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度在水旱灾害防御暨水库安全度汛工作视频会议上讲话

时间:2022-06-10 17:2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在水旱灾害防御暨水库安全度汛工作视频会议上讲话,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在水旱灾害防御暨水库安全度汛工作视频会议上讲话

在水旱灾害防御暨水库安全度汛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4篇

【篇一】在水旱灾害防御暨水库安全度汛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水旱灾害

河南水旱灾害频繁,春旱秋涝,久旱骤涝,涝后又旱,此旱彼涝,旱涝交错,而且旱灾范围广,洪涝灾害重,为全国重灾区之一。

一、1450~1949年间的水旱灾害

这500年间的水旱灾害,主要是从明朝景泰元年起,历明、清、民国三个时期,采用河南省水文总站编印的《河南省历代旱涝等水文气候史料》

,将全省划分为豫西、豫北、豫东、豫南、豫西南5个区,同年有3个区以上受灾的视作全省性有灾。并依据水、旱的严重程度,划分为一般灾

年、大灾年、特大灾年三个级别进行统计,这500年间的水旱灾害的年份达493年,几乎年年有灾,非水即旱,或是水旱并有。既有一区、两区

局部性的灾害,也有大面积的全省性的灾害。该500年中有水灾年397年,旱灾年391年,其中水旱兼有的295年,可见水旱灾害的频繁。

在此500年中,如按发生全省性的水旱灾害即灾害范围达3个分区或以上的灾年有346年,约占统计总年数的70%,其中发生水灾年183年,旱灾年

200年,水旱灾兼有的约37年,旱灾年稍多于水灾年。在全省性水灾年中,发生大水灾和特大水灾年46年,特大水灾年5年;
在全省性旱灾年中

,发生大旱灾和特大旱灾年43年,特大旱灾年6年。全省性的水灾或旱灾发生的机遇大约为2~3年一遇,大的水灾或旱灾平均为11~12年一遇,

特大的水灾或旱灾平均为80~100年一遇。

从各分区看,豫西、豫北、豫东三区的水旱灾害多于豫南和豫西南两区。在统计的500年中,前三区发生水旱灾害的年数为400~416年,占

80%以上;
而后两区发生水旱灾害的年数为246~289年,为50%~60%。前三区发生水灾213~251年,旱灾224~264年,发生的机遇大致为2~2.5

年一遇,其中,大和特大的水灾年和旱灾年各为47~62年和42~59年,约为8~12年一遇;
特大水灾和旱灾年各为5~6年和4~6年,约为80~

120年一遇。后两区发生水灾和旱灾年各为141~160年和121~167年,发生的机遇大致为3~4年一遇;
其中大和特大的水灾年和旱灾年各为29~

42年和33~38年,约为12~17年一遇;
特大水灾和旱灾年为2~4年和3~6年,约为80~250年一遇。

在这500年中,发生全省性特大水灾年有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明崇祯五年(1632年)、清乾隆二十六年

(1761年)和1931年。1553年水灾遍及全省,有记载可查受灾县的水情、雨情遍及河南的淮河流域和黄河流域以及唐白河和漳卫河水系。豫南自4

月份便开始霪雨连绵,到5月份雨区已向北扩展到洪汝、沙颍河水系,以后雨区扩展到豫东及全省。洛阳:“夏六月大雨,伊、洛涨溢入城,水

深丈余,漂没公廨民舍殆尽……人畜死者甚重”。正阳、汝南、息县及淮南等地:“夏霪雨自四月至七月不止,大水坏民田庐。”1593年,全

省特大水灾,主要在淮河、洪汝河、沙颍河、唐白河流域暴雨成灾,息县淮汝横溢,舟行于陆,民舍田禾尽没;
汝南雨若悬盆,鱼游城关,舟

行树梢,新蔡洪汝河泛滥,洪水自西北澎湃而来,平地深数丈,凡人、物房屋冲陷殆尽。1632年,全省特大水灾,各流域皆大雨,有记载可查

的受灾县54个,豫西、黄、沙、颍、汝、唐、白河皆大水,以豫西、豫东和豫北灾情尤甚。1761年,黄河流域夏秋连雨如注,伊、洛、涧皆大

溢,偃师平地水深丈余,大水入城,雉堞倾圮殆尽;
丹沁河山水骤涨,平地水深丈余,房庐淹没无数。全省有54个州县受灾,其中大水入城者

有10个州县。1931年河南特大水,遍及本省江、淮、黄、海四大流域,河道普遍漫溢,低洼之地,尽成泽国。固始淮水陡涨,水高数丈,堤防

全破,深处没屋顶或仅露树梢;
汝南舟行可攀电线,陆地一片汪洋,灾民走投无路,全省有82个县受灾,333.3万hm2耕地被淹,有13万多人、

33万头牲畜死于水灾,灾民流离失所者达230万人以上。

在这500年中,发生全省性特大旱年有明崇祯十至十四年(1637~1641年)、清光绪二至四年(1876~1878年)和1941~1942年三个特大连旱年。

1637~1641年是连续5年的长期干旱,最严重的旱灾,发生在1640年,旱灾发展到84个县。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约有60多个县的县志上有“人相

