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2022年一号文件心得

时间:2022-06-11 11:3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一号文件心得,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一号文件心得

一号文件心得4篇

一号文件心得篇1

一号文件变迁
作者:肖隆平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8年第04期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是新时代谋划乡村振兴的重要顶层设计,也是2018年开年中央送出的一份“惠农超级大礼包”,释放重磅信号。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郑风田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一号文件作为中央“三农”工作的思路体现,从上世纪80年代5份针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具体工作的推动,到新世纪后14份文件从关注粮食生产,逐渐转到关注乡村振兴这样的“三农”整体发展,“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

        “三农”问题在改革开放初期即是“重中之重”,中央在1982年~1986年连续5年发布以此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对亟需推动的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做出具体部署。

        中国农业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王景新说,上世纪80年代,中央一号文件让各界充满期待。因为人们希望一号文件能为开展“三农”工作突破更多藩篱。

        1982年1月,中央首次发布“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对当时快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强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得到中央认可和推广的联产承包制产生了很大的化学效应。198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中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现在,方向已经明确,道路已经开通,群众正在前进。”

        在1982年之后,中央一号文件就“放活农村工商业”、“疏通流通渠道,以竞争促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取消统购统销”、“增加农业投入,调整工农城乡关系”等进行工作部署,助推中国农村发展持续释放活力。

一号文件心得篇2

XXX科学技术局

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具体措施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于2月1日正式公布。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九年聚焦“三农”,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文件首次对农业科技进行全面部署。科技部门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与发展契机,XXX科技局于2月7日召开专题学习会议,传达学习了文件精神,并就如何抓住机遇,结合我旗实施,围绕旗委、政府中心工作,贯彻落实好文件精神,大力发展科技,推进全旗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发展提出如下措施:

一、拓宽渠道,加大科技投入。

加快农牧业科技创新首先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在《意见》中提出了发挥政府在农牧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财政农业牧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牧业研发投入占农牧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的要求,完成这个目标,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拓宽科技投入渠道。一是加大本级科技投入,逐步达到上级对于科技投入占本级财政一般性支出的比例要求,并有所突破,为农牧业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二是抓住要国家大力发展农牧业科技创新的有利时机,加大跑上力度同,项目申报有所偏重,多向盟、自治区、国家申报各类农牧业科技项目,争取更多的上级资金。三是通过项目、资金的带动,积极引导农牧民和社会资金的投入,努力形成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农牧民个人参与的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

二、强化措施,狠抓“菜篮子”工程。

抓好“菜篮子”,必须建好菜园子、管好菜摊子。抓好菜园子方面,一是加大人员配备,优化科技特派员队伍结构,选聘更多的温棚种植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为科技特派员,切实满足“菜篮子”工程对科技人员的需求;
二是在邀请专家团队进行关键技术指导的同时,加大本地技术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和种植户的技术培训,不断加大后备力量的培育与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确保“菜篮子”工程对技术水平的需求;
三是成立专业服务队伍,结合科特创业,开展包片、驻地、跟踪服务,切实提供适时、时时的科技服务,确保“菜篮子”工程对科技服务的需求;
四是引进一批优良新品种与实用技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加强“菜篮子”基础设施建设。管好菜摊子方面,大力支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和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扶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牧业生产与销售,充分发挥他们在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中的积极作用,为“菜篮子”工程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养,提升“菜篮子”产品整体供给保障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

