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疫情防控 >

讨论:思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流通需求16篇

时间:2022-12-01 11:45:12 来源:网友投稿

讨论:思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流通需求16篇讨论:思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流通需求  新冠疫情下线上经济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这场突然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形成了影响,全球的资本市场都因此受到影响。不过,在这断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讨论:思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流通需求16篇,供大家参考。

讨论:思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流通需求16篇

篇一:讨论:思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流通需求

  新冠疫情下"线上经济"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这场突然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形成了影响,全球的资本市场都因此受到影响。不过,在这断断续续的疫情之下,"线上经济"却展现出惊人的潜力与作用,为这特殊时期的经济发展注入新鲜活力。生活方式逐渐"云端"变化,就必然会形成涟漪效应,促使行业迭代提升,从而发展出各种与之相关的新兴产业。这背后,是一场对全球大数据经济的巨大挑战。"后疫情"时期怎样抓住新需求创造新成果,并以此带动"线上+"的应用更加多样化,还需要所有参与者更多的探讨和尝试。

  关键字:新冠肺炎疫情、"线上经济"、新兴产业、数字经济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给线上经济造成了不小的打击,但综合来看这个危害是短期的、外在的,而且是可控的。互联网公司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加速布局5G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基础设施工程,紧密聚焦在线教育、电子政务、远程医疗、无人物流等后疫情时期挖掘产生的新需求,掌握好后疫情时期网络经营的主动权。

  一、线上经济的机遇

  线上经济为经济转型提供新动能

  国内的网络的高速发展叠加上此次疫情的巨大撞击,更加推动了中国人民思想、消费行为模式的巨大改变,使更多的人进入了互联网消费,从而促进了中国线上经济的蓬勃发展,也促使了"线上+"场景的更加多样化,将逐步打通文娱、办事、医药、生鲜、教学等众多应用领域。我国过去在粗放式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下,凭借廉价普通劳动者、巨大的社会资源投入、以自然环境为代价等方法完成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崛起,但在目前经济新常态下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是穷途末路了,在此时就必须改变经济发展的模式和方向,以知识、创新、技术进步等方式驱动经济社会的发展。线上经济是以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5G技术等为基石的新型经济,它不仅可以优化社会产出要素,而且整合了信息流、产业链和价值链,可以

  大大降低经济生产成本;还有助于促进教育、金融服务、医药、电子商务等的发展模式创新,并催生了共享经济、智慧汽车、线上教育、互联网金融服务等新型经济发展新业态。显然,通过线上经营可以推动我国经济由传统资金资本、资源和能源驱动向知识、科技和创新驱动转变,优化了我国经济运行的结构,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创造了新动力。比如,线上经济带动了精准医疗、线上教育、智慧物流等新产业蓬勃发展,在既有的经济业态基础上也孕育了不少新兴产业。

  线上经济促进经济增长

  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蓬勃发展自然离不开合理的国民经济增长,但在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影响下,国内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增速受到了消费低迷、产出锐减等巨大打压,文娱、餐饮业、电影、零售等传统产业均受到了很大打击。尤其是由于人民对今年出现严重风险事故的担忧,以及人民对旅行、买房、购车等的愿望逐渐减退,这就势必会影响到这些产业的发展前景。不过,线上经营恰恰可以巧妙缓解传统经营中所遭遇的问题,为平衡经济增长、避免经济滑坡等问题提供了新动力。例如,在线购物、网络娱乐、在线教育、智慧医院等都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产业中所遭受的今年出现严重风险事件打击。另外,由于今年突发性严重风险事件的出现,也促使了人工智能、物联网、远程线上办公技术的深入普及,进一步带动了线上经济社会的爆发式发展,为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带来了新动力。包括在全国抗击"疫"工作中,5G技术的成功应用、数字化对抗等今年突发性严重风险事件的成功实践,都显示了线上经济社会所具有的巨大经济发展潜力。

  二、疫情下线上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数量和质量较差

  尽管美国在今年爆发重大风险事故期间线上经济大放异彩,但中国线上经济的总体量仍相当小,约为全国GDP总额的百分之三十五左右,而欧美线上经济则仅为全国经济总量的百分之六十左右。而城际间的线上经济发展水平和深度也还各有不同,比如,虽然深圳、杭州等中国较为成熟都市已经完成了网络经济和制造业、服务业等传统领域的深入融合发展,但宁夏、甘肃等城市的数字经济建设还相对滞后。另外,虽然零售业、金融、传媒业等传统领域也已经初步完成了线上线下

  的融合发展,但中国农业、传统工业的数字化水平仍相当低下,因此线上经济规模也还相当小。与此同时,在线上的经营活动中也存在着网络安全威胁、隐私风险、网络攻击、互联网欺诈等的经营安全问题,尤其是在金融、能源、电子商务等行业成为了线上经营安全问题的重灾区。

  基础设施提的供压力大

  线上经济是以大数据、新型技术、物联网、区块链、5G技术等为科学基石的新型经济体系,其发展也离不开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撑,所以如果传统经济发展离不开高铁、港口、公路等旧建设的话,那么线上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五G基站、大数据中心、工业网络等新建设。而目前在新冠疫情下,对于部分城市而言,德尔塔病毒的肆虐,已经打破了大部分人原本的生活,此时,人们的温饱都难以满足,更不需要说对基础设施的建设,而线上经济更无从谈起了。

  无法长期满足人们的需求

  在疫情刚需情景下,网络生鲜电子商务将迎来极大的发展机会,既无须对使用者展开太多场景化的行业市场发掘,也无须大规模的宣传投放,依靠当下新增的民生需要便能迅速获取使用者和订单量的提升,只需确保使用者在网络平台前端线上成功订购,并适时对订购实行线下物流配送并组织物流配送服务即可。然而疫情很快总会过去了,当病人民重新踏出家门,又重返了菜市场,刚需的情景已经消失了,生鲜电子商务们又该怎样适应变化并获得新的发展?如果无法有效把握疫病所带来的网络经营红利,把握风起云涌的行业市场发展和顾客需要、做好顾客资产沉淀、熟悉顾客特征,疫病过后将可能遭遇大批使用者的流失困局,届时就得回到了烧钱、补贴、抢人的老路。

  三、线上经济发展路径建议

  处理好线上经济与线下经济的关系

  强化对线上经营的政府扶持力量,激发线上经营的新驱动力,以居民生活消费新型需要为引导,以融入创新发展为助力,强调线上线下协调,促进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着力推进培养新技术产品新经济业态模式,着力推动新兴基础设施

  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动能的接续转移,为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持久动力源泉。

  确定线上经济发展目标

  政府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产业结构的行业提供不同的发展策略和支持力度,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大大延长线上经济的长度与宽度。既要以当前疫情背景下的经济发展现状为基础制定方针政策,又要着眼未来,策划好疫情恢复后的线上经济又该何去何从。

  四、结语

  目前,中国全国各地政府正统筹推动地方疫病防治工作与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以继续恢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这对于"线上经济社会"而言,既是机会,更是巨大挑战。身为新兴产业,"线上经济社会"未来的走势,必须攻克自己未来发展短板,持续地探寻创新服务内涵,调适和检测与其他产业的相互融合点,以更多地适应人类的个性化消费需求,留住居民消费群体、增加居民消费"黏性",给居民消费群体提供更丰富多彩更深入的感受,进而激发线上经济社会的生命力,加速新旧动力转化,增创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尽全力拥抱产业的"春天"。

  参考文献:

  [1]董晓松.中国数字经济及其空间关联[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81-92.

  [2]邬贺铨.坚持走中国特色信息化发展道路:发展数字经济建设网络强国[J].求是,2016(16).

  [3]徐鹏远,苑博,冯晓琳.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J].财经界,2019(4)下.

  [4]陈晓红.数字经济时代的技术融合与应用创新趋势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

  

  

篇二:讨论:思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流通需求

  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主要是分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部署下一步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前一段疫情防控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作出部署,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1月7日,我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就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要求。1月20日,我专门就疫情防控工作作出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大年初一,我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决定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派出中央指导组,要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充分发挥协调作用。之后,我又先后主持召开3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1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疫情防控工作和复工复产工作。2月10日,我到北京市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视频连线湖北和武汉抗疫前线,听取前方中央指导组、湖北指挥部工作汇报。我还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

  委员会、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等会议,从不同角度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出要求。党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我时刻关注着疫情防控工作,每天都作出口头指示和批示。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部署工作,中央指导组积极开展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作为,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形成了抗击病魔的强大合力。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这场严峻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日夜奋战,展现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人民解放军指战员闻令而动、敢打硬仗,展现了人民子弟兵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政治品格。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特别是武汉人民和湖北人民识大体顾大局、自觉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展现了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广大公安民警、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坚守岗位、日夜值守,广大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深入一线,广大志愿者等真诚奉献、不辞辛劳,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卫生健康、发展改革、工信商务、外交外联、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应急管理、财政金融、文化旅游、科技教育、市场监管、社保医保、资源环境、国资林草等部门和纪检监察、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战线各司其职,人大、政协以及各人民团体等主动担责,采取有力措施支持抗击疫情斗争。社会各界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纷纷捐款捐物,展现了同舟共济的深厚情怀。

  近一段时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及时制定疫情防控战略策略。打胜仗首先要有正确战略策略。党中央审时度势、综合研判,及时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明确了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总目标。我们依法将新冠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措施严格管理。我们把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各方面力量支持疫情防控作为重要保障,把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作为关键着力点,加强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我们提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要求和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救治要求,把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作为突出任务来抓。我们立足地区特点和疫情形势因应施策,把武汉和湖北作为全国主战场,对其他省份加强分类指导,严守“四道防线”,步步推进、层层深入,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的战略格局。

  二是加强对武汉和湖北防疫的统一指挥。1月22日,党中央果断要求湖北省对人员外流实施全面严格管控。作出这一决策,需要巨大政治勇气,但该出手时必须出手,否则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党中央把武汉和湖北的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提出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明确要求,强调要采取更加严格、更有针对性、更加管用有效的措施,把疫情扩散势头遏制住。中央指导组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

  加强对湖北和武汉防控工作的指导和督查。我们举全国之力予以支援,组织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队等调派330多支医疗队、416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迅速开设火神山、雷神山等集中收治医院和方舱医院,千方百计增加床位供给,优先保障武汉和湖北需要的医用物资,并组织19个省份对口支援。针对湖北和武汉前期防控工作存在的严重问题,党中央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并对湖北省委和武汉市委领导班子作出调整充实。

  三是统筹抓好其他地区防控工作。各省区市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构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防控体系。疫情发生时恰逢春节返乡高峰,为从全国层面控制住蔓延态势,我们向社会发出减少人员流动、协同抗击疫情的号召,并及时延长春节假期,为可能出现的春运人潮踩了“急刹车”。同时,对北京、浙江、广东等人口流动大省大市及湖北周边省市加大指导和支持力度,要求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到外防输入、内防扩散。针对节后人员大范围流动可能带来的疫情扩散风险,我们提前部署延迟开学、灵活复工、错峰出行,在健康监测、人员管理等方面采取了严格措施。

  四是加强医用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打疫情防控阻击战,实际上也是打后勤保障战。我们采取积极措施,支持医用防护服、口罩等疫情防控急需医疗物资的生产企业迅速复工达产、多种方式扩大产能和增加产量,对重要物资实行国家统一调度,建立交通运输“绿色通道”,多措并举保障重点地区医用物资和生活物资供应。我们抓

  好农副产品生产、流通、供应组织工作,做好煤电油气等供应,保障了全国生活必需品市场总体稳定。我们全力推进医药研发和临床应用,取得阶段性成果。

  五是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中外历史上,大疫大灾往往导致社会失序,社会失序又使抗疫抗灾雪上加霜。我们推动做好社会面安全稳定工作,妥善处理疫情防控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维护医疗秩序、市场秩序等,严厉打击涉疫违法犯罪,加强群众心理疏导和干预。疫情防控前期,为快速阻断疫情传播蔓延,采取严格的交通管控措施是必要的,但在执行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过头行为,我们及时督促各地予以纠正,现在交通干线秩序基本正常。

  六是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我们加大宣传舆论工作力度,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环境氛围。我们规范和完善信息发布机制,深入宣传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报道各地区各部门联防联控的措施成效,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我们广泛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引导人民群众正确理性看待疫情,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我们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特别是群众的集中诉求,不回避矛盾,积极推动问题解决。我们改进和加强对外宣传,运用多种形式在国际舆论场及时发声,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及时揭露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污蔑抹黑、造谣生事的言行,为疫情防控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七是积极争取国际社会支持。这次疫情发生后,我们怎么应对、应对效果如何,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展现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170多个国家领导人和4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以电话、信函、声明等方式对我国表示慰问和支持。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在全面有力防控疫情的同时,积极主动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开展合作和信息交流,迅速分享部分毒株全基因组序列,研制成功快速检测试剂盒,努力防止疫情在世界蔓延,不仅是在对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是在为世界公共卫生事业作贡献。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采取的坚决有力的防控措施,展现的出色的领导能力、应对能力、组织动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是其他国家做不到的,为世界防疫树立了典范。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经过艰苦努力,目前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实践证明,党中央对疫情形势的判断是准确的,各项工作部署是及时的,采取的举措是有力有效的。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在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湖北和武汉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致以诚挚的问候!向奋战在疫情

  防控第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各条战线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我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各种支持的国家、国际组织、友好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向在抗击疫情中不幸罹难的同胞、牺牲的医务人员,表示深切的悼念!向正在同病魔作斗争的患者及其家属、因公殉职人员家属、病亡者家属,表示诚挚的慰问!

  二、关于当前加强疫情防控重点工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这个时候,必须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否则将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前功尽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定必胜信念,咬紧牙关,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

  当前,要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第一,坚决打好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要紧紧扭住城乡社区防控和患者救治两个关键,切实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要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输出,大幅度充实基层特别是社区力量,加大流行病学调查力度,织密织牢社区防控网,实行严格的网格化管理,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把控,开展拉网式筛查甄别,对确诊患者应收尽收,对疑似患者应检尽检,对密切接触者应隔尽隔,落实“四早”要求,找到管好每一个风险环节,决不能留下任何死角和空白。要毫不放松外防输出,继续实

  行严格的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要继续加大救治力度,多渠道扩增收治床位,尽早实施医疗干预,尽可能让患者在轻症阶段得以治愈。要加大重症患者救治力度,加快推广行之有效的诊疗方案,加强中西医结合,疗效明显的药物、先进管用的仪器设备都要优先用于救治重症患者。要发挥好高水平医疗团队作用,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在重症救治、病例指导、方案优化等方面更好发挥他们的作用。要加强力量薄弱地区防控,统筹做好各市州防疫工作,积极协调对口支援省份,重点加大对确诊病例较多市州和医疗力量薄弱市州的支持力度。要加强对县乡防疫工作的指导,增援县域定点医院,防止出现“带病下乡”和“带病回城”的风险。要依法依规做好疫情防控,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

  第二,全力做好北京疫情防控工作。首都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要坚决抓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两大环节,尽最大可能切断传染源,尽最大可能控制疫情波及范围。要守住入京通道第一道防线,做好健康监测和人员管理,加强京津冀地区联防联控,其他省份也要加大支持力度。要加强重点防控部位人员的物资保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及时调配,在京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给予支持。

  第三,科学调配医疗力量和重要物资。“用药如用兵,用医如用将。”医务人员是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务必高度重视对他们的保护、关心、爱护。目前,已经有超过2000名医务人员确诊感染了新冠肺炎,有的医务人员以身殉职,我心情十分沉重。前几天,我就此

  特地强调:“一定要保证在湖北(武汉)医疗队伍安全有序、统筹协调、有力有效、及时迅速开展工作。指挥调度、后勤保障要科学到位。对医务人员的舒缓压力、生活保障、必要休整、精神鼓励务必及时加强落实。”要关心关爱一线医务人员,落实防护物资、生活物资保障和防护措施,统筹安排轮休,加强心理疏导,落实工资待遇、临时性工作补助、卫生防疫津贴待遇,完善激励机制,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始终保持昂扬斗志、旺盛精力,持续健康投入抗疫斗争。要切实加强防止医院感染工作,做好医务人员科学防护和培训,对已被感染的医务人员全部免费治疗,尽最大努力减少牺牲。对参加一线战斗的医务人员,要尽快出台关心关爱的政策举措,及时安排免费体检,将来要增加带薪休假时间,并将抗疫表现列入职称评定指标之中。当前,湖北和武汉一些重要医疗救治设备和物资还处于紧平衡状态,要扩大国内生产,尽快满足相关医疗需求。要密切监测市场供需动态,积极组织蔬菜和畜禽等生产,增加肉蛋奶等供给,畅通运输通道和物流配送,着重解决好生活必需品供应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第四,加快科技研发攻关。作为一种新发传染病,我们对新冠肺炎的认识还比较初步。要综合多学科力量开展科研攻关,加强传染源、传播致病机理等理论研究,为复工复产复课等制定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防控指南。要加大药品和疫苗研发力度,同临床、防控实践相结合,注重调动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的积极性,在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推广有效的临床应用经验,力争早日取得突破。要

