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部队信息化建设现状12篇

时间:2022-11-27 08:56:34 来源:网友投稿

部队信息化建设现状12篇部队信息化建设现状  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  贾红丽;刘钢;王健  【摘要】Armyequipmentmanagementinformat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队信息化建设现状12篇,供大家参考。

部队信息化建设现状12篇

篇一:部队信息化建设现状

  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

  贾红丽;刘钢;王健

  【摘要】Armyequipmentmanagementinformatizationisthekeypartoftheequipmentcon-struction.Thepaperdefinestheconceptsandmeaningofarmyequipmentmanagementbasedonanal-ysisofequipmentmanagementnewrequirementsonthebasisofsystematicwarfare.Itanalyzestheactualityofarmyequipmentmanagementinformatizationconstructionandpresentsthecountermeas-urestoscientificallyboostingthearmyequipmentmanagementinformatizationconstruction.%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是装备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分析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对装备管理新要求的基础上,对装备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提出了科学推进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期刊名称】《装备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00)001

  【总页数】4页(P20-23)

  【关键词】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体系作战

  【作者】贾红丽;刘钢;王健

  【作者单位】军械工程学院装备指挥与管理系,河北石家庄050003;军械工程学院装备指挥与管理系,河北石家庄050003;71697部队;军械工程学院装备指挥与管理系,河北石家庄05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23

  部队装备管理作为装备建设中带有全局性、基础性和经常性的工作,是促进部队战斗力生成、巩固和提高的重要保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以装备管理信息化为主线的装备管理转型。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的规律特点,深化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切实提高部队装备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推动装备管理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由粗放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将是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形态,为我军装备管理建设指明了方向。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指以信息系统为支撑,利用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和联通性,把各种作战要素、作战单元、作战系统融合集成的整体作战能力[1]。它是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的基本形态,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军核心军事能力的时代体现。其基本内涵是:信息主导、系统兼顾、体系增能、精确作战,最终提高体系的整体作战能力。随着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深入开展,其对部队装备管理提出了以下要求。1)“一体化”管理,实现由分散管向集约管的转变。信息化条件下的装备管理必须在优化系统结构,加强体系建设,提高整体效能上下功夫。以综合信息系统为核心,依据信息系统运行模式,结合编制装备及管理实际,建立装备信息管理中心,将部队不同管理层次、不同管理机构连接起来,把装备战备、训练、维修、弹药器材供应及日常管理等业务信息有效整合,实现部队装备管理各层级、各专业的一体化[2]。2)“精细化”管理,实现由粗放管向精确管的转变。信息化条件下的装备管理强调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流程,使精细化管理体现在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针对装备日常管理重复性、周期性、综合性等特点,注重对日常维护保养信息的采集、动态

  动用使用信息的积累和实时传递、存储,为实现保障信息的精确掌控、保障需求的精确预计、保障指挥的科学决策、保障物资的精确配送提供依据[3]。3)“智能化”管理,实现由常规管向科技管的转变。装备管理的“智能化”改造,能够有效促进作战效能的提升。应用装备智能检测设备,平时对装备状态进行精确监测,战时为装备快速抢修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安装装备工况记录仪,实现主战装备技术状况的实时监测、故障的智能分析和自动报警;采取不解体检测、装备故障快速修复等新手段,探索装备定时维修与视情维修、现场维修与远程技术支援相结合的装备维修保障模式,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智能化”管理的要求。4)“实时化”管理,实现由阶段管向全程管的转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作战模式体现为快速、高效,对装备管理的高效性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依托军队综合信息网,链接各类装备管理要素,形成部队不同层次纵向一体、装备库室场站横向一体、装备保障平战一体的网状管理格局。对各个库室场所、各类武器装备、各项管理活动进行实时远程监控,对装备动用使用、器材弹药供应能实施网上申请、网上审批、网上调拨,对装备维护保养、难点故障诊断组织网上专家会诊、远程技术支援[4]。信息技术为实施装备管理一体化、精细化、智能化、实时化提供了基础和可能,因此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信息化条件下部队装备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以上4个转变的根本条件。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是部队装备管理领域的信息化,是指在部队各级相关领导机构的统一组织和规划下,以信息化战争需求为牵引,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军队信息网络平台,深入开发、利用装备建设过程中的信息资源,在构建以政策、法规、人才、技术、标准、安全、经费等为保障的综合体系基础上,对管理目标进行实时动态控制,实现装备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的过程[5]。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促进或加速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的各项工作,涵盖部队军、师(旅)、团各个层次和各

  类专业,涉及管、供、修、训、战等各项业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建设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部队装备管理主体的信息化。部队装备管理人员是装备管理的主体,是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决策者和执行者。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切活动都必须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与之相结合才能进行。因此,装备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是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没有装备管理人员的信息化,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将无从谈起[6]。2)部队装备管理客体的信息化。部队装备管理的客体,也就是部队装备管理的对象,既包括武器装备,也包括管理人员、使用人员、管理设施设备等管理资源。装备管理客体的信息化,主要是指利用智能识别、工况采集、智能检测等信息技术将装备管理客体的各种有用信息转变为能为装备管理信息系统所识别的数字信息,以实现装备管理的动态可视。3)部队装备管理手段的信息化。装备管理手段是实现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措施和途径。装备管理手段信息化主要是指通过加强装备管理信息化软、硬件建设,积极开发各种智能化设备和信息系统,实现装备管理的精确性和高效性。4)部队装备管理业务的信息化。根据装备调配供应、储存保管、动用使用、维修保障等业务工作的需要,开发管理信息系统,运用网络等传输技术手段,达到信息传输实时性、通信及时性和工作协同性,实现业务的一体化管理,提高业务处理能力。5)部队装备管理决策的信息化。综合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先进技术手段,以装备信息末端采集手段为基础,以装备数据库为支撑,通过网络或交互式管理系统,为装备管理决策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使管理决策更加科学。6)部队装备管理环境的信息化。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信息化的发展环境。通过营造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安全管理环境和建设管理环境,推动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我军武器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探索,总部机关、各军兵种部门、各部队单位根据业务需要,开发了各自的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和数据库,为我军的武器装备科学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特别是近年来,我军信息化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级装备管理机构已配备相应的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库室场所已具备完备的安全设施,信息自动处理和辅助决策技术已广泛应用,为我军装备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撑。但还应看到,当前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还不容乐观,存在着系统分散开发、功能单一、数据标准格式不统一、编码不规范、兼容性差等问题[7]。主要体现在: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力度不大,系统配套还不够完善。现有信息管理网络并没有延伸到各个装备场所,相关配套设备还不够完善。主要原因是论证不够、经费不足,后续的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没有经费支持,难以为继。2)软件系统不兼容,功能单一,利用率低。当前,部队配发使用的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种类繁杂,软件系统兼容性差,难以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有的系统功能单一,通用性不强;有的设计初衷欲求综合全面,但却忽视了实用性。主要原因是现行装备管理体制所造成的多头领导、分散管理,顶层设计和一体化建设不足,以及建设、使用、管理的不统一[8]。3)运行机制不健全,系统运行使用不经常、不规范。在信息化管理中,缺少相应的信息化管理规范、制度来为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提供基本支撑,在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存储、使用、安全等各个环节,缺乏制度规定和强制约束,造成责任不明,效率不高。主要原因是对相关的建设制度、使用制度和管理制度缺乏及时、深入的研究,致使配套的法规、条例未能及时确立并发挥作用。4)信息化管理、使用、维护人才匮乏,人员整体素质难以满足管理需要。当前,装备系统士兵主要以高中、中专学历为主,大专以上学历较少,信息化能力素质普遍不高。

  大量的信息化设施设备缺少懂技术、会管理、善维护的技术人才来操作,不会用、用不好、管不好的情况时有发生。其原因是部队装备人才先天储备不足,加之部队装备人才流动性强和个别领导对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致使人才流失严重,培养补充力度不够,难以满足信息化管理对人才的需要[9]。推进部队装备信息化建设发展,必须紧贴其能力需求,着眼建设全局,更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模式,打牢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装备保障能力的基础。4.1加强统筹规划,搞好顶层设计一是标准规范和技术体制的统一。把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纳入部队全面建设和装备建设的大系统中去,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论证、统一标准、统一设施、统一组织、统一验收的要求,科学制定建设规划,合理确立建设标准,建立健全建设机制。二是做好信息资源的科学规划和管理。在建设论证阶段,应将资源规划与建设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做好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全系统全过程全寿命规划,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三是组织好需求论证。由总部机关牵头,各个层次、各个专业的装备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参与,以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需求为基础,确定建什么、怎么建,保证建设的正确方向,确保需求具体而准确[10]。4.2夯实信息基础,完善运行机制一是做好装备基础信息建设。切实把单装基础信息、单装质量状况、配套状况、服役履历、修理履历、使用管理情况搞清楚,切实把装备管理中所有软件、硬件情况搞清楚,并从中找出对当前条件下部队装备管理规律的阶段性认识,分析当前部队装备管理的突出问题,加强标准制度建设,为提高装备战斗力和保障力提供基本依据。二是加强部队装备规范化管理。结合信息化管理模式,修改完善现行的装备管理法规、制度、标准、规范,提出装备库室场站等基础设施、管理手段、规章制度的配套标准。针对检查考评重过程、轻质量,定性多、定量少等问题,依托信息系统,通过量化考评指标,制定装备管理综合考评实施细则,提高部队装备管理考评的系统性和

  科学性。三是健全装备信息化管理机制。着眼部队装备管理转型需要,建立一套适应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运行机制。规范部队装备管理各项工作、各个环节和具体的业务流程,规范信息采集、处理、维护等方式方法,确保信息的实时共享和高效利用。4.3加速人才培养,提高信息素质一要加速信息化管理能力培养。采取制度学习和在外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部队官兵的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强化信息主导观念,提高官兵运用现代管理思想、方法和技术,解决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实际问题的能力[11]。二是要加强教育引导。要结合日常学习教育,加强对自身及所属人员信息化建设基本常识的教育学习,掌握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消除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的认识误区,打牢立足现有条件、现有装备搞好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的思想根基。三是要优化知识结构。把信息化知识学习作为自身基础理论学习的必修课,增加知识储备,改善知识结构,使知识更新紧跟科技发展步伐,突出对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装备管理操作流程、配套软硬件等知识的学习,适应装备管理信息化需要。四是要勇于实践创新。在装备管理实践中强调信息化手段的普及应用,提高驾驭信息化装备的能力,善于在管理活动中接受新的理念和方法,积极创新装备管理机制、方法、手段,通过学习实践提高能力素质,满足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12]。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军信息化建设的深化发展,对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也会提出新的需求。紧密跟踪部队装备管理实践,加强对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动态掌控,并持续开展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军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推动装备建设向深层次发展,更好地满足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需要。

  【相关文献】

  [1]李兴柱,李富荣,张晖.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100问[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1:120.[2]凌永顺,万晓援.武器装备的信息化[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99-103.[3]于春风,张炜,赵乾.联合作战装备精确保障问题研究[J].装备学院学报,2013,24(2):27-30.[4]张航江.部队装备管理概论[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0:27-51.[5]苏冀东,于洪敏.浅论装备管理信息化[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5,19(1):32-35.[6]郭文晖,于洪敏.军事装备管理创新[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47-53.[7]闫莉,宋桂合.武器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信息技术,2009(23):39.[8]杜汪洋,巩伟,刘国庆,等.对我军装备建设信息化的思考[J].装备学院学报,2012,23(3):98-101.[9]陈伟,唐金国,赵路华.加强顶层设计,促进我军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7,21(4):1-5.[10]董建敏,赵国娟,王君学.提升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军事人才信息素养之方略[J].继续教育,2012,26(4):54-56.[11]吴梦进.深入贯彻主题主线战略思想,推动军队人才建设创新发展[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2,13(3):64-67.

