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事迹材料 >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300字徐立平(11篇)

时间:2022-12-15 14:10:02 来源:网友投稿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300字徐立平(11篇)大国工匠人物事迹300字徐立平  感动人物徐立平的先进事迹介绍  徐立平是感动中国获奖的十大人物之一,关于他的先进事迹是怎么样的?有哪些介绍呢?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国工匠人物事迹300字徐立平(11篇),供大家参考。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300字徐立平(11篇)

篇一:大国工匠人物事迹300字徐立平

  感动人物徐立平的先进事迹介绍

  徐立平是感动中国获奖的十大人物之一,关于他的先进事迹是怎么样的?有哪些介绍呢?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徐立平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徐立平的事迹

  1.颁奖词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就象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2.人物事迹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一个极度危险的工作,全中国只有不到20个人可以胜任,而这里面最出色的一个就是徐立平。徐立平从事的火箭固体燃料发动机药面整形,被称为雕刻火药,这项技术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的精度,直接决定导弹能否在预定轨道达到精准射程。操作中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会引发高能火药瞬间爆炸。

  “人家要求0.5毫米或0.2毫米,我们这一刀铲下去铲不到要求的厚度的话,就可能造成产品报废。”徐立平说。

  1989年,我国某重点型号发动机出现问题,必须剥开填筑好的火药,徐立平主动要求加入突击队,“可以说我们厂有史以来头一次钻到火药堆里去挖药,挖药量极大”。

  在装满火药、仅留一名操作人员半躺半跪的发动机壳体里,用木铲、铜铲非常小心地一点点挖药,每次只能挖四五克,高度紧张和缺氧使人每次最多干十几分钟,“在里面除了铲药的沙沙声,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徐立平回忆道。

  在无比艰难的两个多月里,徐立平和队友们挖出了300多千克药,且成功排除发动机故障,而他由于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工作结束后双腿几乎无法行走。

  像这样危险的任务,徐立平已不记得完成多少次了。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发明设计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

  28年过去了,徐立平已不再年轻,同时进厂的工友们都已离开或调换岗位,只有徐立平一直坚守,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危险的岗位总得有人去干呐!”徐立平人物故事

  徐立平,男,1968年10月出生,江苏溧阳人,汉族,大学专科,自1987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西安航天化学动力厂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药面修理工作,现为该岗位班组长。

  2008年,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技术能手;2012年,获全国技术能手、航天基金奖、航天四院十大感动人物;2013年,当选陕西省国防工办系统“道德模范”;2014年,当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首届最美航天人;2014年,获陕西省八月份爱岗敬业类“陕西好人”荣誉称号。

  28年来徐立平始终坚守在固体火箭发动机药面修理这个“炸药堆里工作”的岗位上,每天拿着一把锋利的刀具,在烈性的火箭发动机燃料里削削铲铲,在近10000个日夜的坚守中,践行着他的职业守责。

  爱岗的情“整形”就是对火箭发动机里的推进剂药面进行精细的修理。上世纪末,航天四院一台即将试车的国家重点型号发动机出现脱粘,为确保研制进度,彻底查明原因,同时减少数百万元的损失,四院专家组在反复论证后作出艰难决定:就地挖药,查探修复!当时还不足21岁的徐立平主动请缨加入了挖药突击队。且不说操作本身的高危险让人产生强烈的紧张感,狭小的仅容一名操作人员半躺半跪的操作空间、机内推进剂散发出的毒性刺鼻气味等一系列困难,无不是对每一名突击队员身心的严峻挑战,高度紧张和缺氧使每人每次最多只能干10多分钟,徐立平总是坚持着多干5、6分钟才出来,每次最多只能挖4至5克推进剂……就是在这样的艰难坚守中,徐立平和他的队友们用超出常人的勇气历时两个多月挖出300多千克推进剂,发动机修补后试车成功!跃动的心近年来,随着技术革新的进步,先进的数控整形技术逐步进入药面整形工序的视野。2005年已经是整形组组长的徐立平,全力以赴投入到工厂首台整形机的安装、调试和实验过程中。通过对整形机的安全装置进行研究,他提出改装吸屑装置、加装连锁装置等20余项改造建议,完善了设备的安全保障系统;并自学了整形机操作控制知识,承担起最核心的整形程序编制任务。经过不懈努力,他逐步摸索出适用于各种燃速推进剂的整形参数,并针对特殊型面设计了专用整形刀具,获得了两项国家专利,填补了行业空白。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徐立平勤思考、善总结,撰写的论文、QC报告等多次在院厂获奖;在他的带领下班组完成了30多项技术革新;编写了《整形机培训教材》等多份材料。由他培养的七名徒弟中,两人已分别担任重点班组长,两名成为国家级技师,其他均为班组生产骨干。在庆祝中国航天固体事业50周年期间,中央主流媒体对徐立平进行了采访,当他平淡地向采访者讲述完他们在药面整形这个岗位上鲜为人知却感人至深的故事后,记者被深深打动。这就是他

  ——一名朴实无华、为实现航天报国理想而默默奉献的航天工人。徐立平事迹引发社会热烈反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师徐立平当选《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的消息传出后,连日来在航天内外产生热烈反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官微有关徐立平当选的消息一经刊发,短短几天时间点击量破万,点赞量超过400。

  很多航天人在微信等自媒体上转发了此消息,并交流对人物事迹的看法。“几十年如一日,天天在死亡的边缘上奉献,可敬可佩!”“越无私,越无畏;越平凡,越伟大。为感动中国的大国工匠徐立平点赞!”

  还有不少人从徐立平身上认识到航天精神的可贵:“航天人多年来由于职业的特殊,大众媒体宣传得较少,真心希望能够借此平台广泛宣传,让航天精神源远流长,感动中国!”

