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工作要点 >

通过工程案例归纳顶管施工的技术要点13篇

时间:2022-12-04 11:35:11 来源:网友投稿

通过工程案例归纳顶管施工的技术要点13篇通过工程案例归纳顶管施工的技术要点  工程概况合肥市包河大道高架工程第一标段位于合肥市包河区内主线起点位于繁华大道以北约160米处终点在花园大道以北约50米处顺接现有包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通过工程案例归纳顶管施工的技术要点13篇,供大家参考。

通过工程案例归纳顶管施工的技术要点13篇

篇一:通过工程案例归纳顶管施工的技术要点

  工程概况合肥市包河大道高架工程第一标段位于合肥市包河区内主线起点位于繁华大道以北约160米处终点在花园大道以北约50米处顺接现有包河大道地面系统全长2549km红线宽80米顶管总长906米管道最深埋深10米都为污水管道

  顶管工程施工技术

  摘要:本文通过对合肥市包河大道高架工程一标段污水顶管施工技术进行讨论,对施工时顶进方案选择、顶力计算、后背计算、设备安装等几部分技术要点做了详细的解析。关键词:包河大道高架;顶管技术;施工;技术措施1.工程概况合肥市包河大道高架工程第一标段位于合肥市包河区内,主线起点位于繁华大道以北约160米处,终点在花园大道以北约50米处顺接现有包河大道地面系统,全长2.549km,红线宽80米,顶管总长906米,管道最深埋深10米,都为污水管道。该区间污水管道全部采用顶管进行施工。管道施工采用顶管施工,顶管工作坑采用砖砌倒挂井法施工。顶管施工管材采用Ⅲ级钢承插口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即“F”型),管道接口承插接口。2.工程地质及水系特征2.1工程地质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及设计院高架桥勘察资料,本标段土分布自上而下分为:①1层路面结构层:灰色、杂色、灰黄色等色,表层0.18~0.25m为坚硬砼或沥青,0.25~0.8m为中密状态碎石、粉煤灰垫层主要分布在道路沿线表层。①2层填筑土:灰黄、灰色,松散~稍密状态,主要由软塑~可塑状态的粘土、粉质粘土组成,仅在局部地段分布。①3层填筑土:黄褐、灰褐、灰黄等色,主要为硬塑状态的粘土、粉质粘土,含石灰,砖块、碎石等。②层耕植土:灰、灰褐、褐灰等色,分布于田地表层,干旱天气呈干松状态,雨天呈松软稀糊状态,厚度0.5m左右,局部树林分布区段该层厚度一般0.8m左右。③层高液限粘土:黄、灰黄色,可塑~硬塑状态,局部夹低液限粘土薄层,含铁锰结核、灰白色高岭土条带,网状裂隙发育,裂隙面光滑如镜,具油脂光泽,无摇振反映,属合肥地区典型的膨胀土,分布于整个场地。属弱-中等膨胀土。2.2水系特征

  勘察期间未见稳定的地下水水位,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位随季节而变化。3.分部分项施工方案3.1工作井施工方案1、施工方法管网施工采用“圈井”法施工顶管工作井,圈井一般为圆形,工作井井内径4500mm,砌筑井身施工顺序为:基坑开挖——砌筑上部井身——对称向下掏挖、砌筑(圈梁浇注)——浇注后靠背及底板——安装导轨——顶管施工。2、施工工况分析圈井施工:基坑开挖定位后,根据土质情况及施工条件,开挖2~3m,找平。基坑找平后,用M7.5砂、MU10号砖37墙筑上部井身。工作井井口高出地面15-20cm。井口周围使用混凝土硬化,防止雨水进入或者滚入工作井。上面并且用钢管围挡,围上安全网。上部井身强度达到70%设计强度后,人工往下开挖。挖土时,先挖井中心土,每次向下挖0.5m左右,然后对称掏挖井壁下的土,每次掏挖宽度不大于0.6m,深度不大于0.5m。掏挖后,立即用M7.5砂浆砌MU10号砖砌筑掏挖部分的井身。依上述顺序循环向下掏挖,砌筑,直至设计标高。掏挖到设计标高后,井底用C15素混凝土封底。在工作井深4m处设置一道350*370钢筋砼圈梁,超过4m后,井深每2m设置圈梁一道。混凝土圈梁应设置在后背墙上方,其他根据顶管的埋深不同来确定圈梁的具体位置,施工圈井时,注意砌体应边角整齐、圆面平顺,灰浆饱满,不得留有通缝。根据本次施工情况,对圈井施工过程及施工完成后进行结构强度检算,检算时,不考虑工作井设置的圈梁的安全储备。根据本工程的情况,工作井深度取最大深度10m进行检算。

  图1平面施工顺序示意图

  3、计算分析根据地质资料的显示取γ=18KN/m3,内摩擦角φ=18°,地面以下4.5米有水。最深段的总压力为:P=γhtan2(45°-φ/2)+(γ-γ水)(H-h)tan2(45°-φ/2)+(H1-h)γ水P=18×4.5×0.527+(18-10)×(12.5-4.5)×0.527+(10-4.5)×10

  =131.415KN/m2P取1.3倍的安全系数,故p取172KN/m2=0.172N/mm2砖砌倒挂井的外径5.24m,墙壁采用M10水泥砂浆,MU10烧结普通砖砌筑,厚度暂定370mm,用30mm厚的M10水泥砂浆填实砖于土壁间空隙。砖砌护壁承受的环向应力σn=PD/2t=0.172×5.24/2×370=1.22N/mm2<f=1.89N/mm2砖砌护壁承受的径向应力σa=P/2=0.172/2=0.086N/mm2<fv=0.17N/mm2由验算可知σn、σa分别小于f和fv,故砖砌护壁满足要求。考虑到目前砖的质量,与砌筑时的质量,会有所下降,故砖砌倒挂井上面4m采用370mm墙,以下采用370mm墙,2米设置一道C30混凝土圈梁,圈梁厚度300mm,内部设置4根和6根直径12的钢筋,及直径8mm的200mm间距的箍筋。具体见图示。

  图2结构示意图计算结果显示,在综合考虑水、土压力作用下,工作井采用M10砂浆砌MU10号砖37墙,强度和刚度均能够满足强度要求,砌体墙身最大压应力并且该计算结果未考虑井底钢筋砼圈梁加强作用,全部作为安全储备,可确保施工安全。考虑地下水位较高,在施工时根据地下水量设置泄水管。出土采用卷扬机架设在井口上方,但不得直接放在工作井壁上,固定好不得移动,用钢丝绳捆绑架子车然后出土,出土时人员暂停施工,不得站在小推车的正下方。3.2顶管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1、管道顶进方案的选择及顶进单元长度的确定顶管方案选定:根据施工图设计,本标段管道直径为D1000及D800,管道穿越土质多为粘土土层,地下水为地表径流水,根据以上特点设计采取手掘敞开

  式顶进方案。顶进单元长度的确定: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施工平面图设计,每一个设计单元井室距离设定为一个管道单元顶进长度。管道最大单元顶进长度为75m。2、顶力计算手掘敞开式顶进施工方案的顶力按下面方式计算:根据施工方案的选择,管道采取手掘敞开式顶进施工方案,管道最大顶距为75米,管道的最大顶力可按下式计算:F=F1+F2F为最大总顶力kN,F1为迎面阻力,F2为顶进阻力;F1=1/4×D2×P(D为管外径,P为控制土压力)由于采用手掘敞开式顶进,故F1=0;F2=D×f×L(式中f为管外表面平均综合摩阻力,按最不利取值0.8/m2);D为管外径1.2m,L为顶距取最大距离75m;F2=3.14×1.2×0.8×75=226.08t考虑非正连续顶进,226.08×1.5=339.12t;采用一台顶力为400t千斤顶满足要求。3、后背计算后背不允许出现上下或左右的不均匀压缩。否则,千斤顶在余面后背上,造成顶进偏差。为了保证顶进质量和施工安全,施工时应注意后背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图3靠背受力分析图后靠背受力计算公式:

  式中:R-总推力之反力(一般大于推力的1.2-1.6);a-系数(取1.5-2.5之间),此处取2;B-后座墙的宽度(m),此处取2米;γ-土的容重(KN/m3),18KN/m3;H-后座墙的高度(m),此处取2米;Kp-被动土压系数,此处取1.48;c-土的内聚力(kPa)一般情况下取10;h-地面到后座墙顶部土体的高度(M),此处取8米。按上式计算,圆形工作井后靠背能承受顶力:R=2×2×(1.8×2.0×1.48/2+2×10×8×1.480.5+1.8×8×2×1.48)=959T>1.6倍实际顶力226.08T。完全能满足要求。千斤顶支撑在厚为5cm的钢板上,钢板后紧贴截面尺寸为2*2*0.4m的C30砼。钢板、砼自身所能承受的压力均远大于顶力。故后背满足要求。4、顶管的工艺流程及进出洞措施(1)顶管施工工艺流程为:安装导轨→设置后背→安装设备(千斤顶组合)→工作井出洞→掘进挖土→接管→顶进→出土→运土→测量→纠偏→接受井进洞→竣工测量→收尾。(2)工作井管道出洞出洞前的准备:(1)在甲方指定的临时工作区域内,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安排好出土运输、起重机、水泵等位置。管节堆放处应事先清理平整,管节堆码应排列整齐,在堆放管节时须用专用吊具,吊放动作应平稳,就位后立即用三角木垫稳。(2)每批管节到工地后,应会同工程师或其代表逐节检查管节质量。对质量有问题的管节做好标记,通知工程师及厂方,及时采取修补、更换措施。(3)在出洞前应通电试车正常,复核导轨位置尺寸。(4)为防止工作井出洞口处的既有管道损坏,必须对工作井出洞口进行加固,洞口土体缝隙填满,保持不坍塌的情况下顺利推进。

  顶进:(1)测量:水平、高程的偏差均通过激光经纬仪测定,仪器应固定在工作井的底板上,坐标中心在轴线上。顶进时激光经纬仪常开启,操作人员通过测量数据及顶进的长度分析念头发展趋势,确定应采取的纠偏方法。激光经纬仪必须按规定的顶进长度或测量时间进行水平、高程的方向校正。(2)纠偏:可采用“校正”、“恢复”两种方式。“校正”方式是根据管道与设计中心线之间夹角大小,确定需要采取的纠偏措施。恢复是管道前端趋势恢复后要保持恢复状态。4总结经过多年的发展,顶管技术在我国已得到大量地实际工程应用,且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势头,无论在技术上、顶管设备还是施工工艺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某些方面甚至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本文通过对包河大道高架工程顶管施工技术的讨论,为顶管施工方法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1]庞小平,翟金明.顶管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创新研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2]杨志贵.顶管工程施工技术要点解析[J].甘肃科技,2011.27(95-97).[3]李茂丹.顶管施工在穿越城市公路干道的运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1.03.[4]杨传国.顶管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0.

篇二:通过工程案例归纳顶管施工的技术要点

  顶管法施工

  1、技术简介

  顶管施工就是非开挖施工方法,是一种不开挖或者少开挖的管道埋设施工技术。顶管法施工就是在工作坑内借助于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顶入土中,并将土方运走。一节管子完成顶入土层之后,再下第二节管子继续顶进。其原理是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坑内穿过土层一直推进到接收坑内吊起.管道紧随工具管或掘进机后,埋设在两坑之间。

  非开挖工程技术彻底解决了管道埋设施工中对城市建筑物的破坏和道路交通的堵塞等难题,在稳定土层和环境保护方面凸显其优势。这对交通繁忙、人口密集、地面建筑物众多、地下管线复杂的城市是非常重要的,它将为城市创造一个洁净、舒适和美好的环境。

  非开挖技术是近几年才开始频繁使用的一个术语,它涉及的是利用少开挖,即工作井与接收井要开挖,以及不开挖,即管道不开挖技术来进行地下管线的铺设或更换,顶管直径DN800-4500.通过工作井把要埋设的管子顶入土内,一个工作井内的管子可在地下穿行1500米以上,并且还能曲线穿行,以绕开一些地下管线或障碍物。

  它的技术要点在于纠正管子在地下延伸的偏差。特别适用于大中型管径的非开挖铺设。具有经济、高效,保护环境的综合功能。这种技术的优点是:不开挖地面;不拆迁,不破坏地面建筑物;不影响交通;不破坏环境;施工不受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不影响管道的段差变形;省时、高效、安全,综合造价低.

  该技术在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广泛用于城市地下给排水管道、天燃气石油管道、通讯电缆等各种管道的非开挖铺设。它能穿越公路、铁路、桥梁、高山、河流、海峡和地面任何建筑物.采用该技术施工,能节约一大笔征地拆迁费用、减少对环境污染和道路的堵塞,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技术原理

  顶管施工是继盾构施工之后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下管道施工方法,它不需要开挖面层,并且能够穿越公路、铁道、河川、地面建筑物、地下构筑物以及各种地下管线等。顶管施工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的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井内穿过土层一直推到接收井内吊起。与此同时,也就把紧随工具管或掘进机后的管道埋设在两井之间,以期实现非开挖敷设地下管道的施工方法。

  3、现状分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顶管技术在我国已得到大量地实际工程应用,且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势头,无论在技术上、顶管设备还是施工工艺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某些方面甚至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2001年上海隧道股份有限公司在江苏省常州完成了长2050m、直径2m的钢筋水泥管顶管工程,是目前已完成的我国最长的顶管工程.2001年8月~12月嘉兴市污水处理排海工程一次顶进2050m超长距离钢筋混凝土顶管,由于选择了合理的顶管机具型式、成功地解决了减阻泥浆运用和轴线控制等技术难题,用约5个月完成

  全部顶进施工,创造了新的顶管施工记录。全长3600m、管径为1.8米的钢管从23至25米深的地下于2002年9月成功横穿黄河,无论从顶进长度、埋深、地质条件,还是钢管直径在国内尚属首次。其中最长的一段位于黄河主河床上,长达1259米,还要穿越较厚的砾砂层与黄河主河槽,既是我国西气东输项目的关键工程,也是目前世界上复杂地质条件下大直径钢管一次性顶进距离最长的顶管工程.

  2001年的上虞市污水处理工程中,玻璃纤维夹砂管首次成功地应用于顶管.2008年在无锡长江引水工程中中铁十局十公司采用国产设备直径2200mm钢管双管同步顶进2500米。以上工程均标志着我国的顶管施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与世界先进水平日益靠近。然而与国外发达国家,如日本、德国等先进的机械设备及施工技术水平相比,我国仍然有着显著的差距。

  4、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我国的地下管线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加之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顶管技术将在我国地下管线的施工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非开挖技术的发展必将向规模化、规范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支持下,顶管技术的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加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本上,努力消化创新,加强研发和人才培养,其前景是非常乐观的。纵观国内外顶管技术的发展,发展方向将是多元化和多样化。

  在顶管直径方面,除了向大口径管的顶进发展以外,也向小口径管的顶进发展。目前顶管技术最小顶进管的口径只有75mm,最大的已达到5m(德国),大口径顶管有取代小型盾构的趋势。在适应性方面,发展宽范围、全土质型顶管机是必然趋势,适应范围将大为延伸,从N值为极小的土到N值为五十多的砾石,直至轴压强度达两百MPa的岩石。将微电子技术、工业传感技术、实时控制技术和现代化控制理论与机械、液压技术综合运用于顶管机械上是顶管技术的发展趋势.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型顶管机的研制将得到更多的关注,纠偏精度、自动化程度也将得到大力提高。在不久的将来,一些全自动、高精度的掘进机会成为施工机械的主流.顶管的用途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也将继续扩,从目前的主要用于管道铺设将发展为管道铺设、涵顶进、地下人行通道管棚式施工等多用途型.现在的顶管截面形状基本上都是圆形,今后的发展趋势是圆形、矩形、圆拱形、多边形等,以适应箱涵顶进等各种工程的需要,故截面形状多元化是必然趋势.目前的顶管施工形式主要为土压式、泥水加压式,以后的发展将在进一步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应用管套式、气泡式等等各种形式的顶管施工技术.随着高精度长距离测量技术进一步的发展应运,通风系统的完善,中继间技术、注浆减摩技术的进步,排渣系统的发展、刀盘切削系统、推进系统、出土输送系统、供电液压系统、监控系统、测量导向系统,等一系列技术的突破,现有的一次性顶进距离将不断刷新,各种复杂曲线顶管也将陆续出现。

  目前我国已成立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四个非开挖技术研究中心,我国国际非开挖技术协会单位会员已突破100个,数量居世界第4、亚洲第1。形成了行业协会、科研单位、研究中心和设备生产和施工企业组成的强大的阵营,而且每年不断有很多人不断加入到从事顶管等非开挖工作的行列,我国的顶管技术的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阶段。

  5、顶管法施工工艺

  顶管法敷管的施工工艺类型很多,按照开挖工作面的施工方法,可以分为敞开式和封闭式两种。

  5.1敞开式施工工艺

  敞开式施工工艺一般适用于土质条件稳定,无地下水干扰,工人可以进入工作面直接挖掘而不会出现大塌方或涌水等现象。因其工作面常处于开放状态,故也称为开放式施工工艺.根据工具管的不同可分为手掘式、挤压式、机械开挖式、挤压土层式掘进顶管。

  (1)手掘式顶管

  工人可以直接进入工作面挖掘,施工人员可随时观察土层与工作面的稳定状态,造价低、便于掌握,但效率低,必须将水位降低至管基以下0.5m后,方可施工。当土质比较稳定的情况下,首节管可以不带前面的管帽,直接由首节管作为工具管进行顶管施工,也是常用的一种顶管施工方法,也称为人工掘进顶管。

  (2)挤压式顶管

  挤压式掘进顶管一般适用于大中口径的管道,对潮湿、可压缩的黏性土、砂性土较为适宜。该方法设备简单、安全,又避免了挖装土的工序,比人工挖掘提高效率1~2倍。它是将工作面用胸板隔开后,在胸板上留有一喇叭口形的锥筒,当顶进时将土体挤入喇叭口内,土体被压缩成从锥筒口吐出的条形土柱。待条形土柱达到一定长度后,再用钢丝将其割断,由运土工具吊运至地面。其结构形式如图8-2所示。

  (3)机械开挖式顶管

  机械开挖式顶管是在工具管的前方装有由电动机驱动的刀盘钻进挖土,被挖下来的土体由皮带运输机运出,从而代替了人工操作。一般适用于无地下水干扰、土质稳定的黏性土或砂性土层。其结构形式如图8-3所示。

  (4)挤压土层式顶管

  挤密土层式顶管前端的工具管可分为锥形和管帽形,仅适用于潮湿的黏土、砂土、粉质黏土,顶距较短的小口径钢管、铸铁管,且对地面变形要求不甚严格的地段.这种工具管安装在被顶管道的前方,顶进时,工具管借助千斤顶的顶力将管子直接挤入土层里,管子周围的土层被挤密实,常引起地面较大的变形.其结构形式如图8-4所示.