  

  

篇二:部队信息化建设现状

  浅谈消防信息化人才队伍现状及建设

  张亮【摘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和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消防部队灭火救援、防火监督和日常办公已经离不开信息化技术和手段的支持,特别是近几年来信息化技术在消防部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实现信息化技术的人才队伍建设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当前消防部队信息化人才队伍的现状,并对其建设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期刊名称】《电子制作》【年(卷),期】2015(000)016【总页数】1页(P37-37)【关键词】消防;信息化人才;现状;建设建议【作者】张亮【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公安消防支队山东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

  0引言当前,消防部队的信息化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作用日渐凸显,信息化的技术和手段已经渗透日常办公的各个角落,并在灭火救援和防火监督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无论消防信息化发展速度多么快,技术如何先进,人都是决定性的因素,制定计划,实施、建设、培训、使用和维护都离不开人,人才队伍的建设关系到消防信

  息化的发展。1当前消防信息化人才队伍现状由于国家的信息化发展起步较晚,全国消防的信息化建设也是近几年才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全国性的信息化人才建设却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造成了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落后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目前,消防部队的信息化发展建设主要依靠各单位信通部门人员。过去,全国消防是没有信通部门编制的,而是由其他部门人员兼任,而且起初只是负责简单的有无线通信,对专业技术要求不高,人员配备数量很少,素质参差不齐,业务不精。随着近年消防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原有的技术人员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大的信息化工作量,虽然消防部门也在发展,在全国消防部队正式有了信通部门的编制,但是配备人员仍然太少,而且存在配备不到位的现象。就拿笔者所在的单位来说,支队配有两名信通干部,需要负责支队机关、十五个大队和五十多个中队及直属单位的有无线通信和各种通信设备装备的日常维护,上级推广部署的各种信息系统的安装、调试、培训、使用和维护,还要担负各类应急通信保障任务,现有的编制配备根本无法满足如此巨大的工作量。而且信通部门没有战士编制,很难达到应急通信保障任务的要求,虽然可以由作战指挥中心的战士兼任应急通信保障分队成员,但是支队一级的作战指挥中心人员还负责二十四小时的接处警指挥调度和各级指令的上传下达,自顾不暇,根本无力承担应急通信保障任务。再有,基层中队的通信人员配备同样较少,通常只有一至两名,主要负责本单位的出警,同时负责辖区的道路水源普查,重点单位预案地编制以及日常琐事,数量少,工作量大,无通信方面专业技术,使得基层通信人员无法适应现在的信息化技术发展,这就导致支队一级信通人员对基层信息化进行经常性和重复性地培训和维护,从而加大了工作量;而且基层通信人员不固定,流动性较大,专业水平不高,即使培养出素质较高的人可能就要面临复员退伍,容易造成人才流失。信息化人才的缺乏会成为制约进一步推进消防部队信息化发展的隐患。因此,消防

  部队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已经刻不容缓。2消防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消防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必须服从并服务于消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加强消防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需要解决消防部队信通岗位的编制问题,建立切实可行的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信息化人才发展的空间、政策和制度等。2.1加强消防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首要任务是要解决信通岗位的编制问题消防信息化已经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各种新技术新装备已经或者将要投入使用,应急通信保障任务越来越繁重,目前的应急通信保障分队是由各单位信通岗位和作战指挥中心岗位人员组成,并没有这个岗位的正式编制,造成了人员数量不够、临时拼凑、技术不精等问题,无法真正形成有效的战斗力。应该增加应急通信保障分队这个岗位的编制或者增加信通岗位战士的编制,由信通岗位战士兼任应急通信保障分队成员,在编制上保障人才需求,即可以解决人员数量不够的问题,又可以保证成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完成有效的应急通信保障分队编成,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同时,可以招收信息化专业政府专职消防员,作为消防信息化人才队伍的补充,充实基层一线信息化岗位,提高基层信息系统和新装备的使用维护水平。2.2正确认识信通部门的工作,提升信通部门的地位消防以灭火救援和防火监督作为主要工作,所有部门都是围绕着这两项工作开展,为其提供服务和保障,信通部门作为服务部门中的一员,一直处于不被重视的处境。然而在消防信息化建设中信通部门是主力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只有提升信通部门的地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才能推动消防信息化建设稳步前进。2.3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改善信息化人才待遇消防信通岗位人员也属于一线作战人员,一旦发生重大灾情,信通人员需要随行出动做好应急通信保障,同时还要保障日常通信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应该属于特

  殊岗位。建议给予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在人才保留、特殊津贴和培训学习等方面适当政策倾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其更好的服务于消防事业。2.4加强在岗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再培训再教育消防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作为信息化技术人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适应消防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对于在岗的信息化技术人员,无论其学历和专业如何,多提供再培训再教育的机会,鼓励其多参加关于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使其不断接受新知识、掌握新动态、把握发展方向,为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参考文献】[1]戴茂华.浅谈如何加强消防部队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科技与企业.2012(22)[2]张曙光.顾怀敏.徐旭东.医学信息工程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12)[3]何新伟.对当前消防部队应急救援通信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2010-11-01[4]党芬.王敏芳.我国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现代情报.2005(11)

  

  

篇三:部队信息化建设现状

  基于系统思考的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冀松娅;苏坤洋;贾红丽;葛阳

  【摘要】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事关我军部队装备建设整体和长远的重大课题,是一项涉及多领域、多层面、多要素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整体把握,科学指导.系统思考作为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崭新理论和工具,是正确认识和指导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种有效方法.首先介绍了系统思考的基本理论,然后分析了我军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并强调了在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引入系统思考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利用系统思考推动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Thearmyequipmentmanagementinformationconstructionisasignificantmatterrelatingtothewholeandlong-termdevelopmentofthearmyequipment,andacomplicatedsystemengineeringinvolvingmanyrealms,levelsandfactors.Asabrand-newtheoryandtoolsolvingcomplicatedsystemproblems,systemthinkingisakindofeffectivemethodforustounderstandandguidethearmyequipmentmanagementinformationconstruction.Thepaperfirstlyintroducesthebasictheoryofsystemthinking.Thenitanalyzesthesituationofthearmyequipmentmanagementinformationconstructionemphasizingtheimportantmeaningofsystemthinkingusedintheinformationconstruction.Lastly,itputsforwardsomesuggestionsofpromotingarmyequipmentmanagementinformationconstructionundersystemthinking.

  【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

  【年(卷),期】2011(031)010

  【总页数】4页(P150-153)

  【关键词】系统思考;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

  【作者】冀松娅;苏坤洋;贾红丽;葛阳

  【作者单位】公安海警学院后勤管理系,浙江宁波,315801;军械工程学院装备指挥与管理系,河北石家庄,050003;军械工程学院装备指挥与管理系,河北石家庄,050003;军械工程学院装备指挥与管理系,河北石家庄,05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237

  装备管理是部队经常性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提高装备使用效能的关键环节。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战争形态的变化、我军新的历史使命和装备建设的发展对部队装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大力加强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装备管理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是信息化条件下提高部队装备管理效益的本质要求和必然趋势。然而,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一项实现装备管理跨越式发展的创新性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因素多,涵盖范围广,具有很强的系统协调性和整体联动性,盲目建设必然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弱化建设效果[1]。系统思考作为一种认识和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科学方法论,为我们研究和指导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和视角。因此,把系统思考理论和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对于深刻把握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理清建设思路,实施科学决策,在更高的起点上推动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谓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要素相结合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构成系统的要素之间的排列组合顺序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称为系统的结构

  [2]。系统中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联结构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称为系统整体结构。系统思考(SystemThinking)就是基于系统整体结构去考察事物,以期全面准确把握事物本质规律的一种整体动态思考方法。简而言之,就是系统地思考系统。系统思考的艺术在于它能够使我们看清问题背后复杂而微妙的结构,从而用整体、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而不拘泥于细节之中。它源自系统动力学,以系统方法论的基本原则研究对象系统,是分析研究和解决处理复杂系统问题的一种系统方法架构,其核心思想是唯物系统辩证观[3],显著特点是整体性、关联性和优化性。经过多年发展,系统思考理论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思维架构,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实用的分析模型,成为帮助人们认清整个系统变化形态的有效工具。系统思考的理论要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辩证思维(DialecticalThinking)。将所研究的对象作为一个系统问题来看待,从整体、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出发,分析系统内部及与外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科学认识研究对象,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辩证的观点是系统思考的理论基础。(2)问题内生(ProblemsStemmingfromtheInner)。所谓“内生”就是把问题的根源归因于内,认为系统行为的发生和发展主要地取决于其系统内部的动态结构和反馈机制,系统在内外动力和制约因素的作用下按一定规律发展演化。“内生”的观点是系统思考的理论核心。(3)模型分析(AnalyzingintheModels)。系统思考理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通过对现实系统构建模型来实现的。通过抽象化的模型,可以直观形象地看清系统内部的关联和结构,抓住系统的本质。模型分析是系统思考的理论工具。(4)驾驭系统(SteeringSystem)。系统思考不但关心系统的预期行为,也关心人们对系统的所作所为。通过系统思考,人们可以拨开迷雾,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解而不是症状解,进而得心应手地把握系统。驾驭系统是系统思考的理论归宿。

  在实践中,系统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通常是看长期处理近期,看全局掌握局部,看动态把握静态。对于如何进行具体操作,系统思考大师彼特·圣吉(PeterM.Senge)在其《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构筑了系统思考的分析工具——系统结构模型,从而提供了一个揭示复杂现象背后的单纯之美的方法。系统结构模型的基础是系统基模。所谓系统基模(SystemArchetype)就是系统的基本结构模型,是指那些具有基本功能的共性结构,它们的结构和行为模式在多类系统中普遍地存在和重复地出现[5]。通过系统基模,可把系统复杂的内部关联予以呈现、化简,把难以言表的起因、变化形态、相互关联用图示清楚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从中我们可以抓住问题的本质,看到解决问题的“杠杆点”,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系统基模主要由三个基本元件组成:正反馈、负反馈和时间滞延。正反馈是指能产生自身运动加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运动或动作所引起的后果将回授,使原来的趋势得到加强。负反馈是指能自动寻求给定的目标,未达到或接近目标时将不断做出响应的过程。正反馈和负反馈中系统行为和结果之间的时间差距称为时间滞延或时间延迟。系统基模浓缩了时空距离,抽象出了复杂现象的共同本质,形象、全面地反映了系统变化的结构。因此,认识和使用系统基模是分析复杂系统问题的关键。圣吉通过归纳总结,一共提出了九大系统基模:反应迟缓基模、成长上限基模、舍本逐末基模、目标侵蚀基模、未雨绸缪基模、饮鸩止渴基模、共同悲剧基模、恶性竞争基模和两极分化基模。这九大系统基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兼容性,通过将其灵活应用和巧妙组合,可以构建出反映各种复杂现象的系统结构模型,为人们提供了洞察客观世界、进行系统思考与分析的方法和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钥匙。图1以“饮鸩止渴”基模为例,给出了其结构模型。“饮鸩止渴”基模表示人们解决系统的问题与矛盾时所采取的暂时和表面效果的措施与方案,虽然能够立即减缓症状,但后遗症越发加重症状,其根本解在于着眼长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我军的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探索,经过多年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当前信息化建设的大趋势下,各级部队十分重视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根据业务需求,开发了各自的管理信息系统、知识数据库和业务处理软件,为科学化管装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也为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与欧美等军事强国相比,我军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认识不深,思路不清,缺乏科学指导。当前部队虽然都认识到了进行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但对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复杂性、动态性、长期性认识不足,对于建什么、如何建等规律性问题把握不准,缺乏清晰的建设思路,难以形成科学的指导思想,致使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始终在低层次上徘徊。(2)缺乏系统规划、顶层设计。目前我军部队管理信息化建设很不平衡,由于没有进行整体筹划和总体设计,各部门、各单位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各自为政,分散建设,重复建设,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导致接口不统一、标准不一致,无法形成信息资源共享的集成数据环境,不利于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互操作,形成了一座座封闭的“信息孤岛”。(3)发展不协调,建设不配套。部队在进行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重“硬”轻“软”,造成硬件设备、网络建设等基础建设发展较快,而信息平台、应用软件等配套建设发展缓慢,尤其是信息化人才队伍、信息化管理理论和体制建设存在短板,不能形成整体合力,严重制约了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效益。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涵盖军、师(旅)、团各个层次以及军械装甲、车辆工化、通信气象等各类专业,包括人员、装备、弹药、器材、库室场所等各种要素,涉及管、供、修、训、战等各项业务,贯穿计划、管理、控制、评价等各个环节,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当前,我军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性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系统思考,还不清楚建设应遵循什么规律、建什么、怎么建等本