食”,“人多饿死,饿莩载道”的记载,洛阳、濮阳、辉县、杞县、商水、淮阳、永城等县还有“岁饥死,人疫死者十之八、九”。连续大旱

灾,不仅带来农业欠收、绝产和人畜大量死亡,众多农民外出逃荒,还诱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和导致明朝的灭亡。1876~1878年全省大旱,是持

续3年的特大旱,全省各地基本无雨时间一般达7~12个月,最长者达18个月。河南全省报灾87个府、州、县,饿死者近200万人,为全省人口的

1/10,待赈饥民不下五六百万人。1941~1942年特大旱,据当时仅有的少数雨量站资料记录,年雨量较常年偏少4~6成。1942年,受灾百余县

,灾民过千万,仅郑州一地,灾民每天饥死者达百人以上。该年饿死300万人,流亡他省300多万人,濒于死亡边缘等待救济者1500多万人。

二、1950~1990年水旱灾害

1950~1990年的41年间,年年都有水灾与旱灾。水旱灾害多年平均的受灾面积为231.8万hm2,成灾面积为155.8万hm2,分别约占全省耕地的

33.4%和22.4%,在水旱灾害多年平均的受灾面积中,水灾为103.2万hm2,旱灾为128.6万hm2,旱灾稍大于水灾;
在成灾面积中,水灾为77.3万

hm2,旱灾为78.4万hm2,水、旱灾基本相等。在41年中,水灾面积最大的是1963年,受灾面积达446.1万hm2,成灾面积达375.5万hm2,分别占

全省耕地的64.3%和54.2%;
水灾危害最重的是1975年,洪汝河上游、沙澧河上游发生特大洪水,带来毁灭性的灾害。1975年8月4日至8日,由于

三号台风深入内陆,因而在河南省中部驻马店地区造成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洪水,位于暴雨中心的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于8月8日凌

晨1时前后溃坝失事,另有竹沟、田岗两座中型水库及58座小型水库先后溃坝。板桥水库溃坝时,入库最大流量13000m3/s,最大出库流量

78800m3/s,其中垮坝流量78100m3/s,在6小时内向下游倾泄7.01亿m3洪水。石漫滩水库在5.5小时内向下游倾泄1.67亿m3洪水。垮坝洪水,水

头高3~7m,平均以6m/s的流速冲向下游,洪水所过,一扫而光。造成水库下游地区毁灭性的惨重灾害。本次洪水包括洪汝河、沙颍河、汾泉河

、唐白河,共产生径流157.38亿m3。致使驻马店、许昌、周口、南阳四地区有29个县、市遭灾,受灾人口1100多万人,死亡2.6万人,倒塌房屋

596万间,受灾农田126.4万hm2,成灾104.6万hm2。旱灾最大的是1988年,受灾面积达561.1万hm2;
成灾面积最大的是1986年,达355.9万hm2,

分别占耕地面积的80.9%和51.3%。旱灾最重的是1961年,由于旱灾加政策失误,对农业生产影响最严重,全省粮食总产降到68.4亿kg,为1958

年的54%。

从1950~1990年的41年中,全国多年平均的水灾受灾面积为813.5万hm2,成灾面积为447.9万hm2,河南省的水灾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分别

占全国的12.7%和17.3%,均居全国首位。全国多年平均的旱灾受灾面积为2000.5万hm2,成灾面积为784.4万hm2,河南的旱灾受灾面积、成灾面

积分别为全国的6.4%和10.0%。在全国旱灾成灾面积大于1333万hm2的有6年,为旱灾高值年,其中有5年即1960年、1961年、1978年、1986年、

1988年也是河南的大旱年,这5年河南的旱灾成灾面积为全国的10.3%~24.1%,均处在突出的前列位置。

根据1950~1990年的统计资料,全省发生春旱35次,夏旱33次,秋旱16次,冬旱13次。其中两季连旱的10次,三季连旱的3次,四季连旱的2次

,六季连旱的2次(1966年春至1967年夏;
1982年春至1983年夏),七季连旱的2次(1986年春至1987年秋;
1988年春至1989年秋),十季连旱的2次

(1960年春至1962年夏;
1977年春至1979年夏)。

【篇二】在水旱灾害防御暨水库安全度汛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练习题三

一、水旱灾害的防治

水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其分布地区最广,受到影响的人口也最多,为了减轻水旱灾害损失,我国曾进行了大规模的治河工作,其中主要有黄河、淮河、海河以及长江的综合利用和整治。

(1)淮河的治理:

一是在淮河中上游修建了许多水库和蓄水工程,以拦蓄洪水。

二是在淮河中游利用湖泊洼地蓄洪和修建并加固全流域干流的堤防。

三是在淮河下游开挖新沂河、新沭河、苏北灌溉总渠等入海新河,并疏浚河道。

(2)黄河的治理:

一是上游修建水库,排蓄中上游洪水。

二是下游加高加固了黄河大堤。

三是在黄河中游进行植树造林的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泥沙冲刷。

(3)海河的治理:

—是上游修建水库,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

二是下游新辟了人海河道,如潮白新河、子牙新河等,使上游洪水分别排流人海。

三是修固各支流的堤防

(4)长江的治理:

一是加固江防大堤。

二是兴建裁弯取直工程,如荆江河段。

三是在干支流上修建水利枢纽和水电站,如二滩水电站、丹江口水电站、葛洲坝水利枢纽、三峡水利工程等。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判断1-3题