  来自徐立平工作生活所在地陕西省及四院的人们也纷纷发声和点赞。他们为自己与徐立平同为陕西人、四院航天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有人在微信评论中留言说:“在这样一个时代,你我已经习惯了‘小人物’的角色,过着‘不惊不喜’的日子。然而,徐立平其人其事就像一支墙角里悄悄绽放的迎春花,突然就触动了我们‘精神的春天’。让我们以身边的徐立平为榜样,成就千千万万个‘徐立平’,让我们与航天同飞共赢。”

  还有人说:“认识技艺,掌握技艺,崇尚技艺,敬畏技艺,徐立平身上表现出一种彻底而又纯粹的工匠追求和工匠精神,静默无言,岗位平凡,深藏报国雄心;毫厘之间,精工细琢,追寻造物极致。因一念执着,而报之一生的坚守,在一切一削间雕刻国之利器,在一点一滴中支撑民族脊梁。”

  此外,在央视网等媒体上,广大网友也为徐立平的事迹而动容,纷纷表达了对其爱岗敬业精神的敬佩及对我国航天事业的美好祝愿。

  很多人留言表示,虽然像徐立平这样身处“神秘”岗位的航天人

  离他们的日常生活很远,但航天人潜心做事、默默耕耘的奉献精神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更加感人的力量,为整个社会注入了极为宝贵的正面能量。

篇二:大国工匠人物事迹300字徐立平

  大国工匠每期介绍的都是一些从事制造行业的技师们,有的是在生产一线装配蛟龙号。高速列车,飞机的钳工,在用他们一双双勤劳的双手,高超的艺术创造者中国史上的一个个奇迹。

  大国工匠中高级技工,生产的飞机、火箭、高铁、轮船是质量要求非常高的产品。如果0.1%的质量问题。飞机可能会坠落;高铁可能会脱轨;轮船可能会沉没。这些100%的保证质量在他们的眼里已经习从为常。成为小菜一碟的事情了;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的飞速发展。经济总质量有显著提高,已跃居世界世界第二。这些都离不开他们日日夜夜加班加点,当别人休息时,他们还在一线,当别人一家人团聚时,他们只能独自一人在一线奋斗。

  高凤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科研研究院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特种熔融焊接工高级技师,从事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在承接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东北哈汽轮机场大型机车换热器的生产中技术人员一年多未攻克的熔焊难关,高凤林凭借着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反复摸索使压了生产单位一年多的两组18台产品顺利交付。

  他们热爱航天,勤奋实践,立足本岗,刻苦钻研,我们应该时刻向他们学习。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使自己在以后可以大有作为,成为大国工匠的一员。

  《大国工匠》选取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以高超的技艺、精湛的技术、敬业的品德和灵巧的双手,这些工匠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从事的行业也不是很起眼,但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了“工匠精神”的体现。这些工匠可以说是真正的“国宝”级人物。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工人数量众多,但能被称为工匠的却屈指可数。从表面看起来,工人和工匠之间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却有天壤之别。当前,一些贴有“中国制造”的商品在国外成为了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只能在地摊上去销售。就是因为缺乏“工匠精神”。什么是“工匠精神”呢?

  “工匠精神”是一种热爱工作的职业精神。和普通工人不一样的是,工匠的工作不单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从中获得快乐。这也是很少有工匠会去改变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原因。这些工匠都能够耐得住清贫和寂寞,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去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他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为此,很多企业试图用高薪聘请他,甚至有人开出几倍工资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高凤林却不为所动,都一一拒绝。理由很简单,用高凤林的话说,就是每每看到自己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能够被称之为工匠,其手艺自然得到社会公认。但工匠对于自己制造的产品,却永远不会满足。在他们的心目中,

  制作出来的产品应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哈里森费时40余年,先后造了五台航海钟,最后一个钟,创造了航行了64天,只慢了5秒的记录,从而完美解决了航海经度定位问题。而我国的工匠们同样毫不逊色,他们中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准,令人叹服。而这没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显然是无法做到的。

  因此,“大国工匠”诠释出的“工匠精神”应该成为“中国制造”的内在支撑,这样才能让我们国家制造的产品释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做为一名战斗在中职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们更加应该清醒地看到祖国建设多么需要能工巧匠,培养这些人才,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们要积极进取,认真备课,关注关爱学生,勤奋钻研教学,背负教书育人的义务,为未来的”能工巧匠”们铺平职业人生的宽广大道。

  XX大国工匠观后感一个国家的富强,不仅是国家的富强,政府的富强,同样也是人民的富强。而《大国工匠》这部记录片,正好给我们诠释了国家富强的另外一面。

  在新的时代中,新时代的烙印下,父母们不停的让孩子们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在潜意识中就绝对的认为,只有好好学习考上好的初中、高中、大学,人生才能出人头地。而这一的思想是绝大多数父母包括孩子本身都存在的,我不能说这一种思想的错误,却也不能认为它完全的正确。在大学生多如牛毛的今天,时代的进步不能仅仅依靠理论知识,不能仅仅靠着虚体经济的支撑,一个国家的底气,除了他们拥有的高素质高文化的国民之外,还需要一群不畏艰苦在国家科技技术第一线熬夜奋战,努力创新的技术工人们。他们有的是大学生而更多的是一个未曾上过学,并没有什么出色学历的普通人,可他们依靠自己出色的技术,在为国家带来一笔笔不菲的财富,让国家日益富强,让国际能站在国际上,让总理能在国际的舞台上抬头挺胸说:“中国制造”这四个大字。

  每一位在不同岗位上的技术工人,用他们的刻苦专研,辛勤付出,不懈努力创造着一个个不可能而却又可而为之的奇迹,也在诠释着360行,行行出状元的至理名言。

  最直观的感受莫过于,“技术强国”这四个字,给新时代的我们指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

  八个工匠“八双劳动的手”所缔造的神话。他们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专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难道就没有工匠精神?还是说浮躁的社会,让我们忽略了这种精神的存在。

  “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实践表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工作,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渴望拓展人生价值。

  近日,我班利用晚自习时间,观看了由政教处精心挑选的视频——《大国工匠》。它向我们呈现了两丝钳工顾秋亮、航空手艺人胡双钱、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等典型人物,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中追求完美与极致、视技术为生命的崇高的敬业精神,他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永不满足的“匠人精神”令人钦佩与折服。在他们身上,劳动精神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我们勤奋劳动、诚实劳动、热爱劳动,就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甚至会有奇迹的发生。这些劳动者,之所以成为大国工匠,就是因为他们尊重劳动、坚守劳动、视劳动为生命。他们以辛勤的劳动积累经验、创造奇迹与力量,以不懈的追求唱响了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时代强音。

