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两新党组织队伍建设亮点材料(完整)

时间:2022-06-25 08:45:19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两新党组织队伍建设亮点材料(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两新党组织队伍建设亮点材料(完整)

两新党组织队伍建设亮点材料5篇

第一篇: 两新党组织队伍建设亮点材料

加强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研究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对做好农村工作至关重要。今年4月,中央组织部下发《关于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建立健全村级党组织书记的培养选拔、责任监督、教育培训、激励保障等各项工作机制,着力培养造就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提出了明确要求。由此可见,抓好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事关重大、意义深远。为此,我们专门组织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走访、案例剖析等方式,对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作了些调查与思考。一共发放调查问卷356份,回收296份,回收率83%,并先后到邻鄂镇、阿蓬江镇等乡镇实地考察,召开党组织书记和群众座谈讨论会各4次,掌握了第一手资料,透视、剖析了当前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探寻、研究了强化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形成了此调研报告。

  一、近年来我区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及启示

  黔江区现有行政村156个,建有村级党组织156个,其中党总支部31个,党支部125个。现有村级党组织书记156人,其中女书记5人。近年来,我们通过抓源头、抓教育、抓管理,抓典型等手段,努力打造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

  1.“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优化了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结构。2008年1月底,全区顺利完成了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在村党组织班子比较稳定、党员群众民主法制意识较强、村内有合适人选的153个村实行了“两推一选”,在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党员队伍发挥作用好、村级经济比较强的3个村实行了“公推直选”。一大批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被培养选拔到了村党组织书记的岗位上。如黑溪镇互助村党员陶中福,致富不忘乡亲,主动放弃希望集团8万元高额年薪待遇,回村参选并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新一届村级党组织书记在性别、年龄、知识等方面的结构均有了明显改善,如在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的增加了4人,50岁以上的减少了16人;
在文化结构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增加了9人,初中及以下的减少了20人,村党组织的整体功能得到增强,执政能力有了提高。

  2.养老保险、任职补助及离任生活补助等保障激励机制激发了村级党组织书记工作热情。2007年10月以来,我区开始全面推行村居委干部养老保险、任职补助和离任生活补助三项制度,实现了村居委干部离任后享受对象的全覆盖。对在任且男年龄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的村居委干部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每年2500元左右的保险费用由区财政补贴、镇乡财政各补贴1100元左右,个人缴纳300元左右,参保村居委干部离任且男年龄60周岁、女55周岁后每月可领取400元以上的养老金;
对在任且男年龄50周岁、女45周岁以上的村居委干部实行任职补助,补助经费由区、乡镇财政各承担50%,村居委干部符合享受条件后每月可领取200元以上的养老金;
对已经离任且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村居委干部实行生活补贴制度,按照任职年限每年发放50—1000元的生活补助,补助经费由区财政全额承担。2008年,全区已经为491名在任村居委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为126名在任村居委干部办理了享受任职补助手续,区、乡镇两级财政共补助82万元;
为2159名离任村居委干部发放生活补助92万元。一系列保障措施的出台和全面实施,对于提高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激励更多有知识、有能力、有本事的优秀青年农民向党组织靠拢而成为村级后备干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基层一线培养工程”和“大学生村官”为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从2004年开始,黔江区通过引进大学生志愿者进村、下派后备干部任职、组建工作队驻村等方式,大力实施“基层一线培养工程”。2008年,全市开始实施“万名大学生村官计划”,选派到黔江区大学生村官共有46名。通过下派干部、大学生志愿者和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大大加强了村级组织的领导力量,充实了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改善了村级班子的素质结构,冲击了农村基层干部一贯的思维方式和工作理念。这些新鲜“血液”发挥其对市场比较了解和具有的一定行政、社会资源优势,向农村倾斜和转移各种社会资源,引导农民围绕市场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创办龙头企业,搞活市场流通,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加快推进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4.村级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三项制度”的推行落实, 连接起村级党组织书记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纽带。我区坚持把建立健全“三项制度”作为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的一项重大举措,把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作为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目前,已办结反馈群众反映最强烈、矛盾最突出的事件600余件,解决群众反映问题1150多个,结成帮扶对子900余对,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当前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我们在市委组织部的指导帮助下,在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上探索出了一些新路子,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客观地分析全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现状,感到与上级党委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与新农村建设的形势任务需要相比,还存在不少不相适应的地方。

  问题一:“双带”能力不强。从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看,我区村党组织书记的“双带”能力普遍不够强。据统计,村党组织书记认为自身最缺开放观念的约占60%,最缺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占66%;
群众认为村党组织书记最缺开放观念的约占52%,最缺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占76%。创业型、科技致富型、先富带动型的书记不足书记总人数的10%,“双带”能力问题凸显。同时,全区65%左右的村党组织书记家庭人均收入居该村上游水平、30%左右的处于全村平均水平。80%以上的村党组织书记创业项目只是家庭作坊式或者是养殖业、种植业模式,规模比较小,效益比较低。还有5%的村党组织书记由于本人或家庭没有创业致富项目,因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还显得力不从心。

  原因分析:造成村党组织书记“双带”能力弱的原因是多方面,既有地理、历史等客观方面因素,也有村党组织书记主观方面的因素,二者相比,后者是主要因素。一是缺乏创新能力。一些村党组织书记思维方式仍处在计划经济下的思维定势,习惯于等文件、等指示,依赖上级计划安排,工作按部就班,缺乏与时俱进的创造精神,存在着“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的困惑。二是缺乏服务意识。一些村党组织书记虽然具备带富能力,但缺乏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觉得现在是一家一户的独立经营,管好自己家的事就行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有的觉得市场风险大,如果赔了怕落埋怨。有的村党组织书记说,如果有人求就会帮助,没人求自己不会主动帮助。三是缺乏致富本领。有些村书记致富技术缺乏、经济意识薄弱、经营管理经验不足。一方面,自己致富无门,不能带头致富,另一方面对如何发展村级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更感到无从下手,力不从心。

  问题二:工作干劲不足。少数村党组织书记工作标准不高,主动性不够,缺乏开拓进取的意识和敢闯敢拚的精神,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存在被动应付的现象,突出表现为任期内村里的建设没有明显的改观。有的村自行政村合并以来,村级债务不但没有得到有效化解,甚至还增加了新的债务;
有的在新农村建设中,没能有效地调动起群众的热情,没有明确的工作思路和有效工作办法,推进速度缓慢;
有的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条件简陋,多年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  