  质性和结构性问题。只有进行系统思考,深入探索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部结构,把握建设的特点、规律,才能提高建设的整体效益。因此,运用系统思考理论研究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科学推动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有利于丰富建设理论。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没有创新的理论就没有创新的实践。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需要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指导。系统思考作为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崭新理论和工具,是正确认识和指导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种有效方法,对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体系是一大丰富和创新。(2)有利于指导建设实践。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动态过程,需要科学的指导和统筹规划。系统思考注重从整体、联系和发展的角度,利用模型深入研究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部结构以及思考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各个环节的行为方式及其结果,以此认识和把握整个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有利于推动决策科学化,确保建设实践的健康、持续进行。(3)有利于提高建设效益。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一项投入较大的经济工程,也是一项提高部队装备战斗力的军事工程,是实现部队平时精确管理、战时精确保障的重要保证。因此,任何失误都可能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严重影响军队信息化进程。通过系统思考,寻求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根本解,制定科学高效的决策,对于提高建设效率,实现良好的军事、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思考为我们分析、研究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于如何推动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科学、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系统思考是一种看得见整体的思考,强调系统的整体结构,始终把事物视作一个特定属性的要素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并与外界相互作用的系统,着重从要素之间、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去考察事物本质规律。古语也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因此,在建设部

  队装备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必须树立整体意识,把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系统问题,从全局和战略的角度,系统分析内部各构成要素及其之间的复杂关联和发展,而不能局限于局部和当前。应当坚持统一领导,搞好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充分论证,明确重点,协调推进,提高建设的整体水平。系统思考的观点是系统、联系和发展的辩证观点,它认为应当从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中动态地认识和考察对象,看成是动态的“活系统”,而不是看成静态的“死系统”[5];同时由于时间滞延,因与果在时空上联系并不紧密,在对复杂问题进行思考时应扩大时空范围。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基础设施、信息网络、信息技术、信息化人才等诸多要素,也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长期动态过程,在建设时应当进行辩证思考,既要把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放到军队信息化建设甚至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全局之中去,进行统筹考虑,又要着眼当前和长远,具备发展眼光和超前意识,准确把握其过程与未来的趋势,加强配套建设,预留整合接口和升级空间,确保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高起点推进。系统问题之所以复杂,就是因为其内部构成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和相互影响,这种结构决定了系统的行为和特性,是问题表象的根源。系统思考强调的是把真实系统模型化,用结构层次的思考去洞察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从而解决问题。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本质上是一个有人参与的复杂动态系统,是由诸多要素彼此相互耦合形成一定的结构来实现的。要解决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积极从建设系统的内部寻找原因,充分、巧妙地利用基模构建出合理的系统结构模型,使我们清楚识别问题背后的结构和本质,从而为制定正确的建设决策奠定基础。系统思考的目的不仅仅是认识系统,更重要的是从中把握规律,驾驭系统,以实现人们所需要的结果。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通过系统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探索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部结构,观察改变系统结

  构所模拟出来的建设效果,从而把握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掌握建设的实质,并在复杂的情况下于各种可行的方法中找到优化建设的“根本解”,甚至是可以重新塑造系统结构,优化系统结构,改变系统运行机制,从而促进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建设效益的最大化。系统思考作为一般意义上的系统方法论,为认识和解决复杂系统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研究视角。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动态过程,离不开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在当前我军大力加强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历史时期,自觉运用系统思考理论指导建设实践,对于科学把握建设规律,提高建设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献】

  [1]孙友利,韩雷,周宏宇.部队武器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装备学术研究,2008(1):30-31[2]贾仁安,丁荣华.系统动力学——反馈动态性复杂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3[3]王其藩.高级系统动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168-170[4]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91-117[5]郭万恒.系统思考方式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5(6):5-7

  

  

篇四:部队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武警部队通信信息化建设当中一定要针对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地理环境和社情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型和规模超前预测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科学制定各种通信保障预案要在多样化任务通信保障中真正做到胸有成竹遇事不慌保障有力

  浅谈武警部队通信信息化建设

  摘要:本文首先对我国武警部队通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现存的诸多问题;然后笔者结合自身所学专业知识,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完善武警部队通信信息化建设的途径提出了几点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武警部队通信信息化近年来,随着恐怖主义活动的增多,重大自然灾害以及安保活动频繁,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等,这些对武装部队通信工作和信息化能力都提出了更为严格和复杂的要求。因此,结合时代发展的背景与武警部队通讯信息化发展现状,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在眉睫。一、武警部队通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的武警部队基础网络建设日趋完善、初具规模,基本实现了全部队网内电话直拨、电视会议召开到中队、计算机网络连接到基层,形成了一体化的平台及系统性的联络与覆盖。武警部队通信方式已经由单一的通信方式向多元的、立体的通信方式转变,以求能够适应多样化形式的迫切需要。例如:正在建设中的武警卫星通信专网能与短波通信网、超短波骨干网配合使用,卫星网能实现无盲区覆盖和语音、文字、数据等多种媒体信息的传输,保证上级对遂行任务部队的实时指挥控制;超短波基地台、车载台和手持台组成的超短波移动通信网,较好地保障了部队问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实现了“动中通”;利用加密移动通信工具组成协同通信网,实现紧急情况的通信联络;必要时,能有效地组织实施运动通信和简易信号通信。二、武警部队通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首先,通信装备设备还不够齐全,有些地方的武警部队装备还很落后。这就要求国家关注并加大武警部队的装备面,积极改善落后的局面。同时,也应该认真维护好现有的先进通信装备,发挥设备的最大性能。其次,武警部队通信人才的水平参差不齐。目前我国武警部队人才的文化程度有点偏低,通信信息化技术需要高层次的人才做支撑,这样才能在高科技战斗中打赢一场战斗。另外,在通信技术培训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培训机制不完善、培训方式单一、培训内容陈旧,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再次,通信训练尤其是应急通信保障训练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通信演练不够,训练层次不高;针对性不强,与实战结合不紧密,训非所用,训用脱节;抓不住训练重点,存在重战士训练、轻干部训练;科技练兵意识不强,人装没有实现有机结合,有的单位新装备长时间闲置的情况仍然存在,等等。例如,在组织卫星通信联络时,仅仅由于操作上没有对准链路,就认为设备损坏而丢在一边,导致价值数百万的装备不能发挥应有作用。一些单位对保密性好、抗干扰性强的跳频电台的使用不熟练,结果只能当作普通电台使用,未能充分发挥装备的优点。除此之外,警地协同性还不够。各警种、公安、地方的通信网络自成体系,装备技术体制不统一,频率不同、频点限制、机型各异,兼容性、互通性较差,缺少有效的协同手段,联合行动协调指挥难度大。例如,在“5·l2”地震中,救援部队在对北川县第一中学数百名被埋废墟学生实施救援时,由于现场的多支救援队伍,各自按自己的指挥联络方式通联,缺乏有效的协同通信,导致一度救援效率不高。三、完善武警部队通信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首先,提高认识,打破传统观念,重视信息化建设。武警部队通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高科技、系统化的大工程,广大参与人员一定要在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基础上做好通信信息化的建设,发挥好其在各种救灾、防恐、维安等任务中的作用。加大信息技术人员的引进力度,要选调思想觉悟高、专业技术精、组织能力强的干部、骨干充实到通信通信信息化建设当中,以缓解部队某些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情况,满足现代武警部队的需要。

  其次,加大投资力度,促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武警部队的通信技术器材装备,加大武警通信信息化的科研力度,逐步完善武警部队最先进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先进装备的覆盖面,尤其是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武警部队,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提高国家信息网络的信息覆盖率。

  再次,建立和完善各项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武警部队通信信息化建设当中,一定要针对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地理环境和社情,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型和规模,超前预测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科学制定各种通信保障预案,要在多样化任务通信保障中,真正做到胸有成竹、遇事不慌、保障有力。

  另外,还应该加强军警民通信协同,实现通信资源共享。实施通信联络时必须密切协同,按照先急后缓、先主后次、先上级后下级的原则,控制一般用户通信,保证重点用户通信。同时,还必须树立大局观念,打破单位与单位之间的界限,建立一个融指挥、协同、后方、报知通信于一体,军、警、民共用的综合通信网络,充分发挥各自通信资源优势,实现通信指挥控制实时化。

  除此之外,针对武警部队通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积极引进和培养先进的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促进武警部队通信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陈东.《认真贯彻落实新大纲积极推进训练转变努力实现全军通信兵军事训练又好又快发》展[J].军事通信学术,2009(1)6.[2]虞超,周伍生.《对提高武警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通信保障能力的思考》[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3月第26卷第2期.[3]王磊,吴虎胜,刘禄胜《.外军装备保障信息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第15期.

  

  

篇五:部队信息化建设现状

  据估计近30年来世界各国所创造的物质财富比此前几千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还要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基础研究二社会生活的信息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信息产业的兴起和成长不但使社会经济形态发生重大变化生产力获得巨大提高而且由于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还带来了社会组织结构管理方式以及社会生活包括人们的工作与社会活动个人生活甚至整个社会文化等的变革

  军队信息化建设几个基本理论问题摘要:文章围绕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信息技术发展与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战争与军队信息化建设等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关键词:军队信息化建设信息信息技术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战争

  中图分类号:E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547(2010)03-0014-06

  信息化是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加强军队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和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进而增强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的战略措施。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速军队信息化建设,我们应深入研究与军队信息化建设相关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一、相关基本概念与规律

  (一)信息

  信息早已是家喻户晓的术语,而且人们从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得出的信息定义已不下百种。例如,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奠基人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在给出信息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认为“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美国数学家、控制论的奠基人诺伯特维纳认为,不是·“信息就是信息,物质也不是能量”,信息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控制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美国人哈脱莱在《信息传输》一书中认为“信息是一种预先未知的消息,能给人增加新的知识,不具备这种作用的消息,就不能称之为信息。”我国学者钟义信在《信息科学原理》一书中认为,信息就是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形式化关系。由于信息概念界定的难度实在很高,所有这些定义都是从某种角度来界定的,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基础研究因此其权威性并没有得到公认,以至于在科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100个交叉科学难题》中也列出了“信息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们难以追求完美科学的信息概念,只需给出一种能满足现实需要的信息概念的界定。基于此,如果综合上述观点,从一般意义上理解,我们大致可以这样认识信息的概念,即:信息是事物存在及其运动或发展变化所发出的某种声、光、电、磁、热、力等信号的表征。信息可分为自然信息、社会信息、人体信息和机器信息等。信息具有客观存在、可以感知以及有应用价值等属性。信息被认为是一种重要资源,它与物质、能源共同构成了当代社会的三大支柱。

  (二)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关于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控制、应用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技术。从技术领域上看,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电子信息技术、光子信息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等;从军事上的应用范围看,信息技术主要包括预警探测技术、情报侦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导航定位技术、信息对抗技术、指挥信息系统技术、其它信息保障技术等,它们通常被称为军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广泛的应用性、高度的渗透性和融合性、发展的牵引性和技术发展方式的可跨越性等。仅就军事领域而言,广泛的应用性指的是信息技术可以应用于军队建设和战争的方方面面;高度的渗透性和融合性是指信息技术可渗透到各种技术和技术系统中,并使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与其它技术或技术系统融为一个整体;发展的牵引性是指其它技术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可以发展到更新更高的水平,从而实现质的飞跃;发展的可跨越性是指,由于技术原理与制造方法的特殊性,信息技术相对于机械技术比

  1

  较容易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

  近几年来,我军在研究军队信息化建设问题时提出了关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问题。我们认为,国内外科学技术界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有一些基本认识,如科学技术的指数增长规律以及科学技术老化的“半生期”越来越短的规律等。而对于信息技术发展的规律并无总体描述,只是对以集成电路技术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规律有一些经验性结论,这就是所谓的“四大定律”。以下探讨这些定律。(1)摩尔定律这是摩尔提出的关于集成电路集成度的增长规律。戈登·摩尔(GordonMoore,1929-),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之一。1965年,摩尔提出:集成电路上能被集成的晶体管数目,将以每18个月翻一番的速度稳定增长,并在今后数十年内保持着这种势头,也就是说,每18个月微处理器的处理能力大约翻一番。这一预测被称为摩尔定律。集成电路的技术发展大致证明了该定律的正确性。

  (2)贝尔定律这是关于微处理器的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经验性总结。戈登·贝尔(GordonBell,1934-),DEC技术灵魂、小型机之父,最成功的小型机VAX的设计师。1972年,贝尔对于小型机所使用的微处理器技术发展做出如下预测:每18个月微处理器的价格和体积减少一半。这是对摩尔定律的补充,被称为贝尔定律。

