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土建工程量清单实例文库

时间:2022-10-16 17:35: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土建工程量清单实例文库,供大家参考。

土建工程量清单实例文库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8 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 共几课时

 课型

 第几课时

 三维目标 1. 学习《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哑口无言”的含义。

 2. 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 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4. 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

 教学重难点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 T PPT 课件

 课前预习 1. 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查字典解释不理解的字词。

 2. 想一想第一 则成语各讲了 一件什么事,给你什么启发?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学程预设

 导航策略

 调整反思

 一、看图猜画谜导入,激发兴趣。

 1.猜谜语。

 《狐假虎威》、《亡羊补牢》、 《守株待兔》、《画蛇添足》

  一、看图猜画谜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好,请你根据画面的意思来猜几个成语。看谁的反应最快。(课件依次演示反映内容的图片)。

 2.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如果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简意丰、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而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今天我们要学的第 8 课——《成语故事》(读题),它里面就出现了三个经典的成语。你知道是哪三个成语吗?——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其实这里面的三个成语故事就是三则寓言。(板书:寓言)

 2.思考什么是寓言? (听出来了,这是个故事,但里面藏着一个道理。)

 3.想想,要学好一则寓言,就要先学它的什么?再去干什么啊?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1.请自己读读这个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同桌再互相读一读,听听他读对了吗?如果你的伙伴有困难,就帮他练一练。

 指名读故事。

 大家仔细听,听听他达到正确、流利的要求了吗? 2.学习理解生字。

 (1)戳:

 知道戳的意思吗?字典上怎么说啊?(用手指或长条物的顶端捅)

 伸出手指头,做做戳的动作。那戳有哪两种结果呢? 那文中写的是用什么戳什么呢? (2)生读字词:矛

  盾 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 (3)锐利 、坚固 (4)能把它和上面的词连起来说说。

 3.那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吗? “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板书:故事、道理

 4.真好!你连学习方法都告诉我们了。(板书:学、明)

 5.那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第一个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 板书:自相矛盾)(读题)

 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1. 第一步我们就来读准读通这个故事。

 师提醒:文中有两句话很容易读错,你可要仔细哦。

 师:谁能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读一读?

  评价读课文情况!

 2.第二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里面的生字词,你认识并理解了吗? (1)课件依次演示生字词

  (2)生读字词:矛

  盾

 大家看:(链接)谁来读读介绍。

 (3)让我们继续读。

 (4)能把它和上面的词连起来说说吗? 评价

 生 1:锐利的矛,坚固的盾。(可以。)生 2:矛很锐利,盾很坚固。(也行。)

 生 3:矛锐利得很,盾坚固得很。(书里就是这样用的。)

 (5)接着读词:拿、卖。

 用上这些词,围绕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吗? (6)读读这两个词:夸口、张口结舌。

 思考:“张口结舌”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呢?能给它换个词代替吗? 读一读。

 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

 1.指名学生再读课文 注意:当他在读的时候啊,同学们特别要注意听一听,他在读这两句话时,是用什么语气读的? 2.学习朗读体会

 (1)用“夸口”的语气读读这两句话。

 生练习读这两句话。

 指名读,评价。

 (5)接着读。读词:拿、卖。

  (6)读读这两个词:夸口、张口结舌。

 (哑口无言 目瞪口呆)

 哦,是他没话可说了。看来,同学们都已经懂得了“张口结舌”的含义了。

 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

 1.那他为什么会没话说了呢?谁再来把课文读一读啊? (把那人叫卖的两句话变红)

 2.有层次的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1)他是用怎样的语气来说的呢?

  板书:夸口 a.我听出来了,他特别强调了他的盾很坚固,矛很锐利。谁的读法跟他不同? b.你强调的是什么?

 “随你”是什么意思? 大家看,他跟第一个同学体会的不一样,读的就不一样。谁还能读出不同来? c.你们听出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啊?“特别得好”这个意思,你们从哪个词听出来的?“很” d.挺有意思的!为什么这么读?生:因为我要强调让大家来买“我的”的矛和盾啊!

 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很好。

 (2)知道表演读。

 (2)刚才他读的时候啊,不光读出夸口的语气,还有一些表情和动作呢?你们也来做一次卖东西的人,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再读读。生加动作练习读书。

  指名反馈表演读。

 3. 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最能表现这个人骄傲、愚蠢、可笑的句子划下来。

 指名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谈感受:说说你为什么觉得他可笑、愚蠢。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1. 男女生分读这两句话。提出问题。

 2.那你能质问他,当场拆穿他吗? 还可以怎么问? 3. 你能用“如果……,就说明……。”的语句来说说吗?有没有第 3 种情况发生啊? (如果戳得穿说明了什么?戳不穿呢?如果盾被戳穿了,但矛也因此而断了呢?)

 4. 同学们,看来这楚国人说的两句话,前一句跟后一句,是怎样的啊? 像他这样自己说话前后抵触、撞车,这叫什么啊? 5.可是光这样批评他可不行啊,我们还得告诉他错在哪里?得帮他总结一下教训。不然,他下次还会犯的。

 (3)

 (手指一个学生)我看你特投入,来,到前面表演表演。

 呵呵!这楚国人,说话夸大其词,简直比黄婆卖瓜还厉害。

 3.这个人为什么给大家留下这样的坏印象呢?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1.好极了,那我们来仔细看看他说的这两句话,有问题吗?

  2.评价:

 你好厉害!一下就切中了他话中的要害。

  问的真漂亮!

 对啊!围观的人也是这样问的。读,“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样呢?”

 3.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同学们,猜猜会有怎样的结果?

 4.