三、完善机制,推进农牧区科技创业。

依据实际需求,不断对现有的科技特派员管理机制进行完善,使之更好的推动科技特派员深入农牧业一线,进行科技服务与创业。一是实施科技特派员双向选择制,即科技特派员的下派不再是管理部门一家说了算,而是结合我旗科技特派员派送管理规定,积极与相关部门和苏木镇协调,根据基层对科技人才的需求有效配备科技力量,实现长期驻地服务。二是不断完善科技特派员考核机制,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对扎根乡村、服务农牧民、艰苦奉献的农牧业科技一线工作人员,将工作量、难易程度与待遇和补贴相挂钩,鼓励深入基层开展一线服务与农牧业科技创新。三是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科技特派员管理相关政策,放宽单位日常公务对科技特派员的束缚,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投入基层服务与创业。四是加强科技特派员能力培训,围绕提升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能力,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培训内容,重点开展生产技术、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法律法规、金融保险等全方位的创业技能培训,不断增强科技特派员的发展后劲,将科技特派员培养成为一支精业务、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扎根基层的科技队伍。五是加大科技特派员农牧区创业行动的资金投入,以项目、贴息、或后补助等形式,支持科技特派员创业;
优化配置,集成科技计划,带动相关行业和领域的项目、资金等各类科技资源向科技特派员工作倾斜;
探索建立科技特派员农牧区科技创业担保机制,鼓励科技特派员、农牧民和企业按有关规定出资组建担保基金或担保公司,帮助科技特派员获得资金支持。六是扩大创业队伍,支持鼓励高校毕业生、返乡农牧民、农牧区青年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离退休人员及企业人员,参与科技特员农牧区科技创业行动。

四、强化培训,切实提高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

充分发挥部门作用,扩大培训规模,丰富培训形式,切实,提升农牧民科技致富能力。一是依托科技网络示范村和“12396”等现有农牧业科技服务网络,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利用网页、讲座定期给农民传授贴近农村的知识,使农民通过互联网迅速掌握市场信息。二是对新型农民进行创业培训。发挥科技特派员传、帮、带的作用,开展农牧民科技致富能人、农牧区科技示范户、农牧区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农牧区经济人、农牧民技术员等乡土科技带头人,高校毕业生,农牧区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人员,大学生村官的培训,提高创业人员的创业能力。三是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进行养殖业、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村镇建设与管理等专业知识培训,并结合农牧区季节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开展短期技术培训和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四是不断创新培训形式。在“请进来”,邀请专家到基层进行科技普及与宣传的同时,大胆“走出去”,积极选派“农民专家”和“农民技术员”等农牧区技术人员外出培训,参加自治区、盟、旗举办的各项科技培训,增加农牧区技术人员科技意识,提升农牧区科技人员工作水平,并“以点带面”,由他们开展田间、地头的培训,使更多的农牧民接受实用技术培训。以项目为载体,引导和鼓励项目承担单位开展培训,并将其培训纳入整体培训计划中加以组织和管理,提高农牧民综合科技素质。

五、突出重点,推进农牧业科技创新。

将把提高土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作为主要目标,努力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牧业发展技术体系。一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特别是大力推广良种培育、节本降耗、节水灌溉、农机装备、新型肥药、疫病防控、加工贮运、循环农牧业和农牧区民生方面的实用技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牧民增收,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成为公益性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强化服务“三农三牧”职责,完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教学人员深入基层从事农技推广服务。三是扶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农牧民用水合作组织、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与农牧区科技创新。四改善农牧业科技创新条件,从项目、资金、政策等多方面对从事农牧业科技创新的部门给予倾斜与支持,并鼓励以各种形式进行农牧民科技成果的转化与运用。

一号文件心得篇3

历届中央一号文件主题

中央历届一号文件
“三农”问题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曾是“重中之重” ,中共中央在 1982 年至 1986 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对农 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这五个“一号文件” ,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 为专有名词——“五个一号文件” 。时隔 18 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于 2003 年 12 月 30 日签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

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回归农业。

2005 年 1 月 30 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 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即第七个一号文件公布。

2006 年 2 月 21 日,新华社受权全文公布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 题的 2006 年中央“一号文件” 。

2007 年 1 月 29 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

2008 年 1 月 30 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 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下发。

2009 年 2 月 1 日,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 2009 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公布。

2010 年 2 月 1 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 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11 年 1 月 29 日, 《中共中央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2012 年 2 月,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 若干意见》 下发。

至此, 中央在新世纪已出台了九个关注 “三农” 工作的中央 “一 号文件” 。鉴于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作用,我们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 次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精神,供大家回顾和参考,从中可以看出中央 在农村改革和发展方面的政策轨迹。

