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2023年民政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精选文档)

时间:2023-05-24 14:00:08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民政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2年民政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精选文档)

民政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我局牢记“为民”初心,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恪尽职守,全力以赴,推动我区各项民政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更加优化。一是“两邻”工作高质量发展。形成《**区深入践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理念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2022年重点工作》征求意见稿,设计完成了3大类16项55小项任务推进表和路线图。截至目前,69个“两邻”试点社区均已完成“6+4+N”项目全覆盖,并通过市“两邻”办验收。今年3月,在**区“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赛跑大会上荣获“加强基层治理赛道”领跑旗。二是社区用房改造有序开展。通过共建共治、国有房产利用、置换、租赁和改扩建等方式,拆除“U型”和“L型”服务柜台,有序推进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亲民化”改造,全面推行开放式办公,营造面对面、家庭式的服务环境。三是夯实社区工作基础。完成了304名社区工作者的招录工作,其中退役士兵118人。充分调研社区户数、面积、经济等情况,本着就近就便、相对均衡、优先补齐的原则科学分配,充实社区力量。综合考虑男女比例,保证每个社区配备2名男性社区工作者,重点社区和困难社区可配备3-4名男性社区工作者。开展了“幸福**社区夜校”,对社区骨干和新入职社区工作者进行系统培训。今年6月份,按照人均500元的标准提高了社区工作者待遇,落实了通讯、餐费、交通、加班等补贴。四是推进优化社区网格设置。结合社区实际,参考七人普查、“静态”核酸数,结合成型的“电子装户图”,指导街道社区对网格进行了三轮优化调整,目前全区总网格为1439个。五是试点社区规模调整。按照“沈阳市社区规模优化调整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研究起草了《**区优化调整社区规模的工作方案》,已经与马官桥街道进行对接,形成拆分设想。初步选取东大营社区作为试点,目前已完成调查摸底工作。六是循环推进“全行业”人员录入工作。按照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部署,组织区内各责任部门参加市信息中心的专题培训,按分管领域做好“分工采集、并行录入”工作。截至目前,已将56项行业分类、1703个单位、97774人对应录入到“沈阳市行业人口资源动态管理系统”中,此项工作将持续推进。七是科技赋能为基层社区减负。今年8月份开始,区民政局与相关科技公司合作研发了核酸扫码一体机。通过实际调研,听取社区工作者、医护人员、居民的意见建议,在核酸检测过程中实验和调试,实现了操作简便、扫码快捷的功能。核酸扫码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区民政局负责人表示,核酸检测扫码机将逐步完善推广,社区工作者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两邻”实践、为民服务等工作中来。

(二)社会综合救助纾难解困暖民心。一是“两节”救助工作发挥积极作用。为全区2764户低保户、特困人员、散居孤儿(包括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低保边缘家庭发放市区“两节”救助款165.36万元,发放**区本级“两节”临时救助金28.72万元。“两节”期间全区共计向困难群众发放“两节”救助金194.08万元。**区各街道、社区自筹资金和发动社会力量对1199户、1589人困难家庭进行走访慰问。二是政策性救助保住困难群众民生底线。截至2022年9月,**区共有低保户2390户、3004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280人,低保边缘家庭18户、33人,散居孤儿(包括事实无人抚养儿童)39人。2022年1-9月我区共计向21801户、27567人低保户及时足额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159.22878万余元,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2517人发放基本生活补助291.9468万余元,向散居孤儿341人发放基本生活费55.2612万余元,向353人实施临时救助94.51728万余元,向困难群体发放2022年4月、7月价格临时补贴16.645万元,向困难群体发放2022年一次性生活补贴26.52万元,累计发放政策性救助资金2644.11906万余元。三是创新工作及完成情况。开展特殊儿童群体关爱行动。以“孤儿不孤”为目标,建立“一人一策”的工作机制,引领社区党员中心户,实施“邻家爸爸”“邻家妈妈”一对一结对,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在生活上给予照顾。同时,通过月家访问候、周电话联系、日微信沟通,及时跟踪了解特殊儿童群体情况,通过“小邻关心,大邻参与”的系列活动,实现“邻里有爱 孤儿不孤”的关爱帮扶全覆盖。开展“幸福敲门”专项行动。在2022年1-9月疫情防控期间,向居住在全市封控区、管控区的**区低保户、特困人员、孤儿等困难群体累计发放口罩、手套、消毒液等防疫物品和蔬菜包、沈北爱心包、米面油等基本生活物资77.5吨、3875箱、15540余份,有效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三)品质养老让民生工程更有温度。一是推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在**区30个社区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我区已经完成服务承接主体招标工作,确定了福寿康(上海)医疗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作为我区2022年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上门服务企业,持续开展上门服务,截至目前已录入符合条件老人1925人,2022年累计服务737人次,服务时长999.5小时。二是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区积极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包括适老化改造、信息化建设、上门服务,为我区经济困难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中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机构专业照护服务,构建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已累计完成639名失能老年人能力评估工作;今年截至目前适老化、信息化已开工建设,信息化建设完成561户,适老化改造完成553户,上门服务开展3789人次,服务时长5101.7小时。三是推进万名家庭照护者培训计划。为长期在家照顾失能老年人的赡养人、扶养人或者雇用人员、志愿者,提供涵盖老年人日常生活、进食体位、饮食营养、安全防范等照护内容的专业知识培训,更好发挥家庭养老基础性作用,提高家庭照护能力。**区已于2022年2月在全市率先开展“万名家庭照护者培训计划”,累计开展线下培训20余场,线上培训数场,累计培训4000人次,线上培训在疫情期间持续开展。