  5。2封闭式施工工艺

  封闭式施工工艺一般适用于土质不稳定、地下水位高,工人不能直接进行开挖的施工条件。为防止工作面塌方、涌水对人身造成危害,常将机头前端的挖掘面与工人操作室之间用密封舱隔开,并在密封舱内充入空气、泥浆、泥水混合物等,借助气压、土压、泥水混合物的压力支撑开挖面,以达到稳定土层、防止塌方、涌水以及控制地面沉降的目的。

  (1)水力掘进顶管法

  水力掘进顶管的挖土是利用高压水枪的射流将顶进前方的土冲成泥浆,再通过泥浆管道输送至地面储泥场。整个工作是由装在混凝土管前端的工具管来完成的,其结构形式如图8—5所示。工具管的前端为冲泥舱.掘进时先开动千斤顶,由刃脚将土切入冲泥舱,然后用人工操纵水枪操作把,将土冲成泥浆。泥浆经过格栅进入真空室由泥浆管吸入工作坑,再由泥浆泵排至储泥场.冲泥舱是完全密封的,其上设有观察孔和小密封门,用于操作和维修。管道的掘进方向由中间部位的校正管控制.工具管的后端是气闸室。

  气闸室是作为维修人员进出高压区时的升压和降压之用.当前端工具管出现故障时,维修人员可通过小密封门进入冲泥舱,为防止小密封门打开后涌入大量泥水,可先封闭气闸室,经升压后再进行操作,保证气压和泥水压力的平衡。维修完毕后,再逐渐降压,恢复正常掘进。水力切削式机头生产效率高,其冲土、排泥连续进行,可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但需耗用大量的水,且需要有较大的存泥浆场地,故在某些缺水地区受到限制。

  (2)土压平衡式顶管法

  土压平衡就是将刀盘切削下来的土、砂中注入流动性和不透水性的“作泥材料”,然后在刀盘强制转动、搅拌下,使切削下来的土变成流动性的、不透水的特殊土体使之充满密封舱,并保持一定压力来平衡开挖面的土压力。此法的密封舱设置在工具管的前方,工作人员可在密封舱外,通过操作电控开关来控制刀盘切削和顶进速度。

  螺旋输送器的出土量和顶进速度,应与刀盘的切削速度相配合,以保持密封舱内的土压力与开挖面的土压力始终处于平衡状态。

  土压平衡式顶管法常用于含水量较高的黏性、砂性土以及地面隆陷值要求控制较严格的地区。其结构形式如图8-6所示。

  (3)泥水平衡式顶管法

  泥水平衡顶管常用于控制地面变形小于3cm,工作面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渗透系数大于10—1cm/s的黏性土、砂性土、粉砂质土的作业条件。其特点是挖掘面稳定,地面沉降小,可以连续出土,但因泥水量大,弃土的运输和堆放都比较困难。

  此法和土压平衡式顶管法一样,都是在前方设有密封舱、刀盘、螺旋输送器等设备。施工时,随着工具管的推进,刀盘不停地转动,进泥管不断地进泥水,而抛泥管则不断地将混有弃土的泥水抛出密封舱。在密封舱内,常采用护壁泥浆来平衡开挖面的土压力,即保持一定的泥水压力,以此来平衡土压力和地下水压力。管道顶进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管道所处土层的性质、管径、地下水位、附近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种设施等因素确定。本章将重点介绍手掘式顶管法的施工工艺。

  6、顶管工作坑的布置

  顶管工作坑又称竖井,是顶管施工起始点、终结点、转向点的临时设施,工作坑内安装有导轨、后背及后背墙、千斤顶等设备。

  6.1工作坑的种类及设置原则

  根据工作坑顶进方向,可分为单向坑、双向坑、多向坑、转向坑和交汇坑等形式,如图8—7所示。

  工作坑的位置根据地形、管线位置、管径大小、地面障碍物种类等因素来决定.排水管道顶进的工作坑通常设在检查井位置;单向顶进时,应选在管道下游端,以利排水;根据地形和土质情况,尽量利用原土后背;工作坑与穿越的建筑物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并应考虑

  6.2工作坑的尺寸

  工作坑应具有足够的空间和工作面,方能保证顶管工作顺利进行。其尺寸和管径大小、管节长度、埋置深度、操作工具及后背形式有关。工作坑的尺寸可按图8-8所示由公式进行计算。

  1—管子;2-掘进工作面;3-后背;4-千斤顶;5—顶铁;6-导轨;7-内涨圈;8-基础

  (1)工作坑的宽度:

  式中W-—工作坑底部宽度,m;

  W=D1+2B+2b(1)

  D1——管道外径,m;

  2B+2b-—管道两侧操作空间及支撑厚度,一般可取2。4~3.2m。

  (2)工作坑的长度:

  L=L1+L2+L3+L4+L5(2)式中L——矩形工作坑的底部长度,m;L1—-工具管长度,m。当采用管道第一节管作为工具管时,钢筋混凝土管不宜小于0。3m,钢管不宜小于0.6m;

  L2-—管节长度,m;

  L3——出土工作间长度,m;L4——千斤顶长度,m;L5-—顶管后背的厚度,m。

  (3)工作坑的深度:当工作坑为顶进坑时,其深度按式(8—3)计算.

  H1=h1+h2+h3

  (3)

  当工作坑为接收坑时,其深度按式(8—4)计算。

  H2=h1+h3

  (4)

  式中H1--顶进坑地面至坑底的深度,m;H2——

  接收坑地面至坑底的深度,m;h1—-地面至管道底

  部外缘的深度,m;

  h2——管道外缘底部至导轨底面的高度,m;

  h3-—基础及其垫层的厚度。但不应小于该处井室的基础及垫层厚度,m。

  6。3工作坑的施工

  工作坑的施工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采用钢板桩或普通支撑,用机械或人工在选定的地点,按设计尺寸挖成,坑底用混凝土铺设垫层和基础。该方法适用于土质较好、地下水位埋深较大的情况,顶进后背支撑需要另外设置.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沉井技术,将混凝土井壁下沉至设计高度,用混凝土封底。混凝土井壁既可以作为顶进后背支撑,又可以防止塌方。当采用永久性构筑物作工作坑时,也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等.

  7、顶进系统7.1基础

  工作坑的基础形式取决于地基土的种类、管节的轻重以及地下水位的高低.一般的顶管工作坑,常用的基础形式有三种:

  (1)土槽木枕基础

  土槽木枕基础适用于地基土承载力大,又无地下水的情况.将工作坑底平整后,在坑底挖槽并埋枕木,枕木上安放导轨并用道钉将导轨固定在枕木上.施工操作简单,用料不多且可重复使用,造价较低。

  (2)卵石木枕基础

  卵石木枕基础适用于虽有地下水但渗透量不大,而地基土为细粒的粉砂土,为了防止安装导轨时扰动基土,可铺一层卵石或级配砂石,以增加其承载能力,并能保持排水通畅.在枕木间填粗砂找平。这种基础形式简单实用,较混凝土基础造价低,一般情况下可代替混凝土基础。

  (3)混凝土木枕基础

  混凝土木枕基础适用于地下水位高,地基承载力又差的地方。在工作坑浇筑混凝土,同时预埋方木作轨枕.这种基础能承受较大荷载,工作面赶超无泥泞,但造价较高。

  7.2导轨

  导轨设置在基础之上,其作用是引导管子按照设计的中心线和坡度顶进,保证管子在即将顶进土层前位置正确.因此,导轨的安装是保证顶管工程质量的关键一环.

  导轨有钢导轨和木导轨两种,施工中应首先选用钢导轨,钢导轨一般采用轻型钢轨,管径较大时,也可采用重型钢轨.

  (1)轨距计算

  如图8—9所示,两根钢轨的距离控制在管径的0.45~0。6倍之间。轨距

  可按

  (8-5)式计算。

  式中D——管子内直径,

  (5)

  mm;t—-管壁厚度,mm;h-—

  钢导轨高度,mm;

  c—-管外壁与基础面的间隙,一般取30mm;A0-—两导轨中距,m;a--导轨顶面宽度,m。

  (2)导轨的安装方法及技术要求

  由于导轨是一个定向轨道,其安装质量对管道顶进工作影响很大.一般的导轨都采取固定安装,但有一种滚轮式的导轨,如图8—10所示,具有两导轨间距调节,以减少导轨对管子摩擦.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管顶管和外设防腐层的钢管顶管。安装后的导轨应当牢固,不得在使用中产生位移;并且要求两导轨应顺直、平行、等高,其纵坡应与管道设计坡度相一致,导轨的安装精度必须满足施工要求。

  7。3后背与后背墙

  后背与后背墙是千斤顶的支撑结构,在管子顶进过程中所受到的全部阻力,可通过千斤顶传递给后背及后背墙。为了使顶力均匀地传递给后背墙,在千斤顶与后背墙之间设置木板、方木等传力构件,称为后背.后背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当最大顶力发生时,不允许产生相对位移和弹性变形。常用的后背形式有原土后背墙、人工后背墙等。当土质条件差、顶距长、管径大时,也可采用地下连续墙式后背墙、沉井式后背墙和钢板桩式后背墙。

  (1)原土后背墙

  后背墙最好采用原土后背墙,这种后背墙造价低、修建方便,适用于顶力较小,土质良好,无地下水或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效果良好的情况。一般的黏土、亚黏土、砂土等都可做原土后背墙。原土后背墙安装时,紧贴垂直的原土后背墙密排15cm×15cm或20cm×20cm的方木,其宽度和高度不小于所需的受力面积,排木外侧立2~4根立铁,放在千斤顶作用点位置,在立铁外侧放一根大刚度横铁,千斤顶作用在横铁上。根据施工经验,当顶力小于400t时,原土后背墙的长度一般不小于7。0m,就不致发生大位移现象(墙后开槽宽度不大于3.0m),其结构形式如图811所示。

  (2)人工后背墙

  原土后背墙当无原土作后背墙时,应设计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就地取材、拆除方便的人工后背墙。人工后背墙做法很多,其中一种是利用已顶进完毕的管道作后背墙时,修筑跨在管道上的块石挡土墙作为人工后背墙,其结构形式如图8—12所示.

  7.4顶进设备

  顶进设备主要包括千斤顶、高压油泵、顶铁、下管及运土设备等。

  (1)千斤顶和油泵

  千斤顶又称为“顶镐",是掘进顶管的主要设备,目前多采用液压千斤顶。千斤顶在工作坑内常用的布置方式为单列、并列和环周等形式,如图8—13所示.当采用单列布置时,应使千斤顶中心与管中心的垂线对称;采用并列或环周布置时,顶力合力作用点与管壁反作用力合力作用点在同一轴线上,防止产生顶进力偶,造成顶进偏差.根据施工经验,采用人工挖土,管上半部管壁与土壁有间隙时,千斤顶的着力点作用在垂直直径的1/4~1/5为宜。

  油泵宜设在千斤顶附近,油路应顺直、转角少;油泵应与千斤顶相匹配,并应有备用油泵。油泵安装完毕,应进行试运转。

  (2)顶铁

  顶铁是为了弥补千斤顶行程不足而设置的,是管道顶进时,在千斤顶与管道

  端部之间临时设置的传力构件.其作用是将千斤顶的合力通过顶铁比较均匀的分布在管端;同时也是调节千斤顶与管端之间的距离,起到伸长千斤顶活塞的作用.因此,顶铁两面要平整,厚度要均匀,要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以确保工作时不会失稳

  。顶铁是由各种型钢拼接制成,有U形、弧形和环形几种,如图8—14所示.其中U形顶铁一般用于钢管顶管,使用时开口朝上,弧形内圆与顶管的内径相同;弧形顶铁使用方式与U形相似,一般用于钢筋混凝土管顶管;环形顶铁是直接与管段接触的顶铁,它的作用是将顶力尽量均匀的传递到管段上。顶铁与管口之间的连接,无论是混凝土管还是金属管,都应垫以缓冲材料,使顶力比较均匀的分布在管端,避免应力集中对管端的损伤.当顶力较大时,与管端接触的顶铁应采用U形顶铁或环形顶铁,以使管端承受的压力低于管节材料的允许抗压强度.缓冲材料一般可采用油毡或胶合板。

  (3)下管和运土设备

  工作坑的垂直运输设备是用来完成下管和出土工作的.运输方法应根据施工具体情况而定,通常采用三角架配电葫芦、龙门吊、汽车吊和轮式起重机等。

  8、顶管接口

  8.1钢管接口

  钢管接口一般采用焊接接口。顶进钢管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和肋板保护层时,焊接后应补做焊口处的外防腐处理。

  8。2钢筋混凝土管接口

  钢筋混凝土管接口分为刚性接口与柔性接口。采用钢筋混凝土管时,在管节未进入土层前,接口外侧应垫以麻丝、油毡或木垫板,管口内侧应留有10~20mm的空隙。顶紧后两管间的空隙宜为10~15mm;管节入土后,管节相邻接口处安装内涨圈时,应使管节接口位于内涨圈的中部,并将内涨圈与管端之间的缝隙用木楔塞紧.钢筋混凝土管常用钢涨圈接口、企口接口、“T”形接口等几种方式进行连接。

  (1)钢涨圈连接

  常用于平口钢筋混凝土管。管节稳好后,在管内侧两管节对口处用钢涨圈连接起来,形成刚性口,以避免顶进过程中产生错口.钢涨圈是用8mm左右的钢板卷焊成圆环,宽度为300~400mm.环的外径小于管内径30~40mm.连接时将钢涨圈放在两管节端部接触的中间,然后打入木楔,使钢涨圈下方的外径与管内壁直接接触,待管道顶进就位后,将钢涨圈拆除,内管口处用油麻、石棉水泥填打密实,如图8-15所示。

  图15钢涨圈接口1-麻辫;2-石棉水泥;3-木楔;4—钢涨圈

  (2)企口连接

  企口连接通常可以采用刚性接口和柔性接口,如图8—16、8-17所示。采用企口连接的钢筋混凝土管不宜用于较长距离的顶管.

  图16企口刚性连接

  图17企口柔性连接

  (3)“T"形接口

  “T”形接口的做法是在两管段之间插入一钢套管,钢套管与两侧管段的插入部分均有橡胶密封圈,如图8-18所示。

  采用T形钢套环橡胶圈防水接口时,混凝土管节表面应光洁、平整,无砂眼、气泡,接口尺寸符合规定;橡胶圈的外观和断面组织应致密、均匀,无裂缝、孔隙或凹痕等缺陷,安装前应保持清洁,无油污,且不得在阳光下直晒;钢套环接口无疵点,焊接接缝平整,肋部与钢板平面垂直,且应按设计规定进行防腐处理;木衬垫的厚度应与设计顶力相适应。

  图18“T”形接口

  9、顶进

  管道顶进的过程包括挖土、顶进、测量、纠偏等工序。从管节位于导轨上开始顶进起至完成这一顶管段止,始终控制这些工序,就可保证管道的轴线和高程的施工质量.开始顶进的质量标准为:轴线位置3mm,高程0~+3mm。

  9.1挖土与运土

  管前挖土是保证顶进质量及防止地面沉降的关键。由于管子在顶进中是顺着已挖好的土壁前进的,所以管前挖土的方向和开挖形状,直接影响顶进管位的正确性,因此管前周围超挖应严格控制。在允许超挖的稳定土层中正常顶进时,管端上方允许有≤15mm的空隙,以减少顶进阻力。管端下部135˚中心角范围内不得超挖,保持管壁与土壁相平,也可以留10mm厚土层不挖,在管子顶进时切去,防止管端下沉。在不允许顶管上部土下沉地段如铁路、重要建筑物等,顶进时,管周围一律不准超挖。

  管前挖土深度,应视土质情况和千斤顶的工作行程而定,一般为千斤顶的出镐长度.如果超挖过大,土壁开挖形状不易控制,容易引起管位偏差和上方土坍塌。特别对松软土层,应对管顶上部土进行加固,或在管前安装管檐。操作人员工作时,要警惕土方坍塌伤人。

  管前挖出的土应及时外运,一般通过管内水平运输和工作坑的垂直提升送到地面.

  9。2顶进

  顶进是利用千斤顶出镐在后背不动的情况下,将管子推入土中。其操作过程如下:

  (1)安装U型顶铁或环形顶铁并挤牢,待管前挖土满足要求后,启动油泵,操纵控制阀,使千斤顶进油,活塞伸出一个行程,将管子推进一段距离。

  (2)操纵控制阀,使千斤顶反向进油,活塞回缩。(3)安装顶铁,重复上述操作,直到管端与千斤顶之间可以放下一节管子为止.(4)卸下顶铁,下管,在混凝土管接口处放一圈油麻、橡胶圈或其它柔性材料,管口内侧留有适当间隙,以利于接口和应力均匀。(5)在管内口安装内涨圈。如设计有外套环时,可同时安装外套环。(6)重新装好U型顶铁或环形顶铁,重复上述操作。顶进时应遵照“先挖后顶,随挖随顶"的原则.应连续作业,尽量避免中途停

  止.工程实践证明,在黏性土层中顶进时,因某种原因使连续施工中断,重新起顶时,顶力将会增加50%~100%。但在饱和砂土中顶进中断后,重新起顶时,顶力会比中断前的顶力小。这一点施工中应引起注意。另外在管道顶进中,发现管前方坍塌,后背倾斜、偏差过大或油泵压力表指针骤增等情况,应停止顶进,查明原因,排除障碍后再继续顶进。

  9。3测量

  顶管施工时,为了使管节按设计的方向顶进,除了在顶进前精确地安装导轨、修筑后背及布置顶铁,还应在管道顶进的全部过程中控制工具管前进的方向,这些都需要通过测量来保证.