1.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的进退   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先后   D.用水季节变化
2.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                 
 A.人口稀少   B.经济落后     C.平原地形    D.高原和盆地
3.能起到旱涝兼治的工程措施是:               
 A.加强监测预报  B.改变水循环模式  C.疏散重灾区人 D.进行水利建设

阅读世界主要农业灾害的分布表,分析回答 4--6 题。

4.欧洲雪灾明显多于其它大洲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草原面积广阔、牲畜多 B.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表水丰富

C.欧洲冬季寒冷, 1月均温低于 0℃ D.欧洲冬季气候温湿,气旋活动频繁

5.欧洲和北美洲存在同一项灾害,这显示出下列何种地理特征

A.自然资源过度开发 B.受西风影响降水过多

C.工业化程度高 D.跨纬度大,农业灾害类型多

6.南亚的孟加拉国是全球水患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水患成因有

①地势低平 ② 位于赤道,全年多雨 ③ 热带气旋频频侵袭 ④ 春季积雪大量融化

⑤ 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经过专家的长期研究和论证,三峡工程建设对环境与生态的影响在总体上已经基本清楚。总的说来有利有弊,据此回答7----8题

7.三峡工程建设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组合不正确的是

A.水土流失-----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大农业 B.泥沙淤积-----蓄清排浊、航道疏浚

C.水库地震-----慎重选址、抗震设计 D.淹没耕地-----垦耕荒坡、劈山造地

8.三峡库区人地矛盾突出,正确的解决措施是

A.全部移民搬离外迁,减轻库区压力

B.大量修造坡地梯田

C.改造中、低产坡耕地和三跑田,开发高标准水平梯田

D.调整产业结构,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

近50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
湖泊消失了lO00多个。据此回答9-10题

9.湖泊面积大量减少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A.加剧长江洪涝灾害 B.生物物种增加 C.加剧土壤盐渍化 D.湖泊环境容量增大

10.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措施有

A.扩大水田面积 B.退耕还湖 C.加强上游地区水土保持 D.禁止在长江采沙 

读“坡度—侵蚀强度关系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坡面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增大而增大

B.20~40度之间坡度侵蚀强度随坡度增加最快

C.坡度40度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D.40~90度之间,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增加变化不大

12.关于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被破坏 B.降水量大

C.山坡十分陡峭 D.人多地少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使得人类对自然演化过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捕捉、监

测、描述、表达的能力迅速提高,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据此回答13---14题:

13.东莞某出租车公司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出租车的位置信息,所采用的技术是:

A.RS B.GIS

C.RS和GPS D.GIS和GPS

14.在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莞市彩红外遥感图像时,发现各镇区的红色块状区域面积越来越小,而蓝灰色区域面积越来越大。据此可以判断,该地区:

A.农业用地越来越少,建筑用地越来越多

B.森林面积越来越少,河流水库越来越多

C.河流水库越来越少,公路越来越多

D.荔枝树和柑桔树越来越少,河水污染范围越来越大

15.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事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 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③加固长江、黄河大堤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右图为我国某河流示意图,分析完成16—17题。

16.该河

A.有较长的结冰期

B.在800mm等降水量线以南

C.流域内多涝洼地

D.流域内主要经济作物是甜菜

17.治理该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根本措施是

A.在受灾地区大力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B.在上、中游修建蓄洪水库

C.重灾区大规模移民,并不再布局大、中型企业

D.在下游疏浚并增加泄洪通道

2002年7月4日,我国首次利用黄河上人工水库拦蓄的水形成人造洪水,对黄河下游“地上悬河”进行冲沙减淤试验。据此回答18—19题。

18.此次试验所用的水主要来自

A.三门峡水库 B.小浪底水库 C.刘家峡水库 D.丹江口水库

19.关于利用人造洪水冲沙减淤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这种措施是治黄之本

B.人造洪水能冲沙减淤是因为提高了水流速度

C.人造洪水能冲沙减淤是因为抬高了水位

D.人造洪水能减少水土流失

20.浦东新区有若干面积不等的非城市化块区穿插在城市化块区之间,下列不是这种规划目的

A.为浦东新区发展轻工业提供原料 B.增加城市后备用地

C.调节气候,减缓城市热岛效应 D.美化城市环境,树立国际大都市形象

21.读我国某地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图示地区“四山并列,三江并流”,试说明形成这一独特地貌景观的内外力作用。

(2)右图表示该地区某些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请把合理选项的字母填入方框内。

A滑坡、泥石流频发B影响资源开发和投资环境C水土流失D交通不便

(3)右图中的人类活动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

(4)分析①河水能丰富但长期未得到开发的原因。

(5)试对①河水能开发的两种意见分别说明理由。

22.读某水电站的储水大坝纵向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⑴建坝主要应考虑大坝________侧的气候、水文等历史资料。

⑵可以明显改善航运条件的是大坝以________区域。

⑶由于拦坝储水,大坝以________的低洼地区可能需搬迁居民。

⑷建坝后,泥沙容易淤积的区域_______________。

⑸水库对大坝___________侧的区域有防洪、灌溉的作用。

⑹图中可利用的水位落差是_________。

⑺水能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果在该地区选址建水库,你认为需要收集哪方面的必要资料?