  加强病例分析研究,及时总结推广有效诊疗方案。要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方法支撑疫情防控工作。

  第五,扩大国际和地区合作。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要继续同世卫组织保持良好沟通,同有关国家分享防疫经验,加强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研发国际合作,向其他出现疫情扩散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体现负责任大国担当。

  第六,提高新闻舆论工作有效性。要继续做好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宣传解读,深入报道各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完善疫情信息发布,依法做到公开、透明、及时、准确。要广泛宣传一线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志愿者等的感人事迹,在全社会激发正能量、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适应公众获取信息渠道的变化,加快提升主流媒体网上传播能力。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对善意的批评、意见、建议认真听取,对借机恶意攻击的坚决依法制止。

  第七,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疫情防控期间采取一些严格的管控措施是完全必要的。到了现在这个阶段,除湖北和武汉等疫情防控任务重的地区外,要注意把握好度,尽量采取对群众生产生活影响小、带来不便少的措施。要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机制,及时化解疫情防控中出现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要主动做好心理疏导,引导全社会关心关爱确诊人员、隔离人员和病人家属。要依

  法严惩扰乱医疗秩序、防疫秩序、市场秩序、社会秩序等违法犯罪行为。

  三、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关系到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物质保障,关系到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完成“十三五”规划,关系到我国对外开放和世界经济稳定。

  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综合起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只要我们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强化“六稳”举措,加大政策调节力度,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就能够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第一,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整合力量、全力抗击疫情,这是很大的挑战;在疫情形势趋缓后,如何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这也是很大的挑战。既不能对不同地区采取“一刀切”的做法、阻碍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又不能不当放松防控、导致前功尽弃。我在2月12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

  会会议上提出,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要分区分级制定差异化防控策略,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现在,全国有1396个县(区)无确诊病例(占46%),还有一些县(区)累计病例很少、基本没有新增病例,这些低风险地区要尽快将防控策略调整到外防输入上来,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中风险地区要依据防控形势有序复工复产。高风险地区要继续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符合条件的省份要适时下调响应级别并实行动态调整。

  第二,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宏观政策重在逆周期调节,节奏和力度要能够对冲疫情影响,防止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防止短期冲击演变成趋势性变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已经出台的财政贴息、大规模降费、缓缴税款等政策要尽快落实到企业。要继续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对一些行业复工复产的支持力度,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要集中使用部分中央部门存量资金,统筹用于疫情防控、保障重点支出。一些地方财政受疫情影响较大,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要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优化预算内投资结构。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用好已有金融支持政策,适时出台新的政策措施。要针对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债务偿还、资金周转和扩大融资等迫切问题,创新完善金融支持方式,为防疫重点地区单列信贷规模,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民营和小微企业提供专项信贷额度。要调整完善

  企业还款付息安排,加大贷款展期、续贷力度,适当减免小微企业贷款利息,防止企业资金链断裂。

  第三,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要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根据就业形势变化调整政策力度,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抓好社保费阶段性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补贴等政策落地,针对部分企业缺工严重、稳岗压力大和重点群体就业难等突出矛盾,因地因企因人分类帮扶,提高政策精准性。要鼓励低风险地区的农民工尽快返岗复工,采取“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要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解决个体工商户尽快恢复营业问题。要加快推动线上登记失业和申领失业保险金,确保失业人员应发尽发、应保尽保。要注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统筹做好毕业、招聘、考录等相关工作,让他们顺利毕业、尽早就业。

  第四,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今年脱贫攻坚要全面收官,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现在还要努力克服疫情的影响,必须再加把劲,狠抓攻坚工作落实。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要精准对接,帮助贫困劳动力有序返岗,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尽快复工,吸纳当地就业。要组织好产销对接,抓紧解决好贫困地区农畜产品卖难问题。要加快建立健全防止返贫机制,对因疫情或其他原因返贫致贫的,要及时落实帮扶措施,确保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第五,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要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打通人流、物流堵点,放开货运物流限制,确保员工回得来、原料供得

  上、产品出得去。产业链环环相扣,一个环节阻滞,上下游企业都无法运转。区域之间要加强上下游产销对接,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要积极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加快在建和新开工项目建设进度,加强用工、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资金和政策性金融,优化投向结构。疫情对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些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而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要以此为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第六,不失时机抓好春季农业生产。现在,春耕备耕已从南到北陆续展开。要抓紧解决影响春耕备耕的突出问题,组织好农资生产、流通、供应,适时开展春播。即使是疫情最重的湖北和疫情较重的省份,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农民开展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场所大多在田间野外,一些不合理限制要取消,确保农业生产不误农时。要持续加强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促进畜牧水产养殖业全面发展。

  第七,切实保障基本民生。疫情直接影响居民收入,再叠加物价上涨因素,部分群众基本生活面临的困难可能增多。要落实“米袋子”省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主副食品供应。要密切关注疫情对市场供求的影响,做好居民生活必需品保供调度,防止物价过快上涨。要保持疫情期间基本民生服务不断档,鼓励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业有序恢复营业。要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适当提高价格临时补贴标准。对患者特别是有亲人罹难的家庭要重点照顾,安排好基本生活。对因疫情在家隔离的孤寡老人、困难儿童、重病重残人员等群体,要加强走访探视和必要帮助,防止发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要统筹做好其他疾病患者医疗救治工作,做到急重症患者救治有保障、慢性病患者用药有供应、一般患者就医有渠道。

  第八,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要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稳定国际市场份额。要用足用好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等合规的外贸政策工具,扩大出口信贷投放,适度放宽承保和理赔条件。要简化通关手续,降低港口、检验检疫等环节收费,推出更多外汇便利化业务。要鼓励各地促增量、稳存量并举,抓好重大外资项目落地。要扩大金融等服务业对外开放。要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做好招商、安商、稳商工作,增强外商长期投资经营的信心。

  四、关于加强党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领导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能不能打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重大考验。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履行领导责任,特别是抓落实的职责,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抓落地,让党旗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干部政治上过不过得硬,就要看关键时刻靠不靠得住。总体看,在抗疫斗争中我们的干部队伍是好的,是经受住考验的,但也有少数

  干部表现不佳甚至很差。有的不敢担当、不愿负责,畏首畏尾,什么都等上面部署,不推就不动;有的疲疲沓沓、拖拖拉拉,情况弄不清、工作没思路;有的敷衍应付、作风飘浮,工作抓而不细、抓而不实,仍然在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的百般推脱、左躲右闪,甚至临阵脱逃。这些都是对党对人民极端不负责任的,决不能容忍!必须坚决纠正!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必胜之心,拿出战胜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屈服的大无畏革命气魄,勇当先锋,敢打头阵,用行动展现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必须增强责任之心,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在其位谋其政,在其职尽其责,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必须增强仁爱之心,当好人民群众贴心人,及时解决群众所急所忧所思所盼;必须增强谨慎之心,对风险因素要有底线思维,对解决问题要一抓到底,一时一刻不放松,一丝一毫不马虎,直至取得最后胜利。

  各级党组织要在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对表现突出的干部要大力褒奖、大胆使用,对不担当不作为、失职渎职的要严肃问责,对紧要关头当“逃兵”的要就地免职。要及时宣传和表彰表现突出的党员、干部和先进集体。对在斗争一线表现突出的入党积极分子,可火线发展入党。对在斗争一线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党中央、国

  务院、中央军委,各级党委和政府,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要根据情况分层分级予以表彰和嘉奖。

  基层是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第一线,也是复工复产的第一线,是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的关键所在。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要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要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服从大局、遵守疫情防控各项规定,自觉维护社会秩序。一段时间以来,广大基层干部和深入基层的各级干部特别是湖北、武汉等疫情严重地区的干部群众连续作战,十分辛苦,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多关心关爱他们,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从上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抽调更多干部支援基层。要防止各条线多头重复向基层派任务、要表格,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法,让广大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一线工作之中。

  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关键防线,要推动防控资源和力量下沉,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严守牢。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组织动员所联系群众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对社会力量参与疫情防控,要加强组织引导、畅通渠道、鼓励支持。要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指导和帮助企业等会员单位科学精准防疫、有序复工复产。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

  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慈善组织、红十字会要高效运转,增强透明度,主动接受监督,让每一份爱心善意都及时得到落实。

  在这次应对疫情中,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明显短板,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深入研究如何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等重大问题,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和基层防控能力建设,推动医防结合,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最后,我给今天参加会议的同志们提3点要求。一要狠抓工作落实。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上升,再叠加这次疫情影响,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难度更大。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坚持问题导向,分层级理清影响落实的问题,一个一个去解决,把工作落到实处。二要增强忧患意识。这个问题我反复强调,2018年1月我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列举了8个方面16个具体风险,其中提到“像非典那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严密防范”。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既要高度警惕和防范自己所负责领域内的重大风险,也要密切关注全局性重大风

  险,第一时间提出意见和建议。三要提高工作本领。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明显跟不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们要增强综合能力和驾驭能力,学习掌握自己分管领域的专业知识,使自己成为内行领导。

  同志们!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我相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强大的动员能力和雄厚的综合实力,有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疫情,也一定能够保持我国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

  

  

篇三:讨论:思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流通需求

  -

  -

  -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但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在时间上具有递减性,在空间上具有不均衡性,可以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和防控成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把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重点加强对受冲击较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更大力度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只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积极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积极稳定外贸外资,就能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关系到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物质保障,关系到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完成‘十三五’规划,关系到我国对外开放和世界经济稳定。”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艰巨而又必须完成的任务。要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和防控成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疫情严重的地区要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其他地区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特别是要抓好涉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确保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充分认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

  -

  -专业资料-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从消费、生产、就业等方面对我国经济形成冲击,增大了全年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但也要看到,疫情冲击在时空上具有不均衡性。从时间上看,疫情在发生和迅速扩散时对经济的高强度冲击,会随着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而逐渐减弱。特别是通过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为逐步有序恢复经济正常运行创造了条件。从空间上看,疫情冲击强度在疫情严重地区明显大于其他地区,不同地区恢复经济运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有差异。要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和防控进展,动态平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统筹做好“六稳”工作;又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疫情严重地区继续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其他地区分区分级实施差异化防控策略,有序组织企业复工复产。特别是要纠正一刀切、层层加码等不当做法,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控制疫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取决于其持续时间。疫情越早得到控制,对全年经济的影响就越小。如果一季度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二季度对经济的影响将明显减弱,下半年还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补偿性反弹。尽早控制住疫情,把疫情对全年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重要条件。稳定经济是有效防控疫情的重要保障。疫情发生以来,各方面大规模调动资源,确保防控一线医疗物资供应,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这既体现了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也是以所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为前提的。在疫情防控期间,如果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不能有序复工复产,防控一线的物资供应就难以持续得到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供需平衡就可能被打破,市场供需矛盾就可能加剧。从这个意义上讲,稳定经济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内在要求。

  -

  -

  -

  我们有条件有能力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经济快

  速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战胜疫情奠定了雄厚物质基础。我国

  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发展具有强大韧性,也具有很强的抗冲击

  和自我修复能力。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拥有庞大消费群体和巨大内需潜力,

  具备经济恢复和振兴的有利条件。我国在应对各种复杂挑战中,积累了丰富的宏观调

  控经验,公共部门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仍在合理区间,银行部门的准备金率较

  高,拥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政策工具来稳定经济,把疫情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和最短

  时间。

  努力把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

  近期,针对受疫情冲击较重的行业、中小企业和就业等领域,采取更有力有效的政策

  举措,努力把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

  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重要保障。

  加大对受冲击较重行业的支持。疫情扩散恰逢春节假期,餐饮、旅游、住宿、客运等

  大面积暂时停止运营,严格的隔离措施和限制人员流动直接影响线下消费活动,对部

  分服务行业形成较大冲击。这些行业恢复运营,关系基本民生,也关系恢复正常生产

  生活秩序。要根据疫情形势变化,畅通生产要素循环,打通地区间交通运输,积极协

  调用工问题,鼓励线上线下融合,帮助这些行业恢复运营。加大政策支持,实施结构

  性减税降费,提供差异化优惠金融服务,缓解企业经营困难。

  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在疫情冲击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被打乱,特别是中小微

  企业收入和现金流大幅收缩,但工资、社保、租金、利息、税费等固定支出具有刚性,

  复工复产还要增加防疫等成本支出,经营面临更多困难。要完善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财

  税政策,采取减免部分税费、延期缴纳税款、减免租金、设立扶持基金等举措,帮助

  -

  -

  -专业资料-

  企业渡过难关。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引导银行下调贷款利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企业恢复生产。更大力度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疫情期间,企业复工复产推迟,用工成本提高,就业压力增大。统筹做好“六稳”工作,首先要稳就业。用好用足援企稳岗政策,抓好社保费阶段性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补贴等政策落地,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鼓励用人单位利用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及时发布企业招工、复工及就业动态等信息,采取线上职位发布、线上双选会、语音视频面试等线上模式开展招聘,促进劳动者与用工企业精准对接。疫情稳定后,对新技能人员用工需求可能会出现反弹,需要抓紧开展线上职业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加强用工输入地和输出地的对接,帮助农民工返城就业。鼓励发展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增强就业弹性。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新冠肺炎疫情给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攻关期的中国经济带来新的挑战,但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是短期的、阶段性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基本趋势和长期向好的基本面。要坚定信心,以奋勇拼搏的精神状态和有力有效的政策举措,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宏观政策既要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又要对疫情影响有积极精准回应。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优化预算支出结构,进一步压缩一般性支出,增加疫情防控的资金投入,保障防控一线医疗等物资供应,增加结构性减税降费和保障民生支出。充分考虑应对疫情的增支减收因素和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当提高赤字率。研究发行特别国债,支持经济恢复性增长和医疗卫生、公共防疫、应急管理能力等补短板建设。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

  -

  -

  -

  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加大对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通过引

  导市场贷款利率下调、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积极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挖掘国内需求潜力,既是

  对冲疫情影响的有效举措,也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途径。要引导居民逐步恢复

  正常消费活动,营造更加便利的消费环境,扩大实物商品消费。鼓励汽车和大宗耐用

  消费品消费,扩大国内市场规模。鼓励发展广覆盖、便利化、人性化的线上服务,推

  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推广绿色产品、健康卫生产品消费,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快重点项目开工和建设进度,加快5G和智慧城市等新型基础设

  施建设,加大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土地、环保、能耗等政策支持。调整优化地方政

  府专项债券投向,适度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加大有关医疗卫生、公共防疫、应急管

  理能力的项目建设。继续运用PPP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

  调动民间和社会投资积极性。做好“十四五”时期重点建设项目的前期研究和准备,

  适时启动一批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撑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抓好脱贫攻坚重点任务。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任务。

  脱贫攻坚现在已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阶段。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应统筹做好疫情

  防控和脱贫攻坚任务落实,聚焦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集中力量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

  有效落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措施,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以疫情防控

  为切入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做

  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这次疫情推动风险预警、信息溯源、智慧城市、远程医疗、

  无人配送、在线消费、自助零售、线上教育、视频会议、企业在线运营等新技术、新

  -

  -

  -专业资料-

  业态发展和消费模式创新,为新兴产业发展带来机遇。要顺势而为,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丰富5G应用场景,推进城市管理和制造业、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推动产业变革和新兴产业发展,促进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积极稳定外贸外资。支持外贸企业复工复产,帮助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外资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加大出口信用保险和贸易融资支持力度,畅通物流运输,稳定进出口贸易。加大力度促进外商投资,实施好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更好保护外资合法权益,继续压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增强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

  

  

篇四:讨论:思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流通需求

  虽然线上购物在很久以前就为人们所熟悉但是疫情防控期间人们居家隔离深度挖掘了线上消费的习惯多数实体店都选择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人们提供了线上购买线下送货到家的服务这让我们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实体经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及恢复发展研

  究

  作者:梁雨成晓婧来源:《商业文化》2021年第01期

  2020年,新冠肺炎席卷全国,对人们的生活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了控制疫情的继续蔓延,国家采取了停产停工、居家隔离的政策,借此减少控制人员流动与接触。新冠疫情的出现,给我国当前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负面的冲击,尤其对对我国的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负面影响。本文将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做出讨论以促进社会的共同进步,协助国家经济发展。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发达的实体经济是社会长治久安的可靠保证。而新冠疫情的出现直接影响住宿、零售、餐饮、娱乐及旅游等国内主要消费及服务业,延迟复工也将对工业生产乃至出口造成一定的冲击。实体经济的恢复发展是我国总体经济发展的一个新考验。对于受疫情影响对实体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所带来的影响,是我们现在要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服务行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发展势力日益加强,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在经济增长、就业等方面起到了稳定的作用。而服务行业的新产业新业态也层出不穷,服务行业逐渐成了我国经济的第一大产业,是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2019年第三产业,即服务行业占比53.9%,但是,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传统的服务行业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使疫情得到更好的控制,居民群众都居家隔离,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各行各业也是停产停工,这对我国的实体服务业造成了直接的影响,传统实体服务业几乎全部停摆。