突破僵化体制 1982年1月1日, 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 “三农” 问题的 “一号文件” , 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 并对当年和此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和 农业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文件突破了传统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 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
联产承包制是伟大创造 1983年1月, 第二个中央 “一号文件”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 正式颁布。这个文件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 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文件 提出,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是当前的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
森林过伐、 耕地减少、人口膨胀,是我国农村的三大隐患。解决上述三个问题,必须强调党 员、干部带头,模范地执行政策,杜绝不正之风。要按照我国国情,逐步实现农 业的经济结构改革、体制改革和技术改革,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 业发展道路。
承包土地15年不变 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 即第三个“一号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 期。为鼓励农民增加对土地的投资,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生产 周期长的和开发性的项目,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文件明确了农村进行商品生产 的重要性,提出只有发展商品生产,才能进一步促进社会分工,把生产力提高到 一个新的水平,才能使农村繁荣富裕起来,才能使我们的干部学会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利用价值规律,为计划经济服务,才能加速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现代 化。继续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扩大市场调节力度 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 政策》,即第四个“一号文件”。取消了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 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 一步系统化,同时从农产品统派购制度、产业结构调整、交通、支持乡镇企业、 鼓励人才流动、放活金融政策、加强小城镇建设等十个方面活跃农村经济。文件 还提出扩大市场调节, 使农业生产适应市场的需求,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进一步把农村经济搞活。国家还将农业税由实物税改为现金税。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 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 的部署》,即第五个“一号文件”。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 继续贯彻执行。文件进一步摆正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肯定原有的一靠 政策、二靠科学的同时,强调增加投入,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同时明确提出个 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允许其存在和发展。文件指出农业的物质技 术基础还十分脆弱,一部分地区农民种粮的兴趣有下降的迹象,在农村经济新旧 体制交替过程中出现了不协调现象, 城乡改革汇合后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调节更加 复杂。要认识到,发展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不但反映经济规律,也反映着自 然规律,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它作为一个长期的战略方针。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2004年2月8日,针对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 况,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成为改革 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一号文件”,也是时隔18年后中央再次把农业和农村 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文件要求,要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 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 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 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七个 , “一号文件” 。

文件要求, 要稳定、 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 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 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的若干意见》,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八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完善 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 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 >> 农村综合改革,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 , “一号文件” 。

文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 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 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 200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十个“一号 文件”。文件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巩固、 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良性互动格局,探索建立促 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并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文件以切实加强农业基 础建设, 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主题, 切中了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要害, 抓住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问题, 是党中央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 发,从农村发展迫切需要出发,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

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2009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 续增收的若干意见》。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十一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 文件。《意见》指出,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充分估计困难,紧紧抓住机遇, 果断采取措施,坚决防止粮食生产滑坡,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确保农业稳定 发展,确保农村社会安定。

“一号文件”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 力保障 充分用好重农强农的政策武器 稳定粮食生产 保障有效供给 我国加大支持农民种粮力度 全力解决农民工就业。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2010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十二个以“三 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意见》指出,当前,我国农业的开放度不断提高, 城乡经济的关联度显著增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大,农业农村发 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积累增多,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挑战也在叠加凸显。

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保持农民收 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破除城乡二元 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2011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 定》。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十三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新中 国成立62年来中共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

文件出台 了一系列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新政策、新举措。文件强调,把水利 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 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 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大力发展民生水 利,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2012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 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的基础支撑, 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 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 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

农民——农业——农村——农业——农业——农业农村——城乡发展——水利改革(河的两边一边是城、一边是乡;
一边是农业一边是农村)——科技创新(从最熟悉的2004、2007、2012年开始记忆)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呢增收;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夯实农业的基础地位;
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
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基础地位;
加快农村水利建设;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一号文件心得篇4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


历年中央“三农”一号文件回顾



“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该文件在国家全年工作中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的地位。一号文件中提到的问题是中央全年需要重点解决,也是当前国家亟需解决的问题,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
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在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有名词——“五个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至2015年又连续十二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


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1.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名为《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2、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通知》出台。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文件就农村发展多种经营、商品生产等问题

推荐访问:一号文件 心得 一号文件心得 一号文件心得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