  管道顶进过程中,应对工具管的中心和高程进行测量.测量工作应及时、准确,以便管节正确地就位于设计的管道轴线上.测量工作应频繁地进行,以便及时发现管道的偏移。当第一节管就位于导轨上以后即进行校测,符合要求后开始进行顶进。一般在工具管刚进入土层时,应加密测量次数。常规做法每顶进30cm,测量不少于1次,进入正常顶进作业后,每顶进100cm测量不少于1次;每次测量都以测量管子的前端位置为准。

  一般情况下,可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经纬仪进行轴线测量,采用垂球进行转动测量.较先进的测量方法有激光经纬仪测量。测量时,在工作坑内安装激光发射器,按照管线设计的坡度和方向将发射器调整好,同时管内装上接收靶,靶上刻有尺度线,如图8-19所示。当顶进的管道与设计位置一致时,激光点直射靶心,说明顶进质量良好,没有偏差,如图8-20所示。

  全段顶完后,应在每个管节接口处测量其轴线位置和高程;有错口时,应测出相对高差.测量记录应完整、清晰。

  9.4纠偏

  在顶管过程中,如发现首节管子发生偏斜,必须及时给予纠正,否则偏斜就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发展到无法顶进的地步.出现偏斜的主要原因有管节接缝断面与管子中心线不垂直,工具管迎面阻力的分布不均,多台千斤顶顶进时出镐不同步等。工程中通常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纠偏校正。

  (1)挖土校正法

  一般顶进偏差值较小时可采用此法。当管子偏离设计中心一侧时,可在管子中心另一侧适当超挖,而在偏离一侧少挖或留台,这样继续顶进时,借预留的土体迫使管端逐渐回位。该法多用于黏土或地下水位以上的砂土中,如图8—21所示。

  根据施工部位的不同,可分为管内挖土校正和管外挖土校正两种。当采用管内挖土校正时,开挖面一侧保留土体,另一侧开挖,顶进时土体的正面阻力移向保留土体的一侧,管道向该侧校正。如采用管外挖土校正,则管内的土被挖净,并挖出刃口,管外形成洞穴。洞穴的边缘,一边在刃口内侧,一边在刃口外侧,顶进时管道顺着洞穴方向移动.

  (2)斜撑校正法

  当偏差较大或采用挖土校正无效时,可采用斜撑校正法。如图8—22所示,用圆木或方木,一端顶在偏斜反向的管子内壁上,另一端支撑在垫有木板的管前土层上。开动千斤顶,利用顶木产生的分力使管子得到校正。此法也适合管子错口的校正。

  (3)衬垫校正法

  对于在淤泥或流砂地段施工的管子,因地基承载力较弱,经常出现管子低头现象,这时在管底或管子一侧添加木楔,使管道沿着正确的方向顶进,如图823所示.

  10、长距离顶管措施

  顶管中,一次顶进长度受管材强度、顶进土质、后背强度及顶进技术等因素限制,一般一次顶进长度最大达60~100m。当顶进距离超过一次顶进长度时,可采用中继间顶进、触变泥浆套顶进等方法,以提高在一个工作坑内的顶进长度,减少工作坑数目.

  10。1中继间顶进法

  中继间顶进就是把管道一次顶进的全长分成若干段,在相邻两段之间设置一个钢制套管,套管与管壁之间应有防水措施,在套管内的两管之间沿管壁均匀地安装若干个千斤顶,该装置称为中继间,如图8—24所示。中继间以前的管段用中继间顶进设备顶进,中继间以后的管段由工作坑的主千斤顶顶进。如果一次顶进距离过长,可在顶段内设几个中继间,这样可在较小顶力条件下,进行长距离顶管。

  采用中继间顶管时,顶进一定长度后,即可安设中继间,之后继续顶进。当工作坑主千斤顶难以顶进时,开动中继间千斤顶,以后边管子为后背,向前顶进

  一个行程,然后开动工作坑内的千斤顶,使中继间后面的管子和中继间一同向前推进一个行程.而后再开动中继间千斤顶,如此连续循环操作,完成长距离顶进。管道就位以后,应首先拆除第一个中继间,开动后面的千斤顶,将中继间空档推拢,接着拆第二个、第三个,直到把所有中继间空档都推拢后,顶进工作方告结束.

  中继间的特点是减少顶力效果显著,操作机动灵活,可按照顶力大小自由选择,分段接力顶进。但也存在设备较复杂、加工成本高、操作不便及降低工效等不足。

  10。2触变泥浆套法

  触变泥浆套法是将触变泥浆注入所顶进管子四周,形成一个泥浆套层,用以减小顶进的管子与土层的摩擦力,并能防止土层坍塌。一次顶进距离可较非泥浆套顶进增加2~3倍。长距离顶管时,常和中继间配合使用。

  触变泥浆是由膨润土加一定比例的碱(一般为Na2CO3)、化学浆糊、高分子化合物及水配制而成。膨润土是触变泥浆的主要成份,它有很大的膨胀性,很高的活性、吸水性和基因的交换能力.碱主要是提供离子,促使离子交换,改变黏土颗粒表面的吸附层,使颗粒高度分散,从而控制触变泥浆。

  一般触变泥浆由搅拌机械拌制后储于储浆罐内,由泵加压,经输泥管输送到工具管的泥浆封闭环内,再由封闭环上开设的注浆孔注入到坑壁与管壁间的孔隙中,形成泥浆套,如图8—25所示.工具管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防止泥浆从工具管前端漏出。在长距离或超长距离顶管中,由于施工工期较长,泥浆的失水将会导致触变泥浆失效,因此必须从工具管开始每隔一定距离设置补浆孔,及时补充新的泥浆。管道顶进完毕后,拆除注浆管路,将管道上的注浆孔封闭严密。

  11、存在问题

  顶管技术在我国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机械设备技术比较落后,地区差异明显,水平参差不齐,缺乏规范化,人才不足,尚待进一步宣传推广.目前而言,对顶管机械设备我国主要依赖于进口,虽然国内也有生产企业,但技术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掘进机型号种类不足以适应工程需要,我国尚无适于中强度岩层以上的岩盘掘进机,适应土质范围不宽,且耐用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够。

  从地域上说,顶管技术的发展与我国地域经济水平相适应,我国东部的顶管技术发展水平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仅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和山东五省市就占到了非开挖铺管工作量的75%。而西部地区仅在西气东输项目下有为数不多的顶管穿越工程,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差距非常显著。顶管施工技术在城市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技术水平比较高,应用比较普遍,但在中小城市应用较少,在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应用更少。在同一城市发展也不平衡,据广州市建委2004年对广州市顶管现状的有关调查发现,该市的顶管技术发展极不平衡,机械化的顶管施工不很多,手掘式顶管仍占最大比例,对顶管施工技术的采用不积极,往往不是管线铺设的首选,被看作是无法开挖的无奈之举。不同施工企业的施工水平也不平衡,有些还处在比较原始的阶段,也有一些应用失败的工程,客观上阻碍了顶管技术的推广发展。影响顶管技术应用的另一个因素是,行业规范化不够,存在同行低水平恶性竞争的现象,专业人才缺乏,现有的从业人员大多是从事一般的土木工程施工中转化而来,缺少专业训练。今后仍需加强管理,努力推广先进技术,提高施工水平和改善施工工艺。

篇三:通过工程案例归纳顶管施工的技术要点

  优选文档.

  顶管施工重点、难点

  一、工作井及接收井施工应在以下方面注意控制:①工作井及接收井的坐标点最好采用坐标控制,防备误差。②钢筋绑扎好后查收钢筋和模板,特别注意其横向钢筋的间距和数量。③上层护壁的未初凝从前,最好不要进行下圈的开挖。④支护结构有漏水现象时,注意加强观察水流量的变化及含砂情况。⑤支护时,有漏水时必然要先办理好漏水情况再连续向下挖土。⑥考虑到基坑工程的风险性,一订婚密注意基坑周围任何情况变

  化。⑦诚然作为临时结构,我们最好每圈护壁都做好试块便于今后解析。二、顶进前的准备机械设备进场后机头下井前,建议检查下面工作:①项目部各小组人员到位并进行相关项目检查。②依照起初提出的技术要求,现场查收管材。③预多1~2个用于机头和尾管连接的端面密封胶垫。..1

  优选文档.

  ④复核井两边定位钉,并采用有效措施保护。⑤井内壁标高复核点并定出洞口的横竖轴线并标示在井壁上。⑥安装密封圈,并于空隙中浇注砼也许止水化学浆液。⑦机架定位调整后于后背浇注砼,注意必定初凝。⑧足够量的膨润土到位,并合适堆放好,做好防雨与防潮措施。⑨清理洞口的麻袋、沙包、沥青纸及封洞口砖石等。⑩周围护栏设置并检查可否牢固、垂直交通梯的保护措施等。

  三、顶进过程的控制要素一旦开始顶进,就要连续进行。我们注意在下面一些方面注意控

  制:①亲近注意顶进情况如误差、顶力、转动角、进出水流量、密封仓压力等。②如期到管材厂家认识后续管材的龄期、技术要求满足情况等。③各监测点的每天监测如地面隆沉、冒浆情况、周围地貌的变化。④积淀槽中泥水的浓度、颜色及杂质情况,可否需要换水等等。⑤注意油温及液压站的运转以及报警情况。..2

  优选文档.⑥泥水分别器排泥的情况变化,掌握土层的变化并将顶进参数调整。⑦密封圈在泥水压力作用下的变形情况。⑧在软硬分界面处注意顶进速度的控制情况。⑨顶完一节管退后顶架时注意已顶管材在土体压力下的回退情

  况。⑩进出泥泵的运转声音可否正常,机头喇叭传出设备运转声音可否正常。

  3

  优选文档..

  4

篇四:通过工程案例归纳顶管施工的技术要点

  顶管施工要点及控制措施分析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种市政工程越来越多,在传统的市政管道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对道路进行封闭,严重影响到城市交通的正常进行。所谓的顶管施工,其利用顶管技术,在路面少量开挖的情况下,就可以完成管道在地下的铺设,不会对路面造成破坏,也不影响上方车辆的正常通行。在市政管道施工越来越多的今天,其优点越来越突出。

  关键词:顶管施工;要点;控制措施1顶管施工的技术概念顶管施工又称为非开挖施工方法,其属于一种不开挖或者少开挖的管道施工技术。其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需要使用顶进设备,一般是液压顶缸来提供顶力,用于克服管道在土壤前进中的摩擦力,将管道按照设计的坡度顶入到土中,然后将土方运走。在一根管子完成顶入后,再进行第二根管子的顶入。其原理是借助了液压油缸及管道之间的推力,将工具管道或者掘进机从工作井中,通过土层,推入到接收井中。在一些施工路线较长的路段,由于油缸的顶力难以克服地层的摩擦力,需要将管道进行分段,每段之间设置由中继油缸组成的移动式顶推站即中继间,且在管壁和土壤的接触处,还应该注入一些减摩剂,可以有效减少管道前进的阻力。该技术和传统的开挖技术相比,其施工成本更低,对周围的环境影响小,不会影响地面交通的正常开展,施工的噪音也较低。但该施工技术也同样存在着一些缺点,如果施工土质过软或为岩石,则管道在前进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路线偏差,或无法顶进。2顶管技术在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情况在市政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对于非开挖管道施工,顶管技术应用非常广泛。2.1顶进方法管道的具体顶进方法需要结合市政工程的要求与施工进度,施工场地的实际条件是主要影响因素,地质土壤湿度、水利条件等都将对施工造成不同影响。顶管顶进时,要规避潮性、岩石、杂填土地域与地下水。在软性地基内,应采用网格式方案,确保地基的平衡性,为后期施工提供安全保障。挤密式的土层法适合管径较小的顶管金属,当遇到岩石无法顶进时,亦可改良其顶进机头,采用破岩机头顶进。2.2设置顶管井顶管井分为工作井与接收井两种,施工方法有逆做法与沉井法,逆做法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方法,适用于地下管线较复杂,场地条件有限的地段,沉井法为不排水施工法,但其施工需占用较大的施工场地。通常在顶管井施工前,需在其四周打设高压旋喷桩或钢板桩进行止水。另外还需严格探查管线的位置与地质情况,以确保顶管井施工的正常进行,在顶管井内,导轨和顶管的位置需严格确认。同时施工人员还需设计好排水排泥系统以配合顶进施工正常进行。2.3管道的顶进操作管道顶进利用千斤顶出镐在后背不动的情况下将被顶进管子推向前进,其操作过程为:①安装好顶铁并挤牢,管前端已入土一定长度后,启动油泵,千斤顶过油,活塞伸出一个工作行程,将管子推向一定距离。②停止油泵,打开控制阀,千斤顶回油,活塞回缩。③添加顶铁,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安装下一节管子为止。④卸下顶铁,下管,接管。⑤重新装好顶铁,重复以上操作直至顶管完成。2.4顶管的接口操作

  接口工作一般运用电弧焊进行操作,即对管段顶入部分进行焊接,保证其在顶入前能够通过麻丝油毡对接口实现混凝土施工。同时施工人员需注意侧面预留一到两厘米的间隙,管道与管道之间也需保证顶进操作后仍然留有一到一点五厘米的空隙以备接口工作后期优化。

  3市政工程施工中顶管技术应用措施3.1掌握技术应用要点市政工程施工内,要准确深入的了解顶管施工的各项技术,明确顶管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具体操作,设计出可行的指导方案,全面落实顶管的操作技术,掌握顶管施工在市政工程中的实质性。3.2落实现场勘查工作现场勘查是顶管技术在市政工程中实施的基础条件。市政工程施工单位,首先要勘查顶管施工的现场,包括地质情况,顶管线路上的地下管线摸查等,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规划顶管管道的位置,提前清除现场的杂物,尽量避免与原有地下管线交叉,无法避免时应提前迁改管线;其次是现场交通的勘查,掌握路面的行车、行人情况,采用可行的交通疏导措施减轻交通方面的压力;然后是勘查顶管施工现场的排水设施,尤其是污水排水设施,以免影响市政工程现场的污水管道,合理安排污水设施及管线,保护现场的管道;最后是勘查市政顶管现场的地上构筑物,施工期间要把控构筑物的安全。3.3优化设计施工线路顶管路线是市政工程顶管技术的核心,需提前设计好顶管的路线,路线的设计中,不能出现任何矛盾问题,而且要按照市政工程的具体情况,实现施工路线的设计。顶管路线设计中,各项数据都要准确无误,体现各项数据的真实性,禁止出现数据上的误差,体现顶管线路设计的要求。3.4规范顶管技术运用顶管技术的规范性,决定了市政工程的操作质量,要规范好顶管技术的运用,才能确保市政工程的科学性。顶管技术的要点内容包括:顶管注浆、管道顶进、管道接口、管道内通讯方式、通风设施、纠偏、进出洞口措施、填充注浆、超挖注浆处理等具体步骤的规范操作。4顶管施工注意事项4.1压浆措施的注意事项要有针对性的运用触变泥浆,在顶进时,也要向管道外壁压入减阻泥浆,这样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泥浆套,泥浆套的作用是比较关键的,既能减阻,也可以起到相当程度的支撑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顶端机头尾端的压浆要跟管道顶进同步进行,在中续间和中部管节处等地方也要进行切实有效的跟踪补浆。4.2管线纠偏中的注意事项穿墙和纠偏阶段要求每顶进10cm~30cm左右测量一次。正常顶进阶段50-100cm测量一次。工具管纠偏应在顶进过程中进行,绘制工具管侧点行进轨迹曲线图来指导纠偏,管轴线偏差不允许大起大落。纠偏控制由纠偏千斤顶进行,挖进机共有纠偏千斤顶4个,纠偏角度2.5°,能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进行全方位纠偏。一般情况每次纠偏角度不大于0.5°,以适当的曲率半径逐步的返回到轴线上来,做到精心施工。纠偏由激光经纬仪进行测量,激光经纬仪发出的激光束照射在位于钻掘系统内的光靶上。根据测得的偏斜数据,操纵液动纠偏系统,使掘进系统前部铰接的机头产生偏摆,从而实现铺管方向的调节。4.3进出洞以及顶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篇五:通过工程案例归纳顶管施工的技术要点

  顶管施工重点、难点

  一、工作井及接收井施工应在以下方面注意控制:①工作井及接收井的坐标点最好采用坐标控制,避免误差。②钢筋绑扎好后验收钢筋和模板,尤其注意其横向钢筋的间距和

  数量。③上层护壁的未初凝之前,最好不要进行下圈的开挖。④支护结构有漏水现象时,注意加强观察水流量的变化及含砂情

  况。⑤支护时,有漏水时一定要先处理好漏水情况再继续向下挖土。⑥考虑到基坑工程的风险性,必须密切注意基坑周围任何情况变

  化。⑦虽然作为临时结构,我们最好每圈护壁都做好试块便于以后分

  析。二、顶进前的准备

  机械设备进场后机头下井前,提议检查下面工作:①项目部各小组人员到位并进行相关项目检查.②按照预先提出的技术要求,现场验收管材.③预多1~2个用于机头和尾管连接的端面密封胶垫。

  ④复核井两边定位钉,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⑤井内壁标高复核点并定出洞口的横竖轴线并标示在井壁上。⑥安装密封圈,并于空隙中浇注砼或者止水化学浆液。⑦机架定位调整后于后背浇注砼,注意必须初凝.⑧足够量的膨润土到位,并恰当堆放好,做好防雨与防潮措施。⑨清理洞口的麻袋、沙包、沥青纸及封洞口砖石等。⑩周围护栏设置并检查是否牢固、垂直交通梯的保护措施等。

  三、顶进过程的控制要素一旦开始顶进,就要连续进行。我们注意在下面一些方面注意控

  制:①密切注意顶进情况如偏差、顶力、滚动角、进出水流量、密封

  仓压力等。②定期到管材厂家了解后续管材的龄期、技术要求满足情况等.③各监测点的每天监测如地面隆沉、冒浆情况、周围地貌的变化.④沉淀槽中泥水的浓度、颜色及杂质情况,是否需要换水等等。⑤注意油温及液压站的运行以及报警情况。

  ⑥泥水分离器排泥的情况变化,掌握土层的变化并将顶进参数调整.