答案:

1、A 2、C 3、D 4、D 5、C 6、A 7、A 8、C9、A 10、B

11、C 12、C 13、D 14、A 15、A16.C 17. B18.B 19.B 20、A

27.(20分)

(1)内力作用主要是亚欧板快与印度洋板快强烈挤压,地壳不断隆升;
外力作用主要是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流水侵蚀、切割作用强烈。(5分)

(2)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依次为:C、A、B、D。(4分)

(3)乱垦滥伐,破坏植被。(2分)

(4)地形复杂,山高谷深,交通落后,开发难度大;
经济落后。(3分)

(5)赞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缓解东部能源紧张的问题,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反对:地质条件复杂,水库建设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
破坏生物多样性。(6分)

22.(1)西(2)西(3)西(4)大坝以西的区域(5)东(6)H2

(7)清洁的能源;
可再生能源;
水能发电成本低,积累多,收益大

(8)地形资料;
气候资料;
地质资料;
河流水文资料;
社会经济资料。

【篇三】在水旱灾害防御暨水库安全度汛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水旱灾害统计报表制度

一、实施办法

(一)目的与任务:真实、准确、及时、全面地向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对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加强对水旱灾害的评估和预测,为防汛抢险、抗旱和救灾决策提供依据,为防灾减灾工作奠定基础。

(二)统计范围:本制度的统计范围分为洪涝灾和旱灾两部分。

1、洪涝灾:因降水、融雪、冰凌、溃坝及风暴潮造成的洪水、渍涝灾害和由暴雨造成的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由降雪、大风、冰雹等造成的灾害不属于洪涝灾害统计范围。

2、旱灾:因降水少、河流及其它水资源短缺,对城乡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造成直接影响的旱情,以及旱情发生后给工农业生产造成的旱灾损失。

(三)统计内容:

1、洪涝灾:主要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受灾范围、人口,以及对农林牧渔业、工交运输业、水利设施等方面造成的损失。

2、旱灾:主要包括旱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受旱面积、受旱程度,对城乡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以及抗旱情况、抗旱效益等。

(四)上报期别与时间:

1、洪涝灾:洪涝灾害统计报表分为定期统计报表和实时统计报表两类。定期统计报表分为月报和年报,每月5日前上报上月的洪涝灾情,每年12月31日前核实上报全年洪涝灾情。

实时灾情报表在灾害发生后立即统计上报,并要求每天统计上报灾情的发展变化情况。灾情严重时,除填报统计报表外,还应上报灾害情况的说明材料。行蓄洪区使用后的损失要作为实时灾情专项统计。

洪涝灾情既要按行政区划,又要按流域统计上报。

2、旱灾:《农业旱情动态统计表》、《农业抗旱情况统计表》每旬上报一次,分别于每月的1、11、21日上报;
《城市干旱缺水及水源情况统计表》(月报)每月1日上报;
《农业抗旱情况统计表》(年报)、《农业旱灾及抗旱效益统计表》(年报)、《城市干旱缺水及抗旱情况统计表》(年报)在每年十二月底以前上报;
《干旱缺水城市基本情况及用水情况统计表》(年报)、《干旱缺水城市供水水源基本情况统计表》(年报)每年根据情况更新一次。旱情严重时,除正常填报旱情统计报表外,应另报书面材料;
一些重大抗旱举措或行动要及时上报;
受旱地区出现较大范围降水过程,要及时上报降水情况,整个降水过程结束后,尽快上报累计降水情况及对旱情的影响;
无旱情时,月报、旬报可暂时停报。

林业、牧业、水产养殖、水运交通、水力发电、乡镇企业等方面因旱造成的损失,应在抗旱工作阶段总结、年终总结中加以反映。

(五)组织方式:

水旱灾害统计报表制度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制定,国家统计局审核同意,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具体组织实施,逐级落实到县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做好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各级民政、城建、农业、水利、交通等有关部门应做好本部门、本行业的水旱灾害统计,及时报送同级防汛抗旱指挥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本报表制度,按规定向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报送统计报表。同时抄送相关流域机构。

(六)灾情核实:

各级防汛部门都要建立核灾制度。按照灾情大小,分级下派核灾工作组,认真核实灾情,对虚报、瞒报的情况要严肃处理,追究责任。各级防汛部门对上报的每项灾情数据认真核实,并及时修正,月报对实时报表数据进行核实修正,年报对月报数据进行核实修正,避免重复统计,确保灾情数据真实可靠。

二、统计报表

本制度的统计报表分为洪涝灾害统计报表和旱灾统计报表两类,共11表。

(一)洪涝灾害统计报表包括:洪涝灾害基本情况统计表(表1)、农林牧渔业洪涝灾害统计表(表2)、工业交通运输业洪涝灾害统计表(表3)、水利设施洪涝灾害统计表(表4)。

(二)旱灾统计报表包括:农业旱情动态统计表(表5)、农业抗旱情况统计表(表6)、农业旱灾及抗旱效益统计表(表7)、城市干旱缺水及水源情况统计表(表8)、城市干旱缺水及抗旱情况统计表(表9)、干旱缺水城市基本情况及用水情况统计表(表10)、干旱缺水城市供水水源基本情况统计表(表11)。

洪涝灾害基本情况统计表

表 号:国汛统1表

( 年 月 ) 制表机关: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填报单位:
批准文号:国统函[2004]87号

