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杂交一代芦笋设施栽培技术

时间:2022-10-27 08:30:19 来源:网友投稿

根据不同的栽培方式,芦笋可分为白芦笋与绿芦笋。富阳自1986年开始引种芦笋,以采收白芦笋为主,1993年开始逐渐转为采收绿芦笋。2001年开始试种杂交一代新品种。经过几年的试验研究发现,格兰德F1、阿特拉斯F1、早生帝王F1等几个品种抗病性强、高产、笋粗、质优,具有极强的杂交优势,适合本地种植,成为芦笋生产上的主推品种。近年来,大棚、滴灌、杀虫灯、性引诱剂等设施逐渐在芦笋上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推广前景十分广阔。现将芦笋杂交一代新品种的设施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品种简介

1.1格兰德F1

植株高大,长势强健,嫩茎抽生多且整齐,产量高,质量好,抗病、抗逆性强,产品粗壮肥大,色泽深绿,外表光滑,鳞片抱合较紧密,高温散头率低。

1.2阿特拉斯F1

嫩茎粗壮,肥大,色泽深绿,顶部鳞片抱合紧密,植株长势强健,株型高大,萌芽早,茎数多,产量高,质量好,抗病、抗逆性较强。

1.3早生帝王F1

专用绿芦笋品种,早熟,春季出笋早,嫩茎粗壮肥大,整齐,色泽深绿,顶部鳞片抱合紧密,质量好,植株高大,抽茎多,产量较高,抗病性强。

1.4阿波罗F1

嫩茎肥大呈圆筒形,色泽暗绿,表皮光滑,顶端鳞片抱合紧密,植株长势强健,丰产性好,抗病性较强。

2育苗

2.1播期

在设施栽培条件下全年除较寒冷的12月、1月、2月外,均可播种芦笋,一般苗龄50~60天定植。

2.2浸种催芽

种子用清水淘洗,捞去劣质种子,然后在 25~30℃的水中浸泡,每天早晚各换1次水。春播浸种 3 天,夏秋播浸种 2 天。浸种结束后,沥干水分,用多层湿纱布包裹,置于 25~30℃的环境中保湿催芽,3~7天后部分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2.3育苗方式

分直播育苗和营养钵育苗2种方式。

①直播育苗栽种667 m2芦笋需苗床67 m2,宜选沙质壤土,且前作不是芦笋、甘蔗、果树、桑树、胡萝卜、棉花、苎麻等的地块作苗床。67 m2苗床撒施腐熟栏肥250 kg、复合肥 1.5~2.5 kg,浇施7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7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等杀菌剂(以下简称杀菌剂)100 kg,翻耕入土,再撒施3%好年冬颗粒剂(丁硫克百威)防治地下害虫。整地作成宽150 cm、高15~20 cm的畦,在畦面与畦长垂直方向每隔20 cm开一条播种沟,沟深2~3 cm。在沟内每隔10 cm左右播1粒种子,播后稍压即盖上0.5~1 cm松土或焦泥灰,随后盖一层薄稻草,浇1次水,使床土湿透。冬春季用大棚或塑料小拱棚保温,夏秋季搭荫棚降温。

②营养钵育苗营养钵可用塑料钵、筒或稻草制作,直径8~10 cm。营养土配制以70%未种过芦笋的洁净园土、20%腐熟栏肥、10%草木灰或焦泥灰,另加相当于营养土量2%的过磷酸钙,建堆后用薄膜覆盖1周备用。播种时先将营养土装入营养钵中,然后在每个营养钵内播1粒种子。播后管理措施同直播育苗。

2.4苗期管理

播后保持床土湿润,以利出苗,20%幼苗出土即可揭掉稻草,防止揭草过迟伤苗。春播小拱棚出苗70%以上时,要及时通风换气,特别是晴天中午要揭膜降温,膜内温度不得高于30℃,防止高温烧苗。气温稳定超过20℃时,应及时揭膜,加强光照,培育壮苗。夏秋季齐苗后逐步揭去荫棚。苗高10 cm时及时中耕除草追肥,前期隔5~7天、中后期隔10~15天浇施一次带药淡水肥,壮苗防病,并间、补苗,保证齐苗。