  ⑦密封圈在泥水压力作用下的变形情况。⑧在软硬分界面处注意顶进速度的控制情况。⑨顶完一节管后退顶架时注意已顶管材在土体压力下的回退情况。⑩进出泥泵的运转声音是否正常,机头喇叭传出设备运转声音是否正常。

篇六:通过工程案例归纳顶管施工的技术要点

  顶管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5.2.3.1顶管穿越商场南路与进出洞区域难点:不良地质条件对顶管施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地下通道掘进长度26m,顶管机主要穿越③淤泥质粉质粘土。该层土在具一

  定水头的动水压力作用下易于产生流砂现象,顶管机进出洞及顶进过程一旦发生流沙突涌险情,势必会对联络通道及周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故必须采取措施确保进出洞和顶进过程中的安全。

  要点:合理确定施工参数,采取有效施工措施(1)螺旋机出土口必须安装防喷装置(包括停电备用防喷装置),如果出土口发生涌喷,也会发生洞口大面积的沉降,同时过大的扰动,会引起长期的后续沉降。(2)开挖面前方的地层变形,顶管机在顶进时若前仓压力过大将导致地表隆起,这是施工中要尽量避免的。其次前仓压力过小将导致地表下沉,所以掘进的施工管理是减少地层变形的主要因素之一。(3)顶管机通过时的地层变形,在顶管机通过时,由于顶管机壳体、管节与地层之间的摩擦,以及纠偏和过大的“蛇形”推进,是引起地层扰动的首要因素。(4)管节顶进过程中,采用“随顶随压、逐孔压浆、全线补浆、浆量均匀”的原则,减少掘进后所产生的空隙而避免造成的地面沉降。(5)增加监测频率,组织专人分析监测数据,及时调整顶进参数,做到信息化施工。5.2.3.2顶管下穿管线难点:顶管下穿管线较多,顶管掘进对管线的保护是控制重点本工程顶管穿越商场南路时,在商场南路下方过街通道上方分布较多管线,距离顶管施工较近的为DN300污水管,距离顶管3.63m。在顶管机出洞、顶进中和进洞及掘进阶段土压力及姿态控制是确保管线安全可控的关键点。控制要点1:严格控制顶管掘进参数(1)严格控制进洞土体加固的质量,防止进出洞发生涌水、流砂。洞门破除前先钻探孔以判断加固体抗渗性能,防止进出洞阶段土体加固失效水土流失影

  响管线安全性。(2)顶管穿越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顶管机的掘进姿态、刀盘土压力、推进

  速度、螺旋机出土量、背土现象等可能造成土体的扰动过大,土体产生挤压变形因素,避免对管线造成不良影响。

  (3)对顶管机操作人员进行重点交底,严格控制顶管轴线与标高的偏差,确保顶进过程顺利进行,尽可能减少纠偏次数,做到及时纠偏,避免出现纠偏量过大情况,纠偏操作原则是“勤纠、少纠、适度,每顶纠偏角度应保持10′~20′不得大于1°。

  (4)管节顶进过程中,理论空隙必须用触变泥浆进行填充、密实。泥浆的实际用量要比理论大得多。并根据地面监测报表及时跟踪地面沉降情况,先采用“随顶随压、逐孔压浆、全线补浆、浆量均匀”的原则,减少掘进后所产生的空隙而避免造成的地面及管线沉降。同时,运用信息化施工手段地面及管线沉降监测结构及时调整注浆频次及注浆量。

  (5)顶管顶进靠近上埋管线段时,控制顶进速度,优化顶进过程的技术参数,避免土体对管线的挤压。顶管穿越上埋管线段时,考虑到走正坡的形式,要控制好顶管的姿态。姿态控制在轴线上方始终保持平稳的趋势。推进速度要求平稳、匀速推进(速度控制在10mm/min以内),刀盘转速要求同步(控制在0.5转/min)。

  (6)严格控制土体切削的尺度,防止超挖或欠挖,正常情况下出土量控制在理论出土量的98%~100%,一节管节的理论出土量为43立方,在穿越管道的时,通过观察土压力表,适当抬高正常顶进的0.1~0.2公斤的土压力,通过监测表报,让地面隆起1~2mm左右,顶管机超过管线后,它会自然的沉降,等顶管机顶进结束后,立刻进行泥浆置换,根据自测及第三方的监测报告进行合理的出土量和压浆量,确保污水管道的安全性。

  (7)管节上共埋设10个预留注浆孔,等通道贯通后,在注浆孔处,采用置换注浆,对施工区域内的管道进行底部加固。并通过监测来反馈信息,科学的指导注浆效果。

  (8)顶管结束后,选用0.8水灰比水泥浆液通过注浆孔置换管道外壁浆液,根据不同的土层,通过自测和监测来确定注浆压力,加固通道外土体,减少后期

  沉降。(9)矩形顶管机头上融蜡,管节上涂蜡,并勤注浆来克服背土现象,减少

  对土体的扰动(10)矩形顶管机在顶板增加4个压浆孔和顶管机壳体全面打蜡,确保顶管

  机顶进过程中不背土。(11)开顶前要复测,顶进时激光经纬仪的激光点确保轴线与实际轴线一致,

  接近管线前10m加强复测频率,确保轴线与实际轴线一致,根据土压力的设定和实际出土量(土箱出土的方量和每m的出土量方量)一致,控制出土量,根据监测和压浆量控制背土,确保管道的安全性。

  (12)收集本公司矩形顶管类似项目的成功案例,集思广益,为本次施工的圆满完成提供信息指导。

  控制要点2:加强地面及管线检测,以指导顶管掘进作业(1)开工前,向管线单位提出监护的书面申请,并办妥“地下管线监护交底卡”手续。(2)开工前,把管线详细情况和制定的保护措施以书面形式进行交底,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3)沿隧道纵线方向每约5m布设一个监测断面,每个断面分别在隧道中心轴线的顶部及两腰线位置各布设3个监测点,9个断面点,共计布设27个沉降监测点(利用第三方监测点)。(4)穿越过程中加大监测频率,用监测数据成果来指导施工。(自测结合第三方监测数据)根据施工过程中通过监测数据、施工实际情况优化施工参数,来保证对管道和管线的影响最小。(5)请第三方监测人员处于随时待岗状态,保证施工过程的监测信息的及时反馈;(6)穿越所有管线时,根据②、③的信息,确保其准确性。(7)建立健全应急保障体系,一旦发生险情确保第一时间能够予以处理和控制。

篇七:通过工程案例归纳顶管施工的技术要点

  在施工前重点梱查管道承插口是否完好无损槽口尺寸是否准钢套环是否挄设计要求迚行防腐处理刃口有无疵点焊缝是否平整肋板不环形钢板是否垂直钢套环尺寸是否准确丏无变形橡胶圀有无裂缝变形老化变质等现象对丌符合要求的材料严禁迚入施工现场

  一、施工前准备1、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审查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分析和审查,尤其对机头的类型,主千斤顶、管材的强度与接口形式、洞口构造、中继环的设置、压浆孔的布置,稳定土层的措施、环境监测及工程保护措施等内容进行了重点审查。并加强了以下方案的审查(1)各个工作井和各段顶管的单项施工方案;(2)工作井封底的措施和方案;(3)洞口、地基加固措施方案;(4)顶管穿越地下管线、顶管穿越地上构筑物,顶管穿过河道的专项保护方案。在工程施工阶段,这些方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顶管穿越高压线杆施工时,由于措施和方案健全,使沉降量控制在误差范围以内,保护了高压线杆的安全。2、工程材料和顶管设备核验材料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健因素,对进场的每种材料,严格检查其规格、型号、核对进货单及质保书中该材料的规格、型号、数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成品管等关健材料,要到生产厂家进行现场制作考察。在施工前,重点检查管道承插口是否完好无损槽口尺寸是否准,钢套环是否按设计要求进行防腐处理,刃口有无疵点,焊缝是否平整,肋板与环形钢板是否垂直,钢套环尺寸是否准确且无变形,橡胶圈有无裂缝、变形、老化、变质等现象,对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严禁进入施工现场。顶管设备进场前应检查其是否经过维修保养,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施工前应对全套设备及各类机具均应进行单。整机联动及模拟操作,确认正常后方可投入使用。3、测量复核测量工作贯穿于顶管施工的全过程,测量复核是保证顶管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对测量结果的复核,重点要控制以下内容;(1)对业主提交的测量桩点进行复测;(2)对施工单位测放的工作井,管道的轴线和标高进行定位复测;(3)对顶管机导轨轴线和标高进行复核;(4)对出洞的标高和轴线进行复核。只有上述复核内容符合要求后方可同意施工进入下道工序。4、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在施工阶段,控制的要点就是严格按照审批通过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土方案”进行施工控制,并做好关键工序工程,隐蔽工程验收,闭水试验及涂装施工的质量检验工作。由于顶管工艺的特殊性,在施工过程中,重点做好以下内容的控制;4.1工作井工作井作为顶管机的工作场地,须满足顶管过程中结构的稳定安全,且截面设计须满足顶管千斤顶、后背尺寸要求。在沉井施工过程中,重点监控沉井的终沉阶段,尤其是在地质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分析和纠偏,保证沉井下沉和干封底的质量。4.2顶管顶进在顶管施工前,要作好扎扎实实的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工作。让所有施工人员除了掌握顶管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外,还应掌握处置涌水、流砂等突发事件的方法。在奇峰管施工时,必须按照设定的管道中心线与顶管工作井、接收井建立地面与地下测量控制系统。测量纠偏是顶进的控制关键,必须贯彻“勤勤纠”的原则,并做好详细记录。当顶管顶进长度较长时,必须保证通风机械的正常运转,以确保管内通风良好,避免安全事故。接口顶合时,应保证平整对中顶入,橡胶止水圈应均匀挤压到位,接口钢套环或承插口管壁

  1/6

  密贴,木垫板无松动脱落,接口间隙均匀一致。4.2.1顶管穿越地下管道在顶管穿越地下管道时,应确保顶管在穿越过程中不影响或尽可能少影响这些管道的使用功能。所以,在顶管穿越之前,应结合原始资料,进一步调查各类管线与顶管交叉处的垂直距离,土质情况,分析可能产生的影响程度,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下列控制措施。(1)对局部土体进行加固;(2)加强对顶管周围环境和土体内应力的监测,用信息化指导施工;(3)适当放慢顶进速度,根据土体中应力变化,随时调整工具管或机头正面土压力、注浆压力及推进速度等施工参数,减少对周围土体的拖带;(4)在某些关键部位附近预先打入中100mm注浆管,配备好注浆设备,并作好预案。当发生较大土体沉降变形时,及时进行跟踪注浆以减少和控制土体沉降和变形。4.2.2顶管穿越地面建(构)筑物在顶管穿越地面建(构)筑物时,要密切注意顶进参数,做好地面沉降的监测分析,及时根据现场情况,调整施工方法,确保地面沉降的监测分析,及时根据现场情况,调整施工方法确保地面的沉降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在本工程的施工中顶管需穿越高压铁塔,铁塔基础离顶管外壁最近处0.9m。为确保高压铁塔安全,提出了采用铁塔基础预注浆的方法,使顶管顺利穿越高压铁塔,沉降量控制在5mm以内,保障了设施的安全。4.3顶管出洞顶管出洞前,必须进行以下的控制,确保顶管顺利出洞。(1)对顶管整个系统的安装,单机调试进行全面检查,并进行设备联运调试。(2)检查洞口橡胶止水圈的安装是否牢固,尺寸是否准确,是否能完全封堵机头与洞口空隙。(3)检查洞口前方的土体是否正采取了加固措施,洞口前方是否建立了沉降监测。机头出洞时,顶进操作应谨慎平稳匀速推进,首节管出洞口后应立即开始均匀压注触变泥浆。在管节出洞10—20m范围内,检查并督促施工员将切土、出泥、顶速、土压、轴线、标高等施工参数逐渐调整至正常状态。二、顶管施工应注意的问题1、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沿管线土层变化频繁,所以在顶管施工前必须了解土层的变化情况;此外对于要经过的回填土地段,需要提前加固处理,以防顶管施工后地表有过大的下沉。2、有毒气体的检测与防护顶管施工的地层一般会通过淤泥层,腐烂动、植物体会在地下形成有毒气体聚集体,危害施工人员的健康和生命。所以有人员在顶管内操作的情况下,需要定时监测管内有毒气体含量,采用通风装置予以解决。3、超前探查地下管线尽管先进的顶管设备具有在施工时探查前进路线不远距离管线的能力,但是采用在地面提前查明地下管线仍是值得开展的,这对于保证通讯、电力、上水、排水、煤气等其它管线安全运营,确保公众正常生活很有必要。4、穿越建筑时对基础的探查顶管在建筑物基础下施工时,需要明确施工路线上所遇到的基础类型,对于部分基础在顶管顶进前可采取托换、加固措施。(1)汛期施工问题。汛期施工,应做好防汛防台工作,尤其是要防止井内进水,机头被淹、停电等情况的发生,以免影响正常的工程进度。应做好已施工沉井顶部预留筋的防潮工作减

  2/6

  少不必要的人工投入。(2)管材供应问题。管材的质量,必须虽时抽查,防止在施工期有不合格的管材进场。在施工期间,应保证管材的连续供应。否则,不但影响施工进度,同时因主千斤顶顶力太大,对设备、对后座都会带来不良后果,易产生安全隐患。三、危险源的辨识

  (1)、物体打击1.顶管工作井、接收井施工过程中独脚吊杆起吊重物时绳断、脱钩、井上物体放置不当跌入井下造成的物体打击。2.顶管施工过程中吊车向工作井内下管挂管方式不当及钢丝绳卡头连接不当,钢丝绳断裂造成的物体打击。3.顶管过程中顶铁放置不当造成蹦铁产生的物体打击。4.开槽埋管施工过程中沟槽边物体放置不当跌入沟内造成的物体打击。5.顶管管材放置不当造成滑管产生物体打击。6.顶管机高压油管脱落,高压油产生物体打击。(2)、土方坍塌1.开槽埋管施工中支护不及时造成的沟槽坍塌。2.开槽埋管施工中砼路面下形成神仙土造成的土方坍塌。3.顶管工作井及接收井逆作法施工中砼井壁灌注不及时造成的土方坍塌。4.顶管工作井及接收井施工中随意改变井壁结构造成的土方坍塌。5.顶管施工中,顶进人工回填卵石地层及其它不稳定地层掘进过长造成的土方坍塌。(3)、高空坠落1.顶管工作井及接收井施工过程中,井边围栏不围护或围护不当造成的高空坠落;上下人爬梯安装不当造成的高空坠落;独脚吊杆操作人员不系安全带造成的高空坠落。2.工作井进场及转场施工中,搭设龙门吊,拆、装简易出土龙门吊,工作人员不系安全带造成的高空坠落。(4)、触电1.工地施工用电及生活用电、配电线路不符合安全规定造成漏电。2.电缆线老化、与使用功率不匹配造成漏电。3.线缆接头未用绝缘胶布包扎,接头处设搭接造成脱落。4.各种电器没有防雨、防潮措施造成漏电。5.穿越各路口明设电缆没加设防护套管产生漏电。6.无上岗证擅自上岗作业造成事故。(5)、有害气体危害1.顶管及开槽埋管施工过程中挖断不明管道造成气体泄露。2.进入现状给水井及排水检查井不留排气时间,造成气体危害。(6)、交通事故1.顶管工作井、接收井、开槽埋管施工作业面未按规定围护防护栏。2.施工作业现场未按规定设置安全警示牌、限速牌、禁止通行牌、夜间警示灯或警示灯夜间不亮造成交通事故。(7)、公用设施破坏1.地下给水管、排水管在施工中破坏。2.地下燃气管道在施工中破坏。3.地下光缆、电缆在施工中破坏。4.地上路边电杆在施工中破坏。

  3/6

  5.地上空中电线在施工中破坏。四、危险源的预防

  (1)、物体打击的预防1.顶管工作井、接收井施工过程中独脚吊杆主吊钢丝绳连接处卡头每处不应少于2个;钢丝绳每两天检查一次;吊土麻绳直径不应大于20mm,每天检查两次。起吊块状物体应装框或用吊布;吊勾应有防脱落装置;井上物体放置应距井边2米以外。圆形易滚动物体应设片塞;堆集物体高度不应大于1.5米。2.顶管施工下管时应使用专用起吊设备,改用其它装置时应通过有关人员准许。吊杆钢丝绳卡头连接不应少于2个,挂管工具应使用专用工具。主吊钢丝绳每3天检查一次。3.顶管使用顶钢应使用专用圆形顶钢,当使用其它长形顶钢时应有防蹦铁装置。4.沟槽边1米以内不准堆放物体;管材应分散放置,不准堆码。5.顶管管材在井边放置不准堆码,管材应用卡塞固定。6.顶管机高压油管接头应联接牢固,每3天检查一次,有问题及时更换。(2)、土方坍塌事故预防1.开槽埋管施工中钢板桩及支撑杆的设置现场技术人员施工前应按施工规范及技术要求进行交底。钢板桩之间的土方挖除后应马上安装横支撑,无支撑时沟槽内严禁下人。2.沟槽开挖严禁掏挖神仙土。如因地质问题造成塌方形成神仙土,悬空的砼路面板应及时清除。3.顶管工作井及接收井逆作法灌注砼井壁时分层高度不应大于1.2m。4.顶管工作井及接收井如地层结构发生变化,确需改变原设计井壁结构时应通知相关人员,同意后方可改变。5.采取人工掏土顶管施工,机头工具管刃脚应始终保持在土体之内。(3)、高空坠落事故的预防1、顶管工作井及接收井边围栏应使用国家标准脚手杆,严禁使用薄壁不合格材料做围护杆。围护立杆应深入砼井壁不小于200mm,井边围栏的具体搭设尺寸应按设计图纸施工。不得随意更改。井内上下人爬梯要焊接全封闭护栏。独脚吊杆操作人员要系安全带。