  餐饮业陷入经营困境

  据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餐饮收入46,721亿元,同比增长9.4%,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比率,餐饮消费成为国内消费市场的重要力量。从餐饮行业近五年数据来看:自2015年起,全国餐饮收入保持着两位数稳定增长。2015年全国餐饮收入达32,310亿元,同比增长11.7%,达到近几年来增速峰值。然而,受疫情的影响,餐饮门店都无法经营,导致餐饮店的员工们都无法工作,加上员工工资和房屋租金等资金上的压力,餐饮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春节历来是消费高峰期,这一次全国人民集体居家隔离,大部分消费活动停止。根据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国餐饮业影响报告》显示,相较于2019年春

  节,疫情期间,78%的餐饮企业营收损失达十成以上;9%的企业营收损失达到九成以上;7%的企业营收损失在七成到九成之间;营收损失在七成以下的仅为5%,疫情使得我国的实体餐饮业陷入了经营困境。

  旅游业面临严峻考验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的11.05%,达到2014年以来的历史新高。从2014年的10.39%增加到了2019年的11.05%,中国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一直稳中有升。2019年国内旅游人数60.06亿人次,入出境旅游总人数3.0亿人次;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87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31%。可以说,旅游行业能够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内需经济的一大动力。通常,春节是我国的主要旅游时间段,对于旅游业来说是营业发展黄金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有大量的游客前往外地景点旅游。而就疫情期间情况来看,旅游业几乎停滞,受疫情影响,国家采取了很多强有力的控制措施:封城、封路、群众居家隔离。因此,居民无法外出,人流量大大减少。因此,旅游业失去了收入来源,此外员工工资、房屋租金、前期投资损失等的资金压力成了压垮某些旅游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旅游业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

  外贸行业受到极大冲击

  根据国研网数据,2019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45,751.26亿美元,在世界货物贸易中的占比稳步提升。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迅速席卷全球。我国的外贸行业,因疫情影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由于国内采取了封城、封路、居家隔离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全球疫情严重的国家也采取了封国的措施来抑制了病情的扩散,但同时这些措施也导致了全球很多的企业、工厂无法正常营运。这带来的最直接后果便是海外订单无法及时完成,货物无法及时交付而造成违约。且受疫情影响,全球物流交通极为不便,物流成本也大大提高,造成了外贸行业的总成本大幅提高。另外,由于全球疫情形势严峻,海外进入我国的货物、材料也都需要接受层层检查考验,这也就导致了即使后期疫情得到一定控制,企业复产复工,但是所需原材料不足,无法正常生产。

  针对上文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恢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我们提出了以下针对性的意见:

  餐饮业开辟新模式,寻求创新途径

  受疫情影响,群众居家隔离,减少外出,国家要求企业停产停工,延迟复工,线下发展停滞,经济发展受创。餐饮行业应该另辟蹊径。疫情期间,线上电商、生鲜物流等无接触的运行模式发展迅速,生长旺盛,如叮咚买菜、美团、饿了么等。可见我们对于线上消费的需求在增长。因此,餐饮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途径来帮助自己缓解疫情所带来的压力,要迅速适应线上发展的模式,在疫情期间,积极开展线上业务,譬如线上订餐送菜等。同时,在此期间,餐饮企业可以为自己疫情后的恢复发展制定计划安排。在疫情得到控制后,各个餐饮企业更应该注意自己的安全、卫生,以保证顾客健康,对于未来如何发展应做出必要的规划。国家也制定了相关政策,对于因疫情影响且符合相关条件的餐饮企业进行补贴,予以税收上的补贴减免;引导鼓励出租人对这些餐饮企业进行房租的减免等。国家、企业需要共同努力,共渡难关。

  旅游业发展新业务,顺应顾客需求

  对于疫情后如何恢复反战旅游业,首先,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银行给资金困难但信誉良好的旅游企业,以较低的利率发放贷款,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当地政府也应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帮助这些受疫情影响的旅游企业渡过难关,尤其是旅游业为重的城市。其次,旅游业企业应该注重疫情期间对于自己旅游文化的宣传,可制作图片、视频、AI视图等,通过互联网,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该旅游景点文化,促进旅游业发展。另外,这些旅游企业在疫情期间应学会创新,努力打造于景点有关的文化产品、纪念品,通过线上渠道进行售卖,发展电商服务行业,在售卖景点文化产品的同时,既增加了自己的企业收入,又宣传旅游景点和相关文化。最后,各个旅游企业还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发展模式,顺应游客的需求,以促进旅游业疫情后的恢复发展。

  外貿出口塑造好形象,传递有效信息

  虽然在疫情的影响下,外贸行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我们仍应带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它。对于外贸出口后期的恢复发展,首先是企业要与海外企业进行及时的沟通,双方互相了解现时情况与生产能力。其次便是对于资金困难的企业,政府应予以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鼓励银行给予信誉良好的外贸企业获取资金的机会,帮助解决外贸企业的资金周转问题。最后是外贸企业自身应努力寻求线上发展模式,通过互联网互相了解产品特性与优势,努力发展自己的品牌知名度,主动研究海外企业的产品需求,发展具有针对性的服务,努力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对疫情的思考总结

  现如今,在国家、企业和人民之间的相互配合下,疫情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在疫情暴发初期,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2020年的春节,民众几近足不出户,各地也陆续发出了春节假期延长、企业停产停工、延迟复工的政策。在这些严峻的挑战下,后期疫情得到控制时,实体经济应该如何恢复发展,如何挽回损失,拯救局面,如何减少疫情的出现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成了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我国政府给予了政策上的帮助,人民给予了消费上的支持,企业自身也应寻求新的发展模式,优化内部结构,调整发展策略,实现高效发展,合理利用资源。疫情后实体经济的恢复发展,需要多方的共同协作。当然,此次疫情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疫情推动了线上行业的发展,为传统行业带来了新的机会。虽然线上购物在很久以前就为人们所熟悉,但是疫情防控期间,人们居家隔离,深度挖掘了线上消费的习惯,多数实体店都选择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人们提供了线上购买,线下送货到家的服务,这让我们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多难兴邦,国家、企业和群众定团结一致,共同协作,抗击疫情,推动发展;同时,我们应从这次疫情里吸取经验教训,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度过疫情难关,经受住疫情的考验,取得抗疫的胜利,实现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本文系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项目编号:JS/2019/GH03011-00720)、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项目编号:PPZY2015A075)、江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苏南资本市场研究中心”(项目编号:2017ZSJD020)、2020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13571029Y)。]

  (无锡太湖学院)

  

  

篇五:讨论:思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流通需求

  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经济的影响及“新常态”下的对策思考

  作者:袁毅来源:《大经贸》2020年第4期

  袁毅辽宁省信息中心辽宁省沈阳市110002

  【摘要】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依然严峻,诸多因素交织,未来走向并不确定。值得庆幸的是,我国对于新冠疫情采取了强有力的防控措施,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世界做出贡献,做出了榜样。但是,在这一大环境下,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的不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经济的影响也是极大的,未来“新常态”下更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消费经济尽快复苏,从而拉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冠肺炎消费经济新常态经济发展

  1、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消费经济的影响

  从“非典”的经验来看,疫情对经济的直接影响主要集中在交通、旅游、娱乐文教、零售等第三产业。新冠肺炎发生后,我国在消费品进出口、消费经济投资等方面都大幅度下滑,很多企业员工复工时间不断延长,企业成本投入不断地增高,这对企业的正常经营与发展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往年的春节是我国消费增长的最关键时期,可是,2020年却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剧烈影响,整个社会消费水平可以说以不断下滑的状态呈现在我们面前,其中,旅游业、交通运输业、娱乐服务业、餐饮行业等受到的影响是最为突出的。交通运输行业。整体来看,一季度全国旅客人数将出现15%以上的回落,从全年看,预计将导致全年4-5%的降幅。旅游行业。一季度旅游收入将出现大幅回落;对全年而言,预计对全年旅游总收入的影响在15%左右。娱乐文教行业。根据2012-2019年对贺岁档影片票房的统计,贺岁档票房占全年票房的比重在9%-10%,考虑自然增长,疫情对2020年电影行业的影响约在70亿元上下。零售行业。其中餐饮行业受影响最大,整体来看,2020年一季度,疫情将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带来7-8个百分点的负向影响。总的看,这次疫情虽然正巧爆发于春节这一特殊消费时点,但我国的经济体量和市场自身的调节能力较2003年有了长足的增长,需要正视疫情影响,但不必过分悲观。

  2、“新常态”下消费经济发展对策

  要从思想上紧绷疫情防控“常态化”这根弦。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要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抓紧解决复工复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力争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所谓的“常态化”,就是在我们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能够基本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消费经济对事件的发生有着非常敏感而又强烈的反应。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阻隔、市场经济的理性回归,消费经济市场开始慢慢地走向平稳发展的常规状态。但这些依赖于政府宏观调控和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

  2.1扩张的财政政策。我国拥有了非常富足的财政政策可调整空间。国家政府部门可通过减免企业赋税的方式来解决当前面临的经济问题。特别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遭受到严重打击的餐饮业、旅游业等中小企业,国家可适当的降低企业的税负压力。按理说,每年的春节是消费的高峰时期,是各行各业提高收入的关键时期,可是,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打击下,我国财政政策的作用便要充分的发挥出来,传统的硬守3%的赤字率显得没有必要,为此,我们

  可通过国家财政支出的方式来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从而创造就业的可能性,推动我国消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2.2合理充裕的货币供应量。国家货币政策要做出科学合理性的调整,从而达到稳定我国金融市场、加强公众信心的双重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央行开始实施湿度的宽松货币政策,不断地引导银行利率的逐渐下滑,从而使得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压力得到逐步缓解。货币政策可将不经济不通畅的问题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解决,可是,宽松货币政策为企业的发展伸出援助之手,中央银行通过与消费经济市场的积极沟通,在最短时间内开始回应市场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这在促使消费经济市场的稳定与发展起到了非常突出的作用。

  2.3为中小企业提供补贴。我国中小企业在风险的抵御方面能力是非常弱的,为此,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也得到了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的,并且给予了中小企业相应的帮助政策,譬如:银行可以按照具体的状况对这一部分中小企业的还款方式给予相应的优化处理,合理的减少企业应还款金额,从而减少因新冠疫情给企业带来的冲击。在此期间,综合国家财政政策对中小企业实施税收减免政策,同时可给予中小企业相应的财政补贴。

  2.4发挥保险保障作用。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以及后续很长一段时间的波及与发展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带来了致命性的影响。一般以劳动力为主的企业属于低收入行业,为此,对低收入群体的劳动呢能力给予保障支持可以说是稳定社会秩序的关键所在。在我国,新冠肺炎病患的治疗花费大多数都是由国家全部承担的,这势必会在无形之中给我国政府部门带来非常沉重的财政压力,通过商业保险公司与政府部门间的密切合作就能够促使保险的保障性作用最大限度上的发挥出来。一般情况下,由保险公司进行保险险种的开发,随后各地区政府部门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这样就能够促使保险险种的整体被使用范围大大增加,保险的深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我们唯有为广大中小企业在疫情下难以生存的基本现状解决问题,提供充分地基础性保障,并且这种方式能够使得政府部门的财政负担得到明显的减轻。

  结束语

  总得来讲,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是非常迅速的,这次疫情与2003年非典相比来看规模要大很多,所以要想在短时间内将疫情完全控制住可以说要比当时非典的难度大很多。值得庆幸的是,目前我国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相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相信消费经济会逐渐复苏,并成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郑江淮,付一夫,陶金.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消费经济,2020,36(02):3-9.

  

篇六:讨论:思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流通需求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新冠肺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后期经济发展策略探析

  作者:刘勇范会婷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0年第14期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摘要: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国经济运行受到较大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对疫情后期如何快速恢复经济运行、降低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等问题进行思考,同时“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应注意的风险点”、“应对措施”几个方面进行策略研究,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关键词:新冠肺炎;经济;发展策略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政府果断采取措施积极阻击疫情蔓延,部分省区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疫情给经济运行和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我们既看到了危机,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在制度优势和多年改革成果托举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因此,如何加快社会经济调整恢复,做好预判,提前谋划,在疫情后期迅速、高效地推动经济回归正轨,是我们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新冠肺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工商企业延迟复产复工

  受到本次疫情影响较大的首先是第三产业,如旅游、文体娱乐、餐饮、住宿、零售等。第二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因延迟复工导致收益损失,复工后由于上下游企业复工不同步导致原材料供给和产品销售不畅而受到较大冲击。第一产业,特别是畜禽养殖企业,由于药品缺乏、饲料短缺、畜禽交易市场关闭等原因也会受到冲击。

  在此次疫情中,小微企业受到的冲击是非常直接而且是多方面的。小微企业密集分布在整个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停产会使每一个企业上游原材料供应和下游产品销售受到直接影响,进而冲击经营性现金流,导致企业资金压力上升,即便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满足开工要求的企业,在巨大的资金、原材料和劳动力供给压力下,也会导致生产困难激增、成本上升,难以支持存量订单的消化,进一步加剧国内和海外市场的流失。

  作为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性力量,小微企业持续经营所受到的严重冲击需要受到高度重视。

  (二)就业水平阶段性下降

  小微企业是吸纳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对于稳定就业水平,缓冲阶段性失业压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小微实体经济产能下降,直接导致短期内出现社会用工量不足。我国目前两亿多的农民工将有相当部分无法按时回到原就业岗位,春节后恰逢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择业高峰,这也将为就业带来更大压力。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近十几年来我国网络经济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吸收社会就业的骨干力量;同时,在网络经济的拉动下,物流配送行业更是异军突起。所以,从宏观层面上来讲,传统实体经济产能的短暂性收缩不会引致大规模失业,只会出现结构性和区域性的“劳动力积压”,网络经济和物流配送行业会成为有效承接就业的缓冲平台。

  (三)对外贸易额下降

  受到部分经济体的疫情防控措施以及国际社会对疫情担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和国际合作的开展都将受到一定冲击。从地方和行业反映情况看,受前期物流不畅、开工延迟等影响,叠加春节因素,2020年1—2月进出口增速大幅回落[1]。2019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态势较好,民营企业成为我国第一大外贸主体,产品结构以劳动密集型机电产品为主。受疫情影响,这类企业延迟复工导致产量下降,2019年的外贸订单存量完成率必然受到影响。

  结合全球对此次疫情的态度来看,目前部分国家采取的措施主要集中在撤侨、缩减航班、出入境管控等人员管控方面,虽然没有出现激烈的贸易限制措施,但是在开年之际,对于2020年外贸增长造成了一定冲击。

  (四)消费下降

  疫情对我国消费量的冲击在短期内影响较大,但不会改变我国消费市场长期向上的发展趋势,短期的管制措施并不会磨灭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疫情对2020年1月、2月,特别是2月影响最重,随着疫情拐点的到来,3月份消费市场触底企稳;预计二季度消费市场仍将处于恢复期,下半年会进一步好转,受疫情影响的部分补偿性消费将进一步释放[2]。

  毋庸置疑,2020年一季度消费需求受影响较为明显,餐饮、住宿、旅游、教育、娱乐、商超购物中心等线下人群聚集的服务、零售行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在疫情基本结束后,由于“边际效用”的影响,激增的补偿性消费的拉动效果有限。汽车、家电、金银珠宝、服装鞋帽等耐用消费品也会受到较大影响,但是随着疫情的结束,在需求刚性的作用下,这类消费只会延迟,不会消失,补偿性消费的回填拉动作用明显。

  二、新冠肺炎后期经济发展须关注的风险点

  (一)防止信贷风险

  政府已出台多项金融支持政策对延迟复工企业进行扶持,一方面降低社会信贷资金成本,另一方面加大对企业追产的资金支持。金融优惠政策能够快速激发经济动力,减轻企业因延迟复工带来的资金压力。随着疫情的结束,由于延迟复工而被压制的信贷需求会快速释放,短期内有可能形成巨大缺口。但是,信贷机构必须采取稳健的信贷政策,要把握总量、控制流量,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不能因盲目追求规模填补缺口而导致过度刺激生产,造成企业产能恶性膨胀而形成信贷风险,进一步增加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率,进而带来宏观层面金融风险隐患。