  (3)梅特卡夫定律这是关于计算机网络发展及其盈利状况长期观察的结果。罗伯特·梅特卡夫(RobertMetcalfe,1946年-),美国科技先驱,发明了以太网络,成立了著名网络设备公司—3Com公司。梅特卡夫通过对网络发展及其盈利状况的长期观察和分析,发现这样一个规律: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说,网络用户越多,产生的效益和价值越大,即网络的价值(其中K为价值系数,N为用户数量)。1993年,梅特卡夫这一发现被正式称为梅特卡夫定律。按照该定律,一部电话没有任何价值,几部电话价值也非常有限,成千上万部电话组成的通信网络才能把通信技术的价值极大化。

  (4)吉尔德定律这是关于电脑及网络宽带资源的利用规律。乔治·吉尔德(GeorgeGilder,1939-),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经济学家,与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马歇尔·麦克卢汉并称为“数字时代的三大思想家”。上世纪80年代,吉尔德提出:最为成功的商业运作模式是价格最低的资源将会被优先消耗,以此来保存更昂贵的资源。在蒸汽机出现的时代,因为蒸汽机的成本已经低于当时传统的运输工具马匹,因此蒸汽机得到广泛使用。在信息时代,最为廉价的资源就是电脑及网络宽带资源。在未来25年,主干网的带宽将每6个月增加一倍,即网络传输速率每6个月增长一倍。这就是吉尔德定律,也称胜利者浪费定律。(5)对“四大定律”的基本评价与分析对于上述四大定律及其适用性可作如下评价与分析。第一,这些定律是对微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状况的经验性描述,不是永恒的物理定律。但它们正确地说明,在一定时期内信息技术发展非常快,要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效益,就需要不断增加用户数量,扩大网络规模,但还需要考虑时间成本,即如果建设周期过长,花巨资研发的新系统就会贬值和落后,甚至没有完成研制就面临淘汰。解决技术发展快与建设周期长这一矛盾,必须走整体设计、综合集成、快速成型、普遍推广的道

  2

  路,确保建设成果有价值、不落后。第二,应该实事求是地认识到,这些定律只是对微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有限的信息技术领域发展状况的描述,并不能作为整个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因为信息技术是一个庞大的技术群,远非仅限于这两个技术领域。因此,上述四大定律的适用范围是相当有限的,并不能代表整个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

  二、信息技术发展与信息化社会100多年前,对于纺织机械的发明和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恩格斯曾指出“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我们可以认为,20世纪后半叶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导致信息社会的来临,又一次“翻转了整个世界”,而且比以往任何一次翻转得更迅速、更彻底。正如一些学者所惊叹的,当今社会3年内发生的变化相当于20世纪初30年的变化、牛顿时代300年的变化和石器时代3000年的变化。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新产业革命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主要包括卫星通信与光纤通信、移动通信与网络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勃然兴起,人类社会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以信息技术为先导和核心的高新技术革命浪潮,并很快引发了第三次产业革命。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浪潮,主要以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和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为标志。前者集中表现为集成电路、计算机、电信产品、各类IT产品等的信息产品制造业以及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各类信息服务产业迅速崛起与壮大,成长为先导与支柱产业,而且很快由支柱产业发展为主导产业,并超过钢铁、汽车产业等传统的制造产业,成为最大的产业。例如,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信息及相关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发达国家已经达到40%~60%。美国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所作的贡献率已超过了1/3,比过去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钢铁、汽车和建筑业)加在一起的贡献率还要大。发达国家正在由“汽车轮子上的社会”转变为“信息网络上的社会”。后者集中表现为传统产业通过应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集成制造和工业机器人等制造技术以及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等进行改造,使传统产业的生产力或生产效率成倍提高。新兴信息产业的崛起和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彻底改变了社会经济产业结构,同时也改变了经济发展的重心。事实表明,人类社会已实现了从物质型经济向信息型和知识型经济的转变。这种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变是人类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最广泛、最深刻的转变,远远超过“工业革命”所产生的影响。据估计,近30年来世界各国所创造的物质财富比此前几千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还要多。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基础研究

  (二)社会生活的信息化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信息产业的兴起和成长,不但使社会经济形态发生重大变化,生产力获得巨大提高,而且由于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还带来了社会组织结构、管理方式以及社会生活,包括人们的工作与社会活动、个人生活甚至整个社会文化等的变革。例如,基于互联网的虚拟组织、虚拟企业、电视大学和网络学校等成为崭新的社会组织结构形式;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管理成为最有效的管理方式;计算机已成为人们从事各种工作的不可缺少的助手,卫星电视、移动通信、网络通信特别是互联网的使用等,使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信息空间;包括笔记本电脑、手机以及各种便携式数码产品在内的信息产品已成为普通人的必备消费品等。互联网(即因特网)被公认为信息化社会的标志。因特网的建

  3

  立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空前巨大的影响。因特网起源于美国防部20世纪60年代末建立的阿帕网。经过不断扩充与改进,到1992年进入商业化应用,并很快发展成为一种影响十分巨大的全球性国际互联网络。据统计,截止2008年底,因特网现已将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计算机网联为一体。全球已有15.74亿因特网用户,上网计算机约9亿台。地球上任何地方的用户,通过因特网可在全球范围内顺利进行信息收发及信息查询等信息业务,主要包括收发电子邮件、检索情报、浏览新闻、远程学习等。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邮政、网络购物、博客和网上聊天等已成为时尚,“全球村”和“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成为了现实。应该看到,以因特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所引发的社会信息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形态、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从而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进而形成一种新的社会文化。或许,以物质型产品的生产为基础的旧文明将一去不复返,一个以信息、知识产品为主导的新文明已经出现。

  (三)信息化与信息化社会信息要素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大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社会生产和人们的各种工作或社会活动以及个人消费等,都在向信息化迈进。人类社会因此进入与工业社会完全不同的信息化社会,或者说信息化社会已经来临。正如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们所认为的,信息化社会的来临是世界主要国家采取对策措施发展信息技术、建设信息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进而促进社会生产生活向信息化发展的结果。信息化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类似于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等,可以理解为以信息化为本质和核心的现代化建设事业。而且信息化包括社会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的信息化,如国家信息化、经济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地区信息化、城市信息化、社会生活信息化等。我国制定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文件中指出:“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这主要指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化。所谓信息化社会,即信息社会,又称后工业社会,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产业为支柱,以信息产品为标志,以信息的获取和利用为社会生产、生活等各种活动的中心,以运用信息化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处理实践问题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信息化社会的典型特征是:其一,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与相关产业高度发展,信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同时社会生活高度信息化。不少学者认为,经济信息化和社会生活信息化是信息化社会两大标志,甚至认为,经济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初级阶段,社会生活的信息化是信息化社会的高级阶段。其二,信息与物质、能源共同构成信息化社会的三大支柱性资源,而且信息成为最重要的资源。其三,信息化社会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建设信息网络,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培养信息化人才等,它们共同组成信息化社会的要素体系框架。

  三、信息化战争与军队信息化建设

  (一)信息化战争战争或作战方式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恩格斯曾深刻指出:“军队的全部组织和作战方式以及与此有关的胜负,取决于物质的即经济的条件:取决于人和武器装备这两种物质,也就取决于居民的质与量和取决于技术”。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信息产业的兴起和信息化生产工具与集约化生产方式的运用,军队建设和作战的物质技术手段发生的全新变化,必然会导致作战方式甚至整个战争形态发生变革。而且因信息技术进步所引发的这种变革是“不以指挥官意志为转移”的,是“强制性的”。其结果就是新军事变革的兴起和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到来。1991年的海湾战争,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争,因为这场

  4

  战争是人类文明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过渡时期发生的一场信息化初显端倪的战争。海湾战争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主战武器装备对战争的胜负起主要作用,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信息化。在这次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依靠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由各类军用卫星、预警机、电子战飞机和信息化主战平台以及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等构成的信息化作战体系,完全掌控着战场的信息优势,使伊拉克军队的指挥系统和大量坦克、火炮等机械化装备无法发挥作用,多国部队仅以192人死亡的代价就取得了战争的胜利。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的著作《战争与反战争》(中译本为《第三次浪潮战争》)及时把握军事领域变化的脉搏,正确地揭示和反映了这一新变化。托夫勒的将这种变化简单地描述为“人类制造战争的方式反映了他们的工作方式。”托夫勒写道:“1991年,中东的夜空和沙漠中发生了300年来世界上未曾经历过的事件,这就是新型战争样式的出现,他贴切地反映了创造财富的新形式。我们再一次发现,我们创造财富的方式同我们制造战争的方式之间的联系剪不断,理还乱”。后来接连发生的被称为高技术战争或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则更进一步反映了“第三次浪潮”创造财富的方式与战争方式的联系,而且这种联系是非常的密切。如:信息产业的生产主要围绕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存储、开发和利用环节展开,高技术战争则以夺取战场的信息优势为关键;信息和相关产业采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组织、生产、销售等各方面的管理与控制,高技术战争则利用网络化的指挥信息系统进行作战指挥控制;信息和相关产业的生产方式采用小规模的柔性制造和精良制造,高技术战争的典型作战方式则是集中火力的精确打击作战;信息和相关产业大量采用机器人进行生产,高技术战争则已开始将无人机、机器人车辆等投入作战;……等等,这一切是惊人的相似。在发生这些局部战争以后,信息化战争这一概念逐渐被世界主要国家军事界所认同。所谓信息化战争,是信息化社会的战争形态,是大量运用包括信息系统在内的信息化武器装备,在陆、海、空、天、电(电磁和网络空间)等多维空间进行的,以争夺制信息权为关键,以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为主要作战样式,由诸军种联合进行的战争。与大量使用大规模机械化兵团进行大规模杀伤摧毁的机械化战争不同,信息化战争的突出特点是:第一,制信息权成为夺取战场主动权进而夺取战争胜利的关键。例如,在历次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美军都是凭借强大的信息能力而取得战场主动权的。在波黑战争中,美军甚至凭借信息优势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美军参联会《2020联合构想》提出,制信息权将取代制空权成为“未来作战的第一步骤”。俄军认为现在评价军队的作战能力时,如果不考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基础研究虑信息能力,兵力之间战斗潜力的比较变得毫无意义。

  第二,借助一体化指挥信息系统进行作战指挥控制的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形态,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成为基本作战样式和战斗力的基本形态。例如,在历次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美军或多国部队一方都是采取两个以上军种的作战部队在统一的指挥机构借助于一体化的C4ISR指挥信息系统的指挥控制下实施的联合作战。大量仿真和实战结果证明,(类似于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网络中心战”作战)能力比传统的基于平台的单元对抗的作战能力要提高数倍甚至一个数量级以上。美国防部从2001年开始已将其明确为三军的基本作战样式,并在伊拉克战争中正式采用这种作战样式。

  5

  第三,信息化武器装备(包括信息系统、信息化主战平台、精确制导武器、信息作战装备等)成为主要作战手段,精确打击作战、信息作战、空间战或天战、机器人或无人化作战等已经或将成为主要作战方式。例如,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将数以千计的信息化主战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坦克、军舰投入作战,其使用的精确制导弹药已占所使用弹药总量的68%。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美军已将700多架无人作战飞机投入作战,

  “网络瞄准作战”和无人机的“遥控操作作战”等成为新的作战方式。随着美国反导系统的部署和X-37B空天战斗机以及其它作战航天器的研制成功,空间攻防作战将登上信息化战争舞台。

  第四,战场空间多维化,空间将成为战争新的制高点。信息化战场的空间从过去的三维扩大到陆、海、空、天、电(电磁和网络空间)等五维,而且由于空间在获取信息优势和火力打击优势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因而将取代空中成为信息化战争的制高点。例如,两年一度

  的“斯里弗”太空战演习和美国国土安全部举行的“网络风暴”大规模网络战演习等表明,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空间将扩展到太空和网络空间。又如,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所需信息80%是依靠天基信息系统提供的。如果将来天基作战平台研制成功并用于对地、对空、对海作战,无疑会拥有巨大优势。