  明年的我们即将离开校园步入社会,成为一名劳动者。我们都应该像大国工匠一样,勇于在平凡的岗位创造不平凡与奇迹,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让我们共同点赞大国工匠,让我们共同弘扬劳动精神。

篇三:大国工匠人物事迹300字徐立平

  【徐立平大国多良材】

  【颁奖词】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就象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

  【人物事迹】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使用

篇四:大国工匠人物事迹300字徐立平

  徐立平,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

  在电影《战狼II》的结尾,中国舰艇发射出一枚枚导弹的画面气势磅礴,令观众看得热血沸腾。而彼时,在千年古都西安骊山脚下、灞河之滨,有26位身份特殊的人,看到一颗颗弹头直干云霄,心情较观众又有所不同。他们在激动之外,更多的是骄傲和自豪。

  这26人,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固体导弹发动机药面整形组的技术工人,他们的工作处于一枚导弹制作过程中最危险的环节,被称为“雕刻火药”,就是用特定的工具,通过一系列挖补,对固体火药进行加工,使之达到设计标准。这道工序直接决定导弹能否进行精准发射,稍有误差,就有可能导致导弹在飞行过程中偏离预定轨道甚至发生爆炸。徐立平作为这26人中的老大哥,也是组长,技艺堪称完美:药面精度的最大误差仅有0.5毫米,而他雕刻的精度误差不超过0.2毫米,还没有两张A4纸厚。

  “大国工匠”“感动中国人物”“中华技能大奖”“时代楷模”……种种荣誉的纷至沓来,对于徐立平来说,意外多于激动,压力大于兴奋。“这是我的本职,做好本职理所当然,荣誉是对我的认可,也提醒我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他对《环球人物》记者说。

  徐立平在厂房内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对“立平刀”手柄尺寸进行调整。前不久,徐立平受邀参加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的新节目《谢谢了,我的家》。这档讲述全球华人家风文化传承的节目,邀请了诸多名门之后谈家风,因此徐立平备感惊讶。“我一个普通家庭出身的,上去能说什么?”他

  笑着对记者说,“后来我明白了,我代表的不是我的‘小家’,而是整个航天事业这个‘大家’,应该讲它的传承故事。我要谢谢父辈们,勉励孩子们,感谢过去,寄望未来。”此时的徐立平,身穿一身航天工作者标志性的蓝工服,回忆起自己与火药“亲密无间”的31年。肉身钻进火药堆

  在7416厂采访徐立平时,记者原本想去他工作的车间感受一下,但工作人员反复劝阻记者:“很多材料都有毒,而且这种火药危险性极高。”为了保护记者的人身安全,工作人员坚持不让进去,只带着记者在车间外围转了一圈。

  在穿过一条条寂静的水泥路后,一个壁垒样式的黑色建筑出现在记者眼前,高十多米,宽三四米,从一个小拱门里穿进去,一幢高大的白色厂房拔地而起,紧闭的大门外,是随处可见的警示标识。“黑色壁垒是隔爆墙,白色厂房是徐师傅和工友们的车间。未接受专门训练进去的话,每个动作都是地雷,可能连呼吸都是错的。”7416厂的团委书记王凯告诉记者,“这么大的车间规定一次只能进入两个人,在这种高耸的、有压迫感的准封闭空间里工作,没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力是不行的。”

  采访安排在厂里的休息室中,那里摆放着徐立平班组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和示范模具。“好多都没放上去,个人荣誉的都没放,都是团队的。”徐立平从一排样式各异的刀具里拿起一把,向记者介绍说,“这都是我们自主创新的工具,都是上过‘战场’经过检验的。”讲起自己的工作,徐立平滔滔不绝,他看着工厂成长和发展,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这其中的艰辛。

  固体燃料发动机是战略战术导弹装备的心脏,也是载人飞船逃逸系统

  的关键部位,它的主要成分就是固体火药。“这个火药跟平时见的不同,不需要氧气就能燃烧。不经意的静电就能把它引燃,所以我们首先得防着静电:衣服必须是防静电纯棉工服,进入工房前必须触摸门口的铜棒释放身体静电,整形作业时必须要戴导静电手环,也不能乱动,尤其是刀在雕刻火药时,一个摩擦,说不定就产生火花,那就完了。”徐立平说,“火药燃烧时,会瞬间产生两三千摄氏度的高温,而且燃烧速度非常快,虽然我们有逃逸通道,但逃逸的机会很渺茫。”2001年就发生过一场意外:同行业的一位工作者操作设备时,刀具不小心碰到了发动机的金属壳体,擦出火花引发了爆炸,当场牺牲。四院固体火箭发动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侯晓曾就徐立平的工作打过一个非常形象的比方,“跟划火柴一样,必须得用火柴头擦火柴盒侧面,要擦上却绝不能擦出火花。”

  1989年冬天,刚二十出头的徐立平迎来了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考验。那一年,航天科技四院承担的我国某重点型号导弹发动机进入研制攻坚阶段,发动机药面却接连出现故障,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人進到发动机里面一点点地挖火药,直至挖到界面故障处,才能探清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这意味着,以往站在火药外进行的工作,这次得钻进成吨的火药堆里才能进行。正是在这次任务中,徐立平看到了航天人的奉献精神,坚定了自己在这份事业上走下去的信念。

  “当时是我师傅王安民带着我去的。有个最危险的步骤,要用木钻在火药上钻一个60厘米深的洞,说不定在钻的过程中就达到燃点了。怎么办?没人知道,因为从没出现过这样的状况。我师傅第一个就钻进去了。什么叫奉献?什么叫牺牲?他不知道什么叫危险吗?那次给我的震撼非常

  大。1991年我当上组长,再发生这样的情况,我都会学我师傅,做第一个钻进去的人。”徐立平动情地说。

  当年那个惊心动魄的时刻没有被拍摄下来,整个警戒区域内只有徐立平和师傅王安民,用木钻一圈一圈地钻开炸药,一分一秒地进行生死较量,安静到除了刮火药的“沙沙”声,甚至能听到心跳。在狭窄到不能翻身的火药堆里,在刺鼻火药味中一克一克地挖药,师徒二人的神经高度紧绷。这样的工作持续了3个月,最终成功攻克难关,保证了国家重点战略导弹研制计划的顺利推进,对后续发动机的设计、生产工艺的提高等都积累了宝贵经验。然而,任务结束后,徐立平的身体却出了问题。“挖完药后可能因为中毒和疲累,一条腿出现痛感,开始我还不以为意,瘸着走,后来两条腿都不行了,才赶忙去看医生。那次落下了后遗症,现在一条腿仍然有点不利索。”徐立平说,“但我不后悔,我们‘航二代’,要干就在岗位上干一辈子,就得坚持到底,这是航天人的精神!”“航二代”与“立平刀”