  原因分析:分析少数村党组织书记工作干劲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物质待遇偏低。近两年来,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村级党组织书记的物质待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据统计,2008年,我区村党组织书记的平均年报酬达到了8000—12000元,远远高于农村居民3332元的人均收入水平,与周边兄弟区县相比也是比较高的。但是,与那些外出经商打工的相比,与他们的工作付出相比,与个人的期望值相比,这一收入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二是激励机制不完善。由于体制方面的因素,村干部干到村党组织书记的职位,一般来说政治上基本上已经到头了,不会有更大的发展。据统计,近五年来,全区村党组织书记被招录为乡镇公务员的只有4名,选拔到乡镇领导班子的只有1名,占比不到4%。而只要不犯什么错误,工作平平常常,也照样能干到底,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工作积极性,助长了一部分人的惰性。虽然一些乡镇也推行了一些奖惩措施,但是,要真正实行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三是实力保障不足。目前,有相当一些村无集体经济或集体经济薄弱,多数村党组织书记处于无钱为群众办事、无力为群众服务、无法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难题的“三无”尴尬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级党组织“堡垒”作用的发挥,影响了村级党组织书记的威信和做好工作的信心。  

  问题三:工作精力不到位。少数村党组织书记不能严格执行工作制度的规定,上班只是点点卯,不能真正把精力放在谋划全村的发展、带领群众致富上。有的工作不能深入一线,面对面地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的少,心贴心嘘寒问暖的少,靠电话指挥多,请人代劳的多,疏远了与农民群众的关系,掌握不到真实情况,党员群众的意见比较大。

  原因分析:一是村干部的职数偏少。2001年,村级行政体制改革后,村级人口多,幅员面积广,而市委、市政府又只将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文书及村民小组长纳入全市村干部最低补贴标准保障范围。村行政管理的支出和农民负担是减轻了,但是新的矛盾又产生了,一些乡镇为了节省开支,只分配分解任务,不另行配备村干部,这给村党组织书记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利因素。二是村级事务繁杂。税费改革后,建设新农村成了村党组织书记的中心工作,许多重大工作都需要书记拍板,大量的突击性的任务要其亲自抓落实,工作精力上确实顾不过来,造成了工作被动应付的现象比较严重。三是个人家庭事务对工作精力的分散。有致富项目的创业型村党组织书记在个人项目的发展上牵涉了大量的精力,没能很好地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有的甚至把村党组织书记的工作当作一份“副业”来对待。  

  问题四: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反映在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中文化偏低、年龄偏大的问题仍很突出。就我区而言,全区156名村党组织书记中,有152人来自本村、占97.4%,有4人属乡镇机关或事业单位下派,占2.6%;
文化结构上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26人、占16.7%,高中(中专)的73人、占46.8%,初中及以下的有57人、占36.5%;
年龄结构上尽管55周岁以下的达到127人,占81.4%,但其中35周岁以下的只有10人,只占6.4%,而55周岁及以上的有19人,占了12.2%,其中3人已60多岁;
任职年限上任党组织书记1-3年的49人、占31.4%,任职4-9年51人、占32.7%,任职10—20年以上的44人、占28.2%,任职21年以上的12人、占7.7%,最长的35年。很显然,由于受文化、年龄等制约,使得部分村党组织书记很难扮演好“班长”这一角色。

  原因分析:造成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结构不合理的根源主要在于机制和制度建设上。一是在选人机制上,村党组织书记岗位缺乏吸引力。实事求是讲,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还不全是农村精英的集合体。由于利益导向机制不健全,待遇低,没保障,出现“能人难选、人才难留”,“村干部活力不强、激情不足”等问题,很多致富能力强、道德素质高的人不愿意参加到这支队伍里来,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担当村党组织书记的重任,很多时候在用人标准上就只能退而求次。二是在管理机制上,缺乏配套的激励淘汰机制。村级党组织书记“能上”“能下”机制尚没有真正建立。一方面,“能上”机制没有突破,“能下”渠道不畅,“不犯错误不下岗”,导致少数无所作为的村党组织书记长期占据着位置,形成了事实上的“终身制”。有的当初担任书记职务时还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十几年、二十几年熬下来,已经成了五六十岁的老同志了。三是在育人机制上,缺乏相应的选拔培养机制。一方面个别村党组织书记“官本位”思想和自私心严重,怕年轻干部进入村干部队伍后不听自己指挥,怕夺自己的“权”,所以自己在位时不想培养年轻干部,把一些有能力的年轻人拒之门外,有意无意地压制了人才成长;
另一方面,随着农村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和人力资源市场化流动加快,农村中有文化、年纪轻的党员绝大多数已弃农经商、进厂从业、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已寥寥无几,从而在后备人才储备上出现严重的“荒芜”现象,导致青黄不接。因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存储不足,使得有些乡镇党委苦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处于对村党组织书记“不调整不行,调整又无人选”的“两难”境地。

  三、进一步加强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

  选准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事关农村的发展大局,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事关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定。因此,从发展农村实际需要出发,选配好一支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已成为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当务之急。要按照中组部《关于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岗位有要求、工作有待遇、干好有前途、退岗有保障”的要求,建立健全村党支部书记的培养选拔、教育培训、责任监督、激励保障等各项工作机制,综合运用选拔、教育、培养、使用、监督、管理等各种手段,不断提高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水平,着力培养造就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

  (一)发展农村经济,完善农村党组织的自身造血机制

  农村发展滞后是制约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根本原因。只有在壮大村级集体收入的基础上,才能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才有可能把村级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也才能以生机蓬勃的事业吸引优秀青年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要坚持改革与发展相适应、造血与输血相配合、增收与节支相结合、强村与富民相协调的基本原则,围绕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目标,努力探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着力营造有利于村级集体经济运行管理的新机制,积极培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优势,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工作步骤,让青年人在壮大村级经济中唱主角,抓好引导、帮扶和激励,把越来越多的既有办事能力、又有良好品质的青年人吸引过来、汇聚起来。只有集体的“锅”里有钱了,才能更好地往村民的“碗”里“加菜”,才能将村民的心凝聚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作用。