  2、工作井、接收井的进场、转场、搭设简易龙门吊、拆除简易吊脚手架杆时现场技术人员应进行安全交底,交代搭、拆顺序,施工作业人员需带安全带。

  (4)、触电事故的预防1.工地施工用电及生活用电的配置应由专业电工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交底规范》的相关要求进行配置。2.电缆线的使用期限应进行登记标识,年久老化与使用功率不匹配的电线、电缆禁止使用。3.各种电器应设置防潮措施,所有线、缆接头应、打结,并用绝缘胶布包扎。4.所有穿越各路口的明设电缆必须加设钢管防护套。(5)、有害气体事故的预防1.顶管施工应安装送风装置向工作面送风,顶进过程中发现不明管道时应通知有关人员,禁止私自处理。当地层中有异味时应马上撤离现场。2.当需要进入现状给水检查井、排水检查井施工作业时,应先打开检查井盖通风,15分钟后用明火检查井内空气含量,必要时工作人员戴防毒面具进入井内作业。(6)、交通事故的预防所有施工作业面开工前必须按要求设置安全防护栏、安全警示牌、限速牌、单行线标识牌、禁止通行牌、夜间警示灯,经安质工程师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准施工作业,夜间需有专人

  4/6

  巡视。(7)、公用设施破坏的预防1.项目开工前工程组应调查地下公用设施的现状情况,绘制现状图,标明管道的埋深、

  平面尺寸及管道的用途。2.开槽埋管施工电器近建筑、电杆等公用设施需设置测量点,施工过程中测量其变化情

  况。(8)、地层漏水事故的预防顶管施工应详细了解地层情况顶管机头处应设置防水闸板。五、事故的应急措施1.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时,施工现场负责人应马上组织现场人员进行事故急救。同时拨

  打急救电话120、110,并电话通知项目经理、安质工程师,组织保护好事故现场,以利事后调查。

  2.当发生土方坍塌事故时,施工现场负责人应马上组织现场人员进行事故急救,同时拨打急救电话120、110,并电话通知项目经理。当明确事故人员具体位置时,可配合挖掘机急救,位置不明确时人工急救。事故人员救出后马上进行人工呼吸,保护事故现场,以利事后调查。

  3.当发生高空坠落事故时应将事故伤员就地放平妥善安置,如有外伤应进行止血,拨打急救电话120、110,同时通知项目经理、安质工程师,保护事故现场,以利事后调查。

  4.当发生触电事故时,应马上切断电源,将事故人员放平进行人工呼吸。同时拨打120、110急救电话,通知项目经理、安质工程师,保护事故现场,以利事后调查。

  5.当发生有害气体中毒事故时,应马上向事故现场送风,将事故人员转移至通风良好处,平放进行人工呼吸,同时拨打急救电话120、110,通知项目经理、安质工程师,保护事故现场,以利事后调查。

  6.当发生交通事故时,现场负责人应马上组织,将伤者救出、止血、急救。同时拨打急救电话120、110,交警支队电话保护事故现场,以利事后调查。

  7.当给水管挖断时,应马上将就近阀门关闭,电话通知自来水公司抢修队8.当燃气管道挖断,事故现场不准使用明火,不准进行电器操作。事故人员马上撤离,如附近有阀门应马上关闭,同时电话通知燃气公司9.如电信通信线路破坏,马上拨打移动公司:10.当顶管发生地层漏水事故时,应马上关闭机头闸门,管内工作人员马上撤离,同时拨打110、120急救电话。五、风险辨识1、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方面的因素。在施工之前资料掌握不准,将会造成施工事故。2、施工方面的因素。施工方法的选择,施工设备的选用,人员的配备及人员的素质水平等,都将会影响到施工安全。3、监理、业主方面的因素。如果相关的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管理能力差,在施工过程中瞎指挥、冒险蛮干,也将会影响到施工的安全。4、设计方面的影响因素。设计方案的可靠性、科学性、针对性与否也会影响到施工过程的安全。5、经济方面的影响因素。如工程的造价及资金的到位情况等都会影响到施工单位的组织管理,为了降低成本、减少安全方面的投入、存在侥幸心理等也会影响到施工安全。六、风险控制1、织措施——建立健全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机构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运行,在现场建立安全组织机构,由项目经理对工程的安全工作负总责;根据工程的需要配备

  5/6

  相应的专业管理人员;配备经验丰富的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职责,既分工负责又通力合作,形成清晰的安全管理网络。从施工组织上为安全管理提供保证。

  2、技术措施——针对安全评价的风险制订预案通过对风险的辨识和评价明确了安全管理的重点,针对不可接受风险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案,消除风险或降低风险的程度,提高安全控制的能力。①施工组织设计的制定和审查工程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选择技术先进可靠的施工方法,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保证,同时也是安全施工的保障。在施工组织设计的制定和审查中要严格把关,特别是制定安全技术措施要从人员、设备、组织、机具、材料等方面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②编制专项的安全施工方案针对施工中的不同施工项目如:起重吊装工程、工作沉井的制作及现场的临时用电等,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专项的安全施工方案,《起重吊装施工方案》、《临时用电施工方案》等,在施工过程中要落实相关的安全措施。③制定应急救援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切实有效的应急救援预案,并进行现场演练,对预案的有效性进行检验,从中发现不足,进行改进。3、经济措施——加大安全方面的奖惩力度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对安全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而形成重大事故隐患或造成事故的单位与有关责任人要进行严肃的处理,决不能在安全方面存在失控的现象。对安全管理到位,符合要求的要进行重奖,形成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形成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意识的转变,形成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氛围,调动大家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4、教育措施——定期召开安全专题会议工程施工过程中要针对不同时期、不同施工部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定期召开专题安全会议,分析当前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对存在的事故隐患做到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整改措施落实不到位不放过;全体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5、检查措施——加强安全检查将隐患消灭在萌芽通过危险辨识、评价等措施,明确了安全控制的重点,在安全管理中加强安全检查。现场设专职安全管理人员2人负责安全管理,逐项地检查措施的落实情况,包括人员、设备、机具、材料、设施等是否落实到位,及时地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6/6

篇八:通过工程案例归纳顶管施工的技术要点

  24在顶进中进行科学纠偏在我们进行市政工程施工时对于顶管施工技术来讲保证施工中方向性的科学是非常必要的它直接关系着施工管道与设计要求是否相符因此施工中必须通过测量技术来对顶进偏差趋势进行科学探究一旦发现在顶进施工中出现了大范围偏差就必须通过参数调节来纠正而且纠偏过程必须保证在顶进中缓慢恢复顶管位置绝不能用力过猛否则会导致顶管设备的损坏如果施工中不仅出现了高程偏差同时还出现了方位偏差那么就要首先测量偏差大小优先进行较大偏差的纠正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顶管施工要点及控制措施分析

  作者:王丽娟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上旬》2019年第03期

  【摘要】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市政工程建设不断推进,而在市政管道工程建设中顶管施工技术的应用较为多见,它能够避免很多直接开挖管道工程的劣势,同时提升市政项目施工的质量,顶管技术施工由于施工环境为地下,施工过程中诸多因素会影响工程质量,我们在进行顶管技术施工管理时必须明确其中的施工要点,并针对顶管施工要点进行严格管控。

  【关键词】顶管施工;关键节点;控制措施

  随着市政工程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施工技术的安全和质量问题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顶管技术是非大型开挖埋设管道工程中的一种施工工艺,适用于城市工程或者是江河环境的管道施工,因其特有的价格和环保优势受到了广大建筑企业的青睐,也开始在我国各个省份和地区开展了较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

  1、市政工程顶管施工技术的优势

  ①不用对地面进行开挖,因此对城市中的道路和环境相对友好;②不需要在施工的过程中进行征地和拆迁,对地面上的建筑物和其他构造物不会有影响;③在施工过程中幅度较小不会对城市中的交通形成秩序上的干扰;④施工是透过地面进行的地下施工,不会被周边环境和气候因素影响;⑤顶管的地下施工技术对地表上的植被没有破坏;⑥市政管道不会出现形变。

  2、顶管施工技术的关键节点分析

  2.1现场踏勘及调查

  顶管施工技术前期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主要体现在现场踏勘及调查工作,主要工作如下:统计施工范围内人流和车流情况,确定施工区域内交通组织及路线,在路口设立交通导向牌疏导,必要时安排人员参与疏散交通;调查区域内地下管网情况,确定原有的电力、通讯、给水和煤气管道的位置,标识是否需要临时关停或搬迁;摸清区域内的排水系统,制定合理的排水线路,施工过程中可以设置临时管道,尽量不要影响原来的排水管道,同时应调查埋深较大的雨水渠箱、污水管道等市政地下构筑物;统计附近一些桥梁构筑物的基础、建筑物的基坑情况,如桥台基础、桩基深度及间距和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是否采用喷锚结构施工,其长度是否在顶管顶进轴线内。

  2.2针对顶管施工进行线路设计以及相应井位设置

  顶进距离由设备条件及周围环境来综合决定。考虑到工作井的造价比较昂贵,应尽量少一些工作井,尽量安排往两个方向顶进。由于设计院原有设计管道大多按照明挖方式设计,在现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场调查后尽量优化线路设计,避开不利顶管的土层、尽量让顶管线路避开结构物及树木。最好在每个工作井或者接收井内设计成检查井位。线路与附近结构物的距离设计必须考虑到以后作检查井的方便和空间,尽量避免冲突。

  2.3施工所用管材选取以及顶力设置

  在市政顶管施工中进行管材选取时必须对施工过程中的轴心受压柱情况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管材选取,在选取时必须综合考量在施工中顶管纠偏需求,必须在施工前考虑管道施工中偏心受压等情况,在管材配筋量设置、施工中钢筋布置情况等设计时做好安全余量的保留。而在顶力设置时应做好科学计算以及模型模拟工作,其实施工顶力的主要决定因素在于土质情况以及施工中注浆施工技术设计等,我们在实际施工中对顶力进行设置必须参考土层变化问题,施工中是否需要纠偏、施工中机头的切削形式等,总之顶力在施工中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4在顶进中进行科学纠偏

  在我们进行市政工程施工时,对于顶管施工技术来讲,保证施工中方向性的科学是非常必要的,它直接关系着施工管道与设计要求是否相符,因此施工中必须通过测量技术来对顶进偏差趋势进行科学探究,一旦发现在顶进施工中出现了大范围偏差,就必须通过参数调节来纠正,而且纠偏过程必须保证在顶进中缓慢恢复顶管位置,绝不能用力过猛,否则会导致顶管设备的损坏,如果施工中不仅出现了高程偏差,同时还出现了方位偏差,那么就要首先测量偏差大小,优先进行较大偏差的纠正。而如果施工中出现了机头旋转问题,就要在顶管内向机头旋转的反方向施加压力,还可以在施工中利用旋转纠正力矩来进行机头调整,提升顶管施工过程中各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效果。

  3、主要施工工艺及措施

  3.1高压旋喷桩施工

  顶管施工技术应用前应先进行现场踏勘及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顶管施工工艺。比如,项目现场地质情况为粉砂-粉土、粉砂、淤泥质粉质黏土中,地质环境较差。同时地质中的①-2层和②-2层中有上层滞水型及潜水型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在0.2-1.4米之间,地下水水位较高。为保证沉井施工保质保量、安全顺利进行,在沉井顶管进出洞口先进行地基加固,地基加固方式定为高压旋喷桩。

  本次旋喷桩采用双管法,注浆材料为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水泥浆(单液)水灰比为0.8~1.0。要求喷浆管下沉到达设计深度后,停止钻进,旋转不停,高压泥浆泵压力增到施工设计值(20~30MPa),底座喷浆30s后,边喷浆边旋转,同时严格按照设计和试桩确定的提升速度提升钻杆。

  3.2管井井点降水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为配合工作井、接收井施工,在沉井周围进行管井降水处理。

  工程场地主要在①-2层和②-2层中有上层滞水型及潜水型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在0.21.4米之间,地下水受地表水影响大。由于土层渗水量大,且管道位置较深,采取管井降水的施工措施来降低地下水位,使水位控制在基坑底至少0.5m以下。管井井点降水是在管线两侧埋置深于管底的井管,依靠深井泵或深井潜水泵将地下水从深井内提升到地面排出,使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

  其中,井管为HDPE双壁耐压波纹管,管长18米。滤布采用玻璃丝布作滤布,玻璃丝的规格为80~120目。在管井钻孔洗孔完成后,拆除钻杆并进行井管安装,回填滤料。地下水位以下井管采用透水管。下井管时先将井管牢固连接,并保证井管垂直、居中。井管下完后需及时回填滤料,滤料采用洁净级配良好的中粗砂,滤料需均匀分布在井管四周,确保出水通畅。滤料填筑高程同地层相对应,需高出含水层0.5~1.0m。

  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顶管施工控制的技术需要针对施工现场具体的环境和气候情况,保障施工工程的质量以及现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为城市化建设贡献出积极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杨久灵.市政排水管道长距离顶管施工主要影响要素及控制要点分析[J].江西建材,2016(07):97+100.

  [2]张小平.论顶管施工过程控制要点分析[J].山西建筑,2016,42(05):106-107.

  [3]黄磊.市政给排水长距离顶管施工影响要素及控制要点分析[J].江西建材,2015(18):74-75.

  [4]李根.浅析市政大口径顶管施工工艺及控制要点[J].科技与企业,2014(15):251.

  [5]王剑锋.大直径顶管穿越既有磁悬浮线路施工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11.

篇九:通过工程案例归纳顶管施工的技术要点

  顶管施工现场处理案例分析

  摘要:顶管是一项用于市政工程建设的非开槽掘进式管道铺设施工工艺。优点在于不影响周围环境或者影响较小,施工占地小,噪音小,而且能够深入地下作业,这是开挖埋管无法比拟的优点。但是顶管技术也有缺点,施工时间较长,工程造价高等,地下情况的复杂程度难以预料,给顶管带来风险。结合工程实际案例,浅谈一下现场处理方案及总结

  关键词:顶管事故处理

  顶管是一项用于市政工程建设的非开槽掘进式管道铺设施工工艺。优点在于不影响周围环境或者影响较小,施工占地小,噪音小,而且能够深入地下作业,这是开挖埋管无法比拟的优点。但是顶管技术也有缺点,施工时间较长,工程造价高等,地下情况的复杂程度难以预料,给顶管带来风险。

  结合工程实际案例,浅谈一下现场处理方案及总结。本案例为金沙路段~顶管,顶管材料为DN1400钢管,向北连续穿越河道和蟹池,顶至JE1-8#接收井,全长302米。管道中心标高-3.20,河床标高0.35。JE1-9#工作井距北侧河道20米,距东侧鱼塘13米。

  1.案例过程

  JE1-9#工作井按设计图纸施工,达到顶管施工要求。顶管施工班组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定位、割桩开洞口等一系列准备工作。第一天顶管设备调试与顶管钢管连接,晚上磨桩进洞,第二天下午6时已完成第3节钢管焊接,顶管一切正常。第三天下午第4节钢管进入河床后,因河床土质松软,顶管机头难以控制,导致机头下沉了10cm,顶管班组随即采取合理纠偏措施,在纠偏过程中,因管顶覆土层不足,导致顶管机头上方河床发生透水,后发生决堤。现场施工人员发现北侧河水窜入,大量河水涌入井内,为保证安全,施工人员从工作井内撤出。晚上23点整个9号工作井涌进的河水与河道内水位持平。

  1.原因分析1、顶管前连续多天大到暴雨,河床水位高,且高于9号井钢板桩设计高度;2、土壤含水率高,河床土质松软;3、北侧河道内顶管上部有效覆土层不够,该处顶管河底标高0.35m,顶管管中心标高-3.20m,管顶标高为-2.49m,覆土为2.84m。而后经调查该河底淤泥深1.1m,实际管顶有效覆土层只有1.74m。三、处理方案1、组织勘探单位对顶管沿线进行地质勘探,为后期顶管提供地勘参考;

  2、增加河道段覆土层及河堤高度(河道内顶管上方搭上口宽6m、下口宽16m、剔除淤泥后高4m土坝);

  3、在河道南北顶管两侧各打两口深21m深井降水,降低地下土壤含水量;

  4、对9号井高压旋喷桩北侧30m长顶管段土层进行注浆(掺水玻璃)加固。

  四、针对该实例分析

  本次顶管采用泥水式顶管机,该顶管机通过泥水在顶管机前端的工作舱获得一定的压力,用以平衡地下水和土压力。其最基本的原理就是改善了顶进方向土体的性质。泥水在压力泵的作用下进入工作舱中与前方土体接触,泥水渗透到土体中,使得土体紧密并形成一层泥膜,这样阻止了地下水往顶管机中流入,同时泥水具有压力平衡了土压力。

  顶管过程中注浆主要起以下几个作用:一是润滑减阻,将管道与土体的干摩擦变为湿润摩擦,减少摩擦力;二是起到支撑的效果,顶管过程中通过管道预留的注浆孔压力注浆,注浆压力使管道周边土体变得稳定;三是可以通过注浆,向管道四周渗透泥浆改变不好的土质,防止管道下坠。注浆可以使外壁和土体之间的间隙形成一个稳定的、连续的“套”。

  根据上述的一些原理分析本次案例,在穿越河道时,因河床底地质不均匀,导致机头突沉。班组在纠偏时,已然扰动了周边环境,压力平衡被打破。在采取纠偏过程中,舱内压力过高,而上方土压力不足,导致河床击穿透水。处置方案中首先采取清除河床淤泥,换填并筑高土坝。一是可以将井内水临时排除,二是加大顶管过程中上方土体。然后沿顶进方向河道南北侧增设深井降水,降低周边土体的含水量,这样一是降低了地下水压力,二是注浆后,能更好地改善周边土体形成一个稳定的封水“套”。考虑需要清理现场及设备维修,管道长时间处于静止状态,再次启动顶管是所产生的摩擦力较大,未避免对周边土体再次扰动,沿洞口顶进方向的30米位置进行掺水玻璃注浆加固。经过一系列措施完善后,该段顶管顺利顶进。