3定植

3.1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富含有机质、地下水位低、排灌良好、pH值6~8的沙质壤土栽种芦笋。移栽前每667 m2普施腐熟栏肥3 000~5 000 kg,深翻入土,以达到破隔层、疏松土壤的目的。随后平整土地,每隔150 cm开成宽40 cm、深30~40 cm的定植沟。每667 m2用腐熟栏肥2 000~2 500 kg与土拌匀施于沟底,尿素20 kg、磷肥30 kg、钾肥30 kg与土拌匀施于沟的中层,上面再盖一层厚土,与地面相平。

3.2移栽

挖苗时宜带土,尽量少伤根,选留健壮苗分株分级定植于沟内,株距25~30 cm。将根均匀伸展于土面,稍盖土压实,让根、土紧贴,用1 000 kg清粪水浇于定植沟中,再盖上5~6 cm松土,畦呈龟背形即可。定植时注意将苗株地下茎上着生鳞芽的一端顺沟朝同一方向排列,以利嫩茎集中在畦中央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3.3定植后当年的管理

①培土与追肥定植后每隔5~7天浇1次淡水粪,以利活棵还苗。抽生新嫩茎后隔10~15天培土1次,每次3 cm,共培土2~3次,直至棵盘处盖土厚10~12 cm。以后植株长势渐旺,隔10~15天结合中耕除草施1次肥。每次667 m2施10 kg复合肥或15 kg有机复合肥或相应的尿素、钾肥,于植株两边开沟施入。同时隔7~10天喷1次叶面肥,及时补充养分,增强植株抗逆性。

②疏枝搭架移栽后的芦笋茎枝纤细,生长密集,不利通风透光,需每隔半月疏枝、清理一次,去除细、弱、病、衰茎枝。同时及时搭架拉线,防止倒伏。进入 10 月后,每棵盘保留健壮茎株10~15根,待其自然长至1.5 m高时打顶。

③防治病虫害移栽后注意防治病虫,搭盖天棚避雨栽培。病虫害主发期适时喷药预防,遇暴雨或连日多雨,雨后补喷1次。

4大田管理

芦笋播种后第二年开始进入大田管理阶段。

4.1春母茎留养

春季先光头采收嫩茎,到4月上旬进行春母茎留养。春母茎留养是补充养分、争取夏笋高产的关键。

①清园在春母茎留养前3~5天,清除田间杂草,全园遍浇杀菌剂液进行土壤消毒。

②母茎留养留养时期以晴好天气为宜,选择健壮嫩茎留养。一般二年生芦笋留3~4根,三年生留5~6根,四年生以上留8~10根,具体留养数可视当年的春笋长势而定。留养的母茎长至1.5 m高时打顶,并做好疏枝搭架拉线工作。

4.2秋母茎留养

8月下旬,经过几个月的夏季采收,芦笋根盘贮存的养分消耗殆尽,应进行秋母茎留养。秋母茎留养得好,便于养分贮存充足,为翌年芦笋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①清园8月上中旬,春季留养的母茎已进入衰老阶段,将其全部割除,连同杂草一起移出田外,集中深埋销毁。全园遍浇杀菌剂液,杀灭土壤中残存的病原菌。

②母茎留养择晴天选分布均匀的健壮实心嫩茎作秋母茎留养,二年生留15~20根,三年生以上留20~30根。留养期间,要及时整枝,清除细、弱、黄、病枝,适时中耕除草,以利通风透光,减少病害发生。株高1.5 m时打顶,并搭架拉线防倒伏。

