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全媒体融合视角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现实审视与路径建构

时间:2022-10-20 11:40:1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媒体融合视角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现实审视与路径建构,供大家参考。

全媒体融合视角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现实审视与路径建构

 

 全媒体融合视角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现实审视与路径建构

 2019 年 5 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中指出:“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高校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大學时期正是学生党员的拔节孕穗期,因此为学生党员“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抓好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培养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中之重,是党的队伍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9 年 1 月 25 日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随着全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日益成熟,新闻舆论生态、媒体传播格局、信息传播方式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全媒体不仅是媒介的简单融合,而且是跨越物理时空、跨越主体身份、跨越多种功能的更深层次融合。当前,包括高校学生党员在内的青年群体是互联网使用的主力军,在此环境下,全媒体正在深刻重塑着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方式,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载体、主体、效果等都相应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全新的特征。如何能够在全媒体融合背景下,更好地实现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提升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性、科学性、针对性,成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全媒体融合视角下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面临的新机遇 在信息传播方式与媒体生态深刻变革的新时代,全媒体的产生极大地改变了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格局、场域与形式,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主客体关系发生了转换,教育管理的场域得到了拓展,教育管理的形式不断创新。

 (一)全媒体融合塑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主客体关系的新格局。各种媒介在推动大学生信息共享和价值多元之时,进一步重塑了学生党员之间、学生党员与党员教育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在传统的党员教育管理中,教育者的“讲授”与学生党员的“顺从学习”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学生党员在关系格局中处于被动地位。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多元媒体的深度融合极大降低了媒体话语的准入门槛,并重新构建学生党员与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者之间的主体与主导关系。传统的师生间“你讲我听”或“你播我看”的不平等关系发生了实质变化,信息传播主体和受众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教育管理者和学生党员的关系逐渐趋向于平等化。

 (二)全媒体融合营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运行空间的新场域。在全媒体融合背景下,党员教育管理能够实现“零时差、全方位、齐互动”的全程持续传播,构成了一种全程互动的信息场域。随着移动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第二场域。该场域的出现,极大改变了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内容的承载和传播方式,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由单向“灌输”传播模式转变为“多点式”全程互动传播模式,这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管理内容的供给范围,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多的自主性,以及立体式的互动交流平台。同时,高校学生党员可利用的新媒体技术平台与传统的平面媒体形成优势互补态势,共同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三)全媒体融合创新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内容传递的新形式。全息媒体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深度融合,实现了立体式传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形式也因依托全自媒体而越来越多样,打破了教育管理方式中的讲座、论坛、培训会、座谈会等传统模式,为新时代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提供了文字、声音、图像、影像、表情、短视频等多样化选择,并具备及时性、互动性和发散性等特点,深受青年学生党员的喜爱与追捧。与此同时,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主要媒介与工作平台也都发生了重要改变,学生党员教育内容随着全媒体融合的飞速发展而急遽丰富,并在某种程度上也深受移动互联网的“迭代”思维和“内容为王”思维的影响,进而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带来内容供给方面的革新。

 二、全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全媒体时代既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但也存在信息碎片化、价值去中心化、引导难度加大等诸多现实挑战。

 (一)信息碎片化:学生党员教育内容的整合难度加大。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碎片化”“泛娱乐化”“消费主义”“后现代”等构成了学生党员成长的社会文化背景因素,尤其是全媒体空间的文化消费和价值狂欢,带来“意义世界”的消解,使部分学生党员的政治价值观、政治追求发生偏移与错位。首先,部分学生党员的思维方式以“个体”或“个人中心主义”为主导,过分强调个人主义或个人利益,从而忽视集体主义或公共利益,较少对“世界、国家、民族、政治、信仰、人生”等宏大命题直接发表普遍性意见。其次,教育内容未实现全程互动传播。部分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内容缺乏实践性、互动性和吸引性,学生党员通过教育培训等传统活动获得的知识内容与其通过全媒体技术平台获得的知识内容差异度不大,导致学生党员参与教育活动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再次,教育载体未实现全息深度融合。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形式依然按照主题报告会、小组讨论、群体座谈会等传统形式,缺乏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内容,导致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

 究其实质,传统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与全媒体融合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党员接受信息机制的不对称是主要原因。高校学分制导致学生党员“同班不同学、同学不同班”的现象普遍存在,传统的行政班级的概念正在逐渐淡化,除了组织生活,学生党员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途径。此外,学生党员还受制于学业、实习及就业等压力,更关注自己的学业和未来工作,党支部活动的吸引力不足,从而使凝聚力涣散;随着学生党员队伍规模的逐渐壮大,学生党支部一般都由学生党支部书记进行组织教育管理,但学业压力下,这种管理制度难免不健全、执行效果不理想。大多数高校虽然都开通了党建类公众号平台,但是党建类信息的传达并未真正得到学生党员群体的接受与青睐。经过对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党建类公众号平台的梳理与统计分析发现,目前高校党建类公众号大多数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公众号的阅读量较低,发布内容形式较为单一,多以校园党建会议新闻或国内党政新闻的转载为主;在板块设置上,大多采用一级菜单和二级菜单结合,仅个别高校存在校内各院系及兄弟院校间的党建新媒体矩阵通道设置。由此可见,这些党建类公众号并未充分发挥全媒体技术平台的特点,现阶段的设置与运作缺乏吸引力与凝聚力。