(四)地名和社会组织工作稳步推进。一是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创新社区治理。降低社区社会组织准入门槛,完善社会组织分类、规范管理等方面全面实现完善社会组织建设工作。成立全省首家街道社区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中心——万莲街道社会组织孵化基地,“1+1+9+n”运营模式,孵化基地依托培育孵化、项目促进、人才聚集等8大功能,为入驻社会组织提供办公空间、能力提升、项目研究、展示交流、宣传推介、信息发布等设施和服务。组织成立万莲街道、东陵街道社会组织联合会等枢纽型社会组织,推动多元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提供社区服务、培育社区文化、开展社区协商、化解社区矛盾、促进社区和谐。以基层党建工作为引领,发挥社会组织的专业性,积极开展“邻里守望”活动,增进居民凝聚力,营造一种团结、永续的共同体,实现区域的共建、共享、共治。截至到目前全区共有各类社会组织2015家。二是提升社会组织建设能力、打造品牌服务。为提升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和治理能力,强化社会组织的自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规范内部治理不完善、组织行为不规范等问题,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地发展,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共评选出3A级社会组织2家,4A级社会组织2家。三是搭建街道社工站、夯实五社联动。落实民政部、省、市民政厅关于推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部署及省市相关文件要求,2022年区财政按照救助资金的5%投入250余万元,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在每个街道建设一个街道社会工作和社会救助服务站项目,开展特困救助、养老、育幼、助残等公益事业,推动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组织有序对接和良性互动,弥补社区服务短板,提高社区服务能力,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四是地名工作日益优化。根据《地名管理条例》,经过实地勘验、调查调研、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环节,命名富民桥东巷、方南路两条道路。全面排查区域内地名标志缺失、损坏情况,维修街路牌50余处、楼门牌300余块。撰写《沈阳市地名志》、《沈阳市地名录》共计3800条。完善更新国家地名数据库,制定**区首批地名保护名录。

(五)2022年关于区人大代表重点建议办理情况。今年,区民政局承办区人大代表重点建议共3件,分别为鲍向宏代表提出的《关于深入践行“两邻”理念,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的建议(第095号)》、黄泽明代表提出的《关于践行两邻理念,进一步完善社区民生营商体系建设(第163号)》和王伟代表提出的《关于提升“两邻文化”构建幸福家园的建议(第182号)》。接到这3个重点建议后,由局主要领导牵头,对建议提出的意见进行了专题研究,主动走访人大代表,听意见、抓落实,并形成书面答复后逐一进行了面访。目前,已全部按时完成办结。

二、存在问题

(一)基层社区治理方面:一是社区工作者的服务水平还需提高;二是社区硬件建设还需提升;三是疫情防控责任意识还需加强。

(二)品质养老方面:一是**区部分老旧小区人口密度大,可以建设空间小,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基础条件差、空间不足;二是部分养老设施建设受疫情影响,运营效果不好;三是“品质养老”进社区、进小区工作,在覆盖面和服务品质上存在一定差距。