4.3温度管理

①适时搭建大棚9月中下旬至10月中下旬搭盖大棚,棚宽6 m,长30 m,高2.2 m,弯管间距60~70 cm,可作3~4畦。

②加强棚温管理冬季早春以保温为主,气温升高时宜揭膜降温,同时适当通风。当棚温大于35℃时要通风,防止高温灼伤植株。

4.4施肥管理

①基肥。全年重施3次基肥。第一次春笋肥,在春季幼茎萌动前施入,667 m2施腐熟栏肥1 000~ 2 000 kg、有机复合肥40~50 kg、三元复合肥20~30 kg,或尿素10 kg、过磷酸钙15~30 kg、氯化钾9 kg;第二次夏笋肥,在春母茎留养成株后施入,每667 m2施腐熟栏肥2 000~3 000 kg、复合肥15 kg,或尿素10 kg、钾肥5 kg、磷肥5 kg,或有机复合肥50~100 kg;第三次秋发肥,667 m2施腐熟栏肥4 000~5 000 kg、复合肥30 kg,或有机复合肥100~150 kg。②追肥。夏季于6月中下旬开始,前期隔15~20天1次,后期隔10~15天1次,667 m2施有机复合肥20~30 kg或复合肥10~15 kg;秋季于秋母茎留养后一个月开始,隔15天左右1次,667 m2施有机复合肥15 kg或复合肥10 kg,至10月底结束。地上植株生长期间,隔7~10天喷1次叶面肥,既增加养分以利高产又增强植株抗逆性。

4.5水分管理

芦笋虽然比较耐旱,但也应及时补充水分,尤其在炎夏或9~10月的秋旱时节,需经常在晚上或凌晨温度较低时,启动滴灌管补充水分;梅雨季节要及时清沟排水,尤其是低洼田要开深沟排水,以免引起烂根,导致植株死亡。

滴灌安装:以芦笋成片种植3.3 hm2以上较经济适合,选择合适地段建造一座蓄水池或水井,满足整个园区的水分需求。以蓄水池为中心,铺设不同规格的水管,以微滴灌管直通每块芦笋田,每栋大棚装一个开关,每畦铺一条微滴灌管,形成微蓄灌管网。使用微滴灌能实现科学节约用水,既能满足芦笋水分的需求,又能保持田间湿度不致太大,有效减少芦笋病害的发生,还能阻止芦笋田返盐现象的发生。

5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以物理防治、土壤消毒、大棚避雨栽培等措施为主,适当喷施杀菌剂。虫害防治以杀虫灯、性引诱剂等杀虫设施为主,配合使用生物杀虫剂,适当运用化学杀虫剂,严格控制安全间隔期。

5.1茎枯病

①症状茎枯病是芦笋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能致芦笋毁灭。嫩茎在生长初期即可发病,发病初期茎上出现水渍状褐色小点,病斑呈梭形或短线形,周围出现水浸状。随后病斑逐渐扩大,成纺锤形,中心稍凹陷,呈赤褐色,病斑中间最后变成灰白色,上面着生许多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斑能深入髓部,绕茎1周后使感病部位折断,植株失水枯死。为害拟叶及枝条时,先生成褐色小点,后迅速扩大,小枝枯死,病段上密生黑色小点。

②病原及传播途径病原菌为真菌半知菌亚门拟茎点霉菌,主要发生在芦笋茎枝上。病菌以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在大田中越冬,翌年春季散发分生孢子,20~30℃为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孢子在有水滴存在的情况下才能产生,且通过雨水传播侵害嫩茎。在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梅雨季节最容易发病和蔓延。

③防治方法a.彻底清园。重点抓好春、秋母茎留养前和冬季植株枯黄后的3次清园,把病株残体和枯黄植株移出田外集中深埋销毁,以减少田间病源基数,并全园浇洒百菌清、惠乃滋(代森锌)、百可得(双胍辛烷苯基磺酸盐)等杀菌剂液消毒。