  (二)改革选任方式,完善村级党组织书记的选拔任用机制

  建设高素质的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选拔任用是前提和基础。村级党组织书记是农村人力资源中最优秀的部分,其配置、流动、选拔、任用必须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实现最优化。选任过程中,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前提下,更应注重体现群众公认的原则:一是要更新“选”的观念。当前在选拔任用村党组织书记上急需实现两个观念的转变:第一,能不能当村党组织书记主要看他是否有能力,而不是看他是否本村人。有了这个观念的转变,就能破除“在少数人中选人”的旧框框,突破村域界限、身份界限、职业界限,扩大选人的视野,拓宽用人的途径,实行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多方式的选拔。第二,适合不适合当村党组织书记主要体现在能否发展事业上,而不是体现在能否遵守规则上。村党组织书记不仅是上级党委政府的“代理人”,更是村民群众的“代言人”,村级发展和村民致富的“领头雁”,事实表明,一个敢于创新的书记远比一个守规矩的书记对一个村的发展更有用,对党的事业更有推动性。有了这个观念的转变,才能冲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旧传统、旧观念的束缚,才能形成百舸争流、人才辈出的局面,才能不拘一格、大胆提拔使用党员中的能人、强人。二是要把握“选”的标准。在村党组织书记的选任标准上,既要把握共性标准,又要体现个性特点。所谓把握共性,就是要遵循德才兼备的标准,坚持把公道正派、有心有力为民办事作为村党组织书记的共性标准来把握。同时,也要因村制宜、因时制宜,体现个性特点。如当一个村的经济发展比较缓慢时,就应侧重选配一个开拓创新精神强、市场经济意识浓的“带头人”;
当一个村经济较发达、个私企业较多时,就应侧重选配一个懂经营、善管理的“带头人”;
当一个村社会矛盾复杂、社会治安不稳定时,就应侧重选配一个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擅长处理复杂矛盾的“带头人”;
当一个村的特色产业明显、产业初具规模时,就应侧重选配一个开拓市场能力强、农产品流通经验丰富的“带头人”,等等。三是要拓宽“选”的视野。选拔村党组织书记不能老是瞄着本地的,盯着身边的,看着熟悉的,而是要打破党员的行业界限、职务界限、地域界限,采取外聘、下派、内选等方式,不拘一格选人才,力争做到党委所选的就是群众认可的。同时,加大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人选优先安排他们在村班子中任职锻炼,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提供后备力量。四要改进“选”的方式。要积极引入竞争机制,严格按照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党员大会选举的程序选任村党组织书记,真正把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优秀农村党员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条件成熟的地方,可以实行党组织书记“海选”或面向社会公开选拔,改变部分地方村级党组织书记候选人由上级党组织“内定”的做法,真正把候选人的提名权、推荐权交给党员和村民群众,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尽最大可能确保所选的村党支部书记党组织满意、群众满意。要积极探索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合理确定跨村任职干部安排的范围,把内部矛盾型、不作为型、软弱涣散型和宗派不合型等四种类型村作为安排跨村任职干部的范围。积极营造跨村任职干部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跨村任职干部所在村,由乡镇党委主要领导结对帮扶,并配强农村工作指导员,在安排各类扶农项目、资金时,给予优先确保和适当倾斜;
对跨村任职干部的报酬实行最低保障,确保不低于乡镇平均保障水平。要认真组织实施以城带乡万名干部驻村、万名大学生“村官”、万名专业技术人才支农支教支医“三万计划”,推动人才下乡、技术下乡、管理下乡,优化城乡干部人才资源配置,充分发挥现有干部作用,提升干部人才资源开发整体效益。

  (三)强化素质培养,完善村级党组织书记的教育培训机制

  当前,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文化低、年龄较大、素质不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教育培训是提高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整体素质的根本性措施。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强有力的村级党组织书记的教育培训机制,提高村级党组织书记驾驭全局、处理村务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一是坚持分级培训。实施村级党组织书记素质提升工程。参照国家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模式,把村干部纳入干部培训整体规划,分级负责培训。建立省(市)级示范培训—区(县)级全面培训—镇(乡)“菜单”式培训的三级培训体系,确保所有村级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区(县)以上集中培训,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20天。二是拓展培训内涵。在培训内容上,重点加强政治理论、市场经济和农村经济管理、实用技术、法律法规、党务工作等知识的培训;
在培训方式上,注重层次性,分类指导,根据村级党组织书记的年龄、文化程度和实际工作状况,分层次进行启蒙培训、任职培训、强化培训和提高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村级党组织书记参加大专以上学历教育,鼓励村级党组织书记参加各类成人教育,攻读上一层次的学历或第二专业学历,凡现任村级党组织书记年龄在45岁以下没达到大专文化程度的都要接受学历教育。三是保障培训投入。要把村级党组织书记培训纳入地方党委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建立省(市)-区(县)-镇(乡、街道)-个人四级经费投入体系,省(市)、区(县)、镇(乡、街道)要把村级党组织书记培训经费的85%以上纳入财政年初预算,村级党组织书记承担约15%培训费用。

  (四)加强监督考核,完善村级党组织书记的管理约束机制

  加强对村级党组织书记的监督管理,保证其健康成长,建功立业,既是组织上对村级党组织书记的关心,也是加强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必须运用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建立起一个反应灵敏、覆盖面广、运行高效的监督管理体系。一是健全各项制度。要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书记工作职责、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党务公开等系列制度。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大力实施、推广“五会”民主议事制度(民情调研会、意见汇总会、项目论证会、推进协调会、监督评议会),杜绝村级党组织书记“一言堂”,从制度上加强了对村级党组织书记的监管。二是强化民主监督。加强民主监督,挑选熟悉村里情况、议政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离退休干部、党员代表和群众的代表组成村民议事会和监事会,监督本村党支部及书记的工作,收集党员、群众的批评建议,及时反馈给党组织。坚持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对经济发展规划、财务收支、直补资金发放、计划生育、党务活动情况等事关全体村民利益的事项定期向群众公开,并形成制度。三是加大考核力度。建立健全和完善村级党组织书记岗位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对村级党组织书记的日常、年度、届中和届期考核工作。当前,重点是要积极探索村党组织书记目标考核的新办法、新途径,在目标考核的内容上,要建立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目标体系、强有力的目标监控体系、权威科学的评价体系和严格的考核奖惩体系;
在目标考核的方式上,要坚持简单易行、客观公正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个人述职、领导评价、群众评议、组织评定一整套考核程序;
在目标考核的标准上,要轻“没有功劳还有苦劳”的过程评判,重“无功就是不发展”,“无功就是过”的结果评判,使村党组织书记产生危机感、紧迫感,从而增强责任意识。对作风不实、履行职责不到位、群众有反映的,及时批评教育,促其整改;
对岗位目标任务完成不好、工作作风差、群众反映强烈的,坚决调整;
对以权谋私、违纪违法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及时淘汰不合格村级党组织书记。