  说到“航二代”,徐立平非常自豪,他的父母都是航天人,母亲更是标准的“航一代”。“他们是创业者。最开始,航天四院是建在四川泸州,三线建设的时候我母亲就过去了。因为那里湿度太大,后来迁到了内蒙古。”徐立平说,“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紧张,而内蒙古靠近苏联,所以又搬到了西安。我母亲就跟着四院三迁,绝对是元老了。”

篇五:大国工匠人物事迹300字徐立平

  2020年高中作文素材: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

  2月14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举行的《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西安航天四院职工徐立平光荣当选年度人物,并接受表彰。

  颁奖词这样赞扬他:“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

  徐立平是位于西安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实行微整形。当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这个极度危险的工作,全中国只有不到20个人能够胜任,而这里面最出色的一个就是徐立平。

  “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工作要求0.5毫米或0.2毫米,我们这个刀铲下去,铲不到要求的厚度的话,就可能造成产品报废。”徐立平说。记者了解到,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

  1989年,我国某重点型号发动机出现问题,必须剥开填筑好的火药,工作难度和危险度非常大。徐立平主动要求加入突击队,“能够说这是我们厂有史以来头一次钻到火药堆里去挖药,挖药量极大。”徐立平介绍。在装满火药、仅留一名操作人员半躺半跪的发动机壳体里,用木铲、铜铲非常小心地一点点挖药,每次只能挖四五克,高度紧张和缺氧使人每次最多干十几分钟。“在里面除了铲药的沙沙声,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徐立平回忆道。在无比艰难的两个多月里,徐立平和队友们挖出了300多千克药,且成功排除发动机故障;而他因为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工作结束后双腿几乎无法行走。

  像这样危险的任务,徐立平已不记得完成多少次了。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发明设计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因为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

  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28年过去了,徐立平已不再年轻,同时进厂的工友们都已离开或调换岗位,只有徐立平一直坚守。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危险的岗位总得有人去干呐!”

篇六:大国工匠人物事迹300字徐立平

  学习“时代楷模”徐立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每一个“时代楷模”都有其独到的精神品质,徐立平把这种精神品质发展到极致,成为一座山峰,让人学习,让人敬仰。参加工作30年来,苦钻善学、精益求精,立足岗位不断创新创造,练就高超的技艺绝活。在他身上凸显了一种“绝活”品质。

  何为“绝活”?就是自己发明创造的,产生极大工作效益的,不是一般人容易学会的技艺。就是他是这个“绝活”的代言人;就是他和这个绝活融合为一体了。所有的“时代楷模”都有这样的“绝活”。在这样的“绝活”上,凸显了时代楷模的精神品质;在这样的“绝活”中,凸显了时代楷模的独特价值。

  这个“绝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技术层面的,这是我们一般人认识的“绝活”内涵,徐立平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这是对他技术“绝活”最好的评价。二是思想方面的,他当选“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被誉为“以国为重的大国工匠”,这是对他思想“绝活”的最好概括,大担当必然有大作为。三是精神方面的,他永不止步的创新,直面困难、不畏艰险,勇敢担当,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这些“绝活”是他成为时代楷模的保障。

  我们学习“时代楷模”就是要通过学习她们的“绝活”品质,练就自己的技术绝活,思想绝活,精神绝活,用“绝活”点亮我们的人生,精彩我们的工作,美丽我们的事业。这个学习必然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深入的认识学习,学到“时代楷模”的“绝活”品质精髓,把他们的智慧、思维,情怀学到手;二是认真的与自己融合,把“时代楷模”的营养变成自己的滋养,找到自己的“绝活”方向;三是要长期的磨练,就是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成就自己的“绝活”。

  学学时代楷模的“绝活”品质,用“绝活”成就精彩人生,打造楷模风采。

篇七:大国工匠人物事迹300字徐立平

  感动中国2021十大人物事迹作文

  篇一:202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与颁奖词2021年《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事迹颁奖词1、吴锦泉——高节卓不群【颁奖词】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

  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人物事迹】2021年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2021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自2021年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2、张宝艳、秦艳友——阳春布德泽【颁奖词】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人物事迹】

  1/19

  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2021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2021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21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3、郎平——雄心志四海【颁奖词】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博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人物事迹】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决赛,中美巅峰对决,身高1米84的中国女排主攻手郎平击溃了美国女排的防线,帮助中国女排登上了冠军的宝座,赛后诞生了一个流行词——“铁榔头”。“铁榔头”郎平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接下了中国女排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第一次是1995年女排生死存亡之际,她毅然归国,担任女排主帅,累倒在工作当中;第二次是2021

  2/19

  年中国女排伦敦奥运会被日本队淘汰,2021年同年龄队友陈招娣撒手人寰,这一系

  列的悲痛触动了郎平内心深处的女排情结,于是她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再次走马上任,仅仅一年半时间,郎平就带领中国队于2021年时隔16年重返世锦赛决赛舞台,最终夺得亚军,并于2021年重夺世界杯冠军。30年来,从担任主攻手时的“五连冠”到任教练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铁榔头”似乎已经是奇迹的代名词。

  4、屠呦呦——春草鹿呦呦【颁奖词】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人物事迹】2021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3/19