  (二)军队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中,以美军为首的

  6

  一方能取得压倒性胜利,其主要原因之一是重视军队信息化建设。世界主要军事大国和强国借鉴这些局部战争的经验,吸取其教训,也纷纷采取对策和措施应对新军事变革的挑战,高度重视军队信息化建设,以将传统的机械化军队转型建设为信息化军队。毫无疑问,我军必须按照军委的决策部署,采取有力措施推进信息化,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军队信息化建设(或简称为军队信息化),是在军队各个领域广泛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提高信息能力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执行各种军事任务的能力,推进传统军队向信息化军队转型发展的事业。军队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军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军队信息化建设是逐步实现军队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信息化军队是军队信息化建设所追求的目标。参照新军事变革的理论构架或主要内容,大致可以认为,信息化军队是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物质技术条件,以信息化军事理论特别是信息化战争的作战理论为指导,由新型军事人才采用集成化的联合体制编制构成的,并以信息时代的科学管理为手段,具有强大的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的军队。

  7

  

  

篇六:部队信息化建设现状

  军队信息化建设中信息服务构建需求分析

  李越;刘泽亮;明月

  【摘要】近年来,随着军队建设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以信息化为主导、整体转型为中心的军事变革,信息的获取、整合能力逐渐成为影响和制约战斗力生成的关键性因素。军队信息化建设热潮中,信息服务逐步展开。在军队体制内信息服务建设初期阶段,信息服务的整体架构成了各方面专家探讨的核心问题。文章针对信息服务的构建需求进行了简要分析。%Inrecentdays,withtheneedforarmybuilding,themilitaryrevolutioncharacterizedwithinformationtechnologyastheleadingandtheoveralltransformationasthecenterhasbeenrisinginthetheworldwide,soaccesstoinformationandintegrationabilityarebecomingthekeyfactorsaffectingandrestrictingcombateffectiveness.Withthemilitaryinformationconstructionboom,informationservicesgraduallyexpand.Intheearlydaysofmilitarysysteminformationservicesbuilding,theoverallarchitectureofinformationserviceshasbecomeacoreissuediscussedbyvariousexperts.Thispaperbrieflyanalyzedthedemandforinformationservicesconstruction.

  【期刊名称】《无线互联科技》

  【年(卷),期】2016(000)016

  【总页数】2页(P111-112)

  【关键词】军队;信息化;信息服务;构建需求

  【作者】李越;刘泽亮;明月

  【作者单位】重庆通信学院,重庆400035;重庆通信学院,重庆400035;重庆通信学院,重庆400035

  【正文语种】中文

  军队信息化建设需求既要依从于国家安全和战略发展全局,又要受到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的制约;既要反映信息化条件下履行使命任务的本质要求,又要体现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规律;既要取决于部队装备和信息化水平等客观条件,主要取决于主观指导、理论建设、自觉能动性等主观条件。目前世界军事强国对信息化建设需求描述所采用的方法,可以概括为“基于效果”“基于能力”“针对现实”3种。“基于效果”的需求描述方法,主要是以国家安全利益牵引的需求描述方法,多用于描述国家安全对信息化建设的战略需求;“基于能力”的需求描述方法,主要是以任务目标牵引的需求描述方法,多用于描述部队履行使命任务对信息化建设的能力需求;“针对现实”的需求描述方法,主要是以信息技术演化规律牵引的需求描述方法,多用于描述信息系统未来发展需求。军队信息化建设需求描述,可综合应用上述3种方法。体系架构一词最早应用于建筑业。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工程的发展,体系架构被逐渐应用到计算机系统、信息系统工程等领域,出现了计算机体系架构、信息系统体系架构等概念。通常,由若干相关系统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称为体系,整体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框架称为架构;体系架构主要研究复杂系统整体的内涵、外延、层次和关系。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标准P1471-2000中,将体系架构定义为通过系统部件、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与环境的关系,以及指导系统设计和演化的原则体现出来的一个复杂系统的基本构成。体系架构涵盖了系统部件、部件之间的交互关系、约束行为及与环境的关系,以及

  系统的设计、演化原则等方面的内容。体系架构定义中的部件不仅包括软件、硬件等物理件,还应包括数据、活动、人员等逻辑部件;部件之间以及与应用环境的关系包括层次、布局、边界、接口关系等。体系架构所表现的内容通常在较高的抽象层次上,而且不仅仅指系统的物理结构。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各类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规模不断扩大,业务和数据日趋复杂,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体系架构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信息系统体系架构先后经历了点对点集成架构阶段、星型架构阶段、总线型架构阶段。随着应用需要变化和信息技术发展,信息系统应用集成的需求急剧增加,点对点集成架构、星型架构、总线架构虽然可行,但不能满足业务需求的变化,因而出现了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是信息化建设领域目前最流行的体系架构。从某种程度上说,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的提出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各种应用集成的需求,它强调灵活、复用和松耦合,注重接口及其标准化描述,这些都为信息化建设项目应用集成规划了非常好的框架结构。目前,信息化项目建设工程中,往往通过对项目的业务应用、信息流程、系统组成、技术体制等多个角度分析,提出适用于领域建设特点的面向服务体系架构。例如,智慧城市等民用信息化建设项目流行采用的“感知、传送、支撑、应用”4层架构,就是通过广泛的分析研究,抽象提出的面向服务体系架构,它可以比较好地适应信息化应用和发展要求。从技术水平和理论牵引的角度看,美国军队和政府的信息化体系建设一直引领着全世界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发展。美国国防部体系架构框架作为美军信息化体系建设指导性框架,每一版的发布都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20世纪末以来,美军围绕网络中心战等信息化作战概念,认为支持网络中心战的技术基础是全球信息栅格服务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之一。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是美军应对未来信息化体系发展所采用的主要模式,目前已经成为全球信息化体系发展的重要方向。

  3.1军队信息化战略需求采用基于效果的需求描述方法,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需求分析,军队信息化建设应着眼国家安全和战略发展全局、着眼现代化作战力量建设,紧紧围绕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牢牢把握信息化体系建设规律,主要增强作战部队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应用能力,成体系、成建制地提高作战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的保障能力,为作战部队履行职能使命提供可靠保障。3.2军队信息化能力需求采用基于能力的需求描述方法,从部队信息化建设的能力需求分析,军队信息化建设应围绕完成多样化使命任务要求,不断完善现有系统,加强相应项目建设,重点提升3种业务应用能力、两种保障支撑能力,即遂行中心任务能力、日常工作和管理能力、教育训练能力,信息系统运作保障能力、信息化体系综合支撑能力等(见图1)。(1)提升部队遂行中心任务能力,要求各个军兵种根据所承担的使命任务,进一步加强部队指挥信息系统、相应中心工作信息系统建设。(2)提升部队日常工作和管理能力,要求进一步加强部队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和基层业务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3)提升部队及院校教育训练能力,要求加强部队及院校教育训练信息系统建设,全面提高部队信息化教育训练、网络化教育刊练的水平。(4)提升军队信息系统运作保障能力,要求进一步加强部队基础通信网络、服务支撑平台、安全保密系统、技术标准规范、运行维护系统建设。(5)提升军队信息化体系综合支撑能力,要求加强信息化建设相应的军事理论、政策法规、体制编制、人才队伍、信息化资源运用管理体系建设。按照上述分析,近期军队信息化能力需求落实到建设项目上,主要应该加强以下3方面工作:

  (1)围绕中心任务,强化信息系统建设,为首长机关实施高效指挥和管理控制提供信息支持手段,为国家和军队信息资源的共享互用提供物质基础。(2)面向部队现代化管理,强化机关业务处理、办公信息系统、教育训练信息系统建设,研制部署基层部队综合管理系统,为提高部队教、管、训、保及日常工作管理水平提供信息支撑手段。(3)针对信息化发展要求,调整结构,构建一体化栅格网络,研制开发服务支撑系统,改进信息安全和标准规范,建立运行维护系统和环境,大幅提高信息化系统的健壮性,提升信息系统综合集成水平。3.3军队信息化发展需求采用针对现实的需求描述方法,从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信息化体系演化规律分析,军队信息化建设必须立足现实,遵循信息化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推进部队业务流程再造,在确保总体技术体制具有先进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新兴电子信息技术提升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水平和支撑保障能力。军队信息化建设应适应“网络化、服务化、协同化、智能化、泛在化”发展趋势,采用面向服务的技术体制,完善军队信息化建设总体架构,由单纯适应部队编制结构、面向业务应用的系统架构,向适应体系建设、面向用户服务的体系架构转变,不断提升作战部队的信息网络融合、业务流程再造、装备智能管控、综合运维保障等能力。同时应重点加强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相应项目建设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栅格网络技术,加强军队各类通信网络融合,建立符合军队发展趋势的一体化栅格网络。(2)利用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建设人、目标、装备资产等对象感知与智能管控系统。(3)利用云计算技术,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建立军民融合的军队信息化运行管理与维护体系。

  (4)利用系统仿真技术,研制模拟训练系统等技术支撑装备,建立跨军兵种联合指挥与协同演习技术支撑系统。(5)利用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技术,改进军兵种中心业务和日常业务流程,全面提升办公自动化和军兵种业务流程再造水平。

  

  

篇七:部队信息化建设现状

  关注军队信息化文化重视信息化文化建设发挥信息化文化的功能推进军队信息化文化建设对推动保障军队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作军队信息化文化对推动保障军队信息化建设有重要作用所谓军队信息化文化是指人们在军队信息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军事创新能力军事活动方式以及创造的精神成果包括物质成果中的精神因素包括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伦理道德科学技术教育训练思想与方法以及各种相关的军事理论军事思想法律法规制度文学艺术作风习惯等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论军队信息化文化的功能及其建设