  (五)提高待遇水平,完善村级党组织书记的保障激励机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不但会在市场活动中得到体现,必然也要指导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管理工作,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村级党组织书记不但追求劳动回报,也追求政治地位。这就需要在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中,尽快建立和完善激励、关爱机制,充分调动村级党组织书记工作积极性。一是加快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职业化管理”进程。在实现途径上,既可采取突变式办法,类似公务员过渡,择优录用;
又可采取渐进式办法,用3-5年时间,每年按照20-30%的比例,择优录用。我们倾向于渐进式。在待遇报酬上,建立权责对等、绩薪相适的工资待遇机制,工资可参照当地乡镇一般工作人员,实行按月发放。只有待遇高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这支队伍中来;
在政治激励上,拓宽村党组织书记的发展空间,实行“破格聘任”、“离任上迁”制度。把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实绩明显的书记聘任为乡镇事业编制人员或提拔到领导岗位,充分调动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二是建立“功勋村级党组织书记”评选表彰制度。以树立典型为主要激励形式,深入开展“功勋村党组织书记”评选表彰活动。每2-3年评选思想素质过硬、业绩突出的村党组织书记,授予“功勋村党组织书记”荣誉称号,并给予5万元左右奖励。同时,建立“功勋村党组织书记”健康疗养制度,对获此殊荣的“功勋村党组织书记”每5年组织一次健康疗养或考察学习。通过舆论宣传、经济奖励、隆重表彰等形式,着力在农村党员干部中营造学先进、比贡献、谋发展的浓厚氛围。三是尽快建立村党组织书记正常的“退岗”机制。

建立村党组织书记退岗制度,可针对农村实际,规定退休年龄,最好年龄限制到55岁以下,最高不超过60岁,吐故纳新,畅通“出”的渠道,加速年轻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的培养。统筹城乡退岗村党组织书记工资。建立由多级财政统筹,多级负担机制解决退岗村党组织书记待遇。根据任职年限、工作成绩分层次制定出退岗工资及一次性奖励金。可采取两种方法。“老人老办法”——可以按年度发放补贴解决,也可一次性给予补助解决;
“新人新办法”——规范补贴新机制,建立养老保险办法,解除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调动村党组织书记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干事创业的后劲。

第二篇: 两新党组织队伍建设亮点材料

基层党组织推进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

总装三部 机装车间 孙根云

摘要:总装三部机装车间党委认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人才培育和培养,为公司和部门提供人力队伍保障。通过加强科级干部队伍,大学生队伍,新来源员工队伍,劳务工队伍建设,增强部门和车间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关键词:
推进 人才队伍 培养 建设

2014年是公司“破局发展”的上升之年,也是公司提高“双效”的管理年。机装车间党委认为提高“双效”的重要载体在于加强人才培养及队伍建设,为公司和部门提供人力方面的保障。2014年总装三部机装车间党委会始终抓住“人才培养及队伍建设”这根主线,注重多层次打造人才队伍建设,对于不同层次的人才队伍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各项举措,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在如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上认真“揣摩”,并且落实具体实施。

一.基层领导班子决定上层队伍建筑

在人才培养及队伍的建设起到重要的引导及推进作用的基础是领导班子,无论在生产方面还是党建工作都要树立榜样。一个车间的整体团队专业素养,工作能力,以及完成工作的效率的关键因素取决于一个什么样的领导班子。总装三部机装车间党委认为党建工作不仅要做好党务工作,而且要做好人才梯队建设,要把人才培养和部门中心工作紧密融合,把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具体议事日程,利用党委中心组学习,党委会等多种形式,认真讨论人才队伍建设。车间党政领导深入基层进行走访调研,充分酝酿,把想法通过组织的形式变成具体措施。在每项措施落实前,党委成员都进行自我体验计划使得每项措施都起到更深刻更积极的作用。

从历史的经验教训来看,加强对车间科级干部思想教育意识的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的主动性是车间干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对此,机装车间党委定期举行领导干部,作业长,班长等干部座谈会,注重他们的思想作风的建设,除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外,还时时给他们带紧箍咒,督促他们保持端正的品行,在员工中树立良好的榜样,提高服务的意识和工作效率。

二.高温淬火,让“眼镜男”蜕变为后备力量。

高素质“眼镜男”人才是公司及部门“破局发展”和提高“双效”的重要推动力。如何把新进大学生尽快培养成部门及车间的中坚力量是我车间党委近几年来一直在思索的课题。针对大学生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际经验这一特点,我车间党委会积极搭建各种学习平台,依托“以科带新”为载体,通过科级干部及一线老师傅的专项讲解,支部座谈会,以任务压担子等有效途径,提升大学生员工学以致用,用以智精的能力,进一步明确他们的奋斗目标,帮他们完善职业生涯的计划。我党支部认为储备高精尖人才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重之重,推进创新性大学生人才队伍建设,挖掘使用内部人才是我车间日后工作的重点。

我车间近几年来,每年都会有新进大学生,对这种定岗转正的大学生进行为期2-3年的技术熏陶和培养。把他们从稚嫩的“眼镜男”经过任务的高温淬火打造成生猛的主力军。针对性格相对内向的适合走技术路线的大学生,有意识的为部里培养成技术骨干。对沟通能力较强,善于人打交道的大学生定向培养成车间管理后备人才。近两年我车间根据不同类型大学生培养了一名科级干部,两名主任助理。这也是我车间人才队伍建设的小小成绩。

三.以老托新,打造一线“蓝领突击队”。

随着一线岗位员工老龄化越来越重,一些老员工在力气不如从前

为了他们人身安全着想,我党支部认为新来源员工必将成为部门和车间的主力军。对新来源员工的技术培养和科学管理也愈加显得紧迫,总装三部机装车间积极稳步的推进新来源班组建设,实施“以老托新”

措施把新来源员工打造成一线“蓝领突击队”。以党支部座谈会进行安全教育,老员工细心讲解技术问题,进行现场实际操练,稳中求进的原则让新来源员工尽快接手老员工退休技术难题无法解决的窘境。