  5、阎肃——弦歌感人肠【颁奖词】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人物事迹】《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唱脸谱》《团结就是力量》??这些被置于艺术殿堂宝座的艺术作品,都出自著名文学家、词作家、剧作家阎肃之手。1950年,20岁的阎肃来到西南青年文工团,并于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成为一名文艺兵。自那时起,阎肃就常常跑基层,慰问广大官兵,把官兵们的生活点滴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很多作品都是在连队的马扎上完成的。为了创作歌剧《江姐》,阎肃来到重庆渣滓洞体验生活,反铐双手,戴上脚镣,并坐上老虎凳来真实感受当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2021年2月12日与世长辞,阎肃的夫人说,昏迷期间,阎肃只有听到自己写的歌时才有反应,甚至会流泪。在阎肃心中,他的作品里饱含着的对兵、对民的深情,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即使昏迷,也依旧共鸣不绝。他永远是一个兵,一个人民的优秀子弟兵。6、徐立平——大国多良材【颁奖词】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就象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4/19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7、莫振高——化作光明烛【颁奖词】千万里,他们从天南地北回来为你送行。你走了,你没有离开。教书、家访、化缘,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那一夜,孩子们熄灭了校园所有的灯,而你在天上熠熠闪亮。【人物事迹】莫振高,学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长爸爸”,是广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长。都安是全国贫困县,这个大山里的瑶乡,有着众多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于是,莫振高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任教三十多年来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将了解的情况一一记录在册,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学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然而,自己的工资毕竟只是杯水车薪。面对数量众多的贫困学生,这位从未向别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缘”之路。他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全国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做演讲、做动员,只为通过社会

  5/19

  力量,帮助更多的瑶乡儿女走出大山。就这样,莫振高一共筹集了3000多万元善款,让1.8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2021年3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莫爸爸”的“化缘”之路改变了数以万计贫困孩子的命运,现在他已桃李满天下,九泉之下也可含笑。

  8、官东——天下英雄气【颁奖词】来不及思量,就一跃而入,冰冷、漆黑、缺氧,那是长江之下最牵动人心的地方,别紧张,有我在,轻声的安抚,稳住倾覆的船舱,摘下生命软管,那肩膀上剩下的只有担当,人们夸你帅,不仅仅指的是面庞。【人物事迹】2021年6月1日,“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翻沉。官东主动请缨加入海军工程大学抢险救援分队。6月2日抵达救援现场后,他第一个跳入水中,面对水流湍急、能见度极低的双重考验,官东首先在船舱内发现朱红美老人,他一边耐心安抚老人的情绪,一边帮她穿戴好装具,最终成功将其救出,这是第一位被成功救出的生还者。14时15分,官东再次下水,在机舱部位找到了船员陈书涵。面对体力严重透支,陷入绝望的陈书涵,官东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装备给了陈书涵,自己冒着生命危险仅靠轻潜装具支撑。撤退时,他身上的信号绳被缠住,危急之下,官东割断信号绳,与水面彻底失联。官东在黑漆漆的舱内摸索近20分钟,终于找到出舱口,怎料,一个暗流瞬间将他卷入深水区,而此时,装具里的氧气即将耗尽,官东果断丢掉所有装具,憋着一口气猛地往上游。由于上升速度过快,刚出水的官东双眼通红、鼻孔流血。面对大家的赞许,这个帅气的90后小伙儿,没有多言。因为在他看来,这是军人应有的担当。9、买买提江?吾买尔——盛德表一乡

  6/19

  【颁奖词】一碗茶水端的平,两个肩膀闲不住。三十多年的老支书,村民离不开的顶梁柱。你是伊犁河上筑起的拦河坝,是戈壁滩上引来的天山水,给村民温暖,带大家致富。木卡姆唱了再唱,冬不拉弹了再弹,买买提江?吾买尔的故事说不完。

  【人物事迹】买买提江·吾买尔是新疆伊犁地区布力开村村支部书记,维吾尔族。3岁时,吾买尔的父亲就过世了,第二年母亲也改嫁了。就这样,吾买尔是吃着村里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等各族人家的百家饭长大的,也由此对乡亲们产生了化都化不开的浓浓感情。当上村支书之后,吾买尔把“不让一个人受穷,不让一个人掉队”作为自己的工作宗旨,全力带领村民奔小康。在布力开村,各族群众和谐相处,从没有红过脸,更没有出现过民族歧视。吾买尔说,只有民族团结经济才能发展。如今,布力开村已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截止到2021年底,布力开村1120户村民全都盖起了有网有电话的新房,铺上了总长42公里的柏油路,全村三分之一的人家买上了小汽车。在民族团结的大道上,布力开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团结带来的生产力。10、王宽——君子抱仁义【颁奖词】重返舞台,放不下人间悲欢,再当爷娘,学的是前代圣贤,为救孤,你古稀高龄去卖唱,为救孤,你含辛茹苦十六年,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台上,你苍凉开腔,台下,你给人间作了榜样。【人物事迹】郑州戏曲圈里有这样一位老艺术家:台上兢兢业业唱好戏,台下尽心尽力做善事,戏迷们夸他是德艺双馨的好人,他就是74岁的王宽。1998年退休后,王

  7/19

  宽夫妇陆续收养了6名老家的孤儿。为了供养这些孩子吃饭穿衣、读书学艺,王宽决定放下自己国家一级演员的身段,去茶楼卖唱,这一唱就是7年。起初,他的“上台率”并不高,每晚冷板凳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但王宽依旧坚持每天骑着自行车,一家一家茶馆地跑,常常晚上六七点就去了茶馆,等到天亮才回家。后来为了能够让更多人点他的戏,王宽又学起了川剧变脸。如今,王宽夫妇苦心抚养的几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自食其力,而老两口却还在坚持资助老家的孩子。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办起一个孤儿艺校,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余热,让这些孩子学到一技之长。王宽老师用他的行动向大家传达爱的意义。

  特别致敬:抗战老兵和爱国侨胞【人物事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9.3”阅兵式上,赢得了最多的掌声和最高的敬意。他们是历史,也是现在。他们中既有抗日战争的亲历者,也有抗战老兵的后代,还有海外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当300余名抗战老兵组成的乘车方队经过天安门城楼时,苍苍白发,熠熠勋章,这群耄耋老人用微微颤抖的军礼表达着对祖国强盛的崇高敬意。70多年前,他们是走上抵御外辱、保家卫国之路的勇士,在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后,他们依旧对国家和民族怀抱拳拳之心。和抗战老兵群体一样,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年代,海外华侨华人或是组织抗日救亡团体,或是捐款捐物支持抗战,或是直接回国参军,爱国侨胞们众志成城,筑起一条坚不可摧的血脉长城。积淀在他们身上的赤子情怀和文化血脉,将助推整个中华民族走向共圆“中国梦”的未来。在这里,我们向抗战老兵、爱国侨胞两个群体特别致敬,不仅是为了重温历史、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传承他们为民族尽忠义的担当。篇二:感动中国2021人物事迹、颁奖词

