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秉持赶考”之心

时间:2022-06-18 19:0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秉持赶考”之心,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秉持赶考”之心

秉持赶考”之心4篇

【篇1】秉持赶考”之心

拒绝贪婪

“贪财而去慰,贪权而去竭,惟以不贪为宝。”庄子面对美玉时发出如此慨叹,但试问美玉掷于面前,又有多少人能秉持本心呢?圣经罗列七宗原罪,贪婪便位居其首,亘古以来,无能是为了多得一分兽血的蛮荒之争,还是为了控制思想的宗教圣战,又亦或是现今国与国之间的尔虞我诈,其中都浮现出一丝贪婪的影子。

贪婪是中家论亡的伊始。

“国君贪,则国家亡。”哲人曾如此定论。回眸千年,定格出一幅幅穿越历史风尘的画面。纣王贪享酒池肉林自溺万里河山;
刘禅贪于笙歌舞霓而叹乐不思蜀;
周幽王贪图美色,三百里烽火狼烟不仅仅烧出褒似的一笑,更烧尽了这片本已迟暮的同朝社稷;
他们的贪婪,终究只能论为千古笑谈罢了。贪婪的诱惑是巨大的,即便是早年励精图治的始皇赢政,在统御宇内之后也不免堕入贪婪的深渊。驱天下而从欲,馨万物而自奉,采城中之女,求远方之奇异。徭役无时,干戈不止。取庶民之财广修銮殿,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如此纵发贪念,恐怕连前几位君王都自叹“米粒之珠,也放光华”了。始皇贪奢无度,天下庶民怒在其心,纵使收尽可观之兵,焚尽百家之言,崤函已固,金城千里,仍免不得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的结局。

贪婪是招致祸殃的符禊。

“对一切怀有无穷的占有欲。”为便是贪婪的定义,屈子在《离骚》中也曾写道:“众皆竟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或许人性的堕落,便是任由贪念滋长的结果吧。巴尔扎克笔下本已腰缠万贯的葛朗台,却仍对金钱有着近乎狂热的欲望,便是他无何止的贪婪,让一个本该尽享天伦的富商之家上演了一幕幕的悲剧:为了金钱,他与女儿彻底决裂;
为了金钱,他将妻子折磨之死;
重病在床时,他颤抖的手指指向为其祷告的镀金十字架,以一个骇人的姿势试图将它攥在手里时,他的生命便也走到了尽头。无独有偶,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特,莫里哀《吝啬鬼》中的阿巴贡,也尽皆因为贪念而失走权势、家庭乃至生命。他们的贪婪也早已为日后的灾祸埋下了伏笔。

人的一生,似蜉蝣天地,沧海一粟,我自问无法象颜子渊般箪食瓢饮,视金如土;
也不能如柳下惠般温香在卧,坐怀不乱,但我却不得不承认:

摒弃贪念,便能从容风华。东坡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他没有留恋惜日的权贵,贪于长安的繁华,而是枕籍舟中,清风明月下咏出“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豁达,彭泽令陶潜不贪仕途宦达,俸禄千两“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于是,戴月荷锄,参悟人生的妙谛,那便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与适然。摒弃贪婪的苏子和渊明,洗尽铅华,他们的灵魂是如此的澄澈,千百年来演绎着不变的从容,从容风华。

陌上花开,我仅折一技,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摒弃贪念,于国则可肓千年之文明,于人则可燃一世之荣昌。落日余晖下,搁浅滩头的鲸鱼在一声悲鸣中结束了生命,那是悔恨,还是对贪婪者的告诫?不得而知……

【篇2】秉持赶考”之心

赶考故事

金溪;范宏伟;吕鑫

【期刊名称】《道路交通管理》

【年(卷),期】2011(000)007

【摘要】一年一度的全国高考,是每一个考生及其家长最紧张的时刻。在举国上下浓重的高考气氛中,一同赴考的除了考生和家长,还有广大公安民警。

【总页数】1页(31-31)

【关键词】故事;公安民警;高考;家长;考生

【作者】金溪;范宏伟;吕鑫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

【相关文献】

1.又是一年高考时——发生在2007年高考的故事 [J],

2.不妨把话题写成故事 [J], 毛荣富

3.讲述高考的故事——推荐刘绳新作《高考备忘录》 [J], 冉淮舟

4.警察故事2009年“尼康杯”第三届全国公安民警摄影大展侧记 [J], 文汇

5.忠诚的质地——与大庆市公安局铁人分局民警孙杰有关的故事 [J], 冯锐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篇3】秉持赶考”之心