由于新来员工相对年轻,工作难免浮躁,以及他们面临着结婚买房等诸多现实问题,这些现实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他们的流动率明显增高。针对这些现状,机装车间党委积极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召开年轻员工座谈会,领导下基层走访了解,聆听他们的心声与意见,来稳定他们的心态也作出相应措施。对绩效分配上作出相应调整,每个月给出相应的补贴,对于对于工作上手快,解决问题强的员工进行重点培养,选拔后备班组长。对于工作上我车间以任务来实施培养,加大他们身上的重任,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提高其主动性和上进心。对于他们平时生活我车间党委定期慰问,询问生活难题并予以相应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与重视,这样也提高工作的上进心,保证工作心情舒畅更安全的完成生产任务。

四.搭平台,建组织,把劳务工当成“自家人”。

劳务工大军是我机装车间生产一线上的主力大军。确保劳务工的工作积极性是生产高效率运转,产品高质量完成的重要保证。机装车间在对劳务工实施一体化管理考核的同时,突出每位劳务工的岗位意思,淡化他们的身份意识,机装车间党委领导把劳务工兄弟当成“自家人”。为了加强劳务工管理,机装车间党委与劳务工老板一起拟定了积极奖惩政策,让劳务工兄弟感受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差别大”的良性氛围。在每季度末都会评出优秀班组长,优秀员工并给予相应的奖励,树立良性氛围,提高劳务工兄弟工作积极性。

公司及总装三部定期举行技能比赛,所以在技术方面也有很大的保障,也保证了我车间在施工上质量平衡,这一点感谢三部帮助我车间解决实际行的问题。比赛得到名次的员工给予很大的现金奖励,这样即提高了劳务工兄弟的技术能力,也调动了工作的主动性,也为公司破局发展提供了保障。这是我车间要学习的地方,在下一步党委建设中是我车间重要研究课题。

五.多措多举多硕果,队伍建设得益多。

在上述一系列举措实施落实后,机装车间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工作

取得了重要突破,成效也是显著的。

1.车间的科级干部,作业长,班组长等干部的意识和作风显著增强。科级干部队伍并且通过自我加压的形式来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获得过大员工的好评,增强了在员工中的信服度,对生产计划的下达和落实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

2.大学生员工工作目标明确,有效的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造船中。同时总装三部机装车间还为把适合走技术路线的大学生转到技术科,为三部培养技术人才。

3.新来源员工稳定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新来源员工通过自身的努力,技能得到了提高,有的已经被培养成班组长的后备人员,通过单独考核和车间适当帮助,增加了新来源员工的收入。

4.劳务工的生产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机装车间通过一体化建设,让劳务工感受到了车间的管理体系是公平公正的,对车间的管理水平得到了充分的信任。

结束语:

机装车间党委在实施此次建设深刻体会到,基层党组织在部门人才建设培养中是大有可为的。当代人才的管理,不是简单的把人才统起来,关起来,而是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给人才培养,成长,发展,使用创造更好的条件。在船市低迷,航运市场深陷“寒冬”的今天更要科学的建设培养好的人才,才能取得人尽其才才能使得企业尽早“破冰”,逐步实现“稳中求进,破局发展”的目标。

第三篇: 两新党组织队伍建设亮点材料

加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1、选优配强,着力解决设社区党组织书记“有人干”的问题。一是拓宽选人视野。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社区“三有一化”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对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全市区县、街道两级党组织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在强调政治素质的同时,注重优化社区干部队伍结构,推行“四个一批”工作法,即“街道下派一批、重点保留一批、考试留用一批,面向社会招聘一批”,在全省率先开展社区干部公开招录工作,不断拓宽选人用人视野。目前,西安市有621个社区党组织,其中党委9个,党总支39个,党支部573个,全部社区均配齐了党组织书记。621名社区党组织书记中,街道下派148人,占24%,社会招聘318人,占51%,企业在职兼任(单位型社区)155人,占25%。特别是2008年以来,全市连续三年选聘了274名优秀大学毕业生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助理或社区居委会主任助理,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充实了人才储备。二是提高选人标准。今年下半年,以第四次社区党组织换届为契机,制定了《关于认真做好全市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的意见》,这是我市制定的第一个关于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对社区党组织设置、班子成员配备数量、任职和提名年龄界限和文化程度,选举方式和方法步骤都做出明确规定,凡是新提名的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继续提名的成员,年龄一般不超过57周岁;
同时,要求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一般应具备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强调每个区县要有2至3名40岁左右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在换届工作中,全市街道、社区党组织普遍采取“两推一选”、“两推直选”等方式,打破地域、行业、身份等界限,突出强调能力、学历、年龄等“三要素”,将一大批政治素质较高、组织协调能力较强、善于做社区工作、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干部推选为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换届,全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7.4岁,较换届前降低了3.6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439人,占70.7%,较换届前提高了8个百分点。同时,有17名社区选聘生被党员群众推选为社区党组织书记,进一步优化了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结构。三是提高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为加强组织领导,精简成员职数,实现社区两委会成员的高比例交叉任职,采取积极措施,通过法定程序使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与社区居委会成员交叉任职。换届后,全市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的499人,占社区总数的80.4%,较换届前提高了26个百分点,阎良、蓝田、高陵等区县达到100%。

