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平语近人进校园校本教材,道法(完整)

时间:2022-10-17 11:40:1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平语近人进校园校本教材,道法(完整),供大家参考。

平语近人进校园校本教材,道法(完整)

 

 平“语”近人进校园之版块十三

 入

 脑

 入

 心

 教

 平

 语

 **学校

 此处有平语,课堂话道法 ——平“语”近人进“道法”课堂 古典名句,是中华文化长河中历经砥砺的智慧结晶,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这些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总书记在很多重要讲话中引经据典,生动传神,寓意深邃。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 年教育部审定的新版本道德与法治教材,完全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平“语”近人进“道法”课堂,既使教育教学从中国的历史文化中获取正能量,又反过来使中国的历史文化精华在新的实践中获得新的生命力。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的文化自信当然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切关联,这种文化自信更离不开教育。中国经史典籍当中的华章佳句和习近平总书记朴素的大众化的语言,鲜活地融合在了一起,真正实现了让古籍里的文字活了起来,而这些活起来的语言进入我们一线教学课堂,更是锦上添花。

 入心入脑教平语,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的讲话及论述当中的那些用典和 2016 年教育部审定的新教材中的知识点的完美结合。

 1. 一枝一叶总关情 —— 以人民为中心

 【教材述观点】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八年级下册《坚持宪法至上》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 ——八年级下册《人民当家作主》

 【此处有平语】

 “一枝一叶总关情——以人民为中心”

  诠释:总书记引用郑板桥的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为切入点,通过讲述总书记曾在梁家河修建第一口沼气池的故事,阐释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实践。

 【课堂话道法】

 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并明确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写入党章。“以人民为中心”是一种发展思想,也是一种执政理念,是在新时代条件下对“为人民服务”这一理念的高度彰显。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根本上是由我们党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践行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对中华文明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根本上立足人民自身的主体性,调动人民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平语导知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情到深处,自然而然的一种思想流露,同时它也充分地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石。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2. 治国有常民为本 —— 我们的奋斗目标

 【教材述观点】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让老百姓有更多的实惠,有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九年级上册《走向共同富裕》

 【此处有平语】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出自《淮南子·氾论训》。

  诠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段话是 2016 年的 1 月 18 号,习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讲的。

 【课堂话道法】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进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为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战,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平语导知行】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増进民生福祉。只有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实保障。

 3. 国无德不兴 —— 美德万年长 【教材述观点】

 “道德和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主要社会规则,学习和践行道德和法律规范,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治意识,推动文社会文明进步。” ——八年级上册《社会生活讲道德》

 “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世代相传的美德。” ——九年级上册《守望精神家园》

 【此处有平语】

 “崇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诠释:总书记讲过,“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总书记讲过,“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

 【课堂话道法】

 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世代相传的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尊重他人,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从我做起,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他人。以礼待人,是一个人谦让、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前提,促进社会的和谐,体现国家形象,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中国形象和民族尊严。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人在社会生活中讲信用,守诺言,诚实不欺。树立诚信意识,运用诚信智慧,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大力弘扬诚信文化,以诚实守信为荣,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水平,营造诚信环境,促进社会的文明发展。

 【平语导知行】

  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努力做社会主义道德的践行者,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共同创造文明的社会生活。

 4..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 亲情之爱

 【教材述观点】

 “家是身心的寄居之所,是心灵的港湾。” “家是代代相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

 “体味割舍不断的亲情,感受和体会与父母的甜蜜碰撞,沟通传递爱,让家更美好。” ——七年级下册《亲情之爱》 【此处有平语】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诠释: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8 年的春节团拜会的讲话当中,引用的这句古人的话。

 【课堂话道法】

 家是一生读不完的书,只有动真情才能读懂它,这真情就是家人之间的情感。家是身心的寄居之所,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生命是父母给予的,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家是心灵的港湾,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在中华文化中家有深厚的含义,是世代传承、血脉相连的共同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从现在开始,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亲情之爱是内心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只要用心感悟亲情仍在,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的润滑剂,我们可以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

 【平语导知行】

 家和万事兴。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是家庭美满幸福的条件,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有效沟通,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这些变化,让亲情更浓,让家庭更和睦。

 5.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孝亲敬长

 【教材述观点】

  “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

 “体味割舍不断的亲情,感受和体会与父母的甜蜜碰撞,沟通传递爱,让家更美好。”

  ——七年级下册《亲情之爱》 【此处有平语】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游子吟》,生动表达了中国人深厚的家庭情结。

 诠释: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5 年春节团拜会上他讲的一段话。从孝道的角度,展示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用实际行动,践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孝道理念,以及在执政中把养老、孝老、敬老的具体措施落到实处,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课堂话道法】

 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论语学而》中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和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平语导知行】

 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孝亲敬长应该做到尊敬,倾听,感恩。听取长辈的意见,如有不同见解,不急于反驳,理性沟通;与双亲长辈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双亲长得也不在身边时,要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认真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了解双亲长辈的爱好,体谅他们的辛劳,平日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劳动,和家人一起建设美好家庭。

 6. 只留清气满乾坤 —— 共产党员 严以修身

 【教材述观点】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八年级下册《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八年级下册《党的基本路线》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政军民学,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中国共产党带领和团结人民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九年级上册《踏上强国之路》 【此处有平语】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作者是元代的画家、诗人王冕。诗中说梅花从来不以鲜艳的颜色,去博取别人的赞美,而只愿将缕缕清香,散播在天地之间。

 诠释:党的十九大闭幕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和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总书记在讲话当中,引用了这两句诗。总书记引用这两句诗是以诗言志,彰显的是一个大党、一个大国自信的气质,传递的是苦干、实干的务实精神,同时也对新时期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严以修身提出了一个高的标准。

 【课堂话道法】

 党员干部加强道德修养,途径方法很多,其中重要的是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有了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方法、新举措。比如说,“老虎”、“苍蝇”一起打;比如说,零容忍、全覆盖、无死角、巡视组、回头看。

 而要做到这些,第一步的要求就是从修身做起。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讲,修身不仅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修课,而且是必须修好的第一门课。要时刻用党章、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要有“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精神,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牢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道理,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

 【平语导知行】

 共产党员要把践行“三严三实”贯穿于全部工作生活中,养成一种习惯、化为一种境界。这就对我们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首先是注重领导示范,注重用人导向。用了一个公道、正派的人,就能形成好风气,凝聚正能量。否则凉了老百姓的心,败坏了我们党的风气。

 其次要落实制度保障和制度规范。在实践中加以落实,久久为功,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最后打铁还得自身硬,要发扬彻底的自我...

推荐访问:道法 近人 道法 校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