观看廉政警示片《秉持初心 警钟长鸣》之心得体会

观看廉政警示片《秉持初心 警钟长鸣》之心得体会

观看了市纪委拍摄的警示教育片《秉持初心警钟长鸣》后,感慨颇多,深受震撼,又有诸多不惑。

感慨有三。

感慨一:曾经在某个地区、某个领域叱咤风云、呼风唤雨、表面光鲜的领导干部,如今锒铛入狱沦为阶下囚,真是造物弄人、世事难料,不禁让人感叹“一失足成千古恨”。

感慨二:谁也不曾想到,在位时官架十足、盛气凌人、动辄则怒的领导干部,犯了错误后,一夜之间被打回原形,凄惨的表情、悔恨的泪水,与之前判若两人,不禁让人感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感慨三:人民和党赋予的权利是用来“利为民所谋”的,是受法律约束和保护的,而不是道德沦丧、理想信念丧失、只顾自己享受用的。保护的前提是约束,如果在其位不谋其政,甚至践踏了法律的红线,人民和党有权利收回,不会让腐败分子任意逍遥法外,不禁让人感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震撼有三。

震撼一:“出事”的都是在单位能冲锋陷阵、独当一面、手握职权的能臣强将,并为一方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却在成功之后没能禁受住糖衣炮弹的攻击,价值观的偏离让他们走上了不归路。没倒在战场上,却倒在了“温柔窝”里。

震撼二:他们的腐败程度让人瞠目结舌,一个领导干部在职工面前人五人六、堂堂正正似君子,私下里却是另外一幅面孔,人前人后呈现出“两张皮”。

震撼三:纪录片拍摄的案例都是xx市范围内违规违纪人员,很多都是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无论是在视觉上,还是心灵深处,都极具震撼力。同时,也时刻提醒我们“腐败就在身边”。

不惑有三。

不惑一:为什么都是在身陷囹圄之后才幡然悔悟,国家培养一个党员干部,接受了那么多的警示教育和政治学习,为什么还依然走上贪腐堕落之路?“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的谏言没人提,还是没人敢提,在防患于未然上,有些人、有些部门没有责任?

不惑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这种理念为什么在当今很多领导干部心底滋生?权是谁赋予的,又是用来干什么的?恐怕很多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无非都是“嘴上承认、心里排斥”是个案,还是社会风气、官场规则普遍存在?抑或是几千年的官本位思想所致,为什么不能从根本上彻底纠正这些错误观念?

不惑三:拍拍身上都有一身土,曝光的贪腐之徒不仅仅是这几个,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对于那些未被举报的贪官,是漠然视之、置之不问,还是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个?这是个世纪之问!

【篇4】秉持赶考”之心

秉持教书育人理念 打造一流基础教育

一一两次赴如东考察学习之感悟

● 刘如山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至今,如东高考屡创奇迹,特别是近年来更是在全省稳居第一。2005年,全县5798人参考高考,生均分519 09分,居全省之首;
9门学科均分以及本一、本二上线率均领先于全省;
所有完中都实现了600分以上高分的历史性突破,全县655人,约占全省高分人数的十九分之一。如东教育到底有什么宝典秘笈?结合2004年“11月赴木并茶考察和2005年11月上旬出席省教育学会、如东县教育局联合在如东举办的第九届“金帆杯”大型教育科研活动,产生如下三点感悟。

一、用全面发展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

“人之立身,惟在德行。”如东人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人自身对道德本质的体认、修养和践行,把用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而提升学生立身品位当作教书育人的题中应有之义。

1 以新理念引领。育人作为教育的逻辑起点与终极目标,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用什么样的理念去引领育人,关涉育人目标的定位、内容的选择、过程的推进与绩效的达成。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如东人按照小平同志“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把青少年教育好”的要求,针对学校特点,在优化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下功夫,取得了相应成效。但社会转型期存在的某些理想淡薄、道德失范、重利轻义等不良现象对学生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引起他们的关注与思考:如何帮助学生坚守精神家园,追求崇高的人文精神,如何让人文精神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高品位的引领作用,如何使人文精神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脊梁与筋骨。由此,他们确立了成才德为先,用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立身品位,为其终身发展奠基固本,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本、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给学生一道生命的亮丽底色,奠定成人的基础,从而使学校育人进入一个新阶段。