2、完善机制,着力解决社区党组织书记“想干事、会干事”的问题。一是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将社区干部培训工作列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体系,采取学分制量化考核,积极利用“西安市干部教育在线”等网络资源,组织社区党员和社区干部积极参加网上在线学习。市委组织部每年举办一次示范培训班,各区县、街道乡镇按照“示范培训、分级培训”原则,每年对社区两委会成员进行一次轮训。三年来,市委组织部共培训社区党组织书记500余人次,区县、街道乡镇共轮训社区干部2000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社区干部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二是推行规范化考评监督机制。我们大胆创新,在全市社区党组织中深入开展“双评晋级、科学发展”活动,建立一套较为系统、科学的社区党建工作考评体系。“双评”指“群众测评”和“上级考评”;
“晋级”指按照普通、标准、示范三个等级,对社区党建工作进行科学评估、分类晋级、整体提高,力争各区县每年创建党建示范社区数不少于本区县社区总数的10%,全市每年新增党建示范社区不少于50个。“双评晋级、科学发展”活动的开展,为社区工作建立新机制。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干部年终要向社区党员群众述职,个人工作都要经过社区党员群众、驻地单位和上级党组织的量化考评,考评的结果直接与个人的待遇和职务任免相挂钩,使每名社区干部感受到干好工作有荣誉、干好工作有待遇、干好工作有前途,无形之中将工作压力转变为动力,充分激发了社区干部履行职责、服务群众的热情和积极性。三是建立激励保障机制。今年,全市再次提高了社区干部待遇,解决了社区党务干部待遇没有保障的问题。“一肩挑”的每月补贴标准不低于1500元,书记、主任分设的每月补贴标准不低于1300元,补贴标准较往年均有30%至50%的提高。同时,增设社区书记、主任届期津贴,规定凡任满一届的均可以享受届期津贴。社区干部补贴标准每三年调整一次,力争到2015年,社区干部补贴待遇不低于西安市城镇居民平均收入水平。同时,还建立了社区干部退养制度。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连续任职三届(9年)或累计任职15年(含15年)以上,离开社区工作岗位无固定工资收入、未纳入社保的,一次性发放10个月的补贴作为退养费,受过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的,另增发2个月的补贴。此外,对工作优秀的社区党组织书记给予副科级或正科级待遇,对表现突出的破格提拔任用,一些社区党组织书记被破格提拔为街道副处级干部。让广大社区干部真正感到“政治上有奔头,经济上有干头,退职后有靠头”, 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吸引和留住人才。

3、注重实绩,着力解决社区党组织书记“干成事”的问题。一方面,在服务群众中展示能力。近年来,全市社区普遍建立了社区居民事务受理中心,开通了便民服务热线,为社区群众提供家政服务、应急救助、房屋租赁等100余项服务,基本实现了社区居民的各项服务需求。同时,通过建立老年餐桌、便民早市、阳光家园、再就业培训基地,推行居家养老等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社区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和日常需求。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初步实现了居民医疗信息综合利用和居民健康档案在辖区范围内的网络信息共享。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服务群众提升了服务意识,展示了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在树立品牌中彰显作用。全市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开展“双评晋级、科学发展”活动、“社区干部公开承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五个好社区党组织”、“开放型党组织生活”等一系列党建品牌活动,引导党员争做服务群众、遵纪守法、促进和谐的表率,加快了文明和谐社区建设。特别是在全市开展的“在职党员自愿认领社区岗位”活动中,社区党组织通过设立政策宣传、科学普及和计生监督等18种公益岗位,吸引了居住在社区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主动到社区认领,总计有11689名在职党员认领了10000余个社区岗位,累计开展各种便民活动17000余次,进一步发挥了在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打破了党员隶属单位、行业和党组织的局限,形成“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党员管理新机制,社区党建工作品牌的树立,进一步显示出社区党组织书记作为服务群众,实现社区群众共同利益的组织者、实践者、领导者的作用。

二、对社区党组织书记的职责定位和适岗条件的认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区党组织承担的工作任务、面对的工作对象、开展工作的途径和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从工作任务上看,由单一的党建工作任务向全面抓党的建设、社会管理、服务群众等多种任务转变;
从工作对象上看,由单位管理向社会管理转变;
从工作途径上看,由“以条为主的条块分割”向“条块结合的网络化”转变;
从工作方式上看,由以行使行政权力为主的平面管理方式向提供服务的非权力为主的立体管理方式转变。我们必须要依据社区的现实功能、社区党组织的地位,遵照党章和有关条例精神,进一步明确社区党组织书记的职责定位和适岗条件,才能有的放矢的抓好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工作。

1、社区党组织书记的职责定位

经过调研和日常工作中掌握的情况,结合西安市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社区党组织书记的职责定位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在加强党建、固本强基,保证党在社区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方面发挥领导者作用。社区党组织书记要结合社区实际情况,有效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保证党在社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
要抓好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紧紧围绕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个主题,按照党章的有关规定,抓好两委班子建设,抓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当前,要积极探索在职党员参与社区管理的新途径,抓好在职党员八小时之外作用的发挥,尤其要抓好流动党员、下岗职工党员以及人户分离党员的教育管理与作用的发挥以及社区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不断探索完善新形势下社区党组织发挥作用和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是在协调各方、统筹整合,加强社区社会工作方面发挥组织者作用。社区内各类社会单位众多,人员构成复杂,利益取向不尽一致。客观上要求社区党组织书记要从有利于巩固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角度出发,发挥政治资源、组织资源的优势,善于在党与政、上与下、条与块、行政与社会组织之间进行沟通协调,把社会单位、居民群众的共同点找准,整合各方利益,聚合各方力量,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三是在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体现社区群众的共同利益方面发挥实践者作用。社区党组织书记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上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要牢记党的宗旨,以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为己任,做群众的知心朋友,了解群众需求,维护群众利益,体现社区的共同利益,让群众切身体验到开展党建工作带来的实惠和益处。

四是在聚合力量、维护稳定,不断加强社区和谐建设方面发挥管理者作用。维护地区稳定,构建和谐社区,是社区党组织工作目标,更是社区党组织书记的重要职责。社区党组织书记必须结合实际认真研究社情民意的特点和规律,把不和谐、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之中,履行好构建和谐社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五是在发展文化、建设文明,树立社区居民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方面发挥引领者作用。要根据社区实际,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开展互帮互助的社区公益活动,积极发展群众性社区文化,大力创建整洁优美、和谐安全、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要在社区明确倡导什么、弘扬什么、抵制什么、反对什么,不断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文明程度和思想道德情操,促进社会和谐。

2、社区党组织书记适岗的条件

在明确了社区党组织书记的职责,与之相对应的适岗条件可明确为以下五点: 

一是热爱党的工作,具有较强的执行力。新时期的社区党组织书记,是党在社区的代表,一言一行直接体现着社区党组织的形象,社区党组织书记的政治素质是第一位的要求。他们要熟悉党的知识和业务工作;
要忠诚党的事业,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较高的执行政策的水平,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利益关系。

二是热爱社区工作,具有较强的向心力。随着服务领域的不断扩展,服务内容的不断增加,服务项目的不断细化,社区居民群众对社区党组织书记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社区党组织书记要热爱社区工作,对社区群众充满爱心,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不断满足群众的需求,在工作上不断追求新目标。

三是统揽社区工作,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社区党组织书记要善于抓班子、带队伍,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把群众凝聚在社区党组织周围,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能够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共同构建和谐社区。