  (二)防止盲目扩产

  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复产企业将全力开工弥补损失。同时,在疫情期间被压制的消费需求将会在短时间内快速释放,部分抗险能力较弱企业的退出也会让渡部分市场份额,市场信号会刺激企业备料扩产抢抓市场空缺。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疫情期间网络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部分消费需求,而且部分种类的商品消费需求量有饱和上限,因此不能依据线下消费量的减少和竞争格局的微调就简单判断此次疫情后市场需求会无限释放,即便出现需求高峰,也一定是从低位向正常水平位置的短期快速回补,毕竟市場实际容量的扩大是要以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为前提的。因此,企业必须要准确判断市场信号,不能盲目增产扩产。

  (三)防止生产断崖式复位

  

篇七:讨论:思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流通需求

  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看数字经济发展问题及相关建议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我国数字经济企业在疫情防控、促消费稳增长、助复工促生产、惠民生保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此次疫情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是一次深刻检验,加快了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进程,也暴露出传统产业数字化基础薄弱、与实体经济融合不深、数据开放共享水平不高、智慧社会建设跟不上社会治理需求等短板。建议抓住疫情后痛定思痛的重要契机,以深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导向,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以推动数据共享和依法使用为导向,加快完善数据治理政策;以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导向,推进智慧社会建设;以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为导向,加快完善法规和破除制度性障碍。

  关键词:新冠肺炎,数字经济,社会治理体系,高质量发展

  一、数字经济增强了疫情防控期的经济社会发展“韧性”

  一大批数字经济企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各显神通”,在疫情防控、促消费、稳增长、保民生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一是赋能疫情防控。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病毒检测、新药研发、疫情发现和筛查、辅助诊疗、资源调配等领域,引起普遍关注。其一,助力病毒分析和药物筛选。阿里研发的人工智能(AI)诊断算法,将原来数小时的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缩短至半小时,并能精准检测出病毒的变异情况。百度提供的开放线性时间算法(LinearFold),可将新冠肺炎病毒的全基因组二级结构预测从55分钟缩短至27秒,加速药物筛选和研发进程。其二,辅助识别诊断病患。腾讯觅影AI辅助诊断系统部署湖北最大方舱医院,只需数秒即可帮助前线

  医生识别新冠肺炎。依图医疗AI影像系统已在部分医疗机构投入使用,可利用图像算法对患者病历和CT影像进行智能化分析,并给出诊断意见。其三,提升测温筛查效率。华为、腾讯、旷视科技等企业基于图像识别和红外成像技术研发的非接触式远距离人工智能测温系统,已广泛应用在地铁、火车站、机场等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可快速筛查人流中的高温人员,大幅提升检测效率。其四,支撑群体轨迹预警。三大电信运营商利用信令和漫游数据,提供流动人员行程轨迹、预警情报及态势分析,为疫情形势判断提供重要参考。其五,开展疾病科普指导。丁香园APP为用户提供疫情相关的专业解读。科大讯飞等公司推出的智能外呼平台能够自动询问、采集和记录居民疫情信息,对居民进行疾病宣教和防控指导,显著提高了疫情筛查效率。此外,京东推出的“应急资源信息发布平台”,覆盖全国40多个地方的数字经济产业园,涵盖医药、食品、科技等3000多家企业,为应急物资调配提供保障。

  二是促消费稳增长。疫情对零售、餐饮、旅游、交通等线下业务造成了直接冲击,用户消费普遍锐减,交易额同比大幅萎缩,但网上消费迎来爆发式增长。除夕至大年初九,京东生鲜成交额同比增长215%。在线外卖成为许多餐饮企业对冲疫情影响的重要选择,不少企业首次上线外卖业务。有企业表示,以前外卖营业额占比不足10%,近期已经占到70%左右,有效弥补了线下消费停滞造成的损失。网络阅读、网络音视频、网络游戏、在线支付等信息消费更是迎来爆发式增长,部分产品日交易额突破10亿元,同比上涨50%以上。牛津经济研究所、美国彼得森研究所、腾讯研究院等国内外不少研究机构预测中国经济全年增长率约5.4%-5.8%,其中数字经济能够有效对冲疫情对宏观经济带来的部分负面影响。

  三是助复工促生产。近期,一批数字经济企业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大量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提供远程会议、协同办公、在线营销等服务。其一,

  助推协同办公。中国平安、腾讯、阿里钉钉、神州云动CloudCC等为数千万家中小企业提供音视频会议、群直播以及协同办公服务。其二,促进复工复产。浪潮InCloud、紫光云UNIPower、中电云网等工业互联网企业,在短时间内汇聚了超过100万家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数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海尔COMOPlat推出企业复工增产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人力、设备、物资保障、组织管理及生产环境等5大类14项复工全场景服务。其三,扶持商户共渡难关。美团为疫情重灾区商家推出免除佣金、延长年费、给予特殊保障金等一系列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启动3.5亿元专项扶持资金支持商户恢复经营,并联合金融机构提供不少于100亿元的小微贷款。其四,助力打开销路。淘宝开通爱心助农栏目,设立了10亿爱心助农基金,推出了十项助农措施,帮助全国农户打开滞销农产品的销路;苏宁上线“保供给、防滞销”专区,扩大农副产品销售,减少农户损失。

  四是惠民生保稳定。如何在减少人员流动、降低病毒传播风险的同时,做好民生保障,是疫情防控面临的重要问题,数字经济企业做了大量工作。在交通出行方面,滴滴出行为医护人员和社区应急出行成立保障车队,其中医护保障车队已覆盖7个城市、超过120家医院的11000多名医护人员。在互联网医疗方面,微医、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平安好医生等一批互联网医疗平台免费提供在线义诊服务;微医上线“新冠肺炎实时救助平台”以来,两周内就集结了28466名医生,提供医疗咨询服务超百万人次。在网络教育方面,阿里钉钉、百度传课、腾讯课堂、网易云等一批网络云课堂,采用多云调度、视频压缩、CDN内容分发等技术,为全国师生“停课不停教、不停学”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在解决就业方面,好活、盒马、高灯科技等平台推出的共享员工模式,为受疫情影响无法复工的大量闲置工人提供了灵活就业机会,解决了短期内一些零售企业暴涨的用工需求,减轻了原有企业的人工成本。

  五是提升治理能力。数字化转型正加速推动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疫情防控期间,国务院电子政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联合开发的“密切接触者测量仪”APP,可方便公众查询是否属于“密切接触者”。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面向社会征集疫情防控工作落实不到位等线索及改进建议,充分发挥了监督作用。上海、广州、杭州、西安、济南等一大批城市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信息发布、宣传教育、人员追踪、应急资源调度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利用各类网络平台向社会公众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加强疫情动态监测和大数据分析,显著提高了公共服务供给和社会治理需求之间的匹配度。

  

篇八:讨论:思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流通需求

  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少部门和企业掌握了海量数据资源这些数据是实现病毒溯源人员追踪供需匹配物资调度以及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等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许多地方也都在尝试用大数据防控疫情但实践中由于多头管理跨部门协同障碍以及对数据安全的担忧导致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数据共享始终不太畅通极大地制约了政府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服务效率协同管理水平和应急响应能力

  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看数字经济发展问题及相关建议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我国数字经济企业在疫情防控、促消费稳增长、助复工促生产、惠民生保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此次疫情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是一次深刻检验,加快了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进程,也暴露出传统产业数字化基础薄弱、与实体经济融合不深、数据开放共享水平不高、智慧社会建设跟不上社会治理需求等短板。建议抓住疫情后痛定思痛的重要契机,以深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导向,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以推动数据共享和依法使用为导向,加快完善数据治理政策;以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导向,推进智慧社会建设;以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为导向,加快完善法规和破除制度性障碍。

  关键词:新冠肺炎,数字经济,社会治理体系,高质量发展

  一、数字经济增强了疫情防控期的经济社会发展“韧性”

  一大批数字经济企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各显神通”,在疫情防控、促消费、稳增长、保民生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一是赋能疫情防控。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病毒检测、新药研发、疫情发现和筛查、辅助诊疗、资源调配等领域,引起普遍关注。其一,助力病毒分析和药物筛选。阿里研发的人工智能(AI)诊断算法,将原来数小时的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缩短至半小时,并能精准检测出病毒的变异情况。百度提供的开放线性时间算法(LinearFold),可将新冠肺炎病毒的全基因组二级结构预测从55分钟缩短至27秒,加速药物筛选和研发进程。其二,辅助识别诊断病患。腾讯觅影AI辅助诊断系统部署湖北最大方舱医院,只需数秒即可帮助前线

  医生识别新冠肺炎。依图医疗AI影像系统已在部分医疗机构投入使用,可利用图像算法对患者病历和CT影像进行智能化分析,并给出诊断意见。其三,提升测温筛查效率。华为、腾讯、旷视科技等企业基于图像识别和红外成像技术研发的非接触式远距离人工智能测温系统,已广泛应用在地铁、火车站、机场等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可快速筛查人流中的高温人员,大幅提升检测效率。其四,支撑群体轨迹预警。三大电信运营商利用信令和漫游数据,提供流动人员行程轨迹、预警情报及态势分析,为疫情形势判断提供重要参考。其五,开展疾病科普指导。丁香园APP为用户提供疫情相关的专业解读。科大讯飞等公司推出的智能外呼平台能够自动询问、采集和记录居民疫情信息,对居民进行疾病宣教和防控指导,显著提高了疫情筛查效率。此外,京东推出的“应急资源信息发布平台”,覆盖全国40多个地方的数字经济产业园,涵盖医药、食品、科技等3000多家企业,为应急物资调配提供保障。

  二是促消费稳增长。疫情对零售、餐饮、旅游、交通等线下业务造成了直接冲击,用户消费普遍锐减,交易额同比大幅萎缩,但网上消费迎来爆发式增长。除夕至大年初九,京东生鲜成交额同比增长215%。在线外卖成为许多餐饮企业对冲疫情影响的重要选择,不少企业首次上线外卖业务。有企业表示,以前外卖营业额占比不足10%,近期已经占到70%左右,有效弥补了线下消费停滞造成的损失。网络阅读、网络音视频、网络游戏、在线支付等信息消费更是迎来爆发式增长,部分产品日交易额突破10亿元,同比上涨50%以上。牛津经济研究所、美国彼得森研究所、腾讯研究院等国内外不少研究机构预测中国经济全年增长率约5.4%-5.8%,其中数字经济能够有效对冲疫情对宏观经济带来的部分负面影响。

  三是助复工促生产。近期,一批数字经济企业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大量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提供远程会议、协同办公、在线营销等服务。其一,

  助推协同办公。中国平安、腾讯、阿里钉钉、神州云动CloudCC等为数千万家中小企业提供音视频会议、群直播以及协同办公服务。其二,促进复工复产。浪潮InCloud、紫光云UNIPower、中电云网等工业互联网企业,在短时间内汇聚了超过100万家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数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海尔COMOPlat推出企业复工增产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人力、设备、物资保障、组织管理及生产环境等5大类14项复工全场景服务。其三,扶持商户共渡难关。美团为疫情重灾区商家推出免除佣金、延长年费、给予特殊保障金等一系列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启动3.5亿元专项扶持资金支持商户恢复经营,并联合金融机构提供不少于100亿元的小微贷款。其四,助力打开销路。淘宝开通爱心助农栏目,设立了10亿爱心助农基金,推出了十项助农措施,帮助全国农户打开滞销农产品的销路;苏宁上线“保供给、防滞销”专区,扩大农副产品销售,减少农户损失。

  四是惠民生保稳定。如何在减少人员流动、降低病毒传播风险的同时,做好民生保障,是疫情防控面临的重要问题,数字经济企业做了大量工作。在交通出行方面,滴滴出行为医护人员和社区应急出行成立保障车队,其中医护保障车队已覆盖7个城市、超过120家医院的11000多名医护人员。在互联网医疗方面,微医、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平安好医生等一批互联网医疗平台免费提供在线义诊服务;微医上线“新冠肺炎实时救助平台”以来,两周内就集结了28466名医生,提供医疗咨询服务超百万人次。在网络教育方面,阿里钉钉、百度传课、腾讯课堂、网易云等一批网络云课堂,采用多云调度、视频压缩、CDN内容分发等技术,为全国师生“停课不停教、不停学”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在解决就业方面,好活、盒马、高灯科技等平台推出的共享员工模式,为受疫情影响无法复工的大量闲置工人提供了灵活就业机会,解决了短期内一些零售企业暴涨的用工需求,减轻了原有企业的人工成本。

  五是提升治理能力。数字化转型正加速推动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疫情防控期间,国务院电子政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联合开发的“密切接触者测量仪”APP,可方便公众查询是否属于“密切接触者”。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面向社会征集疫情防控工作落实不到位等线索及改进建议,充分发挥了监督作用。上海、广州、杭州、西安、济南等一大批城市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信息发布、宣传教育、人员追踪、应急资源调度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利用各类网络平台向社会公众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加强疫情动态监测和大数据分析,显著提高了公共服务供给和社会治理需求之间的匹配度。

  二、疫情防控暴露出数字经济发展还有较大的努力空间

  疫情为数字经济带来了新一轮发展契机,但从应急响应和长远发展来看,我国数字经济仍然面临产业数字化基础薄弱、与实体经济融合不深、数据开放共享水平不够、智慧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需求不匹配等诸多难题。上述问题是多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消费互联网发展路径、传统产业结构、人才基础有关,也有各方面对数字化认识不到位、转型动力不足、制度不健全等原因。

  一是产业数字化水平偏低,与实体经济融合不深。疫情防控期间,尽管有少数数字化水平较高的企业,能够快速实现产品转型并扩大产能,但多数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数字化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严重偏低,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复工复产还存在较大难度。总体上看,我国产业互联网尚不成体系,企业对制造装备等硬件的投入多、对工业软件及大数据分析的投入少,也缺乏足够的数字化专业人才,再加上认识不到位、内在动力不足等原因,产业数字化转型还处于起步阶段。有企业反映,很多工业互联网APP之间相互孤立,在原料采购、库存查询、研发设计、加工

  制造、在线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上的全链条服务能力不足,只适合于业务复杂度不高或流程较短的中小微企业,上下游之间并不能实现远程协同,离“非接触式生产”差距较大。此外,各行业差别较大,缺乏统一的协议标准和数据标准,部分行业封闭性又强,也加大了与数字经济的融合难度。

  二是数据开放共享和整合利用水平不高。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少部门和企业掌握了海量数据资源,这些数据是实现病毒溯源、人员追踪、供需匹配、物资调度以及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等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许多地方也都在尝试用大数据防控疫情,但实践中,由于多头管理、跨部门协同障碍以及对数据安全的担忧,导致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数据共享始终不太畅通,极大地制约了政府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服务效率、协同管理水平和应急响应能力。在物资调配方面,医疗物资供给与各医疗救治单位之间的信息未能及时精准对接,导致出现物资发放无序情况;在患者救治方面,不同部门采集了多种数据,包含个人及家庭成员信息、社区人口数据、医院与疾控中心数据、患者求助信息、社会捐助数据等,但这些数据无法及时有效整合,依靠大数据实现高效决策的机制尚未形成。数据共享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此次疫情使其暴露得更加充分,这其中既存在“不知道跟谁对接、怎么对接”的问题,也存在“不愿”“不敢”“不能”对接等难题,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数据标准不统一、权责关系不清晰、共享机制不明确以及法律保障不健全等。

  三是智慧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现代化需求还不匹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智慧社会,是在科学把握社会发展趋势下做出的前瞻性部署。智慧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务、产业、民生、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近些年来,不少地方在城市大脑、“互联网+政务”、智能交通、智慧养老、互联网教育等各个方面投入巨大,建设了不少政务云平台,也开发了相应的在线系统或移动应用,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社

  会治理效率,但有基层人员表示这些系统设计的五花八门、各自为政,以至于手机上安装的公务软件过多过乱、极耗精力;此外,系统运行的数据主要来自各地的人口数据、法人数据、经济运行数据、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数据等,多以规划数据和年度统计数据为主,数据频度低、实时性不够。面对疫情突发事件,尤其是遇到诸如追踪识别潜在病毒传播人群等全局性、系统性应急事件时,智慧社会建设的短板也暴露出来,例如系统分隔、业务协同性差、信息孤岛、运维管理机制缺失等诸多问题与精准识别、按需管控、靶向治理等现实需求存在明显落差。

  四是相关制度及监管理念尚未跟上数字化转型步伐。制度创新是培育壮大数字经济的根本保障,是激发市场活力、拓展创新空间的助推器。防疫期间,由于配套制度和监管理念跟不上,一些网络平台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但由于预警机制及上报制度不健全,在疫情初期未能发挥应有的预警作用。基于互联网平台开展服务的网约车、共享民宿、共享物流等新业态新模式,拥有完整的数据链条,可以有效追溯用户信息、行程预测及行动轨迹,本应在联防联控中发挥支撑决策作用,但疫情期间一些地方却对新业态采取了区别对待的监管措施。例如,滴滴出行反映全国有178个城市要求停止网约车服务,但对出租车并无任何限制;途家、小猪等平台表示有161个城市要求下线民宿产品及相关服务,但未对酒店旅馆做出同样规定。互联网医疗可以为患者提供远程咨询或会诊服务,能够有效促进分级诊疗,避免交叉感染和减少患者恐慌,但长期存在的一些制度性障碍也束缚了平台企业抗击疫情的手脚。现有制度规定互联网医院必须依托或绑定实体医疗机构,不允许医生独立注册,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只能为部分常见病、慢性病患者提供复诊服务,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生向社会提供服