2 用新思路推行。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理念决定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铸就人格。育人的成功,理念是先导,行为是关键。如东人确定了“由小见大、由近及远,体验践行、养成规范,制度约束、自我教育”的推行思路,在日常行为规范上下功夫,坚持不懈地进行良好品德行为的养成教育和训练。低起点、小坡度、严要求,用学会走路来养成学生规范意识,用学会吃饭来陶冶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用学会说话来培养讲文明、讲礼貌的习惯,用学会感恩来涵养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心境,用学会爱护大自然来培育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共处的和谐心态。让由此萌生的人文精神成为学生成长的强大动力。在此基础上,努力把常规教育与劳动教育、管理教育结合起来,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逐步形成“课程渗透一实践养成一环境熏陶一活动强化一管理保证一科研深化”的运行机制。

3 拿新措施促进。人文精神的培育与弘扬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是一个由外而内和由内而外的内化、外显的互动过程,需要思想的濡染,需要行为的历练。他们采取的措施一是在育人内容上给有如东传统特色的“三五”德育工程不断引进时代活水,赋予新内涵,如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从小公民道德建设的“五小”活动到全县试行“公益、公德积分考核”;
要校本内容上,将学生的同窗格言作为自我教育的教材,同时注意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梯度和衔接;
二是在培育方法上注意丰富多彩,如“三校三课”(家长学校、少年团校、青年学生党校、思想政治课、劳动技术课、社会实践课)、校风育人、助理班主任制、文明修身、模拟法庭等,实践基地活动,老园丁德育故事队的故事演讲,校园读书节、文化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发挥经常性的、主题性的、集中性的、个别性的、渗透性的、示范性的、特色性的等各种教育方法的作用;
三是在队伍网络上,将校内的全员参与跟关心下一代协会、退离休教育工作者协会等社区教育组识,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以及家长学校等整合起来,资源共享,形成合力;
四是在科研促进、制度保证上,通过科研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了实施水平,用队伍建设、工作运行、总结评估等一系列制度予以保证,《班主任新思维》、《中学德育活动课程导引》等研究成果获得省市政府颁发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全县广大教师“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特别肯钻研、特别善协作”的如东教育精神,成为如东教育事业和如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并给青少年以有效的示范,较好地发挥了德育的导向、动力与保证作用。如东中学一位80年代的毕业生吴向阳现在美国工作,他深情地致信母校“离开学校多年来,难忘老师,难忘红五月,难忘生命中那段金子般的美好时光。” 二、坚持六个“一以贯之”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如东人认为,引导学生构筑通向人生金字塔的基础和阶梯,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基础教育的宽厚对学生而言,宽即全面,厚为扎实。宽厚不只是知识与能力,更是素质和学养,实际上是一个德识才学的综合。

1 夯实基础的教学指导思想一以贯之。上个世纪80年代,他们提出了“夯实基础、滚动提高,因材施教、分层要求”的教学指导思想。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小学是基础;
在每一个学段,起始年级是基础等等,由此构成首尾呼应的基础教育链。对每一个学生来说,成人是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双基”、“四基”是基础等等,由此构成环环相扣的学生成长链。他们还用五个“一起抓”的做法落实这一指导思想,即小学初中高中一起抓、重点与非重点一起抓、农村和城镇学校一起抓、尖子生和一般学生一起抓、教法与学法一起抓。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基础性、差异性, 要求学校与教师始终把学生的基础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努力做到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最大限度地夯实每一个学生的成才基础。这一指导思想,他们每年、每学期的行政工作会议以及教学专题会议,总是逢会必讲、逢会必宣,从基层学校到所有教师是沿用至今、紧抓不放,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 质效优先的价值取向一以贯之。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占据着学生成长的主要时空。课堂教学的着眼点、着力点、着重点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多年来,如东一直把教育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效益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以质量效益论高低,以质量效益见成败。木并茶中学以培养优等生闻名,南大在该校特设录取通知书发放点。他们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目标教学研究,开展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开展三轮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活动,先后出台《如东县中小学教学规范化意见》、《高中教学18条措施》、《初中教学14条措施》、《关于大文科建设的10项基本要求》、《关于中小学课改年级相关课程期末考试考查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指导文件。特别是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实行课改基地学校与辐射学校捆绑式考核的做法,强化了质效意识,深化了课程改革。