b.避雨留养母茎。大棚栽培的芦笋田在春、秋母茎留养期间不拆除顶膜,创造一个不利于茎枯病发生的环境条件,使植株不发病、少发病或轻发病。

c.适时选留母茎。选留母茎要选晴好天气,嫩茎要粗大健壮。

d.药剂防治。在留作母茎的嫩茎分枝前,用杀菌剂液涂抹1次,雨后及时补涂;分枝后、放叶后、成株后各喷洒1次杀菌剂液,同时喷施叶面肥,达到施肥防病相结合的效果。

5.2根腐病

①症状主要为害茎基(地下茎)及根部,初发病部变褐色,皮层逐渐腐烂,仅残留表皮及维管束,表皮下有白色菌丝体,严重时小根全部腐烂,根部溃烂,植株黄化、矮小或凋萎死亡,一般不落叶,此可区别于立枯病。

②病原及传播途径病原菌主要是紫纹羽病菌,菌丝体黄褐色,菌核表皮紫色、内层黄褐色、中央白色。菌丝生长适温 24~28℃。另外菌核病菌、镰刀菌也会引发根腐病。土壤中繁殖越冬,以菌丝、菌核、菌丝层等附着根部传染,菌丝侵入根部后,致肉质根的柔软组织中心柱腐烂。土壤湿度大,果园、桑园,前作胡萝卜等田块最易发生。

③防治方法a.选择前作为禾本科作物、排水性好的田块。

b.苗株定植前,用福美双水溶液浸渍 10~15 min杀菌。

c.施足有机肥,使土壤疏松,植株发育健壮。

d.清沟排水,避免土壤湿度过大。

e.少伤根,采收不过度,更不宜伤及根株。

f.及时处理病株,撒生石灰或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菌克毒克(宁南霉素) 250倍液灌根。

5.3褐斑病

①症状在茎、分枝、拟叶上产生多数紫褐色至褐色的小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后,中央由淡紫色变为灰色,周围为紫褐色轮缘,外侧呈现黄色轮晕,病斑灰白部密生细小黑点(分生孢子器),由此簇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呈白粉状,病斑椭圆形,茎上多数病斑扩大相连成为圆形或不规则的大病斑,分枝、拟叶发病变褐,发生早期落叶,致翌年嫩茎变细;严重时,落叶后的植株成片枯萎,致翌年绝产。

②病原菌及传播途径病原菌为半知菌尾孢霉属的病菌,分生孢子器埋于病斑的表皮下,呈盘状,分生孢子器上簇生分生孢子梗突出表皮,着生鞭状或丝状的分生孢子,其基部较粗,无色,有多数隔膜。传播途径与茎枯病相仿。病菌随病残组织在土中越冬,为第一次传染源,翌年随雨水及气流传播,高温高湿时病菌繁殖迅速,株丛发育过茂、降雨、田间高湿的环境,会促进病害发展;夏季温度 27~32℃ ,特别是受热带风暴侵袭时,会引起该病大暴发;其中以田园下风处为害最重。苗床期密度过大,也会促进病害发生,并使以后大田也受影响。

③防治方法同茎枯病。

5.4蓟马

成虫、若虫吸嫩茎、叶片汁液,造成枝叶发黄或失绿,植株早衰,幼茎枯萎或生长受抑制。可用吡虫啉1 500倍液喷杀。

5.5夜蛾类

盛发期 7~9 月,昼伏夜出,幼虫啃食芦笋茎叶。

①杀虫灯诱杀每2.7~4.0 hm2连片芦笋田安装1盏频振式杀虫灯,要求电力设施齐全,电线架设方便,电源安全不间断,或安装太阳能杀虫灯。虫害暴发期每天晚上打开电源诱杀趋光性害虫,白天关掉电源清理虫尸。

②性引诱剂诱杀每667 m2芦笋田悬挂6只性引诱剂装置,诱芯主要诱杀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需每天清理虫尸体。

③药剂防治幼虫2龄期前,利用其昼伏夜出的习性,在傍晚或清晨用5%锐劲特(氟虫腈)3 000倍液或安打(茚虫威)4 000倍液或抑太保(定虫隆) 1 500倍液喷杀。

推荐访问:芦笋 栽培技术 杂交 设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