  务的空间。上述举措不仅限制了平台在抗击疫情中的应有作用,也给数字经济长远发展带来“削足适履”的不利影响。

  三、促进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疫情极大提升了全社会的认识水平,无疑为数字经济发展按下了快进键。建议抓住疫后痛定思痛的重要契机,对疫期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提出进一步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从目前调研的情况看,应考虑以下措施:

  一是以深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导向,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抓住当前企业纷纷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紧迫性和重要性这一契机,鼓励企业结合自身需求,灵活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推动制造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合作,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带头作用,通过试点示范、政府采购等方式,支持中小微企业加大数字化转型投入,开展生产装备的数字化改造升级。加强工业互联网、工业APP、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发挥网络平台在协同研发、在线设计、远程采购、线上营销等方面的作用,提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水平,提高工业互联网应用水平。积极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供应链安全保障水平,提高组织柔性转产和产能共享能力,做好物资储备、生产能力储备以及市场供需的动态平衡,提升国家物资保障体系的应急响应能力。

  二是以推动数据共享和依法使用为导向,加快完善数据治理政策。“数据即资产”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共识,推动数据开放、共享和使用是释放数据价值的必然选择。建议制定数据共享标准或技术规范,提升数据共享的标准化水平。尽快出台数据使用及保护相关法案,进一步明确数据权责边界、使用规范以及信息保护责任。加快建设政务数据开放国家门户网站,完善公共数据开放制度,助力数据增值开发和再使用。健全政务数据

  内网共享平台,完善跨部门共享使用机制,将“共享是原则,不共享是例外”落到实处,切实实现数据的依法、按需、共享。健全政府部门与互联网企业间的数据共享机制,灵活借鉴互联网企业在数据治理方面的经验做法,挖掘数据资产潜力,释放大数据活力,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大数据资源体系。推动区块链、联合学习等新技术在数据追踪、数据分析、信息存储、传输发布等方面的应用,强化数据保护与网络安全。

  三是以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导向,推进智慧社会建设。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在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建议进一步加快智慧社会建设,以数字化转型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推动硬件设施共建共用,以强化系统集成、业务协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各类城市运行系统的互联互通,加快形成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协同运行体系。聚焦医疗、教育、养老、文化、旅游、社会公益等重点领域,推动智能服务普惠应用,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开展城市运行数据分析,健全应急事件协调处置机制,提升城市综合管理监控预警、应急响应和跨领域协同能力。

  四是以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为导向,加快健全法律规范和破除制度障碍。制度创新是不断壮大数字经济的坚实保障。数字技术创新活跃,业态模式快速迭代,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从过去这些年发展成功的电子商务、社交应用、移动支付、共享出行等业务看,打破常规传统思维,从制度上给予包容、监管上给予空间是其得以萌发并壮大的关键性举措。建议秉持“宽容并不纵容,放松并不放手”的理念,继续大胆鼓励创新,进一步明细化和具体化包容审慎、划清底线的监管原则,量身定制监管政策,探索建立鼓励创新的试错容错机制。深化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等领域“放管服”改革,放宽事前市场准入条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坚持公

  平竞争的市场原则,处理好新旧业态之间的关系,杜绝过度保护传统业态、“一刀切”式的刚性执法,寻求鼓励创新与规范发展的平衡点。

  

  

篇九:讨论:思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流通需求

  六大力推进重点人群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的接种建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为医务和疾控人员免费接种将大于60岁以上6月至5岁儿童流感疫苗接种实行免费或医保全额报销其他人群的流感疫苗接种实行医保部分报销的政策降低大量具有相似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例就诊增加医疗机构对新冠肺炎病例鉴别诊断的复杂性并加剧新冠病毒医院内传播风险

  新冠疫情防控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今年以来,我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目前,我市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全市社会经济秩序加速恢复。为做好今年秋冬季新冠肺炎的防控工作,现将相关情况建议如下:

  一、面临挑战

  (一)全球新冠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许多国家日均感染人数破千,排名前三的美国、巴西、印度则是日感染人数高达数万例。这使得尽管我国境内疫情可控,但是输入病例仍然让人防不胜防。漏掉一人,就会成为很大的安全隐患。

  (二)病毒的源头尚未明确,且传播途径复杂。新冠肺炎病毒突破了过往医学界对病毒的诸多常识性认识,特别是无症状感染者的大量出现,造成无法从源头和传播途径上对病毒进行有效防控。

  (三)国内本土病例时有发生。7月以来,新疆乌鲁木齐市、大连市分别突发本土新冠肺炎聚集疫情。

  (四)随着我市疫情形势的好转,群众出现了麻痹、

  厌战、松懈的现象。一是群众防控意识有所松懈,常态化疫情防控宣传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爱国卫生运动需要进一步加强。三是重点公共卫生场所常态化疫情防控存在一定问题,部分场所缺少或未持续对客人和职工的日常体温监测,未查验国家防疫信息码;部分室内场所如酒店、超市等工作人员未佩戴口罩上岗;部分农贸市场未坚持对场所环境每日消毒;部分场所无应急物资储备;部分娱乐场所集中式空调未有专人清洗消毒。

  (五)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将增加今年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复杂性和防控难度。

  二、对策建议

  (一)健全常态化防控机制。一是健全疫情分析研判机制。组织医疗卫生有关专家根据国内外疫情形势,结合我市实际,适时调整和优化防控机制、措施,及时总结评估疫情防控工作成效和薄弱环节,分不同情形研究制定应对方案,提高疫情防控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和针对性。二是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健全传染病监测预警制度,构建常态化监测网络,全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和发热哨点诊室规范运行。三是健全监督执法检查机制。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监督执法属地化责任,实行行业领域分类监督检查,健全监督检查部门联动、信息共享机制。四是健全舆情监测

  回应机制。实时掌握舆情动态,及时分析社会趋势性情绪,适时引导舆论走向,及时核实、处置和回应。

  (二)做好境外及重点地区来(返)绵人员排查、管理,做到分类管理、精准防控,对重点人员做到核酸检测全覆盖。

  (三)做好医院、农贸市场、餐饮服务业等重点场所管控。进一步强化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零售企业、大型连锁超市、餐饮单位、售卖网点中从事生鲜售卖、加工的从业人员等在内的生鲜摊位经营者个人健康防护工作。

  (四)加强海鲜市场、农贸市场等冷链、集市重点人群、重点环境、重点商品的监测指导,对全链条从业人员进行筛查、扩大监测,前移监测防线。

  (五)进一步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加强发热门诊规范化建设和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六)大力推进重点人群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的接种,建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为医务和疾控人员免费接种,将大于60岁以上、6月至5岁儿童流感疫苗接种实行免费或医保全额报销,其他人群的流感疫苗接种实行医保部分报销的政策,降低大量具有相似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例就诊增加医疗机构对新冠肺炎病例鉴别诊断的复杂性并加剧

  新冠病毒医院内传播风险。

  (七)加大常态化疫情防控针对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倡导全民健康人人行动,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开展科学戴口罩、勤洗手、讲卫生、少聚集等健康教育,固化健康行为意识,提升全民健康素养,让健康生活习惯常态化。

  

  

篇十:讨论:思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流通需求

  精品文章

  《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调度会上的发言》

  在全市上下的艰苦努力下,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经济发展呈现积极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定方向自始至终。总书记记在部署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统筹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增加了前进动力。全市上下始终把贯彻落实总书记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断推动党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落细。二是指挥调度有为有序。第一时间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指挥、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应急指挥调度机制。同时,坚持靠前指挥、专题协调调度、强化各级联动,将全市上下各方力量凝聚成一股强大合力,不断推动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有力有效。三是疫情防控高质高效。经过各方努力,目前疫情形势总体好转,新增确诊病例连续x天为零,疑似病例连续x天为零,共治愈出院x例,治愈率达x%,疫情防控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各县区、公安、民政等部门密切协同配合、精准摸排管控,对全市x个交通要道卡口、x个社区、x个行政村实行网格化、地毯式、全覆盖管理,以铁桶阵式做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细致排查等工作。进一步整合医疗资源力量,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原则,抽调优秀人员成立专家组,设立定点医疗机构床位x张,确保病人得到有效救治。同时,强化舆情引导,深入抗疫一线报道先进典型、普及科学知识,严厉打击传谣等违法行为,真正做到用事实说话、用典型引入,为疫情防控营造良好舆

  精品文章

  论环境。四是组织保障从严从实。研究出台《x市有效应对疫情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以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策的发展理念,在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进一步谋项目、优审批、强保障、促发展,为全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牢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和作风导向,狠抓责任落实,弘扬实干担当,切实把广大干部的心思精力集中在抓疫情防控、谋经济发展上。五是社会大局稳定稳固。推出线上下单+送货上门+不接触式配送服务方式,开通口罩线上预约平台,有效保障群众防护和生活物资充足;加强对市场管理和价格执法,严厉打击囤积居奇、以次充好、哄抬物价等行为,惩治各类涉疫违法犯罪,共查办刑事、治安案件x起,刑事拘留x人、行政拘留x人,有力保障了社会和谐稳定。六是项目建设可圈可点。为加快2020年省市重大重点项目建设,我市各县区各单位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正有序推进工程项目复工。截止25日,市属x个省大中型项目中已复工复产x个,复工率达x%。其中,x集团x个在建项目全部复工,努力实现x号线今年年底前通车、x号线关键节点按期推进的既定目标;x区,重大重点项目复工率均达到100%。七是企业复工如火如荼。当前,我市正严格按照《关于疫情防控期间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的实施意见》要求,扎实做好分类、返程、检测、认定、居住等复工复产涉及到的x个环节的工作,确保复工复产有序有力有效,同时坚决防止复工复产企业成为疫情的发生地、扩散点。截止x日,全市x大类行业x家企业中,已复工复产x家,复工率为x%;规上工业x家企业中,已复工复产x家,复工率为x%;农业x家企业

  精品文章

  中,已复工复产x家,复工率为x%,。展望未来,疫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经济发展任务极其艰巨,我

  们正面临异乎寻常的挑战压力,也要切实把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是形势不容乐观。随着复工复产复学和返程等人员流动,疫情反弹风险增高,防控形势依然复杂。据钟南山院士等权威专家预测新冠肺炎预测高峰还未出现,全国疫情发展拐点尚未到来。此外,韩国、日本、伊朗、意大利等国新冠肺炎逐渐呈现爆发趋势,我国面临疫情输入风险不断加大。二是挑战依然严峻。从国际形势来看,新冠疫情对我市企业出口的影响已经显现,大部分企业被迫停工停产无法完成订单;各国海关相继加大对我国商品的清关限制,在跨境物流、交通运输等方面遭受严重影响;大多数国家采取严格措施限制人员流动,全球贸易、出口、投资进一步遭受抑制。从国内形势来看,我省、我市与其它省市相比,对外吸引、经济影响、资源要素等方面本就存在不少差距。加之疫情影响,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前段时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极大影响了经济健康运行。三是压力还很明显。当前,产业产能不高、科学统筹不够、应急保障不足、民间信心不振成为短时间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复产复工的大潮下,企业用地、用工、用材、用钱、用房、用能、用车等各项要素保障压力也逐渐凸显。加之,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如何统筹抓好经济运行与脱贫攻坚、春耕备耕等基本民生工程,也成为我市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一道难题。四是机遇稍纵即逝。发展中饱含机遇,机遇也总是稍纵即

  精品文章

  逝。当下,正值十四五规划编制开启之时,中央、省里正陆续出台应对疫情稳增长促发展的系列政策,这必然是抢抓政策、抢抓机遇的大好时机。一旦失去,必定万难挽回。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抢抓特殊时期特殊机遇,切实谋划一批优质项目,成为我们势必要精准把握的核心命题。

  下面,就统筹做好防控与发展工作提几点建议,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积极探索出台关于稳定经济增长和推进项目建设的系列政策措施,为市县经济注入更多活力。

  二是强化统筹保障。在省级层面,积极调度企业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原辅料、用工、资金、运输等各方面的困难问题,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助力。

  内容仅供参考

  

  

篇十一:讨论:思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流通需求

 对疫情防控的认识和看法个人心得体会【5篇】

  202X年末,在中国武汉市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此病毒传播能力强,传播速度快,发病时间短,危害极大。下面是作者为大家带来的有关对疫情防控的认识和看法个人心得体会【5篇】,希望大家喜欢。

  对疫情防控的认识和看法心得【篇一】自疫情发生以来举国上下,守望相助,众志成城。我们见证了生命的顽强以及无数动人的场景,在第一线抗击疫情的白衣天使们,彻夜值守的各级干部,社区中奔走的志愿者,无私奉献的爱心人士,都让我们看到了春天的希望。在病毒刚来的时候,我们不以为然,仍沉浸在新年即将到来的欢喜中,当国家发布一级防疫响应的时候,我们才明白事情的严重性。随着病毒的扩散与确诊人数的增加,我们可谓是人人自危。但是,时至今日,已经过了两个潜伏期,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确诊人数一天天减少,治愈人数一天天增多。看了描写奋斗在抗疫一线的人员地文章后,我才明白,在我们国家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中,控制住这种传播性极强地病毒是多么地不简单,这是举国上下,守望相助,众志成城的理想所汇聚的成果。而现在正是抗击病毒的最后阶段,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我们更不能掉以轻心,要以同之前一样的态度来对待疫情。正如毛主席所说: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每个人都应该加强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遵循权威信源的专业建议,践行最合乎理性的防疫方法。具体而言,应当认真做好个人防护,已经生病的人要听从医嘱对症下药,而不是盲目就医;要减少外出与聚会,不轻信来历不明的防疫方法,不传播无法证实的虚假消息。不论是抵抗病毒、抵抗谣言还是抵抗恐慌,每个人都要把自己当成一道防线,由此成为防疫工作的正面助力。在全国上下众志成城的努力下,尽管病毒的威胁还未彻底消散,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了黎明的曙光。冬天已经快要过去了,武汉的春天正在来的路上!对疫情防控的认识和看法心得【篇二】春节期间冠状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本应热热闹闹的春节,变得冷冷清清,本应是家人们欢聚一堂、朋友们举杯共饮、孩子们无忧无虑的嬉戏、玩耍…...都

  因这场突如其来的肆意疫情,变得悄然无息。是啊!想问问那些胡乱捕捉、宰杀野生动物的人们有没有反思,有没有愧疚,

  因为你们的肆无忌惮、已经打破了自然界的和平,那些被杀害的野生动物,正在用它们自己的方式报复着人类,本应和平的世界,被你们疯狂的贪念所打破,那些被野生动物封印的种种细菌也因你们的贪念传染给人类,你们这是做了些什么?丧尽良知、传播瘟疫、就是为了挣那些丧良心的钱,之前的SARS还没有吸取教训,还在祸害着野生动物,这次又是因为你们,疫情爆发,恳请你们了,不要在残害野生动物了,难道,你们看不出残害野生动物,就是在残害自己,残害人类,别再挣那些没良心的钱了,你们难道看不到这次疫情,有多少的医护工作者因此死亡,有多少无辜人被你们伤害,他们因感染抢救无效死亡,有多少的工厂、学校、交通停工停学停运,恳请你们别再这样下去了。

  你们也有家人、朋友,当你们的家人、朋友也被感染,你们不痛心吗?求你们了,别再这么无情、别再屠戮野生动物了,别再挣这样的昧良心的钱了。愿我们都能尊重自然,维护自然的和谐,让世界更美好。

  对疫情防控的认识和看法心得【篇三】4月8日零时起,武汉市正式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同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明确,要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这些释放出一个强劲的信号——我国抗疫工作开始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新阶段。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仍要一以贯之地做细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常态化防控不等于放松警惕。眼下,国内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发展的形势均持续向好,疫情防控从“非常态”向“常态化”转换。多地多天新增确诊数为零,武汉重新“打开城门”,3月以来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大幅反弹,全国复工复产持续加速……然而,我们不能被这些成绩冲昏头脑,“零新增”不代表“零风险”,解封也并不代表解防。要清醒地意识到:危险仍然存在,疫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且短期内不会结束。疫情仍在海外不断蔓延,境外输入的风险压力持续增大,无症状感染者数量仍在增加,返程、返岗、返校高峰即将到来,防控工作须臾不可懈怠,决不能放松警惕,产生麻痹思想、厌战情绪和侥幸心理。常态化防控和经济恢复发展要齐头并进。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已经开