3 引领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理念一以贯之。如果说教书育人重在德行,重在人文精神,那么教书则贵在引领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学会学习的主要场所是课堂。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引领、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如东教师的第一选择。他们要求强化这种引领与指导,改变那种“重教法、轻学法”,“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教师不仅要把课讲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
课堂教学形态也要发生相应变化,那种教师一讲到底的一言堂已成为历史。因此,教师平时教学中很看重相机随时指导。还有不少学校专门开设了学习方法指导课,系统介绍学习方法,给学生具体指导,很受学生欢迎。学会学习还体现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迁移到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学习习惯对生活方式、工作能力也起到积极的迁移引领作。在木并茶中学,中考时一个差10分、一个刚刚达线的孪生兄弟,在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发奋图强,学会学习,2003年兄弟俩以629分和610分的好成绩走进了北大和南大。同样在木并茶中学,学生做学校自创的武术操的力度、整齐度令人叹为观止。

4 从“双基”到“四基”的实施做法一以贯之。重视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教学与训练,是如东的优良传统。多年来,这一传统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生命的一部分。在课程改革的浪潮推动下,以课程三维目标为导向,如东教师从“双基”走向“四基”,即不但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与训练,还关注学生对基本方法与基本思想的学习和领悟。具体实施做到“严、精、细、实、话”,在落实教学“六认真”上做文章,在推行“四精、四必、四课”(精讲、精练、精批、精评,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错必纠、有练必评,备课、说课、上课、评课)上下功夫,抓实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凭着精致管理,把简单然而有效的细节做到极致.全县实行教师集体备课,领导推门听课,校长逐周评课。新教师上好亮相课、过关课、汇报课、比武课。教师由此提高,学生由此得益。前几年考取清华大学的樊宇建同学,在高二时就对环保利用课题进行过深入研究,如节约饮用水、太阳能利用等,极大提升了他的研究敏感性和责任心,使他获益终身。

5 用教师的宽厚促成学生宽厚的催化效应一以贯之。基础教育为学生走向社会、走向高校奠定成人、成才的双重基础,无论是思想的锤炼、知识的积累、兴趣养成还是方法的改进能力的提高等等,都需要有智慧的催化剂。在如东,学生宽厚是以教师的宽厚为前提的。基于这种认识,终身教育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教师十分注重用自身素养的不断提高来构筑教书育人的金字塔。教育局坚持用制度化的“五评选”(名校长、名教师、优秀校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校本培训、严格继续教育制度、举办骨干教师与名师研修培训班等举措来促成教师夯实宽厚基础。教师的示范效应给学生更多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得法于课内,获益于课外,又使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天地、火热的生活。今年暑假,如东中学高三学生秦冠华同学20余万字的校园小说《欧若拉》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马塘中学学生王倩倩从初中到高中连续四届获全国作文大赛一等奖。在科技创新大赛中,许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走出校门,走进自然,走向社会,用自己的调研思考回答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季小琴同学研究的《箱外幽王育王技术》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与第52届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一等奖、特别奖就是一个生动的说明。

6 教育科研促进教师成长的支撑功能一以贯之。如东基础教育的宽厚,关键靠教育科研。坚持科研兴师、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发挥教育科研作为教育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给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智力支撑,是如东一以贯之的做法。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如东就与上海教科院、江苏教科院、江苏省教育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了9届“金帆杯”大型教育科研活动,邀请了教育部社政司袁振国副司长、中央教科所朱小蔓教授、北师大裴娣娜教授、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教授、省教研室主任杨九俊教授、魏书生、于永正、窦桂梅等一大批专家学者、著名特级教师前来讲学,专家学术报告40余场,全县中小学教师零距离参加研究活动课计近6万人次,交流论文4000余篇,影响遍及全省。大师们与一线教师的直接对话和交流,使广大教师足不出“户”就能接受到最前沿的教改信息。活动影响之大、效果之好享誉省内外。他们还分专题、分学段举办同样有着广泛影响的“黄海潮”大型教学研究活动,使广大教师得到切实提高。他们与省教育学会合办的《沿海教育》,为教师的笔耕拓宽适宜的土壤。为了提高教师科研素养,增强教育发展后劲,教育局大力实施书香样园、活力课堂和自我反思“三大行动”。今年又对农村中小学校添置教师教育科研用书实行1:1的补助,每校补助4000元,为教师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三、抓实细枝末节,追求管理精致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成就事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均衡发展来说,细枝末节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追求管理的精致,于细微之处见精神,正是教育智慧的一种体现。