  五、结语

  顶管前,应对顶进条件分析。特别是穿越河道、暗塘等地质多变的位置时要有详细的地质勘查及物探报告。特别像本次案例中应扣除淤泥层厚度,压力值按实际土层厚度计算,根据不同的土质调整施工技术参数;在进洞前做好止水系统,做好工作坑的排水系统,将水引出工作井以外。严格控制出渣量及顶进速度,力求机头压力平衡。按现场实际情况配置泥浆,并采取同步注浆的方法,及时足量的注入泥浆。顶管作业停顿期,注浆不能停。注浆可防止管道周边土体坍塌,导致摩擦力增大。严格控制顶管轴线偏差,勤测量、勤纠偏、小量纠。顶管过程中对周边环境严格监测。

  参考文献:

  1.杨明友,非开挖技术在二十一世纪中国管道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2002,(2-3):14-15

  2.高乃熙,顶管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3.颜纯文,非开挖地下管线事故技术及其应用,地震出版社,1995:5-11

篇十:通过工程案例归纳顶管施工的技术要点

  顶管施工安全控制要点

  一、施工前预备1、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审查对施工组织设计进展全面、细致的讨论、分析和审查,尤其对机头的类型,主千斤顶、管材的强度与接口形式、洞口构造、中继环的设置、压浆孔的布置,稳定土层的措施、环境监测及工程爱护措施等内容进展了重点审查。并加强了以下方案的审查(1)各个工作井和各段顶管的单项施工方案;(2)工作井封底的措施和方案;(3)洞口、地基加固措施方案;(4)顶管穿越地下管线、顶管穿越地上构筑物,顶管穿过河道的专项爱护方案。在工程施工阶段,这些方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顶管穿越高压线杆施工时,由于措施和方案健全,使沉降量掌握在误差范围以内,爱护了高压线杆的安全。2、工程材料和顶管设备核验材料是工程质量掌握的关健因素,对进场的每种材料,严格检查其规格、型号、核对进货单及质保书中该材料的规格、型号、数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成品管等关健材料,要到生产厂家进展现场制作考察。在施工前,重点检查管道承插口是否完好无损槽口尺寸是否准,钢套环是否按设计要求进展防腐处理,刃口有无疵点,焊缝是否平坦,肋板与环形钢板是

  否垂直,钢套环尺寸是否精确且无变形,橡胶圈有无裂缝、变形、老化、变质等现象,对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严禁进入施工现场。

  顶管设备进场前应检查其是否经过修理保养,检查合格前方可进入施工现场。施工前应对全套设备及各类机具均应进展单。整机联动及模拟操作,确认正常前方可投入使用。

  3、测量复核测量工作贯穿于顶管施工的全过程,测量复核是保证顶管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对测量结果的复核,重点要掌握以下内容;(1)对业主提交的测量桩点进展复测;(2)对施工单位测放的工作井,管道的轴线和标高进展定位复测;(3)对顶管机导轨轴线和标高进展复核;(4)对出洞的标高和轴线进展复核。只有上述复核内容符合要求前方可同意施工进入下道工序。4、施工过程质量掌握在施工阶段,掌握的要点就是严格根据审批通过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土方案”进展施工掌握,并做好关键工序工程,隐藏工程验收,闭水试验及涂装施工的质量检验工作。由于顶管工艺的特别性,在施工过程中,重点做好以下内容的掌握;4.1工作井工作井作为顶管机的工作场地,须满意顶管过程中构造的稳定安全,

  且截面设计须满意顶管千斤顶、后背尺寸要求。在沉井施工过程中,重点监控沉井的终沉阶段,尤其是在地质条件不

  好的状况下。对施工过程中,消失的问题,应准时进展分析和纠偏,保证沉井下沉和干封底的质量。

  4.2顶管顶进在顶管施工前,要作好扎扎实实的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工作。让全部施工人员除了把握顶管操作技能和留意事项外,还应把握处置涌水、流砂等突发大事的方法。在奇峰管施工时,必需根据设定的管道中心线与顶管工作井、接收井建立地面与地下测量掌握系统。测量纠偏是顶进的掌握关键,必需贯彻“勤勤纠”的原则,并做好具体记录。当顶管顶进长度较长时,必需保证通风机械的正常运转,以确保管内通风良好,避开安全事故。接口顶合时,应保证平坦对中顶入,橡胶止水圈应匀称挤压到位,接口钢套环或承插口管壁密贴,木垫板无松动脱落,接口间隙匀称全都。4.2.1顶管穿越地下管道在顶管穿越地下管道时,应确保顶管在穿越过程中不影响或尽可能少影响这些管道的使用功能。所以,在顶管穿越之前,应结合原始资料,进一步调查各类管线与顶管穿插处的垂直距离,土质状况,分析可能产生的影响程度,依据不怜悯况实行以下掌握措施。(1)对局部土体进展加固;

  (2)加强对顶管四周环境和土体内应力的监测,用信息化指导施工;(3)适当放慢顶进速度,依据土体中应力变化,随时调整工具管或机头正面土压力、注浆压力及推动速度等施工参数,削减对四周土体的拖带;(4)在某些关键部位四周预先打入中100mm注浆管,配备好注浆设备,并作好预案。当发生较大土体沉降变形时,准时进展跟踪注浆以削减和掌握土体沉降和变形。4.2.2顶管穿越地面建(构)筑物在顶管穿越地面建(构)筑物时,要亲密留意顶进参数,做好地面沉降的监测分析,准时依据现场状况,调整施工方法,确保地面沉降的监测分析,准时依据现场状况,调整施工方法确保地面的沉降量掌握在允许范围内。在本工程的施工中顶管需穿越高压铁塔,铁塔根底离顶管外壁最近处0.9m。为确保高压铁塔安全,提出了采纳铁塔根底预注浆的方法,使顶管顺当穿越高压铁塔,沉降量掌握在5mm以内,保障了设施的安全。4.3顶管出洞顶管出洞前,必需进展以下的掌握,确保顶管顺当出洞。(1)对顶管整个系统的安装,单机调试进展全面检查,并进展设备联运调试。(2)检查洞口橡胶止水圈的安装是否坚固,尺寸是否精确,是否能

  完全封堵机头与洞口空隙。(3)检查洞口前方的土体是否正实行了加固措施,洞口前方是否建

  立了沉降监测。机头出洞时,顶进操作应慎重平稳匀速推动,首节管出洞口后应马上

  开头匀称压注触变泥浆。在管节出洞10-20m范围内,检查并催促施工员将切土、出泥、顶速、土压、轴线、标高等施工参数渐渐调整至正常状态。

  二、顶管施工应留意的问题1、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沿管线土层变化频繁,所以在顶管施工前必需了解土层的变化状况;此外对于要经过的回填土地段,需要提前加固处理,以防顶管施工后地表有过大的下沉。2、有毒气体的检测与防护顶管施工的地层一般会通过淤泥层,腐烂动、植物体会在地下形成有毒气体聚拢体,危害施工人员的安康和生命。所以有人员在顶管内操作的状况下,需要定时监测管内有毒气体含量,采纳通风装置予以解决。3、超前探查地下管线尽管先进的顶管设备具有在施工时探查前进路线不远距离管线的力量,但是采纳在地面提前查明地下管线仍是值得开展的,这对于保证通讯、电力、上水、排水、煤气等其它管线安全运营,确保公众正常生活很有必要。

  4、穿越建筑时对根底的探查顶管在建筑物根底下施工时,需要明确施工路线上所遇到的根底类型,对于局部根底在顶管顶进前可实行托换、加固措施。(1)汛期施工问题。汛期施工,应做好防汛防台工作,尤其是要防止井内进水,机头被淹、停电等状况的发生,以免影响正常的工程进度。应做好已施工沉井顶部预留筋的防潮工作削减不必要的人工投入。(2)管材供给问题。管材的质量,必需虽时抽查,防止在施工期有不合格的管材进场。在施工期间,应保证管材的连续供给。否则,不但影响施工进度,同时因主千斤顶顶力太大,对设备、对后座都会带来不良后果,易产生安全隐患。三、危急源的辨识

篇十一:通过工程案例归纳顶管施工的技术要点

P>  管道就位以后应首先拆除第一个中继间开动后面的千斤顶将中继间空档推拢接着拆第二b22斜椁校正法个第三个直到把所有中继间空档都推拢后顶进工作方告结中继间的特点是减少顶力效果显著操作机动灵活可按照顶力大小自由102触变泥浆套法触变泥浆套法是将触变泥浆注入所顶进管子四周形成一个泥浆套层用以减小顶进的管子与土层的摩擦力并能防止土层坍塌

  顶管法施工

  1、技术简介

  顶管施工就是非开挖施工方法,是一种不开挖或者少开挖的管道埋设施工技术。顶管法施工就是在工作坑内借助于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顶入土中,并将土方运走。一节管子完成顶入土层之后,再下第二节管子继续顶进。其原理是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坑内穿过土层一直推进到接收坑内吊起。管道紧随工具管或掘进机后,埋设在两坑之间。

  非开挖工程技术彻底解决了管道埋设施工中对城市建筑物的破坏和道路交通的堵塞等难题,在稳定土层和环境保护方面凸显其优势。这对交通繁忙、人口密集、地面建筑物众多、地下管线复杂的城市是非常重要的,它将为城市创造一个洁净、舒适和美好的环境。

  非开挖技术是近几年才开始频繁使用的一个术语,它涉及的是利用少开挖,即工作井与接收井要开挖,以及不开挖,即管道不开挖技术来进行地下管线的铺设或更换,顶管直径DN800—4500。通过工作井把要埋设的管子顶入土内,一个工作井内的管子可在地下穿行1500米以上,并且还能曲线穿行,以绕开一些地下管线或障碍物。

  它的技术要点在于纠正管子在地下延伸的偏差。特别适用于大中型管径的非开挖铺设。具有经济、高效,保护环境的综合功能。这种技术的优点是:不开挖地面;不拆迁,不破坏地面建筑物;不影响交通;不破坏环境;施工不受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不影响管道的段差变形;省时、高效、安全,综合造价低。

  该技术在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广泛用于城市地下给排水管道、天燃气石油管道、通讯电缆等各种管道的非开挖铺设。它能穿越公路、铁路、桥梁、高山、河流、海峡和地面任何建筑物。采用该技术施工,能节约一大笔征地拆迁费用、减少对环境污染和道路的堵塞,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技术原理

  顶管施工是继盾构施工之后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下管道施工方法,它不需要开挖面层,并且能够穿越公路、铁道、河川、地面建筑物、地下构筑物以及各种地下管线等。顶管施工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的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井内穿过土层一直推到接收井内吊起。与此同时,也就把紧随工具管或掘进机后的管道埋设在两井之间,以期实现非开挖敷设地下管道的施工方法。

  3、现状分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顶管技术在我国已得到大量地实际工程应用,且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势头,无论在技术上、顶管设备还是施工工艺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某些方面甚至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2001年上海隧道股份有限公司在江苏省常州完成了长2050m、直径2m的钢筋水泥管顶管工程,是目前已完成的我国最长的顶管工程。2001年8月~12月嘉兴市污水处理排海工程一次顶进2050m超长距离钢筋混凝土顶管,由于选择了合理

  的顶管机具型式、成功地解决了减阻泥浆运用和轴线控制等技术难题,用约5个月完成全部顶进施工,创造了新的顶管施工记录。全长3600m、管径为1.8米的钢管从23至25米深的地下于2002年9月成功横穿黄河,无论从顶进长度、埋深、地质条件,还是钢管直径在国内尚属首次。其中最长的一段位于黄河主河床上,长达1259米,还要穿越较厚的砾砂层与黄河主河槽,既是我国西气东输项目的关键工程,也是目前世界上复杂地质条件下大直径钢管一次性顶进距离最长的顶管工程。

  2001年的上虞市污水处理工程中,玻璃纤维夹砂管首次成功地应用于顶管。2008年在无锡长江引水工程中中铁十局十公司采用国产设备直径2200mm钢管双管同步顶进2500米。以上工程均标志着我国的顶管施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与世界先进水平日益靠近。然而与国外发达国家,如日本、德国等先进的机械设备及施工技术水平相比,我国仍然有着显著的差距。

  4、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我国的地下管线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加之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顶管技术将在我国地下管线的施工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非开挖技术的发展必将向规模化、规范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支持下,顶管技术的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加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本上,努力消化创新,加强研发和人才培养,其前景是非常乐观的。纵观国内外顶管技术的发展,发展方向将是多元化和多样化。

  在顶管直径方面,除了向大口径管的顶进发展以外,也向小口径管的顶进发展。目前顶管技术最小顶进管的口径只有75mm,最大的已达到5m(德国),大口径顶管有取代小型盾构的趋势。在适应性方面,发展宽范围、全土质型顶管机是必然趋势,适应范围将大为延伸,从N值为极小的土到N值为五十多的砾石,直至轴压强度达两百MPa的岩石。将微电子技术、工业传感技术、实时控制技术和现代化控制理论与机械、液压技术综合运用于顶管机械上是顶管技术的发展趋势。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型顶管机的研制将得到更多的关注,纠偏精度、自动化程度也将得到大力提高。在不久的将来,一些全自动、高精度的掘进机会成为施工机械的主流。顶管的用途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也将继续扩,从目前的主要用于管道铺设将发展为管道铺设、涵顶进、地下人行通道管棚式施工等多用途型。现在的顶管截面形状基本上都是圆形,今后的发展趋势是圆形、矩形、圆拱形、多边形等,以适应箱涵顶进等各种工程的需要,故截面形状多元化是必然趋势。目前的顶管施工形式主要为土压式、泥水加压式,以后的发展将在进一步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应用管套式、气泡式等等各种形式的顶管施工技术。随着高精度长距离测量技术进一步的发展应运,通风系统的完善,中继间技术、注浆减摩技术的进步,排渣系统的发展、刀盘切削系统、推进系统、出土输送系统、供电液压系统、监控系统、测量导向系统,等一系列技术的突破,现有的一次性顶进距离将不断刷新,各种复杂曲线顶管也将陆续出现。

  目前我国已成立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四个非开挖技术研究中心,我国国际非开挖技术协会单位会员已突破100个,数量居世界第4、亚洲第1。形成了行业协会、科研单位、研究中心和设备生产和施工企业组成的强大的阵营,而且每年不断有很多人不断加入到从事顶管等非开挖工作的行列,我国的顶管技术的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阶段。

  5、顶管法施工工艺

  顶管法敷管的施工工艺类型很多,按照开挖工作面的施工方法,可以分为敞开式和封闭式两种。

  5.1敞开式施工工艺

  敞开式施工工艺一般适用于土质条件稳定,无地下水干扰,工人可以进入工作面直接挖掘而不会出现大塌方或涌水等现象。因其工作面常处于开放状态,故也称为开放式施工工艺。根据工具管的不同可分为手掘式、挤压式、机械开挖式、挤压土层式掘进顶管。

  (1)手掘式顶管

  工人可以直接进入工作面挖掘,施工人员可随时观察土层与工作面的稳定状态,造价低、便于掌握,但效率低,必须将水位降低至管基以下0.5m后,方可施工。当土质比较稳定的情况下,首节管可以不带前面的管帽,直接由首节管作为工具管进行顶管施工,也是常用的一种顶管施工方法,也称为人工掘进顶管。

  (2)挤压式顶管

  挤压式掘进顶管一般适用于大中口径的管道,对潮湿、可压缩的黏性土、砂性土较为适宜。该方法设备简单、安全,又避免了挖装土的工序,比人工挖掘提高效率1~2倍。它是将工作面用胸板隔开后,在胸板上留有一喇叭口形的锥筒,当顶进时将土体挤入喇叭口内,土体被压缩成从锥筒口吐出的条形土柱。待条形土柱达到一定长度后,再用钢丝将其割断,由运土工具吊运至地面。其结构形式如图8-2所示。

  (3)机械开挖式顶管

  机械开挖式顶管是在工具管的前方装有由电动机驱动的刀盘钻进挖土,被挖下来的土体由皮带运输机运出,从而代替了人工操作。一般适用于无地下水干扰、土质稳定的黏性土或砂性土层。其结构形式如图8-3所示。

  (4)挤压土层式顶管

  挤密土层式顶管前端的工具管可分为锥形和管帽形,仅适用于潮湿的黏土、砂土、粉质黏土,顶距较短的小口径钢管、铸铁管,且对地面变形要求不甚严格的地段。这种工具管安装在被顶管道的前方,顶进时,工具管借助千斤顶的顶力将管子直接挤入土层里,管子周围的土层被挤密实,常引起地面较大的变形。其结构形式如图8-4所示。

  5.2封闭式施工工艺

  封闭式施工工艺一般适用于土质不稳定、地下水位高,工人不能直接进行开挖的施工条件。为防止工作面塌方、涌水对人身造成危害,常将机头前端的挖掘面与工人操作室之间用密封舱隔开,并在密封舱内充入空气、泥浆、泥水混合物等,借助气压、土压、泥水混合物的压力支撑开挖面,以达到稳定土层、防止塌方、涌水以及控制地面沉降的目的。

  (1)水力掘进顶管法

  水力掘进顶管的挖土是利用高压水枪的射流将顶进前方的土冲成泥浆,再通过泥浆管道输送至地面储泥场。整个工作是由装在混凝土管前端的工具管来完成的,其结构形式如图8-5所示。工具管的前端为冲泥舱。掘进时先开动千斤顶,由刃脚将土切入冲泥舱,然后用人工操纵水枪操作把,将土冲成泥浆。泥浆经过格栅进入真空室由泥浆管吸入工作坑,再由泥浆泵排至储泥场。冲泥舱是完全密封的,其上设有观察孔和小密封门,用于操作和维修。管道的掘进方向由中间部位的校正管控制。工具管的后端是气闸室。

  气闸室是作为维修人员进出高压区时的升压和降压之用。当前端工具管出现故障时,维修人员可通过小密封门进入冲泥舱,为防止小密封门打开后涌入大量泥水,可先封闭气闸室,经升压后再进行操作,保证气压和泥水压力的平衡。维修完毕后,再逐渐降压,恢复正常掘进。水力切削式机头生产效率高,其冲土、排泥连续进行,可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但需耗用大量的水,且需要有较大的存泥浆场地,故在某些缺水地区受到限制。