  8/19

  春风十里,不如一路有你——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星斗焕文章——孙家栋孙家栋,87岁,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他的一生与中国航天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奇迹般地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2021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一切从国家的需要出发,孙家栋亲历、见证、参加、领导了中国航天从起步到目前为止的全部过程。面对孙家栋,《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说“东方红”响彻环宇,“嫦娥号”长袖善舞,仰望星空,我们不能忘记这位为祖国默默耕耘的航天人。颁奖辞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忠义感乾坤——王锋王锋,38岁,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人。2021年5月18日凌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浓烟迅速吞没了整栋楼房。租住在一楼的王锋发现火情后,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第三次从火场出来时,王锋快被烧成了“炭人”,浑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从住处到临近的张衡路口,大约五六十米的距离,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

  9/19

  王锋的伤情牵动着千万人的心,短短六天时间,收到社会各界捐款两百多万元。10月1日下午,王锋突发肺栓塞,全力抢救无效离世。

  妻子潘品最了解丈夫的品性,她知道在王锋沉默的外表下有着坚毅的力量,她说,“他这样做,我一点都不奇怪,他平时就是这样的人,他要不这样就不是他了。”

  颁奖辞面对千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你的无私和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槃,在人们的心中永生。芳兰振蕙叶——支月英支月英,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带出了1000多名孩子,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有的人说我是傻子,说我特傻,我是这样想的,山里需要我这样的傻子。”支月英如是说。面对支月英,《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说,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里,选择坚守不容易,她的不言之教,已经让学生看见了什么是良知和操守。颁奖辞

  10/19

  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

  君子通大道——秦玥飞秦玥飞,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和政治学专业的高材生,现任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ServeforChina)联合发起人。大学毕业时,秦玥飞选择回到祖国农村服务,至今已是第六个年头。2021年,秦玥飞到衡山县贺家乡任大学生村官,为当地改善水利灌溉系统,硬化道路、安装路灯,修建现代化敬老院,为乡村师生配备平板电脑开展信息化教学??2021年被评为央视“最美村官”,立个人一等功一次。2021年服务期满,秦玥飞认为“输血”并非最可持续的乡村发展模式,放弃提拔机会,转至白云村续任大学生村官,用“造血”建设乡村。他带领村民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山茶油产业,通过创业创新为当地创造可持续发展动力。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服务乡村,秦玥飞与耶鲁中国同学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项目,招募支持优秀毕业生到国家级贫困县从事精准扶贫和创业创新。2021年,吸引了30名来自北大、清华、耶鲁、加州等名校的“乡村创客”,服务于15个国家级贫困村。秦玥飞说,“我必须得了解我自己国家的最普通的老百姓,他们的生活当中有什么样的酸甜苦辣,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去改变,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好。”颁奖辞

  11/19

  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你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

  浩气展虹霓——张超张超,30岁,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正营职中队长,一级飞行员。2021年4月27日,张超在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突发电传故障,危机关头,他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推杆无效、被迫跳伞,坠地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张超是“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所在部队优秀的三代机飞行员,全团6名“尖刀”队员中最年轻的一员,曾数十次带弹紧急起飞驱离外军飞机。事故发生后,张超在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团长张叶一直陪在他身边,清楚记得张超说的最后一句话:“团长,我还能不能飞”。张超走了,留下刚刚满两岁的女儿和妻子,带着深深的遗憾走了,再有半个月就要着舰飞行了,这一直是他最大的心愿。面对张超,《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时文潮说,我们必须牢记每一位军人的牺牲,都是在为国家换来更多的安宁和幸福。颁奖辞那四点四秒,祖国失去了优秀的儿子。你循着英雄的传奇而来,向着大海的方向去,降落,你对准航母的跑道,再次起飞,你是战友的航标。器成天下走——李万君为了在外国对我国高铁技术封锁面前实现“技术突围”,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高级技师李万君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劲儿、韧劲儿,一次又一次地试验,取得了

  12/19

  一批重要的核心试制数据,积极参与填补国内空白的几十种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

  篇三:2021年度感动人物事迹及颁奖词202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一、【吴锦泉高节卓不群】【颁奖词】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人物事迹】2021年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2021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自2021年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二、【张宝艳秦艳友阳春布德泽】【颁奖词】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人物事迹】

  13/19

  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2021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2021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1

  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21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三、【郎平雄心志四海】【颁奖词】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博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人物事迹】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决赛,中美巅峰对决,身高1米84的中国女排主攻手郎平击溃了美国女排的防线,帮助中国女排登上了冠军的宝座,赛后诞生了一个流行词——“铁榔头”。“铁榔头”郎平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接下了中国女排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第一次是1995年女排生死存亡之际,她毅然归国,担任女排主帅,累倒在工作当中;第二次是2021年中国女排伦敦奥运会被日

  14/19

  本队淘汰,2021年同年龄队友陈招娣撒手人寰,这一系列的悲痛触动了郎平内心深处的女排情结,于是她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再次走马上任,仅仅一年半时间,郎平就带领中国队于2021年时隔16年重返世锦赛决赛舞台,最终夺得亚军,并于2021年重夺世界杯冠军。30年来,从担任主攻手时的“五连冠”到任教练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铁榔头”似乎已经是奇迹的代名词。

  四、【屠呦呦春草鹿呦呦】【颁奖词】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2【人物事迹】2021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15/19

  五、【阎肃弦歌感人肠】【颁奖词】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人物事迹】《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唱脸谱》《团结就是力量》??这些被置于艺术殿堂宝座的艺术作品,都出自著名文学家、词作家、剧作家阎肃之手。1950年,20岁的阎肃来到西南青年文工团,并于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成为一名文艺兵。自那时起,阎肃就常常跑基层,慰问广大官兵,把官兵们的生活点滴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很多作品都是在连队的马扎上完成的。为了创作歌剧《江姐》,阎肃来到重庆渣滓洞体验生活,反铐双手,戴上脚镣,并坐上老虎凳来真实感受当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2021年2月12日与世长辞,阎肃的夫人说,昏迷期间,阎肃只有听到自己写的歌时才有反应,甚至会流泪。在阎肃心中,他的作品里饱含着的对兵、对民的深情,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即使昏迷,也依旧共鸣不绝。他永远是一个兵,一个人民的优秀子弟兵。六、【徐立平大国多良材】3【颁奖词】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就象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