1 从精细走向精致。“严、精、细、实、活”,凡事不做则已,做则务求做实做好,这是如东教育的传统之一。教育教学中的精细表现为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如高中价段重要的测试结束后,学校的学科分析都要分析到每一个学生,不仅分析其成绩,还要分析其思想品德、情感态度、学习方式、行为习惯等等。再如校长听完课,要集中相关听课者的意见,然后在全校会议上,逐一评点。这些都体现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近年来,在精细的基础上,从县到乡镇到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又发展为精致。他们深深感到精致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实施策略、运作方式、操作行为,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科学是指精致管理必须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认知规律,符合教育教学管理的规律,体现科学性;
艺术是指灵活变通,从实施出发,重视人文关怀,体现人文性。各基层学校将对学生的爱落实到精致管理之严,用强烈的责任心追求精致管理之精,关注教育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体现精致管理之细,强调教育教学行为的精准到位彰显精致管理之实,突出实事求是凸现精致管理之活

2 追求投入产出的最大化。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既讲耕耘,也讲收获,关键在对过程的有效调控。他们要求各地各校在管理中、摸清校情、班情、学情,切实做到教学过程中“知识、能力、学法”三者同步,加大信息量,改变知识呈现方式;
在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调控三个方面明确三个起点:明确教学思想的起点,从中下层学生起步;
明确教学设计的起点,保证在课堂上“人人吃得下、人人吃得饱”,让80%学生当堂听懂80%以上的内容;
明确教学调控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阶段考试后和质量分析时,把重点放在中下层学生。落实“三个协调”,一是拔尖、培优、关注中下层三个学生层次间的协调,课堂注重分层教学,课后注重分层指导,尖子学生重在点拨、中层学生重在激励,中下层学生重在思想上、方法上的面对面的、谈心式的辅导;
二是管理队伍之间的协调,领导与教师、班主任与任课教师、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协调;
三是学科间的协调,在如东提倡群体合作,鼓励形成合力,单兵独战遭鄙视。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教师的有效投入不断增加,教育教学质量也水涨船高,不断攀升。

3 管理重心下移,工作指挥靠前。以听课为例,教育局规定局长室的同志每学期到基层学校听课至少20节,各科室人员至少20-30节,教研员正常听课至少100节。各镇教办主任每学期听课至少50节,镇教研员至少听80节,校长每学期听课至少60节,教学行政人员每学期还要向全校教师至少开课1节。管理重心下移的要义在于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只能在教育教学中发现,也只能在教学教育中解决。管理的精致、指挥的精致在于队伍的精致。为此,教育局组建了联络组,成立了教科室,配足配全了教研室的学科教研员;
与各镇、各县直学校建立绿色通道,直接联系,及时解决问题。每学年局长室的同志都要分工带队到一个乡镇,采取对该镇校校到的方法进行调研,帮助摸清情况,分析原因,商量对策。所列调研项目从行政到后勤,从班级到学生,从教学到活动,全面覆盖,盖边沉底。比如对校长,重点检查听课笔记;
对老师,重点检查听课、备课、批改作业情况;
还有就餐纪律、图书馆购买新书册数等等细小环节都一一关注到。多少次,局领导已经坐在教室里听课,抑或是听完课跟老师交换意见,甚至是夜晚到教室察看学生晚自修,学校领导才知道局领导已经到他们学校来了。一切服务于教学,一切服从于教学。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到学校、到班级,从局长室一班人到校长、到教师,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从学期初到学期中、学期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人都这么认真,人人都这么顶真。长期的低重心的精致管理策略,不但赢得了对基层教育教学的指挥权、主动权、而且改进了机关作风,密切了与基层的联系,使得整个教育教学管理更实在、更精致,也更有效。正如徐州一位三上如东的教育界同行所说,第一次来感到如东人很“踏实”,第二次来觉得如东人很“执着”,第三次来发现如东人管理很“精致”凸显科学人文,而决非死揪和蛮干。因此,如果说如东教育有什么宝典秘笈的话,也就是他们把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事情持之以恒地一桩桩做实、做细、做好,做到极致而已。

(刘如山 滨海县教育局教研室)

推荐访问:赶考 之心 秉持 秉持赶考 秉持赶考之心答好理想信念必答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