  始显现,而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不能改变。这就需要常态化防控和经济社会恢复发展齐头并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常态化防控关键在于抓落实,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项到位抓实抓细。抗击疫情没有局外人,防控责任没有隔离区,要继续调动全民抗疫热情,压紧实之又实的防控责任,更要着力经济社会的恢复发展。普通群众要继续做好自防自控,企业要提质、提速地恢复生产保障供应,相关部门要继续做好“外防输入”和复产复工复课的保障工作,使我国生产生活秩序实现从“复”到“速”,从“优”到“全”的良性发展。

  常态化防控更需要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常态化防控意味着抗疫战线的拉长,这就更需要以务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以贯之地做好各项工作。要继续做到常态化防控标准不降、力度不减、要求不松、劲头不改。各级党政干部要持续以高度的责任感战胜厌战情绪;以毫不懈怠的姿态、坚定有力的举措做好动员群众工作;要继续织密细之又细的防控*络,严防死守;针对边境口岸城市等“外防输入”的关键区域,下“绣花功”,啃“硬骨头”,使防疫和发展环环相扣,力求实效。做到防控无堵点,抗疫无盲区,复产不停机,发展不减速。

  面对“常态化防疫”和“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新考卷,党和政府与企业群众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解决难题。用好政策,全力支持企业生产经营;做好服务,大力推动复工复产;创造条件,吸引项目投资,多想办法拉动消费回升,持之以恒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国合力,上下一心,把疫情造成的影响降到最小,把疫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对疫情防控的认识和看法心得【篇四】首都疫情防控工作已进入常态化,要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堵住所有可能导致疫情反弹的漏洞,把疫情防控*扎得更密更牢。连日来,北京如何常态化防控疫情引发广泛关注。对此,我们应如何认识、如何应对?从外部形势看,全球疫情急速暴发,境外输入病例不断上涨,境外输入关联病例时有出现,外防输入的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从内部形势看,本土疫情传播虽已基本阻断,可近些天本土新增病例再次连续出现,更有日渐上涨势头,个别

  省份甚至出现了聚集性病例。这警示我们,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疫情形势可能出现逆转不是危言耸听。成绩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战果难守易失,更要巩固拓展。疫情防控走向常态化,正是针对客观形势作出的科学决断。

  北京作为特大型城市及重要国际口岸,输入风险首当其冲。同时随着复工复产提速,重点地区解封,京内京外人员流动频繁,不确定因素在无形中增加,“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都很大。更要看到,北京作为首都,地位特殊、任务重大,是全球审视中国的窗口,任何事情的影响都会因高度关注而呈指数倍放大,在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上更是如此。这样的“城市角色”,更要求北京继续从严从细从实做好防控工作。

  从“应急”走向“常态”,不变的是坚决态度,优化的是具体策略。就现阶段来看,疫情常态化防控重在做好“三防”——防松劲、防漏洞、防反弹。首先是防松劲。形势向好,我们有一万个理由欣慰,但没有一个理由懈怠。思想上松一寸,行动就会松一尺,必须绷紧思想这根弦。第二是防漏洞。要及时发现问题,从而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相关机制举措,补齐短板、堵住漏洞、清除死角。第三是防反弹。针对境外输入和本土扩散风险,关口前移、前端处置,切断病毒传播渠道,严防可能出现的传染源造成关联病例。善作善成、善始善终,不断缩短我们与最终胜利的距离。

  疫情防控没有旁观者。面对常态化的新形势,每个人都守土有责,也要守土尽责。战疫历程证明:疫情凶猛,但可防可控,关键是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如今,面对防控常态化,我们依然要打一场全民战争。思想上,警惕但不焦虑,认真但不刻板;行动上,做好个人防护,重塑卫生习惯。复工复产后,严格遵守佩戴口罩、进门测量体温、就餐保持距离等规定。日常生活中,勤洗手、多通风,不扎堆、不聚集,积极响应公筷、分餐、“非必要,不远行”等号召。说到底,防疫常态化就是将之前的好举措融入日常,继续为工作生活保驾护航。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中能绷得紧弦、沉得住气,是一种素养,更是一种智慧。每个人都是防控的行动者,也是战果的受益者。行动起来,坚持下去,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一定会全面实现,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生活,必将更加美好。

  对疫情防控的认识和看法心得【篇五】

  这个庚子鼠年,注定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遇上中国人最珍视的万家团圆的春节,这个年显得格外凝重。武汉“封城”,“最美逆行者”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山奔赴武汉,无数的医护人员,无数共产党员“请战出征”......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身后的亿万中国人筑起了防护的堡垒,让信仰的光芒熠熠生辉,温暖而有力量。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身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谭医院院长张定宇,拖着病重的身体,牵挂着同为医护人员却已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妻子,却一刻不停息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拼了性命与死神争分夺秒抢救病人。“中国儿科医师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86岁高龄的董宗祈教授,封城之际开着电动轮椅到门诊部坐诊。他们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共产党员”,只有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的共产党员,才会在危急关头,扶危渡厄;在紧要关头,挺身而出,舍身忘死,救民于危难,解民于水火,绽放最绚烂的光芒,汇集成抗击疫情“必胜的信念”。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是支部委员,先安排我!”“我参加过抗击非典,我有经验!”……在增援武汉之际,无数共产党员主动请缨,奔赴防控疫情斗争一线。“时间就是生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干出来的,一定圆满完成建设任务!”在火神山医院项目建设工地上,无数党员不眠不息,与时间赛跑,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用实干与担当,践行着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凝聚起了抗击疫情坚不可摧的信心和勇气。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99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实现中国人民幸福这一庄严而伟大的历史使命,无论是“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还是“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中国共产党人都始终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经受住了一场又一场严峻考验,克服了一重又一重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今天,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我们也同样深信,压不倒,打不垮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定会带领我们赢得最后的胜利!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对疫情防控的认识和看法个人心得体会【5篇】

  

  

篇十二:讨论:思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流通需求

 精品文章

  《用供给和需求原理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运行的影响》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31个省(区、市)先后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各地相继采取暂停大型集贸和群众性活动、停业公共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实施交通卫生检疫、严格控制人口和生产生活资料流动、大规模人口排查等一系列防控疫情的措施,以上措施的实施找到了疫情存量,控制了疫情增量,抑制了疫情更大规模蔓延。但在有效控制疫情的同时,也打乱了原有的生活和生产秩序,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市场不能发挥“无形之手”的决定性作用,进而影响了经济社会运行的供需结构。本文结合雅安实际进行分析思考,以期为下一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

  1.疫情发生后的经济社会现状分析疫情防控相关措施实施后,流通环节受阻,供给与需求无法有效连接,形成多重问题与矛盾相互交织、环环相扣的经济社会现状。(一)市场过剩与短缺矛盾在多年的市场经济发展中,各地通过自身资源禀赋(包括资源、气候、海拔、历史、文化、地理、人才、技术、市场等因素),逐步建立自身比较优势(特色)产品(服务)和产业链,再以货币为媒介,利用日益高效的全国(全球)流通体系交换各地比较优势(特色)产品(服务),最终形成了一个基本平衡且高效运转的供需市场,全社会经济效率不断提高,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经济效率不断提高的同时,各地生产和提供的产品(服务)已高度依赖流通体系。然而,

  精品文章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得不切断高效的流通体系,严重抑制产品(服务)有效交换,特别对实物产品流通交换、面对面服务等影响更大。从全市范围看,现阶段正是我市黄果柑、蒜薹销售和春(茗)茶采摘加工的关键时期,外地客商来雅人数减少,对我市的果蔬生鲜产品和季节性附加值极高的茶产品销售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疫情导致我市茶叶产区的外来采茶务工人员锐减,用工紧张,鲜叶采摘供应受到较大影响,最终形成产品供应减少、采购需求减弱等现象。另外,全市共计关闭活禽宰杀点105个,全面禁止活禽产品交易,禽类产品供应减少,原已较高的肉类价格继续受到上涨压力。从全国视角来看,各地都面临类似状况,一方面供给端积压严重,另一方面需求端无法满足,供给与需求无法高效配置。供给端或无法获得充足原材料、产成品无法有效流通,导致果蔬生鲜产品、季节性附加值极高的茶产品无法满负荷生产和销售流通,需求端又因供给端产品短缺或流通不畅导致价格上涨,对经济体系形成叠加震荡。

  (二)用工荒与劳动力闲置矛盾疫情发生前,人口可以自由流动,各类技术性工人、管理人员、一般务工人员根据各地实际需求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自由流动,供需关系比较平稳。疫情发生后,各类务工人员无法通过市场供需机制自由流动,劳动力供给不足,形成了用工荒与劳动力闲置矛盾的现象。雅安既是劳动力输出地,同时也是劳动力输入地。从劳动力供给来看,劳动力输出主要是以普通务工为主,受疫情和务工地点防护措施不完善等因素影响,近期外出务工意愿不强,甚至市内县(区)间流动也

  精品文章

  较差,沉淀了大量闲置劳动力。从劳动力需求来看,主要以技术性强的岗位为主,原雇佣的外地来雅务工人员,多数无法按期返岗,用工荒、用工难导致用工成本增加。尤其是部分技术性强的岗位,原雇佣人员无法返岗,短期内在本地很难找到合适替代人员,造成生产性企业复工后无法全面恢复生产,建设类项目无法正常按进度推进的局面。

  (三)企业复工复产自身需要与现实困难矛盾受自身经营压力影响,企业普遍期盼尽快复工复产,但受现阶段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用品供应不足限制,已复工营业的企业普遍存在人员防护用品不足等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想复工的企业和相关主管部门都担心在防护物资保障匮乏、人员流动量巨幅波动的大环境下,一旦复工会导致交叉传染风险加大。在疫情没有明显好转的情况下,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用品供应直接决定了复工复产的节奏。根据国家发改委3月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口罩日产能产量已双双突破1亿只大关,但要满足14亿人口集中需求仍有较大差距,不论是n95口罩或一般的医用型防护口罩缺口都较大。受大部分材料供应商尚未完全恢复生产影响,全市基础设施项目在复工后,面临水泥、砂石、钢材等材料供应无法保障的问题。工业企业方面,因各地管控政策的影响,企业供应链受到冲击,企业面临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运不进来、生产出来的产品运不出去的困难,供需两端受阻。安山钢铁、东顺锌业等企业由于物流运输困难,企业生产所需原辅料及生产配件无法及时运输回厂;四环锌锗、湘邻纺织等由于物流运输受阻,导致大

  精品文章

  量产品积压,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四)财政支出加大与收入减少矛盾为避免经济受疫情的影响造成经济衰退和社会问题,国家相继出

  台了财政、货币、就业、物资保障等系列稳定经济民生发展政策,各级政府也相应出台了具体配套措施。我市具体从减负、财税、稳岗、金融四个方面提出12条真金白银的阶段性支持政策,出台了《关于支持企业应对疫情共渡难关十二条措施》,市级相关部门配套出台主管行业内支持政策,切实有效应对疫情,援企稳岗共渡难关。疫情持续影响及系列稳增长政策的出台,势必增加全市财政系统收支运行压力。从目前税务部门测算的相关数据来看,预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市县两级全年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约3.36亿元。随着更多减税降费政策的出台,上述收入预计将进一步减少。

  (五)直接影响与系统性风险加剧矛盾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受到较大影响,餐饮、住宿、旅游、金融、购物、娱乐、健身、车辆服务等服务业遭到重创,工业、建筑业、农业也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同时,对民众工作和生活也带来诸多不便。若严控措施持续下去,工厂商店不能复工复产,无法获得收入,人工工资、贷款利息、贷款压力(包括转贷、续贷)等压力不断加大,企业信贷压力陡增甚至破产将进一步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人工工资收入减少也会对疫情过后的消费乃至经济恢复带来负面影响。二、全市当前面临的有利条件分析

  精品文章

  (一)宏观经济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疫情结束后,经济有望呈现“v型反弹”。

  (二)内部发展条件发生积极改变。全市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xx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23.79亿元。绿色发展示范市加快建设,全省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大数据产业集聚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等政策红利正加快释放,特别是率先落地实施示范区试点政策,绿色载能产业用电低至0.35元/度、大数据产业低至0.34元/度,是名副其实的“电价洼地”。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成雅铁路实现公交化运营,建成高速公路5条、国省道路15条,xx年底全市通路里程达到6747公里,交通运输更快捷。随着川藏铁路雅林段建设正式启动,川西门户枢纽地位更加稳固。

  (三)外部政策环境发生积极变化。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等多重战略机遇在雅安交汇叠加,特别是近期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雅安进一步融入国家部署“大棋局”、全省发展“大格局”,加快高质量发展。中央持续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继续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有利于雅安谋划实施一批事关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国家、省启动编制“十四五”规划,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有利于雅安积极争取更多项

  精品文章

  目挤进中央、省“大盘子”。国家为避免经济受疫情的影响出台的系列政策正逐步见效,宏观经济环境更加稳固。

  站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上,综合审视雅安发展环境,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变压力为动力、变危为机,在稳定经济社会发展上主动作为出实招,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就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三、在疫情进入“下半场”后的政策措施建议疫情防控形势刻不容缓,稳定经济增长、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也十分重要,特别是近日省上将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且我市未有县(区)被列入高风险地区,为全市实施稳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措施奠定了一定基础。因此,建议在疫情“下半场”重点做好以下几点。(一)抢抓机遇,借势借力补齐各项短板深研中央、省上各类发展战略和支持政策措施,并用好、用足,补齐自身发展短板,转危为机。一是各县(区)、市级相关部门全面梳理在公共卫生体系、应急管理体系、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等方面的短板和弱项,做好项目编研工作,积极对接上级主管部门,全面做好上级政策、措施、项目的承接;二是抢抓国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十四五规划”“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规划”等编制机遇,认真梳理形成一批需要国家支持、省级统筹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等事项,积极争取涉雅事项进入国家规划大盘子;三是强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的筛选、包装、申报,争取在新一轮地方

  精品文章

  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上获得更大支持。(二)抓住重点,以投资稳定经济社会发展投资、消费、出口作为稳定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在消费全

  面受挫和出口占比不大的情况下,坚持把项目投资作为稳定经济的重要抓手,特别是要发挥好市以上重点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在建市以上重大项目全部复工,力保27个省级重点项目、260个市级重点项目和95个市本级项目完成目标任务。进一步做好项目的规划、立项、环评、土地供应和招投标网上办理,提升项目网上审批速度,努力缩短前期工作时间。加大防护物资保障,用好市级工业、民营经济、文化旅游融合等发展资金购买疫情防控物资等政策,支持重点项目做好疫情防控措施加快复工。强化要素保障,加大砂石等建筑材料生产运输供应,为项目有序推进营造良好的供需环境,努力用投资增效弥补消费受挫带来的损失。

  (三)看清形势,研究推动“线下”到“线上”转型疫情使传统行业受到严重冲击,但疫情产生的新需求,反向刺激了“线上”供应端的发展。针对上述情况,认真研究,在产业规划布局、产业政策上下好“先手棋”,加快推动“线下”到“线上”转型。大力推行“不见面审批”,充分利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将更多的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事项纳入网上办理,强化《雅安市线上线下政务服务办理指南》宣传。加大对餐饮外卖服务、线上订购、上门服务、物流企业等相关企业政策支持和补贴,支持延长“线上”营业时间,加快连接消费供给与需求两端。加大新技术在传统产业上的应用,持

  精品文章

  续深化“5g远程诊疗”,结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雅安医院)医疗资源,强化“川西医养中心”建设;用好雅安本地优质旅游资源,探索运用“5gvr”方式提供在线沉浸式体验。

  (四)把握节奏,做好政策支持重点有序切换为应对此次疫情产生的负面效应,从中央到省上再到市上相继出台一系列稳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措施,现阶段支持重点主要集中在生活物资保供的商贸流通和防疫药品、医疗设备、物资器材等疫情防控相关生产企业。随着疫情进一步缓解,适时调整支持重点,转为集中对文化旅游、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给予支持。延长部分减负稳岗和财税金融支持政策期限,适当拓宽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政策,确保上述行业能度过由于疫情造成的“心理犹豫期”,稳定就业岗位和劳动者收入,间接刺激消费。(五)强化内核,持续优化全市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内核”,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地方外引能力和内生发展动力。疫情过后,各地必定会加大外引力度恢复经济社会发展,外引竞争将更加激烈。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招才引智,只有拥有良好的营商环境,才能招得进、留得住。深入落实《雅安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xx—2020)》,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持续聚焦电力、用气、土地、物流、融资等11个重点领域,开展“通堵点、破难点”专项行动。积极推动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建设。落实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确保“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精品文章

  落实促进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健全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实施民营经济政策措施落实效果评议制度,切实推动以营商环境为代表的软实力不断提升。

  内容仅供参考

  

  

篇十三:讨论:思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流通需求

 处理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开展的关系心得体会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以下是职场为大家整理的处理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开展的关系心得体会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送你的阅读。