单位负责人:
统计负责人:
填报人:
报出日期:
年 月 日

农林牧渔业洪涝灾害统计表

表 号:国汛统2表

( 年 月 ) 制表机关: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填报单位:
批准文号:国统函[2004]87号

单位负责人:
统计负责人:
填报人:
报出日期:
年 月 日


工业交通运输业洪涝灾害统计表

表 号:国汛统3表

( 年 月 ) 制表机关: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填报单位:
批准文号:国统函[2004]87号

单位负责人:
统计负责人:
填报人:
报出日期:
年 月 日


水利设施洪涝灾害统计表

表 号:国汛统4表

( 年 月 ) 制表机关: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填报单位:
批准文号:国统函[2004]87号

单位负责人:
统计负责人:
填报人:
报出日期:
年 月 日


农业旱情动态统计表(旬报)

表 号:国汛统5表

( 年 月 旬 ) 制表机关: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填报单位:
批准文号:国统函[2004]87号

单位负责人:
统计负责人:
填报人:
报出日期:
年 月 日


农业抗旱情况统计表(旬报兼年报)

表 号:国汛统6表

( 年 月 旬 ) 制表机关: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填报单位:
批准文号:国统函[2004]87号

单位负责人:
统计负责人:
填报人:
报出日期:
年 月 日

农业旱灾及抗旱效益统计表(年报)

表 号:国汛统7表

( 年 月 ) 制表机关: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填报单位:
批准文号:国统函[2004]87号

单位负责人:
统计负责人:
填报人:
报出日期:
年 月 日

城市干旱缺水及水源情况统计表(月报)

表 号:国汛统8表

( 年 月 ) 制表机关: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填报单位:
批准文号:国统函[2004]87号

单位负责人:
统计负责人:
填报人:
报出日期:
年 月 日

城市干旱缺水及抗旱情况统计表(年报)

表 号:国汛统9表

( 年) 制表机关: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填报单位:
批准文号:国统函[2004]87号

单位负责人:
统计负责人:
填报人:
报出日期:
年 月 日

干旱缺水城市基本情况及用水情况统计表(年报)

表 号:国汛统10表

( 年) 制表机关: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填报单位:
批准文号:国统函[2004]87号

单位负责人:
统计负责人:
填报人:
报出日期:
年 月 日


干旱缺水城市供水水源基本情况统计表(年报)

表 号:国汛统11表

( 年) 制表机关: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填报单位:
批准文号:国统函[2004]87号

单位负责人:
统计负责人:
填报人:
报出日期:
年 月 日


三、指标解释

(一)洪涝灾害统计指标

1、《洪涝灾害基本情况统计表》

“受灾范围”指因洪涝导致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和对生产生活造成危害的县(县级市)及乡(镇)个数。

“受灾人口”指洪涝灾害对生产生活资料造成损失的人数。

“受淹城市”指江河洪水进入城区或产生内涝造成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的县及以上城市个数。

“死亡人口”指因洪涝灾害直接死亡的人数。其中,洪水灾害死亡指因洪水直接冲淹造成的死亡人数(包括因洪水而倒塌房屋致死) ;
山地灾害死亡指因泥石流、滑坡灾害造成死亡的人数(包括因山地灾害而倒塌房屋致死)。以上两种情况之外的洪灾死亡人数计入其它类,但雷电击、落水等非洪灾直接造成的死亡人数不在统计之列。

“倒塌房屋”指主体结构(墙体、屋架)全部垮塌的居住和生产房屋的自然间数 (活动房、工棚等临时房屋和畜禽圈舍等辅助用房不在统计之列) 。

“直接经济总损失”指洪涝灾害造成的农林牧渔业、工交运输业、水利设施和其它各种直接经济损失的总和。

2、《农林牧渔业洪涝灾害统计表》

“农作物受灾面积”指因洪涝灾害造成农作物比正常年份减产的播种面积(含成灾、绝收面积)。同一块耕地在一季中遭受一次以上洪涝灾害时,只统计一次,不得重复计灾。

“农作物成灾面积”指因洪涝灾害造成农作物比正常年减产三成(含三成)以上的播种面积(含绝收面积)。

“农作物绝收面积”指因洪涝灾害造成农作物比正常年减产八成(含八成)以上的播种面积。

“减收粮食”指因洪涝灾害比正常年减产的粮食数量。

“死亡大牲畜”指因洪涝灾害直接死亡的牛、马、驴、骡、骆驼的数量,不含其它畜类及鸡鸭等家禽。

“水产养殖损失”指因洪涝灾害毁坏的水产养殖面积和水产品数量。

“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指洪涝灾害对农林牧渔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3、《工业交通运输业洪涝灾害统计表》

“停产工矿企业”指因洪涝受淹而停产的工矿生产企业(不含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停产企业)个数。

“铁路中断”指因洪涝灾害造成主要铁路干线停运的条次数。(主要铁路干线指跨省的铁路干线和省内重要铁路干线)

“公路中断”指因洪涝灾害造成三级以上(含三级)公路停运一天以上的条次数。

“毁坏路基(面)”指主要铁路、三级以上公路干线被洪水、泥石流冲坏不能行车的铁路路基、公路路面的长度。

“供电中断”指因洪涝灾害造成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停电条次数。

“损坏输电线路”指因洪涝灾害造成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损坏的长度。

“损坏通讯线路”指因洪涝灾害造成通讯线路损坏的长度。

“工业交通运输业直接经济损失”指洪涝灾害对工业、交通运输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4、《水利设施洪涝灾害统计表》