  作者:谈志兴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28期

  摘要军队信息化文化对推动、保障军队信息化建设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军队信息化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六项;要积极创造推进军队信息化文化建设的条件。关键词军队信息化文化功能建设途径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军队信息化文化是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的兴起,与军队信息化建设相伴而生的。军队信息化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信息化军队的军事软实力。关注军队信息化文化,重视信息化文化建设,发挥信息化文化的功能,推进军队信息化文化建设,对推动、保障军队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1军队信息化文化对推动、保障军队信息化建设有重要作用所谓军队信息化文化,是指人们在军队信息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军事创新能力、军事活动方式以及创造的精神成果(包括物质成果中的精神因素),包括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伦理道德、科学技术、教育训练思想与方法以及各种相关的军事理论、军事思想、法律法规制度、文学艺术、作风习惯等。①文化影响人,改造人,文化能够成为人们一种难以动摇的思考习惯,一种身不由己的行为方式。军队信息化文化亦是如此。军队信息化文化是伴随着军队信息化建设产生的,是人们在军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但是它又能反作用于军队信息化实践,影响军队信息化建设,它是实现军队信息化的文化保障。判断一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程度,应当将信息化文化作为重要指标来考察。军队信息化文化具有目标导向功能,依靠军队信息化文化的熏陶、影响,能够帮助官兵坚定听党指挥、能打仗、打胜仗的政治信念,确立强调信息的主导价值、以制信息权为思维中心、注重军事理论创新、重视信息化人才为核心观念的信息化时代军事价值观,引领官兵朝向信息主导、系统集成、联合一体、科学发展的信息化军队的发展目标努力奋斗。军队信息化文化具有军队信息化建设促进功能,依靠军队信息化文化的熏陶、影响,能够帮助官兵认清信息化条件下军队建设和作战的理论,探索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之路,推进信息主导的军队信息化价值文化建设、系统集成的军队信息化思维文化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的军队信息化科技文化建设、科学、高效、一体的军队信息化制度文化建设以及自主、协同、创新的军队信息化行为文化建设,从而全面促进军队信息化建设。军队信息化文化具有精神动力生成功能,依靠军队信息化文化的熏陶、影响,能够促使人们探索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条件下的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激发信息化时代军人的“忠”“智”“仁”“勇”四者结合联动、相互协作支持的科学战斗精神,军队信息化文化既是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推进器,又是信息化时代战斗精神培育的催化剂。军队信息化文化具有行为规范功能,信息化制度文化是军队为实现信息化目标对军队成员的行为给予一定限制的文化,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它具有强有力的行为规范要求,依靠军队信息化文化的熏陶、影响,一方面,能够按照信息化战争和信息化军队的要求规范军队整体运作,另一方面,也能够按照信息化战争和信息化军队的要求规范官兵个体行为。信息化文化还具有军事人才培育功能,依靠军队信息化文化的熏陶、影响,能够提升官兵的军事价值观念、军事思维方式、军事科技素质、军事伦理素质,尤其是创新素质,包括创新知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信息素质,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和获取、整理、利用信息的信息能力等。因此,一方面,军队信息化建设如何,取决于军队信息化文化的质量和含量;另一方面,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成果要保持、发扬,离不开先进的军队信息化文化的保障。通过建设发展军队信息化文化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进程,是军队信息化建设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方面。2军队信息化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军队信息化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核心内容,涉及范围广、建设周期长、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大,需要各级党委加强组织领导。军队信息化文化建设作为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军队信息化建设有重要的牵引、催化和保障作用。加强军队信息化文化建设,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的紧迫要求,是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的重要责任,是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必须纳入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全局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责任,抓好具体落实,保证军队信息化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军队信息化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主要有六个方面:第一,培育军队信息化观念文化。通过宣传教育等各种方法、渠道,倡导信息主导的观念、科技推动的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综合创新的观念、资源共享的观念、信息安全的观念,从而牢固确立军队信息化观念。第二,发展信息化制度文化。要加强军队信息化制度的顶层设计,完善军队信息化的制度体制,按照军队规模小型化、军队结构科学化、部队编组模块化、指挥机制扁平化的要求抓好军队体制编制建设,按照管理体制由垂直管理向矩阵管理发展、管理要素由物流管理向信息管理倾斜、管理效果从粗放管理向精确管理转变、管理手段由人工管理向自动化管理拓展的要求,抓好军队指挥管理制度建设。第三,优化信息化行为文化。按照交流快捷化、交往平等化、思维非线性化、道德多元化、生活个性化的要求,强化官兵信息化条件下的道德行为文化、理智行为文化、审美行为文化、法制行为文化。第四,开发信息化文化资源。信息化文化资源是信息化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积极开发利用好文献文化资源、网络文化资源、装备文化资源,缺乏信息化文化资源,信息化文化建设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五,营造信息化文化环境。包括理论先导环境,法制保障环境和群众性文化环境。要加强军队信息化文化建设理论研究,对信息化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从理论上加以研究提炼。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没有体系完整的理论作指导,信息化文化建设将是盲目的,难以取得整体效益。要加强信息化文化建设的法规制度建设,保证信息化建设的有序有效展开。要开展群众性信息化文化建设活动,使得信息化文化深入基层、深入人心。第六,加快培养信息化文化建设人才。人才是政事之本,军队信息化文化建设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文化建设人才队伍。要把信息化文化人才培养作为一项紧迫任务来办。3要积极创造推进军队信息化文化建设的条件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由于军队信息化文化是新生事物,目前信息化文化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相当一部分官兵知道信息化军队和信息化战争,但是不知道信息化文化。对信息化文化的实质、内容、作用、结构和信息化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步骤、路径等的认知,就更是无从谈起。这都影响到军队信息化文化建设的发展,特别是影响到信息化文化在基层官兵中入脑入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必须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官兵激发在信息化文化建设方面积极主动、有所作为的动力。要强化军队信息化建设需要信息化文化的融合和润滑的观念。信息化建设有个规律,就是“信息化建设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还要加上十二分的文化”。信息技术和管理在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大家都认同,但是对信息化文化在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许多人都不以为然。其实,举个事例就能够明白。信息化建设中有个“顽疾”,就是信息孤岛的存在。许多人认为,信息孤岛的存在是由于信息化建设缺少总体规划,建设过程中各个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的结果,是管理问题。而实际上,消除信息孤岛是为了共享信息,但是共享信息的背后,还有共享知识、共享人才、共享成果、共享技术、共享管理、共享利益等很多内容,这些内容交织在一起,就妨碍了人们投入信息共享的积极性。而后者体现的就是信息化文化。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我们无论有多高的技术和管理手段,都不可能解决信息孤岛这个难题。即使强行强力推进,也一定是别别扭扭、断断续续。消灭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的最佳路线是所谓的信息化的“归一路线”,也就是“建设归一”、“管理归一”和“技术归一”。要实现这一点,使人们自觉自愿地接受“归一”,就离不开信息化文化的融合和润滑,把“归一路线”作为一种方法论,把这些内容转化为一种潜在的文化,用文化这种隐性规则去影响和改造人,信息化建设就能够走向成功。在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问题和障碍,有的是很明显、很单一的纯技术的障碍,也被称为硬障碍,有的是不明显的、非纯技术的、复杂的、综合性的软障碍。硬障碍解决起来好办,软障碍解决起来就比较难。从部队情况看,信息化建设遇到的问题更多的是软障碍,是管理、组织和协调方面的问题,涉及到人的观念、理念、习惯、行为等层面的内容,其实也就是信息化文化方面的问题。因此,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必须重视软环境建设,也就是信息化文化建设。哪个部队软环境问题解决得好,哪个部队的信息化建设就能快速地发展。我们应该向官兵灌输信息化建设需要信息化文化的融合和润滑的观念,通过鲜活、生动的事例使官兵感悟,增强搞好信息化文化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建立信息化文化建设与部队建设、官兵成长相联系的机制。信息化文化建设的动力既来自于教育引导,还来自于需求牵引。如果信息化文化的建设对部队信息化建设有用,对促进官兵发展有用,就能够激发官兵参与和推动信息化文化建设的动力。所以,应当建立一种信息化文化建设与部队建设、官兵成长需求相联系的机制。第一,要以先进的信息化文化引领部队创新发展。把信息化文化的创新活力贯穿于部队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各个环节,是实现用先进文化引领部队建设、促进官兵成长发展的重要途径。创新有多种含义,技术创新是一种创新,管理体系再造是一种创新,部队的科学发展、人的发展进步也是一种创新。为了推动部队科学发展,部队建设必须以先进的信息化文化为引领,处理好学习、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部队各项创新中,往往比较关注技术创新,而对文化等一些无形的创新很容易无视。但实际上,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文化环境才是激发和保持技术创新活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应以信息化文化为引领,加强部队技术革新、组织重构、流程再造,为部队各方面的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和制度保障。第二,要以先进的信息化文化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部队的科学发展要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靠科学发展的理念来牵引和支撑,而先进的信息化文化包含着科学发展的理念。一些部队习惯于把建设和发展的滞后归结为外在的不利因素,而很少从内部找原因。大量事实证明,部队的信息化建设和全面发展主要取决于部队有无科学的文化理念,以及在这种理念引领下形成的科学发展机制。军队信息化文化对于部队的深远影响是不可否认的。对于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来说,信息化文化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性因素。信息化文化通过优化官兵的价值取向,形成相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和相对稳固的文化氛围。在核心价值观念的引导下,会聚集起一批具有共同理想的官兵,在相互认同的工作方式和文化氛围里,为共同的价值目标而努力,使部队具有极强的凝聚力,有力促进部队的科学发展。随着信息化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化,这种共同的价值观念必将成为部队发展进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而且还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促进部队建设可持续发展。第三,要以先进的信息化文化促进部队科学管理和训练。信息化文化属于精细执行文化,它要求人们把精益求精作为管理活动的价值取向,对军队来说,管理上精雕细刻,训练上精耕细作,技术上精益求精,效益上精打细算是军队建设的基本要求,战争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地方,军事活动最讲精细、精准。在部队建设中发展信息化文化,能够向官兵灌输精细执行的意义,培养官兵精细、精确、精益的价值追求,实现人的思维模式的转变,使管理训练更精确、执行更精准。信息化文化属于个性进一步张扬的文化,它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多样化和充分、全面发展。应当注意,官兵对文化具有自主选择性。领导者所倡导的信息化文化要素要真正转化为官兵的素质和行为,首先是要得到部队官兵的认同和履行。在信息化文化建设中,只有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性需求,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才有助于广大官兵将信息化文化理念转变为自己的思维逻辑和行为习惯,这样的信息化文化才能够为军队信息化建设、为部队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篇八:部队信息化建设现状

  加强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近年来,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势态之下,各国特别重视加强军队的信息化建设。因为现代军事作战和旧时代的军事作战有着很大的不同。现代军事作战无论是在作战形态、作战方式、还是作战结构上,都趋向于信息化与智能化。也就是说,加强据对信息化建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进而推动国家军事领域的全面发展。

  一、军队信息化建设概述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便是全面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使军队具备信息化与联合化的战争要求,进而增强军队的整体威慑力和综合作战能力。而想要使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科技,并在此基础上,对军用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信息化军队具有规模小、质量高的特点,这些尤为显著的特点有利用信息化战争向知识化、网络化以及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另外,军队信息化建设还具备很多方面的优点,例如:在信息网络化战场中,能够实现将信息和能量充分融合在一起、能够将神经网络的效能聚合加以充分利用,进而对其结构进行破坏。鉴于此,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军事领域中实现军队信息化建设,对增强综合国力均有着尤为重要的推进作用。二、加强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对策我国军队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对方方面面进行分析与考虑,例如:在军队作战中,想要制胜,便需要对军事理论进行创新,所以加强军队信息化建设便需要对其提升信息化作战的理论研究。下面笔者便从多个方面对加强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对策进行分析与探究。(一)对军事信息理论进行强化,加大力度创新中国特色军事理论以海湾战争作为例子,在这场战争中,美国所利用到的是非线式

  机动战。美国将其运用到战争当中,并取得了制胜的目的。这充分说明了,在武器装备、战争方式越来越多的现状之下,想要让信息化战争能够获取胜利,就需要对军事信息理论进行强化。另外,想要使我国军队信息化与现代化的建设进程加快,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具备我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便需要加大力度创新中国特色军事理论。军事理论是军事作战的基础,在军事作战中会涉及到战争谋略的运用,因此军事理论在此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想要使我国军队信息化建设有所加强,就需要对军事信息理论进行强化,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力度创新中国特色军事理论。

  (二)全面构建综合一体化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在军事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之下,未来的军事作战将向信息一体化靠拢。因此在军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全面构建综合一体化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便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需要以建立综合一体化的作战体系为基础,进而对网络节点信息进行使用,对互联互通型网络进行搭建,以此实现各方面的信息资源共享,让信息装备整体的作战能力得到有效保障。其次,还需要对对信息化建设的整体结构进行优化,对布局进行调整,并在优化与调整的过程中突出重点,使军队信息安全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最后,对于出现关于重大网络信息安全的突发事件,需要实施联防、联查以及联处等措施。(三)强化国防后备力量的信息化建设,并构建高强度的信息安全部队强化国防后备力量的信息化建设,并构建高强度的信息安全部队首先便需要对信息作战人才进行积极培养,使他们的信息化作战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其次,在教育上要充分体现出现代化与信息化,例如:开设计算机课程教育、网络信息教育等,以此提升官兵对信息化应用的能力。最后,可以通过一些军事演习提升各级官兵的指挥能力与临场应变能力,例如:模拟信息战演练等。相信做好以上这些我国的军事信息化建设将能够取得全面加强。(四)基于平战结合与建用结合,提升信息化集成训练水平

  基于平战结合与建用结合,提升信息化集成训练水平,首先便需要以联合训练为途径,将军队中的练技术、练战术以及练思想相互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将战略、战役以及战术训练三者充分衔接起来,以此让军兵种集成训练得到深化。其次,对具备系统专业化的训练网络体系进行搭建,以高水平的信息化综合军事训练为参考标准,进而对军队信息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检验,以此提升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质量。最后,所采用的训练评估标准与考评机制需要具备统一性,把作战系统以整体的形式融入到模拟战场环境当中,并对参训部队各方面的能力进行检验,例如:在战场上的指挥能力、侦查能力以及随机应变等能力等。以此使作战能力实现一体化,让军事信息化集成训练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三、结语通过本课题的分析与探究,充分认识到想要让我国的军队信息化建设有所加强,就需要对军事信息理论进行强化,加大力度创新中国特色军事理论、全面构建综合一体化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强化国防后备力量的信息化建设,并构建高强度的信息安全部队以及基于平战结合与建用结合,提升信息化集成训练水平。相信做好以上这些,我国的军队信息化建设将能够取得全面性的加强,进一步提升我国军事作战的整体水平,为增强综合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九:部队信息化建设现状

  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与解决措施

  摘要:部队装备管理工作作为带有全局性以及经常性的工作,是战斗力生成、提高的重要保障,通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部队装备管理之中,能够推动装备管理朝着信息化方向转型,通过深入了解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规律特点,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本文就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解决措施

