。

(三)就业方向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招生

用人单位普遍存在的人才高消费现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不断推进,每年毕业大学生不断增加,大学生求职的难度越来越大,社会出现大学生就业求大于供的现象,而企事业在用人方面一味盲目攀高,用人学历标准不断提高,出现了人才的盲目消费、超前消费不正常的现象。有的企事业招聘岗位分明高职毕业生就能担任的,但企事业还是要选择高学历的大学生,他们这样做其目的就是想用招聘高学历的大学生装点门面。“重学历轻技术”、“重牌子轻能力”的传统观念,是目前企事业招聘的共同存在的问题。

目前部分用人单位缺乏职业标准。出现用人单位盲目攀高学历的现象,主要是没有建立对主要行业、部门的职业准入制度。尽管国家对对许多行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但是这一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和强有力的监管,没有相应的保障措施。部分企业随意性较大,任意提高用人条件,追求高学历。另外,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本来有的岗位应该是具有高技能人才才能胜任的,但企事业却招聘大量廉价劳动力,使非技能性劳动力进入技能性的岗位,造成大量具有技能性人才的高职毕业学生不能及时就业,在社会上留下高职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印象,导致此现象恶性循环的。

(四)高职院校数量增加,导致同类型院校竞争激烈

近年来,各省市的高职院校数量不断增加,部分地区甚至翻倍增长。由于高职院校数量剧增,而高职计划数和报考考生的数量每年递增一般在10%左右。如果生源总数增长不多,那么每个院校能分到的生源则自然会减少。目前高职院校数量大幅增加,相互竞争就更加激烈。这种内部挤压给高职院校招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导致各高职院校不得不均采取各种方式,不惜代价,以求争取到更多的生源。

(五)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下降

一线教师编制中大多数都是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合并、升格为高职院校后直接转制的,教职人员配比和师生比例失调。由于高职院校多数升格时间不长,学校师资结构、学历层次、教学水平还没有得到及时调整更新,造

成在高职教育中,有很多方面不符合高等教育的要求。随着高职办学质量要求的提升,合格师资数量更加紧缺,但是由于大量扩招,有部分老师身体欠佳,临近退休,他们还必须坚守在高职教学的第一线。部分高职院校有因师资而调整教学计划的现象,任意删去教学计划课程,随意调整课程内容,不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中公共课、技术课、专业课学时比例失调,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学时比例不符合要求,实训场所有限,实践教学无法得到保障,学生的实践动手训练机会少,技能得不到提高。

三、对策研究

(一)树立高职教育品牌

高等职业教育品牌的成长除教育机构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因素外,如政府推动和鼓励等因素之外,关键在于教育机构自身的教育服务质量体系和价值体系。教育品牌通常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教育品牌专指学校名称的标志,例如学校牌子、校徽等;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教育品牌是指学校的名称、标志和为教育消费者提供教育服务,即高等教育品牌是涵盖培养教育消费者的各要素--学校名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教师、学生质量、专业等要素的总和。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教育服务品牌构建必须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端正教育营销理念,正确地进行高职教育服务品牌定位,即打造教育品牌要始终把培养有特色的专业化人才放在第一位,把社会效益、教育效益放在第一位,教学质量、学生素质、合格人才是教育品牌的核心和根本。具体说,师资品牌,学生品牌,校长品牌,专业与教育服务品牌都应该是未来的优质教育服务品牌及其探寻自身的品牌化路经,应该未雨绸缪地规划与铸就。

(二)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提高生源质量

各院校的招生宣传要有自身的特点,根据考生及家长的需求特点和学校的生源目标,科学地选择恰当的广告媒体,确定行之有效的广告宣传策略,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高校招生宣传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应全方位、多角度,力争在考生中树立重视高职教育、尊重高技能人才的观念,形成高职教育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同时,应在全校范围内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家长、中学服务的意识。尤其学校对外的每项工作都是一个宣传的窗口,每个教职员工和大学生都是宣传员,要树立全员参与的大宣传观念。