“损坏水库”指大坝、溢洪道、输水洞等主要部位被洪水、泥石流等损坏,严重影响正常运行的水库座数。

“水库垮坝”指因洪水造成垮坝的水库座数。

“损坏堤防”指被洪水冲刷,造成滑坡、坍塌等严重损坏的主要防洪堤防(长江及其以北保护农田面积1万公顷以上,长江以南保护农田面积0.06万公顷以上的堤防,保护县级以上重要城镇,或主要交通干线,重要工矿企业的堤防,包括沿海海堤。下同)的处数和长度。

“堤防决口”指主要防洪堤防决口的处数与长度。

“损坏护岸”指被洪水冲坏的保护主要防洪堤防的护岸工程的处数。

“损坏水闸”指被洪水损坏,不能正常运行的主要防洪(潮)闸的座数。

“冲毁塘坝”指被洪水毁坏而垮坝(含拦泥坝)的塘坝座数。

“损坏灌溉设施”指大中型灌区(灌溉面积0.06万公顷以上)被洪水损坏而不能正常运行的渠首建筑、干渠及干渠上的渠系建筑物(渡槽、倒虹、闸门、涵洞等)的处数。

“损坏水文测站”指站房、缆道、测船、测井及报汛电台、线路等主要设施被洪水损坏的水文测站个数。

“损坏机电井”指被洪水损坏不能正常运行的机电井个数。

“损坏机电泵站”指被洪水损坏不能运行的机电泵站数。

“损坏水电站”指被洪水损坏造成停产的水电站座数。

“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指洪涝灾害对水利工程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二)旱情统计报表指标

1、《农业旱情动态统计表》

“作物受旱面积”指在田作物受旱面积。受旱期间能保证灌溉的面积,不列入统计范围。

“轻旱”指对作物正常生长有影响。旱作区:作物在播种后或生长期间,土壤墒情低于作物的需水量造成出苗率低于8成,作物叶子出现萎蔫或20厘米耕作层土壤相对湿度低于60%但大于等于40%。水稻区:插秧后各生育期内不能及时按需供水,稻田脱水,禾苗出现萎蔫。

“重旱”指对作物生长和作物产量有较大影响。旱作区:出苗率低于6成;
叶片枯萎或有死苗现象;
20厘米耕作层土壤相对湿度小于40%。水稻区:田间严重缺水,稻田发生龟裂,禾苗出现枯萎死苗。

“干枯”指出苗率低于3成,作物大面积枯死或需毁种。

“水田缺水”指在水稻栽插季节,因水源不足造成适时泡田、整田或栽插秧苗困难。

“旱地缺墒”指在播种季节,将要播种的耕地20厘米耕作层土壤相对湿度低于60%,影响适时播种或需要造墒播种。

“牧区受旱面积”指牧区因降水不足影响牧草正常生长的草场面积。

“因旱饮水困难”指因干旱造成临时性的人、畜饮用水困难。属于正常饮水困难的不列入统计范围。牧区在统计牲畜饮水困难时要将羊单位转换成大牲畜单位。

“蓄水总量”指统计时段内各类水利工程总蓄水量。

“比多年同期增减”指统计时段内,各类水利工程蓄水总量与多年同期相比较增减的百分数。

“水库干涸”指因旱水干见底的水库个数。

“机电井出水不足”指因旱地下水位下降,造成水泵出水不足或抽不上水的机电井数。

2、《农业抗旱情况统计表》

“投入抗旱人数”指统计期内投入抗旱人数的最大值。

“机电井”指统计时段内投入抗旱的各类机电井数量最大值。

“泵站”指统计时段内投入抗旱的泵站数量最大值。

“机动抗旱设备”指统计时段内投入抗旱的各类非固定抗旱设备数量的最大值。

“装机容量”指统计时段内投入抗旱的机电井、泵站、流动抗旱设备及其他抗旱设备装机容量合计数的最大值。

“机动运水车辆”指统计时段内投入抗旱的各种机动运水车辆最大值,包括给饮水困难群众送水的车辆。

“投入抗旱资金”指本年度以来各级财政投入抗旱的资金累计数量(包括各级财政用于抗旱服务组织建设的资金)以及群众投入抗旱的资金累计数量(不包括群众投劳折资)。

“抗旱用电”指本年度开始以来累计抗旱用电量。

“抗旱用油”指本年度开始以来累计抗旱用油量。

“抗旱浇地面积”指本年度开始以来实际抗旱浇地面积累计数(正常灌溉面积不列入统计范围)。同一块耕地一季作物抗旱浇灌多次,按面积统计时只计一次,按面积·次统计时计多次。

“临时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指本年度开始以来,通过采取临时措施,解决因旱造成人畜饮水困难的累计人数、累计大牲畜头数。