  16/19

  【人物事迹】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七、【莫振高化作光明烛】【颁奖词】千万里,他们从天南地北回来为你送行。你走了,你没有离开。教书、家访、化缘,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那一夜,孩子们熄灭了校园所有的灯,而你在天上熠熠闪亮。【人物事迹】莫振高,学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长爸爸”,是广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长。都安是全国贫困县,这个大山里的瑶乡,有着众多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于是,莫振高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任教三十多年来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将了解的情况一一记录在册,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学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

  17/19

  然而,自己的工资毕竟只是杯水车薪。面对数量众多的贫困学生,这位从未向别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缘”之路。他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全国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做演讲、做动员,只为通过社会力量,帮助更多的瑶乡儿女走出大山。

  4就这样,莫振高一共筹集了3000多万元善款,让1.8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2021年3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莫爸爸”的“化缘”之路改变了数以万计贫困孩子的命运,现在他已桃李满天下,九泉之下也可含笑。八、【官东天下英雄气】【颁奖词】来不及思量,就一跃而入,冰冷、漆黑、缺氧,那是长江之下最牵动人心的地方,别紧张,有我在,轻声的安抚,稳住倾覆的船舱,摘下生命软管,那肩膀上剩下的只有担当,人们夸你帅,不仅仅指的是面庞。【人物事迹】2021年6月1日,“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翻沉。官东主动请缨加入海军工程大学抢险救援分队。6月2日抵达救援现场后,他第一个跳入水中,面对水流湍急、能见度极低的双重考验,官东首先在船舱内发现朱红美老人,他一边耐心安抚老人的情绪,一边帮她穿戴好装具,最终成功将其救出,这是第一位被成功救出的生还者。14时15分,官东再次下水,在机舱部位找到了船员陈书涵。面对体力严重透支,陷入绝望的陈书涵,官东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装备给了陈书涵,自己冒着生命危险仅靠轻潜装具支撑。撤退时,他身上的信号绳被缠住,危急之下,官东割断信号绳,与水面彻底失联。官东在黑漆漆的舱内摸索近20分钟,终于找到

  18/19

  出舱口,怎料,一个暗流瞬间将他卷入深水区,而此时,装具里的氧气即将耗尽,官东果断丢掉所有装具,憋着一口气猛地往上游。由于上升速度过快,刚出水的官东双眼通红、鼻孔流血。面对大家的赞许,这个帅气的90后小伙儿,没有多言。因为在他看来,这是军人应有的担当。

  九、【买买提江吾买尔盛德表一乡】【颁奖词】一碗茶水端的平,两个肩膀闲不住。三十多年的老支书,村民离不开的顶梁柱。你是伊犁河上筑起的拦河坝,是戈壁滩上引来的天山水,给村民温暖,带大家致富。木卡姆唱了再唱,冬不拉弹了再弹,买买提江吾买尔的故事说不完。【人物事迹】5

  19/19

篇八:大国工匠人物事迹300字徐立平

  为了供养这些孩子吃饭穿衣读书学艺王宽决定放下自己国家一级演员的身段去茶楼卖唱这一唱就是你古稀高龄去卖唱为救孤你含辛茹苦十六年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台上你苍凉开腔台下你给人间作了榜样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徐立平观后感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视频观后感在观看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视频中尤为让我敬佩不已的是有着“大国工匠”之称的徐立平。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我国航天领域诞生过许多功勋卓著的科学家,如: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孙家栋等。这不仅仅是航天领域的精神,而是国家的精神。不仅仅是航天人的骄傲,也是民族和国家的骄傲。用航天精神来鼓舞士气,凝聚民心,为各行各业做出更大的贡献。颁奖词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就象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人物事迹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

  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有一种温暖,不需要语言,就能传递,叫感动;有一种力量,不求惊天动地,却足以令人震撼,叫感动。——题记在2015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感动我的有10个人,包括从诺奖得主屠呦呦,到中国航天高级技师徐立平;从刚刚离世的艺术大师阎肃,到带领中国女排重回巅峰的郎平;从磨刀捐款老人吴锦泉,到救援“东方之星”的战士官东等。其中王宽很让我感动,他是郑州戏曲圈的一位老艺术家,74岁,台上兢兢业业唱好戏,台下尽心尽力做善事,戏迷们夸他是德艺双馨的好人。1998年退休后,王宽夫妇陆续收养了6名老家的孤儿。为了供养这些孩子吃饭穿衣、读书学艺,王宽决定放下自己国家一级演员的身段,去茶楼卖唱,这一唱就是7年。感动中国给他的颁奖词是:重返舞台,放不下人间悲欢,再当爷娘,学的是前代圣贤,为救孤,你古稀高龄去卖唱,为救孤,你含辛茹苦十六年,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台上,你苍凉开腔,台下,你给人间作了榜样。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收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于眼泪的背后,我收获的不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语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在我们的一生中,能经历无数个令人感动的人,小到帮老人家开门,大到舍生取义,或许檫身而过,或许就在眼前。在我没说的8个人中,有坚持的、有温暖的、但也有悲伤的,还有爱的,有无数种传达的方式与方法,只是…我们未能感受、与接受到他们的实质存在的爱与温暖,我们只能盲目的去报人家而忽视了爱与温暖。范文二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如期举行,公布名单如下:1、屠呦呦——中国首位获诺贝尔科学奖的本土科学家2、郎平——重夺世界杯冠军的女排主教练3、吴锦泉——热心公益的磨刀老人4、阎肃——琴弦上的放歌者5、徐立平——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6、莫振高——鞠躬尽瘁的“化缘校长”