  (2)土压平衡式顶管法

  土压平衡就是将刀盘切削下来的土、砂中注入流动性和不透水性的“作泥材料”,然后在刀盘强制转动、搅拌下,使切削下来的土变成流动性的、不透水的特殊土体使之充满密封舱,并保持一定压力来平衡开挖面的土压力。此法的密封舱设置在工具管的前方,工作人员可在密封舱外,通过操作电控开关来控制刀盘切削和顶进速度。

  螺旋输送器的出土量和顶进速度,应与刀盘的切削速度相配合,以保持密封舱内的土压力与开挖面的土压力始终处于平衡状态。

  土压平衡式顶管法常用于含水量较高的黏性、砂性土以及地面隆陷值要求控制较严格的地区。其结构形式如图8-6所示。

  (3)泥水平衡式顶管法

  泥水平衡顶管常用于控制地面变形小于3cm,工作面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渗透系数大于10-1cm/s的黏性土、砂性土、粉砂质土的作业条件。其特点是挖掘面稳定,地面沉降小,可以连续出土,但因泥水量大,弃土的运输和堆放都比较困难。

  此法和土压平衡式顶管法一样,都是在前方设有密封舱、刀盘、螺旋输送器等设备。施工时,随着工具管的推进,刀盘不停地转动,进泥管不断地进泥水,而抛泥管则不断地将混有弃土的泥水抛出密封舱。在密封舱内,常采用护壁泥浆来平衡开挖面的土压力,即保持一定的泥水压力,以此来平衡土压力和地下水压力。管道顶进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管道所处土层的性质、管径、地下水位、附近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种设施等因素确定。本章将重点介绍手掘式顶管法的施工工艺。

  6、顶管工作坑的布置

  顶管工作坑又称竖井,是顶管施工起始点、终结点、转向点的临时设施,工作坑内安装有导轨、后背及后背墙、千斤顶等设备。

  6.1工作坑的种类及设置原则

  根据工作坑顶进方向,可分为单向坑、双向坑、多向坑、转向坑和交汇坑等形式,如图8-7所示。

  工作坑的位置根据地形、管线位置、管径大小、地面障碍物种类等因素来决定。排水管道顶进的工作坑通常设在检查井位置;单向顶进时,应选在管道下游端,以利排水;根据地形和土质情况,尽量利用原土后背;工作坑与穿越的建筑物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并应考虑

  6.2工作坑的尺寸

  工作坑应具有足够的空间和工作面,方能保证顶管工作顺利进行。其尺寸和管径大小、管节长度、埋置深度、操作工具及后背形式有关。工作坑的尺寸可按图8-8所示由公式进行计算。

  1-管子;2-掘进工作面;3-后背;4-千斤顶;5-顶铁;6-导轨;7-内涨圈;8-基础

  (1)工作坑的宽度:

  W=D1+2B+2b(1)

  式中W——工作坑底部宽度,m;

  D1——管道外径,m;2B+2b——管道两侧操作空间及支撑厚度,一般可取2.4~3.2m。

  (2)工作坑的长度:

  L=L1+L2+L3+L4+L5(2)式中L——矩形工作坑的底部长度,m;L1——工具管长度,m。当采用管道第一节管作为工具管时,钢筋混凝土管不宜小于0.3m,钢管不宜小于0.6m;

  L2——管节长度,m;

  L3——出土工作间长度,m;L4——千斤顶长度,m;L5——顶管后背的厚度,m。

  (3)工作坑的深度:当工作坑为顶进坑时,其深度按式(8-3)计算。

  H1=h1+h2+h3

  (3)

  当工作坑为接收坑时,其深度按式(8-4)计算。

  H2=h1+h3

  (4)

  式中H1——顶进坑地面至坑底的深度,m;H2—

  —接收坑地面至坑底的深度,m;h1——地面至管

  道底部外缘的深度,m;

  h2——管道外缘底部至导轨底面的高度,m;

  h3——基础及其垫层的厚度。但不应小于该处井室的基础及垫层厚度,m。

  6.3工作坑的施工

  工作坑的施工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采用钢板桩或普通支撑,用机械或人工在选定的地点,按设计尺寸挖成,坑底用混凝土铺设垫层和基础。该方法适用于土质较好、地下水位埋深较大的情况,顶进后背支撑需要另外设置。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沉井技术,将混凝土井壁下沉至设计高度,用混凝土封底。混凝土井壁既可以作为顶进后背支撑,又可以防止塌方。当采用永久性构筑物作工作坑时,也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等。

  7、顶进系统

  7.1基础

  工作坑的基础形式取决于地基土的种类、管节的轻重以及地下水位的高低。一般的顶管工作坑,常用的基础形式有三种:

  (1)土槽木枕基础

  土槽木枕基础适用于地基土承载力大,又无地下水的情况。将工作坑底平整后,在坑底挖槽并埋枕木,枕木上安放导轨并用道钉将导轨固定在枕木上。施工操作简单,用料不多且可重复使用,造价较低。

  (2)卵石木枕基础

  卵石木枕基础适用于虽有地下水但渗透量不大,而地基土为细粒的粉砂土,为了防止安装导轨时扰动基土,可铺一层卵石或级配砂石,以增加其承载能力,并能保持排水通畅。在枕木间填粗砂找平。这种基础形式简单实用,较混凝土基础造价低,一般情况下可代替混凝土基础。

  (3)混凝土木枕基础

  混凝土木枕基础适用于地下水位高,地基承载力又差的地方。在工作坑浇筑混凝土,同时预埋方木作轨枕。这种基础能承受较大荷载,工作面赶超无泥泞,但造价较高。

  7.2导轨

  导轨设置在基础之上,其作用是引导管子按照设计的中心线和坡度顶进,保证管子在即将顶进土层前位置正确。因此,导轨的安装是保证顶管工程质量的关键一环。

  导轨有钢导轨和木导轨两种,施工中应首先选用钢导轨,钢导轨一般采用轻型钢轨,管径较大时,也可采用重型钢轨。

  (1)轨距计算

  如图8-9所示,两根钢轨的距离控制在管径的0.45~0.6倍之间。轨距可按(8-5)式计算。

  (5)式中D——管子内直径,mm;t——管壁厚度,mm;h——钢导轨高度,mm;

  c——管外壁与基础面的间隙,一般取30mm;A0——两导轨中距,m;a——导轨顶面宽度,m。

  (2)导轨的安装方法及技术要求

  由于导轨是一个定向轨道,其安装质量对管道顶进工作影响很大。一般的导轨都采取固定安装,但有一种滚轮式的导轨,如图8-10所示,具有两导轨间距调节,以减少导轨对管子摩擦。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管顶管和外设防腐层的钢管顶管。安装后的导轨应当牢固,不得在使用中产生位移;并且要求两导轨应顺直、平行、等高,其纵坡应与管道设计坡度相一致,导轨的安装精度必须满足施工要求。

  7.3后背与后背墙

  后背与后背墙是千斤顶的支撑结构,在管子顶进过程中所受到的全部阻力,可通过千斤顶传递给后背及后背墙。为了使顶力均匀地传递给后背墙,在千斤顶与后背墙之间设置木板、方木等传力构件,称为后背。后背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当最大顶力发生时,不允许产生相对位移和弹性变形。常用的后背形式有原土后背墙、人工后背墙等。当土质条件差、顶距长、管径大时,也可采用地下连续墙式后背墙、沉井式后背墙和钢板桩式后背墙。

  (1)原土后背墙

  后背墙最好采用原土后背墙,这种后背墙造价低、修建方便,适用于顶力较小,土质良好,无地下水或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效果良好的情况。一般的黏土、亚黏土、砂土等都可做原土后背墙。原土后背墙安装时,紧贴垂直的原土后背墙密排

  15cm×15cm或20cm×20cm的方木,其宽度和高度不小于所需的受力面积,排木外侧立2~4根立铁,放在千斤顶作用点位置,在立铁外侧放一根大刚度横铁,千斤顶作用在横铁上。根据施工经验,当顶力小于400t时,原土后背墙的长度一般不小于7.0m,就不致发生大位移现象(墙后开槽宽度不大于3.0m),其结构形式如图8-11所示。

  (2)人工后背墙

  原土后背墙当无原土作后背墙时,应设计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就地取材、拆除方便的人工后背墙。人工后背墙做法很多,其中一种是利用已顶进完毕的管道作后背墙时,修筑跨在管道上的块石挡土墙作为人工后背墙,其结构形式如图8-12所示。

  7.4顶进设备

  顶进设备主要包括千斤顶、高压油泵、顶铁、下管及运土设备等。

  (1)千斤顶和油泵

  千斤顶又称为“顶镐”,是掘进顶管的主要设备,目前多采用液压千斤顶。千斤顶在工作坑内常用的布置方式为单列、并列和环周等形式,如图8-13所示。当采用单列布置时,应使千斤顶中心与管中心的垂线对称;采用并列或环周布置时,顶力合力作用点与管壁反作用力合力作用点在同一轴线上,防止产生顶进力偶,造成顶进偏差。根据施工经验,采用人工挖土,管上半部管壁与土壁有间隙时,千斤顶的着力点作用在垂直直径的1/4~1/5为宜。

  油泵宜设在千斤顶附近,油路应顺直、转角少;油泵应与千斤顶相匹配,并

  应有备用油泵。油泵安装完毕,应进行试运转。

  (2)顶铁

  顶铁是为了弥补千斤顶行程不足而设置的,是管道顶进时,在千斤顶与管道端部之间临时设置的传力构件。其作用是将千斤顶的合力通过顶铁比较均匀的分布在管端;同时也是调节千斤顶与管端之间的距离,起到伸长千斤顶活塞的作用。因此,顶铁两面要平整,厚度要均匀,要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以确保工作时不会失稳

  。顶铁是由各种型钢拼接制成,有U形、弧形和环形几种,如图8-14所示。其中U形顶铁一般用于钢管顶管,使用时开口朝上,弧形内圆与顶管的内径相同;弧形顶铁使用方式与U形相似,一般用于钢筋混凝土管顶管;环形顶铁是直接与管段接触的顶铁,它的作用是将顶力尽量均匀的传递到管段上。顶铁与管口之间的连接,无论是混凝土管还是金属管,都应垫以缓冲材料,使顶力比较均匀的分布在管端,避免应力集中对管端的损伤。当顶力较大时,与管端接触的顶铁应采用U形顶铁或环形顶铁,以使管端承受的压力低于管节材料的允许抗压强度。缓冲材料一般可采用油毡或胶合板。

  (3)下管和运土设备

  工作坑的垂直运输设备是用来完成下管和出土工作的。运输方法应根据施工具体情况而定,通常采用三角架配电葫芦、龙门吊、汽车吊和轮式起重机等。

  8、顶管接口

  8.1钢管接口

  钢管接口一般采用焊接接口。顶进钢管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和肋板保护层时,焊接后应补做焊口处的外防腐处理。

  8.2钢筋混凝土管接口

  钢筋混凝土管接口分为刚性接口与柔性接口。采用钢筋混凝土管时,在管节未进入土层前,接口外侧应垫以麻丝、油毡或木垫板,管口内侧应留有10~20mm的空隙。顶紧后两管间的空隙宜为10~15mm;管节入土后,管节相邻接口处安装内涨圈时,应使管节接口位于内涨圈的中部,并将内涨圈与管端之间的缝隙用木楔塞紧。钢筋混凝土管常用钢涨圈接口、企口接口、“T”形接口等几种方式进行连接。

  (1)钢涨圈连接

  常用于平口钢筋混凝土管。管节稳好后,在管内侧两管节对口处用钢涨圈连接起来,形成刚性口,以避免顶进过程中产生错口。钢涨圈是用8mm左右的钢板卷焊成圆环,宽度为300~400mm。环的外径小于管内径30~40mm。连接时将钢涨圈放在两管节端部接触的中间,然后打入木楔,使钢涨圈下方的外径与管内壁直接接触,待管道顶进就位后,将钢涨圈拆除,内管口处用油麻、石棉水泥填打密实,如图8-15所示。

  图15钢涨圈接口1-麻辫;2-石棉水泥;3-木楔;4-钢涨圈

  (2)企口连接

  企口连接通常可以采用刚性接口和柔性接口,如图8-16、8-17所示。采用企口连接的钢筋混凝土管不宜用于较长距离的顶管。

  图16企口刚性连接

  图17企口柔性连接

  (3)“T”形接口

  “T”形接口的做法是在两管段之间插入一钢套管,钢套管与两侧管段的插入部分均有橡胶密封圈,如图8-18所示。

  采用T形钢套环橡胶圈防水接口时,混凝土管节表面应光洁、平整,无砂眼、气泡,接口尺寸符合规定;橡胶圈的外观和断面组织应致密、均匀,无裂缝、孔隙或凹痕等缺陷,安装前应保持清洁,无油污,且不得在阳光下直晒;钢套环接口无疵点,焊接接缝平整,肋部与钢板平面垂直,且应按设计规定进行防腐处理;木衬垫的厚度应与设计顶力相适应。

  图18“T”形接口

  9、顶进

  管道顶进的过程包括挖土、顶进、测量、纠偏等工序。从管节位于导轨上开始顶进起至完成这一顶管段止,始终控制这些工序,就可保证管道的轴线和高程的施工质量。开始顶进的质量标准为:轴线位置3mm,高程0~+3mm。

  9.1挖土与运土

  管前挖土是保证顶进质量及防止地面沉降的关键。由于管子在顶进中是顺着已挖好的土壁前进的,所以管前挖土的方向和开挖形状,直接影响顶进管位的正确性,因此管前周围超挖应严格控制。在允许超挖的稳定土层中正常顶进时,管端上方允许有≤15mm的空隙,以减少顶进阻力。管端下部135˚中心角范围内不得超挖,保持管壁与土壁相平,也可以留10mm厚土层不挖,在管子顶进时切去,防止管端下沉。在不允许顶管上部土下沉地段如铁路、重要建筑物等,顶进时,管周围一律不准超挖。

  管前挖土深度,应视土质情况和千斤顶的工作行程而定,一般为千斤顶的出镐长度。如果超挖过大,土壁开挖形状不易控制,容易引起管位偏差和上方土坍塌。特别对松软土层,应对管顶上部土进行加固,或在管前安装管檐。操作人员工作时,要警惕土方坍塌伤人。

  管前挖出的土应及时外运,一般通过管内水平运输和工作坑的垂直提升送到地面。

  9.2顶进

  顶进是利用千斤顶出镐在后背不动的情况下,将管子推入土中。其操作过程如下:

  (1)安装U型顶铁或环形顶铁并挤牢,待管前挖土满足要求后,启动油泵,

  操纵控制阀,使千斤顶进油,活塞伸出一个行程,将管子推进一段距离。(2)操纵控制阀,使千斤顶反向进油,活塞回缩。(3)安装顶铁,重复上述操作,直到管端与千斤顶之间可以放下一节管子为

  止。(4)卸下顶铁,下管,在混凝土管接口处放一圈油麻、橡胶圈或其它柔性材

  料,管口内侧留有适当间隙,以利于接口和应力均匀。(5)在管内口安装内涨圈。如设计有外套环时,可同时安装外套环。(6)重新装好U型顶铁或环形顶铁,重复上述操作。

  顶进时应遵照“先挖后顶,随挖随顶”的原则。应连续作业,尽量避免中途停止。工程实践证明,在黏性土层中顶进时,因某种原因使连续施工中断,重新起顶时,顶力将会增加50%~100%。但在饱和砂土中顶进中断后,重新起顶时,顶力会比中断前的顶力小。这一点施工中应引起注意。另外在管道顶进中,发现管前方坍塌,后背倾斜、偏差过大或油泵压力表指针骤增等情况,应停止顶进,查明原因,排除障碍后再继续顶进。

  9.3测量

  顶管施工时,为了使管节按设计的方向顶进,除了在顶进前精确地安装导轨、修筑后背及布置顶铁,还应在管道顶进的全部过程中控制工具管前进的方向,这些都需要通过测量来保证。

  管道顶进过程中,应对工具管的中心和高程进行测量。测量工作应及时、准确,以便管节正确地就位于设计的管道轴线上。测量工作应频繁地进行,以便及时发现管道的偏移。当第一节管就位于导轨上以后即进行校测,符合要求后开始进行顶进。一般在工具管刚进入土层时,应加密测量次数。常规做法每顶进30cm,测量不少于1次,进入正常顶进作业后,每顶进100cm测量不少于1次;每次测量都以测量管子的前端位置为准。

  一般情况下,可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经纬仪进行轴线测量,采用垂球进行转动测量。较先进的测量方法有激光经纬仪测量。测量时,在工作坑内安装激光发射器,按照管线设计的坡度和方向将发射器调整好,同时管内装上接收靶,靶上刻有尺度线,如图8-19所示。当顶进的管道与设计位置一致时,激光点直射靶心,说明顶进质量良好,没有偏差,如图8-20所示。

  全段顶完后,应在每个管节接口处测量其轴线位置和高程;有错口时,应测出相对高差。测量记录应完整、清晰。

  9.4纠偏

  在顶管过程中,如发现首节管子发生偏斜,必须及时给予纠正,否则偏斜就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发展到无法顶进的地步。出现偏斜的主要原因有管节接缝断面与管子中心线不垂直,工具管迎面阻力的分布不均,多台千斤顶顶进时出镐不同步等。工程中通常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纠偏校正。

  (1)挖土校正法

  一般顶进偏差值较小时可采用此法。当管子偏离设计中心一侧时,可在管子中心另一侧适当超挖,而在偏离一侧少挖或留台,这样继续顶进时,借预留的土体迫使管端逐渐回位。该法多用于黏土或地下水位以上的砂土中,如图8-21所示。

  根据施工部位的不同,可分为管内挖土校正和管外挖土校正两种。当采用管内挖土校正时,开挖面一侧保留土体,另一侧开挖,顶进时土体的正面阻力移向保留土体的一侧,管道向该侧校正。如采用管外挖土校正,则管内的土被挖净,并挖出刃口,管外形成洞穴。洞穴的边缘,一边在刃口内侧,一边在刃口外侧,