四是热爱群众工作,具有较强的亲和力。非权力因素的人格魅力是领导者必备的资质条件。在社区党组织书记身上主要体现为较强的亲和力、向心力和感召力。人格魅力主要来自于人品,来自于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来自于对工作、对群众的满腔热忱。社区党组织书记要善于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成为居民群众的知心朋友。

五是学习新知识,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要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掌握必备的新知识,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要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措施、新办法,开创工作新局面。尤其要在整合社区各方利益、凝聚群众共同奋斗、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发挥党组织及党员作用等方面,不断有新作为。

三、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虽然我们在加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随着社区管理水平和群众对社区服务多元化需求的日益提高,对加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在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也显示出一些不适应的地方,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一些社区党组织书记对社区党建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驾驭工作的能力还不强,工作积极性也有待进一步激发。我们认为,要解决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

1、加大社区党组织书记选配力度。一是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强化以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社区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一肩挑”比例。二是优化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结构。加大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社区挂职锻炼和从社区任职大学生中选拔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工作力度,切实改善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年龄和文化结构。三是加强指导工作力度。结合街道社区组织员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经验丰富的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切实加大对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力度。

2、建立健全社区干部培训机制。社区干部培训的重在基层、重在实用。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社区干部学历教育。借鉴农村年轻干部学历教育培训做法经验,对40周岁以下,具有高中(专)、技校、职高学历,综合素质较高的社区干部,进行学历教育培训,提升社区干部文化程度。另一方面,认真抓好岗位培训。发挥西安市“一体两翼”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作用,依托各级党校和驻区大专院校,采取学分制量化考核,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上力求创新,丰富课程设置,从传统的政治理论和党建业务,拓展到城市管理、社区建设、劳动保障与就业服务等社区工作领域;
丰富培训方式,从传统课堂集中授课,拓展到网络在线教育、交互式分组讨论和外出实地参观等形式。

3、建立健全社区党务干部人才使用机制。推行社区工作资格认证制度,鼓励社区党组织书记参加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支持其参加学历教育,不断提高其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促使社区党务干部队伍相对稳定,保证社区党建工作的连续性、创造性。在工作中,要尽量减少专职党务干部与其他行政工作交叉,防止专职不专用。此外,要通过有效途径,积极引导社区党务干部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研究。通过经验交流、成果评比、典型事例推介等方式,提高社区党务干部开展党建工作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4、建立健全社区干部激励机制。要健全稳定规范的社区党组织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和提高社区党组织书记待遇,切实解决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建议中、省组织部出台相关文件,对选聘到社区任职的高校毕业生,凡是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或副书记,工作表现突出、被上级党组织及社区党员群众认可的,优先解决事业编制,并逐步加大在社区党组织书记中考录公务员的比例,以此进一步增强社区工作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同时,积极探索对社区党组织书记日常管理的措施和办法。在社区党组织中深入开展“文明社区、和谐家园”主题活动,进一步深化“双评晋级、科学发展”工作,加强对社区干部的日常管理,注重跟踪培养,强化年度考核。同时,进一步延伸考核范围,探索将社区两委会干部、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以及选聘到社区任职大学生纳入考评体系,强化其主动履职意识,努力提升以社区党组织书记为核心的社区干部队伍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工作水平。

第四篇: 两新党组织队伍建设亮点材料

古楼街道党委关于加强社区党组织书记

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社区党组织书记,是社区班子的带头人,是社区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关键,直接关系到社区的发展和稳定。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走访和座谈讨论等形式,对办事处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经过认真分析思考,进一步理清了加强和改进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对策与思路。
一、基本情况
我街道共有10个社区,社区党总支书记10人(女书记6人),其中03年选聘的2人,06年选聘的2人,07年选聘的5人,08年选聘的1人,35岁以下5人,36至45岁5人,平均年龄为35.6岁;
本科学历4人,专科学历6人。
二、主要做法

我街道围绕建设“一好双强”型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的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从选拔任用、学习培训、完善机制等关键环节入手,大力加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为推进社区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一)拓宽选任渠道,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以换届选举为契机,不断拓宽选人用人渠道,着力选好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全面推行了以“两推一选”为主要形式的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切实把那些政治强、品德好、作风正、威信高的优秀党员选拔到社区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进一步优化了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结构,为社区改革发展增添了中坚力量。

(二)加强教育培训,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不断加大对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培训、培养工作力度,全面提高了社区党组织书记管理水平和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本领。一是开展外埠培训。有计划地选派社区党组织书记到武汉、上海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开拓视野,增长才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办班集中培训。以区委党校、远程教育接受站点为主阵地,以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法律法规等为主要内容,全面加强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学习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2003年以来,共举办培训班15期,培训300余人次。三是利用网络培训。街道党委充分发挥社区远程教育平台作用,利用新建的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通过在网络上直观式点播、下载课件等形式,广泛对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学习培训。共播放法律法规、实用技术、养殖技术等各类科教片30余类。
(三)完善激励机制,队伍活力进一步增强。通过建立健全实绩考评、政治关爱、工作运行等机制,激发了社区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的活力。一是建立实绩考评机制。制定了社区党组织书记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每年初,街道党委根据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计生等工作目标,制定社区党组织书记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实行百分制考核,年终进行综合考评,划定考评档次,解决了 “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调动了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工作热情。二是建立政治关爱机制。坚持把工作业绩突出、参政议政能力较强的社区党组织书记推荐为区党代表、人大代表,为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舞台。三是建立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了党建工作专题研究、工作汇报会、工作例会、领导干部联系点等制度,形成用机制管人、以制度管事的工作局面,较好地发挥了社区党组织在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健全了社区党组织书记向街道党委书记请示汇报、社区“两委”班子联席会议、社区干部例会等工作制度,加强了街道党委对社区党组织书记的领导和监督。

三、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年来的积极努力,街道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推进社区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相比,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些社区党组织书记的素质和能力与当前新形势和新任务不相适应,个别年龄较大的社区党组织书记文化水平、理论水平不高,事业心不强,管理服务能力弱;
个别新当选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处理矛盾办法不多,缺乏对工作的驾驭能力和掌控全局能力。