  常态化疫情要如何防控?经济要在疫情的情况如何开展?这些都是难题,攻坚克难抓落实,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各项重点工作齐头并进我们坚信一定会成功。

  Xx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继续上升,连续5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二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3.2%,增速比一季度跃升10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64万人,完成全年目的任务的62.7%......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国在短时间内让经济步入稳定复苏轨道,殊为不易。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开展工作获得重大成果,充分彰显了国家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显著制度优势。

  当前,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如何稳固扩大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成果,考验着各地各部门政策的精准性、有效性。如何坚持防放并举,树立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

  

  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运用科学的思维分析^p问题、解决问题,擅长危中寻机、抢占先机、化危为机,正确处理复杂场面,牢牢把握开展的主动权,是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

  善弈者谋势。面对仍然复杂严峻的形势和较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推进经济社会加快重振开展,要以“三个优先”为抓手,立足实际、统筹兼顾,稳中求进、乘势而上。

  科学、系统、精准推进复工复产,要优先保障开展中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支持就业的重要力量,关系亿万家庭的就业与生计。截至2022年底,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已超过3000万家,个体工商户数量超过7000万户,奉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可以说,帮扶中小微企业,就是在稳增长、保就业。降低消费经营本钱,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整合资开拓市场,必须想更多方法、出更多实招,让纾困政策加快落地,让“输血”激活“造血”,让更多中小企业扛得住、活下来。

  科学、系统、精准推进复工复产,要优先开展重点产业链。“要进步产业链供给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更加注重补短板和锻长板。”近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一系列部署为中国下半年经济工作指明方向。产业链供给链稳定事关我国产业和经济平

  

  安。推进经济社会加快重振开展,要围绕建立产业链、补充产业链、强壮产业链,稳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才能。同时,受疫情影响,人们的消费生活方式发生了诸多改变,对企业开展提出了新挑战,也带来了新机遇。市场主体应适应这一开展趋势,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来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

  科学、系统、精准推进复工复产,要保障一些重点企业、重点产业优先复苏。制造一个商品不难,而打造一个市场那么需要付出长期努力。比方,受疫情影响,一些在湖北消费的国内国际市场商品供给出现短供、断供问题,倘假设长时间得不到解决,湖北商品就会被挤出局部市场。为此,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只有重点突出,才能带动全方位工作的推进。广东为620家重点企业落实“一对一”效劳,累计助其新招员工超过14万人;北京上半年向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发放贷款408.5亿元......从各地理论来看,推进经济重振,必须从保住市场、稳固市场、壮大市场出发,以政府资金补助、金融政策支持等方式,引导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入安康开展的状态,稳住国内外市场。

  潜力足、韧性强、盘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经过多年高速开展,中国经济发生深入变化,这是中国应对风雨挑战的信心和底气所在。船行中流更奋楫。下好“先手棋”,打好“组

  

  合拳”,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一定能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一定能进一步稳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根本趋势。

  

  

  

篇十四:讨论:思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流通需求

 新冠疫情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与应对

  一、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

  21世纪以来,中国先后经历过数次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事件危机,它们对经济社会运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效应。其中,2003年SARS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特别是短期冲击幅度最大,也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存在更大的相似性。因此,通过与SARS疫情进行初步比较来预估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经济影响规模,不失为一种最为直观的方法。但总体来看,从此次疫情的内在特征,到疫情爆发所处的国内外环境都凸显着有别于以往危机的特征,历史经验虽具有重要参照借鉴价值,但难以凭此客观评估当下疫情的实际经济影响。由此,有必要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及其影响经济的特殊性进行剖析,从而更全面、客观地分析其对经济领域各层面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损失。

  (一)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特殊性

  从疫情发生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来看,中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均发生了深刻变化,并面临着奋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的重要任务;同时,世界范围内逆全球化抬头、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贸易体系改革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等不确定性相互叠加,使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愈发复杂严峻。当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

  的爆发无疑是对中国现阶段风险承受能力有限的经济系统的极大外部冲击。但与经济体内生动因引发的经济危机不同,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作为影响经济运行的外部因素,不足以构成对经济发展整体态势的主导性影响。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国内生产总值(GDP)已占世界的16%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并有着足以抵抗各种外部冲击的经济韧性、潜力与活力,中国经济动力澎湃,其奔腾向前之势绝非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飘风骤雨所能动摇。再加上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因此,即使疫情在短期内、阶段性地引发经济的波动,但终不会成为常态。

  从疫情波及范围来看,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扩散和波及区域在中国是空前广泛的,疫情在短时间内以湖北为中心扩散至全国。为控制疫情,武汉采取整座城市隔离、31个省(区、市)先后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但由此产生的经济成本及造成的经济冲击也必然是全国性的。一方面,深度推进防疫工作面临巨大压力,疫情及其防控对企业复工和劳动力就业造成极大困难;另一方面,此次疫情确诊患者超过100人的地区已几乎涵盖了中国所有经济活跃和发达的地区,疫情对这些地区第三产业、居民消费以及地方政府财政等方面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将更为严峻,对经济的短期拖累也更为明显。

  从疫情影响程度来看,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具有可变性和差异性。可变性集中体现在防疫政策对疫情经济影响的调节和控制。与自然灾害对当下财富造成损害不同,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程度除了与经济系统内外部环境及其抗冲击能力相关外,还直接取决于疫情的传播速度、扩散情况和防控效果,短期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能够相应地降低经济损害,反之,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将具有更大的破坏性;同时,如不注重对疫情控制后恢复经济、稳定增长的政策规划,疫情爆发对人们造成的心理冲击和悲观预期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失,那么疫情对经济的滞后影响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现出来,因此,客观分析疫情的经济影响需要将政策对疫情的应对同时纳入考量范围。而疫情对经济影响的差异性表现为其对经济中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面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影响,更具体的则是在当前产业结构、需求结构条件下,疫情对不同行业的影响不仅会有短期和长期、直接和间接影响之分,还有正面和负面影响的差异。

  (二)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的直接损失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大规模爆发对经济造成的直接损失主要来自于其对供给和需求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公共部门为疫情诊疗及检疫、预防而负担的成本,但因总供给和总需求影响整个宏观经济领域运行,加之财政对缓解疫情冲击所具有的政策空间,疫情对财政预算的影响相对有限。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直接成本花费巨大。截至2020年3月18日,在全国80928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确诊感染者中,已累计治愈出院70420人,排查追踪密切接触者近69万人,如此庞大数字的背后是从中央到地方为此投入的巨额资金。财政部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的数据显示,自疫情发生以来至2月13日,各级财政投入805.5亿,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72.9亿元。加上各地和军队抽调上万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购买防控新冠病毒肺炎所需的医疗和医药设备、新建和征用隔离医院,以及全国各地为阻断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传播所采取的各种排查手段、隔离措施动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需投入在3000亿元以上。这些显性损失是可计算、看得见的。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宏观经济总需求和总供给造成的直接冲击是相当明显的。在影响总需求的传导机制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使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其中消费冲击最为突出。近年来,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需求扩张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此次疫情在传统的春节消费黄金周大规模爆发,且主要疫区消费潜力巨大。受疫情影响,人们纷纷改变原有计划,尽可能减少外出、取消集聚,全民防疫使消费需求大幅度降低,以内需为主的经济结构受到巨大冲击。而消费需求的骤减对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造成的直接损失最大,文化旅游、交通运输、餐饮服务、休闲娱乐、教育培训等依赖人员流动和互动进行消费的服务类行业首当其冲,疫情期间收入出现断崖式下降,图3呈现的春运

  期间特别是节后全国旅客发送总量相比同期超过80%的下降便是一个重要体现。2003年SARS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同样集中在第三产业,但第三产业比重较小因而对GDP总量影响不大。如今,中国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已达到60%以上,就业人员近4亿,疫情对第三产业的重创不仅会暂时阻滞国民经济总体增长,还将对全社会就业形势和社会稳定形成巨大压力。根据国家统计局4月17日发布的一季度国民经济数据,2020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206504亿元,同比下降6.8%,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下降5.2%。在投资和出口方面,疫情防控使春节假期延长、企业复工延迟,使生产无法正常运转,制造业、房地产投资等出现短期停滞,其在统计数据中的表现为,一季度除与抗疫相关行业投资保持增长外,社会领域投资总体下降8.8%。而随着疫情国际影响的升级,世界多国对中国采取停航措施,使中国进出口贸易和外来投资受到阻碍。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总供给的冲击则是在生产要素流通受阻和短期恐慌性需求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疫情影响下,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的流动受到严格限制甚至中止,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所需的原料供应、市场营销等活动也被迫暂停,不得不面对停工减产带来的经济损失,服务业、工业增加值出现明显下降,更进一步也会对中国通过供给侧改革培育出的有利于促进高品质消费的优质供给造成冲

  击;在农业领域,受餐饮行业需求下降的影响,农副产品运销面临内需萎缩和外销受阻的双重困境,对继续维持农业生产供给产生巨大的经济压力。此外,疫情的发展叠加恐慌性抢购需求的冲击,也导致食品、医药用品等基本生活物资生产供给不足,从而出现短期物价上涨。但随着疫情稳定,恐慌性需求下降以及稳健货币政策持续引导调控,物价上涨会得到有效缓解。

  (三)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的间接损失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经济造成的直接损失虽然在短期内表现直观而突出,但其中部分损失,特别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服务行业的经济损失会在疫情结束后,随着需求的重新释放而得以恢复和弥补。而疫情对经济领域带来的间接影响和损失却不会在短期内完全显现,但其影响和规模亦不可低估,对工业产业链运行的间接影响以及对就业、对中小微民营企业生存发展带来的挑战,都会对中国经济长期平稳发展造成连锁性的不可逆损失。

  第一,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通过影响产业进而给居民就业带来巨大压力。全国就业人口达到7.8亿,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9077万人,其中本地农民工11652万人,外出农民工17425万人。如前所述,自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城市中的建筑、餐饮、旅游、文化等各类服务行业普遍停业,除少数企业有条件开工以外,绝大部分企业复工遥遥无期,就业人员蜗居在家,心急如焚。更有800多万大学生、研究生等待就业。

  而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阻断了吸纳就业人口最强的服务业产业链,间接造成巨大的就业群体就业出现难题,而这些人群的就业状况如何,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消除绝对贫困目标任务的实现。因此,这也正是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2020年中国经济带来的一个严峻挑战,它直接危及这些人的收入增加和民生改善,如果疫情延续3到4个月,仅3亿农民工的收入就将损失3万亿之巨,如果加上农村旅游业、文化产业、农林牧副渔产业、交通运输业等直接和间接损失,2020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仅对农村农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消除绝对贫困带来的间接损失就不会少于10万亿元。

  第二,工业通过复杂而精密的产业链条串联起不同生产环节的企业,这些不同环节联系紧密又相互制约和影响,从而将疫情对企业停产停工的暂时影响放大至长期。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发展最为严重的武汉不仅拥有汽车、电子、生物医药等领域成规模的产业集群,还占据着九省通衙的优越位置和发达的交通物流,对全国工业的影响举足轻重。疫情使武汉进入“封城”状态,因武汉生产和物流中断引发的产业链、供应链中断很可能在一定时间内导致转移替代,给被替代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并改变整体产业生态。从全球工业链来看,中国工业产业是国际工序分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疫情不能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使经济尽快复产复工、进出口贸易恢复正常,中国在全球工业产业链的地位也将受到极大挑战,一些停工的制造业企业连同下游供应商将在世界工业生产前

  进的滚滚车轮下被淘汰出局,影响工业对中国国民经济的总体贡献。

  第三,疫情使经济活动放缓或暂停,企业的正常经营计划被打断,但在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下仍需支付租金、贷款利息等固定费用支出,对体量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微民营企业而言无疑是沉重负担,其中既包括中小微企业中占比最大的制造业中小企业,也包括受疫情直接冲击最明显的服务业中小微企业,都有因资金链断裂而难以为继、破产倒闭的风险。然而,中小微企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关乎着最多的就业岗位和技术创新,其生存困难甚至破产倒闭将引发大量失业问题,降低收入水平、损害民生改善成果,并进一步影响人们对未来的消费信心,对长期经济循环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冲击。

  尽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短期内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直接损失,并有在长期发展中逐步扩大间接损失的可能性,但总体来看,基于中国庞大的经济体量和经济内在韧性的增强,疫情短暂、有限的外部冲击不会使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发生改变,中国政府有充足的货币和财政扩张空间限制疫情危机对经济的最终影响。从辩证视角来看,此次疫情危机也是对中国经济内在免疫能力和协调发展水平的一次考验和检视,危机预示着新的机遇,它将促使中国着力改善疫情影响下暴露的经济薄弱环节和社会治理问题,推动经济社会迈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

  二、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控制后经济恢复的对策建议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经济运行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在全力完成疫情防控这一当务之急的任务同时,应及早考虑和部署恢复经济的政策和干预措施。一方面,针对疫情对经济带来的短期震荡,应以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稳健并宽松的货币政策作为政策主力,帮助企业恢复生产、重振受疫情压制的消费预期;另一方面,要充分把握新机遇,引导促进疫情相关产业发展和中小企业模式变革创新,并加快地方政府在信息披露、医疗卫生、应急响应等方面的系统性改革进程,奠定国民经济长期发展的动力来源和制度保障。

  (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发力帮助恢复生产

  虽然疫情防控是当前的主要矛盾,需要全社会各部门不遗余力地严格防守,遏制疫情发展和影响扩大。但与此同时,政府也需未雨绸缪,在保证防控疫情的前提下对生产恢复提前做出安排和部署,稳定企业和个人预期,为日后工作重点从疫情管控向恢复生产的转换做好准备,以将疫情的经济冲击降到最小。

  财政政策方面,应采取以中央财政为主导的财政扩张政策。因赤字政策在世界各国的经验中表现出很强的路径依赖,政府债务居高不下并会在长期积累中形成债务危机的风险,故而,减税和增支或为更谨慎的选择。财政政策要规划缩减政府其他开支,并有针对性地为抗击疫情提供财力支持,包括对患者救治、疫苗研发、防疫检疫

  等涉及物资和人力资源成本的补贴;同时,加大中央财政对疫情地区地方财政的一般转移支付力度,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并对因疫情停产停工而使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的中小微民营企业减免或缓征税费,帮助他们稳定资金链条,度过短期危机,并为日后推动整体经济逆流而上积蓄力量;此外,财政政策还需提前做好基建项目储备,疫情过后对基础设施建设减税,以刺激需求、稳定就业,提高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货币政策方面,要与财政政策相适应保持适当宽松。根据疫情经济影响后的数据分析,要果断采取降准降息政策,保障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促进社会融资增长,减轻企业还本付息压力并维持资金链的接续;另外,也可考虑对受疫情冲击严重的地区和行业提供额外的信贷支持,并为相关企业提供还本付息延期支持。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并不是经济活动的完全消灭,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形式转换和时间转移。因此,如果政策引导能够释放出稳定市场的强有力信号,促进社会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全面恢复并扩大有效投融资,就能消除疫情影响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恐慌和高度风险感知,重拾积极的未来预期,促使一部分行业特别是旅游、餐饮、交通、娱乐等服务行业遭受抑制和损失的经济活动出现反弹趋势,并与疫情冲击促成的行业模式和消费方式的创新相结合,进一步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二)以促进疫情带动的新经济发展助力经济恢复

  尽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作为一种突发危机造成的损失是一种负经济效益,但其直接或间接带动的部分产业和新经济发展以及发展模式的变革创新,于经济社会长期发展而言则具有正经济效益。因此,在不确定性的环境里,培育和保持持续而灵活的适应性,充分把握疫情赋予经济发展的新契机,便能在促进特定产业发展的同时为经济整体回升并实现可持续的新增长提供强大助力。

  首先,疫情期间,由于人们慑于病毒的传染性,尽量将接触性活动降到了最低,在使基于大众社会活动的行业受到重创的同时,却为非接触的新经济发展提供了无限消费需求空间,而疫情的爆发也再次引发人们对医疗和卫生防护的高度重视,使健康产业迎来新契机。对此,疫情控制后,一方面,要继续鼓励和引导非接触新经济发展,规范、优化已相对成熟的电子商务、在线教育、在线娱乐等项目的商业运行模式,扶持以创意为主的非接触文化产业系统发展,并推动智能化远程办公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和完善,为便捷高效地开展工作提供依托和保障。另一方面,顺应疫情给医疗卫生和健康产业带来的机遇,在推进和保障医药制造工业、医用防护品及相关消毒洗涤工业的正常生产基础上,不断提高产业的专业化、技术化水平,以满足市场对医疗卫生产品数量和质量的更高要求;同时,鉴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高度传染性,大力支持、实施一批疫苗重大科研攻关和研发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国内乃至全球市场也将有不可估量的效益前景。

