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独立学院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11-19 14:5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图分类号】TP3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12-0062-02

作者简介:纪威(1978年),讲师,现代教育技术。

【摘要】VB程序设计作为独立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知识点分散,实践性较强。本文针对我校学生特点,结合该课程的定位、教学内容,分析了在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从合理安排授课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实验质量、增加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探讨与实践。

【关键词】VB程序设计;课程定位;教学内容;课程设计

1引言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加快发展、深化改革的必然产物,它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等教育模式,因其生源、办学等特点,应立足于培养宽口径、多方向、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标准,培养过程注重基础教学、加强实践环节。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应突出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的应用性、针对性、相对独立性和模块化,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加以探索。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是大多数独立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属于教育部提出的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体系中的第二层次课程。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该课程是零起点,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在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规则、常用算法和V B6.0应用软件开发方法的基础上学会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界面的程序设计方法,为今后的深入学习或自学其他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结合作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对《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这一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希望对VB课程的教学有所帮助。

2确定《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实验目的

2.1教学目标:《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该课程包括三个重要的知识模块:一是语言知识,二是程序设计方法,三是算法。在这三个知识模块中,计算机语言处于程序设计的最底层,是程序设计的基础和工具,是掌握编程技术的关键;程序设计方法处于程序设计的中间层,是在开发正确、可靠软件的前提下,缩短软件开发周期,进而延长软件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算法处于程序设计的顶层,是解决问题的规则,是程序设计的核心。因此,《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要把语言知识作为一种技能来培养,把程序设计方法作为一个规则来遵循,把算法作为科学方法来传授,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跟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因此,我们注意对不同的知识模块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自学能力作为本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2.2实验目的:《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上机实验的目的是:

2.2.1提高学生对程序设计的理解与应用的能力。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尤其是一些重要的语法,光靠课堂讲授,既枯燥无味又难以记住。而通过多次上机,就能自然地、熟练地掌握。

2.2.2培养和提高学生在编程与调试过程中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真正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就不仅应当了解和熟悉有关的理论和方法,还要求自己动手实践。对程序设计来说,则要求会编程序并能上机调试通过。因此调试程序不仅是得到正确程序的一种手段, 而且它本身就是程序设计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和基本要求,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在此过程中还贯穿另一个重要目的——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信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在目前的《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常常存在一些问题,现归结如下:

3.1教材过细,教学内容偏差: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材和教师课程讲授中对所有的问题都面面俱到,但又泛泛而谈,缺少教给学生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解决编程问题的基本思路。现有的教材内容多数是强调语句、语法规则的讲解,学生对该课程的印象总体是记忆多于理解,接受多于思考,而且由于语法的单调枯燥容易使学生陷入到冗繁的语法规则之中而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同时,普遍缺少课程设计环节,使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还是无法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计算机编程概念.除此之外,课程内容太零散,教师不能从总体上把握课程,觉得课时数不够,在课堂内无法把大纲规定内容讲完,课程难度较大,教学效果不明显。正是在教学中缺少程序设计的逻辑思维训练,所以未能提供给学生发挥创新思维的空间。

3.2上机实验缺乏针对性:首先,在设置课程时,往往讲课的课时大于实验的课时,大部分学生又缺乏上机操作兴趣,造成该课程上机实验形同虚设。其次,在上机实验过程中,由于对语法语句不能灵活应用,对特定的程序环境不知所措,缺乏编程思想,有些学生即使对语法、语句等很熟悉,但要编程则无从下手,实际编程调试能力很差。最后,目前的实验安排都是围绕如何去消化课堂内容而开设的, 缺少综合性练习,学生上机实验照书打程序, 实验的内容更像是在验证实验结果,甚至有的学生就作为打字练习,实验的内容做完后,也不知程序为什么要这样编写,这样相对孤立的、攀仿式的实验, 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综合问题和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也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3学生的心态和学习方法的不适合:《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这门课主要以上机实践和建立程序设计模型为主,实用性很强,这就需要学生挖掘自身的学习方法,提高独立学习的能力,自觉多做小的编程练习,从一开始就形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形成自己的风格。但是,由于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年龄大都在1820岁之间,人生目标不明确,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学习上遇到困难,如果没有得到老师及时帮助和鼓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急剧下降,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同时,自我调控能力相对薄弱,进入大学,自然有松口气的感觉,再加上大学粗旷式的管理模式,一些学生经常逃课,很难使他们摆正心态。另外,教师不可能像高中时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了学生投机取巧的条件,作业经常抄袭,甚至在考试中还进行作弊。除此之外,由于长期接受应试教育,应试能力很强,知识多以背诵为主,对教师依赖性较强,缺乏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和钻研精神。而以上这些情况要让学生学好《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这门课程,实属困难。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动手能力也就无从谈起了。