(三)改革招生政策,单独实践招生

鉴于近年来部分本科院校实施的自主招生政策,高校的招生方式日趋多元化。为改革高职高专院校的招生模式,我国自2005开始,以上海的3所民办高职院校为试点,目前全国有100所高職院校进行了单独招生改革试点的探索与实践。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试点是对高职院校招生和考生都带来了福音。单独招生改革试点是积极引导高中毕业生向优质高等职业教育合理分流,提高高等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和办学水平,推进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分类入学考试,在全社会营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氛围,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单独招生对于高职院校和考生都有分别录取、考试两次机会。高职院校可根据本校的专业特色设置招生专业划计划,根据专业设置考试课目,这样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高考高度统一的高考制度,为高职院校选拔人才开辟了新途径,也为高职院校提高报到率得到了政策的保障。考生可有两次选择高职院校的机会,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是在全国高考前进行的,也就是说参加了单独招生的考生,如果单独招生未录取的考生,还可以参加全国高考,这样就对考生多一次升学的机会,那么,对于那些已定位在高等职业院校范围的考生,他们可以提前做好定位,这样可给考生思想上、心理上减轻高考压力。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对高职教育的发展,改善生源结构、生源质量意义重大。

(四)建设专业柔性化,设置课程模块化

从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招生情况及毕业生情况来看,有很大一部分考生与家长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对高校招生专业缺乏深入研究,专业所开课程、培养目标、就业前景一概不知。在填报志愿时是非常盲目的,主要听朋友推荐和从众,因而导致,每年考生填报专业志愿时社会上流行的热闹专业扎堆现象非常严重,而社会需求增长较多的一些专业则经常出现招生严重不足。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对专业进行柔性化建设、对课程进行模块化设置,即实施“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的培养模式。“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是将某个学校某个学院,对专业基础课程科目相同或教学内容相近、学分数和学时数比例相当的专业进行分类,按专业大类进行统一招生。例如济南大学根据学校专业自身状况,结合学校教学资源和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建立由经济学类、法学类、政治学类等近20个不同专业群组成的学科大类,并按此学科大类实施招生。统一招生数量、统一录取标准,两学年后结合社会岗位需求及学生专业兴趣按具体专业进行分流。专业大类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难点与重点,在于培养方案中专业大类“柔性化”基础课平台的搭建与“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设置与优化。调整学科与专业设置,甄选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建立打通基础、专业分流培养的课程体系;打破专业壁垒,建立自由选择和转换专业的机制,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自主成才,在拓宽专业口径的同时,为学生提供选择专业的机会。各专业的招生数量趋于平衡,教学资源合理配置,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将大大改善,进而,给学校的招生带来更大的优势,逐步形成招生与就业的良性循环。

(五)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做好招生工作的关键

高职院校的就业情况是考生及家长密切关注的问题。良好的就业前景将是吸引生源的重磅砝码。2007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从制度层面上固化了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渠道和途径,标志着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高职院校应把就业工作当做一件大事来抓,毕业生就业方向和岗位将直接关系到考生对院校的选择。通过“订单式”培养等方式,加强校企合作,开拓就业市场,为学生全方位提供就业服务,使学生得到高质量的就业岗位,使学校的学生进出渠道畅通,达到良性循环,从而使生源稳定。高职院校只有提高毕业生的优质就业率,才能赢得考生及考生家长青睐,院校的地位才能不断提升,在同类院校的竞争中,才能有立足之地,生源的数量和质量也将得到相应的保障。

四、结论

当然,高职院校的招生情况与院校办学的诸多方面都息息相关,除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外,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校软硬件条件等方面都应该是各院校下工夫解决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必须在明确的价值选择及其相应的专业化服务体系基础上,进行专业化价值的输出与传播,即通过教育服务品牌战略的实施,将教育服务产品向社会和市场推广,保障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同时,实现教育产品的价值,提升学校的综合水平,才能真正吸引更多更好的生源。

[责任编辑:小渔]

推荐访问:高职 因素 对策研究 影响 院校招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