 (二)价值去中心化: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自身的崇高性遭到消解。以“00 后”为主体的高校学生党员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网络原住民。他们与互联网技术的去权威化、去中心化、去一致化的特质相衔接,共同孕育出娱乐化、戏谑化、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尤其是他们过于强调个体价值的倾向值得关注。近年来,中共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先后制定了规范党员发展、教育管理的系列制度文件,为党员教育管理奠定了制度依据和法理基础。各高校形成了“入党启蒙教育”“入党积极分子教育”“预备党员教育”“学生党员教育”和“离校教育”等五位一体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但是,高校在执行相关政策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落实政策的效果并不理想。部分高校在制度落地过程中缺乏专业性、系统性和连贯性,以及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体系化、系统化、制度化的理论学习内容较难构建,教育效果的全效实施态势和教育主体的全员参与互动也未能实现。从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和管理等不同发展阶段来看,主要体现在入党启蒙教育不及时、对积极分子的考察不够、对发展对象的培养不足、对预备党员的评价不全、对正式党员的退出不力。此外,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缺乏系统完善的评价考核机制,导致教育管理的信度和效度难以保证。总体而言,高校针对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教育、培训、选拔、考核和监督机制虽已初步建成,但距离真正的体系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尚有一定的差距。

 究其实质,传统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内容与全媒体融合背景下学生党员身份“两重性”特点的不匹配是重要因素。随着人工智能和 5G 等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万物互联、万物皆媒的趋势越发明显,内容和技术相互驱动、高度融合。全媒体融合是开展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最大变量”,既为学生党员提供便捷的获取信息的途径,又可能导致学生党员迷失于“信息洪流”之中。由于学生党员在娱乐文化与消费文化充斥的互联网上,接触到泛滥与繁杂的碎片化信息,导致部分学生党员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缺乏独立判断的能力,这些都对学生党员思想教育、党建引领具有一定的消极影響。部分学生党员认为党建理论学习相对枯燥、党员教育形式缺乏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呆板无新意、理论学习方面存在形式主义等问题。

 (三)引领难度加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主体——主导关系发生失衡。在全媒体融合背景下,教育主导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逐渐趋于平等。同时,在平等的驱使下,教师相较学生的“知识权威”也逐渐消解,学生们在某些知识信息上比教师获取得更全、更早、更新,使得在党员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着教师引导难度加大等现实问题。

 传统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观念与全媒体融合背景下学生党员主体意识不对等是导致以上问题的诱发因素。学生党员是开展教育管理的“最关键因素”,受到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和市场经济的影响,部分学生党员抱着较强的功利心态加入党组织。在入党积极分子阶段、发展对象阶段和成为预备党员时期,尚能够积极配合高校开展的教育管理活动;但部分预备党员转正后,对于主动学习政治理论的重视度不够、主动性不足、能动性较低。同时,高校针对平时表现不积极的学生党员缺乏相应的惩罚措施与退出机制,以致于学生党员对于教育管理从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不配合。

 三、全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路径建构 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方式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通过增强理念创新、内容生产、队伍建设和载体搭建,提升党员教育管理的成效。

 (一)理念创新:全面增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媒”力。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创新是实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创新和高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尽管媒体的蓬勃发展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但是全媒体已经成为当前新闻宣传工作的主流方式,因此需要正确认识全媒体的特点,促进全媒体与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其一,要改变对媒体的传统认知,学会借助全媒体进行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要打破以往对互联网、新媒体的“一刀切”防范思维,摒弃以往“僵化的、静止的”观念,坚持与时俱进,在充分把握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正确认识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养成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媒”意识。将全媒体的功能优势充分融入到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确保掌握学生党员在使用不同新媒体技术平台中表现出的多元思想观念,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独特优势,掌握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主动权,使各种媒体及融合平台成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传播主流信息、宣传党建理论、加强自身建设的坚强武器和战斗堡垒,成为组织育人和网络育人的重要载体。其二,要革新对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传统观念。对于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来讲,不能把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仅仅限定为线下的方式开展、在固定的时间内开展或只是通过“你说我听”的方式开展,而是在全媒体时代的影响下,将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多元化、时间全天候化、主体间关系平等化,确保全过程、全方位地进行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实现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由单向向双向互动转变、由单调向多样化转变、由管理向服务转变。

 (二)内容生产:加强学生党员教育内容的生产与创新。全媒体融合视角下,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必须要从单一到丰富、从平面化到立体化。其一,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内容要具备科学性与先进性。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引领,以新时代的先进思想鼓舞人、先进理论指导人、先进事例感染人,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学生党员头脑,激发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从而坚定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和马克思主义信仰。其二,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内容要具体化与生活化。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既要强化党的知识的教育学习,又要促使教育内容与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既要强化宏观内容的教育,又要进行微观要素的浸润,尤其在全媒体融合视角下更要促进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内容的具体化与生活化。如,可将在新媒体技术平台上学生党员关注较多的时事政治热点转化为教育管理中的视频内容,利用抖音、B 站或快手等新媒体平台,用学生党员“听得懂”的语言讲述其身边的故事,引导其学习身边模范,从而增强学生党员对教育管理内容的认同感。

 (三)队伍建设:健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队伍体系。全媒体融合视角下,做好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配备强健有力的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新媒体技术的党建工作队伍是根本保障。其一,加强对党建工作队伍的新媒体素养教育。在注重对党建工作队伍理论教育的同时,将新媒体技术的运用纳入到当前党建工作者基本工作范围之内,特别是对二级院系党组织组织...

推荐访问:建构 审视 教育管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