  当下尽管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然而并没有发挥计算机技术的应有作用,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在部队装备管理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工作失误,这直接影响了部队装备管理工作的合理开展。

  一、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部队装备管理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其中的过程中,仅仅是将管理技术局限于一个方面,通过采用单机操作的模式来满足部队装备管理的需求,并没有考虑到整体的部队装备管理工作,使得各个消息在传递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进而严重影响了信息化管理的时效性[1]。在当下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整体效率不高,虽然信息化技术已经在管理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应用深度还有待提升,与之相对应的管理技术也有待丰富,一些管理项目甚至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这也导致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二、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

  (一)完善管理制度

  由于部队装备管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对于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通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部队装备管理的过程中,不仅仅能够帮助部队装备管理获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同时也能够推动部队装备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将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应用于其中能够帮助部队装备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除此之外,通过构建一个信息化的平台也能够方便各个部门展开更好的沟通和交流,最终实现信息共享[2]。为了能够使得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够更快地获取信息,提高部队装备管理的效率,通过运用信息平台能够对信息进行归纳处理。其次,在互联网时代建设项目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规章制度,从而保障施工的有效性,只有构建完善的制度,才能够确保部队装备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想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更好地推进部队装备管理,应当制定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做好信息共享工作

  为了确保部队装备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应当对当下的资源进行构想,在内部平台,加大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从而实现信息共享。由于当下我国在信息化管理这一方面还不够成熟,因此各个部门之间的只能十分分散,导致各个部门在进行沟通时不顺畅,使得整体工作效率降低,因此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最终实现办公的统筹合理性。其次,为了进一步实现信息共享可以设立一个独立于系统之外的平台,通过对部队装备进行信息化管理分类之后再进行共享,这样也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对想要的部队装备信息进行查询以及上传[3]。

  (三)提高人才素养

  为了提高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效性,应当加强高素质人才建设,打造一支具有高效率的信息化团队,应当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并且对各个行业的业务现状进行了解,且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好部队装备管理工作,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因此,对于工作人员而言,应当具备丰富的部队装备管理知识以及实践经验,同时应当加强对于信息化管理的定向学习以及社科知识了解,最重要的是应当了解部队装备信息存储接收的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胜任部队装备管理工作的需求。

  (四)树立科学的管理观念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作为信息化建设人员应当始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树立科学的部队装备管理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部队装备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使得部队装备管理满足社会实践发展的需求。作为工作人员应当明确部队装备管理的职责以及目标,通过落实各项工作制度,严格规范管理工作的执行,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责,最终保证部队装备管理的实际效用,完成部队装备管理目标。与此同时,作为管理人员应当充分注重部队装备管理这一工作,并且严格将部队装备管理的最终效果与工作人员的奖惩制度相挂钩,这样也能够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部队装备管理的过程中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对于推动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部队装备管理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与之相对应的管理系统,例如局域网建设等等,各部门都可以通过局域网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这也方便工作人员对信息数据进行更新,通过建立与之相对应的数据库以及电子档案,提高工作效率。

  (五)加强日常维护

  工作人员在进行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系统日常维护和管理的同时,应当加强对于软件以及硬件的查看,通过定期对交换器、路由器等硬件进行仔细地检查,从而确保这些硬件的性能良好,排除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硬件出现故障,应当及时维修或者更换,从而确保部队装备管理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各个环节能够正常地运转。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部队装备管理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信息化管理已经是大势所趋,是提高日常管理工作质量以及效率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在互联网时代部队装备管理工作也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作为管理人员,应当清醒的认知到当下部队装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结合科学信息技术找到解决办法,使得部队装备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苏善通,苏瑾,李歌.基于系统思考的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0(10):240-241.

  [2]李俊虎.新时代部队装备质量管理应对策略探析[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20(05):214216.

  [3]叶鑫,赵勇.浅谈装备管理中如何贯彻全系统、全寿命思想[J].中国设备工程,2020(04):5758.

  

  

篇十:部队信息化建设现状

  “互联网+”时代军队通信与信息化安全现状分析

  作者:李恩博刘俏含来源:《中国新通信》2018年第12期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应用,我国也迎来了“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时代中,互联网技术不仅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军队的工作与发展。但是,由于互联网技术内是一个极其开放的空间,因此,军队在应用互联网技术时经常会受到多种多样信息的威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给军队通信与信息化安全造成了许多棘手的问题,如何应对这些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进一步对互联网进行良好的有效运用就成为现阶段我国军队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立足于“互联网+”时代中军队通信与信息化安全的现状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旨在为推进我国军队信息安全化平稳快速发展提供一些有效的理论建议。

  【关键词】军队通信信息安全化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时代

  一、简述“互联网+”时代下的军队通信发展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军队的发展来说是一件喜忧参半的事,互联网技术是现阶段军队通信、信息数据存储以及信息挖掘依靠的重要技术之一。但是,互联网技术的开放性、自由性及其传播速度也为军队通信及军队信息化安全带来了许多潜在的隐患。解决这些隐患也就成为了现阶段军队信息安全化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在“互联网+”时代中,军队的通信方式也需依靠网络或者计算机技术进行通信,这种通信方式相较于传统的信息通信方式更为便利,效率也有了较大的提升。另外,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开放性,使得许多的木马、病毒等容易侵入到军队网络之中,进而影响军队信息及通信的安全性,本文针对军队通信与信息安全化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从问题与对策两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军队通信与信息安全化在“互联网+”时代下的现状。

  二、军队通信与信息化安全在“互联网+”时代中面临的问题

  军队通信与信息化安全在“互联网+”时代中面临着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军队的信息安全化发展,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互联网+”时代下军队信息安全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1、信息存储安全问题。在军队通信与军队信息化过程中,军队会进行计算机信息存储工作,这些信息储存工作通常需要将军队信息存储到相关的存储介质中。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开放性与军队对于存储介质保密工作重视程度不足等情况的存在,使得存储介质中的信息经常出现损坏或者遗漏的现象。有些时候有些管理人员发现问题之后怕担责任而没有及时进行上报,这就导致信息的安全受到进一步威胁[1]。

  2、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容易导致信息泄露。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手机的广泛使用,我国的部队人员对手机、U盘、WiFi等电子产品技术也进行了广泛运用,但是由于军队对于这些电子设备的运用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和防护体系,也就导致了许多军队信息从这些互联网技术的缝隙中泄露出去,影响了军队信息的安全。

  3、网络安全问题严重。军队人员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也会运用到互联网技术,尤其是对政工网的应用次数较多。政工网是军队人员日常工作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项网络,但是军队人员

  在进行政工网的运用时又有可能出现信息泄露或者病毒、木马入侵的情况,这种矛盾的情况也对现阶段我国军队信息安全化带来了挑战。

  三、信息安全化与军队通信安全的具体对策

  要解决在“互联网+”时代下我国军队通信及军队信息安全化的问题,就需要军队首先对信息安全重视起来,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军队信息安全化对策。

  1、建立完善的互联网使用管理制度。军队信息安全优化的过程中,军队应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互联网使用管理制度,对于军队人员使用互联网及互联网设备的频率、时间、内容进行管理,保障军队信息的安全性。

  2、更新加密技术。更新加密技术,为应对互联网信息安全,军队应在信息存储及通信过程中对计算机信息存储设备进行加密,在加密过程中可以应用到较为先进的加密技术。

  使用高安全性的加密技术可以有效地保障军队信息的安全,就算信息泄露或者在通信过程中被拦截,他人也无法获得信息内容[2]。

  3、加强对军队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宣传。军队信息安全化发展过程中还应培养的军队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定期对军队人员召开信息安全讲座等工作,加强军队人员对信息安全的保护意识,从而减少军队信息泄露的情况。

  4、建设物理防护措施。建设物理防护措施,最基础的物理防护措施就是建设电磁保护系统,该系统可以有效地保护涉密部门免受电磁泄密的侵害。因此,在军队周围建立起完善的保密物理设施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总结: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于我国的军队发展有利有弊,因此,我国军队在通信与信息安全化的发展进程中应合理正确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并且针对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挑战进行不断创新与改革,提高军队通信质量与军队信息安全,加强对军队的全面管理工作,缜密有效地对我国军队信息安全进行保障。

  

  

篇十一:部队信息化建设现状

 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法规制度学习市委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文件学习中纪委机关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换届风气监督的通知和中央省委市委有关严肃换届纪律的精神和要求特别是九个严禁止九个一律纪律要求重点掌握四个廉洁四个自觉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部署

  加强预备役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几点认识中央均为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科技强军,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积极靠站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预备役部队作为我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后背力量的“拳头”。必须紧紧抓住国家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机遇期,充分发回寓军于民的特有优势,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开拓创新,不短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和作战能力。以指挥体系为重点,构建信息化平台。信息指挥系统是军队信息化作战的关键,也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预备役部队都建以指挥体系为重点的信息作战平台,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加强领导,搞好顶层射击。信息指挥平台建设应坚持任务牵引、平战兼容、军地融合的原则,搞好顶层设计。在建设方向上,既要注重提高起点,大力发展新设备,又要注重挖掘潜力,使新旧设备互联互通,优势互补,最强整体功能;在建设重点上,要坚持平战结合,着力解决好“动中通”和“动中指挥”的问题。二是要注重协调,发挥军地作用,加强军地协调,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立足自身,不等不靠,积极克服困难,舍得投入,分步实施,逐项建设;另一方面主动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财力支

  持,并充分调动预备役官兵的积极性,借助地方高科技人才和设备的优势,走军民融合共建的路子。三是要突出重点,建用有机结合。坚持“硬”“软”并举,重点组织力量搞好模拟指挥、数、据库、训练评估等软件开发,着力解决网上办公、教育训练、侦察预警、战役筹划、辅助决策、作战指挥等问题。坚持边建边用,以用促建。充分利用已建指挥平台进行指挥和管理,把现有各种设备的功能真正发挥出来。以军民融合为手段,加强装备信息化建设。军民融合是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信息化战争要求加快装备信息化建设步伐。按照军民融合方针加强军队装备信息化建设,预备役部队面临更多的机会,有着更广的舞台,应突出在一下几方面有所作为:一是要革新改造现有装备。借助科研院所和地方高新科技企业的力量,广泛开展以技术革新、装备改造为重点对饿信息化建设“攻关克难”活动,通过嵌入、嫁接、整合、升级、完善等手段,对现有武器装备进行技术改造,为老装备插上信息化翅膀,提升武器装备器材信息化程度。二是要预征预储信息装备。以信息潜力调查认证为基础,以军事需求为标准,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信息做咋还能所需的诸如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器材储备,确定征用装备种类、制定征用方案、明确征用数量,并编入具体单位。同时,要定期与预编单位交流沟

  通,准确掌握信息装备的技术战术性能,确保应急应战时顺利征用和有效使用。三是要建立装备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快速动员方法途径,努力构建与遂行任务相适应的军民通用信息装备保障体系,包括通过国动委协调拥有军民通用信息装备的单位制定装备预征预储方案,确保一旦有事,能够迅速完成平战转换;与科研院所、高新科技企业等信息化产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健全装备革新包扎好难过制度等等。以人才建设为支撑,培养信息化人才。胡主席在谈科学人才观时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军队战斗力生成的第一要素。没有信息化人才支撑,就没有军队信息化,更不可能打赢信息化战争。加强预备役部队信息化建设,必须培养和储备信息化人才。一是要加大信息化人才编组。强化“向编组要战斗力”,的理念,积极讲预备役人员重点向新兴企业拓展,向科技密集型行业拓展,向信息产业和科研院所拓展,广泛吸纳地方信息化专业人才,尽最大可能多把地方信息部门、大专院校、电子信息研究所等搞雷达、激光、电子、通信、气象的专家和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信息化人才编入预备役部队,为信息化建设和作战打牢人才基础。二是要拓宽信息化人才培养渠道。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信息化技术培训,把信息化知识型人才的应急培训与超前培训、提高学历与提高能力统一起来。可才去请进来教、送出去学、