3、《农业旱灾及抗旱效益统计表》

“实际播种面积”指本年度各类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实际播种面积。

“主要受旱时段”指本年度发生干旱灾害的主要时段。

“因旱少种面积”指因旱无法下种而少收一季作物的面积。

“作物受旱面积”指由于降水少,河川径流及其它水源短缺,发生干旱,作物正常生长受到影响的面积。同一块耕地多季作物受旱,只计一次。

“作物受灾面积”指在受旱面积中造成作物产量比正常年产量减产一成以上的面积。同一块耕地多季受灾,只计一次。

“总计”填写作物受灾面积总数。

“成灾”指因旱造成作物产量比正常年减产三成(含三成)以上的面积。

“绝收”指因旱造成作物产量比正常年减产八成(含八成)以上的面积。

“本年粮食总产量”指全年各季粮食作物产量之和。

“旱灾损失”指干旱对粮食和经济作物造成的损失。即与正常年相比因旱减收的粮食数量和经济作物产值。

“抗旱效益”指采取抗旱措施后,与不采取抗旱措施相比减少损失的粮食数量和经济作物产值。

4、《城市干旱缺水及水源情况统计表》

城市干旱指由于干旱造成城市供水水源不足(河流、水库、湖泊来水、蓄水少,地下水位下降等),或者由于突发性事故使城市供水水源遭到破坏,导致城市实际供水量低于正常用水量,城市正常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受到影响。

城市是指经国家批准的建制市,分为直辖市、地级市和县级市,统计范围限定在城区范围内。

“正常日用水量”指正常年份下城市该月平均日用水量,包括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生态用水和其它用水等,可采用前三年同期日用水量平均值。其中“生活”指居民家庭生活用水和公共用水;
“工业”指一般工业用水和电力工业用水;
“生态”指城市中河、湖、园林、绿化等用水;
“其它”指上述三项之外的其它用水。“小计”为“生活”、“工业”、“生态”和“其它”四项之和。

“当前日供水量”指城市当前实际日供水量,采用该月月末值。

“水库可用水量”是指该水库死水位或最低安全运行水位以上可被利用的水量;
“小计”为水库、江河湖泊取水、地下水、其它水源日供水量之和。

“日缺水量”指城市每日用水量的缺口,即正常日用水量与当前日供水量的差值。

“影响人口”指月内受定时、定量、减压等限水措施影响的人口总数。

“影响工业产值”指月内城市因干旱缺水造成的工业损失,可通过供水正常情况下月工业产值减去干旱缺水情况下月工业产值来测算。

“干旱程度”分为四级:

轻度干旱:当前日供水量低于正常日用水量5-10%,出现缺水现象,城市生活、生产用水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中度干旱:当前日供水量低于正常日用水量10-20%,出现明显缺水现象,城市生活、生产用水受到较大影响。

重度干旱:当前日供水量低于正常日用水量20-30%,出现严重缺水现象,城市生活、生产用水受到严重影响。

极度干旱:当前日供水量低于正常日用水量30%以上,出现极为严重的缺水局面或发生供水危机,城市生活、生产用水受到极大影响。

5、《城市干旱缺水及抗旱情况统计表》

“年实际供水量”指该统计年度内城市实际供水总量。

“年缺水量”指该统计年度内城市因旱造成的缺水总量,可通过缺水天数乘以相应的日缺水量来计算。

“主要缺水时段”指该统计年度内城市因旱缺水的主要时段,不同时段用逗号分开。

“影响人口”指该统计年度内受定时、定量、减压等限水措施影响的人口总数。缺水影响人口不重复计算。

“影响工业产值”指该统计年度内城市因旱缺水所造成的工业产值损失。

“年节约水量”指采取各种节水措施后,该统计年度内节约的水量。

“应急水源建设”指为保障供水,干旱缺水城市采取各种途径进行应急水源建设,如打井、区域内(流域内)或跨区域(跨流域)应急调水等。其中“名称”指该应急水源的名称;
“投入资金”指建设该应急水源所投入的资金;
“新增供水能力”指该统计年度内通过建设该应急水源新增加的供水能力。

“抗旱效果”指采取各种抗旱措施后所产生的抗旱效果。其中“减少影响人口”指采取各种抗旱措施后,该统计年度内所减少的影响人口数;
“减少工业损失”指采取各种抗旱措施后,该统计年度内所减少的工业产值损失。

6、《干旱缺水城市基本情况及用水情况统计表》

“地理位置(经纬度)”用城市中心点经度和纬度来表示。

“城区总人口”指该城市生活在市区范围的人口总数。

“GDP”指该城市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年工业总产值”指该城市上年的工业总产值。

“城区总人口”、“GDP”、“年工业总产值”三项采用当地统计部门数据。

“万元GDP用水量”指该城市每产生一万元GDP所耗用的水量。

“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指该城市每产生一万元工业产值所耗用的水量。

“正常年用水量”指在一定水资源和水价条件下,满足城市正常运转的年度用水总量,包括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生态用水和其它用水等,可采用前三年用水量平均值。

“人均生活用水量”指该城市每人每天平均生活用水量。

7、《干旱缺水城市供水水源基本情况统计表》

“正常年供水总量”指在正常年份下该城市的年度供水总量。

“供水水库”指在正常年份下为该城市供水的水库。其中“正常年供水量”指在正常年份下,该水库年度内供给该城市的水量。

“江河湖泊取水工程”指正常年份下为该城市供水的江河湖泊取水工程。其中“工程名称”指江河湖泊取水工程的名称,该名称应包括水源的名称;
“设计取水能力”指该工程在设计条件下的取水能力;
“最低取水水位”指能够保证该工程正常取水的水源最低水位;
“正常年供水量”指正常年份下每年从该水源汲取的水量。