 (相互抵触、不一致。)

 你们理解的很准确,看来大家已经读懂了这个故事。

 5.那个楚国人已经被大家质问得“张口结舌”,已是窘态毕现、狼狈不堪了。

 板书:张口结舌 (是啊!要实事求是,不然没人相信你的,到时就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6.说话如此,其实做事也是这个道

 6.那这则寓言提醒我们以后做事、说话时应该注意点什么啊?请你在旁边写写你从中明白的道理。谁来说说!

  五、初识古文,激发兴趣。

 1.出示古文

  2.练读原文(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

 3.谁能告诉大家,这段古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理。

 7.对啊!我们以后说话、做事也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也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生读道理。

 板书: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

 五、初识古文,激发兴趣。

 1.这个故事有意思吗?(有)

 这么有意思的一个故事,它出自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则寓言,如今它已经成为人们熟知的一个成语——自相矛盾(读)。

 让我们来看看它的原文是怎样写的: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2.哎,都是古文,你有什么办法读懂它吗?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办法,可以结合我们刚才读懂的课文对照着学,这样很快你就能自己读懂它了。

 3.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的形式可以灵活些,不必强求说法一致,意思不错即可。

 作

 业 设 计 课堂作业:完成《习字册》上的生字描红。

 3.完成《一课一练》第一、二部分。

 家作:1.读熟课文。

 2.抄写文中一类词语。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8 成语故事《滥竽充数》 共几课时

 课型

 第几课时

 三维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准并理解本课生字词,会用“总是”等词语造句。

 3.运用查成语词典和联系课文等方法,理解“滥竽充数”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 PPT 课件 课前预习 1. 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查字典解释不理解的字词。

 2. 想一想第二 则成语各讲了一件什么事,给你什么启发?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学程预设

 导航策略

 调整反思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课前,老师先请大家预习了第二个成语故事,请你用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反馈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也混在中间充数。后来齐湣王继位,喜欢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3. 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在理解上有难点? 竽:簧管乐器。

 充数:凑数。

 4.学习“滥” 请同学们快速查字典,并据词定义。

 5. 你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检查预习情况

  2 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

  3.出示“滥竽充数”

 4.“滥”字有难点, (点击显示 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5. 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到文中能解释这个成语的句子。

  二、 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1.初读课文,找句子。

 2.学生反馈 “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3. 我们来一起读读这个句子,什么叫“装腔作势”?

 学生反馈 4. 请同桌之间学着南郭先生的样子互相做做这个动作,然后再读给同桌听一听。

 5.(4~5 名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读这个句子)

 6. 指名 2~3 名学生个别读,说说体会。

 (1)“也”说明南郭先生是学着其他吹竽人的样子在装腔作势的是啊!请你读读,我们一起来试试。

 (2)

 “混”说明他装腔作势非常象,才能蒙混过关的。南郭先生就是这装腔作势,滥竽充数,蒙混过关的。

 三、 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小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你们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小研究员吗? 2.谁来说说这张表的要求?学生二、 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1.指导读通课文,读正确。

 2.你同意他的意见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不同意:说说你的意见,再请同学们读读课题,再读读这两个句子,比较一下,到底哪一个句子更能解释这个词语 。)

 课件出示句子 3.从句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在装腔作势? 教师板书:简笔画“装腔作势” 4.这就叫装腔作势。(点击:装腔作势)

 5.谁愿意上来扮演南郭先生,做做装腔作势的样子,大家给他们配上朗读。

 6.这会老师要当一回齐湣王,听听个别朗读,谁来试试? 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你还有什么特别的体会? (点击:也)

 (点击:混)

 7.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注意带点的词。

 三、 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

 2.看来,小研究员们信心十足啊!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反馈。

 3. 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单位自学课文展开讨论。

 学生讨论填表 学生反馈

  A 齐宣王爱讲排场。

 句子: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 300 人。他常常叫这 300 人一起吹竽给他听。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B 南郭先生善于装腔作势。

 请你读读这个句子,说说这两个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你能用恰当的关联词将它联起来吗?(“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再读这个句子,你认为在读的时候哪些地方还要加强语气?(学生反馈)

 4. 谁来汇报一下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结果。

 读读这个句子,这个消息指什么消息?(一个接一个)

 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说说你在读的时候有什么体会? (个别——集体)

 还有哪个词读的时候要特别注听竽者 喜欢 南郭先生的做法 南郭先生的结果

  3.是啊,我们在填表时,就是要多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划找到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

 (1)我先请一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请你先用自己的话说说南郭先生之所以能够滥竽充数的原因,再 读读文中有关的句子说明理由。

 板书:爱讲排场 A:读读这两个句子,用句中的话说说什么叫讲排场。

 B:其他组还有补充吗? 板书:装腔作势 (课件出示句子):

 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没有出过毛病。

 C:(点击:一次又一次)

 D:让我们将这两个表示原因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4.板书:结果 只好逃走 (出示句子: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意?

  “只好”——没有办法,无奈的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个别——集体)

 5. 读课文,反馈 思考:我们还能从齐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6.齐读课文。

 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1.我们要请一位同学作主持人,请他来采访我们在座的同学。谁愿意出任?

  2.学生接受采访,要求对事不对人。(你的身边有南郭先生吗?你能和大家说说吗?你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

 四、 课后作业

  5.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

  谁能象老师那样用一个四字的成语将启示概括出来。

 板书:真才实学 严格把关 6.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这是所有研究员踏踏实实学习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

 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1.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 之类的事情 ,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样的人。你找到过吗。好的,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新闻现场,那儿正在开展“寻找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的活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说说我...

推荐访问:土建 文库 工程量清单 土建工程量清单实例文库 土建工程量清单编制实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