  岗位上练、个人自学、交叉任职等举措,广开渠道培养信息化知识型人才。聘请驻地科研院所专家教授给官兵讲解信息化知识,参加上级机关组织的信息化专业技能培训,鼓励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博士生,全面加强信息化知识、技能的学习与研究,着力培养一批懂信息化建设和用信息化装备的人才。三是要优化信息化人才管理机制。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广泛开展争做信息化人才标兵活动。坚持考评制度,定期组织部队和地方组织、人事部门对预编的信息化人才进行考评,把个人的德才表现与其奖励、使用挂起钩来。通过信息化知识竞赛、信息化专业比武等不同形式的考核,培养锻炼“尖子”、发现优秀人才,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以作战能力为目标,强化信息化作战训练。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着眼点。预备役部队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必须大力强化信息化作战训练。一是要拓展训练内容。把信息化知识普及纳入训练内容体系,不断更新官兵知识结构;把学习信息化新装备纳入训练内容体系,使官兵熟练掌握手中信息化武器装备器材,全面提高使用效能和信息作战指挥能力;把多样化军事任务纳入训练内容体系,加强应急分队信息化建设,搞好应急方案演练,提高部队信息斗争能力。二是要创新训练方法。充分利用指挥自动化网、军

  事综合信息网等覆盖营区的信息网络,实行网上教学、网上指挥、网上对抗和网上考评;区分单元、要素、体系三个层次开展集成训练,建立以专业技术训练为平台抓要素集成训练、以营为模块抓单元集成训练、结合战术演习抓体系集成训练的长效机制。三是要深化训练管理。创新训练运行管理机制,加强训练监督、检验和激励,把各级主要精力聚焦到信息化作战训练这个中心工作上来,增强官兵搞好信息作战训练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预备役部队信息化建设应把握的几个问题预备役部队具有寓军于民、军民结合和军地双重领导的特点。针对这一实际,预备役部队信息化建设应确立依托地方搞建设,坚持“平战结合、军民一体、整体建设”的思想,既要构建军民一体领导机构,形成军民一体化指挥体系,又要充分发挥地方高科技人员和高科技成果的作用;坚持以作战任务为牵引,以提高“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为目标,牵动预备役部队信息化建设全过程。为此,应重点把握好六个问题:科学运筹,系统规划。预备役部队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科技含量高、涉及范围广、综合性强,必须遵循

  一体化的思想,在地方政府和军事机关部署下,进行统一规划和统筹协调。要着眼平时和战时的军事斗争需要,搞好顶层设计,加强宏观控制,注意区分课题,实施分类指导,明确各级任务和职责分工,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确保各项建设按照统一目标、统一标准,稳步、协调、持续发展,防止重复建设。更新观念,拓宽渠道。要广泛开展信息化理论普及教育,引导预备役官兵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强化“信息是战斗力,是战略资源”的意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注重搞好“扫盲”工作,普及信息化知识,使官兵具备基本的信息化理论素养。要强化信息网络的思想,充分依托军队和地方信息技术资源协作搞建设。要大胆借鉴外军经验,尤其是预备役发展相对较快的外军经验,防止封闭保守,搞闭门造车。突出重点,注重效益。由于我军的机械化建设尚未完成、军队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在国家财力有限、军费紧张的情况下,预备役部队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要立足实际和现有条件,紧贴职能使命,突出可能担负的任务需求,集中人才、财力、物力,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切实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用在关键项目上,不能一哄而上,盲目蛮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预备役部队要充分借助地方优势,乘势而上,依托地方技术、人才资源,增强信息技术能力创造条件,

  争取在短时期内提高预备役部队信息化建设水平,加速预备役部队信息化建设。这不仅可以实现我军预备役部队信息化建设高起点、高效益,还可以使预备役部队信息网依托国家民用信息网,建立起互为依托的指挥体系,提高预备役部队信息系统的抗毁能力,有效提高平战转换能力。军地融合,确保一体。预备役部队各种信息资源共享,是信息化追求的目标。业务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任务,广泛进行数据采集,不断积累、增容、更新,实现向“信息流”的转变。要强化标准意识,在预备役部队信息化顶层设计和总体框架的指导下,构建有我军特色的信息化平台,努力实现预备役部队领域不同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甚至互动操作,同时要发挥与地方联系紧密的优势,搞好与地方应急力量指挥体系的信息网络对接。创新理论,突出人才。预备役部队信息化建设是新生事物,需要在理论、技术和体制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尤其要注重理论创新,用理论指导实践。要加大信息化人才培养力度,重点抓好“三支队伍”建设,即: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信息技术应用人才队伍和信息作战指挥人才队伍。拓宽渠道,广纳贤才,发挥地方信息化优势作用,增大预任官兵高科技人才的比率,把地方高科技成果转化为预备役部队信息化作战能力。

  如何提升民兵预备役部队信息化作战保障能力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是新世纪新阶段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必然要求。民兵预备役部队是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重要力量。当前,大力提升民兵预备役部队的信息化作战保障能力,至关重要的就是向编组要信息化。要构建科学的力量体系。编组是民兵预备役部队组织建设的基础工程。“战时需要什么就编什么,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编”,这是编组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是信息化条件下的一体化联合作战,是诸军兵种及后备力量的联合行动。多年来,民兵预备役部队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的编组模式,难以与现役部队形成系统“融合”之势,影响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发挥作用。因此,要着眼信息化战争特点,以担负的任务为牵引,把科技型、信息型后备力量建设作为重点,科学确定编组的种类和规模,实现民兵预备役部队编组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由农村分散划片向城市集中联片拓展、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延伸,逐步建成精干管用、反应迅速、攻防兼备的信息化民兵预备役部队力量体系。

  要优化编组的人才结构。信息化人才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要支撑。近年来,许多军事强国十分注重信息化后备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储备。伊拉克战争中,参战美军有80%的医务人员、30%的装备维修保障人员、80%的战略空运力量来自民间,全部战略海运人员均来自后备力量。当前,随着地方各类院校规模日益扩大、科技开发园区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科研机构数量逐渐增多,积聚了大量信息化人才,与军事需求的兼容程度日益提高。这些都为民兵预备役部队编组提供了重要的人才资源。要调整扩大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高技术人员的编配比例,搞好信息化人才的调查摸底和登记统计,建立编组人才库,掌握信息化人才的数量、专业及分布状况,把政治素质强、文化程度高、业务素质精的高技术人才编入到各类分队中来,进一步优化编组的人才结构,努力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科技含量和编组质量。要改善编组的武器装备。信息化武器装备是战斗力形成的重要基础,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前提。民兵预备役部队向编组要信息化,更重要的是向武器装备要信息化。从当前情况看,民兵预备役部队武器装备的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成为制约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瓶颈”。为此:一要统筹现役部队、民兵预备役部队武器装备的调整配备,按照“先打仗的先准备”、“先展开的先补充”的思路,加快民兵预备役部队信息化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

  步伐,力争做到与现役部队装备配备补充一体化。二要将地方现有的信息化装备,纳入民兵预备役部队编组范畴,根据部队需求,预留军用接口,一旦需要,迅速建立军民一体化信息技术平台,保障信息化作战需要。三要充分依托地方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科技资源雄厚的优势,以现有武器装备为基础,以总部技术规范标准为依据,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采取移植、嫁接、改造等方法,挖掘老装备潜能,提升现有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含量和作战效能,确保有事能够拉得出、联得上、起作用。

  

  

篇十二:部队信息化建设现状

 其中信息系统是形成体系作战能力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是链接作战体系的神经和血脉武警部队贯彻的战略思想必须着眼有效履行保卫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把基于信息系统的执勤处突体系能力建设作为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提高以执勤处突为主要内容的整体作战能力

  推进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科学发展的思考

  摘要:武警党委提出“建设信息化武警,实现跨越式发展”,是遵循落实科学发展观蕴含的方法论的重要举措,是武警部队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本文从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科学发展入手,探讨了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的意义、进程、和阶段性任务。

  关键词:武警部队;信息化;科学发展

  信息化是新军事变革和部队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武警党委提出“建设信息化武警,实现跨越式发展”,是遵循落实科学发展观蕴含的方法论的重要举措,是武警部队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各级党委机关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切实抓好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为推进武警部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充分认清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1信息化建设是建设现代化武警的重点和支撑

  建设现代化武警要以信息化为主导,是因为信息化是现代化的时代内涵,是当代科技革命和军事变革的核心,是建设现代化武警的主导因素。武警部队要实观从摩托化、机械化向信息化跨越发展,就必须按照建设现代化武警的内在要求,以信息化建设牵引和推动部队改革,促进部队向现代化转型,努力实现建设现代化武警的战略目标。

  1.2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基于信息系统执勤处突体系能力的基本途径

  胡主席关于提高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刻揭示了新形势下战斗力建设的客观规律,体现了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的基本形态,核心是运用信息系统,把各种作战力量、作战单元、作战要素融合集成为整体作战能力。其中,信息系统是形成体系作战能力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是链接作战体系的神经和血脉,武警部队贯彻胡主席的战略思想,必须着眼有效履行保卫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把基于信息系统的执勤处突体系能力建设,作为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提高以执勤处突为主要内容的整体作战能力。

  1.3信息化建设是加强部队全面建设的客观要求

  信息化是促进部队全面建设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部队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信息和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已成为部队遂行任务能力的构成要素和战斗力生成的增长点。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将信息化成果应用到执勤、处突、教育、管理、训练、保障等各个方面,带动部队建设整体跃升,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信息化建设与部队全面建设的内在关系,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部队建设水平。

  2积极推动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进程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技术程度高、涉及层面广、跨度时间长的系统工程。因此,应突出抓好两个方面:

  一方面,要精心搞好顶层设计,扎实抓好硬件建设。从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的试点及实践来看,应主要把握以下三点:一是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二是确立科学的建设目标和工作思路。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武警部队履行职能任务要求和实际,科学确立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实现“建设信息化武警,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一目标,必须坚持“需求牵引、瞄准前沿、确保可行、利于发展”的建设思路。三是明确可行的阶段性任务。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近期建设目标,要把指令性任务与指导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性任务结合起来,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另一方面,要全员提高信息素质,全力抓好信息人才建设。各级应当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提高全员信息素质、抓好信息人才建设,作为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来抓。一要明确培训目标。着眼信息化建设的需求,突出加强信息化指挥人才和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使之具有精通信息理论、胜任本职岗位的能力。二要创新培训方法。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善于借助军地教育优势,采取送出去学、请进来教、协作中育、岗位上练等方法,拓宽培养视野,广开培养渠道,尽快形成多层次、多途径、多方位人才培养格局,走出内部生成、外部引进、复合发展的路子。

  3确保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阶段性任务落到实处

  推进信息化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键在领导,重点在保障,根本在落实。当前,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树立科学观念。信息化建设是一项事关全局性的系统工程,必须首先在树立科学的思想观念上下功夫。实践中,要确立与时俱进观念,立足当前,放眼未来;确立需求牵引观念,坚持建为战、建为用的正确方向;确立中心先行观念,始终把提高遂行中心任务的能力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确立综合集成观念,顶层设计,整体谋划,不搞“零打碎敲”,防止重复建设;确立人才为本观念,始终把提高全员信息素质作为基础性工作,把培养信息人才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抓紧抓好。

  二是完善建设规划。目前,各单位大都制定了信息化建设规划,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部队建设、遂行任务的需求,各种情况都可能产生新的变化。为此,各单位应当本着紧贴需求的原则,切实抓好动态建设中的《规划》调整和完善,使信息化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和务实。

  三是整合信息资源。目前,各部队正在逐步建立起以指挥控制为核心,融信息、通信、机要保密为一体,纵横贯通的指挥自动化系统,同时不同程度地开发使用了适应自身特点的应用软件。下一步关键是要把现有设备调配好,把现有网络利用好,把系统资源整合好,力所能及地避免造成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浪费,尽最大可能发挥已建成果的作用和效能。

  四是搞好经费保障。信息化建设购置的大都是贵重的电子设备和产品,离不开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否则再好的规划、再美的图画都是一句“空话”。为了抓好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武警部队已经向有关部门申报了专项经费。各单位也应当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努力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五是加强统一领导。抓好信息化建设是各级党委和主要领导的历史责任。必须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主官主抓、分管专司、按级负责的组织领导机制。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信息化建设的全流程工作,信息化办公室认真做好日常工作。同时,鉴于信息化建设科技含量高、投入经费大、延续时间长、建设难度大,有必要建立信息化建设专家咨询组,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曾占平.军事通信网[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2.

  [2]朱吉胜.武警部队通信与信息化建设[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5.

  [3]吕建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加强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J].解放军理论学习,2005.

  

  

推荐访问:部队信息化建设现状 信息化建设 部队 现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