“地下水正常年供水量”指正常年份下该城市地下水年度供应总量。

“地下水年超采量”指该城市上一年度超采的地下水量。

“其它水源正常年供水量”指除地表水和地下水之外的其它水源的年供水量,主要包括中水回用和海水淡化。

四、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计算

(一)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是指受灾体在遭受洪涝灾害的损毁后,其自身价值降低或者丧失所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含任何中间环节和间接的经济损失。

(二)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计算范围为:本制度所列的统计项目中能直接体现经济价值的受灾体和未达到相应统计量级的同项目受灾体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虽没有列入制度但能直接体现经济价值的其它受灾体的直接经济损失。

(三)表一中的直接经济总损失包括表一和后三表以及其它受灾体直接经济损失的总和。

1、“受灾范围”中的县市、乡镇和“受淹城镇”的直接经济损失按具体的受灾体(如房屋、市政设施、家庭财产等)分别进行计算。

2、“损坏房屋”和“倒塌房屋”的直接经济损失按照当地的同类同等房屋在受灾当年恢复到原规模、原标准所需资金并减去折旧后进行计算。折旧办法具体参照建设部门的有关规定。

3、“受灾人口”、 “死亡人口”不计算直接经济损失。

4、抗洪抢险所发生的费用不计入直接经济损失。

5、对本制度中未列入的其他行业部门如医疗、教育、文化、商业等,其受灾体的直接经济损失按照各行业现行办法进行计算,并计入直接经济总损失。但因洪灾停产、停业等所造成的产值、营业额损失为间接经济损失,不能计入直接经济损失。

(四)表二中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农作物、牲畜、水产养殖以及其它农林牧渔业的损失。

1、“减收粮食”的直接经济损失按减收粮食数量乘以当地灾前市场平均价格计算。

2、“死亡大牲畜”的直接经济损失按所死牲畜的头(只)数分别乘以各类牲畜的当地灾前市场平均价格计算。

3、“水产养殖”的直接经济损失按养殖物的减产或损失数量乘以当地灾前市场平均价格计算,养殖设施受损的按在受灾当年恢复原规模、原标准所需资金并减去折旧后计算。

4、其它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的计算按减产或损失数量分别乘以各类农林牧渔产品的当地灾前市场平均价格计算。

(五)表三中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工业、交通运输、供电、邮电等行业的损失,其直接经济损失的计算按照各行业现行办法执行;
各行业因洪灾停产、停运、停业等所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不能计入直接经济损失。

(六)表四中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现有统计指标及其以外的所有水利工程设施的损失。其直接经济损失的计算方法是:对受灾体的损毁部位,在受灾当年按原规模、原标准、达到原效益进行恢复所需资金并减去折旧进行计算。因洪灾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如灌溉、供水、发电等效益,不能计入直接经济损失。

(七)折旧的计算:以具体受灾体的设计使用寿命或折旧年限减去受灾时的实际使用时间进行计算,没有设计使用寿命或折旧年限的可参考同类受灾体的设计使用寿命或折旧年限进行计算。计算时应尽量采用有关部门的现行规定。

五、附则

(一)本制度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负责解释。

(二)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篇四】在水旱灾害防御暨水库安全度汛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守初心 担使命坚决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本刊编辑部

【期刊名称】《山西水利》

【年(卷),期】2019(000)007

【总页数】1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同时也是全省防汛抗旱指挥体系调整后的第一年,全省上下水旱灾害防御职责、组织机构和岗位人员变动大。转隶之际,更是考验的关键时期。山西水利人更要守好初心、担起使命,坚决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关键要责任到位。责任是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第一道防线,同时也是最后的底线。之所以是防线,是因为水旱灾害的工作部署,首要强调的都是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落实,首先开展的工作就是明确各级岗位职责,首位要落实的就是具体的责任人。之所以更是底线,是因为牢记责任是防御水旱灾害的“初心”,更关系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乎着公众安全,一旦责任缺失、虚化,水旱灾害的损失将不可估量。机构改革正当时,山西水利人更要牢记责任,宁可抓重,也决不抓漏,更不能一推了之。

重点要排查到位。“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隐患是防汛安全的“大敌”。十年九旱是山西气候的最形象表述,但同时也警醒着我们最容易产生的“侥幸”心理,最容易忽视的安全隐患。要始终保持如临大敌的紧迫感,时刻警醒的危机感,经常对各类水利设施、防汛重点、薄弱环节进行检视,做到了然于胸、牢记在心,自觉克服麻痹侥幸、盲从省事、自以为是的心理,把每一次的隐患排查都当成一次战役来打,把每一次的问题整改都当成一个堡垒来攻,只有“排雷式”的隐患排查才能夺取水旱灾害防御的不断胜利。

必须要保障到位。机构改革后,重大水旱灾害应急抢险救援救助职能已整合到应急管理部门,但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仍是水利部门的重要职能,更需要全省各级各部门加强沟通联系,建立完善会商与协作机制,形成防汛抗旱合力;
更需要完善应急预案,制定演练计划,落实防备物资,确保战斗力不减;
更需要加强信息管理,完善共享机制,从严落实防汛值班制度,确保信息报送发布及时准确。

推荐访问:水旱灾害 水库 防御 在水旱灾害防御暨水库安全度汛工作视频会议上讲话 在水旱灾害防御暨水库安全度汛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全国水库安全度汛视频会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