  顶进时管道顺着洞穴方向移动。

  (2)斜撑校正法

  当偏差较大或采用挖土校正无效时,可采用斜撑校正法。如图8-22所示,用圆木或方木,一端顶在偏斜反向的管子内壁上,另一端支撑在垫有木板的管前土层上。开动千斤顶,利用顶木产生的分力使管子得到校正。此法也适合管子错口的校正。

  (3)衬垫校正法

  对于在淤泥或流砂地段施工的管子,因地基承载力较弱,经常出现管子低头现象,这时在管底或管子一侧添加木楔,使管道沿着正确的方向顶进,如图8-23所示。

  10、长距离顶管措施

  顶管中,一次顶进长度受管材强度、顶进土质、后背强度及顶进技术等因素限制,一般一次顶进长度最大达60~100m。当顶进距离超过一次顶进长度时,可采用中继间顶进、触变泥浆套顶进等方法,以提高在一个工作坑内的顶进长度,减少工作坑数目。

  10.1中继间顶进法

  中继间顶进就是把管道一次顶进的全长分成若干段,在相邻两段之间设置一个钢制套管,套管与管壁之间应有防水措施,在套管内的两管之间沿管壁均匀地安装若干个千斤顶,该装置称为中继间,如图8-24所示。中继间以前的管段用中继间顶进设备顶进,中继间以后的管段由工作坑的主千斤顶顶进。如果一次顶进距离过长,可在顶段内设几个中继间,这样可在较小顶力条件下,进行长距离顶管。

  采用中继间顶管时,顶进一定长度后,即可安设中继间,之后继续顶进。当工作坑主千斤顶难以顶进时,开动中继间千斤顶,以后边管子为后背,向前顶进一个行程,然后开动工作坑内的千斤顶,使中继间后面的管子和中继间一同向前推进一个行程。而后再开动中继间千斤顶,如此连续循环操作,完成长距离顶进。管道就位以后,应首先拆除第一个中继间,开动后面的千斤顶,将中继间空档推拢,接着拆第二个、第三个,直到把所有中继间空档都推拢后,顶进工作方告结束。

  中继间的特点是减少顶力效果显著,操作机动灵活,可按照顶力大小自由选择,分段接力顶进。但也存在设备较复杂、加工成本高、操作不便及降低工效等不足。

  10.2触变泥浆套法

  触变泥浆套法是将触变泥浆注入所顶进管子四周,形成一个泥浆套层,用以减小顶进的管子与土层的摩擦力,并能防止土层坍塌。一次顶进距离可较非泥浆套顶进增加2~3倍。长距离顶管时,常和中继间配合使用。

  触变泥浆是由膨润土加一定比例的碱(一般为Na2CO3)、化学浆糊、高分子化合物及水配制而成。膨润土是触变泥浆的主要成份,它有很大的膨胀性,很高的活性、吸水性和基因的交换能力。碱主要是提供离子,促使离子交换,改变黏土颗粒表面的吸附层,使颗粒高度分散,从而控制触变泥浆。

  一般触变泥浆由搅拌机械拌制后储于储浆罐内,由泵加压,经输泥管输送到工具管的泥浆封闭环内,再由封闭环上开设的注浆孔注入到坑壁与管壁间的孔隙中,形成泥浆套,如图8-25所示。工具管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防止泥浆从工具管前端漏出。在长距离或超长距离顶管中,由于施工工期较长,泥浆的失水将会导致触变泥浆失效,因此必须从工具管开始每隔一定距离设置补浆孔,及时补充新的泥浆。管道顶进完毕后,拆除注浆管路,将管道上的注浆孔封闭严密。

  11、存在问题

  顶管技术在我国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机械设备技术比较落后,地区差异明显,水平参差不齐,缺乏规范化,人才不足,尚待进一步宣传推广。目前而言,对顶管机械设备我国主要依赖于进口,虽然国内也有生产企业,但技术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掘进机型号种类不足以适应工程需要,我国尚无适于中强度岩层以上的岩盘掘进机,适应土质范围不宽,且耐用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够。

  从地域上说,顶管技术的发展与我国地域经济水平相适应,我国东部的顶管技术发展水平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仅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和山东五省市就占到了非开挖铺管工作量的75%。而西部地区仅在西气东输项目下有为数不多的顶管穿越工程,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差距非常显著。顶管施工技术在城市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技术水平比较高,应用比较普遍,但在中小城市应用较少,在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应用更少。在同一城市发展也不平衡,据广州市建委2004年对广州市顶管现状的有关调查发现,该市的顶管技术发展极不平衡,机械化的顶管施工不很多,手掘式顶管仍占最大比例,对顶管施工技术的采用不积极,往往不是管线铺设的首选,被看作是无法开挖的无奈之举。不同施工企业的施工水平也不平衡,有些还处在比较原始的阶段,也有一些应用失败的工程,客观上阻碍了顶管技术的推广发展。影响顶管技术应用的另一个因素是,行业规范化不够,存在同行低水平恶性竞争的现象,专业人才缺乏,现有的从业人员大多是从事一般的土木工程施工中转化而来,缺少专业训练。今后仍需加强管理,努力推广先进技术,提高施工水平和改善施工工艺。

篇十二:通过工程案例归纳顶管施工的技术要点

P>  电力管廊顶管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摘要:顶管施工技术是电力管廊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应进行严格的施工控制。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介绍了土压平衡顶管施工方法,希望为相应的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电力管廊;顶管施工技术;要点分析1工程概况拟改建电力管廊与陇下货联线交叉点铁路里程K10+602,管道线位与陇下货联线交角78°,交叉处陇下货联线和京上货联线线间距约5.40m。电力隧道与陇下、京上货联线两股铁路交叉处铁路位于上到场~马砦区间,平曲线段(曲线半径R=400m),两条线均为电气化铁路,60型标准钢轨,钢筋混凝土Ⅱ型枕,陇下、京上货联线货车行车对数分别为68对/日、50对/日,最高行车速度均为70km/h。节点处铁路路基与地面基本持平,铁路西侧为林地围墙、B5线,距离B5线约为79m。东侧与南环线铁路距离约22m,顺铁路向南约15m为金水路西延3#箱桥,顺铁路向北约40m为郑州市金水路西延(西站路)高压输电线路架空入地改造电力隧道。2顶管施工技术要点本次顶管施工选用土压平衡法。套管主体采用1-3.5m《顶进施工法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JC/T640)Ⅲ级管,内径3.5m,壁厚32cm,外径4.14m,管节长度2.5m,共101节。土压平衡顶管与传统的圆管涵顶进施工工艺相比,该工艺的优势在于无需开挖路基,施工工程可有效地保持挖掘面的稳定,对管道周围路基土扰动小,顶进距离长,施工周期短,占地少,工艺成熟,安全性高等。结合现有地质情况及管线埋深情况,为尽量减少施工过程铁路路基沉降,确保铁路运营安全,本次顶管施工采用土压平衡顶进法施工。

  图1土压平衡顶管示意图2.1土压平衡法施工对路基的影响根据《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运【2006】146号})》要求,工程地处铁路运行速度为70Km/h(南环线为50Km/h),属其他正线,对于经常保养的线路,水平、高低变化按6mm控制,由计算可知,本次工程最大轨面沉降为7.76mm,故线路巡检时需随时整修(委托桥工段实施)。为确保铁路运营安全,施工至铁路范围内时京上、陇下货联线需慢行,限速60Km/h,并对路基沉降进行动态观测。顶进施工应采用最佳顶进参数,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控制土体隆沉。施工前,利用维修天窗将线路整修达到维修作业标准。2.2土压平衡盾构机技术参数盾构机的各项参数应符合设计的各项指标要求,具体参数应符合下面的条件限制:(1)掘进机外径4.15m(>4.14m);(2)掘进机总长<6.5m;(3)最大纠偏角度不小于5°;(4)刀盘切削外径4.18m(大于4.14m)。(5)整机重量80t;(6)最大顶力2500t;

  (7)最大顶进行程320m2.3地面设备及顶进设备的安装该工程地面设备主要是:吊车、操作间、油泵车。顶进设备的安装如下:

  (1)导轨安装:轨底和型钢焊接成一体,并用型钢支撑。导轨安装前要先复核管道中心位置,确保导轨的高程、轴线位置准确。

  (2)后靠背安装:该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作承压壁,顶管时安装一块钢靠背,钢后背的安装要确保其受力平面与顶进方向垂直。

  (3)主顶千斤顶安装:整体吊装主顶液压动力站应平稳安装在工作平台上。油缸固定在拼装式油缸架上。安装在油缸架的油缸水平误差控制在5mm以内。

  2.4掘进机穿墙进洞顶管机等是否能正确显示其进入工作状态,然后进行联动调试,确认没有故

  障后,方可准备进洞。

  2.5管道顶进施工开始顶进时的启动顺序:(1)合上总电源开关。(2)开启注油泵。(3)开启顶进千斤顶。(4)启动纠偏油泵站。(5)启动触变泥浆泵。(6)主顶系统进入随时顶进状态。(7)随时观测掘进机顶进的姿态和趋势。(8)随时将纠偏千斤顶进行微调纠偏,以控制机头方向。暂停顶进时的停止顺序:(1)停止主顶系统的顶进。(2)关闭纠偏系统。(3)关闭触变泥浆泵(4)停止泥土运输装卸。出土方式:土压平衡顶进施工出土方式为:顶管机自动切土后,人工装进小斗车中,由

  斗车运输到管道外面,堆积一定方量后由铲车配合自卸车运出工地处理。

  2.6管道顶进的有效减阻措施减阻增长措施:为了减少顶进阻力,确保后座墙稳定安全,增加顶进长度,

  提高顶进质量,减少地表变形,施工中采取如下措施:

  (1)顶进施工连续作业,减少中间停顿时间。(2)进行信息化施工,合理选用施工的管理参数,调整处理好掘进机正面压力和排土量,顶进速度和顶力,机头纠偏量和偏转角。

  (3)采用触变泥浆进行地层支撑与减摩。顶进注浆对于机头前部注浆是为了增加被开挖土体的粘度和和易性来改善开

  挖面的状况,对于机身和管节注浆是为了利用触变泥浆减小管道外壁与其周围土

  层的摩擦系数以降低阻力,从而达到大幅度降低顶力的效果,同时注浆及时充填

  了土壁与管壁间的孔隙还起到控制地面沉降的作用。前部切削面注浆是通过主轴

  中心孔进行注浆,管道注浆分同步注浆和补浆二部分,各设独立管路。

  ①对机头尾端的注浆要紧随管道顶进同步注浆。在每次顶进中必须对顶管机头后的第一个注浆面上压注足够的泥浆,以使其形成完整的泥浆套。

  ②其他断面则按顺序作定压量的跟踪补浆。补浆每班不少于2次循环。③机头后的连续4只管子均设注浆孔,以后根据土质情况一间一或一间二设注浆孔。

  ④注浆用浆液可以购置膨润土、纯碱、CNC(工业浆糊)等材料加水配置,其比例依据土质条件和注浆位置不同而定。如机头尾部同步压浆材料要求粘滞度高、

  失水量小、稳定性好,对管道补浆则要求粘滞度较小、流动性较大以适于补充管道外周泥浆的损失。

  ⑤注浆材料要经过加水搅拌,在泥浆池静停12小时以上才能使用。⑥注浆量为建筑空隙的1.5~2倍。⑦注浆压力:大于地下水压力。⑧压浆机械:用洞口的螺杆泵通过管路压注。⑨浆机具设专人操作并详细填写压浆的原始记录和当班工作情况。中继间数量根据顶段长度设置,接力顶进,以分担对后座墙的顶进压力。采

篇十三:通过工程案例归纳顶管施工的技术要点

P>  市政工程施工中顶管施工技术解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影响着市政工程更为顺利地开展的相关因素逐渐增多,这不仅会妨碍工程施工的整体进度,而且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工程项目开展的整体难度。当前阶段,顶管施工技术已然被更为广泛地运用在市政施工工程之中,而且其施工之中有很多潜在优势,能够进一步消除市政施工工程受到环境因素的相关影响,最终可以为施工项目更为顺利地开展给予相应保障。

  关键词:市政工程;顶管;施工技术

  为了进一步促进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迫在眉睫,有效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化发展水平,从而可以提升人们的工作质量以及生活水平。在建设市政工程的过程之中,对于顶管施工技术的运用已经变得十分广泛,并且其具有很多优势,于是本文主要针对此展开以下相关研究和分析,希望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1.市政工程施工运用的几项顶管技术

  1.顶管穿墙技术

  在市政项目进行建设的时候,通过顶管技术进行穿墙,需要保证在使用之时能够将墙门板打开,还要保证顶管施工体系之中的挖掘技术设备能够使得一部分顶管进行推出。而且,在施工的过程之中,施工工作人员需要购买充足数量的低强度参数水泥粘土,并且将墙体内部进行填充,可以有效加强阻水的基本效果。但是,在施工中需要注意,如果要进一步保证止水板自身的实际耐磨性可以满足具有要求,那么就需要做到运用止水阀,进而可以有效保证顶管不出现腐蚀现象。[1]

  1.

  管道顶进技术

  在顶管进行安装的时候,工程师以及相关技术工作人员要更为严格地控制实际施工进度和施工速度,利用科学有效的方式调节施工进度,避免在设计之中出现冲突,或者是在施工之时出现工程延误的现象。为了可以实现上述的理想效果,需要在管道顶进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到及时观察、记录并且分析相关施工数据,便于为未来的管道顶进施工奠定一定施工基础。

  1.注浆施工技术

  注浆主要就是指使得浆液可以顺利注入到顶管的周边存在的缝隙当中,其中主要成分就是砂浆。胶结的基本作用就是利用液体钻井液有效减少顶管和周边土壤之间产生的摩擦,并且可以保护顶管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当施工结束之后,针对所注入的悬浮液展开脱水干燥处理,能够使得顶管真正固定在地面之下,进而可以起到加固以及保护的基本作用。

  1.实际案例分析

  1.工程施工概况

  本工程为某省地下人行通道施工项目,地下通道横穿道路,道路的总宽度为19米,双向两车道,机非混行。南北两侧都属于办公大楼区域,地下人行通道施工工程一共有两条通道,两个通道之间呈现出对称形态,现在预针对其展开矩形顶管施工。

  1.顶管穿越施工监测的基本控制

  1.参数采集和沉降的相应控制

  在施工之前,针对施工道路实际情况给予详细调查和分析,确认顶管施工工程实际影响范围和针对路面的沉降以及开裂基本影响情况,并且和下穿施工之中的沉降量展开对比,最终可以指导施工。

  顶管本体以及周边的环境监测主要范围是:顶管外侧两倍开挖的实际深度的范围之内。依照相关的文件基本要求,本次施工项目进行监测的主要内容包含:顶管地表沉降的实际监测工作、管节顶部的沉降以及顶管周围收敛和管线沉降的基本监测等。

  1.加密监控的实际频率

  在顶管进行穿越施工道路的过程中,加密监测实际频率,需要同时在下穿道路之中依照监测数据,做到及时有效优化并调整各个类型施工的具体参数。

  1.钢板铺设

  为了可以有效保证施工道路之间可以安全行车,在顶管顶进施工之中,出现地面沉降实际值超过了预警值的现象,需要通过路面添加钢板的铺设这种形式来进一步解决路面所出现的沉降问题,分别通过20毫米厚、9米或者是12米长的钢板,并且使得钢板中心和矩形顶管之间进行的中心进行重合[2]。

  1.障碍物探测

  为了可以有效保证顶管机能够顺利下穿到施工道路之中,在顶管始发之前需要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单位针对顶管周边到洞身的实际范围之内所有障碍物、地层异常现象给予探测,这一次的探测主要是对于地下障碍物以及地层内部是否出现空洞等相关现象给予探测,针对探测出来的主要问题,需要针对其给予专项方案给予处理,待处理完成之后才可以进行顶管施工。

  1.

  顶管施工技术在市政建设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

  1.在施工之前需要做到相关准备工作

  顶管施工技术针对将要施工的地点实际地质要求很高,要提前针对施工地点展开实际考察。顶管施工技术要求土质十分松软或者是水分比较富足的软土层,不然对于施工的开展也十分不利。另外,针对整个市政施工项目施工过程制定出更为详细的施工计划,可以为实际施工项目作出科学指导。需要提前考虑到施工之中会出现的一些紧急情况,并且给予针对性解决对策。提前准备好实际施工方案以及解决对策,能够进一步保证市政施工项目更为顺利地展开。

  1.提前针对施工设备展开质量检测

  为了可以有效保证市政施工项目可以更为顺利地进行,需要有效保证施工设备的实际质量,这可以为项目在规定时间之内完成提供有效保证。在正式施工之前,需要针对已经安装好的施工设备进行调试,避免在顶管施工之中出现突发性问题[3]。比如在进行顶管监测的时候,试顶的有关操作需要通过专业化技术人员进行操作,这针对专业技术水平等都具有很高要求,而且施工操作不恰当,还会带来相应危险。在进行顶管调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油压的实际变化基本情况,当上升至5-10MPa值时,展开停泵的操作,进一步减少意外事故的出现几率。

  1.预留充足顶力

  顶管施工作业过程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施工周边地质情况,将要完成施工管道的实际宽度直径以及管道自身的施工材料等相关因素。所以,需要预留充足顶力,可以为施工建设完成之后需要转变管道的实际方向保留足够的力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市政工程之中的不断推进之下,技术工作人员已经十分广泛地运用顶管相关施工技术。但是,由于目前并不能够全面促进顶管技术的实际使用效果,因此,需要有关施工技术人员进一步加强针对施工项目展开有效研究,而且在工程之中作出针对性总结和分析,全面分析出相关注意事项,通过科学控制对策,可以为工程顺利地开展做出基本保证,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市政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最终可以为市政顶管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江心.市政工程中顶管施工技术要点探讨[J].砖瓦,2021,(11):129-130.

  [2]陈平.市政工程施工中顶管施工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21,(07):183+185.

  [3]朱伟捷.市政工程中顶管施工技术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1,6(14):131-132.

推荐访问:通过工程案例归纳顶管施工的技术要点 归纳 要点 施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