  1987年,不到19岁的徐立平技校毕业。尽管深知雕刻火药的危险,母亲还是建议他选择到自己工作过的车间。从那时起,他就暗暗告诉自己,要规避危险,唯有胆大心细,练好手中这把刀。1989年,我国重点型号发动机研制进入攻坚阶段,一台即将试车的发动机火药出现裂纹,为了不影响后续的研制进度,专家组决定,首次探索就地挖药。工作不到三年的徐立平,凭着精湛的技术和胆量,和师傅们一起加入了挖药突击队。带有毒性的火药发出刺鼻的气味,再加上精神高度集中,每个人在里面只能干十分钟。徐立平为了让大家多歇一会儿,每次挖药总要多干上五、六分钟才出来。历经了两个多月的艰难挖药,发动机故障成功排除。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再加上之前的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侧倾斜,双腿也一粗一细,头发更是掉了一大半。除了担心他岗位的危险,家人更多的是心疼。

  这一干,徐立平坚持了28年。与徐立平一样,妻子也是航天二代。全家11口人,除了三个正在上学的孩子,8口人都是航天人。尽管岗位危险,可他从来没有想过调离。而全家都是航天人,也是让他自豪。

篇九:大国工匠人物事迹300字徐立平

  人物事迹材料-感动人物徐立平的先进事迹介绍

  感动人物徐立平的先进事迹介绍感动人物徐立平的先进事迹介绍徐立平的事迹1.颁奖词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

  就象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2.人物事迹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在装满火药、仅留一名操作人员半躺半跪的发动机壳体里,用木铲、铜铲非常小心地一点点挖药,每次只能挖四五克,高度紧张和缺氧使人每次最多干十几分钟,“在里面除了铲药的沙沙声,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徐立平回忆道。

  在无比艰难的两个多月里,徐立平和队友们挖出了300多千克药,且成功排除发动机故障,而他由于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工作结束后双腿几乎无法行走。

  像这样危险的任务,徐立平已不记得完成多少次了。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发明设计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

  28年过去了,徐立平已不再年轻,同时进厂的工友们都已离开或调换岗位,只有徐立平一直坚守,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危险的岗位总得有人去干呐!”徐立平人物故事徐立平,男,1968年10月出生,江苏溧阳人,汉族,大学专科,自1987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西安航天化学动力厂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药面修理工作,现为该岗位班组长。

  2021年,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技术能手;20年,获全国技术能手、航天基金奖、航天四院十大感动人物;20年,当选陕西省国防工办系统“道德模范”;20年,当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首届最美航天人;20年,获陕西省八月份爱岗敬业类“陕西好人”荣誉称号。

  28年来徐立平始终坚守在固体火箭发动机药面修理这个“堆里工作”的岗位上,每天拿着一把锋利的刀具,在烈性的火箭发动机燃料里削削铲铲,在近10000个日夜的坚守中,践行着他的职业守责。

  爱岗的情“整形”就是对火箭发动机里的推进剂药面进行精细的修理。上世纪末,航天四院一台即将试车的国家重点型号发动机出现脱粘,为确保研制进度,彻底查明原因,同时减少数百万元的损失,四院专家组在反复论证后作出艰难决定:

  就地挖药,查探修复!当时还不足21岁的徐立平主动请缨加入了挖药突击队。

  且不说操作本身的高危险让人产生强烈的紧张感,狭小的仅容一名操作人员半躺半跪的操作空间、机内推进剂散发出的毒性刺鼻气味等一系列困难,无不是

  对每一名突击队员身心的严峻挑战,高度紧张和缺氧使每人每次最多只能干10多分钟,徐立平总是坚持着多干5、6分钟才出来,每次最多只能挖4至5克推进剂……就是在这样的艰难坚守中,徐立平和他的队友们用超出常人的勇气历时两个多月挖出300多千克推进剂,发动机修补后试车成功!跃动的心近年来,随着技术革新的进步,先进的数控整形技术逐步进入药面整形工序的视野。205年已经是整形组组长的徐立平,全力以赴投入到工厂首台整形机的安装、调试和实验过程中。通过对整形机的安全装置进行研究,他提出改装吸屑装置、加装连锁装置等20余项改造建议,完善了设备的安全保障系统;并自学了整形机操作控制知识,承担起最核心的整形程序编制任务。经过不懈努力,他逐步摸索出适用于各种燃速推进剂的整形参数,并针对特殊型面设计了专用整形刀具,获得了两项国家专利,填补了行业空白。

  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徐立平勤思考、善总结,撰写的论文、QC报告等多次在院厂获奖;在他的带领下班组完成了30多项技术革新;编写了《整形机培训教材》等多份材料。由他培养的七名徒弟中,两人已分别担任重点班组长,两名成为国家级技师,其他均为班组生产骨干。

  在庆祝中国航天固体事业50周年期间,中央主流媒体对徐立平进行了采访,当他平淡地向采访者讲述完他们在药面整形这个岗位上鲜为人知却感人至深的故事后,记者被深深打动。这就是他——一名朴实无华、为实现航天报国理想而默默奉献的航天工人。

  徐立平事迹引发社会热烈反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师徐立平当选《感动中国》20年度人物的消息传出后,连日来在航天内外产生热烈反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官微有关徐立平当选的消息一经刊发,短短几天时间点击量破万,点赞量超过400。很多航天人在微信等自媒体上转发了此消息,并交流对人物事迹的看法。“几十年如一日,天天在死亡的边缘上奉献,可敬可佩!”“越无私,越无畏;

篇十:大国工匠人物事迹300字徐立平

  作者:无

  作者机构:不详

  出版物刊名:国防科技工业

  页码:23-24页

  年卷期:2017年第3期

  主题词:工匠火药航天科技集团雕刻楷模“感动中国”秦颁奖

  摘要:“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干钧所系的一发……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这是2016年2月14日2015年度“感动中国”颁奖盛典现场,来自航天科技集团四院总装厂的技能工人徐立平站在了“年度精神史诗”的领奖台上。那一刻,航天人再次身处光环之下;那一刻,航天人再次赢得喝彩!

篇十一:大国工匠人物事迹300字徐立平

P>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晚会评选出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整理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及颁奖词》,同学们可以参考学习

  【徐立平大国多良材】

  【颁奖词】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就象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

  【人物事迹】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厂高级技师。自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0.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推荐访问:大国工匠人物事迹300字徐立平 工匠 事迹 大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