  其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无论是新冠病毒肺炎病例诊断、治疗到病原体探究、疫苗研发,还是疫情控制后促进相关新经济产业的发展崛起,无不以科学技术为根本手段,以科学家、科技工作者的忘我付出、争分夺秒为制胜关键。因此,要在全社会树立重视科技创新、尊崇科技工作者的思想意识,不断扩大科技的资金投入比例,提高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工作条件、生活待遇和社会地位,为科学研究活动的开展积累雄厚的物质和人力资本,从而推动一系列新兴技术和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以技术进步克服生产要素的报酬递减,从而保持经济的高质量增长活力和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此外,与其他传染性疾病疫情相同,此次疫情发生的根源仍然是人与经济和自然环境的不协调因素。正如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所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是人类健康和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虽然近年来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已取得突出成就,但疫情的爆发直接揭示出,改善人们不良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依然任重道远。要更充分、全面地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经济发展模式向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并获得环境系统支持和服务的绿色发展模式转变,为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营造全面可持续的和谐氛围。

  (三)以帮扶中小企业发展变革增强经济活力与弹性

  中小企业的发展体现着整个经济体系的活力与弹性,也与最基层的民生联系最为紧密,因此,中小企业在面临疫情冲击后的生存状态和发展蜕变很大程度上预示和决定着国民经济恢复和增长的前景。为此,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审时度势,根据疫情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中小企业造成的冲击出台相应应急扶持政策,包括固定支出减负支持、财税支持、金融支持和就业稳岗支持等层面的细致可操作部署,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更重要的是,中小企业自身更应在疫情危机的磨砺中坚定自我发展的信念,在逆境中把握发展机遇并实现企业的创新变革,从而化危机为动力,成为经济增长中的活跃要素。

  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出现的突发性,到疫情持续时间和政策对冲成效的不确定性,充分说明如今人们所处的生产生活环境已不再是确定的、可预测的、机械的,而是以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为基本特征的。在这种环境下,中小企业要实现长期发展更应确定以价值增长为目标的转型方向,适应并能够在不确定性的环境持续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第一,中小企业要将创新作为驱动增长的核心要素,认识到在疫情影响下更充分显现出的互联网、数字化技术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从商业模式、组织运行模式、社会沟通模式等各个方面促进企业自身的数字化变革;第二,推广远程办公、智能协同的新工作方式,使企业中的个体有更独立、更灵活的工作空间,并在网络结构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中围绕任务开展工作,实现更便捷高效的协同合作,且足以对外部的突发冲击做出快速反应;第

  三,充分认识信息化时代企业与社会有效沟通的重要性,与疫情防控时期社会公众对相关进展信息能够准确、透明、及时传达的诉求一样,在互联网创造了强大且多样的信息中转和传播平台的条件下,中小企业要积极转换企业信息传播和沟通方式,保持自身变革与消费者需求提升和技术进步的步调相一致,在提高企业社会影响力的同时取得更大的成长性。

  (四)以地方政府治理改革为提振市场信心提供保障

  虽然地方政府治理改革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并不直接作用于短期内的经济回升,但其在中长期发展中对提振和保障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要客观认识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发展和防控过程中凸显出的地方政府治理短板,倒逼地方政府加快结构性改革步伐,从治理体制、信息公开、医疗卫生、应急响应等层面进行检视和反思,在此基础上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为经济潜力的持续释放奠定坚实的制度和社会基础。

  第一,从治理体制和信息公开来看,针对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治,特别是初期防治工作中出现的各地方、各部门信息沟通不畅通,以及地方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信息公开不及时等问题,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各地方政府迅速采取了透明化和公开化措施,并每日向全社会发布疫情发展及防控最新进展,促进了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在疫情预防和管控中工具作用的发挥,也使广大群众及时掌握科学的防治方法,稳定了社会情绪。由

  此看来,疫情冲击的制度性影响便在于促进了中国地方政府治理体制向透明性、协同性体制的转变。而信息公开化和透明化不仅是抗击和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迫切需要,也是未来中国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各级地方政府要科学利用以网络为平台的信息传播扩散途径,加强舆论监督,促进提高政府决策透明性并增强政策效果。

  第二,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大规模传播最直接的影响便是在短时间内反映出中国医疗卫生资源紧张且不平衡的问题,各级政府应以此为契机推动医疗体制改革完善,提高财政支出中医疗支出所占比重,加强公共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并提高医务工作人员薪酬水平。同时,加快区域医疗联合体和专科医疗协作联盟建设,并搭建配套的远程会诊平台等信息化系统,实现医疗资源下沉和跨区域调配。公共医疗卫生资源的开发和合理配置将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强化未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也有利于与经济社会各行各业相互渗透、相互衍生,为拉动经济增长寻找新的发力点。

  第三,高效的应急响应可以降低死亡率和发病率,并减少包括传染性疾病疫情在内的所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经济、社会和安全造成的负面影响。虽然中国已有较为丰富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和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经验,但在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更强的传染性和更广泛的波及性形势下,依然显示出全国特别是疫情相对严重地区应急

  物资储备和应急专业人员调配等不能快速与疫情需要相适应的矛盾。对此,地方政府应在总结吸取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应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加快预警和应急机制建设,在重大疫病、自然灾害、能化危机等应急领域形成系统的应对方案,并鼓励应急产业发展和规模壮大,在提高应急响应能力、降低危机带来的经济社会损失的同时,培育经济发展的新驱动力量。

  

  

篇十五:讨论:思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流通需求

 用供给和需求原理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

  经济社会运行影响

  《用供给和需求原理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运行的影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31个省(区、市)先后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各地相继采取暂停大型集贸和群众性活动、停业公共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实施交通卫生检疫、严格控制人口和生产生活资料流动、大规模人口排查等一系列防控疫情的措施,以上措施的实施找到了疫情存量,控制了疫情增量,抑制了疫情更大规模蔓延。但在有效控制疫情的同时,也打乱了原有的生活和生产秩序,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市场不能发挥“无形之手”的决定性作用,进而影响了经济社会运行的供需结构。本文结合雅安实际进行分析思考,以期为下一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1.疫情发生后的经济社会现状分析疫情防控相关措施实施后,流通环节受阻,供给与需求无法有效连接,形成多重问题与矛盾相互交织、环环相扣的经济社会现状。(一)市场过剩与短缺矛盾

  1/10

  在多年的市场经济发展中,各地通过自身资源禀赋(包括资源、气候、海拔、历史、文化、地理、人才、技术、市场等因素),逐步建立自身比较优势(特色)产品(服务)和产业链,再以货币为媒介,利用日益高效的全国(全球)流通体系交换各地比较优势(特色)产品(服务),最终形成了一个基本平衡且高效运转的供需市场,全社会经济效率不断提高,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经济效率不断提高的同时,各地生产和提供的产品(服务)已高度依赖流通体系。然而,

  精品文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得不切断高效的流通体系,严重抑制产品(服务)有效交换,特别对实物产品流通交换、面对面服务等影响更大。从全市范围看,现阶段正是我市黄果柑、蒜薹销售和春(茗)茶采摘加工的关键时期,外地客商来雅人数减少,对我市的果蔬生鲜产品和季节性附加值极高的茶产品销售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疫情导致我市茶叶产区的外来采茶务工人员锐减,用工紧张,鲜叶采摘供应受到较大影响,最终形成产品供应减少、采购需求减弱等现象。另外,全市共计关闭活禽宰杀点105个,全面禁止活禽产品交易,禽类产品供应减少,原已较高的肉类价格继续受到上涨压力。从全国视角来看,各地都面临类似状况,一方面供给端积压严重,另一方面需求端无法满足,供给与需求无法高效配置。供给端或无法获得充足原材料、产成品无法有效

  2/10

  流通,导致果蔬生鲜产品、季节性附加值极高的茶产品无法满负荷生产和销售流通,需求端又因供给端产品短缺或流通不畅导致价格上涨,对经济体系形成叠加震荡。

  (二)用工荒与劳动力闲置矛盾疫情发生前,人口可以自由流动,各类技术性工人、管理人员、一般务工人员根据各地实际需求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自由流动,供需关系比较平稳。疫情发生后,各类务工人员无法通过市场供需机制自由流动,劳动力供给不足,形成了用工荒与劳动力闲置矛盾的现象。雅安既是劳动力输出地,同时也是劳动力输入地。从劳动力供给来看,劳动力输出主要是以普通务工为主,受疫情和务工地点防护措施不完善等因素影响,近期外出务工意愿不强,甚至市内县(区)间流动也精品文章较差,沉淀了大量闲置劳动力。从劳动力需求来看,主要以技术性强的岗位为主,原雇佣的外地来雅务工人员,多数无法按期返岗,用工荒、用工难导致用工成本增加。尤其是部分技术性强的岗位,原雇佣人员无法返岗,短期内在本地很难找到合适替代人员,造成生产性企业复工后无法全面恢复生产,建设类项目无法正常按进度推进的局面。(三)企业复工复产自身需要与现实困难矛盾受自身经营压力影响,企业普遍期盼尽快复工复产,但受现

  3/10

  阶段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用品供应不足限制,已复工营业的企业普遍存在人员防护用品不足等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想复工的企业和相关主管部门都担心在防护物资保障匮乏、人员流动量巨幅波动的大环境下,一旦复工会导致交叉传染风险加大。在疫情没有明显好转的情况下,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用品供应直接决定了复工复产的节奏。根据国家发改委3月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口罩日产能产量已双双突破1亿只大关,但要满足14亿人口集中需求仍有较大差距,不论是n95口罩或一般的医用型防护口罩缺口都较大。受大部分材料供应商尚未完全恢复生产影响,全市基础设施项目在复工后,面临水泥、砂石、钢材等材料供应无法保障的问题。工业企业方面,因各地管控政策的影响,企业供应链受到冲击,企业面临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运不进来、生产出来的产品运不出去的困难,供需两端受阻。安山钢铁、东顺锌业等企业由于物流运输困难,企业生产所需原辅料及生产配件无法及时运输回厂;四环锌锗、湘邻纺织等由于物流运输受阻,导致大

  精品文章量产品积压,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四)财政支出加大与收入减少矛盾为避免经济受疫情的影响造成经济衰退和社会问题,国家相继出台了财政、货币、就业、物资保障等系列稳定经济民生发展

  4/10

  政策,各级政府也相应出台了具体配套措施。我市具体从减负、财税、稳岗、金融四个方面提出12条真金白银的阶段性支持政策,出台了《关于支持企业应对疫情共渡难关十二条措施》,市级相关部门配套出台主管行业内支持政策,切实有效应对疫情,援企稳岗共渡难关。疫情持续影响及系列稳增长政策的出台,势必增加全市财政系统收支运行压力。从目前税务部门测算的相关数据来看,预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市县两级全年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约3.36亿元。随着更多减税降费政策的出台,上述收入预计将进一步减少。

  (五)直接影响与系统性风险加剧矛盾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受到较大影响,餐饮、住宿、旅游、金融、购物、娱乐、健身、车辆服务等服务业遭到重创,工业、建筑业、农业也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同时,对民众工作和生活也带来诸多不便。若严控措施持续下去,工厂商店不能复工复产,无法获得收入,人工工资、贷款利息、贷款压力(包括转贷、续贷)等压力不断加大,企业信贷压力陡增甚至破产将进一步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人工工资收入减少也会对疫情过后的消费乃至经济恢复带来负面影响。二、全市当前面临的有利条件分析精品文章(一)宏观经济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

  

篇十六:讨论:思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流通需求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浅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作者:胡小渝来源:《今日财富》2020年第24期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短期内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冲击,各行业均受到不同程度波及,如何应对疫情,恢复行业健康发展成为诸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宏观和行业两视角剖析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探讨如何更好地应对疫情影响,助力经济快速发展。

  一、引言

  2019年底至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爆发并迅速向全国蔓延。目前国内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短期看,疫情极大冲击了我国交通、旅游、餐饮等行业,但长远看,疫情为推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社会治理及商业运转模式变革提供了重要的窗口期,将加速社会治理、商业运营等改革进程。疫情爆发后,已有大量专家学者从宏观经济、微观主体等层面分析其影响,本文基于宏观影响分析,从行业角度出发,剖析疫情对各行业的影响,探讨如何更好地应对疫情,助力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二、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目前,我国正处在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且国际贸易摩擦不断,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因此,疫情冲击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较大。

  (一)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宏观层面上,疫情冲击短期影响较大,已造成一定经济损失。

  1.需求侧,消费、投资、出口均有所下降

  一是以隔離防控方式避免疫情扩散,虽减少了人流的大规模流动和聚集,但导致餐饮、旅游等行业消费大幅下降。数据显示:2019年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050亿,2020年严重萎缩;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同程旅游节前发布的《2020春节黄金周居民旅游消费趋势报告》预测出游人次将达4.5亿,本应火热的旅游市场受疫情影响瞬间冻结。

  二是工厂复工、工人返程延迟,生产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制造业、房地产、基建投资短期基本停滞。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全国除湖北外,各地复工复产快速推进,多数重点城市规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模以上企业复工率已达90%以上,浙江高达99.8%。但中小企业复工复产进度较慢。且长达近一个月的停产停工,投资大幅下降。

  三是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但国际疫情不容乐观,将对我国出口继续造成影响。数据显示:1、2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为5919.9亿美元,同比下降11%,其中,出口下降17.2%,进口下降4%,贸易逆差70.9亿美元,2019年同期为顺差414.5亿美元。由此可见,受疫情冲击,我国1-2月进出口同比增速均下滑。

  2.供给端,服务业、工业增加值大幅下降

  疫情期间,限流等原因严重影响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通,物流、生产、销售、回款等经营活动受到干扰,企业停工减产,二产增速显著回落。

  (二)疫情对各行业的影响分析

  1.餐饮行业损失较大

  为避免大规模人群聚集,1月底到2月末各类聚餐、婚丧嫁娶宴会大规模取消,餐饮行业仅提供线上售卖,几乎全部停止堂食,大量不易储存的备菜低价甩卖,更甚者直接扔掉,损失惨重。数据显示:2019年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高达10050亿,2020年这一数据严重下降。

  2.旅游业全行业资金吃紧

  中国境内外游客数量“断崖式”下降,大量旅游订单取消和退款,退改率超过80%,企业现金流紧张,全行业资金链吃紧,旅行社、航空公司、酒店、景点等无一幸免。数据显示:2019年春节假期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按平均增长预测,2020年春节假期若不受疫情影响将接近5500亿。但目前86.8%的旅游企业暂停经营,旅游业停摆期间日均损失估算超过170亿。如携程旅游,将疫情带来的所有消极因素考虑在内,若不计股权报酬费用,预计2020年一季度运营亏损为17.5亿到18.5亿,净营收同比下跌45%至50%。

  3.房地产业成交量大幅下降

  一是新房销售方面,1月26日,中国房地产协会号召,暂停售楼处销售活动,疫情过后再恢复。房地产业2月销售量暴跌了9成。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后25天内,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仅成交56万平,同比下滑93%,其中,一线、二线与三线城市分别同比下滑88%、99%、96%。房地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成交量大幅下降,房企资金压力巨大。

  二是二手房交易方面,主要城市成交量降了6成左右。数据显示,2月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18个全国主要城市的链家二手房成交量均大幅下滑,其中武汉二月整月零成交。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究其原因,业主受疫情影响对房价预期较低,房源供给大幅下降,购买方推迟或取消购买的现象大比例存在。

  三是房屋租赁方面,2月同比下降超过8成。数据显示,2月份18个重点城市的住房租赁总成交量环比下降幅度高达78.9%,相较于2019年2月数据降幅高达82.7%。疫情爆发导致人口流动降低,大量租赁人员滞留原籍未返回居住地,或由于小区封闭管理禁止外人入内等原因导致市场供需均下降,导致房地产租赁市场低迷。

  4.建筑业、金融业、农林牧渔均受影响

  建筑行业停工,导致大量项目搁置,建筑工人受疫情影响,无法准时复工,整个行业损失巨大;金融业受疫情影响,二月住房部门贷款减少4133亿,且后续由于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不良率会大幅上升;农林牧渔行业,疫情爆发严重影响物流业正常运转,导致饲料、活禽屠宰等均受限制,生产、销售双边挤压,损失惨重。

  5.电影、交通等行业均受到较大影响

  众所周知,春节档占全年票房比例较高,2019年春节档票房58.59亿,占全年总票房的9%。2020年春节档本饱受期待,预计总票房近70亿,但受疫情冲击,影片撤档、院线暂停营业,2020年春节票房惨淡,整个电影行业损失巨大。交通运输业,一是公众非必须不动、急需少动、必需自驾出行,且春运返乡规模大幅下降,周期明显拉长。二是货物运输总需求减少,防疫物资运输大幅增加。三是由于我国出口受疫情影响一定程度下降,直接影响港口生产运输。

  

推荐访问:讨论:思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流通需求 肺炎 疫情 经济社会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