4改革教学方法,注重能力培养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是目前独立学院中普遍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其实践性非常强。它以编程语言为平台,介绍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在该课程的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编写方法,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逐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搞好《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探究其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当前独立学院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我校学生的特点和该课程整体安排,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主要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改进措施:

4.1整合安排教学内容:针对《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的教学目标与实验目的,在教材的选取上,主要考虑学生个体学习基础的差异性,所选取的教材既能使大多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并完成实验过程,又能满足少数学生深入学习的要求。因此,选择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程胜利老师主编的《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一书并结合我院计算机信息技术系编写的《Visual Basic程序设计上机实验指导》作为日常该课程的教材。同时,我们将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计算机语言的规范。包括数据类型、数据结构、输入输出、文件包含、程序的框架结构等语法内容。(2)概念及程序设计方法。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程序设计方法,而有关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方法及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始终贯穿于整个代码编写和运行之中,这当中的许多基本概念一定要讲清楚。(3)编程能力的培养。这三大模块内容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互相贯穿的。同时,将课堂教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知识传授与逻辑思维训练相结合。由此,在教学中我们以程序设计方法为主线, 适当淡化语法,重点讲解结构化程序设计、模块设计、库与接口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数据抽象与程序抽象等内容,将程序设计的方法与思路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同时,将语言的语法规范在实际应用中讲解,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学习语法枯燥无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授课中采用实例教学:学好程序设计,兴趣是关键。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同情况,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实施案例教学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集中其注意力,遇到类似问题时,能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通过对完整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从而真正提高编程水平。对于案例教学则贯穿在课程的主要章节中,根据课程知识点,按代表性、实用性、趣味性的原则来设计案例,上课时要一边讲解一边上机实现案例。例如:在第一节课就介绍一些VB开发的实用例子,或者是以往毕业生开发的系统,让学生对程序设计的作用和功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讲解课程时通过举例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先把要用的知识点适当地讲解,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理清求解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证明,如讲解计时器控件的用法时,先讲这个控件的常用属性、事件和方法,实例化时使用timer控件、hscroll控件和picture box控件实现图片的移动,水平滚动条左右分别对应最小与最大值,当拖动鼠标时,就形成图片的慢速与快速移动,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4.3加大实验,提高实验质量:《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必须十分重视实践环节。许多实际的知识不是靠听课和看书学到手的, 而是通过长时间的实践积累的。要提倡通过实践去掌握知识的方法, 除了要保证有足够的上机实验时间外, 还必须重视实践的各个环节来提高实验的效果。

为此,我们努力探索对实验教学的改革,增加实验的课时数,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正确的、规范的编程方法。上机实验的内容可分为: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和综合型实验。并将这三种实验结合起来,用以对学生程序设计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其中,验证型实验主要由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进行练习,其目的是使学生验证、理解、巩固并掌握课内所要求的基本教学内容;设计型实验每次可增设1至2个,主要以“课题”形式提出实验要求和具体的实验成果,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掌握实验所涉及的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来设计、开发并最终完成实验项目;综合型实验由任课教师编排,将整个VB程序设计的知识贯穿在一起,使学生能更快地体会和掌握程序设计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寻找答案的能力,达到提高实验质量的效果。

4.4增加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一个既动手又动脑的独立实践机会,使学生通过综合性的实践去体会,去掌握如何通过编程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编写程序、上机调试程序,才能从中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方法、积累程序调试的经验,体会程序设计成功后的乐趣。这也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新概念,它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判断,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把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同时为学生创建一个真实环境,使他们建立“系统开发”的整体概念,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与工作奠定基础。

5结束语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作为独立学院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着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建设,加强对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通过采取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必然会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在个性和才能等方面得到发展,极大的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龚沛曾,杨志强.“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4

[2]何钦铭,陈越.浙江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大学计算机课程论坛,2007

[3]郭彩虹.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9)

[4]张敏霞.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4

[5]牟连佳,等.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5

[6]何克东.加强实验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大学计算机课程论坛,2007

推荐访问:程序设计 课程教学 独立学院 探索 实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