四、对策及建议
加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对于夯实党在社区的执政基础、推进社会发展至关重要。要按照上级的要求,着力培养造就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社区党支部书记队伍,努力增强社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一)选准带头人,解决“核心不强”的问题。大力选拔清正廉洁、公道正派、干事创业、群众拥护的社区优秀党员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确保社区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一是坚持选任标准。上级要求,坚持把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优秀党员作为选拔社区党支部书记的标准,充分发挥民主,严格选任程序,提高社区党支部书记选任工作的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二是拓宽选用渠道。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不断挖掘社区党支部书记的“源头活水”。三是完善选拔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继续推广面公开选拔、街道党委委派等方式,着力选好配强社区党总支书记。
(二)抓素质提升,解决“本领不强”的问题。要开展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强化政治理论、基本技能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社区党支部书记执行社区政策、引领经济发展、服务农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和加强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的本领。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增强科学发展理念。着力增强社区党支部书记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切实转变不思发展、片面发展、盲目发展等落后的思想观念,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超常发展”新理念。二是加强技能培训,提升能力。加强对社区党支部书记的党务知识、政策法规、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等方面内容的培训,提升社区社区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能力。三是加强实践锻炼,提升发展能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坚持专题培训、基地培训和外埠培训相结合,不断增强社区党支部书记的发展意识和发展能力。积极选派社区书记外出考察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更新发展观念,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同时,通过组织开展专题调研、研讨交流、基地培训等活动,提高社区党支部书记的实践技能。
(三)强民主监督,解决“管理弱化”的问题。要进一步明确社区党支部书记的岗位目标职责,建立健全目标考核、民主监督等制度,形成与社区建设目标要求相适应的岗位责任和监督约束工作机制。一是完善实绩考核制度。街道要重点围绕经济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民主法制等方面制定具体的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组织考核与民主测评相结合,对社区党支部书记全年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坚持把考评结果与社区党支部书记的选拔、任用、奖惩相挂钩,激励他们干事创业,共谋改革发展。二是加强民主监督。健全社区党支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进一步完善任期审计制度、离任审计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对社区党组织及支部书记的工作进行定期审计。认真落实政务、财务、党务公开制度,及时把群众关心的财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热点问题进行公开,扩大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三是加大不合格社区党支部书记处置力度。综合采取诫勉教育、组织处置等手段,加大对不合格社区党支部书记处置力度。对不能胜任岗位要求或不能履行竞选承诺的,适时进行组织调整,畅通出口,焕发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四)重激励保障,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要建立健全待遇增长、政治激励等机制,努力形成社区党组织队伍建设长效机制,激发社区书记干事创业的热情。一是增加社区工作者待遇,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增加社区经费。严格制定“费随事转,权随责走,责权利相统一”的工作机制,多渠道增加社区经费投入,形成全社会各部门支持社区发展建设的工作局面。三是建立社区党书记政治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典型宣传力度,对社区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要适时进行表彰奖励,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第五篇: 两新党组织队伍建设亮点材料

加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地委组织部的要求,南江市委组织部于3月上旬派出调研组深入南江市6个街道73个社区认真开展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汇总分析如下。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年来的积极努力,全市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比,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能力作用发挥不一。大部分社区党组织书记虽然能够发挥作用,但受年龄、学历、思想观念等影响,作用发挥参差不齐。有的工作中按部就班,不善于发现工作中的新问题、新情况;
有的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乏开拓创新意识;
有的工作只是简单的上传下达,街道安排什么就干什么;
有的服务群众不热心、不主动等等。

(二)创新意识不强。基层工作千头万绪,部分社区党组织书记“等、靠”思想较强,开展为居民服务时从不对工作业务归纳、总结,只是一味的等待上级部门安排,缺乏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的工作创新意识。

(三)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资源不足。社区国家干部编制数较少,因此社区后备干部相对缺乏,导致部分社区“不调整不行,调整又无合适人选”问题凸显。

(四)社区现有党组织书记队伍教育培训缺乏系统性。尽管各级党委、政府历年来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不断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特别是对社区工作领头羊——支部书记的教育培训,但对现有城市社区执政建设的专题培训较少,导致新当选的经验不足,老书记用老经验、老办法办事,部分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常常处于一种“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尴尬境地,从而使他们与街道党工委在思想上难合心、工作上难合力、行动上难合拍。

(五)上级安排工作时缺乏协调性,对基层实际情况了解不足,过度注重年底检查,对安排的任务能否落实和承受欠缺考虑,导致社区党组织书记没有余力全面开展工作。

三、加强社区党组织书记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个性化管理。各街道应根据实际,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社区不同形式的办法进行管理。采用给政策、明思路、教方法等形式给予指导,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个别提醒、总结教训的形式,及时进行纠偏扶正,以提升社区党组织书记服务居民的能力。同时,要结合南江市社区的实际安排工作。

(二)提供锻炼机会。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是在工作职权范围内适当加大工作量,提出相对比较高的工作标准和要求,使其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能力得到锻炼提高;
其二是交流轮岗,在社区与街道、社区与部门、社区与社区之间开展形式多样的中、短期交流,使社区党组织书记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增强其应对各类情况的实际能力;
其三是加大异地挂职、异地参观学习力度,吸取外地经验,开拓视野,增强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三)注重实绩考核。对社区党组织书记的考核,一方面要结合常规工作、阶段性工作、重点工作和实践创新等制定以实绩为核心的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另一方面,要正确运用考核结果,客观公正的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社区党组织书记该诫勉的诫勉,该提拔的提拔,该交流的交流,该调整的调整,使考核工作与干部选拔任用紧密衔接,以此来引导社区党组织书记更好地履职尽责,推动社区党建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四)加大选配力度。努力克服社区人员公职化、社区工作机关化、社区作风“衙门化”的倾向。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为重点,加大工作力度,通过选、派、培、带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充实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力量,实际工作中,可采取“四个一批”的办法:公开选配一批,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到社区工作。下派充实一批,选派机关干部到社区任职,提高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
考察培养一批,按照社区正职不低于1:1,副职每个社区不少于两名的要求,建立社区党务工作者后备队伍,进行重点培养。结对帮带一批,聘请党员领导干部、部门党组织负责人、离退休老干部担任社区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对年轻同志进行传、帮、带。

(五)改革培训方式。选准内容,根据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工作实际,开设社区建设、社会学、伦理学、社区党建工作、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课程,也要有领导艺术、工作方法和实际应用方面的实用性知识,以及心理辅导和调适、平衡心态、增强情绪自控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根据不同的对象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

推荐访问:队伍建设 新党 亮点 两新党组织队伍建设亮点材料 两新党组织队伍建设亮点材料 两新党组织特色与亮点工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