三、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推进品质养老民生工程高质量发展。一是完成市民政局三年配建达标计划,建设4446平方米居家养老服务设施,2023年达到我区每百户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面积25平方米。二是扩大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范围,将试点范围扩大到60个。三是按照市民政局要求结合社区实际和老年人需求,精准定位分类施策,打造“基础、提升、示范”类“品质养老”社区分级培育模式。四是探索养老助餐企业在疫情下对鳏、寡、孤、独等特殊老年人群体的保供工作。

(二)推进提升基层社区治理效能。一是推进“两邻”社区治理。以“两邻”理念为契机,创新社会治理实践路径,做好示范引领,夯实基层基础保障,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水平。 二是提升社区服务能力。依托“校地合作”、工作式培训、参观学习等工作分期分批、有的放矢地做好社区工作者培训工作。优化办公设备,持续提升老旧社区公共用房条件,实现社区办公和服务群众一条龙。三是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坚决按照“四早”及“四方责任”等要求,指导街道社区从严从紧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全力遏制社区疫情风险扩散及蔓延。

(三)推进构建社会综合救助格局。一是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工作要求,逐步完善以政府为主导、最低生活保障为基本、分类救助为延伸、专项救助为配套、临时救助为补充的“五位一体”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兜底性民生保障,健全民生保障安全网,使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二是聚焦基本民生保障,推动保障水平再提高。按照省市统一规划,将稳步提高低保、特困人员救助标准。开展社会救助“物质+服务”新模式全覆盖工作。三是结合市区纪委监委正风肃纪工作,加强对低保审批管理、临时救助等社会综合救助监督管理,用严格的纪律保证民政对象管理及资金使用工作的“阳光、透明”。

四、需在报告中体现的亮点工作

1.“两邻”工作高质量推进。以“两邻”理念为统领,将**区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更名为**区深入践行“两邻”理念、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工作委员会。会同区委组织部等相关部门深度谋划,形成《**区深入践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理念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2022年重点工作》征求意见稿,设计完成了3大类16项55小项任务推进表和路线图,为进一步推进“两邻”工作奠定基础。深入推进“两邻”社区建设,49个“两邻”试点社区均已完成“6+4+N”项目全覆盖,并通过市“两邻”办验收。今年3月,在**区“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赛跑大会上荣获“加强基层治理赛道”领跑旗。

2.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顺利完成了两批次304名社区工作者的招录工作。另外,我们联合区委组织部开展了“幸福**社区夜校”,对社区骨干和新入职社区工作者进行系统培训。按照市民政局要求,组织新入职社区工作者参加线上培训。根据《关于提高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的通知》(沈组通字〔2022〕22号)文件要求,我区在6月份按照人均500元的标准提高了社区工作者待遇,落实了社区工作者通讯、餐费、交通、加班等补贴,并已将上涨的薪酬待遇发到社区工作者手中。

3.优化社区网格设置。为进一步夯实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基础,按照《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方案》(辽委办发〔2022〕14号)要求,区民政局结合社区实际,在综合考虑人员流动、管理难度、区域覆盖等因素后,参考七人普查、“静态”核酸数,结合成型的“电子装户图”,指导街道、社区对网格进行了三轮优化调整,目前全区总网格为1439个。

4.居家养老试点经验在全市推广。在沈阳市“品质养老”拉练中,五里河地区多福乐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作为示范点位,在全市展示了“品质养老”工作成果,得到市领导和两邻办的高度认可和表扬,并在全市推广。

5.“品质养老”工作亮点得到肯定。在全市创新提出并实现了五个全覆盖,得到领导的肯定和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亲情照护,幸福**”等工作亮点被沈阳新闻及中新网报道。

6.沈阳市**区民政局提交的《打造“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模式》获评“2022年度全省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十佳优秀案例”。

7.科技赋能为基层社区减负。今年8月份开始,区民政局与相关科技公司合作研发了核酸扫码一体机。通过实际调研,听取社区工作者、医护人员、居民的意见建议,在核酸检测过程中实验和调试,实现了操作简便、扫码快捷的功能。核酸扫码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区民政局负责人表示,核酸检测扫码机将逐步完善推广,社区工作者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两邻”实践、为民服务等工作中来。

**区民政局

2022年10月17日

推荐访问:民政局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民政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民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民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怎么写

相关推荐